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英文名称:Modern Analysis and Testing Technology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课程编号:F132039周学时:2学时总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开设学期:第三学年第六学期教学对象:化学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简介《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是化学专业学科专业教育平台课程的专业选修课程。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是以近几十年分析科学成果为主要授课内容,主要讲授大型仪器分析的原理、应用及进展,结合实际应用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常见的大型分析仪器的原理和应用。

本课程是在学生学完《高等数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与该门课程同时开设的还有《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等课程,这些课程都为该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通过《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等后续实践课程中自觉运用能够运用现代分析手段,解决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分析仪器的原理、结构、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数据的处理,重点掌握仪器原理、仪器主要操作参数及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课程教学目标2: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设计和评价复杂体系的处理。

课程教学目标3: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对产品质量、安全、环保事件起-1-到监督作用,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素养。

-2-四、课程教学要求(含教学重点、难点):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要求/目的】1.了解仪器分析中各种分析方法,了解仪器分析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以及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2.理解仪器分析特点和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之间密切关系;3.掌握仪器分析的分类、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4.熟练掌握仪器分析的概念、特点和分类、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

【教学内容】1. 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2.标准曲线的绘制及分析;3.灵敏度、精密度、检出限、准确度;-3-4.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

《现代测绘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测绘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测绘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对应毕业要求:5.1、6.2、7.1)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及实践教学,达到如下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摄影测量技术、激光雷达技术、移动测量技术、遥感技术等的科技前沿、发展趋势及其工程应用,让学生对现代测绘科技及其应用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拓展其科技视野。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实现以下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了解并掌握通过解决测绘新技术实现测绘工程项目的完整作业流程,能够恰当地选择合适的测绘仪器、软件及相关技术手段来完成相关测绘工程项目的设计、分析与计算,获得所需成果,并能清晰了解每项技术适用范围及其局限性。

(对应5.1)课程目标2:能够正确评价各项新技术、新方法在测绘工程实践中和设计复杂测绘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对应6.2)课程目标3:在实施测绘工程项目中能够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

(对应7.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表三、教学内容与要求四、学时分配表五、主要教学方法现代测绘技术应用涉及众多技术,授课采用多位老师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及工程服务经历开设独立讲座的方式进行。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外答疑等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算法及工程案例教学。

培养学生对测绘科技的兴趣,拓展其科技视野。

(1) 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工作流程及工程案例教学。

(2)课外答疑课外答疑是和学生进行交流的好机会。

课外答疑采用课间答疑和实验现场答疑两种方式。

学生可以在某个指定时间内,与教师面对面的探讨;也可以随时与教师进行交流。

这种交流将有助于因材施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考核与成绩评定本门课程采用多种考核方法相结合,多方面考核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成绩分为【通过】【不通过】2种。

《现代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022版)

《现代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022版)

1、课程基本信息2、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关系2.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为本课程设置了3个毕业指标观测点,具体如下:(1)毕业要求观测点1-3:工程知识能够理解和掌握自动化学科相关的基本理论与工程基础知识,用于解决自动化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毕业要求观测点4-1: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在自动化相关领域进行实验设计。

(3)毕业要求观测点6-1:工程与社会熟悉自动化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客观分析和评价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2.2课程目标根据自动化专业毕业要求指标观测点安排,本课程设置了5个课程知识能力目标(简称:JC-X)。

JC-1目标1: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了解检测技术在自动化系统中的作用,理解检测系统静态特性指标和动态特性指标的涵义,了解检测系统静动态特性标定过程,熟悉典型传感器的检测原理、接口电路、应用特点和适用条件。

JC-2目标2:掌握基本的检测数据误差分析方法了解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的特点和判别方法,掌握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残差、标准差、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等不同误差表示形式及计算方法,能够利用计算工具对测量数据进行基本的误差分析。

JC-3目标3:检测系统的架构和设计熟悉检测系统模块组成及模块功能,了解现代检测系统的基本架构形式(独立式、总线式、微机扩展式、虚拟仪器式等)、架构优缺点和系统设计方法。

JC-4目标4:检测技术相关的行业标准和国家/国际标准了解检测仪器仪表相关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能够根据实际应用特点及环境、成本、社会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检测系统方案,并能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检测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JC-5目标5: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发展观结合课程思政要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发展观。

现代检测技术及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检测技术及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I.4.1《现代检测技术实验及课程设计》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现代检测技术实验及课程设计英文名称:Modern Detect Technology Experiments and Projects课程编号:面向专业:自动化学时学分:16/0.5一、本实验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具体目标与现代检测技术理论课程教学讲授紧密结合,要求学生通过尽可能多的实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基本训练,强化教学效果,学会综合设计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环节,使学生能掌握各种常见机械、热工等工程量的检测方法和技术;了解目前国内、外用于这些工程量测量与控制的常用及先进的各类自动化仪表及系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前修课程及本课程的知识,逐步掌握根据具体检测、控制要求,设计出高性能价格比及先进实用的自动检测、控制仪表及系统的方法与技术二、实验课程内容、学时分配与组织三、教学管理模式与注意事项实验过程采用非开放模式,由专门教师和助教指导,并不断规范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1.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认真复习课程有关内容,预习实验指导书。

2.指导教师适当提示实验要求、实验设备的结构、性能及注意事项,并检查预习情况。

3.实验小组每个人数为1-2人,实验的时间均为2-8小时。

4.要求学生了解仪器设备的原理及使用方法,逐项记录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

5.鼓励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相关的课外研学。

四、设备与器材配置1.实验台 1台2.计算机 1台3.示波器 1台4.万用表 1台5.导线若干五、考核与成绩评定1.指导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实验预习情况、实验完成情况、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对实验报告的批改,进行评分,并将成绩记录在册。

2.将实验成绩报给任课教师,以占课程总成绩30%的比例纳入课程的总成绩。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1.周杏鹏等.现代检测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2.祝学云。

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南京:东南大学讲义。

现代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

现代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

现代检测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实验类)所属课程名称:现代检测技术英文名称:Modern Test Technology所属课程编号:22402(0880315,1604304)面向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总学时:_ 48 ;实验学时:16课程总学分: 3 ;实验学分:_1本大纲主撰人:祝学云一、实验目的检测技术实验与实践是《现代检测技术》课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实验与实践教学,验证、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

使学生掌握各种常见机械、热工等工程量的检测方法和技术;了解目前国内外用于这些工程量检测的常用及先进的各类自动化仪表及系统;培养学生能综合运用前修课程及本课程的知识,根据具体要求,逐步设计出高性能价格比及先进实用的自动检测仪表及系统;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实践、创新能力。

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或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备注:“学时分配”=“课内学时”+“课外学时”;“课外学时”为自选内容。

三、教学管理模式与注意事项1.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认真复习课程有关内容,预习实验指导书。

2.指导教师适当提示实验要求、实验设备的结构、性能及注意事项,并检查预习情况。

3.实验小组人数为1-2人,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实验。

实验小组人数为2人的,要求互相交叉作为实验主操作人员,验收时记录在案。

4.要求学生了解仪器设备的原理及使用方法,逐项记录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

设计型实验(小型课程设计)要求自主完成设计、调试,并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5.学生要完成全部“必做实验”,“选做实验”内容自选。

四、成绩评定与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1.指导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实验预习情况、实验完成情况、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对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报告的批改,进行评分,并将成绩记录在册。

2.按百分制评分,基本型占20% ,提高型(综合型)占40% ,设计型(小型课程设计)占40% 。

五、设备与器材配置(每组)1.实验台 1台2.计算机 1台3.示波器 1台4.万用表 1台5.导线若干六、实验任务书与参考资料1.祝学云。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简介课程内容:现代测试技术是一门用以培养学生材料结构分析与测试技能的专业选修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X射线衍射和电子显微技术的基础理论,试验方法及基本技能;掌握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现代测试设备的结构及其在材料分析测试技术中的原理及试验方法.应用X射线衍射方法进行晶体结构的测定,物相分析,宏观应力测定;掌握透射电镜的复型和薄膜制备技术及电子衍射的原理,应用电子衍射对材料进行微关组织结构的分析,应用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对材料进行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及成分进行分析. 以培养学生使用分析测试方法为材料科学研究服务.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X射线衍射学,透射电子显微学,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光谱分析等.Brief IntroductionCourse Description:Modern Techniques of Measurement is one of elective course to train pupils techniques of material structure analyzing and testing.Through learning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modern testing equipment, theory and method such as X-ray diffractomete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ion microscopy and electron probe. Crystal structure can be tested, contents can be analyzed and macro-stress can be measured by using X-ray diffraction. Surface morphology, microstructures and component of materials can be measured by using scanning election microscopy and election probe.The main sections of this course: X-ray diffraction, transmission election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lectron probe, spectral analysis.一、教学内容第一章X射线的性质1.1 X射线的本质1.2 X射线谱1.3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教学重点:掌握X射线谱产生的机理.教学难点:X射线的吸收,相干散射和非相干散射.第二章X射线运动学衍射理论2.1 X射线衍射方向2.2 布拉格方程的讨论2.3 倒易点阵2.4 X射线衍射强度教学重点:掌握布拉格方程成立条件,掌握倒易空间中的爱瓦尔德图解.教学难点:X射线衍射强度与结构因子的关系,以及结构因子的定义.第三章多晶体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3.1 粉末照相法3.2 X射线衍射仪教学重点:理解德拜照相法,掌握衍射仪的测量方法.教学难点:X射线衍射峰位的指标化.第四章X射线衍射方法的实际应用4.1 点阵常数测量4.2 物相分析4.3 宏观应力测定教学重点:掌握X射线衍射仪的点阵常数的精确测定,掌握物相定量分析方法,理解X射线应力测定原理.教学难点:X射线应力测定实验精度的保证及测试原理的适用条件.第五章透射电子显微分析5.1 透射电镜的结构及应用5.2 电子衍射5.3 金属薄膜的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教学重点:掌握透射电镜成像原理,了解透射电镜的结构.教学难点:透射电镜衍射花样的标定.第六章扫描电子显微分析6.1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构造和性能6.2 扫描电镜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6.3 波谱仪结构及工作原理6.4 能谱仪结构及工作原理6.5 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及微区成分分析技术教学重点:掌握扫描电镜成像原理,掌握扫描电镜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了解扫描电镜的结构.教学难点:扫描电镜能谱线分析.第七章表面成分分析7.1 俄歇电子能谱7.2 原子探针显微分析教学重点:掌握俄歇电子能谱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教学难点:纳米级表面成分定量分析.第八章电子显微技术的新进展及试验方法选择8.1 电子显微术的新进展8.2 现代显微分析方法选择第九章高分子材料分析技术和红外与拉曼光谱简介9.1 高分子材料分析技术9.2 红外与拉曼光谱二、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X射线的性质教学要求:掌握X射线的本质;熟悉X射线的产生装置;掌握X射线谱产生的实质;了解X射线谱的实验规律;了解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掌握吸收限的应用.第二章X射线运动学衍射理论教学要求:了解X射线的衍射方向,掌握布拉格衍射定律;了解衍射与反射的本质区别;理解倒易点阵在X射线衍射中的应用;掌握X射线衍射强度的含义.第三章多晶体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教学要求:掌握X射线衍射方法;理解粉末照相法和X射线衍射仪的原理和结构;掌握初步操作设备仪器的能力.第四章X射线衍射方法的实际应用教学要求:掌握多晶体的物相分析原理;掌握PDF卡片的内容及含义;掌握物相定性分析方法;了解物相定量分析方法;注意实际分析时的难点及注意事项;了解三类应力的实质;掌握X射线应力测定的基本原理;并根据基本原理了解试验方法;明确试验精度的保证及测试原理的使用条件.第五章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教学要求:了解透射电镜的结构及应用;掌握透射电镜成像原理;掌握透射电镜的复型技术和方法;简单了解电子衍射方法;能够进行薄膜样品制备;熟悉透射电镜分析方法.第六章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教学要求:了解扫描电镜的结构及应用;掌握扫描电镜成像原理;熟练掌握扫描电镜的主要性能;样品制备方法;熟悉扫描电镜分析方法;可举例说明扫描电镜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掌握扫描电镜断口分析;熟悉波谱仪和能谱仪工作原理及应用条件;掌握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及微区成分分析技术。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设计背景介绍随着软件行业的不断发展,测试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软件测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评估软件质量,还能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软件产品符合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然而,传统的测试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软件开发的需求。

软件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功能日益复杂,测试的质量和效率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因此,现代测试技术成为了测试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是未来测试工作的主要趋势之一。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现代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测试思维和测试技能,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现代测试技术,提高测试效率和质量。

课程设计内容第一部分:测试基础本部分主要介绍测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包括测试的定义、测试类型、测试等级、测试过程、测试策略等内容。

同时,还会讲解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设计和测试执行等具体操作方法,以及常见的测试工具和技术。

通过学习本部分内容,学生可以了解测试的基本框架,并掌握基本的测试思路和方法。

第二部分:现代测试方法本部分主要介绍现代软件测试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包括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移动测试、云测试等。

通过学习本部分内容,学生可以了解现代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并学习相关的测试方法和工具。

第三部分:测试实践本部分主要是针对一些实际项目的测试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测试思维和测试技能。

学生将通过案例学习、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等方式,深入了解测试的具体过程和方法,并掌握如何针对具体项目进行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设计和测试执行。

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达到目的,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学生可以了解测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答疑解惑,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实验和练习相结合。

通过实际操作测试工具和编写测试用例,学生可以掌握测试的具体过程和方法,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简介课程内容:现代测试技术是一门用以培养学生材料结构分析与测试技能的专业选修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X射线衍射和电子显微技术的基础理论,试验方法及基本技能;掌握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现代测试设备的结构及其在材料分析测试技术中的原理及试验方法.应用X射线衍射方法进行晶体结构的测定,物相分析,宏观应力测定;掌握透射电镜的复型和薄膜制备技术及电子衍射的原理,应用电子衍射对材料进行微关组织结构的分析,应用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对材料进行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及成分进行分析. 以培养学生使用分析测试方法为材料科学研究服务.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X射线衍射学,透射电子显微学,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光谱分析等.Brief IntroductionCourse Description:Modern Techniques of Measurement is one of elective course to train pupils techniques of material structure analyzing and testing.Through learning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modern testing equipment, theory and method such as X-ray diffractomete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ion microscopy and electron probe. Crystal structure can be tested, contents can be analyzed and macro-stress can be measured by using X-ray diffraction. Surface morphology, microstructures and component of materials can be measured by using scanning election microscopy and election probe.The main sections of this course: X-ray diffraction, transmission election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lectron probe, spectral analysis.一、教学内容第一章X射线的性质1.1 X射线的本质1.2 X射线谱1.3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教学重点:掌握X射线谱产生的机理.教学难点:X射线的吸收,相干散射和非相干散射.第二章X射线运动学衍射理论2.1 X射线衍射方向2.2 布拉格方程的讨论2.3 倒易点阵2.4 X射线衍射强度教学重点:掌握布拉格方程成立条件,掌握倒易空间中的爱瓦尔德图解.教学难点:X射线衍射强度与结构因子的关系,以及结构因子的定义.第三章多晶体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3.1 粉末照相法3.2 X射线衍射仪教学重点:理解德拜照相法,掌握衍射仪的测量方法.教学难点:X射线衍射峰位的指标化.第四章X射线衍射方法的实际应用4.1 点阵常数测量4.2 物相分析4.3 宏观应力测定教学重点:掌握X射线衍射仪的点阵常数的精确测定,掌握物相定量分析方法,理解X射线应力测定原理.教学难点:X射线应力测定实验精度的保证及测试原理的适用条件.第五章透射电子显微分析5.1 透射电镜的结构及应用5.2 电子衍射5.3 金属薄膜的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教学重点:掌握透射电镜成像原理,了解透射电镜的结构.教学难点:透射电镜衍射花样的标定.第六章扫描电子显微分析6.1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构造和性能6.2 扫描电镜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6.3 波谱仪结构及工作原理6.4 能谱仪结构及工作原理6.5 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及微区成分分析技术教学重点:掌握扫描电镜成像原理,掌握扫描电镜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了解扫描电镜的结构.教学难点:扫描电镜能谱线分析.第七章表面成分分析7.1 俄歇电子能谱7.2 原子探针显微分析教学重点:掌握俄歇电子能谱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教学难点:纳米级表面成分定量分析.第八章电子显微技术的新进展及试验方法选择8.1 电子显微术的新进展8.2 现代显微分析方法选择第九章高分子材料分析技术和红外与拉曼光谱简介9.1 高分子材料分析技术9.2 红外与拉曼光谱二、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X射线的性质教学要求:掌握X射线的本质;熟悉X射线的产生装置;掌握X射线谱产生的实质;了解X射线谱的实验规律;了解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掌握吸收限的应用.第二章X射线运动学衍射理论教学要求:了解X射线的衍射方向,掌握布拉格衍射定律;了解衍射与反射的本质区别;理解倒易点阵在X射线衍射中的应用;掌握X射线衍射强度的含义.第三章多晶体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教学要求:掌握X射线衍射方法;理解粉末照相法和X射线衍射仪的原理和结构;掌握初步操作设备仪器的能力.第四章X射线衍射方法的实际应用教学要求:掌握多晶体的物相分析原理;掌握PDF卡片的内容及含义;掌握物相定性分析方法;了解物相定量分析方法;注意实际分析时的难点及注意事项;了解三类应力的实质;掌握X射线应力测定的基本原理;并根据基本原理了解试验方法;明确试验精度的保证及测试原理的使用条件.第五章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教学要求:了解透射电镜的结构及应用;掌握透射电镜成像原理;掌握透射电镜的复型技术和方法;简单了解电子衍射方法;能够进行薄膜样品制备;熟悉透射电镜分析方法.第六章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教学要求:了解扫描电镜的结构及应用;掌握扫描电镜成像原理;熟练掌握扫描电镜的主要性能;样品制备方法;熟悉扫描电镜分析方法;可举例说明扫描电镜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掌握扫描电镜断口分析;熟悉波谱仪和能谱仪工作原理及应用条件;掌握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及微区成分分析技术。

《现代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现代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现代检测技术》课程标准一、教学对象适用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二、建议课时及学分建议学时:52学分:3.5三、先修和后续课程先修课程:《电工基础》《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后续课程:《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单片机及应用》四、课程性质《现代检测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支撑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技巧和能力,常用传感器的工程测量设计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

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专业必修课。

五、教学目标1.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对多次测量数据的筛选,能够对传感器采集数据进行误差计算及随机误差、粗大误差的剔除。

2. 传感器的电路绘制能力通过对不同传感器的使用情况分析,能够绘制多种传感器的应用电路图。

3. 传感器的基本参数的检测能力。

针对不同传感器的不同标识和使用领域划分,能够根据型号及相应参数识别传感器类型,并对不同参数进行检测。

六、能力要求1、传感器的识别能力能够根据型号和传感器的名称在20分钟内能够区分不同传感器的类型,20分钟内辨别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检测目标。

2、传感器的检测能力能够在45分钟内使用常用检测仪器仪表对传感器进行好坏、参数等的测定。

3、传感器的电路调试能力能够在30分钟内绘制出完整的传感器应用电路图,能够在60分钟内将电路连接完成并进行调试。

七、教学内容八、教学要求1、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体,简化理论知识讲授。

2、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

3、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4、在多媒体教室、电子技能实训室使用RDUINO电路板和传感器模块完成教学。

九、教学考核采用项目考核为主的过程考核方式,每个项目按百分制计算,其中专业能力水平考核占80%,职业素养评价占20%。

具体如下:(1)专业能力水平考核项目分析占10%,方案设计占20%,方案实施占40%,项目答辩占10%。

(2)职业素养评价主要考核学生的纪律意识、6S意识、团队协作、沟通协调能力等。

十、教学评价以实例贯穿课堂教学,引发学生思维、讨论,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中文名称:现代分析测试技术2、课程英文名称:The Technology of Modern Analysis3、课程简介: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是研究物质的微观状态与宏观性能之间关系的一种手段,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课程。

科学测试仪器的进步,提高了定量测量的水平,并提供了丰富的试验数据,为分析化学理论研究提供了条件。

该课程系统介绍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并结合相关学科,对当前石油化工分析测试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内容包括分析仪器概述、复杂体系样品分析、样品中微量组分的富集与分离、样品的元素组成与分子的结构分析、气相色谱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液相色谱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材料分析概论。

4、开课单位:石油化工学院化学系5、学时分配:总学时: 54 理论学时:546、学分: 37、适用学科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8、预修课程:分析化学9、教学目的及要求:根据化学化工科学研究对分析测试提出的要求,以复杂样品体系的分析测试为中心,着重对石油化工领域涉及到的分析测试理论与技术进行系统讲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对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化学化工与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有所了解和掌握,还能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和解决石油化工领域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正确的科学观、科学的社会观,提高科学素养。

10、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1)分析化学与分析仪器(2学时)(2)复杂体系样品分析(6学时)i.复杂体系ii.剖析方法的特点iii.剖析研究的一般程序iv.剖析与合成、加工、应用研究的关系(3)样品中微量组分的富集与分离(8学时)i.富集与分离ii.分离方法的选择要点iii.色谱分离法iv.电泳分离法(4)样品的元素组成与分子的结构分析(10学时)i.样品的元素组成分析(原子光谱法)ii.样品的分子结构分析(分子光谱法)(5)气相色谱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8学时)i.概述ii.天然气、炼厂气气相色谱分析法iii.液态烃气相色谱分析法iv.气相色谱分析实用技术(6)液相色谱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8学时)i.概述ii.液相色谱的方法开发iii.液相色谱实用技术(7)材料分析概论(12学时)i.绪论ii.电磁辐射与材料结构iii.催化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概述iv.X射线衍射分析v.透射电子显微分析vi.扫描电子显微分析与电子探针vii.电子能谱分析法viii.热分析法11、教材及参考书:(1)复杂样品的综合分析--剖析技术概论,王敬尊主编,2001年第1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祁景玉主编,2006年第1版,同济大学出版社(3)气相色谱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杨海鹰等编著,2005年第1版,化学工业出版社(4)实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建立,L.R.Snyder等编著,1998年5月第1版,科学出版社(5)论表面分析及其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黄惠中等著,2002年第1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6)固体催化剂研究方法,辛勤,2004年第1版,科学出版社12、大纲撰写人:张晓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编号:B002D150
英文名称:Technology of Modern Measurement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责任教学单位: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总学时:32(其中实验学时:8)
学分:2.0
考核形式:考试
课程类别:专业课
修读方式:必修
教学目的:通过课堂讲授、实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现代测试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掌握当前数字化、网络化的测试技术,了解现代测试技术过程中GPIB、VXI等程控仪器的数字接口,以及PXI等自动检测相关技术,培养学生开发、应用现代测试系统的能力。

本科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以讲授、讨论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以电子测量、检测技术、智能仪器设计等课程为基础。

讲授过程中需结合控制接口技术、数字通信技术、智能仪器、网络测试技术等内容,综合地进行分析,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应用智能仪器进行信号检测及分析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现代测试技术概述
教学重点:掌握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

教学难点:程控设备互联协议。

教学要点及要求:
了解自动测试系统的应用和意义。

掌握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

了解程控设备互联协议。

掌握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分类。

了解网络化测试系统技术。

了解自动测试软件平台技术。

第二部分总线接口技术
教学重点:GPIB总线结构及接口设计。

VXI总线组成及通信协议。

PXI总线规范及系统结构。

教学难点:VXI总线通信协议。

教学要点及要求:
了解GPIB数字接口的发展及基本特性。

掌握GPIB器件模型,掌握数字总线结构,理解接口功能及其赋予器件的能力。

理解GPIB专用LSI接口芯片实现接口功能。

了解VXI模块与主机箱,掌握VXI总线信号,掌握VXI器件。

掌握VXI系统的通信协议。

理解VXI高速数据总线(FDC),理解VXI模块接口设计技术。

掌握PXI总线的特点和总线规范。

掌握PXI系统结构。

第三部分系统程控设备
教学重点:程控仪器交换协议及控制器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程控仪器交换协议。

教学要点及要求:
掌握程控仪器交换控制协议。

掌握GPIB器件的初始复位操作。

了解SCPI的目标及其主要内容,理解SCPI语法与风格,理解标准命令,了解常见SCPI 相关仪器。

理解测试系统控制器的基本要求,理解GPIB控制机,理解VXI内嵌式测试控制器。

第四部分网络化测试系统
教学重点:网络化测试系统的结构模型以及关键技术。

教学难点:网络化测试系统的关键技术。

教学要点及要求:
掌握网络化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

掌握网络化测试系统的关键技术。

理解PXI总线系统。

第五部分虚拟仪器测试系统
教学重点:Lab VIEW的应用。

教学难点:Lab VIEW的应用。

教学要点及要求:
掌握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

掌握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平台Lab VIEW的使用。

学时分配表:
实验要求:
第一次实验(2学时)
实验名称:GPIB、VXI总线自动测试系统构成
实验目的:对GPIB、VXI总线自动测试系统的构成有初步了解,能够将主控计算机、VXI 机箱及VXI、GPIB仪器/模块通过各种总线连接成一个测试系统,或通过GPIB网关组建局域
网测试系统。

实验内容和要求:了解GPIB、VXI仪器/模块与主控计算机的连接,了解几种常见的总线接口:IEEE488总线、IEEE1394总线、MXI总线,了解GPIB网关的使用及参数配置,熟悉GPIB、VXI总线自动测试系统的构成。

使用的设备和仪器:计算机、GPIB接口、GPIB仪器、GPIB电缆、VXI机箱、VXI模块、IEEE1394电缆、MXI电缆
第二次实验(2学时)
实验名称:GPIB、VXI总线自动测试系统组建
实验目的:能够根据具体的测试要求,选用适当的VXI、GPIB仪器/模块,组建相应的自动测试系统,并根据测试任务,开发测试程序,掌握自动测试系统的软硬件开发过程。

实验内容和要求:设计滤波器电路(高通、低通或带通)作为测试对象,选择测试系统软件开发工具(如C/C++、LabVIEW等),利用GPIB仪器任意函数发生器33250A或VXI任意函数发生器模块E1441和GPIB示波器54622D组建自动测试系统,开发软件测试程序,测试滤波器的幅频特性,绘制幅频特性曲线,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和处理。

使用的设备和仪器:主控计算机、VXI机箱、VXI零槽模块、函数/任意波形发生器模块、数字万用表、函数/任意波形发生器、混合信号示波器、GPIB卡、GPIB电缆。

第三次实验(2学时)
实验名称:光电传感器转速测量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和掌握采用光电传感器测量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和掌握利用虚拟仪器完成对转速测量的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和要求:通过虚拟仪器建立的检测系统,对利用光电传感器进行电机转子转速测试的速度值进行检测,设定合适的门限值,观察并记录测量的转速值,调整传感器的位置,同时观察检测到的转速波形和传感器位置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由此带来的测量误差。

使用的设备和仪器:计算机、虚拟实验平台、并口数据采集仪、开关电源、光电转速传感器、转子/振动实验台。

第四次实验(2学时)
实验名称:基于VISA程控仪器驱动程序设计及测控研究
实验目的:掌握VISA程控仪器驱动程序的结构;掌握VISA程控仪器驱动程序设计的犯法,掌握基于VISA程控仪器的测控研究。

实验内容和要求:熟悉VISA程控仪器驱动程序的结构,熟悉基于Lab VIEW的VISA程控仪器驱动程序设计的方法,熟悉基于VISA程控仪器的测控过程及总线时序分析。

使用的设备和仪器:计算机,逻辑分析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