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课时教案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课时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Le Chatelier原理预测平衡位置的变化。
教学重点: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Le Chatelier原理的运用教学难点:平衡移动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教学准备:幻灯片、平衡反应的实验器材、化学品、平衡反应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幻灯片展示实验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平衡反应,平衡移动的原因是什么。
二、讲解(15分钟)1.讲解平衡反应的概念和平衡常数的定义。
2.讲解如何计算平衡常数。
3.介绍Le Chatelier原理,讲解平衡移动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记录表,进行平衡反应的实验操作。
2.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平衡常数。
四、讨论(10分钟)1.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平衡移动的原因。
2.运用Le Chatelier原理,预测平衡位置的变化。
五、练习(10分钟)1.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平衡反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Le Chatelier原理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包括练习题和思考题,以加深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Le Chatelier原理的运用,提高了他们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2-3-2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
2-3-2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浓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
2.能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认识、解决问题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温度、浓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
教学难点: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过程:【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平衡状态,那么化学平衡状态是否一成不变,又会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教师】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看看浓度、温度与压强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师】下面我们看看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我们看一下实验:【活动•探究】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Fe 3+ + 3SCN-Fe(SCN)3浅黄色红色温度一定时,K是一个定值。
改变条件浓度时:当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时,平衡正向移动;当减小生成物的浓度时,平衡正向移动当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时,平衡逆向移动;当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时,平衡逆向移动通过以上可知: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时,平衡向正向(或向右)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时,平衡向逆向(或向左)移动。
【板书结论】(三)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浓度的影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时,平衡向正向(或向右)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时,平衡向逆向(或向左)移动。
【练习】1.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2O72-+ H2O 2CrO42-+ 2H+(橙色)(黄色)分析加入NaOH溶液(6mol/L)或稀H2SO4溶液有何现象?2.Cl2 + H2O HCl+HClO达平衡后:A. 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平衡如何移动?B. 加入少量HCl平衡如何移动?C. 久置氯水的成分是什么?为什么?D. 为什么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过渡】我们已经清楚的知道,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那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比较大?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苏教版选修4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
化学平衡的移动(一)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平衡平衡破坏新条件下的新平衡V正=V逆 V正≠ V逆 V正'=V逆'各组分百分含量:组成百分含量:发生改变保持新的一定保持一定化学平衡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保持。
如果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改变了,平衡混合物里各组成物质的百分含量也就随着改变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见后)(三)勒沙特列(化学平衡移动)原理1.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则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这就是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即勒沙特列原理.(1).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反应条件的改变对V正和V逆的影响大小不同,而导致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不相等(见后反应速率与平衡移动图像分析)。
(2).化学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在新条件下使V正和V逆的大小重新达到相等,各组分的百分含量重新达到保持不变。
但速率大小和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与原平衡并不相等。
(3).平衡移动方向判断的主要方法:①根据正逆反应速率变化大小判断:若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根据生成物或反应物百分含量的变化判断:若反应物含量减小或生成物含量增加,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反应物含量增加或生成物含量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③根据气体平均分子量的变化来判断:当平衡组分全部是气体时,M气体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M气体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M气体不变,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平衡不移动。
当平衡组分中有液体或固体时,必须通过计算才能确定平衡移动的方向。
④通过气体密度的变化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方法同③,还需考虑压强导致气体体积变化对密度的影响。
必需具体分析才能确定平衡移动方向。
⑤通过反应体系颜色的变化等可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⑥通过勒沙特列原理(浓度、压强、温度的变化等)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化学平衡移动教案电子教案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主讲人:张军贵 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2.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提高归纳思维能力。
3.通过化学平衡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加强对化学理论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化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与讨论、归纳总结、练习教学过程:【复习】:化学平衡的定义,特征 【引入】:一、化学平衡的移动:1、概念: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2、移动的方向:由v 正和v 逆的相对大小决定。
①若V 正<V 逆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若V 正>V 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③若V 正=V 逆 ,平衡不移动。
【过渡】:哪些条件的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1、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以加快正反应速率2、温度:升高温度,可以加快正逆反应速率3、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反应速率4、催化剂:使用正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的加快正逆反应速率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一)、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观看实验视频)分析,得出结论: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可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过渡】:这是从实验得出的结论,下面我们从速率-时间图像上解释:(可让学生画出图像自己解释)。
旧平衡V 正=V 逆条件改变v 正≠v 逆一段时间后新平衡 V '正=V '逆【总结】:1.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只能使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或减小;改变生成物的浓度,只能使逆反应速率瞬间增大或减小。
2.只要正反应速率在上面,逆反应速率在下面,即V正﹥V逆,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只要是增大浓度,不论是增大反应物浓度,还是生成物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原平衡状态,减小浓度,新平衡条件的速率一定小于原平衡状态。
苏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的移动》word教案
专题2第3单元(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压强变化不会使以下化学反响的均衡发生挪动的是()A . H 2(g) + Br 2(g) 2HBr(g)B . N2 (g) + 3H2(g)2NH 3(g)C. 2SO2(g) + O2(g) 2SO3(g) D. C(s) + CO2(g)2CO(g) 【分析】对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响,改变压强时化学均衡不挪动。
【答案】 A2.对于均衡CO2 (g) CO2(aq) H=-19.75 kJ/mol ,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纳的方法是( )A .升温增压B .降温减压C.升温减压D.降温增压【分析】正反响放热,要使均衡右移,应当降低温度;此外正反响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所认为了增添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应当增大压强,应选D。
【答案】 D3.在常温常压下,向 5 mL 0.1 mol- 1溶液中滴加- 1L· FeCl 3 0.5 mL 0.01 mol ·L 的 NH 4SCN 溶液,发生以下反响:FeCl 3+ 3NH4SCN Fe(SCN) 3+ 3NH 4Cl ,所得溶液呈红色,改变以下条件,能使溶液颜色变浅的是( )A .向溶液中加入少许的NH 4Cl 晶体B.向溶液中加入少许的水C.向溶液中加少许无水CuSO4,变蓝后立刻拿出D.向溶液中滴加-1的 FeCl3 2 滴 2 mol ·L【分析】从反响本质看,溶液中存在的化学均衡是:Fe3++ 3SCN-Fe(SCN) 3, Fe(SCN)3溶液显红色,加入NH 4Cl 晶体,因为在反响中 NH 4 +、 Cl -未参加上述均衡,故对此均衡无影响;加水稀释各微粒浓度都变小,且上述均衡逆向挪动,颜色变浅;CuSO4粉末联合水,使各微粒浓度变大,颜色加深;加2 滴 2mol ·L- 1 3+(注意,若加入FeCl 3,增大 c(Fe ),均衡正向挪动,颜色加深FeCl 3的浓度≤ 0.1 mol ·L-1,则不是增添反响物浓度,相当于稀释)。
高中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
高中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能够预测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浓度变化。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浓度变化预测。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浓度、如何预测浓度变化。
教学准备:投影仪、幻灯片、试管、实验物质、平衡常数计算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有关化学平衡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化学平衡的概念以及为什么需要研究化学平衡。
二、讲解(15分钟)1. 介绍化学平衡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2. 讲解平衡常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演示如何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浓度。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实验一:观察一种平衡反应的实验,让学生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
2. 实验二: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浓度,并预测浓度变化。
四、讨论(10分钟)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讨论化学平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平衡常数进行计算和预测。
五、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化学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复习。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在实验中自行设计平衡反应实验,并计算平衡常数。
2.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化学平衡对工业生产的重要性,并展示相关实例。
板书设计:化学平衡- 概念及影响因素平衡常数- 计算方法- 反应物浓度计算- 浓度变化预测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巩固化学平衡理论知识。
2. 准备下节课参与化学平衡实验。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实验操作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学习化学平衡的积极性和兴趣。
同时,要及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回顾上节课关于化学平衡状态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示进行回顾,引出本节课内容。
二、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化学平衡的移动:(板书)1、概念: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2、移动的原因:外界条件发生变化。
(板书)3、移动的方向:由v正和v逆的相对大小决定。
①若V正=V逆,平衡不移动。
②若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③若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结果:新条件下的新平衡考点/易错点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一)、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师:我们先通过速率-时间图从理论上来分析反应物→生成物(1)增大反应物浓度,教师带着学生绘制图形并且解释和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2)分别叫三位同学上黑板绘制减小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生成物浓度的速率-时间图,其余同学在学案上完成相关任务。
(3)放映幻灯片检查黑板上同学所画是否正确,下面同学自查。
教师:(板书)总结结论: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①增大反应物浓度,V(正)>V(逆),平衡向正方向移动②减小生成物浓度,V(正)>V(逆),平衡向正方向移动③增大生成物浓度,V(正)<V(逆),平衡向逆方向移动④减小反应物浓度,V(正)<V(逆),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学生阅读实验2-5并根据以上理论知识填写表格教师放映实验相关视频,学生自查考点/易错点3勒夏特列原理:教师和学生一起再次分析上述结论总结出:增大一种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减小这种物质浓度的方向移动。
减小一种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增大这种物质浓度的方向移动。
导入:引入勒夏特列原理。
早在1888年,法国科学家勒夏特列就发现了这其中的规律,并总结出著名的勒夏特列原理,也叫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温度、或压强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注意】:①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减弱”这种改变,不是“消除”这种改变②勒夏特列原理适用于任何动态平衡体系(如: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沉淀平衡、水解平衡等),未平衡状态不能用此来分析③平衡移动原理只能用来判断平衡移动方向,但不能用来判断建立平衡所需时间。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教案标题: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教案概述:这个移动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化学平衡的概念。
通过使用移动教学资源和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探索化学平衡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并学会如何计算平衡常数和平衡浓度。
此外,教案还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以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教案目标:1. 理解化学平衡的定义和概念。
2. 掌握平衡常数和平衡浓度的计算方法。
3. 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4. 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以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教学资源:1. 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2. 化学平衡的教科书或在线学习资源3.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4. 实验记录表和数据分析工具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 使用移动设备展示一段关于化学平衡的视频或动画,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化学平衡的思考。
- 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例如:“你认为什么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的平衡?”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2. 知识探索:- 学生使用移动设备阅读相关教科书或在线学习资源,了解化学平衡的定义、平衡常数和平衡浓度的计算方法。
-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理解和提出问题。
3. 实验探究:-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一个关于化学平衡的实验,例如酸碱中和反应。
-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并收集实验数据。
- 学生使用移动设备上的数据分析工具,计算平衡常数和平衡浓度。
4. 知识应用:-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并探究如何改变平衡位置。
- 学生使用移动设备上的模拟软件或在线实验平台,进一步探索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平衡。
5. 总结和评价:- 学生撰写一个关于化学平衡的总结报告,包括定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和应用。
-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发现。
- 教师提供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和讨论质量的评估。
2. 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评估。
3. 学生总结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评估。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地位及作用本教学内容为苏教版《选修4》专题二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后面所涉及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知识的中心,对后面的学习起到指导作用。
本节在掌握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平衡状态的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探究浓度,压强,温度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为后面归纳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奠定基础。
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对解决化工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学生情况分析本节课的教育对象是高二学生,她们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等理论,了解了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内容,不仅在知识上为本节奠定了基础,而且其探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可迁移用来指导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采用“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探究理解其中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学习中学会主动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2.教学难点: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对化学平衡移动情况进行分析。
四.教学流程设计(见图1)五.教学过程设计环节1情境引入,问题驱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问题驱动】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冬季的供暖期,有些人会因为CO而中毒,引导学生思考医院是如何抢救和治疗CO中毒的。
从生活角度分析存在的化学现象,从化学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平衡与该现象的联系。
【学生思考问题】思考CO中毒的治疗方法,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并寻找解决办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CO中毒现象的分析,回顾上一节学习的化学平衡知识,让认知冲突驱动学生进入“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应用新知识”情境。
环节2复习旧知,回顾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初步建立化学平衡状态的分析方法。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教案:化学平衡的移动(1200字以上)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掌握化学平衡的移动原因和影响因素。
3. 能够运用Le Chatelier原理解释化学平衡的移动和预测移动方向。
4.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实验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化学平衡的移动原因。
2.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的预测。
三、教学准备化学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酚酞指示剂、醋酸、乙醇、碘化钾溶液、淀粉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a.小组讨论:请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所熟悉的化学平衡现象,如可乐杯中二氧化碳气泡的产生和消失等,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原因。
b.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和条件,并强调化学平衡不一定是恒定不变的,它可以发生移动。
2.知识讲解(20分钟)a.化学平衡的移动原因:教师通过图示和实例说明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其中包括浓度、压力、温度和催化剂的影响。
b. 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教师引入Le Chatelier原理,解释了当化学系统受到外界影响时如何通过平衡移动来保持平衡。
教师借助图示和实验示例,解释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的预测。
3.实验操作(30分钟)a.实验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变色反应i.实验目的:观察高锰酸钾与酸性溶液反应后的变化,进一步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现象。
ii. 实验步骤: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平均分成3份,分别加入硫酸、氯化钾和纯净水。
观察反应容器颜色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iii. 实验现象及分析:反应容器先后变成棕红色、暗绿色和无色。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可以预测硫酸会转移反应平衡,减小产物浓度,因此颜色变浅;氯化钾不改变平衡,不影响颜色;纯净水会促使反应向前移动,使产物浓度增加。
b.实验2:乙醇和醋酸酯化反应i.实验目的:观察乙醇和醋酸酯化反应中液体层的颜色变化,进一步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现象。
2019-2020年苏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的移动》(第1课时)word教案
2019-2020年苏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的移动》(第1课时)word教案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第三节化学平衡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溶解平衡的建立开始时v(溶解)>v(结晶)平衡时v(溶解)=v(结晶)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二、化学平衡状态1、定义: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化学反应,[讲]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
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板书]第三节化学平衡[讲]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反应限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主要研究的是可逆反应的规律。
[板书]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思考]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
[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讲]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
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的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讲]所以说刚才回答说不溶了是不恰当的,只能说从宏观上看到蔗糖的量不变了,溶解并没有停止。
我这里把这一过程做成了三维动画效果,以帮助大家理解溶解过程。
[投影]演示一定量蔗糖分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教案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及相关知识;2. 掌握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3. 能够分析平衡移动的情况;4. 能够解决相关计算问题。
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2.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3. 平衡常数的计算及应用;4. 平衡移动的计算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2. 平衡移动的计算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示例分析;2. 学生讨论,互动交流;3. 实验演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2. 提出本节课学习的目标和重点。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和原理;2. 探讨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三、示例分析(20分钟)1. 案例分析:NH3 + HCl ↔ NH4Cl;2. 讨论平衡移动的情况;3. 计算平衡常数K。
四、实验演示(15分钟)1. 进行实验演示,观察平衡移动的变化;2. 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并讨论实验结果。
五、练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完成平衡移动的计算题;2. 学生讲解答案并讨论错误原因。
六、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要点;2. 提出下节课的课题。
教学反馈: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教师批改并评价;2. 学生填写课程反馈问卷,教师总结反馈意见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教学资源:1. 实验仪器及化学药品;2. 教学PPT;3. 教学示例及练习题。
教学时长:45分钟备注:本教案仅为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1 苏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1 苏教版选修4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2.掌握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教学重点: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改变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中的一个条件,对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分别有何影响。
教学过程:一、化学平衡的移动1.概念: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2.移动的原因:外界条件发生变化。
3.移动的方向:由v正和v逆的相对大小决定。
①若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若V正=V逆,平衡不移动。
③若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活动与探究]:已知铬酸根和重铬酸根离子间存在以下平衡:2CrO42-(黄色)Cr2O72-(橙色)+H2O,进行以下实验:[实验1]向试管中加入4mL0.1mol/LK2CrO4溶液,滴加1mol/LHNO3溶液数滴,现象_____________,结论:化学平衡向_____方向移动。
[实验2]将上述溶液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滴加1mol/LNaOH溶液,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和另一份溶液对比得出结论:化学平衡向_________方向移动。
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
思考:1.在硫酸工业中制取三氧化硫时,通过向反应体系中通入过量空气,目的是什么?2.在工业合成氨的生产过程中,人们通过向合成塔中通入过量氮气来提高氢气转化率,请用所学知识解释。
练习:CuCl2溶液有时呈黄色,有时呈绿色或蓝色,这是因为在CuCl2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u(H2O)4]2-(蓝色)+4Cl-[CuCl4]2-(黄色)+4H2O现欲使溶液由黄色变为黄绿色或蓝色,请写出两种可采用的方法: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平衡的移动 教案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案教案标题: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理解平衡常数和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3. 掌握通过改变温度、浓度和压力来移动化学平衡的方法。
4. 能够应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移动平衡的方法,并准备相关实验和示例。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学习化学平衡的基本知识,并准备笔记和教材。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10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 教师可以使用示意图或实际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说明平衡状态的特点。
Step 2: 平衡常数和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15分钟)- 教师讲解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教师通过示例和计算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平衡常数和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Step 3: 改变温度移动平衡(20分钟)- 教师介绍改变温度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 教师通过示例和实验来说明温度变化如何移动平衡。
- 学生参与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结果。
Step 4: 改变浓度移动平衡(20分钟)- 教师介绍改变浓度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 教师通过示例和实验来说明浓度变化如何移动平衡。
- 学生参与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结果。
Step 5: 改变压力移动平衡(20分钟)- 教师介绍改变压力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 教师通过示例和实验来说明压力变化如何移动平衡。
- 学生参与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结果。
Step 6: 应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解决问题(15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 学生个别或小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向全班汇报。
Step 7: 总结和评价(10分钟)-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出问题和困惑。
教学延伸:1. 学生可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实验,探究其他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 二、本节重难点:
重点: 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难点: 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言:
我们研究化学平衡的目的,不是要保持一个化学平衡不变.而是要研究如何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去破坏化学平衡.使之向我们所希望的方向转变,去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移动: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的过程就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做实验:实验1、2 实验证明:
加入硝酸溶液变橙色,加入NaOH 溶液变黄色。
说明加入硝酸溶液化学平衡向正反应的方向移动了,加入NaOH 溶液化学平衡向正反应的方向移动。
无数实验证明:增大任何一种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任何一种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任何一种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任何一种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混合物里,无论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只要有气态物质存在,压强的改变,就有可能使化学平衡移动。
如:3222NH 3H N 高温高压
催化剂⇔+
反应中,1体积氮气和3体积的氢气反应,生成了2体积的氨气。
反应后,气体总体积减少了! 可知,对这种气体总体积减少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即: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气体总体积不变化,改变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
如:222H CO O(g)H CO +==+反应前后,气体物质总体积不变。
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吸热或放热的可逆反应中,反应混合物达平衡后,改变温度,也会使化学平衡移动. 在可逆反应中,正反应如果放热,则,逆反应必定吸热!反之亦然. 做实验:P51页实验 由实验可知:
升高温度, (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混合气体颜色变浅,)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四)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增加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即,催化剂不能改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
反应混合物的组成.即: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但催化剂可以改变达到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平衡移动原理(即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像削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平衡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
以一般反应:mA(g)+n B(g)= p C(g)+qD(g)+Q(千焦)通式为例来讨论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三者的影响极其规律。
反应特征改变条件改变条件瞬间达到平衡前
平衡移动方向
达到新平衡v正v逆
v正与v逆的
关系
A转
化率
B转
化率
Q>0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
Q < 0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
m+n<p+q
加
入
惰
性
气
体
V不变——= ———V变大↓↓> →↑↑
V变小↑↑< ←↓↓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 →↑↑
m+n=p+q
加
入
惰
性
气
体
V不变——= ———V变大↓↓= ———V变小↑↑= ———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 ———
m+n>p+q
加
入
惰
性
气
体
V不变——= ———V变大↓↓< ←↓↓
V变小↑↑> →↑↑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 ←↓↓
浓度增
大
A ↑—> →↓↑
B ↑—> →↑↓
C —↑< ←↓↓
D —↑< ←↓↓减
小
A ↓—< ←↑↓
B ↓—< ←↓↑
C —↓> →↑↑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