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新技术的特征及评价研究

合集下载

新药研究与开发

新药研究与开发
工艺优化
通过实验探究和优化合成条件 、试剂和反应条件,提高合成 的效率和产率。
生产放大
将实验室规模的合成工艺放大 至中试或工业生产规模,确保 工艺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知识产权保护
对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合成 工艺进行专利申请,保护知识
产权。
药物质量控制与标准化
质量标准制定
根据相关法规和指导原则,制定药物的质量 标准和控制方法。
抗病毒等。
体外药效学评价
02
利用细胞培养、组织切片等手段,在实验室内评估药物对靶点
的抑制或激活作用。
计算机模拟药物筛选
03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预测药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筛选潜在
的候选药物。
药物安全性评价
01
02
03
急性毒性评价
评估药物在短时间内大量 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后对动物产生的毒性 反应。
长期毒性评价
观察药物在长时间内多次 给药对动物产生的毒性反 应,包括致癌性、致畸性 和生殖毒性等。
伦理
新药研究必须遵循伦理原则,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伦理审查是确保新药研究符合伦理要求的重要手段。伦 理委员会负责对新药研究的科学性、安全性、公正性和伦理性进行审查,确保研究符合国际医学伦理标准和法律 法规的要求。
02
新药靶点发现与验证
靶点筛选与验证
靶点筛选
通过高通量测序、基因组学、蛋白质 组学等技术,从大量基因或蛋白质中 筛选出潜在的药物作用靶点。
新药研究与开发
目录
• 新药研究概述 • 新药靶点发现与验证 • 药物设计与合成 • 临床前药效学评价 • 新药临床试验与审批 • 新药市场推广与监管
01
新药研究概述
新药研究的定义与重要性

临床新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临床新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Co c u i n T e e t b ih e ta d t e a p ia i n o v l a i n s s e p o i e t e b ss f r h ce t i a a e n l so h s a l m n n h p l t fe a u t y t m r v d h a i o e s in i c m n g me t s c o o t f n
Absr c j cieTo e t bih e au t n s se f rn w l ia e h iu a d t fe a e o e ciia t a tObe t sa l v la i y t m o e ci c I c nq e. n o o rb s s f rn w l c l v s o n t n
o l ia e t c nqu a d po o et e p o e so dc l e h olg n h e eop e to o pi l. fci c l w e h i e. n rm t h rgrs fme ia c n o ya d t e d v l m n fh s t s n n t a
K y w o ds e ci ia e h iu e r n w l c l c nq e, e au t n s s e , a p ia i n n t v la i y t m o p l t c o
F r t a t or s a r s h h r it r e ia Unv r i Ch g i g, 4 0 3 Ch n i — u h ’ dd e s T e T i M l a y M dc i s d i ie st y, on q n 0 0 8, ia
t s 。 e c c m bnn i a a e n rc ie e t t o iig w t m n g me tp a t .ReutT e e au t n id x s se o o bnn u fi t e n w h c s l h v la i n e y t m f c m iig q a t a i e o it v

临床研究用人间充质干细胞质量评价

临床研究用人间充质干细胞质量评价

临床研究用人间充质干细胞质量评价一、引言人间充质干细胞(MSCs)由于其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调节特性以及易于体外培养等特点,被广泛用于临床研究。

在众多疾病的治疗中,MSCs 都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然而,要确保其在临床研究中的有效性,首先需要对MSCs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和评价。

本文将探讨如何评价临床研究用MSCs的质量。

二、MSCs的质量评价标准1、细胞的纯度和活性:这是MSCs质量评价的核心指标。

纯度是指MSCs中目标细胞的比例,而活性则是指MSCs的增殖能力和分化能力。

2、细胞的遗传稳定性:通过基因测序等方法,可以检测MSCs是否存在基因突变,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

3、细胞的免疫调节特性:MSCs具有免疫调节特性,可以通过抑制免疫反应来降低排斥反应的风险。

因此,评价MSCs的免疫调节特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4、细胞的来源和生产过程:MSCs的来源和生产过程也会对其质量产生影响。

例如,来自患者的自身MSCs可能比来自捐献者的MSCs更适合用于治疗。

同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如无菌操作、细胞培养基的质量等,也会影响MSCs的质量。

三、MSCs质量评价的方法1、细胞形态观察:通过观察MSCs的形态,可以初步判断其是否具有正常的形态学特征。

2、生长曲线测定:通过绘制MSCs的生长曲线,可以评估其增殖能力。

3、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通过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可以确定MSCs 的纯度和活性。

4、染色体核型分析: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评估MSCs的遗传稳定性。

5、免疫调节特性检测:通过检测MSCs对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可以评估其免疫调节特性。

6、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通过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可以确保MSCs的生产过程符合质量标准。

四、结论人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其质量评价是关键环节。

通过对MSCs的纯度、活性、遗传稳定性、免疫调节特性以及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等多方面的评价,可以确保其满足临床研究的需求。

新药临床前研究知多少

新药临床前研究知多少

新药临床前研究知多少?导读疾病动物模型是药物评价的重要工具,往期我们已经为大家介绍了各种疾病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基因编辑动物、肿瘤动物模型等)及常用的实验操作技术,那么当我们拿到一个新药,需要进行临床前的药物评价时,该如何进行动物实验设计呢?临床前药物评价需遵循:安全性和有效性原则新药一般是指化学结构、成分或药理作用不同于现有药品的药物。

我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1]:“新药申请,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的注册申请。

对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的适应症的药品注册按照新药申请的程序申报。

”我国的新药分为中药和天然药物、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三大类。

一个新药从候选化合物的发现到临床试验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临床前试验,以保证新药在人体上使用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即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且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根据此原则,临床前药物评价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研究(如下图):药学研究(这部分主要包括理化性质、成药性、质量标准等的研究,鉴于本节主要介绍临床前与动物相关的实验,故不赘述)药效学研究安全性研究药动学研究图:新药的临床前研究分类一、药效学研究相关实验设计药效学研究定义:指对新药预期用于临床的药理作用的研究,即对新药预期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作用的研究,用来评价新药的生物活性和确定药物的作用机理。

意义:为了弄清楚这个新药是否有效。

药效学实验分类:主要包括体外细胞和酶系统试验、离体动物组织试验和整体动物试验(啮齿动物和非啮齿动物)。

其中,动物试验方案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动物的选择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相应的等级、种属、年龄、性别、体重的动物,一般选择对研究药物的反应与人接近的动物品系(如前期采用大小鼠,后期再选用等级更高的动物,如猴子、狒狒等);2. 疾病动物模型的确定疾病动物模型是指各种医学科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

宜使用成熟的、规范的、公认的动物模型,且遵循相似性、可重复性、可控性及经济性等原则;3. 给药途径宜与推荐的临床用药途径保持一致;从新药研发角度来说,能口服最好!然而并非所有药物或者病症都适合口服,在具体实验研究中我们应该选择最合适的给药方式;4. 剂量应做多种剂量的药效反应,一般会做剂量爬坡实验,如从不起作用的低剂量开始逐渐按倍数加大剂量,进而绘制剂量效应曲线,找到确保安全条件下的最佳药效的剂量范围;5. 观察指标观察与疾病密切相关的客观指标,保证特异性、灵敏性和重现性,并准确记录,如研究药物的抗肿瘤效果,我们一般需要观察并记录肿瘤体积和小鼠体重,同时还需要一般特征如外观、行为、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肉眼和病理观察;6. 对照原则对照原则是试验研究的基本原则。

治疗性研究的设计与评价

治疗性研究的设计与评价
新药的临床前研究包括制备工艺中药制剂包括原药材的来源加工及炮制理化性质纯度检验方法处方筛选剂型稳定性质量标准药理毒理动物药代动力学等研究新发现中药材还应包括来源生态环境栽培养殖技术采收处理加工炮制等研为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是在大量实验室研究试管实验与动物实验基础上将新疗法开始用于人类的试验了解剂量反应与毒性进行初步的安全性评价研究人体对新药的耐受性及药代动力学以提供初步的给药方案受试对象一般为健康志愿者在特殊情况下也选择病人作为受试对象一般受试例数为20至30例新药临床ii期主要对新药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确定给药剂量采用严格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应该与标准疗法进行比较也可以使用安慰剂我国现行法规规定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例数都不得低于100例为疗效确证研究iii期研究的设计终点方法学提供依据使用替代或药理学终点或临床措施在小范围的精选患者中进行相对短期的最早期试验剂量效应探索研究新药临床iii期为扩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旨在进一步验证和评价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治疗性研究的特点
以人为对象,而且是病人 需要设立对照 人为干预措施
设计原则
随机 对照 均衡 重复 特殊情况下可无对照
1996~1998年发表在中华心血管病杂 志上的所有治疗性研究文献
共85篇治疗性研究 49篇未采用RCT 有36篇无对照组的研究,其中应该采用对照有21篇 (占58.3%); 在13篇有对照而未采用随机方法分配受试对象的研 究中,6篇(46.2%)应该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人组; 69篇未采用盲法的研究中,29篇(42.0%)至少应该对 结果测量者采用盲法 10篇RCT有研究对象中途退出研究.只有2篇文献将 退出者纳人结果分析中。
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素
研究某药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
处理因素:药物(用,不用安慰剂或标准 药) 非处理因素:饮食、其它辅助治疗等

临床新技术的特征及评价研究

临床新技术的特征及评价研究

临床新技术的特征及评价研究在医学领域,临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性。

这些新技术不仅改变了医疗实践的方式,也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然而,在广泛应用这些新技术之前,对其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临床新技术的特征,并深入研究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评价。

一、临床新技术的特征1、创新性临床新技术的首要特征是创新。

它可能是全新的诊断方法、治疗手段,或者是对现有技术的重大改进和优化。

这种创新往往基于对疾病机制的更深入理解,以及对相关科学技术的创新性应用。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在治疗某些遗传疾病方面的应用,就是一种具有开创性的创新。

2、高效性新技术通常旨在提高医疗效率,包括缩短诊断时间、优化治疗流程、减少住院天数等。

以微创手术为例,相比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3、精准性随着医学的发展,精准医疗成为趋势。

临床新技术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越来越注重个体差异,能够更准确地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定制化的处理。

比如,通过基因检测为肿瘤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安全性任何临床新技术在应用时都必须考虑其安全性。

尽管新技术可能带来显著的疗效,但如果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也无法广泛推广。

在技术研发和应用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估和监测。

5、复杂性许多临床新技术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其原理和操作往往较为复杂。

例如,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不仅需要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的支持,还需要医生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经验。

6、高成本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这包括研发过程中的科研经费、设备购置费用、人员培训成本等。

高昂的成本可能会限制新技术在一些地区和医疗机构的普及。

二、临床新技术的评价1、安全性评价安全性是评价临床新技术的首要考量因素。

需要评估新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发症等风险。

临床新技术实践研究——临床新技术的特征及评价研究

临床新技术实践研究——临床新技术的特征及评价研究



生事件 控 制和 微 观 卫 生 经 济 管理 等 方 面 , 较 为 丰 富 的 经 验 。 有
近 5年 来 , 承担 省 部级 以上科研 课题 5项 , 第一 作者 发表 统 计 源
学术论著 1 0余篇 , 获军 队科技 进步 奖 1项 ; 参编 专著、 教材 2
部。现任” 重庆市医院管理 学会” 常务理 事, 中国卫 生质量 管 《
实践 , 立 了临床 新技 术评价 体 系并进行 了实证研 究, 出临床新 技 术评 价应 当把 握 导 向性 、 励性 、 建 提 激 实用性和 综 合性 4
【 关键词】 临床新技术; 特征; 评价
Th a a t rs is a d Ev l a i n o w i i a c n q e / e Ch r c e it n a u to fNe Cl c l c n Te h i u s Ch n Li i g, u Gu x a e m n Li o i ng, o Ch n k Lu a g 删 / Ch ・ / i
n s at ai n gme t2 1 。7【 :2一O eeHel Qu lyMa a e n ,0 0 1 3)0 h t 4
Ab t a t I h sp p r we d s u s d t ec a a trsi so e ci i a e —t c n q e .Ba e n o ra mi it to r c sr c n t i a e , i c s e h h r ce t ft l c l w i c h n n e h iu s s d o u d n sr in p a — a t e,we e tb ih d t e e a u t n s se f rci i e —t c n q e n e fe u r ci e i c sa l e h v a i y tm l c n w s l o o n e h i u ,a d v r i d i o rp a t .W e a s r b d i t o rn i n c o p o e n o s me p i — l cp e i h s o l e f l we n e a u t n p o e s i ls wh c h u d b ol o d i v l a i r c s . o Ke r s Ne l i a e h i u Ch r c e ; v l ai n y wo d w C i c l c n q e; a a t r E a u to n T Fis — u h r’ d r s S ci n o i ia mi it t n, id M i t r d c lUn v ri r ta t o S a d e s e t f n c lAd n s a i o Cl r o Th r l a y Me i a i e st i y,Ch n q n , 0 0 8,Ch n o g ig 4 0 3 ia

检验项目的临床效能评价医学检验

检验项目的临床效能评价医学检验
第四章 检验项目的临床效能评价
.
1
临床实验室的任务
• 筛选 • 诊断 • 效果监测 • 预后判断
提供
客观依据
.
2
服务质量直接涉及到病人的 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对临床实验室的质量和能力 有特殊的要求
.
3
国外的要求
• 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推荐标准 • 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法案制定 的法律文件
中国的要求
.
31
三、金标准和评价指标
• 敏感度和特异度是最基本的准确度指标 • 还有综合指标:准确度、尤登指数、似然比 • 考虑了患病率的预测值 • 直观明确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32
四、估算样本量和避免偏倚
• 新检验项目是否具有临床意义,必须与金标准的诊断 作对比 •按照估计总体率样本含量估算方法,计算病例组样本 含量n1,对照组样本含量n2, △为容许误差
诊断效率(准确度)=(a+d)/(a+b+c+d)100%
.
38
一、敏感度和特异度
• 敏感度(sensitivity,SEN)
• SEN =a/(a+c)
• 敏感度又称真阳性率(true positive rate,TPR)是金标 准诊断全部有病病例中,被评价检验方法结果为阳性 的病例所占全部有病病例的比例。
.
35
第三节 检验项目临床效能评价方 法
•检验项目临床效能评价指标: •①敏感度 •②特异度 •③预测值(含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④诊断效率(含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
.
36
一、敏感度和特异度
四格表的应用
合计 诊断性
试验 合计
a+b+c+d

如何合理应用超声心动图新技术进行临床诊断和研究

如何合理应用超声心动图新技术进行临床诊断和研究

述评 如何合理应用超声心动图新技术进行临床诊断和研究朱天刚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超声心动图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不断涌现的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包括组织多普勒成像(tissue doppler i m ag i ng,TD I)及其相关技术;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t w o d i m ensi onal stra i n i m ag i n g,2DSI);自动功能成像(aut o m atic f uncti on i m ag i ng,A FI);速度向量成像(vel ocity vector i m ag i ng, VV I);超声瞬时波强(wave i ntensity,W I);超声向量血流成像(vect or flo w m app i ng,VF M);心肌对比超声心动图(m yocardial contrast echo,M CE);心脏二维血流成像技术(cardiac B fl ow i m ag i ng,CBFI);四维容积成像(four di m ensi ona l vol u m e i m ag i ng);三维斑点追踪成像(t hree d i m ensi onal spack le tracki ng i m ag i ng, 3DST I)等。

纵观这些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其临床应用范围主要包括:评价局部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观察心肌运动的协调性;评估心腔内和心肌内血流状态;判断局部和整体心肌的机械做功。

这些超声心动图新技术不仅是临床研究工具,部分已经或即将成为临床常规诊断技术[1]。

一、组织多普勒成像及其相关技术组织多普勒及其衍生的相关技术如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ti ssue vel ocity i m ag i ng,TV I)、位移(disp l ace m ent)、应变(strai n)、应变率(strai n rate,SR)和组织同步化成像(tissue sychrony i m ag i ng,TSI)可以有效地评估局部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以及心肌运动的协调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技术要求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技术要求一、概述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旨在评价中药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中药新药的上市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档旨在提供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详细技术要求,涵盖了研究的目的、设计、参与者、研究步骤、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二、研究目的1.评价中药新药的安全性和不良事件报告率;2.评价中药新药的药效和疗效;3.判断中药新药是否适宜继续开展后续研究;4.提供中药新药上市注册申请所需的有效数据。

三、研究设计1.研究类型: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类型,包括随机对照试验、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2.研究对象:确定研究对象的包含标准和排除标准;3.研究分组: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特点,合理确定研究分组;4.控制措施:明确研究过程中需要进行的控制措施,如盲法、随机化等。

四、研究参与者1.临床医生:需具备一定的临床研究背景和经验;2.受试者:应征参加研究的受试者需符合研究对象的包含标准;3.受试者知情同意:对于每位参与研究的受试者,应获得其明确的知情同意。

五、研究步骤1.研究药物的制备:详细描述中药新药的制备过程和质量控制方法;2.随机分组和盲法:描述随机分组和盲法的实施方法;3.测试药物应用和用药剂量:明确测试药物的应用方法和用药剂量;4.研究观察指标:确定主要观察指标和次要观察指标;5.数据收集和记录:详细描述数据收集和记录的方法和流程;6.不良事件的收集与报告:规定不良事件的收集、分类以及报告机制。

六、数据分析1.描述性统计:对研究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包括人口学特征、主要观察指标描述等;2.推断性统计:进行推断性统计分析,包括治疗效果的比较、安全性的评价等;3.敏感性分析:对关键数据进行敏感性分析,验证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七、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1.表格1:受试者入选和排除标准;2.表格2:研究分组设计;3.表格3:主要观察指标和次要观察指标;4.表格4:不良事件分类和报告表;5.数据收集表格样本。

新药的非临床药效学研究和客观评价

新药的非临床药效学研究和客观评价

新药的非临床药效学研究和客观评价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新药的研发成为了许多科学家和医药企业的关注焦点。

然而,仅仅通过临床试验来评估新药的疗效是不够全面和准确的。

因此,非临床药效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新药的非临床药效学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客观评价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非临床药效学研究。

非临床药效学研究是指在动物模型中对新药进行测试和评估,以研究其药物作用和药理特性。

这些模型可以是小鼠、大鼠、猴子等动物,通过观察其生理和行为反应来评估新药的效力和安全性。

通过非临床药效学研究,可以在临床试验之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临床试验失败率。

非临床药效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了解新药的药理特性。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和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通过研究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来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效果。

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而药效学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效应。

除了了解药物的药理特性,非临床药效学研究还可以评估新药的安全性和毒副作用。

在进行非临床药效学研究时,科学家会对动物进行细致观察,评估新药引起的任何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

这些观察和评价的结果可以帮助科学家确定新药的安全使用剂量范围,并识别潜在的有害效果。

通过及早发现和评估药物的毒副作用,可以有效避免潜在的危险,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为了客观评价新药的疗效,非临床药效学研究还需要使用适当的方法和指标。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构建合适的动物模型。

动物模型需要具备与人类疾病相似的特征和生理反应,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推广性。

在建立动物模型时,科学家会尽可能地模拟人类疾病的病理过程,并使用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来监测和评估新药的疗效。

此外,非临床药效学研究还可以利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技术,来探索新药的作用机制。

通过研究新药对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的影响或对特定基因的调控,可以深入了解新药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机制。

这种深入研究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为新药的疗效评价提供了更坚实的依据。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左心收缩功能的价值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左心收缩功能的价值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左心收缩功能的价值【摘要】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心脏影像技术,可以实现对心脏功能的全面评估。

左前降支心肌桥是一种常见的冠心病变异,容易导致心肌缺血和左心收缩功能异常。

本文系统评价了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左心收缩功能评估中的应用,并与传统评价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能够更准确、快速地评价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的左心收缩功能,具有明显的优势。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进一步明确该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并完善相关评价指标,以促进心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左心收缩功能评价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

【关键词】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左前降支心肌桥、左心收缩功能、评价、临床特征、应用、结果、优势、研究方向、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左前降支心肌桥是指冠状动脉的一段在心肌下穿过,导致冠状动脉的血流受到一定程度的压迫,从而影响心室舒张期的心肌供血。

这种解剖结构异常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临床诊断和治疗仍存在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价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左心收缩功能中的价值和优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促进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的临床管理水平的提高。

1.2 研究意义左前降支心肌桥是冠状动脉疾病的一种特殊表现,患者在心肌桥下的冠状动脉段出现心肌包埋,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这种心肌桥往往会引起患者严重的心绞痛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左心收缩功能在心功能评估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规的左心收缩功能评价方法包括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和核素显影等技术,然而这些方法在评价心肌桥患者的左心收缩功能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分辨率低、操作复杂等问题。

寻求一种更精准、更方便、更有效的评价手段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正文2.1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的原理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是一种基于超声心动图图像的新型心功能评价方法,它通过对心脏超声图像进行灰度跟踪和位移矢量计算,来实现对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定量分析。

国外SCI研究针刺的两种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的特点分析及评价

国外SCI研究针刺的两种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的特点分析及评价

国外SCI研究针刺的两种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的特点分析及评价项燕;李瑞【摘要】Objective :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know the current state of foreign acupuncture through literatures collected by SCI, including methords they us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So we could provide domestic research workers with meaningful information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acupuncture research. Methods :In Web of Science and PubMed database,taking "trials and acupuncture" , "RCT and acupuncture" as title, we finally got 1581 literatures related to acupuncture which were published in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 Periodicals. We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CTs involved in the literatures and assess on them. Results Explanator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ere used in most literatures. But the result of this kind of RCTs presented poor acupuncture outcome,with a view that acupuncture was not superior to sham acupuncture. While more and more western researchers affirmed that pragmatic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ere more suitable for acupuncture with complex interventions as its feature. The poor outcome that acupuncture was not superior to sham acupuncture had been the result of most SCI clinical studies. While the using of technique of fMRI which presents different mechanisms between acupuncture and sham acupuncture was a new trend in 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the trials protocol, which without any doubt was good news for those promoters.Conclusion: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thinks that the foreign technicians do not really understand acupuncture with" smoothing 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 and adjusting qi and blood" as its main effect i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why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 SCI clinical trials is not ideal. For the internal researches, we suggest that ensuring whether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or the comparison clinical effects between acupuncture and other therapies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 future studies. So the most appropriate trial protocol for clinical acupuncture study is available.%目的:为了解国外SCI针刺的发展、研究方法和研究水平及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国内针灸学术界及时掌握国际上高水准的针刺研究方法的发展动态.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两大数据库近5年来以“trials and acupuncture”、“RCT and acupuncture”为标题的所有被SCI收录的论文共1581篇,对其内容进行提取并分析试验设计特点和试验质量.结果:国外SCI大部分临床试验采用的是解释性随机对照试验,然其对于解释针刺组疗效优于假针对照组疗效并不理想,也不利国外针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而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在方法学上更适合于复杂干预的针刺临床研究.对于国外SCI的针刺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针刺疗效与假针疗效无差异.结论:通过数据分析,认为国外针刺临床研究中操作者未得针刺“通经络、调气血”之真义才是导致临床研究中针刺疗效不显著的根本原因所在.对于国内研究者来说,今后在选择临床试验设计方案时,应有一个明确的研究目标,无论是选择哪种研究方法,ERCT还是PRCT作为设计方案,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明确的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针刺的作用机制或针刺特异性还是研究针刺与其他疗法的疗效对比,从而选择最恰当的研究方案.【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年(卷),期】2012(028)009【总页数】5页(P9-13)【关键词】SCI;针灸;随机对照试验【作者】项燕;李瑞【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0针刺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思维和文化精华。

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评价

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评价

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评价项目的临床应用评价是指在医学领域中,对于一项新的科研成果或医疗技术进行评估和验证的过程。

通过对该项目进行临床应用评价,可以为其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并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下面将从评估指标、方法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项目的临床应用评价进行详细阐述。

一、评估指标项目的临床应用评价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以评估其临床疗效、安全性和成本效益。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1.疗效指标:如治疗成功率、总有效率、生存率等,用于评估项目的治疗效果。

2.安全性指标:如不良反应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用于评估项目的安全性。

3.生活质量指标:如生活质量调查量表等,用于评估项目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4.经济指标:如费用-效果分析、费用-效益分析等,用于评估项目的成本效益。

二、评估方法项目的临床应用评价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评估。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1.临床试验: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后瞻性研究等方法,评估项目的疗效和安全性。

2.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学方法等,对项目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评估。

3.回顾性研究:通过回顾患者的病例资料,评估项目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4.经济评估:通过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

5. 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对多个相关临床试验或研究进行综合分析,评估项目的总体效果。

三、影响因素项目的临床应用评价结果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1.研究设计与样本量:研究设计的合理性和样本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疾病特征与患者群体:患者的疾病特征、年龄、性别等因素会对项目的应用效果产生影响。

3.临床实施条件:临床实施条件的不同会对项目的疗效和安全性产生影响。

4.研究人员专业水平:研究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水平会对评价结果产生影响。

5.干预措施的一致性:干预措施的一致性可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临床研究基本概念

临床研究基本概念

研究报告阶段的质量控制
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方案, 明确研究目的、假设、样本量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确 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采用标准化的数据采集工具和 流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 致性。同时,对数据进行实时 监控和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 数据异常或错误。
采用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和统 计软件,确保数据分析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同时,对数据进 行多次验证和复核,确保结果 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隐私权保护
严格保护受试者的个人隐私和医疗信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 性。
受试者权益救济
建立受试者权益救济机制,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损害受试者权益的行 为进行及时纠正和补偿。
知情同意书签署流程
01
研究者向受试者详细解释研究的目的、方法、风险和潜在利益,确保 受试者充分理解。
02
受试者自愿决定是否参与研究,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签署知情同意 书。
临床研究内涵
临床研究涉及医学、生物学、统计学 等多个学科领域,旨在提高人类对疾 病的认识和防治水平,为医疗卫生事 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研究目的
01
02
03
探索疾病本质
通过临床研究,深入了解 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等 本质问题,为疾病的预防 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评价诊疗效果
临床研究通过对诊疗手段 的效果进行评价,为医生 和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 的诊疗方案。
临床实践指南制定 02
基于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成果, 可以制定相应的临床实践指南 ,指导临床医生进行规范化、 个性化的治疗。
新药研发与注册
临床研究成果可以为新药研发 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在新药 注册过程中,需要提交相关的 临床研究报告和数据,以证明 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新药研发的临床前研究方法

新药研发的临床前研究方法

新药研发的临床前研究方法临床前研究是指新药研发流程中在进行人体临床试验之前所做的一系列实验研究,旨在验证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个阶段涉及到很多复杂的科学研究方法,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常用的临床前研究方法。

1. 细胞实验细胞实验是新药研发过程中最基础也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之一。

通过采用适当的细胞系模型,可以评估新药对肿瘤、感染等相关疾病细胞的作用机制和效果。

例如,可以通过测量细胞存活率、蛋白质表达变化以及基因表达水平等来评估药物对细胞的毒性和抗肿瘤能力。

2. 动物实验动物实验可以进一步验证新药在整个生物系统中的表现。

常用于临床前新药筛选和剂量选择等方面。

通过给小鼠、大鼠或其他合适的动物模型投予待测试药物,并观察其对生长、行为、免疫系统、器官功能等方面的影响,从而评估药物的毒性、药代动力学参数和安全性。

3. 结构活性关系研究结构-活性关系(SAR)研究是新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通过对分子结构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化合物的结构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种方法可以指导药物设计,并为后续的药理学和毒理学实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4. 非临床药动力学研究非临床药动学研究通过评估新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特征来了解其药代动力学特性。

这些实验通常在小鼠或大鼠等模型上进行。

非临床药动学研究结果将指导后续人体临床试验中给药剂量和给药频率等因素的确定。

5. 安全性评价安全性评价是一个旨在评估新药在人体中潜在不良反应和毒理作用的过程。

包括了经典的急慢性毒性试验、生殖发育毒理学试验、遗传毒理学试验等多项实验。

通过这些评价,可以确定新药的潜在风险,并为临床试验前的安全性监测提供依据。

6.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可能会与其他药物或食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新药的代谢和效果。

因此,进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是新药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这种研究旨在评估新药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时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剂量调整方案。

7. 新技术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方法被应用于临床前研究中。

实验医学和临床研究的基本原理

实验医学和临床研究的基本原理
分析性研究
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等,通过比较不同 组别之间的差异,探讨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的关 联。
实验性研究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验证医疗干预措施的 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直接证据。
临床研究设计原则与方法
随机化原则
确保研究对象被随机分配到不 同组别,以消除选择偏倚和混
杂因素的影响。
对照原则
完全随机设计
将受试对象随机分配到不同处理组,各组分别接受不同处 理。适用于处理因素较少且水平数不多的情况。
随机区组设计
先将受试对象按一定条件(如性别、年龄等)分成若干区 组,再将每个区组内的受试对象随机分配到不同处理组。 适用于存在重要非处理因素的影响情况。
析因设计
研究多个处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及各因素间的交 互作用。适用于多个处理因素且需要研究交互作用的情况 。
精准医疗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精准医疗逐渐成为实验医学和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个体 化诊断和治疗,提高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
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通过激活或抑制免疫系统,达 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实验医学和临床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包括数据挖掘、 预测模型建立、辅助诊断等。
面临挑战及问题剖析
伦理问题
涉及人类受试者的实验医学和临床研究必须 严格遵守伦理规范,保护受试者权益,避免 伦理争议。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数据安全和隐 私保护成为重要挑战,需要加强技术和管理手段, 确保数据安全。
多学科协作
实验医学和临床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 要加强跨学科协作,促进知识交流和资源共 享。

上市前药物临床安全性评价与风险评估(四)--临床试验安全性数据的管理及评价

上市前药物临床安全性评价与风险评估(四)--临床试验安全性数据的管理及评价

发布日期20071130栏目化药药物评价>>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标题上市前药物临床安全性评价与风险评估〔四〕--临床试验安全性数据的管理及评价作者杨焕部门正文内容审评五部杨焕摘要:风险评估即患者获益与风险比最大化的管理思路应贯穿于药物的整个生命周期。

任何一个新药的风险评估都涉及到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数量是指安全性数据库的规模;质量是指临床试验设计、实施、结果分析全过程的质量,在安全性方面具体是指对于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归类、判断、分析总结的质量。

本系列文章从技术评价角度,在分析了解国内外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历史与发展的基础上,对上市前安全性数据库的规模大小和如何保证安全性数据库的质量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也参考和介绍了国外发达国家最新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理念,其目的是为临床试验的研究者和注册申请人提供参考和建议。

在新药注册和药物临床试验中,除关注有效性支持依据外,还需根据药物上市前临床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 AE〕的监测与评价的特点,通过对其安全性数据的管理、报告、分析、总结及评价才能充分表达新药特征,保证新药临床试验质量。

一、上市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评价的特点上市前的临床试验是对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科学的评价,是新药开发的重要环节,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其生产上市提供依据。

《药品临床试验管理标准》( GCP) 是指导和标准药物临床试验过程的法规化文件,可以有效地保证临床试验结果的科学可靠,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

上市前药物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评价作为关键环节,必须遵循GCP的要求。

1.GCP中的有关安全性评价的要求GCP中的临床试验方案、研究者职责、申办者职责、监查员的职责、记录与报告等章节都包含对安全性数据收集和管理〔即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具体要求,可见对药物安全性评价的要求贯穿整个GCP的实施中。

2.药物上市前不良反应监测的特点(1)在新药临床试验期间,用药单一,并用于特定目标人群和针对唯一的适应证,对于出现的不良事件较好归因。

临床研究证据评价

临床研究证据评价

选题: 不肯定、有矛盾临床问题,经常遇到、有争 议的问题; 单个临床试验难以确定干预措施疗效的临床 问题; 临床实践中差异较大的重要临床问题。
例3: 根据单个临床试验难以确定干预措施疗 效的临床问题 - 是否对可能早产妊娠妇女使用激素? 在临床实践中差异较大的重要临床问题
- 治疗突发性耳聋有效措施是什么?
常见问题
1 系统评价与单个随机对照试验究竟谁更好?答:都好 单个RCT如果样本量足够大则不需SR 但可惜现实中大样本RCT太少,多数单位无条件做,SR可增 大样本含量,更可行更现实 只要样本量大,质量高,都最可靠,但单个试验结论一般没 有多个试验(SR)全面 2 系统评价偏倚多,不如单个RCT可靠?答:都可以不好 系统评价与RCT一样是一种研究工具,取决于掌握工具的人, 操作不当都不可靠都会误导。 系统评价对于其可能的偏倚都要进行严格控制,如果不能控 制就会客观如实地告诉读者其存在的问题及结论的可靠程度 (如发表偏倚、各研究的一致性等问题)
四、系统评价的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 收集证据 (困难,系统评价可帮助) 评价证据 (困难,系统评价可帮助) 使用证据
系统评价内容 提出问题:临床重要并恰当可行的问题 背景和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拟回答的问题 纳入和排除临床研究的标准:范围适当 制定资料收集策略:尽可能全面 提取每个研究的资料:方法学质量及研究结果 评价每个临床研究的质量 分析资料:包括统计处理、Meta-分析图表: 得出结果 讨论:证据的可靠性、临床意义、研究意义 结论
一、评价证据的重要性 ---证据来源复杂 ---证据质量良莠不齐 ---证据必须结合患者具体情况
正确理解 “当前最好的证据”
二、评价临床研究证据 1)初筛证据的真实性和相关性,决定是否精 读 a.文章是否来自同行评审的杂志 同行评审(peer-reviewed):提高报 告质量的重要方法;不可避免发表偏倚, 阳性结果和大样本易发表。

浅谈临床医学研究的基本特征.doc

浅谈临床医学研究的基本特征.doc

浅谈临床医学研究的基本特征-->随着临床医学外延的扩大,单一以个体为基础的研究模式已逐步扩大到对患病群体的研究。

因此,以临床医学为基础,引入生物统计学、医学社会学和卫生经济等相关学科原理和方法探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的方法,必将会提升临床医学的研究和科技论文的写作水平。

1研究内容[1]1. 1疾病诊断:随着CT/MRI/PRK/MMSO/LA/CDFI/X(γ)刀、DSA、NMI800以上计量数的自动生化仪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临床应用,在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水平的基础上,同时亦增加了对仪器检查、临床检验和影像学图像的明显依赖。

这就要求临床工结合实践开展合理选择,并正确评价诊断效果的诊断试验或联合诊断试验。

研究各种疾病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值(阳性和阴性)似然比、ROC曲线等。

1. 2评价疗效:在临床研究中,一种新药物或新疗法在临床推广使用前,必须对其进行严格试验设计下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除此之外,就是临床工结合临床实践,在本专业领域内开展的药物和疗法的评价研究。

疗效的结果表述为"治愈、好转、无效"或"显效、有效、无效"。

1. 3探讨病因:病因的探索和研究是临床医学研究中运用较高的研究方法,它探索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病因,研究疾病的致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防治效果,为临床早期诊断,有效防治,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提供依据。

临床病因研究方法包括病例分析,个案报告,试验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描述性研究五个方面。

1. 4决策分析:"决策"这一术语,通常出现在管理和领导科学中,旨在制定或做出某种决策和对策。

在临床医学中,个体和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检和医学检查结果,确定诊断并提出治疗方案的一系列过程,同样亦是决策。

为了使个体的临床决策统一成科学性、可操作性、可重复性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就要以各种概率数值为依据,以策略论和概率论的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计算,使复杂的临床问题数量化,从中选择最佳的行动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新技术的特征及评价研究黎明、国祥、罗长坤(第三军医大学训练部临床管理处,,400038)摘要:提出了临床新技术具有相对先进性、技术创新性、临床实用性、应用可及性和伦理可行性5大特征;结合管理实践,建立了临床新技术评价体系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了临床新技术评价的应当把握导向性、激励性、实用性和综合性4项原则。

关键词:临床新技术特征评价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valuation of Clinical New Techniques/Chen Liming,Liu Guoxiang,Luo Changkun.//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 2010,17(3):02-04Abstract In this paper,we discus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linical new technique.Based on our administration practice, we established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clinic new technique,and verified in our practice. We also probed into some principles followed in the evaluation process.Key words Clinical New Technique, Character, EvaluationFirst-auther’s address Section of Clinical Administration, Th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400038,China开展临床新技术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医院科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临床新技术已成为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1][2]。

技术评价是新技术临床准入和应用推广的基础,也是医院实施激励、扶持措施的前提[3]。

1.临床新技术的特征临床新技术是一个相对概念,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

结合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的功能定位,我们将临床新技术定义为:在一定围开展较早、技术含量高、创新性较强、应用价值较大,对某种疾病的诊断或治疗确有成效的临床新业务、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新规,也包括对临床诊疗器械、药物、试剂等进行的技术革新、改造和应用功能拓展等[4]。

临床新技术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

1.1相对先进性一方面,新技术必须是先进的,或者说相对于常规诊疗手段而言是先进的;另一方面,这种先进性又具有相对性,即在一定的时间、地域和应用上具有相对先进性。

1.2技术创新性这种创新,既可以是原始的核心技术创新,也可以是既往成熟技术的改进和革新。

由于临床技术的应用性特征,大多数临床新技术的创新性体现在多种成熟或相关领域技术的集成(如信息技术、材料科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移植或者应用围的拓展等方面,甚至仅仅是成熟技术的改进或完善等。

1.3临床实用性。

一方面,临床新技术必须是能够应用于临床,帮助解决临床诊疗的现实问题,区别于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和实验室技术;另一方面,临床新技术应该是相对成熟的,其核心技术必须被证明是安全的,即便未能在临床得到验证,其理论上也必须是严谨可行的;同时,临床新技术还必须有明确的应用围和较广的应用前景。

1.4应用可及性由于临床新技术直接用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其应用成本(主要指经费)应该是可以承受的,其开展的条件应该是相对容易满足或者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

这些条件在不同的社会及机构背景下,满足的程度不同,既包括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也包括技术储备、管理制度、协作机制、机构人员资质等软件条件。

没有可及性也就谈不上实用性。

1.5伦理可行性即临床新技术的开展必须满足医学伦理要求,符合社会公序良俗。

任何违背社会伦理的新技术,既难以被患者所接受,同时也潜伏了安全隐患。

即便医患双方(个体)都接受但如果构成对社会公序良俗的挑战,往往也是不可行的。

社会伦理对于临床新技术的要求,往往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因此,临床新技术的伦理可行性也体现了一定的时代背景。

2.临床新技术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践临床新技术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即引导临床技术发展)、鉴定功能(确认临床新技术的价值)、选优功能(即水平的高低)、激励功能(即调动医务人员创新积极性),从而可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

基于对临床新技术特征的把握,我们参阅相关文献,结合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的功能定位,建立了我校的临床新技术评价体系,并进行了实践研究。

2.1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定性(水平)评价标准和分项评分标准2部分构成,只有多数专家定性评价确认且分项评分达到60分以上者,方可确认其评价等级。

2.1.1定性评价标准共分三级五等,即一级甲等、一级乙等((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二级甲等、二级乙等(国先进或领先)和三级地区领先水平。

定性评价依据主要包括开展时间、应用病例数、关键技术水平等方面,其中甲级要求在地域最早开展,乙级则要求成功开展的医疗机构不超过5家,且距离最早开展时间的在1年以。

2.1.2项目量化评分标准根据临床新技术特征,我们设定了9个评分项,并通过专家咨询法确定了其相应权重;每个评分项按A、B、C、D四个等级进行评定,对应计76-100、51-75、26-50、0-25分,具体分值由评审专家确定。

每个分项得分与相应权重的积为该分项得分;各分项得分之和为项目总得分。

项目量化评分的意义:一是确认该项目具备的等级条件;二是项目的排序依据。

评分项目包括创新性、有效性、可推广性、效益贡献等9个方面,并根据专家咨询法赋予不同权重。

2.2 评价实践在健全管理制度、建立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从2007年开始,我校每年对各附属医院的临床新技术进行评定。

评定按照形式审查、同行函审、集中评审的程序进行。

2.2.1形式审查。

主要审查申报项目是否属于规定受理围,重点审查项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2.2.2同行函审。

为确保临床新技术的权威性,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邀请国知名专家进行同行评审,把函审结果作为集中评审的基本依据。

2.2.3集中评审。

考虑到不同学科发展水平的差异和鼓励不同学科和谐发展的需要,按照“专业评审与综合评定相结合”的原则,在同行专业评审的基础上,邀请多个专业专家组成终评专家组,对所有申报项目进行集中评审。

评审结束后,对评定结果进行进行为期2周的公示,再发布评审公告。

评审结果纳入医务人员业绩考核体系。

3.讨论技术评价作为临床新技术应用管理的重要方面,其结果既是实施激励的基础,也是作为项目推广或应用管理的依据。

因此,开展临床新技术评价,应当把握以下原则。

3.1 导向性原则作为医疗管理机构,其政策导向在于鼓励创新[2][3],因此,标准中的创新性权重应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其对于医疗机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贡献等也是重要的评价因素;而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其政策导向可能更关注管理的规[5],因此其评价标准体系应重点在技术安全性把关、人员和机构资质审核、社会资源消耗评价等方面。

国医科大学对于附属医院的管理模式有多种[6],其新技术评价的着眼点各不相同。

我们的定位是,以鼓励创性为主要的出发点,把安全性、伦理与病人接受度作为否定性指标,兼顾激励和规的平衡。

3.2 激励性原则开展新技术对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都意味着高风险;尤其是占主导性地位的医务人员,承担的压力和风险更大。

因此,除了在法律法规等方面给予保障和支持外,还必须有一定的配套激励措施。

我们在尽可能确保评价体系科学和评价程序公平的基础上,将开展临床新技术情况直接纳入医务人员的任职评价、职称晋升等工作绩效考评体系,并建立了高水平临床创新成果者的晋升“绿色通道”,高职人员任期无创新成果实行“一票否决”,有力地推动了临床技术创新。

3.3 实用性原则临床新技术必须能够解决临床现实问题,直接服务对病人的诊疗服务。

我们明确了临床新技术评价受理围,将不能解决临床问题的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排除在受理围之外;在评价体系中,围绕实用性要求,从有效性、稳定性、安全性、可推广性、病人接受度等方面进行评估,以区别于临床科研。

3.4 综合性原则临床工作经验性强,定量评审常常有失偏颇,而经验评价又缺乏权威性和说服力。

在评价体系设计中,我们特别注重定性判断和定量相结合,项目水平按照评定标准,由评审专家根据经验判定;同时,评审专家根据评审标准,对每一个评分项进行量化评分。

量化得分是项目定级的门槛,即只有达到一定的得分标准,其评价意见才能有效。

在评价组织上,我们注重专业和综合的结合。

即参考科技成果评审办法,先请全国同行专家进行项目的专业评审,在此基础上,考虑到不同学科的发展水平和综合性医院的特点,再邀请若干专业的临床专家组成进行综合评价。

在建立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我们连续三年组织对附属医院开展临床新技术进行评价,共受理推荐项目223项,经形式审查、公示评议、同行函审、集中评审等环节,最后认定的项目总数、项目水平和学科分布基本反映了我校附属医院的临床技术创新态势,受到专家的认同。

同时,我们将评审结果和医务人员晋职晋级、经济奖励等挂钩,形成了浓厚的创新氛围,有力地推进了附属医院的技术建设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1.胡文魁,吴伟斌,蒲金辉,等.军队医院开展特色技术管理的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2,9(5):438-439.2.周典,心报.医院新技术与新项目的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4):217-219.3. 马德库,林宝昌,王伟刚,等.医疗技术分类项目管理的实践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1):40-41.4.罗昌,罗长坤,黎明,等.综合性医院开展临床新技术管理的实践[J].医学,2009,38(11):1411-14125.金虹.医疗新技术期待规管理[J].医院管理论坛,2005,22(10):30-326.黎明,戢强,袁蕾,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管理的有效模式初探[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1):34-35.发表于《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3):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