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矿质营养

合集下载

植物生理学-03-矿质营养

植物生理学-03-矿质营养

0
为膜原有电化学势;
j
aj为离子的电化学活度;Zj为离子的代数化合价 F为法拉第常数,96.5J/mol;E为电势
膜内外离子 j 分布产生的电化学势分别表示为:
µ µ0
=
j外
j + RT ln a j外 + Z j ⋅ F ⋅ E外 (2)
µ µ0
=
j内
j + RT ln a j内 + Z j ⋅ F ⋅ E内 (3)
What was wrong with him?
矿质营养学说与农业化学的建立
李比希(J. Liebig)1840年伦敦有机化学年会上发表 了“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的论文,否定了 腐殖质营养学说,提出了矿质营养学说。
腐殖质(humus)是有了植物后才出现在地球上的而不是 植物出现以前。因此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的 唯一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所起的作用, 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 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平衡溶液:将某种植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按照一定浓度和适当比例 配制成的,并对该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良好作用而无毒害的混合溶液, 称为该种植物的平衡溶液。
二、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机理
两种吸收机理: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
离子过膜的驱动力: 1、化学势梯度(浓度差):由高到低 2、电势梯度:阳离子被负电荷吸引;阴离子被正电荷 吸引。
植物的必需元素(essential element) 大量元素:C、H、O、N、P、K、S、Ca、Mg、 微量元素:Fe、Mn、Cu、Mo、Zn、B、Cl、Ni、Na
必需的矿质元素:N、P、K、S、Ca、Mg、Fe、Mn、 Cu、Mo、Zn、B、Cl、Ni、Na

植物的矿质营养

植物的矿质营养

植物的矿质营养1. 引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多种营养物质,其中矿质营养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矿质营养是指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无机物质,包括常见的氮、磷、钾等元素,以及微量元素如锌、铜、锰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植物的矿质营养的种类、功能以及影响因素等内容。

2. 植物的矿质营养种类植物的矿质营养主要包括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2.1 宏量元素宏量元素是植物需要吸收的主要无机元素,它们以百分之几的质量存在于植物体内。

常见的宏量元素有氮(N)、磷(P)、钾(K)、钙(Ca)、镁(Mg)和硫(S)等。

•氮素(N):植物体内氨基酸、DNA、RNA等生物大分子的组成成分,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元素。

•磷素(P):是ATP(三磷酸腺苷)等能量转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同时也是细胞质膜、DNA和RNA等的构成成分。

•钾素(K):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调控植物的水分平衡和营养转运,对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具有重要作用。

•钙素(Ca):调节细胞的渗透平衡,影响细胞的生长分裂和细胞壁的合成,同时也参与信号传导。

•镁素(Mg):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对光合作用和能量转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硫素(S):是蛋白质、蛋白质酶、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等的组成成分,参与植物的生命活动。

2.2 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植物体内含量较低的无机元素,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样至关重要。

常见的微量元素有铁(Fe)、锌(Zn)、锰(Mn)、铜(Cu)、钼(Mo)和镍(Ni)等。

•铁(Fe):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重要催化剂,参与植物体内的电子转运和能量转化过程。

•锌(Zn):是植物体内多种酶的重要成分,参与DNA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锰(Mn):是植物体内氧气释放过程的关键酶的组成成分。

•铜(Cu):参与咖啡因合成、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等多种重要生理过程。

•钼(Mo):是植物体内硝化细菌和固氮细菌的酶的辅助因子,参与氮代谢过程。

•镍(Ni):催化植物体内亚硝酸盐的还原过程。

第三章矿质营养

第三章矿质营养
◇ 缺镁症状:叶绿素不能合成,叶片失绿,其特点是从下部叶 开始,叶肉变黄而叶脉仍保持绿色,这是与缺氮病症的主要 区别。有时呈红紫色。若缺镁严重,则形成褐斑坏死。
第三章矿质营养
7. 硅
◇ 吸收形式:单硅酸〔Si (OH)4〕。 ◇ 硅多集中在表皮细胞内,使细胞壁硅质化,增强
了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和抗倒伏的能力。 ◇ Si对生殖器官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如对穗数、小穗
◇ 有益元素或有利元素 有些元素并非植物必需的,但能促进某
些植物的生长发育,这些元素称为有益元素或有利元素,常见的有钠、 硅、钴、硒、钒等,如Si对水稻、Al对茶树等。
●稀土元素 指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在57~71的镧系元素及
其化学性质与镧系元素相近的钪和钇。植物体内普遍含有稀土元素,稀 土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作用,如低浓度稀土元素可以促进种 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第三章矿质营养
●下图:当细胞外的某一离子浓度比细胞内的该离子浓度
高时,质膜上的离子通道被激活,通道门打开,离子将顺
着跨质膜的电化学势梯度进入细胞内。
离 子 通 道 运 输 离 子 的 模 式 图
第三章矿质营养
(二)载体运输
载体运输学说认为,质膜上有各种载体蛋白,属于 内在蛋白,它有选择地与质膜一侧的分子或离子结合, 形成载体—物质复合物。通过载体蛋白构象的变化,透 过质膜,把分子或离子释放到质膜的另一侧。
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善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即:不可缺少性,不可替代性,直接功能性。
第三章矿质营养
根据上述标准,现已确定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包括氮)有14种,它们是:
氮(N) 磷(P) 钾(K) 钙(Ca) 镁(Mg) 硫(S) 铁(Fe) 铜(Cu) 锌(Zn) 锰(Mn) 硼(B) 钼(Mo) 氯(CI) 镍(Ni)

第十四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第十四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3、胞饮作用


胞饮作用:物质吸 附在质膜上,然后 通过膜的内折将物 质及液体转移到细 胞内的攫取物质及 液体的过程。 它为各种盐类和大 分子物质的吸收提 供可能,但它不是 矿质元素的主要吸 收方式。
第三节 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一、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部位

根系所需的矿质元素,主要依靠根部从 土壤中吸收,吸收矿质元素主要区域是 根冠、分生区和根毛区。
链中的重要电子载体。缺铁时,由幼叶脉间失绿黄化,但叶脉 仍为绿色;严重时整个新叶变为黄白色。
2、硼 ①促进糖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②与植物生殖有关,促进
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 。 缺硼时, 甘蓝型油菜“花而不实”, 蕃茄“脐腐病” 。
白 菜 缺 铁 蕃茄缺硼
3、锰 在光合作用方面,水的裂解需要锰参与。 缺锰时,叶绿体结构会破坏、解体。叶脉间 失绿,有坏死斑点。 4、锌 色氨酸合成酶的组分,催化吲哚与丝氨酸 成色氨酸。缺锌玉米“花白叶病”,果树 “小叶病”。
白菜缺锰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一、细胞吸收溶质的方式


离子通道:由细胞膜上的蛋白构成的供离子跨膜的 孔道。通道孔径大小和孔内电荷密度等使得通道对 离子运输有一定选择性,即一种通道只允许某一种 离子通过。根据对运送离子的选择性,离子通道有 K+通道、Cl-通道.Ca2-通道等。 载体:也叫载体蛋白。细胞膜上的蛋白,可选择性 地与质膜一侧的分子或离子结合,形成载体-离子 复合物,通过载体蛋白构象的变化,把分子或离子 运送到质膜的另一侧。载体运输既可以顺电化学势 梯度进行跨膜运输,也可以逆电化学势梯度进行。
3、单盐毒害与离子拮抗、离子协同作用 单盐毒害: 如果把植物培养在单一盐类的溶液中,不久 便出现毒害植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单盐毒害。 如:海生植物+纯NaCl 不久就死去 海生植物+海水(NaCl含量很高) 生活的很好 离子拮抗: 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再加入少量其它 盐类,即能减弱和消除单盐毒害现象,这种作用 叫拮抗作用。同价金属离子间不能产生颉抗作用。

植物生理学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植物生理学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一、名词解释 1. 矿质营养 4. 微量元素 7. 可再利用元素10. 载体蛋白13. 反向运输器2. 必需元素 5. 水培法 8. 易化扩散 11. 转运蛋白 14. 同向运输器二、填空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细胞中钙主要分布在 中。

2.土壤溶液的pH 对于植物根系吸收盐分有显著影响。

一般来说,pH 增大易于吸收 ______ ; pH降低易于吸收 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上所谓肥料三要素是指 、 和 三种营养元素。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与光合作用水光解反应的矿质元素是 、 和 。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植物体内促进糖运输的矿质元素是 、 和 。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跨膜转移是由膜两侧的 梯度和 梯度共同决定的。

7. 促进植物授粉、受精作用的矿质兀素是&驱动离子跨膜主动转运的能量形式是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必需元素的确定是通过 法才得以解决的。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华北地区果树的小叶病是因为缺 元素的缘故。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氮的生理病症首先出现在 叶上。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钙的生理病症首先出现在 叶上。

13•根部吸收的矿质元素主要通过 _________ 向上运输的。

14. 一般作物的营养最大效率期是 ___________ 时期。

植物的矿质营养

植物的矿质营养

2.2 载体运输carrier transport 质膜上的一类内在蛋白— 载体蛋白,可以选择性的与质膜一侧的分子或离子结合, 形成载体—分子(或离子)复合物。再通过载体蛋白构象的 变化, 透过质膜,把分子或离子释放到质膜的另一侧。 可以顺电化学梯度进行(被动运输),也可以逆电化学梯度 进行(主动运输) 。有三种类型: 单向运输载体uniport carrier 同向运输器symporter 反向运输器antiporter
植物体内氨的同化包括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 谷氨酸脱氢酶、氨基互换作用等途径。
1.2.1 谷氨酰胺合成酶途径 在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 GS的作用下,以Mg2+、Mn2+、或Mo2+作为辅 酶因子,使铵与谷氨酸结合,形成谷氨酰胺。
COOH
HC NH2 GS ATP COOH HC NH2 CH2 细胞质 根细胞的 H2O 质体 叶片细胞 的叶绿体
和溶液中的矿质元素类似,这种吸收也要通过一系 列的离子交换过程来完成。 3. 影响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的条件
3.1 温度 在一定范围内,土壤温度升高会使矿质元素的 吸收速率升高。 3.2 通气状况
3.3 溶液浓度 3.4 氢离子浓度
4. 植物体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根外营养
植物体地上部分吸收矿物质的过程,称为根外营养。 地上部分吸收矿物质的的器官主要要是叶片,所以也称为 叶片营养foliar nutrition 。营养物质可以通过气孔和角质 层进入叶内,以后者为主。 营养元素进入叶片的数量与叶片的内外因素有关。
为什么会称为生电质子泵?
质子浓度梯度
膜电位梯度 电化学势梯度 质子泵的作用机制
上述质子泵的工作过程,是一种利用能量(来自ATP 水解) 逆着电化学梯度转运H+的过程,因此是一个主动运 输过程。 质子泵活动的结果,产生了跨膜的电化学势梯度, 这种电化学梯度又促进了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矿质元 素以这种方式进入细胞,也是一种间接利用能量的方式, 因此,我们将质子泵的运输过程成为初级主动运输,后者 称为次级主动运输。

植物的矿质营养

植物的矿质营养

光照能促进硝酸盐还原过程
①光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糖流出叶绿体后,经糖 酵解产生NADH而用于NO3- 还原。 ②光能促进底物对NR的诱导,在一定范围内,NR活力随光 强的增加而升高,光下生长的植物体内NR水平要比暗中生 长的高得多。
③光合作用光反应中形成的NADPH和还原型铁氧还蛋白 (Fd)可转化成NADH为硝酸还原提供还原力。
易发生在具有相同理化性质(如化合价和离子半径)的离子 之间,可能与竞争同种离子载体有关。如 NH4+对K+,Mn2+、 Ca2+对Mg2+,K+ 、 Rb+对136Cs+,Cl-对NO3-,SO42-对 SeO42-等都有抑制效应。
2.离子协助作用 即一种离子的存在能促进植物对另一种离子的吸收。
这种作用经常发生在阴、阳离子间。
图2-10 水稻和番茄养分吸收的差异
表示试验结束时培养液中各 种养分浓度占开始试验时%
图2-11 小麦根在盐类溶液中的生长情况
A. NaCl+ KCl+ CaCl2; B. NaCl+CaCl2 C. CaCl2; D. NaCl
(三)单盐毒害与离子对抗
1.单盐毒害
任何植物,假若培养在单一盐溶液中,不久即呈现不正常状态, 最后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单盐毒害(toxicity of single salt)。
四、增强肥效的措施
1、改善施肥方式 如深层施肥,根外施肥
2.平衡施肥
按J.V.Liebig的最小养分律(Law of minimum nutrient), 作物产量是受最小养分所支配。因为各种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是 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如果土壤中某一必需元素不足,即使其 它养分都充足,作物产量也难以提高。

植物矿质营养学研究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方式

植物矿质营养学研究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方式

植物矿质营养学研究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方式植物矿质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如何吸收和利用矿质元素的学科。

矿质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因此了解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方式对于植物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一、矿质元素的种类和功能矿质元素是植物生长必需的无机营养元素,可以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宏量元素包括氮、磷、钾、钙、镁和硫,它们在植物中的含量较高。

微量元素包括铁、锌、铜、锰、硼、钼和氯,植物对这些元素的需求量较小,但同样重要。

不同的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氮是植物体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参与植物体内蛋白质和核酸合成等关键过程。

磷是ATP、DNA和RNA等重要分子的组成部分,对能量转换和遗传物质的合成至关重要。

钾是细胞内液体平衡和激素合成的必需元素。

钙在细胞壁形成和植物体内信号传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镁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参与光合作用。

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等则参与植物体内酶的活化以及其他生化反应。

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和溶解在水中的矿质元素。

植物的根系具有吸收矿质元素的特化细胞结构,如根毛和根发达区,可以增大根系的表面积,提高矿质元素吸收的能力。

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可以分为主动运输和被动扩散两种。

主动运输是指植物利用特殊的细胞蛋白质,在细胞膜上形成离子通道或运载蛋白,以主动地将矿质离子从土壤中吸收到根部细胞内。

被动扩散则是指矿质离子沿着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孔隙扩散进入细胞内。

三、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利用方式吸收到根部细胞内的矿质元素被植物利用于各种生化反应和生长发育过程。

植物通过调节矿质元素的吸收量和分配方式来满足自身的营养需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利用方式包括有选择性吸收、转运和储存。

植物根系具有选择性吸收能力,可以选择性地吸收合适比例的不同矿质元素,从而满足植物体内不同元素的需求量。

吸收到的矿质元素在根部细胞内通过转运蛋白被分配到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植物还可以在过剩的矿质元素浓度高的组织中进行储存,以备不时之需。

3植物的矿质营养.解答

3植物的矿质营养.解答

第三章植物的矿质营养知识要点矿质元素和水分一样,主要存在于土壤中,由根系吸收进入植物体内,运输到需要的部位加以同化,以满足植物生命活动的需要。

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通称为矿质营养。

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并非全部是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只有其中一部分为植物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

要确定植物体内各种元素是否为植物所必需,只根据灰分分析得到的数据是不够的。

通过溶液培养或砂基培养,并按照Arnon & Stout 于1939 年提出的植物必须元素的标准:(1)如缺乏该元素,植物生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2)除去该元素,则表现出专一的病症,而且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 3 )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直接的效果,绝不是因土壤或培养基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目前已经明确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铜、锌、硼、钼、氯、镍17 种元素为大多数高等植物所必需的,其中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9 种元素植物需要量相对较大,称为大量元素;其余铁、锰、铜、锌、硼、钼、氯、镍8 种元素植物需要量极微,稍多即发生毒害,故称为微量元素。

必需的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有 3 个方面:⑴是细胞结构物质的组成成分,如N ,P ,S 等;⑵是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者,参与酶的活动,如Mn ,Mg ,Fe 等;⑶起电化学作用,即离子浓度的平衡、胶体的稳定和电荷中和等,如K + 。

可被植物吸收的氮素形态主要是铵态氮和硝态氮。

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占蛋白质含量的16% ~18% 。

此外,核酸、核苷酸、辅酶、磷脂、叶绿素等化合物中都含有氮,而某些植物激素、维生素和生物碱等也含有氮。

因此,氮在植物生命活动中占有首要的地位,故又称为生命元素。

磷是以正磷酸盐(H 2 P0 4 - ) 形式被植物吸收。

当磷进入植物体后,大部分成为有机物,有一部分仍保持无机物形式。

磷存在于磷脂、核酸和核蛋白中,磷是核苷酸衍生物( 如ATP、FMN、NAD+、NADP和COA 等) 的组成成分,其在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和脂肪代谢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植物矿质营养

植物矿质营养

土壤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
土壤中胶体粘粒和腐殖物质的表面具有电荷,可以吸引离子 和偶极分子,这种结合是可逆的. 粘粒矿物和腐殖质胶体二者都带有净负电荷,因而它们主要 吸引,吸附阳离子.这二者也有一些正电荷的部位,在该 处能累积阴离子.阳离子被保持的牢固程度取决于它的电 荷和水合程度.
土壤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
缺钙症状
钙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很小,缺钙时茎和根的生长点以及幼 叶先呈现病症,使其凋萎甚至生长点死亡.由于生长点死 亡,植株呈簇生状. 缺钙植株叶尖或叶缘变黄,枯焦坏死.植株早衰,不结实或 少结实.
黄瓜缺钙
镁元素的生理功能 元素的生理功能
1. 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故为叶绿素形成及光合作用所必需. 2. Mg 2+是许多酶的活化剂,包括许多转移磷酸基的酶;镁能与ATP形成 MgATP 2+复合物,然后此复合物结合到酶蛋白上,镁作为酶蛋白与 ATP相结合的桥梁促进磷酸基的转移. Mg 2+是己糖激酶,磷酸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的活化剂;Mg 2+也是许 多合成酶如乙酰辅酶A合成酶,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谷氨酰合成 酶和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的活化剂,Mg 2+还是核糖核酸聚合酶的活化 剂;聚核糖体的合成也必需Mg 2+ .故Mg 2+促进呼吸作用,氮代谢与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3. Mg 2+在光合作用中有特别重要的功能,在光合电子传递过程中,Mg 2+和K+ 作为H+ 的对应离子,在H+ 从叶绿体间质传递到类囊体空间的 同时,Mg 2+ 和K+ 即从类囊体空间转移到叶绿体间质,一方面使H+ 能继续转移,维持跨类囊体膜的H+ 梯度,促进光合磷酸化;另一方 面,Mg 2+转移到叶绿体间质,使RuBP羧化酶和5-磷酸核酮糖激酶等 活化,促进光合碳循环的运转,促进光合作用.

2.植物的矿质营养

2.植物的矿质营养

12.钼 钼是以钼酸盐( MoO42-、HMoO4-)的形式进入植物体内。钼离子(Mo4+~Mo6+ )是硝酸 还原酶的金属成分,起着电子传递作用。钼又是固氮酶中钼铁蛋白的组成成分,在 固氮过程中起作用。所以,钼的生理功能突出表现在氮代谢方面。钼对花生、大豆 等豆科植物的增产作用显著。缺钼时,老叶叶脉间缺绿,坏死。而在花椰菜缺钼时, 形成鞭尾状叶,叶皱卷甚至死亡,不开花或花早落。 13.氯 氯离子(CI-)在光合作用水裂解过程中起着活化剂的作用,促进氧的释放。根和叶的 细胞分裂需要氯。缺氯时植株叶小,叶尖干枯、黄化,最终坏死;根生长慢,根尖粗。 14.镍 镍在植物体内主要以Ni2+的形式存在。镍是脲酶的金属成分,脲酶的作用是催化尿 素水解成CO2和NH4+。镍也是氢化酶的成分之一,它在生物固氮中产生氢气起作用。 缺镍时,叶尖积累较多的脲,出现坏死现象。
二、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确定
Arnon和Stout ( 1939 )提出植物的必需元素必须符合下列3条标准: ①完成植物整个。生长周期不可缺少的; ②在植物体内的功能是不能被其他元素代替的,植物缺乏该元素时 会植表现专一的症状, 并且只有补充这种元素症状才会消失; ③这种元素对植物体内所起的作用是直接的,而不是通过改变土壤 理化性质、微生物生长条件等原因所产生的间接作用。 上3条标准目前看来是基本正确的,因此普遍为人们所接受。
10.锌 锌离子(Zn2+ )是乙醇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和碳酸酐酶等的组成成分 之一。缺锌植物失去合成色氨酸的能力,而色氨酸是吲哚乙酸的前身, 因此缺锌植物的吲哚乙酸含量低。锌是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必需元素。 锌不足时,植株茎部节间短,莲座状,叶小且变形,叶缺绿。吉林和 云南等省玉米“花白叶病”,华北地区果树“小叶病”等都是缺锌的缘故。 11.铜 铜是某些氧化酶(例如抗坏血酸氧化酶、酪氨酸酶等)的组成成分,可以 影响氧化还原过程。铜又存在于叶绿体的质体蓝素中,后者是光合作 用电子传递体系的一员。缺铜时,叶黑绿,其中有坏死点,先从嫩叶 叶尖起,后沿叶缘扩展到叶基部,叶也会卷皱或畸形。缺铜过甚时, 叶脱落。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矿质代谢过程:
吸收、转运、同化
1
第一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一 、植物体内的元素 (一)元素组成
植物 105℃ 材料 烘干
水分
95—5%
干物质 600℃
5—95% 充分燃烧
有机物 90%
灰分 10%
挥发
CHON
残留
灰分——植物体充分燃烧后,有机物中
的C、H、O、N、部分S挥发掉,剩下的 不能挥发的灰白色残渣为灰分。
35
跨膜电化学势差激活离子通道
电化学势差=电势差 + 化学势差
电势差 :膜两侧离子电荷不同所致 化学势差:膜两侧离子浓度不同所致
特点:
*离子顺着电化学势差从高向低通过孔道扩散, 平衡时膜内外离子电化学势相等,为被动运输。
*开放式离子通道运输速度为107~108个/S *已知离子通道:K+、Cl-、Ca++ 、NO3-
必需元素的作用:
细胞结构物质组分和代谢产物N、P、S 生命活动的调节者,参与酶活动(钾、镁) 起电化学作用,即离子浓度的平衡、电荷中和、
电子传递、氧化还原等(钾、铁、氯) 作为细胞信号转导的第二信使(钙)
氮 (占干重1~2%)
生理功能:是蛋白质、核酸、磷脂、叶绿
素、激素、维生素等的组分,称生命元 素
灰分元素——构成灰分的元素,包括
金属元素及部分 P、S 非金属元素。因 其直接或间接来自土壤矿质,又称矿质 元素。
3
植物矿质元素分类
1、根据含量划分
大量元素(n ×10-2%以上) C、H、O、N、P、K、
Mg﹑Ca﹑S、 Si
微量元素(n ×10-3%-n ×10-5%)

植物的矿质营养

植物的矿质营养
生长缓慢,叶片呈现蓝绿色,幼叶缺绿,随之出现枯斑,最后 死亡脱落。 叶片栅栏组织退化,气孔下面形成空腔,因蒸腾过度而发生 萎蔫。 树皮、果皮粗糙,而后裂开,引起树胶外流。 柑桔缺Cu裂果。 蚕豆缺铜,花瓣上黑色“豆眼”退色。
小麦缺Cu叶片失水变白
硼 Boron (B)
1、生理作用:
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分布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第一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矿质营养(mineral nutrition): 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通称矿质营养。
2、缺锰症状:
缺锰时植物不能形成叶绿素,叶脉间失绿褪色,但叶脉仍 保持绿色,此为缺锰与缺铁的主要区别。 新叶脉间缺绿,有坏死小斑点(褐或黄)。
大麦新叶有褐色小斑点
缺锰黄瓜叶片脉间失绿
苹果树缺锰 新叶脉间失 绿褪色, 有坏死小斑点
葡萄叶脉间失绿,果实成熟不一
图 观察草莓 叶片的缺素症 状:缺 K、P、 Fe、Zn、Ca、 Cu或 Mn ,同 时也显示了矿 物质充足的叶 片作为对照
一、植物体内的元素:
水分 10-95%
植物体:
干物质 5-90%
有机物:90%(可燃)
无机物:10%(灰分)
2 植物中灰分的含量:
水生植物1%;中生植物5~15%;盐生植物可高达 45%。
3 矿质元素的种类及数量:已发现70多种
二. 植物的必需元素(Essential elements)
1.标准: 1) 缺乏该元素,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不能完成生活史.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设细胞内的某离子浓度为C内,细胞外的离子浓度为C外, 离Ne子rn过st方到程扩:散△平E衡=-后{2,.3R膜T两lg侧[C的内电/C势外]}△/EZF、C内、C外符合
3、起电化学作用。如渗透调节、胶体稳定和电荷中和等。
4、参与物质和能量的代谢过程。如是ATP、ADP、FAD、 FMN、GTP、NADH2、NADPH2、HSCoA组分。 (二)各种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
1、氮 根系吸收的氮主要是无机态氮:NH4&脂的主要成分:这三者又是原生 质、细胞核和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氮也称生命元素。
缺磷:会影响细胞分裂,使分蘖减少,幼芽、幼叶生长停滞, 根、茎纤细,植株矮小,花果脱落,成熟延迟。缺磷时蛋白 质合成下降,糖的运输受阻,从而使营养器官中糖的含量相 对提高,利于花青素的形成,因而茎、叶会呈不正常的紫红 或暗绿色。磷在体内易移动,病症从老叶开始。
磷过多:叶出现小枯斑,为磷酸钙沉淀所致;磷过多还会阻碍 植物对硅的吸收,水稻得病;与锌结合,减少锌的有效性, 而易引起植物缺锌。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离子的吸收
一、被动吸收
被动吸收:是指细胞不需要 代谢能,而是依化学势或电化 学势梯度吸收分子或离子的现象。
有两种方式:
(一)简单扩散:是指疏水性分子或离子沿着化学势或电化学 势梯度向细胞内转移的过程。 扩散动力:
1)亲脂性物质:为膜两侧的化学势梯度。其扩散速度除与化 学势梯度有关外,还与扩散分子颗粒的大小及脂溶性程度有 关。自然颗粒小、脂溶性大的分子易透过膜。
2、时当磷磷,进吸主入收要根H以P部OH,422P-磷居O大4多-和部,H分当P会O土4转2壤-形变P为式H<有被7时机植,磷物吸化吸收合收H物。2P如土O磷壤4-较脂PH多、〉。核7 苷酸、核酸等。

植物矿质营养知识点总结

植物矿质营养知识点总结

植物矿质营养知识点总结植物矿质营养是植物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健康状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矿质元素是构成植物体组织及参与植物体内各种生理代谢的重要成分,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细胞分裂和分化以及酶的活性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从植物对矿质元素的需求、主要的矿质元素及其功能、植物矿质元素缺乏的症状以及植物矿质营养的调理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总结。

一、植物对矿质元素的需求植物对矿质元素的需求是多样的,一般来说植物对矿质元素的需求量是不同的,但是对于每种矿质元素都有其特定的需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需求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大量元素,另一类是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是植物体内含量较多的元素,微量元素是植物体内含量较少的元素。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需求与土壤中各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土壤的pH值、土壤的通透性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在生态环境中,植物对矿质元素的需求是非常复杂的,一般来说,植物对不同矿质元素的需求是不同的,不同的植物对同一种矿质元素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需求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植物的种类、植物的生长阶段、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土壤pH值以及土壤的通透性等。

另外,植物对于矿质元素的需求也会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干旱、盐碱、酸碱等环境因素都可能对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产生影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二、主要的矿质元素及其功能主要的矿质元素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等大量元素和铁、锌、锰、铜、钼、镉、锗等微量元素,以下分别从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方面进行介绍。

氮:氮是植物生长发育中极为重要的元素,它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叶绿素等重要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同时也是植物代谢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抗逆性和产量形成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氮的缺乏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叶片黄化、叶片变小、生殖生长受阻等。

磷:磷是植物体内DNA、RNA、ATP等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成分,是植物能量转移和储存的重要物质,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抗病性和产量形成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第二章:矿质营养

植物生理学第二章:矿质营养
叶片吸收:上行和下行都主 要通过韧皮部,也存在横 向运输。
运输速度:30~100cm/h。
3.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利用(掌握) 是否可再利用: 1)参与循环的元素:呈离子状态、形成不
稳定化合物,可以转移到其他需要的器 官。 如: N 、K、P等,是可再利用元素。
2)不能参与循环的元素:在细胞中呈难溶 的稳定化合物,不能转移。
马铃薯 (缺镁)
(5)钙(Ca) A.吸收形式: B.存在形式: C.作用 D.供应 a.充足 b.不足:幼叶
马铃薯 (缺钙)
微量元素 (1)铁(Fe) A.吸收形式: B.存在形式: C.作用 D.供应 a.充足 b.不足
华北果树的“黄叶病”
(2)硼(B) A.作用:生殖生长 B.供应 a.充足 b.不足 花药、花粉发育不良 酚类,顶芽坏死
3.生物固氮 空气中的氮气:79% 植物利用的限制:硝酸盐和铵盐
1)化肥生产: 条件:T:400~500℃,P:20MPa(200个大气压) 原料:氮、氢 年产量:2500万吨
2)生物固氮 年产量:9000万吨 定义:某些微生物将空气中的游离氮固定
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
1)简单扩散:高浓度至低浓度,跨膜 2)协助扩散:蛋白 参与,不耗能,也 称协助扩散 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
离子通道(ion channel )
质膜上蛋白质构成的圆形孔道; 可由化学方式或电化学方式激活;选择性
已知的离子通道有:K+,Cl-,Ca2+,NO3运输速度:107~108个/sec 密度:1个/15㎛2,
Models of K+ channel
载体 (carrier)与载体运输

植物的矿质营养

植物的矿质营养

植物的矿质营养1、植物的矿质营养:是指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2、矿质元素:一般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有13种.其中大量元素7种N、S、P、Ca、Mg、K(Mg是合成叶绿素所必需的一种矿质元素)巧记:丹留人盖美家。

Fe、Mn、B、Zn、Cu、Mo、Cl属于微量元素,巧记:铁门碰醒铜母(驴)。

3、交换吸附:根部细胞表面吸附的阳离子、阴离子与土壤溶液中阳离子、阴离子发生交换的过程就叫交换吸附。

4、选择吸收:指植物对外界环境中各种离子的吸收所具有的选择性。

它表现为植物吸收的离子与溶液中的离子数量不成比例。

5、合理施肥: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适时地施肥,适量地施肥。

语句:1、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①吸收的状态:离子状态②吸收的部位: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

③、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可以分为两个过程:一是根细胞表面的阴、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吸附;二是离子被主动运输进入根细胞内部,根进行离子的交换需要的HCO-和H+是根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与水结合后理解成的,根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离子要消耗能量。

④影响根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因素:a、呼吸作用:为交换吸附提供HCO-和H+,为主动运输供能,因此生产上需要疏松土壤;b、载体的种类是决定是否吸收某种离子,载体的数量是决定吸收某种离子的多少,因此,根对吸收离子有选择性。

氧气和温度(影响酶的活性)都能影响呼吸作用。

2、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①吸收部位:都为成熟区表皮细胞。

②吸收方式:根对水分的吸收---渗透吸水,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主动运输。

③、所需条件:根对水分的吸收----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能量和载体。

④联系:矿质离子在土壤中溶于水,进入植物体后,随水运到各个器官,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①运输:随水分的运输到达植物体的各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矿物质营养新研究进展摘要:本文阐述了氮、磷、钾、钙几种矿质营养元素在植物中的生理作用,铁、锌、钙等矿质营养元素对植物的毒害,矿物质营养元素在植物体中的分布,同一物种对矿物质营养元素吸收的差异及植物矿物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的一些较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植物矿物质营养1矿物质营养元素在植物中的作用1.1矿物质营养元素在植物中的生理作用氮是植物生长和发育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也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量最大的矿质元素,土壤氮库中的氮主要以有机氮的形式存在,无机氮仅占土壤总氮的1%弱,而植物所吸收的氮几乎都是无机形式,所以,土壤氮库中的有机氮必须不断的通过微生物的矿化作用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有效态氮[1]。

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和叶绿素的重要组成,能刺激植物的生长,尤能促进分裂及新生组织发育,例如:氮能显著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2][3]。

蛋白质含量是评价牧草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氮元素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而且氮的含量对碳的代谢有很大影响。

当牧草含氮素充足,光合作用增强,碳的代谢加快,热量积累增加;反之当牧草缺氮时,植株矮小,组织细胞收缩,细胞壁变厚,细胞内容物减少[4]。

蛋肥可提高多花黑麦草粗蛋白含量,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黑麦草蛋白质产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5][6]。

磷是核酸及核苷酸的组成部分,是植物体内糖分转化和淀粉、脂肪、蛋白质形成所不可缺少的物质,磷能影响植物含氮化合物的代谢,提高植物蛋白质的含量,豆科作物施用磷肥能促进根瘤形成、提高固氮效率,提高植株鲜重和籽实产量。

牧草缺磷时分莫减少,从而降低牧草产量和品质[4][7]。

钾与磷不同,在植物体内不形成任何稳定的结构物质,而以K+形式存在或被原生质胶体不稳定地吸附[3]。

钾以离子或可溶性盐存在于植物体内,参与光合作用、糖的代谢、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与运输过程,并能调节气孔的开闭和细胞的渗透压[8]。

钾与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转运关系极为密切,能把叶片中合成的淀粉转化为磷脂酸,还能促进植物对氮的吸收和蛋白质的形成,提高豆科植物的蛋白质含量和产量。

钾能使作物茎杆粗壮坚韧,防止倒伏,促进开花结实,增强抗寒、抗旱、抗病害能力[7]。

施用钾肥可以促进牧草的钾吸收,改善其钙、镁等营养,能增加植物粗脂肪含量[9]。

低量钾可提高苜蓿现蕾—初花期粗蛋白积累速度,高量钾可提高苜蓿初花—结荚期粗蛋白积累速度[10]。

钙绝大部分存在于植物细胞壁和液泡中,胞质含量相对较少。

有很大一部分的钙结合到细胞壁上带负电的糖类结构中,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钙也能增加质膜的稳定性,还能调节生长过程。

过多的钙会以草酸钙的形式沉淀在细胞壁和液泡中。

植物生长必须有持续不断的钙源,缺钙会引起植物生理过程紊乱。

对水稻的研究表明,缺钙条件下水稻幼苗瘦弱,根系活力、干物重和根冠比降低。

钙能提高水稻幼苗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11]。

钙在植物抗逆方面也有一定作用,低浓度的钙(0.5一1.0lmmol/L)能提高水稻幼苗的抗冻性,减缓了低温对水稻幼苗细胞膜的伤害[12]。

钙处理水稻种子,能提高水稻的抗旱性[13]。

1.2矿物质营养元素对植物的毒害当植物吸收过量的铁、锌、钙和硒时,就会出现中毒症状。

铁中毒是由于亚铁离子的存在而引起氧自由基的形成,导致膜脂过氧化,结构和功能受损。

这通常出现在浸水和干旱土壤上生长的植物。

叶子中铁的临界中毒指标是500mg/Kg(干重)。

高浓度的亚铁离子胁迫明显抑制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降低叶片叶绿素含量。

亚铁离子处理能使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抵御亚铁毒害。

亚铁浓度过高,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受抑[14]。

锌中毒通常伴随镁、铁和锰等的缺乏,这是由于由于多价阳离子在被摄取时互相竞争。

叶子锌中毒临界标准是100一300 mg/Kg (干重)。

大多数植物在叶子中能积累高含量的钙而不表现中毒(1009/kg干重)(钙生植物)。

在这些物种中,钙以不溶性草酸钙贮存于细胞壁或液泡中。

但有些植物没有这样的解毒机制以提供相应的含钙容量(嫌钙植物),它们的生长对组织中高含量钙很敏感[15]。

周焱(2002)研究认为,高浓度的钙(5.5一10.5mmol/L)对水稻幼苗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矿物质营养元素在植物体中的分布对水稻的研究表明,水稻籽粒中的铁主要积累在糊粉层,因此在加工过程中,会因为糊粉层的去除而损失大量的铁。

水稻稻糠中铁含量最高,其次是稻壳、糙米和精米[16]。

中低供锌水平下,精米中的锌含量明显高于颖壳,当供锌水平较充足时,则颖壳中的锌含量要高于精米中的锌含量[17]。

另外有研究表明,小麦籽粒中存在防止锌过量积累的保护机制[18]。

李志刚等(2003)推测锌在水稻籽粒中的积累可能也有相类似的机制。

豆类种子中的含钙量高于谷类,也高于块茎作物的含量,这可能由于蒸腾作用和木质部运输能力两者的影响。

铁,锌的情况也一样,但种子对锌的需求量相对要高。

铁以植物铁蛋白或肌醇六磷酸形式贮藏在种子中能在发芽时被重复利用,锌和钙以肌醇六磷酸形式贮藏。

3同一物种对矿物质营养元素吸收的差异因为铁和锌含量的变异性很大,相对来讲简单的基因控制着它们的吸收。

通过对水稻的研究发现,水稻种子的含铁量主要是由基因型决定,但也受到环境的甘薯若干矿物质营养元素合量的基因型差异众其袜境致应部分影响。

控制高铁含量的基因已经在水稻第7,8,9染色体上得到证实,总表现变异的18%一30%受这些基因控制[19]。

大量研究也已经表明,水稻对锌的吸收利用及其在水稻籽粒中锌含量存在着基因型差异,而且水稻耐低锌能力不同品种间有差异,这种差异受基因的显性效应控制,同时显性效应受环境条件影响[20]。

另外,有研究发现谷物子粒中有多层糊粉层的基因型的锌含量要高于只有一层糊粉层的谷物。

带有opaque—2基因的玉米比没有该基因的玉米能积累更多的锌。

富含蛋氨酸玉米品种的锌含量要显著高于蛋氨酸含量正常的品种[21]。

对马铃薯的研究也发现矿物质元素含量存在着基因型差异[22]。

4影响植物对矿物质营养元素吸收的主要因素植物吸收的矿物成分数量受多种复杂的、动态的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基因型、土壤类型、气象条件和营养元素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

其中土壤的条件和植物根系的状况决定着可利用矿物质养分的数量,对矿物质元素铁、锌、钙和硒的吸收起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取决于矿物质元素在土壤中的结合形式,而矿质往往以多种物理化学形式存在于土壤中。

土壤的矿物质营养元素有的以容易被植物吸收的溶液形式存在,有的以鳌合物形式存在土壤溶液中,有的被土壤矿物或者晶格所吸附,或者存在与活的和死亡的土壤生物中,这些形式或者部分有效或者完全对植物无效。

土壤中高有机质含量、高pH值和高交换态镁和钙比率都会引起-)是引起水锌的缺乏[23]。

在水稻上许多研究认为石灰性土壤中的重碳酸氢根(HC03稻缺锌的主要因素,水稻品种对石灰性土壤缺锌耐性的强弱也与其对HC认一的耐性相关。

进一步研究表明,HC认一能引起苹果酸和柠檬酸等有机酸在水稻根部的积累和超氧化物歧化酶酶活性降低,从而影响水稻对锌的吸收[24]。

施肥会影响植物矿物质铁、锌、钙和硒的吸收。

铁肥(例如FeS氏)由于容易和土壤结合,所以不容易被植物利用。

不过,鳌合态铁肥(碱性土壤Fe一EDDHA,)的施用不仅能增加水酸性土壤Fe一EDTA)比游离态铁肥的效果好。

锌肥(ZnSO4稻和小麦的产量,而且籽粒中的锌含量也有提高[25]。

然而,有研究表明中等缺锌的土壤施用锌肥反而容易导致某些品种减产[26]。

另外,植物缺锌会吸收过量的磷,导致“磷中毒”[27]。

因此,P/Zn比值往往用来衡量植物磷、锌营养状态。

此外:气象条件与植物体矿物质元素含量有密切的关系[28]。

各种气象因子通过影响土壤可利用养分的形态和植物的生理状况,从而影响植物对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5植物矿物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大量研究已经表明,植物对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存在着基因型差异,但也受环境条件影响。

作物品种的许多性状都存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XE),它是品种稳定性的根源。

迄今,有关作物的重要产量性状的GxE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水稻、小麦、玉米以及甘薯等作物产量和淀粉品质等方面GxE也己经进行了一些研究[29][30][31],但是作物矿物质营养元素GxE相对于产量和品质的GxE研究报道较少。

仅在鹰嘴豆矿物质的基因型和环境互作效应有所报道[32]。

现己明确作物许多品质性状存在明显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其结果对专用优质谷物的生产和利用起到明显指导和推动作用。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是生物学现象。

作物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是作物重要遗传特性,是评价和利用作物品种的重要依据。

但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是变化的,基因型以及各种生态环境因素都会影响这种互作作用。

以往多注意的是基因型对互作效应的影响。

近年来,开始从环境角度研究互作效应,把具体的环境因子(气温、降雨、日照)与作物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结合起来研究,获得了两者间的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33]。

植物体矿物质含量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表现。

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X环境对矿物质元素含量有影响。

同一品种不同地点或同一地点不同品种的互作效应值也不同,存在着显著差异,差异大小因品种不同而异。

因此,需要选择适于特定地区的基因型。

每一品种都有自己适宜的地区。

在地点效应值高的地方,也并不是每一个品种表现都好,而在品质最差的地区也有表现较好的品种。

在优质育种中,除了考虑基因型和环境效应外,还应考虑不同品种对不同环境的反应,这样才能对品种作出合理的评价,充分发挥品种的潜力。

6展望提高和改善作物体矿物质元素含量在作物育种和基因工程方面已经逐步引起了重视[34]。

已经有报道野生四倍体小麦(sspdicoccoide:)的6A和6B与籽粒铁锌含量的高水平相关,可以用来现代六倍体小麦(sspaestivum)的籽粒铁锌含量[35]。

另外,用对铁锌吸收能力高的传统水稻品种去改良现代品种已经有所报道。

基因工程手段在提高植物对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和调整矿物质在植物体中的分布方面逐步得到应用。

另外,将豆科作物中控制编码贮藏铁的铁蛋白基因导入水稻,结果水稻籽粒中铁含量也明显增加[36]。

另外,基因工程技术使调整矿物质元素在植株的分布成为可能,已经有报道在水稻中导入一个带有胚乳专化的谷氨酸启动子的大豆铁蛋白基因,结果发现转基因水稻胚乳中锌铁含量都显著增加[37]。

外也有研究表明不同作物的间作对提高作物体中铁也有影响。

对铁吸收机理不同的大豆和小麦间作研究表明,小麦/大豆间作能明显改善大豆铁营养。

这可能是由于间作种植时小麦分泌的铁载体化合物与土壤中Fe2+鳌合,增加了Fe3+有效性,PS 一Fe(HD鳌合物迁移到大豆根系,促进在大豆根系的积累[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