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遗传的基本定律及其扩展
动物遗传学 第五章 遗传的基本定律及其扩展
❖分离定律的验证
1) 测交——杂合体与隐性纯合体交配,使杂合体 所带的基因和数量得以表现 Cc ×cc → Cc 和 cc 比例为1:1
2020/10/14
2) 自交——本株植物自花授粉 CC × CC → CC Cc × Cc → CC :Cc :cc =1:2:1 cc × cc → cc
2020/10/14
P RRYY
rryy
生殖细胞 R Y
F1
Rr Y y
ry Rr Y y
RY RY
Ry
RRYY
rY
RRYy
Ry
ry
RrYY
RRYy
r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rYY
ry
RrYy
r rYY
Rryy
r rYy
r rYy
F2
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r ryy
315 : 101 :108 : 32 9: 3 :3 : 1
❖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姊妹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 基因发生重新组合;
❖一对同源染色体的4条染色单体中只有2条发生了交换,产生 2种重组型配子;另2条染色单体未发生了交换,产生2种亲本 型配子。
2020/10/14
交换模式图
2020/10/14
二、交换率测定及基因定位
(一)交换率的概念
❖交换率: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无法直接测定,只
❖猪的阴囊疝遗传——由两对基因 的
S1s1
、S2s2
决定
❖Fs21…s1…s2s…2 ×s1♀s1Ss12Ss12S(2S12/→16)F1 S1s1S2s2 → ❖s1s1 s2s2 ♀ 正常;♂ 阴囊疝 (1/32)
动物遗传学作业与习题
动物遗传学作业与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遗传 2 变异3遗传学二、思考题1 遗传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遗传的物质基础一、名词解释:1 染色质 2染色体 3染色单体 4 同源染色体 5异源染色体 6常染色质 7异染色质 8妹妹染色单体 9染色体组型 10核型 11双价体 12着丝点与着丝粒 13 联会 14端粒 15等臂染色体 16有丝分裂 17减数分裂 18核小体 19 C值与C值矛盾 20 卫星DNA 21小卫星DNA 22 微卫星DNA 23基因簇 24 基因家族 25 开放阅读框 26 基因组 27 信号肽序列 28 Chargaff当量定律二、思考题1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极其论点?2染色体的四级结构。
3 基因的一般结构特征。
4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5 DNA分子中A-T和C-G碱基对中,那一种碱基对较易打开?为什么?6 DNA的二级结构和特点。
7如何解释C值矛盾。
8 一个含有转录位点上游3.8kbDNA的基因,其mRNA的转录活性比仅含有3.1kb上游DNA的基因转录活性大50倍,这表明什么?9染色质的类型及其特点?10试比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11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分开,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分开,分别在细胞分裂的什么时期?12 家猪细胞染色体数2n=38,分别说明下列细胞分裂时期中有关数据:⑴有丝分裂前期和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数。
⑵减数分裂前期Ⅰ、后期Ⅰ、期Ⅱ和后期Ⅱ的染色体数。
⑶减数分裂前期Ⅰ、后期Ⅰ、末期Ⅰ的染色体数。
13体细胞中有四对染色体,其中A、B、C、D来自父本,A′、B′、C′、D′来自母本,通过减数分裂能形成几种配子? 写出各种配子的染色体组成?14 人们对基因的概念认识和发展过程。
15 mRNA, tRNA和rRNA各自的作用是什么?16 从4种不同物质分离出的核酸中各种碱基的比例(%)如下:物种 A T U G C 备注1 2 3 4 17302617183416332125333136(A+T)/(C+G)=2.1 (A+T)/(C+G)=1.0⑴每个物种的核酸是DNA还是RNA? 是单链还是双链?⑵填补物种4 中缺少的碱基百分比。
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扩展》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扩展内容,包括多基因遗传、连锁遗传等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孟德尔遗传定律分析复杂的遗传问题,并掌握遗传交叉图、遗传概率计算等分析方法。
2.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难点:如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能力。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扩展》的教学,学情分析如下: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生物学科方面,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掌握了遗传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基因、染色体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孟德尔遗传定律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遗传规律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遗传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此外,学生在解决遗传问题时,可能会受到先前错误概念的影响,导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受限。
3.重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素养。
难点:如何将遗传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遗传学知识的应用。例如,通过分析家族遗传病史、生物多样性等案例,使学生认识到遗传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请同学们按时完成作业,并认真对待。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如遇到问题,请及时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自身能力。期待大家在本章节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
畜牧兽医专升本资料1
第五章遗传的基本定律及其扩展1.现代遗传学是建立在粒子遗传理论的基础上的,即(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与互换定律)三大定律。
2.孟德尔实验的方法和特点(1)孟德尔选用了适宜遗传的豌豆来做他的实验。
采用人工方法分别进行相互交配。
(2)特点:①实验材料都是能真是遗传的纯种②选择有明显区别的单位形状作为观察对象③对各代性状的表现进行??记载④应用统计方法确定相同性状的植株是否总是按相同比例出现⑤构思创建理论时表现的独创性3.性状:是生物体外观结构形态及内在生理生化特征的统称单位性状:每一种能被具体区分的性状统称单位性状相对性状: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4.纯合杂交:在遗传学上指两个基因型不同的纯合体之间的交配5.显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后代所表现的亲本性状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后代自交既出现了显性性状又出现了隐形性状的现象6.分离现象的解释及验证解释:①P表示亲代。
红花品种豌豆细胞中有两个红花基因,白花品种中有两个白花基因。
产生的配子分别含有一个R或一个r基因,而配子受精并形成F1。
其细胞中为Rr基因组合,由于R对r为显性,因此F1(Rr)表现为红花性状。
②然后再让子代F1自交,F1形成配子时Rr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且雌雄两种配子中含有R和r的配子数相同。
由于受精是随机的就形成了数量相等的4种配子组合形式。
即RR,Rr,Rr,rr. 所以红花与白花的比例在F2中为3:1验证:用白花亲本与杂合一代红花进行测交,所得子代中开红花与开白花的比例为1:1。
充分证明孟德尔遗传定律是正确的7.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位点并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复等位基因:占据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的两个以上的基因基因型:由于配子随机受精形成的基因组合基因座:基因处于染色体上的固定位置表现型:生物体的外在特征表现(基因与基因型所能表现出来的生物体的各类性状)8.杂合体: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而形成的合子,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纯合体: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结合而形成的合子,自交后不发生性状分离测交:由隐形纯合体作亲本与杂合体交配,使杂合体所带有的基因种类和数量得以表现等显性:一对等显性的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假显性:如果带有显性的基因的一段染色体缺失了,同源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得到表现9.镶嵌型性状:显性现象来自两个亲本,两个亲本的基因作用,可以在不同部位表示出非等量的显性10.共显性:如果双亲性状同时在后代的同一个体表现出来,即等位基因同时得到表现,这种显性称为共显性完全显性:子代的表现型与显性亲本的表现型完全一致不完全显性:子代的变现不同于两个亲本,而介于两亲本之间11.法国遗传学家L·Guenat用小鼠作杂交实验。
新高考生物第五单元 遗传规律及其拓展(B卷能力提升练)(考试版)
第五单元遗传规律及其拓展B卷能力提升练一、单选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德尔杂交试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选择了严格自花授粉的豌豆作为材料。
自然条件下豌豆大多数是纯合子,主要原因是()A.杂合子豌豆的繁殖能力低B.豌豆的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C.豌豆的性状大多数是隐性性状D.豌豆连续自交,杂合子比例逐渐减小2.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最终得出遗传学的两大定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选取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之一是可以免去人工授粉的麻烦B.F1测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能反映出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C.黄色圆粒(YyRr)豌豆产生Yr的卵细胞和Yr的精子的数量之比约为1:1D.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F1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3.遗传学发展史上有很多经典实验。
下列关于遗传学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需在F1花粉成熟前对其去雄并套袋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可对噬菌体进行3H标记会更方便C .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不同物种间也可实现基因重组D.探究DNA的复制过程实验中,需将每代样品细菌破碎处理后提取DNA4.某二倍体植物雌雄异株,其性别由染色体上基因M、m决定,M决定雄株,m决定雌株;另一对染色体上的基因D决定高产,但基因型为Dd的雌株产量也较低。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该植物野生型的性别比例约为1:1,原因是不存在含基因M的卵细胞B.若对雄株进行单倍体育种只能获得雌株,则说明可能出现了基因型为M的单倍体加倍后即死亡的现象C.利用相关基因型均为Dd的雌雄植株杂交,子代高产植株中雄株:雌株=3:1D.基因型均为Dd的雄株与雌株产量不同,这在遗传学上属于伴性遗传5.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染色体组成为WW的个体在胚胎期死亡)。
养鸡场的工作人员发现,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之后却变成了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这种现象称为性反转,性反转的动物遗传物质不变。
遗传的基本规律复习笔记
遗传的基本规律复习笔记一、遗传的第一定律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观察并分类记录杂交第一代(F1)和杂交第二代(F2)中具有各种性状的植株或种子数,进行统计与数学归纳。
2.一对性状的遗传分析(1)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是指让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
(2)测交测交是指将F1杂种与隐性的亲本进行杂交,而证明F1杂种产生两种不同但数目相等配子的杂交方法,实质上是用隐性亲本来测验F1杂种基因型的一种回交。
(3)孟德尔对其实验结果提出了诠释的假设:①生物体的遗传特征是由基因决定的。
②每棵植株的每一对相对性状都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③每一个生殖细胞或配子中只含有每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
④每一对基因中,一个来自父本的雄性生殖细胞,一个来自母本的雌性生殖细胞。
在形成下一代新的植株或合子时,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
⑤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基因相互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去。
(4)分离定律的内容在配子形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去,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在一般情况下,配子分离比是1:1,F2基因型分离比是1:2:1,F2表型分离比是3:1。
二、遗传的第二定律1.两对性状的遗传分析独立分配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F1配子形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在一般情况下,F1配子分离比为1:1:1:1;F2基因型比为(1:2:1)2;F2表型比为(3:1)2即9:3:3:1。
2.人类筒单的孟德尔式遗传遗传学家采用分析系谱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简单的孟德尔式遗传,即系谱分析法。
3.颗粒遗传理论颗粒遗传的理论是指每一个基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单位,在有性生殖的二倍体生物中,控制成对性状的基因是成对的,形成配子时,只有成对的等位基因才会相互分离。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单元 遗传基本定律及应用思维导图
考纲要求: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
定律(Ⅱ)
3.基因的自由组
合定律(Ⅱ)
考纲要求:
1.伴性遗传(Ⅱ)
2.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Ⅰ
3.人类遗传病的监
测和预防
4.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Ⅰ)
注:不确定类型判断:
(1)代代相传,很可能为性;隔代相传,为性。
(2)男女患病个体数量均衡,可能为染色体遗传;男女患病个体数量不均衡,可能为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为伴染色体性遗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为伴染
再根据子代或亲代中的隐性性状个体填
空,确定出其基因型
最后用拆分法解题即可。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扩展
连锁遗传的发现与证实
01
连锁遗传现象最早由摩尔根在果蝇研究中发现。
02
他发现果蝇的白眼基因与短翅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
上,因此它们在遗传时总是同时出现。
03
通过多次杂交实验,摩尔根证实了连锁遗传现象的存
在。
连锁遗传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连锁遗传在遗传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此外,连锁遗传还为人类遗传病的研究和治疗提 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基于对特定基因的研究,科学家们能够开发出针对特定疾 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方法。例如,某些遗传病可以通过检 测和修复基因缺陷来治疗。
药物发现和个性化医疗
对基因的研究有助于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并针对特定个体 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这种方法被称为个性化医疗或精 准医疗。
分子遗传学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挑战与支持
01
指种群或物种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包括基因序列、
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等。
物种形成
02 指新物种的产生过程,通常是由于遗传变异和自然选
择导致的。
分子进化
03
指分子水平上的进化,包括DNA、蛋白质等分子的
变化。
进化遗传学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01
物种分类
利用进化遗传学方法对物种进行 分类,以更好地理解物种间的亲 缘关系和进化历程。
要点一
挑战
要点二
支持
孟德尔遗传定律主要关注的是可观察的表型特征,而分子 遗传学则深入到了基因和DNA层面,揭示了基因变异和遗 传特征之间的复杂关系。孟德尔定律无法解释所有遗传现 象,例如复杂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的遗传模式往往 比简单的孟德尔遗传要复杂得多。此外,环境因素也会影 响基因的表达,这也是孟德尔定律未涉及的。
孟德尔定律及其扩展
孟德尔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石。它通过豌豆实验证明了遗传特征的传递规律, 将遗传学从经验科学提升为基于数学统计的科学。
孟德尔第一定律:分离规律
孟德尔第一定律指出,每个个体的遗传特征都是由一对由父母传递的基因决定的,而这对基因在生殖过程中会 分离。
1 显性基因
表现在个体外观上的基因。
2 隐性基因
只有在纯合状态下才表现出来的基因。
孟德尔第二定律:自由组合规律
孟德尔第二定律指出,基因自由组合,互不影响,每个基因的组合状态是独立的。
1
基因自由组合
每个基因在配子中的分离并重新组合,形成后代。
2
多态性
由自由组合规律引起的多样性现象。
3
孟德尔方阵
用于预测基因组合的工具。
孟德尔第三定律:独立组合规律
育种
2
们了解遗传疾病的风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通过混合不同品种的遗传特征,提高作
物的产量和疾病抗性。
3
人类基因组计划
通过研究人类基因组的遗传变异,揭示 与疾病相关的基因。
孟德尔定律的扩展和改进
科学家们在孟德尔定律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研究,有关基因的更多知识不断被揭示。
多基因遗传
多个基因共同决定一个特征的遗 传。
突变
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新的遗传特征 出现。
基因工程
通过改变基因组来创造新的遗传 特征。
扩展定律一:连锁性
连锁性是在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出现相对稳定的遗传关联。
1 连锁群体
一组相连的基因位点。
2 重组
在有交换的染色体区域发生的遗传重组。
扩展定律二:唾液测试
基于唾液样本的遗传测试已经成为检测个人遗传特征和疾病风险的一种常用方式。
遗传学总结(完整版)
遗传学总结(完整版)动物遗传学(总结)第一章绪论1、遗传(heredity):后代和前代的相似性。
2、变异(variation):子代与亲代或子代与子代之间的不相似性。
3、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及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规律的一门科学。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一、与遗传有关的细胞器1、线粒体:由双层膜围成的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细胞器,主要作用是通过氧化磷酸化合成ATP。
2、内质网:由单层膜围成一个连续的管道系统。
粗面内质网,表面附有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光面内质网表面没有核糖体,参与脂类合成。
3、核糖体:为椭球形的粒状小体,核糖体无膜结构,主要由蛋白质(40%)和rRNA(60%)构成,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4、中心体:中心粒加中心粒周边物质称为中心体。
或指动物真核细胞质中由两个中心粒组成的物质。
5、核仁:核仁是真核细胞细胞核内的生产核糖体的机器。
二、染色质与染色体1、染色质:是指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期,在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具有一定数目和形态结构的的杆状体。
3、染色质的类型P23: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染色质。
其中异染色质又分为结构染色质、兼性异染色质4、染色体的一般形态结构及分类P25:(1)形态结构:通常由长臂、短臂、着丝点、次缢痕、随体及端粒几部分组成。
(2)分类:A、B染色质、巨大染色体。
其中巨大染色体又分为多线染色体、灯刷染色体5、染色体的超微结构P26:两条反向平行的DNA双链。
:6、一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生物(X)。
7、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
(2n)8、单倍体:含有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
(N/2)9、单体:指比正常二倍体缺少一个染色体的个体。
(2n-1)10、缺体:指比正常二倍体(2n)缺少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
(2n-2)11、三体:指比正常二倍体多一个染色体的个体。
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定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定律遗传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物种的进化和家族的传承。
在遗传学的研究中,孟德尔定律是基本的理论基础,对于遗传现象的解释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下面将围绕孟德尔定律展开讨论,分析其基本规律和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孟德尔定律的概述孟德尔是19世纪著名的植物学家和遗传学家,他通过对豌豆的研究,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定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定律是关于同质性的,即纯合子与杂合子之间的配子比例规律;第二定律则是关于分离性的,即两个基因的分离和再组合;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规律是显性和隐性的表现规律。
二、同质性的配子比例规律根据孟德尔的研究,同质纯合子与杂合纯合子之间的配子比例约为3:1。
这意味着,在同质纯合子的后代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个体表现出了与纯合子相同的性状,而剩下的两分之一则表现出与杂合子相同的性状。
这一规律通过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得到了验证,对于后代性状的预测和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分离性和重组性的规律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还发现,不同基因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
这意味着,在杂合子的后代中,两个基因会分离,并独立地遗传给下一代。
这为后代的遗传性状提供了多样性,也为物种的适应和进化提供了基础。
同时,孟德尔还观察到,基因的分离是随机的,不同基因之间会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组合,从而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
四、显性和隐性的表现规律孟德尔定律还涉及到显性和隐性遗传因子的表现规律。
根据孟德尔的实验结果,显性遗传因子会表现出来,而隐性遗传因子则不会表现出来,只有在杂合纯合子之间的交配中才会显露出来。
这一规律解释了为什么某些性状在父母中并没有表现出来,但在子代中却会出现,并且经过多代的分离和重组,显性性状会逐渐增多。
五、孟德尔定律的应用意义孟德尔定律的发现和理论基础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它不仅对于理解和解释遗传现象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现代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通过对孟德尔定律的研究,人们可以预测和控制后代的性状,培育和改良农作物,甚至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扩展
生态学与物种保护
物种濒危
孟德尔遗传定律揭示了物种濒危的原因,即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和基因库的缩小。保护濒危物种需要采取措施来 增加基因交流和保持基因多样性。
生态恢复
在生态恢复方面,孟德尔遗传定律指导科学家选择合适的物种和种群进行恢复,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 多样性的提高。
04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未来发 展
03
推动相关领域研究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扩展不仅对遗传学 本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推动了相 关领域的研究,如生物进化、生物化 学、分子生物学等。
对未来遗传学研究的展望
深入探索基因组学
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扩展将更 加完善,能够更好地解释和预测复杂的遗传现象和疾病 。
加强跨学科合作
未来的遗传学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与生物信息 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学科进行紧密合作,共同揭 示生命科学的奥秘。
02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扩展
染色体遗传
染色体遗传是孟德尔遗传定律 的扩展之一,它研究的是细胞 中染色体的行为和遗传。
染色体是细胞中存储遗传信息 的长条状DNA分子。
染色体遗传主要关注的是染色 体数目和结构的变异,以及这 些变异如何影响生物体的表型 特征。
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变异是由 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分 离异常或重组引起的。
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揭示了生物性状的遗传规律,奠定了 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本内容
分离定律描述了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 离与组合情况。
显性与隐性定律阐述了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在遗传过程中的作用和表现。
孟德尔遗传定律主要包括三个基本定律:分 离定律、独立分配定律和显性与隐性定律。
独立分配定律揭示了不同等位基因之间的组 合方式,以及不同基因座位的遗传因子之间 的独立性。
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其实验验证与扩展
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其实验验证与扩展孟德尔遗传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石之一,它是奥地利植物学家格雷戈尔·约翰·孟德尔于19世纪中叶通过对豌豆的研究得出的。
孟德尔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揭示了遗传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后来的科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德尔的实验主要集中在豌豆的性状上,他选择了一些明显可见的性状,如花色、种子形状和颜色等。
他首先通过自交纯合的豌豆品种得到了纯合的F1一代(第一代),他发现F1一代都具有与亲本相同的性状。
然而,当不同性状的F1一代互相杂交时,他得到了意料之外的结果。
孟德尔的实验得出了三个重要的遗传定律。
第一定律是隔离定律,也称为分离定律或纯合子定律。
它表明,在性状的遗传过程中,一个纯合性状的个体与另一个纯合性状的个体杂交时,其后代(F2一代)中纯合性状与杂合性状的比例为3:1。
这意味着,孟德尔发现了性状的“隐性”和“显性”的遗传现象。
第二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也称为独立定律。
它表明,不同性状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即它们的遗传并不影响彼此。
这意味着,单个性状的遗传是独立的,不会因其他性状的遗传而改变。
第三定律是合并定律,也称为互作用定律或复显性定律。
它表明,当两个基因同时存在于一个个体中时,它们会相互影响,产生新的性状表现。
这一定律揭示了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孟德尔的实验验证了这些定律,并且预示了基因的存在。
然而,在当时,孟德尔的工作并没有受到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直到几十年后才被重新发现并得到认可。
20世纪初,遗传学家才开始进一步研究孟德尔遗传定律,并将其与分子遗传学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拓展了孟德尔的工作。
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背后的机制。
我们现在知道,孟德尔的基因是由DNA分子组成的,在遗传过程中,基因通过DNA的复制和重组来传递。
通过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我们逐渐揭示了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除了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之外,孟德尔遗传定律在植物育种和人类遗传学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高中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高中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生物在繁殖过程中通过基因传递性状的现象。
遗传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系列的基本规律,揭示了遗传的奥秘。
本文将介绍高中生物中基因组成、遗传的基本规律以及遗传变异等方面的知识。
1. 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是一个生物体内某一特定性状的遗传单元,是控制遗传性状和生物体发育的分子。
DNA是基因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组成。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复制自身,保证每个子细胞都含有完整的基因组。
2.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者,他通过对豌豆花的杂交实验,总结了遗传的基本规律,现在被称为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这些定律包括:第一定律(互斥性定律):对于每一个特征有两个因子,个体的每一个配子只能传递一个;第二定律(独立性定律):不同特征相互独立遗传;第三定律(分离性定律):两个杂合子进行自交时,等位基因会分离并重新组合。
3. 隐性遗传与显性遗传在孟德尔的实验中,他发现有些性状可以通过自交得到稳定的表现,称为显性遗传,而有些性状只有在杂交后才能得到表现,称为隐性遗传。
隐性遗传的性状在隐性基因控制下,只有个体同时携带两个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来。
4. 基因型和表型基因型是指一个个体所具有的基因的组合,而表型则是指基因型在环境中的表现形式。
一个个体的表型由基因型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决定。
在人类中,一些疾病和性状的表现形式与基因的组合密切相关,如血型、色盲等。
5.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生物体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基因组变化。
遗传变异可以是突变引起的,也可以是基因重组引起的。
突变是指DNA序列的改变,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或者自然修复错误导致的。
基因重组则是指染色体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交换过程。
总结:高中生物中,遗传的基本规律是遗传学的核心内容。
通过了解基因的组成、遗传定律、隐性遗传与显性遗传、基因型与表型以及遗传变异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遗传的基本原理。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扩展
孟德尔遗传定律是在19世纪末由格雷戈·门德尔首先发现的。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本概念
孟德尔遗传定律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概念:分离定律、独立分配定律和显性与隐性定律。
独立分配定律是指每个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独立分配到下一代,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组合。
分离定律是指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相互分离,产生两种不同的配子。
生物多态性的存在
VS
基因组结构复杂性的表现之一是染色体的非线性结构。染色体的非线性结构是指染色体上的基因并非简单地线性排列,而是存在着复杂的重叠、嵌套和交互作用。
这种复杂的基因组结构会导致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也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无法简单地用孟德尔遗传定律来解释。因此,需要扩展孟德尔遗传定律来涵盖这种复杂性的遗传现象。
它们提供了一种机制,使物种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变化并演化出新的特征。
01
02
03
孟德尔遗传定律扩展的应用前景
05
物种演化
通过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演变,可以探讨物种演化的机制和规律,有助于深入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对其研究有助于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食品安全
通过研究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可以评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扩展原因
02
生物多态性是指生物种群中存在的多种形态和表型,这些形态和表型在遗传上具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可以由多个基因的不同组合和环境影响导致,而非仅仅由孟德尔遗传定律所解释。
动物遗传学【复习资料】
动物遗传学复习一、发展史1856~1865年间,孟德尔发现了遗传学中的两条基本规律,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把遗传因子改名为基因。
1910年,摩尔根和他的3位弟子发现经典遗传学中的第三个基本规律——遗传连锁规律。
并且在1926年发表了著名的《基因论》首次阐明了基因在上下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1953年沃深和克里克准确地阐明了DNA双螺旋分子结构。
1944年由Oswald Theodore A very 等人完成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1952年Alfred Day Hershey和Martha Chase 通过噬菌体的感染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957年Heinaz Fraenki-Conrat 和B. Singre 通过烟草花叶病毒实验证实RNA也是遗传物质。
1985年Karry Mullis 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二、遗传的物质基础DNA是遗传物质的旁证:1、细胞核中DNA的含量和质量的恒定性。
2、紫外线诱变作用于DNA的关系。
DNA一级结构:指DNA分子中4钟核苷酸的连接方式和排列顺序。
1943年英国Chargaff 腺嘌呤(A)和胸腺嘧啶(T),鸟嘌呤(G)和胞嘧啶(C)的摩尔含量总是相等的这一定律被称为Chargaff当量定律。
DNA二级结构:指两条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生成的爽螺旋结构。
跳跃基因: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发现基因组中的某些成分位置的不固定性是一个普遍现象。
这些转移的成分叫跳跃基因。
断裂基因:绝大部分真核基因的编码序列是不连续的,它们往往被一些非编码的DNA序列间隔开,形成一种断裂结构,这些非编码的DNA在转录后的RNA加工过程中被剪切掉。
外显子:断裂基因中的编码序列。
内含子:非编码的间隔序列。
GT-AG法则:在没个外显子和内含子的接头区,有一段高度保守的共有序列,即每个内含子的5’端起始的两个核苷酸都是GT,3’端末尾的两个核苷酸都是AG,这是RNA剪接的信号,这种接头形式叫GT-AG法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连锁群在遗传的过程中可能会作为整体传
到下一代,而不实现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
例如人类红绿色盲,红色盲和绿色盲基因都位
于X染色体上,它们会同时传给下一代。而病人
会同时患上两种色盲。
2. 重组率(recombination frequency)
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
重组率(值)= (重组型配子数)/ (重组
例:南瓜的颜色变化
W对w为显性
(白色对有色)
Y对y为显性 (黄色对绿色) W为上位显 性基因。
三、隐性上位(Recessive Epistasis) 起抑制作用的基因是隐性。
When a recessive allele at one genetic locus masks the expression of the alleles at a secong locus. The F2 generation, with a modified 9∶3∶4,is generated as follows. 例:用真实遗传的黑色家鼠和白化家鼠 杂交。
C对c为显
性(有色无
色); R对r为显 性(黑对 黄); c为上位隐 性基因。
四、叠加效应 (Duplicate Effect)
• Duplicate Effect:是指不同对基因互作时,
对表现型产生相同的影响,F2 产生15∶1
的比例。这类表现相同作用的基因,称为 重叠基因。
• 例:荠菜蒴果的遗传
第五章 遗传的基本定律及其扩展
第一节 分离定律
第二节 独立分配定律
第三节 孟德尔定律的扩展
第四节 连锁与互换
第五节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第一节 分离规律(The Law of Segregation)
Mendel’s Pea Cross Experiment
从1856-1871年进行了大量植物杂交试验。 其中对豌豆(严格自花授粉)差别明显的7对简单 性状进行了长达8年研究,提出遗传因子假说及 其分离与自由组合规律(Mendel’s Laws)。
第四节 连锁与互换
一、遗传的第三定律
连锁现象是英国遗传学家(W. Bateson)等人于1906
年在香豌豆(Lathyrus doratus )杂交过程中发现。1911 年摩尔根用果蝇做杂交实验,发现了同类现象,提出 了连锁与互换的概念,称之为遗传学第三定律。 连锁定律(law of linkage):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多数 随所在染色体一起遗传,若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
4. 基因定位(gene mapping)
是指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
F1
RrPp(胡桃冠)
↓
F2 R-PR-pp rrPrrpp
(胡桃冠) (玫瑰冠) (豆冠) (单冠)
9 : 3 : 3 : 1
二、显性上位(Dominance Epistasis) 起抑制作用的基因是显性。
F2产生12∶3∶1的比例。 When a dominant allele at one genetic locus masks the expression of the alleles at a second locus. The F2 generation, with a modified 12∶3∶1, is generated as follows.
分离定律的实质:杂合体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 产生相同数目的两种配子。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 情况下分离比都是这个比例。
第二节 独立分配定律
The 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一、 双因子杂交实验及独立分配定律
为了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孟德尔
仍以豌豆为材料,选取具有两对相对性 状差异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
① 不完全显性Incomplete Dominance
② 共显性Codominance
与镶嵌显性(mosaic dominance)
③ 致死基因(lethal genes)
④ 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elles)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① 基因互作(interacting gene) ② 互补基因complementary gene ③ 抑制基因Inhibitor ④ 上位效应 Epistasis effect
表现度的不同等级往往形成一个从极端的表 现过渡到“无外显”的连续系列。
如:英国的一种小猎兔犬,毛皮的黑白斑块是 由显性基因决定。
表现度与外显率的区别
一、基因互作(interacting gene)
不同对的基因相互作用,出现了新的性状。 例: 稳定遗传的鸡冠形状RRpp(玫瑰冠) ×rrPP(豆冠) ↓
F2
基因型种类 表现型种类
第三节 孟德尔定律的扩展 (Expand Of Mendelian Ratio)
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Potential Fuction of Alleles)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Potential Fuction of non-allele)
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Some Context
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称为性
状(character/trait)。
孟德尔把植株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称为单位性状 (unit character),即:生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特性。 如豌豆的花色、种子形状、子叶颜色、豆荚形状等性状。 不同生物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存在不同的表现,这种同一单 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
一、单因子杂交实验及其分析
①正交(direct cross)试验及其结果
■
②反交(reciprocal cross)试验及其结果
孟德尔后来用白花亲本作为母本、红花亲本
作为父本进行杂交试验,
即:白花(♀)×红花(♂)
通常人们将这两种杂交组合方式之一称为正
交,另一种则是反交。
反交试验结果与正交完全一致,表明:F1、F2的性状表现 不受亲本组合方式的影响,与哪一个亲本作母本无关。■
红花CC
C ♀ C c
白花cc
红花 Cc C CC Cc c c Cc cc
P 配子
F1
♂
基因型和表现型不一致?
• 分离定律(后人总结):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中,杂种一代在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开,分 别到不同的配子中去,形成数目相等的 两种配子,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F2代基 因型比为1:2:1,表型比为3:1。
不完全连锁(incomplete linkage)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在形成 配子时,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 发生了交换,出现了重组类型。 F1不仅产生亲本 型配子,也产生 重组型配子。 ●问题提出:重 组型的配子如何 产生的?
二、重组率的测定及其基因定位
1. 连锁群(linkage group )
(多对基因的遗传)
控制多对不同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载 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时,其遗传都符
合独立分配规律。
三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 YYRRCC × yyrrcc YyRrCc
F2
P
F1
27:9:9:9:3:3:3:1
总结:三对(n对)基因独立遗传
F1 配子类型 可能组合数 YyRrCc 8种 (2n) 64种 (22n) 27种 (3n) 8种 (2n)
yyR-绿圆 yyRR yyRr yyrr绿皱 yyrr 1 2 1 3
1
独立分配定律 (后人总结):
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其F1个体在形成
配子时,等位基因之间彼此分开,非等位基因
之间彼此独立地在配子中组合,形成数量相等
的四种配子,雌雄配子自由组合,显性完全时,
F2代的表型比为9:3:3:1。
三、独立分配定律的普遍性
⑤ 叠加效应Duplicate Effect
外显率(penetrance)
●Penetrance
:是指某一基因型个体显示其预期表 型的比率,它是基因表达的另一变异方式。
★譬如在黑腹果蝇中,隐性的间断翅脉基因i的外显率只有
90%,也就是说90%的ii基因型个体有间断翅脉,而其余 10%的个体是野生型,但它们的遗传组成仍然都是ii。
的交换可产生少量的重组型配子。
完全连锁(complete linkage):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在形成配 子时始终不分开的现象。 F1自交或测交,其 后代个体的表现型只 表现为亲本组合的类 型。完全连锁,其后 代的表现与一对基因 的遗传很近似,即自 交结果为3:1分离, 测 交结果为1:1分离。 完全连锁是罕见的。 如:雄果蝇和雌蚕的 连锁遗传
型配子+亲本型配子) ×100%
重组率越小,说明连锁强度越大,两个连 锁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细胞数越少。
3. 交换值(率)(crossing-over value)
严格地讲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
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一般是用重组率来估计交换值大小。但有时虽发 生了交换(如双交换),却没有导致重组,因此, 重组值并不完全等于交换值。
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自由组合现象)
YYRR YyRr
♀ YR Yr yR yr YR Yr
yyrr
yR yr♂
分别按一对性状进行分析: 黄色:绿色 ≈ 3:1 圆粒:皱粒 ≈ 3:1
仍然符合分离规律 F2群体出现重组型个体 ( 3:1)( 3:1)=9 :3 :3 :1
二、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T(t) 控制相
同的性状;
T对t为完 全显性; T1和T2作用 不积加。
各种基因互作所出现的被修饰的表型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