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概况任务与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项目概况、任务与要求
广元中心城区地处四川北部山区,隶属广元市,以中低山和山间河谷阶地地貌为主,城区中心地理位置:东经105°48'59.2″,北纬32°25'36.73″。广元中心城区地震小区划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任务:
1.区域地震活动性评价;
2.区域地震地质背景评价;
3.近场地震活动性与发震构造评价;
4.场地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给出场地未来50年超越概率分别为63%、10%、2%的地震烈度值和基岩水平峰值加速度值及基岩水平加速度反应谱;
5.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察及工程地质单元划分;
6.场地地震反应计算及地震动参数小区划:提供广元中心城区小区划范围内,未来50年超越概率分别为63%、10%、2%的地面地震动参数分区;
7.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对小区划范围内的地震地质灾害进行评价,编制给定概率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图。
二、项目执行的工作依据及技术标准
1.《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GB17741-2005)
2.《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5.《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7-2007 )
6.《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DZ/T 0073-93)
7.《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DZ/T 0073-93)
8.《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 0170-1997)
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
三、工作范围
本项目涉及下列三个工作范围:
1.区域范围
根据相关技术标准,区域范围为场地周围≥150Km的区域。本次工作取东经103︒30′~108︒00′、北纬30︒45′~34︒00′作为研究的区域范围,即以小区划
范围边界向东扩展189Km,向西扩展194Km,向北扩展167Km,向南扩展172Km。该范围内包括了岷山断块、龙门山构造带和1879年甘肃武都南8级地震的发震构造,能更加完整地反映区域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环境特征。
2.近场区范围
根据相关技术标准,近场区范围为场地周围≥25Km的区域。本次工作取105°15′-106°21′E、32°00′-32°48′N作为近场区范围,即以小区划范围边界向东扩展33Km,向西扩展30Km,向南扩展34Km,向北扩展33Km。该范围能完整地反映近场区内的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有助于发震构造及其潜在地震能力判定,相应的图件比例尺为1:10万。
3.场地范围
场地范围为地震小区划的区域,面积320Km2。城区中心地理位置:东经105°48'59.2″,北纬32°25'36.73″。主要的小区划范围边界点由业主提供,相应的图件比例尺为1:2.5万。
四、工作内容
1.区域地震活动性评价
①收集、整理区域地震目录(资料截止时间为2010年12月),建立区域强震目录(Ms≥4.7)目录和小震(Ms≤4.9)目录,并对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作出评价;
②编制区域强震和小震震中分布图,分析区域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包括平面和震源深度)及其与主要断裂构造间的关系。结合更大范围的大地构造、新构造、地球物理场、主要断裂带特征及其活动性及地震活动资料,按照地震区、带划分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地震区、带划分,确定地震统计单元;
图1.总体技术思路 ③对不同地震带进行地震活动的时间进程分析,划分不同时段的地震活跃广元中心城区地震小区划
区域地震活动
性、地质构造、
地球物理资料
收集与分析 近场区遥感图象分析、第四纪地质地貌调查、主要断裂活动性鉴定、地震活动性
分析 场地1:2.5万第四纪地质地貌填图、物化探测试、钻孔勘察及工程地质单元划分 场地历史地震地质灾害资料收集、分析与调查、可能的断裂活动性鉴定
地震区、带划分及地
震活动性参数确定 地震动衰减关系
潜在震源区划分及地震
活动性参数确定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
基岩地震动时程合成
场地土层地震反应计算
场地地表设计地震动参数分
场地地震动小区划 场地地震地质灾害小区
结论和地震小区划使用说明
期和平
静期,对各地震带未来百年地震活动水平趋势预测,为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提供合理的时间域和震级域;
④收集区域震源机制解结果资料,编制区域震源机制解结果图、表,结合原地应力测量资料和GPS测量结果等,对区域现今构造应力场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进行可能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分区,分析现今构造场与主要断裂的活动表现及地震活动间的关系;
⑤收集、整理历史上曾对广元中心城区产生过一定影响的历史地震资料,评价历史地震对工程场地的影响烈度;特别是对1879年甘肃武都南8级地震、1933年茂县叠溪7.5级地震和1976年松潘、平武间7.2级震群以及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对场地的影响进行重点考察和复核;
⑥在以上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评价区域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
2.区域地震地质背景资料评价
①收集、整理区域大地构造资料,分析区域大地构造环境的滋生及其演化历史,并编制相应的图、表。重点讨论晚新生代以来的块体运动规律及其所导致的构造变形表现形式,分析区域构造变形对地震的控制作用和对场地的影响。
②收集、整理区域地形地貌、夷平面、河流阶地及第四系等资料,建立区域第四系层序,分析区域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划分新构造运动单元,讨论不同新构造运动单元的表现形式及其幅度,结合边界断裂的活动表现,总结强震活动的新构造运动标志;
③收集、整理区域布格重力异常、航磁异常及地壳厚度资料,结合地壳结构剖面资料,讨论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其与强震活动的关系;
④收集、整理区域主要断裂带的空间展布、规模、力学性质、几何结构及其交切关系、活动性及其分段特征等资料,评价主要断裂带的基本特征及其活动性,判定其潜在地震能力。本项目拟对可能会对广元中心城区产生较大影响的哈南—稻畦子—毛坡里断裂、岷江断裂、虎牙断裂和龙门山构造带进行重点补充考察与评价,讨论其活动性、分段性、潜在地震能力和强震复发间隔等,为高震级潜在震源区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提供地质学依据;
⑤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震活动性,总结区域地震构造环境基本特征,综合分析区域强震发生的构造条件,分档总结不同震级档的强震发生的地质构造标志、新构造运动标志和地球物理场标志,为潜在震源划分提供判据。
3.近场地震活动性与发震构造评价
①收集、整理近场区范围内的历史地震资料和仪器测定的地震资料,建立近场地震目录。分析地震台网对近场区的地震监控能力,评价地震的可信震级域、时间域和监测精度,讨论近场区的地震空间分布特征(包括平面和深部)。通过单个震源机制解结果和小震综合断裂面解,分析近场区现今构造应力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