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计划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唐诗五首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唐诗的基本特点。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著称。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影响深远。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以《望岳》为例,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这个案例展示了唐诗如何通过自然景观来表达情感。
2.教学难点
-意象的理解与把握:对于诗中的意象,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需要通过图片、情境创设等方式帮助学生感知。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如《渡荆门送别》中的对仗、夸张等修辞手法,学生需学会识别并在写作中运用。
-诗歌情感的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往往含蓄、深沉,如《春望》中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需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深入理解。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唐诗五首的学习兴趣还是比较高的。通过导入环节的问题,他们能够迅速被吸引到课堂内容上来。在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环节,我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诗歌的意象和情感,看得出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在新课讲授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上还存在困难。比如在讲解《春望》时,他们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表达感到困惑。这时,我通过对比现代的景象,帮助他们理解诗人在国难时期的心情。这种对比教学似乎对他们理解有所帮助。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唐诗五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唐诗五首,包括《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望岳》、《登高》和诗歌背景:介绍每位诗人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2.诗歌内容:详细解读五首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修辞手法,分析诗歌的韵律美和意象美。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word配套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word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诗有关知识;2、品味语言,体味古诗意境;3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教法学法:诵读法,讨论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概说1、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唐代近体诗(绝句、律诗)而言。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比较如下:2、得名诞生于东汉末年,原非一人一时一地所作,因风格相近,南朝梁萧统编入《文选》,因为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这组诗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是古典诗歌抒情诗的典范,被誉为“诗母”。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3、产生年代研究者认为《古诗十九首》虽非一人之作,但它是同一时代的产物,大概产生于东汉后期数十年间,即至早当在顺帝末年,至晚应在献帝以前(约公元140—190),无论从五言诗的发展情况或是从某些篇章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来看,这样的推测都是合理的。
4、产生背景政治:社会动荡、宫廷暴乱、徭役赋税沉重、农民起义、外戚宦官专权经济:破坏严重、两极分化、朝不保夕思想:儒家经学、文学观念转变、老庄思想盛行、佛教传入5、篇目《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思想内容表现及时建功立业的壮志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表现追求幻灭后心灵的迷惘与痛苦青青陵上柏表现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揭露社会黑暗驱车上东门、明月何皎皎表现游子思妇相思离别之苦涉江采芙蓉、行行重行行7、艺术特色所抒之情,质朴自然,毫不雕饰,情感真切动人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青青河畔草》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生年不满百》擅长借助写景来衬托和抒发感情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去者日以疏》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明月何皎皎》语言自然朴素,又高度洗练而富有概括力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庭中有奇树》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涉江采芙蓉》诵读1、齐读2、听读3、自读庭中有奇树珍贵huā繁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部编本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部编本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部编本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计划一】一、教材简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教材中,八年级上、下册属于一个阶段,这两册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
八年级上册四个现代文单元的专题分别是战争、普通人与平民、建筑园林与名胜古迹、科学,其中前两个单元以记叙类文章为主,后两个单元以说明类文章为主。
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
另外,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
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第一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组元的。
五篇课文,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扛》《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蜡烛》,有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抗日战争的《芦花荡》,有反映德国法西斯暴行的《亲爱的爸爸妈妈》“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以战争为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
从单元课文的内容来说,都是写普通人的。
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安排了一个写杰出人物的单元,让学生领略了世界杰出人物的风采。
那么有必要再安排一个写普通人的单元,让学生对人世间亿万普通人民有更深刻的认识。
这一单元的前边;恰恰是一个写战争的单元,显得十分沉重。
因此,这个单元有必要高声赞颂人间的爱,吁唤,“让世界充满爱”。
通过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和启示。
第三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文体类别上侧重于说明文。
《课程标准》7~9年级阅读目标中没有关于阅读说明文的要求,只是提出“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而在写作目标中提出“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合阅读教学设计
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合阅读教学设计山水怡情房石九年制学校张海文【本组说明】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山水为专题。
在语文教材上编排了四篇课文:《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
我在教学设计中也安排了一篇课文:《湖心亭看雪》。
这些课文紧紧围绕“山水风光”的主题,抓住景物特征,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
《三峡》写出山势连绵、高峻,夏水凶险迅疾,春冬景色清幽,秋季悲寂凄凉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答谢中书书》先总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然后写出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跃然纸上;《记承天寺夜游》记叙了自己寻伴赏月的经过并对庭院中美丽月色进行了细致刻画,传达出作者幽微难言的情感;《与朱元思书》先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再分别写了异水和奇山,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以及爱慕美好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而我选中的这篇文章,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也能够传达出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
这些写景名篇,对正在学习景物描写的八年级学生审美体验是很有益的。
【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注重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学会读书和记笔记的方法,同时能理解相同主题文章的内在联系,能较为准确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主旨。
课堂上要给予学生交流体会和探讨困惑、解答疑问的时间和空间,以便让学生对阅读材料更好地消化和吸收。
【教学内容】1.2017部编人教版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2.原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景课文:《湖心亭看雪》【单元教学目标】1、在学习景物描写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角度、作用;2、学会速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与合作探究的能力;3、进一步学习阅读文言文的方法,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讲授新课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 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讲授新课
巫 峡
猿 鸣 三 声 泪 沾 裳 。
巴 东 三 峡 巫 峡 长 ,
讲授新课
重点句子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略无:毫无。 阙:通“缺”,豁口,空隙。 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非:若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 这里指太阳。
楚文化,浓郁的风土人情和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吸 引着无数游人。
导入新课
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南 津关,全长193公里,自西向东由瞿塘峡、巫峡、 西陵峡组成,长江三峡为万里长江上游最为雄伟 壮丽的峡谷,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重 庆
讲授新课
瞿塘峡,一称“夔(kuí)峡”,包括风箱峡和错门峡, 西起奉节帝城,东至巫山县大溪,长约8公里。江面最狭处不 足百米,两岸悬崖峭壁,云天一线,水急浪高,号称“天堑”。 陡峭的山岩上刻有“夔门天下雄”五个大字,气势雄伟。城外 江边尚有当年诸葛亮所布的“八阵图”遗址。著名的白帝城, 坐落于白帝山上,原名“紫阳城”。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为王, 筑城自卫,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犹如白龙飞腾。公孙述借此 称“白帝”,改城名为“白帝城”。
当堂检测
1.背诵全文。 2.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 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 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 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五篇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五篇八年级语文的难度继续增加,各位老师们也是很辛苦地个学生们准备课程。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关于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一一、学生情况分析:本人这学期担任八年级3班、4班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3班的学生相对来说课堂纪律稍微好一点,坐姿较端正,但举手回答问题欠积极。
4班的学生在课堂上较活跃,回答问题较积极,但小动作比较多。
从学生的基础来看,两个班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不容乐观。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合作能力也不行,大多学生在以前都是接受式学习,所以,八年级语文教学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
本学年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二、教材分析及要求:本册教材为2017年秋全新改版,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阅读新闻类文章,获取主要信息,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第二单元是阅读传记类文章,对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理解和判读;第三单元是诵读古诗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大意,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第四单元是阅读不同类型的散文,把握其共性和个性;第五单元是学习说明方法,揣摩说明语言,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第六单元是诵读古诗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大意,积累常见文言实词。
本册文言文的编排方式跟前两册显然不同:前两册是分散在各个单元里,每单元一篇;本册则是单独组成单元,编排在3、6单元中。
这个变化表明:过去一年的文言文(包含古代诗歌)教学只是“入门”的准备,而本册则是“入门”的正式启动。
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写作在本册教材六个单元中都有安排,体现出新版教材对写作的重视,并结合本单元课文文体特点进行写作,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口语交际安排了两个单元,分别是第1、5单元;与以往教材相比显示出对口语交际的重视;综合性学习安排了三个单元,分别是第2、4、6单元,活动注重中国传统美德与文化的熏陶。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基础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很不乐观。
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也不行,大多学生在以前都是接受式学习,所以,八年级语文教学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
本学年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主动学习的精神,照抄作业现象严重,老师虽然说服教育,但学生却敷衍了事。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每个单元有四篇课文,有写作专题训练。
在二四六单元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在三五单元安排了名著导读;三六单元安排了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一单元是变化着的社会:这个单元,主要阅读新闻类文章,获取主要信息,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把握不同新闻题材的特点,注意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
学习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
口语交际是讲述。
第二单元是生活的记忆:课文包括传记与回忆性散文。
要求把握传记、回忆性散文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对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判断。
写作是学写传记。
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人无信不立。
第三单元是山川美景:课文都是古文、古诗。
要求是阅读写景类古诗文,感受山川风物之美,积累常见闻言实词。
写作是学习描写景物。
本本单元还安排了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四单元是情感哲思:课文都是散文,要求是阅读不同类型的散文,把握其共性和个性。
注重朗读,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发现。
写作是语言要连贯。
综合性学习是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第五单元是文明的印迹:课文都是说明文,要求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学习说明方法;揣摩说明语言,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写作是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和名著导读。
口语交际是复述与转述,名著导读是《昆虫记》。
第六单元是情操与志趣:课文都是古诗文,要求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内容大意,积累常见文言虚词和名言警句。
第三单元单元计划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计划和课时设计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2.通过品味精彩语段,学会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3.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文化的传承与理解)4.通过学习多种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会运用景物描写进行写作。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语言的建构与运用)5.通过批注和圈点式阅读,运用解迷阅读法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学会阅读纪实文学作品的方法。
(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单元评价任务设计】评价任务一: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常用实词、虚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评价任务二:朗诵课文和相关组文中的精选段落,从观察角度、写作手法、描写方法等方面对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赏析,明确描写景物的方法。
评价任务三:结合关键语句及具体的背景说出作者的心情。
评价任务四:1.选择一处景点,展开合理想象,描绘这一景点。
(针对学生的表达能力)2.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进行写作实践。
(针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评价任务五:1.通读文本,概括作品内容和人物形象。
2.理解书中的分析和评论,辨别作者的观点和立场,阐发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任务课题课型教学内容课时(共12课时)单元导学及学法指导导读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2.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文的意境,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
3.运用课文实例引导归纳写景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4.批注和圈点式阅读名著,运用解迷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这类纪实文学作品的方法。
1阅读教学教读引领课《三峡》1.翻译、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常用实词、虚词。
2.品析关键词句,学习文章抓住特点按序写景的方法。
3.诵读课文,感受三峡奇丽景色,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教读引领课《短文两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感知课文大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4.提高思维品质:通过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5.发展表达能力: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中,锻炼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及其采访经历,理解作品的纪实性质和历史价值。
举例解释:
-在讲解长征历程时,使用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红军的艰苦远征。
-对艺术特色的分析,通过具体文段举例,让学生看到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作品中的具体运用,以便于他们模仿和掌握。
-在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时,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如讨论红军长征的必要性及其在历史上的意义,从而加深理解。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毛泽东、周恩来等,及其在长征中的作用和贡献。
-阅读并理解小说中的经典片段,掌握作品的语言特色和艺术表现手法。
-通过作品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
举例解释:
-通过介绍作者埃德加·斯诺的背景,强调《红星照耀中国》Βιβλιοθήκη 纪实性质,使学生认识到作品的历史价值。
-分析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物形象时,详细讲解他们的经历和在长征中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人物的重要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红军长征的历程和革命精神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红军长征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情景,体验其中的困难和挑战。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计划
第二单元单元整体说课单元导语我们这个社会群体基本上是由三部分人组成的——伟人、名人和凡人。
这三类人构成了社会人群的“金字塔”。
伟人是顶尖级人物,犹如凤毛麟角,处于“金宇塔”的塔尖;名人是社会精英。
在社会群体当中也不占多数,它们处于“金字塔”的上部;其余的绝大部分人是凡人。
凡人是最普通的社会成员,是人群“金字塔”的主体,但他们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创造者。
本单元所选课文写的都是凡人,都很平常,也难免有弱点,但他们又有不俗的品行或技艺,值得敬重和学习。
单元目标语文应用1、识记、理解并积累每篇课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和把握每篇课文的有关文化常识。
3、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每篇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能联系实际,对作品发表个人见解。
语文审美1.加强朗读训练,品味优美语言以及创造出的优美的意境,欣赏、领悟课文所表现的艺术美。
2.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从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得到滋养和陶冶。
语文研究1.搜集整理本单元涉及的文学常识,丰富自己的积累。
2.重点体会本单元文章所描绘的人性美,可模仿本单元的文章写一篇表现人性美的文章。
3.搜集阅读表现父爱或母爱的文章,写下自己的感受,学会感恩。
单元说明分课概说《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围绕阿长记叙了“我”童年生活中的几件事,生动地刻画了长妈妈的形象,赞颂了劳动人民淳朴、宽厚、善良、热情的品质,表现了童年时作者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对长妈妈深深的怀念之情。
《老王》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揭示出一个引人深思的社会问题:社会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台阶》叙写父亲历尽千辛万苦,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表现了劳动人民提高地位、赢得尊重的心愿。
讴歌了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同时也侧面反映了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极端困苦的现状。
《卖油翁》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通过略写陈尧咨射箭、详写卖油翁酌油这两件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 记承天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城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城天寺夜游》是苏轼贬谪黄州时写的。
全文只有85字。
然而,这85个字不仅描绘了明净的月光,而且瞬间传达了苏轼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当他准备睡觉时,月光不请自来,幸福太强了,无法约束自己,所以他自发地“快乐地出发”;在冥想了“不读书、快乐的人”之后,他“兴奋地”去成天寺找张怀民;生活中很少有知己。
“怀敏还没睡”。
“易”这个词表达了知己之间的一点联系的喜悦;于是,两人“一起走在中庭”在当晚的月光下展开了一段悠闲而惬意的旅程,带来了“陶醉于美景”后发现“恍然大悟”的喜悦和审美愉悦。
文末的两问一答,既让我们看到了苏轼的那份洒脱释然自赏,更让我们顿悟:这“乐”源自于作者那颗处逆境而不悲忧、化苦难为诗意的“闲人”之心――这“闲”不止是不得签书公事的“清闲”,亦不止是超然于现实生活的“悠闲”,而是清空了世俗名利与个人得失的“宁静”“空灵”与“真淳”,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
因此,本设计从苏轼传记入手,以学生最初的阅读感受为基础,以作者的“音乐”为主线,咀嚼文字,连接背景,包含游泳比较和阅读体验,从“音乐”和“休闲”中还原文本中蕴含的美妙感受,进入作者细腻丰富的心灵,理解苏轼从容面对人生的审美态度。
[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和写景语句。
2.品味文本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
【教学要点】品尝作者文字中的“音乐”,获得阅读的乐趣。
【教学难点】句子“闲人”所包含的丰富含义。
【教学法】背诵法、对比法【排课】1学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们,当普通人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起伏时,他们会发生什么?”(学生的答案被省略)。
有一位学者一生中被降职17次,担任过30个官职,在狱中度过了130天,但他仍然乐观开放。
你知道他是谁吗?(答案省略)他是苏轼和苏东坡。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观察,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过程与方法:学习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会观察,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教学难点:通过教材中景物描写的范例,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实现景物描写的生动性、形象性,抒发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日月星辰,春夏秋冬,风花雪月,高山大川,草原森林……世间万物,千姿百态,自然界的美景随处可见。
我们怎样把自然界的美景写下来呢,今天就来学习《描写景物》。
二、什么是景物描写?(课件出示以下句子)A.晚秋的天空是澄清的,山脚下的高粱成熟了。
B.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染上了凋谢的颜色。
(记叙是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用文字表达出来。
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事、景、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从这个角度讲,叙述,可以视为粗略的描写,描写可以视为详细的叙述。
)很明显,前者是景物叙述,后者才是景物描写;前者虽涉及景物,但只是简单的状态介绍,后者则从形象、色彩等多方面进行感性的叙述,并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三、畅谈自然之景1.展示景物图片,让学生进行描写。
2.请同学展示作品。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四、描写景物技法(一)抓住景物的特征。
1.景物的特征,常常表现在形状、色彩、声音、气味等方面。
部编】【整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
部编】【整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相关知识;2.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研究《庭中有奇树》1.《古诗十九首》得名古诗十九首》诞生于东汉末年,原本不是一人所作,因风格相近,南朝梁萧统编入《文选》,因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这组诗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是古典诗歌抒情诗的典范,被誉为“诗母”。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2.产生年代研究者认为,《古诗十九首》虽非一人之作,但它是同一时代的产物,大概产生于东汉后期数十年间,即至早当在顺帝末年,至晚应在献帝以前(约公元140—190)。
无论从五言诗的发展情况或是从某些篇章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来看,这样的推测都是合理的。
3.产生背景政治:社会动荡、宫廷暴乱、徭役赋税沉重、农民起义、外戚宦官专权经济:破坏严重、两极分化、朝不保夕思想:儒家经学、文学观念转变、老庄思想盛行、传入4.诵读庭中有奇树。
珍贵花繁。
庭中有一棵奇特的树,绿叶茂盛,花朵繁华。
女主人攀折下最好看的一朵花,要把它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但是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只是痴痴地手执着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5.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景象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春意盎然。
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2课《野望》(教案+说课稿+反思)
(4)历史文化意义的理解:联系时代背景,使学生理解《野望》所体现的历史文化意义。
举例:在讲解《野望》的意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诗人的视角去感受诗中的自然景色,理解诗人如何在宁静的田园生活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同时,通过分析诗中所表达的哲理,使学生了解到诗人如何在繁华尘世中保持一颗淡泊名利的心,从而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中的意象运用和哲理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其他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野望》相关的自然景色或生活情境。
2.诗词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色为题材的短诗,模仿《野望》的风格。
5.探讨《野望》的写作背景和历史文化意义。
本节课将通过解读《野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王维的诗歌艺术,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同时培养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野望》的意象、情感和哲理,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认识,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和成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其能够对诗歌进行深入解读和个性化解读。
4.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理解《野望》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升交流沟通能力,促进人际交往素养的提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好,但在实际应用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案例分析,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此外,我还将尝试采用更多互动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一样的颜色)。
从.(顺、随)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左右,表约数)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
..(青白色),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
..(急流的水)甚.(胜过,超出)箭,猛浪若奔.(飞奔的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使…寒)树,负.(凭借)势竞上,互相轩.(往高处伸展)邈.(往远处伸展),争高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千百成峰。
泉水激.(冲击)石,泠泠作响;好.(美丽的)
蝉则千转.(通“啭”,鸟鸣,这里指蝉鸣)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停止)。
鸢飞戾.(至)天者,望峰息.(
平息)心;经.纶.(筹划)世务者,窥.(看)谷忘反.(通“返”,返回)。
横柯.(树木的枝干)上(在上面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
“千丈”写江水之深;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
写“奇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声的奇;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分别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抒发了对世俗功名利禄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 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
《赠从弟(其二)》敎學设计【敎學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诵、抓关键词、讲解大意、交流感悟、欣赏相关视频等多种方法赏析诗歌,体味诗歌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唤起學生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
【敎學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建安文學的深远影响、“建安风骨”、“建安七子”、作者、有关《赠从弟》,激发學习兴趣同學们,说起中国古诗,你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唐诗。
不错,唐诗代表着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成就,形成了中国文學史上的“盛唐气象”。
但是,同學们是否知道中国诗歌“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呢?“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一方面,当然是盛世大唐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那就是盛唐诗人注意发扬汉末建安时代明朗刚健的优良诗风。
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的诗句,可见建安文學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建安风骨”“盛唐气象”是中国文學史上两个诗歌的范式。
“建安”“盛唐”同是两个诗歌繁荣的时代。
建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學繁荣时期,开创了诗歌创作的一个辉煌时代,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形成了以曹操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的诗文创作风格为代表的文學风格——“建安风骨”。
“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學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 c àn )、徐干、阮瑀( yǔ)、应玚( yáng )、刘桢。
刘桢,东汉末年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
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刘桢的代表作《赠从弟》共三首,分别以苹藻、松柏、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尤以第二首名盛于世。
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
二、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就来學习刘桢的经典名诗《赠从弟(其二)》。
我们的學习目标有三: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2、体味诗歌的内涵;3、唤起同學们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
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对于作者情感的把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情感共鸣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与朱元思书》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和朋友有过深厚的情谊?”(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表达友谊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默读、分组讨论等形式,深入理解课文。
-学会运用古文知识分析课文,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培养珍惜友谊的品质。
-借鉴古人的品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课文内容:
-《与朱元思书》全文阅读。
-分析课文中的名句、成语、典故。
-探讨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另外,我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得相当积极,他们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观点。这让我意识到,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探究、表达自己的看法。
此外,本次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进行古文创作练习,发现他们在模仿课文修辞手法方面做得不错。但在成果展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表达不够自信,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文的掌握还不够熟练。在以后的课堂中,我要多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状态,鼓励他们大胆展示自己,增强自信心。
举例解释:
-在讲解课文内容时,教师需强调作者与朱元思的友谊,以及作者在书信中所表达的情感变化,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说课、集体教研教案(群文阅读教法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说课、集体教研教案(群文阅读教法教案)一、单元研究目标本单元的研究目标包括:1.积累文言实词和常用虚词和句式,掌握它们的读音和用法。
2.反复诵读课文,品味其中的优美意境,培养整体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研究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山川景色,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自然。
二、《课标》链接根据《课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1.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诵读古代诗词,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3.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4.重点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以及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三、教材解读分析与群文阅读教学建议本单元所选课文大都是以抒写自然景色为内容的古代诗文。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图片、音像等,使学生对课文有更直观的认识,便于理解书面语言。
在教学中,诵读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训练学生研究诵读的基本技能,从而达到理解、品读、鉴赏的目的。
教学组织上,应分为两步走:首先,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理解各课基本内容,背诵部分内容;第二部分,基于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分析课文,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在研究古诗文中,词句理解依然是一个重难点,不能放松。
为了调动学生的研究自主性,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放手,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自行翻译,避免一言堂的情况发生。
此外,为了全面了解作家作品,自主地查阅搜集资料是必不可少的研究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真正做到“立体的懂”,而不是“平面的懂”。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三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其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课文教师可以先讲解《水经注》的背景和作者___的生平,介绍《三峡》的写作意图和文学特点。
然后逐段讲解课文,注重解释生僻字词和句式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义和内涵。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7篇)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将带着新的期许奔赴下一个挑战,不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个教学计划吧。
怎样写教学计划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1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班级,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强,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较为理想,要防止学生滋生骄傲情绪。
本学年的核心工作是帮助学生做好中考准备,因此,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教材分析本学期拟上完八年级上册全部内容,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新闻,第二单元是回忆性散文、传记,第三、六单元是古诗文,第四单元是散文,第五单元是说明文。
教学重点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
语文基本训练更进一步,进行叙述、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的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也为学生的中考语文应试服务。
二、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初中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三、教学要求⒈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汉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健康的情趣;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⒉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理解词句的意思。
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目标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第三单元的相关知识,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通过指导学生整体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词语研究:引导学生研究和掌握本单元重点词汇,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写作中。
3. 讨论和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问题和主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创新写作: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写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写作与课文相关的作文或故事。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入课文话题。
2. 课文阅读: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找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
3. 组织讨论:分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和主题,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4. 思考总结: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作者意图,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第二课时1. 复:通过游戏或小测验等方式对上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复和巩固。
2. 词语研究:教授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并进行词义解析和例句演练。
3. 课文阅读:再次阅读课文,注重理解词语的运用和上下文的联系。
4. 创新写作: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写作,要求他们以课文中的情节或主题为基础,发挥想象力写作相关的作文或故事。
第三课时1. 复:通过口头问答或小练等方式对前两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复和巩固。
2. 课文分析: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课文结构、段落组织和语言特点,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3. 写作指导:提供写作指导,让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己的想法,撰写一篇与课文相关的作文或文章。
4. 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思考和表达情况,全面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
2. 作业评价: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注重内容的准确性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单元整体说课
单元导语
我们这个社会群体基本上是由三部分人组成的——伟人、名人和凡人。
这三类人构成了社会人群的“金字塔”。
伟人是顶尖级人物,犹如凤毛麟角,处于“金宇塔”的塔尖;名人是社会精英。
在社会群体当中也不占多数,它们处于“金字塔”的上部;其余的绝大部分人是凡人。
凡人是最普通的社会成员,是人群“金字塔”的主体,但他们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创造者。
本单元所选课文写的都是凡人,都很平常,也难免有弱点,但他们又有不俗的品行或技艺,值得敬重和学习。
单元目标
语文应用
1、识记、理解并积累每篇课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和把握每篇课文的有关文化常识。
3、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每篇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能联系实际,对作品发表个人见解。
语文审美
1.加强朗读训练,品味优美语言以及创造出的优美的意境,欣赏、领悟课文所表现的艺术美。
2.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从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得到滋养和陶冶。
语文研究
1.搜集整理本单元涉及的文学常识,丰富自己的积累。
2.重点体会本单元文章所描绘的人性美,可模仿本单元的文章写一篇表现人性美的文章。
3.搜集阅读表现父爱或母爱的文章,写下自己的感受,学会感恩。
单元说明
分课概说
《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围绕阿长记叙了“我”童年生活中的几件事,生动地刻画了长妈妈的形象,赞颂了劳动人民淳朴、宽厚、善良、热情的品质,表现了童年时作者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对长妈妈深深的怀念之情。
《老王》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揭示出一个引人深思的社会问题:社会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台阶》叙写父亲历尽千辛万苦,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表现了劳动人民提高地位、赢得尊重的心愿。
讴歌了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同时也侧面反映了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极端困苦的现状。
《卖油翁》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通过略写陈尧咨射箭、详写卖油翁酌油这两件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课时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