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困难诊断与处理的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2020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

2020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

2020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最重要的病毒病原。

RSV感染是造成婴幼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因素。

为进一步规范儿童RSV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以国内外RSV最新研究进展为参考,特制定《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

一般治疗对于急性期患儿应动态观察及评估病情变化,当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92%时,给予氧疗。

对于重症患儿,还可选择无创持续性正压通气(CPAP)或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治疗。

当存在上气道阻塞并引起呼吸困难或喂养困难时可给予口鼻腔吸痰或9 g/L盐水滴鼻缓解鼻塞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儿若能正常进食,建议继续经口喂养,如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进食后呛奶易引起误吸等情况,可给予鼻胃管营养摄入,必要时可给予静脉营养,以保证体内水电解质内环境的稳定。

药物治疗1.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对于RSV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在抗感染、平喘、吸氧补液等常规基础治疗上,可试用重组人α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α1b 2~4 μg/(kg•次),2次/d,疗程5~7 d;干扰素α2b 10万~20万IU/(kg•次),2次/d,疗程5~7 d。

利巴韦林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证实利巴韦林在治疗RSV感染中的有效性,故不推荐常规使用。

2 支气管舒张剂支气管舒张剂(如β2受体激动剂)单独或联合抗胆碱能类药物雾化在RSV 感染后引起喘息患儿中的疗效尚不明确。

对于RSV感染伴喘息症状患儿可试用支气管舒张剂,然后观察临床效果,如用药后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可继续应用;如用药后无改善,则考虑停用。

对于RSV感染已经引起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的重症患儿,支气管舒张剂还可能增加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的风险,需慎用。

推荐剂量:硫酸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6岁,2.5 mg/次,用药间隔视病情轻重而定。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专家共识(2016) 2016-10-26 Neurosurgery气道管理是所有重症患者基础治疗的重要内容,气道管理不当会直接威胁患者生命。

重症患者的气道管理包括气道评估、氧疗、人工气道的建立、维护和撤除、呼吸支持治疗及人工气道并发症的防治等。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联合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共同发布了《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专家共识(2016)》。

人工气道的建立1.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出现呼吸中枢功能不全、气道不畅、呼吸功能不全时必须建立人工气道2.人工气道主要指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也包括口咽通气管和喉罩等临时气道保护措施。

3.在建立人工气道前,应该对操作难度进行评估4.建立人工气道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避免操作导致的继发损害人工气道的管理1.需要定期对人工气道进行评估:人工气道建立并给予必要的呼吸支持措施后,患者呼吸、通气、氧合状况改善,缺氧得以缓解。

必须严密监测人工气道的通畅程度、固定是否妥善、气囊压力情况等。

应定期评估人工气道的固定状态并随时进行调整以确保妥善固定。

无论是气管插管还是气管切开导管,都有移位甚至脱出的风险。

随着患者体位的改变,人工气道的位置也会改变。

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调整可能会出现导管脱出和位置异常,威胁患者生命。

气管插管在口腔内可能打折或扭曲,如果不进行定期检查很难发现。

气管切开管相对容易固定,但在皮肤外固定良好的情况下,皮下段和气管内部分可能出现位置改变,如尖端脱出气管移位到皮下层或管口与气管成角造成气管局部压迫等,应及时调整。

应定期评估人工气道是否通畅,及时调整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人工气道的内壁常常因黏附痰液造成气道狭窄甚至阻塞。

痰液黏稠、气道湿化不充分和不充分的痰液引流是主要原因。

呼吸时可以听到人工气道口因气流流速明显增快增强的气流声,甚至可以听到哨音。

吸痰时吸痰管进入不畅和痰液黏稠具有重要提示作用。

必要时可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证实。

通过定期的评估并调整气道湿化和痰液引流措施可以有效避免气道痰痂形成。

呼吸困难诊断、评估与处理的专家共识(全文)

呼吸困难诊断、评估与处理的专家共识(全文)

呼吸困难诊断、评估与处理的专家共识(全文)呼吸困难(dyspnea)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

国外文献报道,9%~13%社区成人有轻至中度的呼吸困难症状,≥40岁者中15%~18%、≥70岁者中25%~ 37%有呼吸困难症状。

美国每年因呼吸困难急诊就诊达300万~ 400万人次。

研究显示,呼吸困难为心肺疾病住院和死亡的原因之一,在某些疾病中与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而且与心脏疾病死亡关系更明显。

呼吸困难的病因涉及呼吸、循环、消化、神经、血液、精神等多个系统,进行鉴别诊断需要系统和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因其在临床诊治中常发生误诊,故提高呼吸困难诊断与处理水平十分重要。

1999年和2012年美国胸科协会( ATS)发表了关于呼吸困难的专家共识。

目前我国在呼吸困难诊断与处理方面的研究尚有不足,尤其对呼吸困难的定义、语言表述及评估和诊断流程等方面尚无统一认识。

因此,中国医师协会北京医师分会组织有关专家,参照ATS相关文件及近年发表的有关呼吸困难的重要文献,经认真讨论撰写了本共识,希望在呼吸困难的定义、描述、评估及处理等方面进一步统一认识,提高呼吸困难诊断与处理水平。

一、呼吸困难的定义目前我国通用的教科书中对呼吸困难的定义为“呼吸困难是指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费力,严重时可出现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端坐呼吸、甚至发绀、呼吸肌辅助参与呼吸运动,并可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改变”。

2012年ATS呼吸困难共识中的定义为“呼吸困难是某种包括不同强度、不同性质的呼吸不适感的主观体验”(a subjective experience of breathing discomfort that consists ofqualitatively distinct sensations that vary in intensity)。

ATS的定义是狭义呼吸困难的定义,仅将呼吸困难作为患者主诉,从而将呼吸困难定义为患者的一种主观感受。

呼吸困难的诊断、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培训小结

呼吸困难的诊断、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培训小结

呼吸困难的诊断、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培训小结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感到自己呼吸不畅或不能满足需氧量。

这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是短期的或慢性的。

呼吸困难可以是多种疾病或病因的结果,因此正确的诊断、评估与处理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在呼吸困难的诊断中,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

通常会询问患者的呼吸频率、气急感、胸闷感、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是否有任何相关疾病史,例如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等。

身体检查也是必要的,包括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节律、呼吸深度等指标,还可以检查患者的胸廓运动、呼吸音等。

在评估呼吸困难时,需要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血气分析可以评估患者的氧合状态、二氧化碳水平和酸碱平衡状况,帮助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呼吸性酸中毒或碳酸潴留。

胸部X线、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肺部情况,确定有无肺部病变、积液、肿块等。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功能,排除是否存在心脏病引起的呼吸困难。

处理呼吸困难的方法可以有药物治疗、氧疗、物理疗法等。

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因和具体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

对于急性呼吸困难的患者,应首先保证患者的通气和氧合,可以给予吸入氧气和支持呼吸;对于慢性呼吸困难的患者,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例如给予抗感染治疗、支气管扩张剂等。

对于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患者,需要控制心脏病病情,例如使用利尿剂、抗心力衰竭药物等。

综上所述,呼吸困难的诊断、评估与处理需要结合详细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辅以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根据患者的病因和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通气和氧合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呼吸困难的处理也需要多学科的配合与合作,包括内科、呼吸科、心血管科等专家的参与,以提供全面的诊疗服务。

解读2022年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若干临床共识报告

解读2022年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若干临床共识报告

解读2022年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若干临床共识报告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长期受到国內外广泛重视。

本文将对2022年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诊治的若干共识报告进行解读。

2022年国内在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方面达成多项专家共识,其中有《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版)》等。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重要病原之一,2022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和《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了《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简要介绍了MP病原学、MP感染的致病机制和流行病学,重点介绍了儿童MPP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和实验室诊断,介绍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药物在儿童MPP中的治疗作用和方案。

MPP的临床表现 MPP在全球范围均可发生,每3~7年出现地区周期性流行,容易在学校、幼儿园等人员密集的环境中发生。

MPP可发生在任何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秋冬季多见,南方地区则夏秋季节为高发。

MPP好发于学龄前期、学龄期儿童,但<5岁儿童也不少见。

MPP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表现,多呈阵发性子咳,少痰,偶有血丝,咳嗽逐渐加剧,病程约2周或更长。

重症病例可发生胸腔积液和肺不张、纵隔积气和气胸、坏死性肺炎、呼吸窘迫、死亡等。

大约25%的病例可累及皮肤、黏膜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也有一些患儿肺外表现明显而呼吸道症状轻微。

难治性MPP是指MPP经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7 d,临床征象加重、仍持续发热、肺部影像学加重者。

年长儿多见,病情较重,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长,常表现为持续发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胸部影像学进行性加重,甚至有坏死性肺炎和肺脓肿。

容易累及其他系统,甚至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

MPP的诊断 MPP的病原学诊断包括MP分离培养、血清学诊断和核酸诊断等。

呼吸困难诊断、评估与处理

呼吸困难诊断、评估与处理
呼吸困难定义为:呼吸困难指患者的某种不同强度、不同性质的空气不足、呼吸不畅、 呼吸费力及窒息等呼吸不适感的主观体验,伴或不伴呼吸费力,如张口呼吸、鼻翼扇 动、呼吸肌辅助参与呼吸运动等,也可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改变,患者的精 神状况、生活环境、文化水平、心理因素及疾病性质等对其呼吸困难的描述具有一定 的影响。
精选ppt
5
二、呼吸困难的病理机制和常见病因
呼吸困难的性质可能与特定的病理机制相关,如劳力性呼吸困难可能与气流受限、 呼吸肌力减退有关;胸部发紧感可能与支气管收缩、气道感受器刺激增加有关;空 气渴求感/吸气不足感可能与呼吸驱动增加有关。但应强调的是,呼吸困难的感受 可能仅与个人的感受经验有关,并与患者的精神状况及所处环境有密切联系,同时 也与患者的表述方式有关,可能是社会、文化心理及各种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
4
二、呼吸困难的病理机制和常见病因
呼吸困难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呼吸系统的机械负荷增加、神经肌肉 功能下降、呼吸驱动异常增加、呼吸反射异常及精神异常等综合因素有关。
目前认为,呼吸肌力减退在呼吸困难的感受中并非必要因素,反射化学感受器刺 激增加可诱发呼吸困难,肺部的迷走神经c纤维参与呼吸困难感受的产生过程。
呼吸困难的常见病因:(1)通气功能障碍:①腹部或胸部巨大肿块;②支气管哮喘、 肺气肿、支气管炎;③气管内肿瘤;④肺间质纤维化;⑤脊柱后凸及侧弯;⑥淋 巴管性肿瘤;⑦肥胖;⑧中枢及外周气流受限;⑨胸膜肥厚;⑩胸壁及膈肌扩展 受限或膈肌麻痹;⑩肺扩张受限;⑾胸壁烧伤后焦痂形成;⑿气管或喉头水肿或 狭窄。(2)呼吸泵功能减退:①重度过度充气;②神经肌肉疾病;③肥胖;④胸腔 积液;⑤气胸;⑥脊髓灰质炎。(3)呼吸驱动增加:①心输出量减少;②有效Hb 减少,如中毒等;③低氧血症;④肾脏疾病;⑤肺内呼吸感受器兴奋增加。(4)无 效通气:①肺毛细血管毁损;②肺大血管阻塞。(5)心理异常因素:①焦虑;②躯 体化障碍;③抑郁;④诈病等。

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七 辅助检查
10.下肢深静脉检查:
• 由于急性肺栓塞和DVT关系密切,且下肢静脉超声操作简便易行, 其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对可疑急性肺栓塞的患者应检 测有无下肢DVT形成。
• 肺部听诊有湿啰音及哮鸣音、胸腔积液,肺动脉瓣区可出现第二心音 亢进或分裂,三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 急性肺栓塞致右心负荷加重,可出现右心衰竭的体征。
七 辅助检查
1.动脉血气分析:血气分析指标无特异性。 • 可表现为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肺泡一动脉血氧梯度[P(A-a)O2] 增大及呼吸性碱中毒,但多达40%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20 %的患者P(A-a)O2:正常。 • 检测时应以患者就诊时卧位、未吸氧、首次动脉血气分析的测量值 为准。
• 也可出现肺野局部浸润阴影、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盘状肺不 张、患侧膈肌抬高、少量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粘连等。
• 胸片虽缺乏特异性,但有助于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呼吸困难和胸痛 。
七 辅助检查
6.CT肺动脉造影:CT具有无创、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较经济的特 点,可直观判断肺动脉栓塞的程度和形态,以及累及的部位及范围。
1.血液动力学改变:
• 急性肺栓塞可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肺血管床面积减 少>85%时可导致猝死。
• 急性肺栓塞时血栓素A2等物质释放可诱发血管收缩。解剖学阻塞和血
五 病理生理
2.右心功能改变: • 肺血管阻力突然增加导致右心室压力和容量增加、右心室扩张,使室 壁张力增加、肌纤维拉伸,通过Frank-Starling机制影响了右心室的 收缩性,使右心室收缩时间延长。最终可发生右心功能不全。 • 右心室壁张力增加使右冠状动脉相对供血不足,同时右心室心肌氧耗 增多,可导致心肌缺血,进一步加重右心功能不全。

成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急诊诊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成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急诊诊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成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急 诊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19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成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概述 • 急诊诊疗流程 • 抗病毒药物应用 • 对症治疗与并发症处理 • 预防与控制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1 2 3
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普遍性
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 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 健康安全。
急诊诊疗的重要性
对于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及时的急诊诊疗 可以有效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 生,提高治愈率。
专家共识的意义
制定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急诊诊疗专家共识,可 以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规范的诊疗指导,提高 诊疗水平和效果。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既往病史,特别 是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脏 病等基础疾病情况。
体征检查
测量体温、脉搏、呼吸频 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观 察患者精神状态和皮肤黏 膜情况。
辅助检查与诊断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 检测,以及病毒核酸检测等病原学检 查。
影像学检查
诊断依据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 ,综合分析判断,确定急性呼吸道病 毒感染的诊断。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性进行X线胸片 或CT检查,以评估肺部病变情况。
治疗与随访
01
02
03
04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症状给予解热镇痛、 止咳平喘等药物治疗,同时保 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和休息。
Hale Waihona Puke 抗病毒治疗对于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如 流感病毒等,可给予抗病毒药
物治疗。
并发症处理

中国呼吸重症康复治疗技术专家共识》要点

中国呼吸重症康复治疗技术专家共识》要点

中国呼吸重症康复治疗技术专家共识》要点前言:随着呼吸系统疾病的不断增加,重症呼吸系统疾病也随之增加。

这些疾病会对气体吸入、肺部气体交换和气体转运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心肺功能障碍,增加死亡率或延长住院时间。

因此,呼吸重症康复显得尤为重要,旨在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1.概述1.1 概念:呼吸重症康复是基于全面评估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锻炼、教育和行为改变等,旨在改善呼吸道疾病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促进健康行为。

1.2 流行病学:急慢性呼吸衰竭是呼吸重症和重症医学中最常见、最重要的问题。

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是老年患者主要死因之一。

长期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死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1.3 目标:1.3.1 改善通气状况和维护现有功能:呼吸功能训练、呼吸肌有氧训练和整体运动康复训练是改善肺功能的关键。

早期采取腹式呼吸训练、呼吸肌训练、缩唇呼吸训练、咳嗽训练、放松训练、体位引流等方法,有利于改善肺功能。

此外,重症肺炎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ICU患者的常见疾病或并发症,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痰液排出和肺部炎症控制,有利于预防VAP的发生。

1.3.2 早日促进身体功能恢复:不能进行有效锻炼的患者,可使用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促进骨骼肌生长、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短期内改善重症患者骨骼肌代谢、保持肌肉功能的COPD和充血性心衰患者。

心肺康复是以功能恢复为基础。

1.3.3 预防并发症:①严重的肌萎缩和肌无力。

②关节僵直、挛缩。

③内分泌系统改变。

④深静脉血栓(DVT)。

⑤预防肺炎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

1.4 基本原则:①多学科合作,进行心肺功能评估。

②保证管线正常运转,注意输液管、导管的放置、呼吸机管道管理、关注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及患者反应。

③治疗方案要循序渐进。

④保护自己及患者,防止传染。

⑤关节活动训练与肌力训练。

⑥呼吸康复与心脏康复并重。

1.5 康复介入及暂停时机:1.5.1 康复介入时机:康复介入应该在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稳定后立即开始。

儿童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实验室诊断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儿童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实验室诊断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流行病学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尤 其在儿童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其 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 也可通过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儿童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 现多样,包括发热、咳嗽、气促、呼 吸困难等。部分患儿可能伴有全身症 状,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
诊断依据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 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其中,实验 室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之一。
室诊断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加强临床与实验室的联合培训
03
加强临床医生和实验室人员的联合培训,提高双方对彼此工作
的了解和认识,促进双方更好地协作和配合。
THANKS
实验室诊断方法和标准
实验室诊断方法
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肺炎支原体培养、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等。其中 ,核酸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目前较为推荐的检测方法。
诊断标准
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若患儿出现典型 的临床表现,且实验室检查结果阳性,即可确诊为儿童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 。同时,需注意排除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
新型实验室诊断技术
恒温扩增技术
通过特定酶的作用下,在恒温条 件下对肺炎支原体DNA进行扩增 ,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的优点

生物传感器技术
利用生物分子识别元件与转换元件 结合,实现对肺炎支原体的高灵敏 、高特异性检测,具有快速、便携 的优点。
免疫层析技术
利用免疫学和层析技术结合,通过 特异性抗体与肺炎支原体抗原的结 合,实现快速、简便的现场检测。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实验室诊断的自动 化、智能化和精准化,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清醒俯卧位护理专家共识PPT课件

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清醒俯卧位护理专家共识PPT课件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尤其是伴有严重低氧血症和肺部炎症的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患者; 其他体位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禁忌症
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颅内高压、急性出血性疾病或脊柱损伤等需要特殊体位治疗的患者;腹部手术后 或腹腔内高压的患者;颜面部创伤或术后不能耐受俯卧位的患者。
呕吐与误吸处理
发生呕吐时,应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清理口 腔内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发生误吸,应 立即采取吸引器吸引、气管插管等措施清除呼吸 道内异物,并给予抗感染治疗。
06
康复期管理与教育指导
康复期评估方法
生命体征监测
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和体温等生命体征,以及血氧饱和 度和动脉血气分析等呼吸相关指标。
02
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急性、弥漫性的肺部炎症和损伤, 导致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泡萎陷,造成严重的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
分类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程,ARDS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ARDS的常见原因包括肺炎、脓毒 症、误吸、肺挫伤、全身严重感 染等。
注意事项与风险评估
注意事项
在俯卧位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合适的俯卧位方案;在俯卧位过程中,要保 持患者舒适,避免过度弯曲或伸展;要定期检查患者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防止压疮等
并发症的发生。
风险评估
俯卧位可能会增加患者发生误吸、窒息等风险;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俯卧位 可能会加重病情;对于需要特殊体位治疗的患者,如颅内高压等,俯卧位可能会带来不
神经功能评估

呼吸困难诊断、评估与处理

呼吸困难诊断、评估与处理
患者吸气相不适感多于呼气相,但仅有很少数患者主动用此类语言来描述呼吸困难, 患者的这种呼吸困难描述多由医生提示或问诊而获得,研究显示,具有空气渴求感 /吸气不足感的呼吸困难并无疾病特异性。
四、呼吸困难的评估方法
目前尚无通用的呼吸困难评估方法。呼吸困难的评估包括临床感知情况评估、呼 吸困难感受严重程度评估及呼吸困难症状的影响和负担等三方面。呼吸困难的严 重程度与导致呼吸困难疾病的严重程度常不一致,呼吸困难严重程度评估不能代 替不同疾病的严重程度的评估。
临床评估呼吸困难时,详细询问病史、患者症状感受并结合诊断性检查是诊断呼 吸困难的重要基础,有助于确定大部分心脏疾病、肺部疾病和神经肌肉疾病患者 的呼吸困难病因。一般而言,如果病因判断正确和处理得当,呼吸困难会有所减 轻,并可提高活动耐力。对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者,应行呼吸病学、心脏病学等 专家多学科会诊,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呼吸困难原因。
中文对呼吸困难表述的常用词语有“胸闷”、“喘息”、“气短”、“气促”、 “气急”、“憋气”、“气不够用”、“胸部紧缩感”、“呼吸力”、“呼吸压 迫感”、“窒息感”。
患者讲述呼吸困难为劳力性,常提示有心肺疾病,最常见于心功能不全、支气 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影响呼吸肌肉的疾病,常因限制患者活动而表现 得非常明显。
二、呼吸困难的病理机制和常见病因
呼吸困难的性质可能与特定的病理机制相关,如劳力性呼吸困难可能与气流受限、 呼吸肌力减退有关;胸部发紧感可能与支气管收缩、气道感受器刺激增加有关;空 气渴求感/吸气不足感可能与呼吸驱动增加有关。但应强调的是,呼吸困难的感受 可能仅与个人的感受经验有关,并与患者的精神状况及所处环境有密切联系,同时 也与患者的表述方式有关,可能是社会、文化心理及各种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围术期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围术期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提高诊断和治疗水

本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全面的 指导和建议,有助于提高医生的 诊断和治疗水平,减少漏诊和误 诊的发生。
降低手术风险
通过加强围术期管理,本共识有 助于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并 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手术安 全性和预后。
促进多学科合作
本共识强调了多学科合作在OSA 患者围术期管理中的重要性,有 助于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 合作,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心理支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术后需要 给予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和积极面对疾病。
06
未来展望与建议
加强科研力度,提高诊疗水平
深入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病机制
01
通过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进一步揭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
发病机制,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规范围术期管理
针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围术期管理,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南。本 共识通过总结专家经验和最新研究进展,为患者提供规范的术前、术中和术后 管理建议。
专家共识的重要性
提供权威指导
本共识由多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学术造诣的专家共同制定,代表了当前领域内的最新认识和最佳实践,为患者和医 务人员提供权威的指导。
上气道狭窄和阻塞,但其发病并非简 单的气道阻塞,实际是上气道塌陷, 并伴有呼吸中枢神经调节因素障碍引 起。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夜间睡眠打鼾、呼吸暂停、白天嗜睡、记忆力下降等。严重 者可出现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诊断
多导睡眠监测(PSG)是诊断OSA的金标准,通过监测患者 夜间睡眠时的脑电图、眼电图、肌电图、口鼻气流、胸腹呼 吸运动等指标,可以准确判断呼吸暂停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康复中患者突发呼吸困难的处理

康复中患者突发呼吸困难的处理

呼吸困难的程度判断
• 病人一口气不间断地说出话语的长度也是反应呼 吸困难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病人如能说完整的 语句表示轻度或无呼吸困难,说短语为中度呼吸 困难,仅能说单一词汇则为重度呼吸困难。
• 体位也可以提示呼吸困难的程度,如病人可平卧 为轻度呼吸困难,或可平卧但愿取端坐位为中度
呼吸困难,无法平卧为严重呼吸困难。
征”。常见于喉、气管或中央气道的阻塞。
分类特点
• 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费力,呼气时间延长而缓 慢,常伴有呼气期哮鸣音。常见于肺组织弹性减 弱或周围气道痉挛、阻塞。如慢性支气管炎(喘息 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弥漫性泛 细支气管炎等。
• 混合性呼吸困难:常见于肺或胸膜腔病变使肺呼 吸面积减少导致换气功能障碍所致。如重症肺炎、 大面积肺栓塞(梗死)、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大量 胸腔积液、气胸、广泛性胸膜增厚等。
呼吸困难的处理专家共识
• 呼吸困难的处理通常分为一般性处理、紧 急处理和对症处理、病因处理或特殊处理 等。
• 由于引起呼吸困难的病因不同,很难有适 用于所有呼吸困难的共同的处理模式。
突发呼吸困难的处理
• 多见于突发呼吸、循环系统急危重疾患。
1.应急处理:
① 立即停止康复,给予精神支持 ② 合适体位 ③ 畅通气道有效的氧疗,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④ 立即呼叫120或临床医护协助诊治
康复中患者突发呼吸困难 的处理
内二科 朱新利副主任医师
什么是呼吸困难?
• 患者主观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 • 客观上表现为呼吸活动用力; • 重者有鼻翼扇动、张口耸肩,甚至出现紫绀,呼
吸辅助肌也参与活动,或伴有呼吸频率、深度和 节律的异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困难诊断评估与处理的专家共识呼吸困难(dyspnea)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

国外文献报道,9%~13%社区成人有轻至中度的呼吸困难症状,>40岁者中15%~18%、≥70岁者中25%~37%有呼吸困难症状。

美国每年因呼吸困难急诊就诊达300万~400万人次。

研究显示,呼吸困难为心肺疾病住院和死亡的原因之一,在某些疾病中与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而且与心脏疾病死亡关系更明显。

呼吸困难的病因涉及呼吸、循环、消化、神经、血液、精神等多个系统,进行鉴别诊断需要系统和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因其在临床诊治中常发生误诊,故提高呼吸困难诊断与处理水平十分重要。

1999年和2012年美国胸科协会(ATS)发表了关于呼吸困难的专家共识。

目前我国在呼吸困难诊断与处理方面的研究尚有不足,尤其对呼吸困难的定义、语言表述及评估和诊断流程等方面尚无统一认识。

因此,中国医师协会北京医师分会组织有关专家,参照ATS相关文件及近年发表的有关呼吸困难的重要文献,经认真讨论撰写了本共识,希望在呼吸困难的定义、描述、评估及处理等方面进一步统一认识,提高呼吸困难诊断与处理水平。

―、呼吸困难的定义目前我国通用的教科书中对呼吸困难的定义为"呼吸困难是指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费力,严重时可出现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端坐呼吸、甚至发绀、呼吸肌辅助参与呼吸运动,并可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改变"。

2012年ATS呼吸困难共识中的定义为"呼吸困难是某种包括不同强度、不同性质的呼吸不适感的主观体验"。

ATS的定义是狭义呼吸困难的定义,仅将呼吸困难作为患者主诉,从而将呼吸困难定义为患者的一种主观感受。

我国的呼吸困难定义则为广义呼吸困难的定义,既包括了患者主观症状感受,也包括了患者的客观体征表现。

但我国呼吸困难的定义未指出患者主观感受与客观感受间的关系,易使人误解为呼吸困难必须同时伴有客观呼吸费力的表现。

本共识认为,呼吸困难的界定是深入研究呼吸困难的基础。

呼吸困难既可以是患者表述的一种症状,又可以作为医生判断病情的依据。

虽然呼吸困难是一种患者的主观感受,但医生还应关注呼吸困难的客观表现,因此对广义呼吸困难的定义,不仅应含有患者主观感受及体征描述(如端坐呼吸,发绀等),还应包括对患者主观感受之外的附加客观表现的描述(如呼吸费力等)。

因此本共识将呼吸困难定义为:呼吸困难指患者的某种不同强度、不同性质的空气不足、呼吸不畅、呼吸费力及窒息等呼吸不适感的主观体验,伴或不伴呼吸费力表现,如张口呼吸、鼻翼扇动、呼吸肌辅助参与呼吸运动等,也可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改变,患者的精神状况、生活环境、文化水平、心理因素及疾病性质等对其呼吸困难的描述具有一定的影响。

对呼吸困难性质的分类有多种,按病程分为急性呼吸困难与慢性呼吸困难;急性呼吸困难是指病程3周以内的呼吸困难,慢性呼吸困难是指持续3周以上的呼吸困难。

按病因可分为肺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中毒性呼吸困难、血源性呼吸困难和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其中肺源性呼吸困难又分为呼气性、吸气性和混合性呼吸困难。

二、呼吸困难的病理机制和常见病因呼吸困难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可能与呼吸系统的机械负荷增加、神经肌肉功能下降、呼吸驱动异常增加、呼吸反射异常及精神异常等综合因素有关。

目前认为,呼吸肌力减退在呼吸困难的感受中并非必要因素,CO2反射化学感受器刺激增加可诱发呼吸困难,肺部的迷走神经C纤维参与呼吸困难感受的产生过程。

脑成像研究证实,呼吸困难的感受与大脑边缘系统尤其与大脑岛区有关。

呼吸困难具体的病理机制为:来自外周的化学/迷走神经C纤维感受器的传人信号经大脑边缘系统和感觉运动皮质区的感觉中枢处理,呼吸肌肉的神经冲动增加。

但这种神经冲动由于呼吸肌力减退、麻痹或机械负荷增加而变为通气异常感受信号。

这种异常的通气感受信号由肺部迷走神经受体及呼吸肌的机械感受器传入大脑感觉运动皮质,最终产生呼吸困难感受。

呼吸困难的某些性质可能与特定的病理机制相关,如劳力性(work/effort)呼吸困难可能与气流受限、呼吸肌力减退有关;胸部发紧感(tightness)可能与支气管收缩、气道感受器刺激增加有关;空气渴求感/吸气不足感(air hunger/unsatisfied inspiration)可能与呼吸驱动增加有关。

但应强调的是,呼吸困难的感受可能仅与个人的感受经验有关,并与患者的精神状况及所处环境有密切联系,同时也与患者的表述方式有关,可能是社会、文化心理及各种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

依据病理机制,呼吸困难的常见病因有:(1)通气机械功能障碍:1.腹部或胸部巨大肿块;2.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支气管炎;3.气管内肿瘤;4.肺间质纤维化;5.脊柱后凸及侧弯;6.淋巴管性肿瘤;7.肥胖;8.中枢及外周气流受限;9.胸膜肥厚;10.胸壁及膈肌扩展受限或膈肌麻痹;11.肺扩张受限;12.胸壁烧伤后焦痂形成;13.气管或喉头水肿或狭窄。

(2)呼吸泵功能减退:①重度过度充气;②神经肌肉疾病;③肥胖;④胸腔积液;⑤气胸;⑥脊髓灰质炎。

(3)呼吸驱动增加:①心输出量减少;②有效Hb减少,如中毒等;③低氧血症;④肾脏疾病;⑤肺内呼吸感受器兴奋增加。

(4)无效通气:①肺毛细血管毁损;②肺大血管阻塞。

(5)心理异常因素:①焦虑;②躯体化障碍;③抑郁;④诈病。

三、呼吸困难性质的语言表述呼吸困难应该主要依靠患者的自我描述进行判定。

患者对呼吸困难的描述可能对呼吸困难的病因诊断有一定的提示。

但呼吸困难的具体表述患者间存在差异,常见的表述呼吸困难的英文用语有"urge to breathe(急促呼吸感)"、"unsatisfied inspiration(吸气不满意)"、"like breath hold(似呼吸抑制感)"、"feeling of suffocation(室息感)"、"starved for air(空气不足感)"、"need for more air(空气缺乏感)"、"hunger for air(空气渴求感)"、"breath does not go in all theway(气息不顺畅感)"、"breaths felt too small(气息量变小)"、"cannot get enoug hair (空气不够感)"等。

尚缺少对中文描述呼吸困难常用语的研究。

中文对呼吸困难表述的常用词语有"胸闷"、"喘息"、"气短"、"气促"、"气急"、"憋气"、"气不够用"、"胸部紧缩感"、"呼吸费力"、"呼吸压迫感"、"窒息感"等。

而患者对呼吸困难的语言描述具有文化、地域及语种的差异。

对呼吸困难症状的表述应有具体内容,以便于医生与患者沟通。

如患者表示胸闷,在问诊中应注意患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是感觉"吸气不足",还是"气不够用"等等。

对呼吸困难的具体描述可能对病因有更明确的提示作用。

对呼吸困难性质的描述可能更利于对其病因的鉴别诊断,如"劳力性(work/effort)"、"胸部发紧感(tightness)"、"空气渴求感/吸气不足感(air hunger/unsatisfied inspiration)"等症状的描述,这也是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应该深入研究的重要方面。

并非所有的呼吸困难均与劳力性相关,患者讲述呼吸困难为劳力性,常提示有心肺疾病,最常见于心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影响呼吸肌肉的疾病,常因限制患者活动而表现得非常明显。

有胸部发紧感的呼吸困难,常为支气管收缩时的感受。

一些研究显示,胸部发紧感是早期哮喘的主要症状'随着气道狭窄加重,患者常伴随劳力性呼吸困难和空气渴求感/吸气不足感。

胸部发紧感多与刺激气道感受器相关,即胸部发紧感是来自肺部对刺激感觉传人,并非是一种与劳力相关的感受。

空气渴求感/吸气不足感是-种感觉空气不足(不够用),常常也有患者表述为空气饥饿感、吸气不满意或是一种令人不适的急促呼吸感。

这种呼吸困难表示患者肺通气与呼吸驱动不匹配,通过增加呼吸驱动而诱发出来。

患者吸气相不适感多于呼气相,但仅有很少数患者主动用此类语言来描述其呼吸困难,患者的这种呼吸困难描述多由医生提示或问诊而获得,研究显示,具有空气渴求感/吸气不足感的呼吸困难并无疾病特异性。

四、呼吸困难的评估方法严重程度的评估是呼吸困难评估中的难点。

不同疾病的呼吸困难评估方法也多有不同,目前尚无通用的呼吸困难的评估方法。

呼吸困难的评估包括临床感知情况评估、呼吸困难感受严重程度评估及呼吸困难症状的影响和负担等三方面。

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与导致呼吸困难疾病的严重程度常不一致,呼吸困难严重程度评估不能代替不同疾病的严重程度的评估。

对急性呼吸困难主要进行临床感受评估和严重程度评估,主要通过病史、临床表现与体征及症状问卷等方法;对急性呼吸困难者应首先评估其生命体征是否平稳,症状是否进行性加重,迅速判断气道、呼吸和循环情况,以便进一步临床处理;对慢性呼吸困难,应侧重于呼吸困难症状的影响和负担,以便进行长期治疗与管理,主要通过综合问卷或疾病特异性问卷等方法评估。

临床评估呼吸困难时,详细询问病史、患者症状感受并结合诊断性检查是诊断呼吸困难的重要基础,有助于确定大部分心脏疾病、肺部疾病和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的呼吸困难病因。

一般而言,如果病因判断正确和处理得当,呼吸困难会有所减轻,并可提高活动耐力。

对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者,应行呼吸病学、心脏病学等专家多学科会诊,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呼吸困难原因。

对呼吸困难严重程度的评估常用一些测量工具,较常用的有:英国医学研究协会的呼吸困难量表(mMRC)、Borg量表、可视Analog问卷(VAS)、WH0呼吸困难问卷、ATS呼吸困难评分、基线呼吸困难指数(BDI)、变化期呼吸困难指数(TDI)等。

评估呼吸困难症状的影响与负担的常用测量工具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呼吸困难因素问卷(CRQ)、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肺功能状况评分(PFSS)、计算机自适应BDI/TOI、计算机自适应CRQ等。

目前虽有很多呼吸困难严重程度的评估方法,但各种方法所得结果间可比性差,导致对疗效的比较与评价十分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