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课件 PPT
合集下载
【课件】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ccab3f16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0.png)
——卢洪友、张楠《国家治理逻辑下的税收制度:历史线索、内在机理及启示》 上述材料表明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与国家兴衰之间的关系。那么,中国古代
的赋税状况如何呢?今天我们便来一起进行学习。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先秦时期
(1)夏商西周的贡、助、彻 中国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经产生了赋税制度的雏形——贡法、助法、彻法。贡、助、
彻虽有所差异,但发展一脉相承。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 ——《孟子·滕文公上》
贡:夏代的贡有两种,一是诸侯 进献的土贡,一是百姓缴纳的田赋。 贡额是收获量的十分之一。夏朝平民 每户从国家受田50亩,然后将收获物 的一部分贡纳给国家。贡纳物根据百 姓距王城远近的不同而不同。
——《新唐书·食货志》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5.唐朝的两税法
(4)实施内容: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 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以土地和资产为宗)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 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 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 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俗有不便者正之。
知识拓展 汉代的算缗、告缗
算缗,亦称“算缗
钱”。西汉初年所行税 法之一,主要针对商人、 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和 车船所征的赋税。
汉武帝刘彻为打击商人势力,解决财政困难 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告缗是算缗的延伸。元 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汉武帝实行告缗,即 鼓励告发算缗不实。凡揭发属实,即没收被告者 全部财产,并罚戍边一年,告发者奖给被没收财 产的一半。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5.唐朝的两税法
的赋税状况如何呢?今天我们便来一起进行学习。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先秦时期
(1)夏商西周的贡、助、彻 中国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经产生了赋税制度的雏形——贡法、助法、彻法。贡、助、
彻虽有所差异,但发展一脉相承。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 ——《孟子·滕文公上》
贡:夏代的贡有两种,一是诸侯 进献的土贡,一是百姓缴纳的田赋。 贡额是收获量的十分之一。夏朝平民 每户从国家受田50亩,然后将收获物 的一部分贡纳给国家。贡纳物根据百 姓距王城远近的不同而不同。
——《新唐书·食货志》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5.唐朝的两税法
(4)实施内容: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 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以土地和资产为宗)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 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 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 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俗有不便者正之。
知识拓展 汉代的算缗、告缗
算缗,亦称“算缗
钱”。西汉初年所行税 法之一,主要针对商人、 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和 车船所征的赋税。
汉武帝刘彻为打击商人势力,解决财政困难 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告缗是算缗的延伸。元 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汉武帝实行告缗,即 鼓励告发算缗不实。凡揭发属实,即没收被告者 全部财产,并罚戍边一年,告发者奖给被没收财 产的一半。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5.唐朝的两税法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de31f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c.png)
中
背景
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
古
把康熙五十年固定的丁银平均摊入各地田赋
代 的
输内容 银中,一体征收。
赋 役 制 度
入 标意义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 题 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六)中国赋役制度的变化趋势
时期 主要赋税制度
标准
形式
趋势
秦汉 田赋、人头税、 田地、人丁 实物为主, 1.征收标准:
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谕:
中 “将直隶各省现今征收钱粮册内有名人
国
古 代 的
丁,永输为定数,嗣后滋生人丁,免其加增
赋 役
钱粮入,但将实数造清册县报。岂特有益
制 度
于民标,亦一盛事也。”
——题(清)吴振棫:《养吉斋余录》卷1
《清圣祖实录》中关于“滋生人 丁,永不加赋”的谕旨记载。
(五)明清时期的赋役制度 清:雍正时期——摊丁入亩
制 度
意义标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
题的人身控制。
(三)隋唐时期的赋役制度——两税法
思考: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赋税制度有什么变化?
中
租庸调制
国
古
代 的
输
赋 役 制 度
入 按人户收税 标
题
两税法
按土地收税
(四)宋元时期的赋役制度
税 与 个
北洋政 府制定
开始征 收:国
人
所得税
民政府
所 得 税
输条(例没有
公布所 得税暂
制
入实施)
行条例
度
的
标
第16课_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_课件(40张PPT)
![第16课_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_课件(4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b2e97f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b.png)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学习目标: 1—2能够依据时序梳理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历程,认识中国 赋役制度演变趋势,能够运用史实,阐述关税与个人所得税的 起源,描述近代中国关税主权从丧失到收回的历程;描述我国 个人所得税的建立过程。 3—4能够组织运用史料,论述中国古代赋役制度产生的背景, 认识赋役制度对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意义。能够搜集相关资料, 运用基本史实,阐述中国关税制度的变迁,能够认识关税自主 的重要性,能够辩证的认识新中国实施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 的作用。
役:以丁男为主的徭役和兵役等。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先秦时期的赋役制度
(1)西周的贡赋制度 西周分封制下贡赋制度——诸侯的义务:缴纳贡赋;为王室服役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 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劳役地租 役重于赋
(2)春秋战国时期——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等。 ①含义:“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 前594年“初税亩”是指无论公私田,按亩数实数收税。 ②影响: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形成;促进了奴 隶制生产关系向封建生产关系转变;是中国古代土地税的开端。
A、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 B、两税法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C、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 为主的赋税制度,有利于改变贫富不均的现象。 D、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 控制。 E、两税法以货币为主要征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更卒:素在;本统郡治或者本减县免,租修税筑以城缓垣和、社道会路矛、盾河,渠进、宫室以
徭
及运输而粮出食现等治;世一。个月。
学习目标: 1—2能够依据时序梳理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历程,认识中国 赋役制度演变趋势,能够运用史实,阐述关税与个人所得税的 起源,描述近代中国关税主权从丧失到收回的历程;描述我国 个人所得税的建立过程。 3—4能够组织运用史料,论述中国古代赋役制度产生的背景, 认识赋役制度对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意义。能够搜集相关资料, 运用基本史实,阐述中国关税制度的变迁,能够认识关税自主 的重要性,能够辩证的认识新中国实施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 的作用。
役:以丁男为主的徭役和兵役等。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先秦时期的赋役制度
(1)西周的贡赋制度 西周分封制下贡赋制度——诸侯的义务:缴纳贡赋;为王室服役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 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劳役地租 役重于赋
(2)春秋战国时期——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等。 ①含义:“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 前594年“初税亩”是指无论公私田,按亩数实数收税。 ②影响: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形成;促进了奴 隶制生产关系向封建生产关系转变;是中国古代土地税的开端。
A、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 B、两税法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C、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 为主的赋税制度,有利于改变贫富不均的现象。 D、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 控制。 E、两税法以货币为主要征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更卒:素在;本统郡治或者本减县免,租修税筑以城缓垣和、社道会路矛、盾河,渠进、宫室以
徭
及运输而粮出食现等治;世一。个月。
统编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完美课件1
![统编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完美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93ebff2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32.png)
科学的阐释,将正确的思想指导和价值判断 秦所汉以: 我田带赋领、学人生头对税各、个徭朝役代的赋税制度及其演变过程进行学习,并结合提问,以及相关史料的分析,深入学习各个朝代赋税制度的特
结点合,史 并实总,结说出明赋中税国制古度代发赋展税演制变度的演趋变势的。特点; 重学点法: :搜中集国史古料代、赋体税验制情度境的、演合变作历讨程论,。关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起源和演变
课程导入
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 通过对赋税制度演变的学习,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和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学
是其他任何东西。 生的家国情怀。
——马克思
通过对赋、税、租、调、庸、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等概念的梳理,掌握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在不同时期的演变和完善;
说教材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过程
说学情 说教学重难点
说板书设计
• 本课分两个子目: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中 国古代赋税介绍了秦汉时期的田赋、人头 税和徭役;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宋 元时期承袭唐制;明朝张居正推行一条鞭 法和清朝“永不加赋”、“摊丁入亩”。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介绍 了长期存在的国内关税和国境关税主权的 丧失与收回以及个人所得税的起源和演进。
度演变的学习,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 结,合探史 究实其,关说联明、中特国点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特点;
明中朝国张 国居内正关推税行长一期条存鞭在法的和原清因朝;“永不加赋”、“摊丁入亩”。
和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世 通中过国对 国赋内税关制税度长演期变存的在学的习原,因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和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学
结点合,史 并实总,结说出明赋中税国制古度代发赋展税演制变度的演趋变势的。特点; 重学点法: :搜中集国史古料代、赋体税验制情度境的、演合变作历讨程论,。关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起源和演变
课程导入
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 通过对赋税制度演变的学习,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和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学
是其他任何东西。 生的家国情怀。
——马克思
通过对赋、税、租、调、庸、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等概念的梳理,掌握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在不同时期的演变和完善;
说教材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过程
说学情 说教学重难点
说板书设计
• 本课分两个子目: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中 国古代赋税介绍了秦汉时期的田赋、人头 税和徭役;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宋 元时期承袭唐制;明朝张居正推行一条鞭 法和清朝“永不加赋”、“摊丁入亩”。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介绍 了长期存在的国内关税和国境关税主权的 丧失与收回以及个人所得税的起源和演进。
度演变的学习,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 结,合探史 究实其,关说联明、中特国点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特点;
明中朝国张 国居内正关推税行长一期条存鞭在法的和原清因朝;“永不加赋”、“摊丁入亩”。
和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世 通中过国对 国赋内税关制税度长演期变存的在学的习原,因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和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学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43张PPT)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43张PPT)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3acda5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f5.png)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晚清关税制度 史料 近代中国海关依据不平等条约而设立,外籍税务司制度受到 各国支持,使得总税务司在内的绝大部分洋员由英国人担任。除了 进行税务和海务的本职管理外,还要确保清政府按条约规定的方式 进行贸易。此外海关还承担了大量由条约赋予、列强强加、清政府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图解历史
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历程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教材隐性知识 1.阅读教材P96“历史纵横”,思考: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作用。 提示 调节政府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有利于社会公平;推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阅读教材P97“史料阅读”,思考:我国为什么直到1980年才颁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提示 计划经济体制下,公民的个人收入受到种种限制;中共十一 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和国家的工作着重点逐渐转移到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上来,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
现代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
法制化建设
③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
法》,国务院据此重新修订发布了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
关税的基本制度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2.个人所得税 (1)含义: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 (2)演变 ①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民国时期。 ②1914年,_北__洋__政__府__制定了所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收个人所得 税的内容,但并没有实施。 ③1936年,_国__民__政__府__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2)原因 ①征税标准以人丁为主逐渐转向以田亩为主,既是封建土地私有制 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封建统治者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 ②赋役合并,赋税品种由繁到简是封建统治者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 ③商业税的不断增加,由实物税转向货币税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的 必然结果。
高二年级历史上册《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
![高二年级历史上册《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7dfdc3580216fc710afdf3.png)
10月1日起,新个税法将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起 征点为每月5000元。10月1日至12月31日,纳税人的工资、 薪金所得,先行按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5000元以及专项扣 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按月换算后计算缴纳税款,并不再扣除 附加减除费用。
——《人民日报》 2018年9月30日
材料二 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但自开元以后,“天下户 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其后国家侈费无 节,而大盗起,兵兴,财用益屈,而租庸调法弊坏。
——《新唐书·食货志》
分析 土地兼并加剧,官田和可耕荒地日益缩减。此外,天下户 籍人口大量逃亡。760年,朝廷控制人口是一千六百九十九万人, 政府纳税人口仅仅是二百三十七万人,比755年纳税人口减少了五 百二十万。758年,租庸调收入已经不到天宝末年的三分之一。总 之,唐朝失去了征收赋税的土地和交纳赋税的人丁,导致赋税收 入缩减。租庸调制无法实行了。
隋朝
租调制
隋朝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沿用北魏以来的 租调制,在均田制基础之上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 租是田租,调是人头税,役是兵役徭役。
隋朝规定“民年五十,免役收庸”,即50岁以上的 男子,可以交纳一定数量的绢,以代替徭役,以庸代 役的办法开始在部分受田农民中推行。
唐朝
前期
租庸调制
在隋朝的基础上,规定所 有受田的农民不去服徭役的都 可以纳绢或布代替,不再有年 龄的限制。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赋役 中国历代王朝为巩固国家政权而向人民征课财物、
调用劳动力的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赋役制度含义很广泛,一般包括: 赋税,指历代统治阶级用强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实物、银钱等, 比如田赋; 徭役,即历代统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役,包括军役、力 役、杂役等; 丁税:历代封建政府征收的人口税的总称,一般对男丁征收。
——《人民日报》 2018年9月30日
材料二 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但自开元以后,“天下户 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其后国家侈费无 节,而大盗起,兵兴,财用益屈,而租庸调法弊坏。
——《新唐书·食货志》
分析 土地兼并加剧,官田和可耕荒地日益缩减。此外,天下户 籍人口大量逃亡。760年,朝廷控制人口是一千六百九十九万人, 政府纳税人口仅仅是二百三十七万人,比755年纳税人口减少了五 百二十万。758年,租庸调收入已经不到天宝末年的三分之一。总 之,唐朝失去了征收赋税的土地和交纳赋税的人丁,导致赋税收 入缩减。租庸调制无法实行了。
隋朝
租调制
隋朝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沿用北魏以来的 租调制,在均田制基础之上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 租是田租,调是人头税,役是兵役徭役。
隋朝规定“民年五十,免役收庸”,即50岁以上的 男子,可以交纳一定数量的绢,以代替徭役,以庸代 役的办法开始在部分受田农民中推行。
唐朝
前期
租庸调制
在隋朝的基础上,规定所 有受田的农民不去服徭役的都 可以纳绢或布代替,不再有年 龄的限制。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赋役 中国历代王朝为巩固国家政权而向人民征课财物、
调用劳动力的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赋役制度含义很广泛,一般包括: 赋税,指历代统治阶级用强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实物、银钱等, 比如田赋; 徭役,即历代统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役,包括军役、力 役、杂役等; 丁税:历代封建政府征收的人口税的总称,一般对男丁征收。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ppt课件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d2009408a1284ac850435c.png)
5
3、隋唐:租庸调制
• 北魏租调制:北魏均田制规定受田农民必须向国 家租即土地税和调即户税,还要服兵役和徭役。
• 隋朝沿用北魏的租调制,后规定50岁以上可以缴 纳一定绢代替劳役,叫“庸”。唐朝无年龄的限 制
• 唐朝:租调庸制 • ①原因:吸取隋亡教训;唐初政局混乱,经济衰
败,财政困难,减轻人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成 为当务之急。 • ②目的:缓和阶级矛盾,保证封建剥削,巩固封 建统治 • ③指导思想:轻徭薄赋
• a、纳银代役——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 担,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 b、赋役征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 义萌芽的增长
13
7、清: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 ①措施:
• a、1712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
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1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夏商周时期:贡赋制,如 :分封制, 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其向周 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
2
1、春秋末年:齐国管仲“相地而衰 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 ①含义:“相地而衰征”,是指根 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初 税亩”是指无论公私田,按实有亩 数收税
• ②实质:承认土地私有制
• 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身自由,又有利 于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赋税规则的简化,有利于政府征收, 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
15
小结:
• 1、以税种来分类:
• ①以人丁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有: 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
• ②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 制度:初税亩、相地而衰征、两税法、 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
10
3、隋唐:租庸调制
• 北魏租调制:北魏均田制规定受田农民必须向国 家租即土地税和调即户税,还要服兵役和徭役。
• 隋朝沿用北魏的租调制,后规定50岁以上可以缴 纳一定绢代替劳役,叫“庸”。唐朝无年龄的限 制
• 唐朝:租调庸制 • ①原因:吸取隋亡教训;唐初政局混乱,经济衰
败,财政困难,减轻人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成 为当务之急。 • ②目的:缓和阶级矛盾,保证封建剥削,巩固封 建统治 • ③指导思想:轻徭薄赋
• a、纳银代役——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 担,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 b、赋役征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 义萌芽的增长
13
7、清: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 ①措施:
• a、1712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
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1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夏商周时期:贡赋制,如 :分封制, 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其向周 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
2
1、春秋末年:齐国管仲“相地而衰 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 ①含义:“相地而衰征”,是指根 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初 税亩”是指无论公私田,按实有亩 数收税
• ②实质:承认土地私有制
• 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身自由,又有利 于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赋税规则的简化,有利于政府征收, 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
15
小结:
• 1、以税种来分类:
• ①以人丁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有: 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
• ②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 制度:初税亩、相地而衰征、两税法、 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
10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fd177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6.png)
③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 ④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⑤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经数次修订完善,愈加符合中 国社会发展实际,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思维点拨】个人所得税的作用和意义 (1)征收个人所得税能够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 (2)征收个人所得税能够调节收入分配,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3)个人所得税具有自动稳定器的功能。 (4)个人所得税作为直接税,有助于培养和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
商品的税率从7.5%到27.5%不等,平均税率为8.5%,1931年平均税率又增
加到15%。1985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对
比1951年税则,进口税率平均水平下降近10%,55%的税目降低了税率。这
说明
()
A.建立起完善的关税制度体系
B.关税调节受国内外环境的影响
C.改革开放促进关税制度改革
——摘编自《历史上影响中国人生活的四大改革》
(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关税制度。 (1)含义:海关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代表国家对进出 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称为“关税”。
材料:我国早期关卡属于“国家”之间的防御体系,政治军事功能第一。设 关目的只是稽查过往货物有无违禁品,过境而不征税。其后,随着社会经济 的发展,关卡开始延伸出财政功能。因此,我国早期的关税实际上是一种通 关税。关卡是公共权力的施政部门,同时也是国家课征关税的权力机关。
——《试论中国关税制度的起源》
2.个人所得税制度。 (1)含义:个人所得税是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 税种。 (2)起步: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民国时期。 (3)演变。 ①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内 容,但并没有实施。 ②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26页PPT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26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868a565bcc22bcd127ff0c31.png)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8e0212852458fb770b56b2.png)
的是: A
A.顺治朝随着人丁增加,丁税总额相应增长 B.康熙朝减轻农民负担,朝廷免除了人身税 C.雍正朝人口增加缓慢,丁税也在缓缓上升 D.乾隆朝丁税迅速增长,成为朝廷主要财源
16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10
高考题展示 1、(2000年春季招生): 下列各项作为奴隶制开始瓦解的标志的是:
A 使用铁器和牛耕 B 鲁国实行初税亩 C 商业繁荣,城市兴起
D 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 (B)
112、(2001年全国卷来自: 清朝“摊丁入亩”政策最重要的客
观作用是: A.使赋税征收办法简化 B.土地利用率提高 C.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D.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生产力的进步 土地私有制和买卖制度的存在 3、土地兼并的后果: 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 恶化农民的生存条件,阶级矛盾激化 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 芽的发展
4
4、古今中外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
中国:封建政府实行均田制;农民的均田主 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平均地权”;中国共产 党的土地政策。
世界各国:英国的圈地运动和拍卖;法国的 君主立宪派的赎买和雅各宾派的小块分期付款 出售;俄国的赎买;美国的《宅地法》;日本废除 土地买卖禁令。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17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A.顺治朝随着人丁增加,丁税总额相应增长 B.康熙朝减轻农民负担,朝廷免除了人身税 C.雍正朝人口增加缓慢,丁税也在缓缓上升 D.乾隆朝丁税迅速增长,成为朝廷主要财源
16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10
高考题展示 1、(2000年春季招生): 下列各项作为奴隶制开始瓦解的标志的是:
A 使用铁器和牛耕 B 鲁国实行初税亩 C 商业繁荣,城市兴起
D 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 (B)
112、(2001年全国卷来自: 清朝“摊丁入亩”政策最重要的客
观作用是: A.使赋税征收办法简化 B.土地利用率提高 C.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D.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生产力的进步 土地私有制和买卖制度的存在 3、土地兼并的后果: 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 恶化农民的生存条件,阶级矛盾激化 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 芽的发展
4
4、古今中外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
中国:封建政府实行均田制;农民的均田主 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平均地权”;中国共产 党的土地政策。
世界各国:英国的圈地运动和拍卖;法国的 君主立宪派的赎买和雅各宾派的小块分期付款 出售;俄国的赎买;美国的《宅地法》;日本废除 土地买卖禁令。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17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的演变 ppt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的演变 ppt](https://img.taocdn.com/s3/m/7ce1618cc8d376eeafaa3140.png)
1. 唐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破坏, 租庸调法无法维持
2. 780年,宰相杨炎建议颁布
内容 3. 按照资产和田亩, 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税
由人丁税转为 财产税
影响 4. 这是我国封建税制的
表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1. 北宋中期,土地兼并激烈,国家“积贫积弱”
2. 王安石主持变法,改革赋役制度
生产力的进步 土地私有制和买卖制度的存在 3、土地兼并的后果: 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 恶化农民的生存条件,阶级矛盾激化 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二、关于“土地兼并”问题
4、古今中外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
中国:封建政府实行均田制;农民的均田主张;资产阶级革 命派的“平均地权”;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主要实行于魏晋南北朝。主要了解北魏的租调 制:受田农民,每年必须交纳一定数量的租粟、调 帛或麻,还必须服徭役和兵役。这里的“调”指户 税,征收帛或布。
1. 唐朝前期
(谷物)
内容 2. 成年受田男子必须缴纳
(布帛)
和服徭役,不服徭役的可以
纳绢代役——
3. 保证了农时,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特点 4. 按人丁收税;纳绢代役
3.
清丈土地,防止偷、漏税
政府雇人服役,不服役者交免役钱
或助役钱
4. 减轻百姓负担,增加财政收入
内容
影响
赋役杂 税一律 折银缴
丁役摊入田亩, 各种赋役、杂税合一,一律折银缴纳
3. 有利于防止豪强官僚隐田逃税; 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 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
⑤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庸”制 为标志; ⑥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唐征收茶税)。
统编版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 第五单元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48张ppt)
![统编版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 第五单元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4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a9e2a9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c.png)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初赋税改革的意义。(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提示: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统治秩序;为“文景 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为后代治世提供了借鉴。
【情境二】 (两税法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年龄差异),以贫富 为差。……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自是……赋不加敛而增入,版 籍(人口)不造而得其虚实,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轻重之权始归朝廷矣!
项目 租庸 调制
两税 法
基础 对象 内容 原因 时间
内容
概况 国家向成年男子授田的_均__田__制__ 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 租、调之外的役,可以用“庸___”代替,即缴纳一定的绢或布来替代徭役
唐朝中期,_土__地__兼__并__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
780年 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_田__亩__征 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1.关税的起源与演变: (1)含义:海关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代表国家对进出关境的 物品征收的税,称为“关税”。 (2)中国关税的起源: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_西__周__时期,当时货物通过边境的“关 卡”就要被征税。 (3)近代中国的关税。 ①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 ②近代关税自主权的丧失: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a.《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 例”。这项规定开了协__定__关__税___的恶例。
——《新唐书·杨炎传》 【思维交互2】根据材料,说明两税法对赋税制度作出了怎样的改革。具有怎样 的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提示:改革:废除按照主户、客户的差异征税的制度,规定所有居民都要交税;废除 依据年龄差异征税的办法,而以财产的多少为征税多少的标准;省去原来的租、 庸和杂徭。 作用:不提高征税比例,但财政税收却增加了;抑制了人口的逃亡和官吏隐藏逃税 的现象;政府重新掌握了国家的财政大权。
第16课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
![第16课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27ec6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7e.png)
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
——《汉书·志·食货志上》
材料: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
半。高祖……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材料:《后汉书》曰:建武中,田租三十税一。有产子者,复以三年之算。明帝即位,
人无横徭,天下安宁,时谷尚贵。
——《中国古代史》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徭役(更卒、正卒、戍卒)繁重,更卒在本郡或本县,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 室、陵寝以及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役期一个月。正卒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两年, 戍卒指到边塞屯戍,役期一年。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三)隋唐时期
1.隋朝: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
——《中国古代史》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2.人头税(口赋)
(1)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即人头税。
(2)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不分男女,7-14岁每年缴口赋20钱,汉武帝以后加征 3钱,15—56岁以上每人每年出算赋120钱,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汉朝还征收
财产税,例如,对车船征税,对商人和高利贷者征收算缗钱,对财产总额征收“税民资”,
佣,每日三尺。
——《旧唐书.食货志上》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三)隋唐时期
材料:唐中期客观上允许土地买卖,土地兼并严重,被集中于王公、贵族、豪强、官僚、 地主之手,国家动乱,农民逃亡,成为地主豪强的"私属",政府所控人口迅速减少。以丁 身为本的租庸调制是建立在均田制和户籍制度上的人口数量为基础的,唐中期均田制失败, 在籍人数减少,租庸调制已经满足不了唐朝的赋税开支了。再按过去以人丁为本的赋役制 度征税,国库只能日益空虚。这样把过去租庸调制的重税人税户转变为重税产税地便成为 当务之急,两税法此时应运而生。 ——《两税法对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影响》
课件2: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2: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e59a798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b.png)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一)奴隶社会:税制改革 1.西周的贡赋制度 西周分封制下贡赋制度——诸侯的义务:缴纳贡赋;为王室 服役。
2.春秋战国时期——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等 a.背景:铁农具与牛耕使用,井田制逐渐瓦解;诸侯国财政收 入减少等。 b.含义:“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 赋税。 前594年“初税亩”是指无论公私田,按亩数实数收税。
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一)关税
1.概念:海关代表国家,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 出口税则、对进出关镜的物品征收的税,称为“关税”。 2.起源:西周时期。 3.分类:国内关税 国境关税 4.特征:长时间内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1937年正式废 除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
(2)唐中后期:两税法 原因:土地兼并之风盛行,均田制被破坏,租庸调制无法推行, 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目的:为解决财政困难。 时间: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
内容: ①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按田亩征收地税,资产征收 户税; ②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地位: 标志着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土地财产多少为主, 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 大变革和进步。 标准:以资产和土地的多少作为纳税标准。
分类 役期 服役地点 更卒 一个月 本郡或本县
劳动范围 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陵寝 、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
正卒 两年 郡国和京城
服兵役
戍卒 一年 边塞
屯戍
(2)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口赋极重。
(3)汉朝
①田赋: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
②人头税:口赋、算赋。
【知识拓展】 科差,亦称差科,相当于唐代的调,以户为课税对象,“各验其户 上下而科焉”。科差在南北方实行方法有所不同。科差在北方征丝 料与包银,按户征收,科差在江南纳户钞与包银。
2024(统编版选必1)历史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
![2024(统编版选必1)历史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8c4dd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9e.png)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先秦时期 (1)西周 贡赋制度 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 服从命令; 镇守疆土; 随同作战; 朝贡述职;
井田制(土地国有制): 农民为领主服力役,并向领主交纳田赋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
士
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
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
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
科差
征收内容有包银、 俸钞、丝料、户钞。 一般按户摊征,并视 情况有所区别,其时, 力役、职役仍与科差 并征。
6.明朝: 明初
明英宗正统年间 明后期
两税法
金花银
赋税分夏税、秋粮 江南部分税粮
(米麦实物) 折银征送北京
一条鞭法 赋役合并 一概征银
一条鞭法:合并赋役,将田赋和各 种名目的徭役合并一起征收银两, 同时将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
◎秦末农民大起义 ◎明末农民大起义
◎唐末农民大起义 ◎清末农民大起义
黄宗羲定律
历史上每次税费改革,每改革一次, 税就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重,最 后无法忍受,谁都逃不出这个怪圈。
黄宗羲的观点被总结为"黄宗羲定律"。
共产党人一定能够走出“黄宗羲定律”怪圈
◎告别田赋鼎 铭 文
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2)春秋战国时期:
①背景:随着生产力发展,春秋铁犁牛耕出现,
井田制逐步瓦解,私田出现。
②表现:
齐国:管仲提出“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土地多少
和好坏征收赋税。)
鲁国:前594年“初税亩”是指无论公私田,按亩
收税。
实质: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制
③影响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地主土地私有制形
成; 推动社会转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革命性:资本主义萌芽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 自然经济形态,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表现, 对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3)弱小性:资本主义萌芽只在部分地区的少数 行业中出现,稀疏而微弱。
(4)缓慢性:发展非常缓慢,始终在萌芽状态中 徘徊,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 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大家好
1
近 发展 代 前 夜 的 发 展 与 迟 迟滞 滞
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海禁与闭关锁国
大家好
2
一、发展
1.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1)农业
①《 天工开物 》中涉及的生产技术领先于世界。 ②双季稻大面积扩种,水稻亩产量增加。 ③ 玉米 、蕃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 ④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②特点:田租轻而人头税重
③影响:赋役制度正式形成
大家好
8
明朝(后期):一条鞭法 1、背景:
a、明朝中期,农民赋税负担过重, 阶级矛盾尖锐,国家财政困难; b、旧的赋税制度不适应商品经济发 展的需要;
2、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 加政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
大家好
9
3、主要内容: 赋役合并;役入田亩;纳银代役 第一,把田赋、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杂税合编 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征收,原来按户丁征 役的办法一并改为摊入田亩(实际执行过程中 并未全部摊入,而是把力役按照人丁和田亩规 定一定比例,部分并入田亩摊派)。 第二,一概由官府征银雇役,基本上演变为固 定的丁银,取代了原先的“力役”。 第三,除苏、松、杭、嘉、湖地区仍征收本色 漕粮以供皇室官僚食用外,田赋一概改收折色 银。 第四,简化征收手续,取消里甲征收的层次, 直接由官府折办收解。
大家好
11
清(前期):摊丁入亩
更名田: 1669年,康熙帝宣布将明朝藩王所占 土地 给予原种之人,免其变价,永为世业,叫 作 “更名田”。 1、措施: a、1712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 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 加赋”。(要注意对人口数量的影响,1646 年——顺治3年,全国人口大约8000万人,康 熙末年突破1亿,到1794年——乾隆59年,人 口3亿。) b、1723年,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把丁 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1、标准: 人丁为主 土地为主 2、地租形式:实物为主 货币为主 3、征收种类:繁杂 简单 4、征税时间:不定时 定时 5、必须服徭役、兵役 可以代役 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税逐渐加重
大家好
7
编户齐民:
①含义: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 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 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当时农民 的负担有:田租(土地税)、人头 税、更赋、徭役、兵役等
1. 春秋后期:齐国“相地而衰征” 鲁国 “初税亩” 2. 秦汉:编户齐民制度 3. 唐朝前期:租庸调制 4. 唐朝后期:两税法 5. 北宋中期:方田均税法、募役法 6. 明朝中后期:一条鞭法 7. 清朝前期:“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8. 清朝:摊丁入亩(地丁银)
大家好
6
(二)封建社会赋税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
大家好
10
4、意义 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A、纳银代役——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B、赋役征银(部分)——适应了商品经济 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 义萌芽的发展。 C、有利于消除征税中的不合理现象,同时 简化了征税手续,减少了地方官员渔利百 姓的行为。
大家好
12
2、意义
摊丁入亩赋役新政是明朝一条 鞭法的继续和发展,简化了税收原 则和手续,按土地多少单一标准收 税,从此取消了头税,在一定程度 上改变了赋役不均状况,人身依附 关系进一步松弛,有利于商品经济 的发展,是赋役制度成熟的标志。
大家好
13
2、资本主义萌芽
(1)前提条件 (2)时间、地区行业、根本原因 (3)三要素 (4)发展缓慢的原因 (5)特点 (6)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四性”的认 识
大家好
14
出资
雇佣③
货币、生产 生活资料所 有者 ①(早期资本
家)
经营 利润
劳动 手工工场
⑤ 工资
一无所有的 自由劳动者 ②(早期工人)
被雇佣④
出力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根本原因 具体原因: 市场、资金、政策、观念
大家好
16
对中国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四性”的认识
(1)进步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说明在中国 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代表了中国社 会发展的总趋势。
大家好
17
二、迟滞
闭关锁国
资产阶级 近代工业
Bye Bye
大家好
3
(2)手工业方面: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占据 主导地位。
(3)商业方面:商品流通扩大,大量使用白银, 活 跃 。商业在资本运 河 沿 线 、 江 南 等 地 , 兴起。 工商业市镇
(4)国力强盛: 耕地面积 加。综合国力领先世界。
扩大,人口增
大家好
4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大家好
5
(一)、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
(3)弱小性:资本主义萌芽只在部分地区的少数 行业中出现,稀疏而微弱。
(4)缓慢性:发展非常缓慢,始终在萌芽状态中 徘徊,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 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大家好
1
近 发展 代 前 夜 的 发 展 与 迟 迟滞 滞
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海禁与闭关锁国
大家好
2
一、发展
1.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1)农业
①《 天工开物 》中涉及的生产技术领先于世界。 ②双季稻大面积扩种,水稻亩产量增加。 ③ 玉米 、蕃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 ④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②特点:田租轻而人头税重
③影响:赋役制度正式形成
大家好
8
明朝(后期):一条鞭法 1、背景:
a、明朝中期,农民赋税负担过重, 阶级矛盾尖锐,国家财政困难; b、旧的赋税制度不适应商品经济发 展的需要;
2、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 加政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
大家好
9
3、主要内容: 赋役合并;役入田亩;纳银代役 第一,把田赋、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杂税合编 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征收,原来按户丁征 役的办法一并改为摊入田亩(实际执行过程中 并未全部摊入,而是把力役按照人丁和田亩规 定一定比例,部分并入田亩摊派)。 第二,一概由官府征银雇役,基本上演变为固 定的丁银,取代了原先的“力役”。 第三,除苏、松、杭、嘉、湖地区仍征收本色 漕粮以供皇室官僚食用外,田赋一概改收折色 银。 第四,简化征收手续,取消里甲征收的层次, 直接由官府折办收解。
大家好
11
清(前期):摊丁入亩
更名田: 1669年,康熙帝宣布将明朝藩王所占 土地 给予原种之人,免其变价,永为世业,叫 作 “更名田”。 1、措施: a、1712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 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 加赋”。(要注意对人口数量的影响,1646 年——顺治3年,全国人口大约8000万人,康 熙末年突破1亿,到1794年——乾隆59年,人 口3亿。) b、1723年,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把丁 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1、标准: 人丁为主 土地为主 2、地租形式:实物为主 货币为主 3、征收种类:繁杂 简单 4、征税时间:不定时 定时 5、必须服徭役、兵役 可以代役 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税逐渐加重
大家好
7
编户齐民:
①含义: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 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 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当时农民 的负担有:田租(土地税)、人头 税、更赋、徭役、兵役等
1. 春秋后期:齐国“相地而衰征” 鲁国 “初税亩” 2. 秦汉:编户齐民制度 3. 唐朝前期:租庸调制 4. 唐朝后期:两税法 5. 北宋中期:方田均税法、募役法 6. 明朝中后期:一条鞭法 7. 清朝前期:“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8. 清朝:摊丁入亩(地丁银)
大家好
6
(二)封建社会赋税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
大家好
10
4、意义 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A、纳银代役——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B、赋役征银(部分)——适应了商品经济 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 义萌芽的发展。 C、有利于消除征税中的不合理现象,同时 简化了征税手续,减少了地方官员渔利百 姓的行为。
大家好
12
2、意义
摊丁入亩赋役新政是明朝一条 鞭法的继续和发展,简化了税收原 则和手续,按土地多少单一标准收 税,从此取消了头税,在一定程度 上改变了赋役不均状况,人身依附 关系进一步松弛,有利于商品经济 的发展,是赋役制度成熟的标志。
大家好
13
2、资本主义萌芽
(1)前提条件 (2)时间、地区行业、根本原因 (3)三要素 (4)发展缓慢的原因 (5)特点 (6)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四性”的认 识
大家好
14
出资
雇佣③
货币、生产 生活资料所 有者 ①(早期资本
家)
经营 利润
劳动 手工工场
⑤ 工资
一无所有的 自由劳动者 ②(早期工人)
被雇佣④
出力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根本原因 具体原因: 市场、资金、政策、观念
大家好
16
对中国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四性”的认识
(1)进步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说明在中国 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代表了中国社 会发展的总趋势。
大家好
17
二、迟滞
闭关锁国
资产阶级 近代工业
Bye Bye
大家好
3
(2)手工业方面: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占据 主导地位。
(3)商业方面:商品流通扩大,大量使用白银, 活 跃 。商业在资本运 河 沿 线 、 江 南 等 地 , 兴起。 工商业市镇
(4)国力强盛: 耕地面积 加。综合国力领先世界。
扩大,人口增
大家好
4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大家好
5
(一)、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