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产业集群案例

合集下载

空港经济区案例汇总

空港经济区案例汇总

空港经济区案例汇总(一)国外空港经济发展概况及案例分析纵观世界空港地区的发展,大体经历由航空运输区向临空产业区发展,再向航空城发展的阶段。

自爱尔兰香农国际机场建立自由贸易区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航空业的进步,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非常重视依托机场资源发展区域经济,纷纷在机场周边发展临空产业,并且都在使临空产业区向航空城发展,形成了一些临空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范例,如美国孟菲斯机场、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国际机场、德国慕尼黑机场等。

1、美国孟菲斯:联邦快递—空港物流美国孟菲斯市于1929年建立了孟菲斯市机场。

1973年,独具慧眼的施伟德(原联邦快递集团董事会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把联邦快递总部和转运中心设在了孟菲斯。

经过30多的发展,联邦快递从一个不起眼的小货运企业成长为世界四大航空物流公司之一,孟菲斯和孟菲斯国际机场也实现了巨大的飞跃。

联邦快递超级中心货运量从1995年的万吨增长为2004年的万吨,贡献了孟菲斯国际机场%的吞吐量。

同一期间,联邦快递对孟菲斯地区的直接/间接经济产值贡献从1995年的71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111亿美元,直接/间接雇佣人员从1995年的43000人上升到2004年的67000人。

图2联邦快递公司对孟菲斯经济发展的贡献孟菲斯国际机场的货物和旅客流量在孟菲斯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应。

根据2004年统计,该机场为孟菲斯创造了166000个工作岗位(占该地区所有工作岗位的27%)和207亿美元的直接经济产值。

2004年,孟菲斯国际机场货运吞吐量为地区带来了195亿美元的经济产值和155872个就业岗位(共56亿美元收入);旅客流量为地区带来了12亿美元的经济产值和9487个就业岗位(共亿美元收入)。

2004年,孟菲斯机场为孟菲斯运送了1197912名游客,这些游客在孟菲斯共花费4亿美元,创造了亿美元的经济产出和11000个就业岗位。

近20年来,航空物流对美国新经济的飞速发展起到极其关键的辅助作用。

国内外产业园案例分析

国内外产业园案例分析

国内外产业园案例分析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产业园越来越成为各国发展经济和吸引投资的重要方式之一、产业园是由政府或企业组织和管理的一种集中的产业发展区域,通过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优惠的政策和服务,吸引企业入驻,促进产业发展。

本文将以国内外产业园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作用和影响。

首先,中国的广东珠三角地区以及深圳、上海等地都建设了大量的产业园,促进了当地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例如,深圳前海自贸片区是中国自贸试验区的示范区之一,通过利用政策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这些企业和产业的集聚,加速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在国外,新加坡拥有多个产业园,如新加坡科技园和金奈产业园等。

新加坡科技园聚集了许多科技型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吸引了众多的国际企业和投资者。

产业园的建设促进了科技创新和跨国企业合作,提升了新加坡的科技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产业园的建设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产业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吸引了企业入驻。

这些企业为当地带来了技术和资金的注入,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其次,产业园的建设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产业园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增强了区域的竞争力。

然而,产业园的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产业园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而土地的获取和开发可能会涉及到环境和社会问题。

其次,产业园的发展也需要政府提供优惠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减少税收、提供补贴和优惠贷款等。

这对政府的财政和资源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此外,产业园也需要解决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以及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等问题。

综上所述,产业园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吸引投资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提供有利的政策、优质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产业园能够吸引企业入驻,促进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然而,产业园的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政府以及企业共同努力解决。

国内外典型产业园区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产业园区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产业园区案例分析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产业园区作为推动产业集聚、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将对国内外几个典型的产业园区进行分析,以期从中汲取经验,为未来的产业园区发展提供借鉴。

一、美国硅谷美国硅谷无疑是全球最著名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之一。

它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南部,从圣克拉拉谷延伸到圣何塞市。

硅谷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其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资源。

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顶尖学府为硅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和前沿技术。

这些高校不仅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还积极参与企业的研发活动,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风险投资在硅谷的发展中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众多的风险投资机构为初创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帮助它们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

同时,硅谷形成了一种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

创业者们敢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技术,即使失败也能迅速重新站起来,继续追求梦想。

此外,完善的产业链和配套服务也是硅谷的优势所在。

从芯片设计、软件开发到硬件制造,硅谷拥有完整的高科技产业链。

同时,法律、金融、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二、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是亚洲著名的工业园区之一。

它的成功得益于政府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

新加坡政府在园区建设初期就制定了详细的总体规划,明确了各个区域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

同时,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水电供应等,为企业入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招商引资方面,新加坡政府采取了积极主动的策略。

通过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完善的服务和高效的审批流程,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入驻。

此外,政府还注重培育本地企业,促进了本土产业的发展。

裕廊工业园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园区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生态因素,建设了大量的绿化和环保设施,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三、中国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

128公路和硅谷

128公路和硅谷

促进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衍生和集聚发展给予硅谷旺盛的活力 128公路地区的大公司采取自给自足式的企业模式。他们沿袭前辈的规则推崇 分散的自给自足的组织结构,往往着力于建立‘ 小而全’及‘垂直一体化’的 架构,他们偏重于在企业内部进行技术改进,缺乏社会性或商业性的互动。
案例分析:128公路地区和硅谷
未来发展趋势的的思考
案例分析:128公路地区和硅谷
两个地区的比较—园区发展机制的比较 两个地区的比较 园区发展机制的比较
128公路地区—依赖发展机制 公路地区— 公路地区
128 号公路地区由于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以及电子工业的 原先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政府采购行为的影响
• 致力于建立并保持与政府之间的密切关系 • 寻求政府的购买行为对已经建立起来的电子制造企业的财力 支持 • 不是着力寻求通过自身知识、能力求发展的道路。 “半导体 不是着力寻求通过自身知识、能力求发展的道路。 半导体
案例分析:128公路和硅谷地区 案例分析:128公路和硅谷地区
2008年11月

LOGO
提纲
1 2 3 4 5
案例介绍 关于产业集群 两地区的比较与分析 值得借鉴的经验 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
案例分析:128公路地区和硅谷
128公路地区 案例介绍 —128公路地区
工业孵化公司” 工业孵化公司”
• 麻州高技术咨询企业 (MHTC , 一种商业协会 一种商业协会) (游说政府税和地方税的削减 ) 游说政府税和地方税的削减
案例分析:128公路地区和硅谷
两个地区的比较—园区发展机制的比较 两个地区的比较 园区发展机制的比较
硅谷— 硅谷—自主的发展机制
硅谷几乎是白手起家, 缺少与政府之间联系的基础, 所以硅 谷的开拓者们一开始就设法依靠自己的知识、能力来发展。

环保产业集群 案例

环保产业集群 案例

环保产业集群案例
那我给你讲个丹麦卡伦堡环保产业集群的案例吧。

你知道吗?在丹麦有个卡伦堡小镇,这个地方就像是环保产业的“超级英雄联盟”总部一样。

那里有好多不同类型的企业凑到了一块儿,然后就发生了特别奇妙的事情。

比如说,有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石膏板厂等。

发电厂在发电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余热,这要是搁在别的地方,可能就浪费掉了。

但是在卡伦堡呢,这些余热可不会被浪费。

他们把余热卖给了附近的炼油厂和居民区。

炼油厂用这些余热来加热自己生产过程中的一些东西,居民区的居民们也能靠这个来取暖。

这就像你吃不完的零食,不浪费,分给小伙伴一样。

还有啊,发电厂在燃烧煤炭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叫二氧化硫的东西,这玩意儿对环境可不好。

不过别急,卡伦堡的智慧就体现在这儿了。

他们把这种废气送到了附近的石膏板厂。

石膏板厂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把二氧化硫变成了制造石膏板的原料。

这就好比把垃圾变成了宝贝,多酷啊!
炼油厂也不闲着,它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可燃性的气体。

一般来说,这些气体要是直接排放到空气里,不仅浪费,还会污染环境。

在卡伦堡呢,这些气体就被输送到发电厂,成为了发电厂的燃料。

这就像是炼油厂把自己的“小零食”送给发电厂当“大餐”,大家互相帮助,都能省钱还环保。

整个卡伦堡的这些企业就这么互相合作,形成了一个超级环保的产业集群。

通过这种资源共享和循环利用,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又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你看,这个卡伦堡小镇是不是特别厉害?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成员都发挥自己的作用,一起保护环境,还能让大家都过得更好呢。

国外产业集群案例

国外产业集群案例

国外产业集群案例那我给你讲一讲美国硅谷这个超厉害的产业集群案例吧。

你知道硅谷吗?那可是科技界的超级明星地带啊。

就像是一个装满了科技魔法的大盒子。

为啥硅谷能成为这么牛的产业集群呢?首先啊,这里有斯坦福大学这个超级大靠山。

斯坦福就像一个智慧源泉,不停地往外冒聪明的学生和厉害的研究成果。

这些学生呢,一毕业,很多就直接在硅谷创业或者加入那些新兴的科技公司了。

就好比是一群小超人从学校这个基地直接飞到硅谷这个战场,立马就能大显身手。

而且啊,在硅谷有一种特别棒的氛围,大家都特别鼓励创新。

你要是有个新奇的想法,周围的人不会说你异想天开,而是会说:“这想法挺酷,咱们试试呗!”这种氛围就像肥沃的土壤,让各种创新的种子疯狂生长。

比如说,那些搞互联网、搞软件、搞芯片的小公司,在这种环境里就像野草一样到处冒出来。

再说说资金这一块。

硅谷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把全世界的钱都吸过来了。

那些风险投资家啊,眼睛就像老鹰一样,在硅谷到处找有潜力的小公司。

一旦发现哪家有点苗头,就大把大把地砸钱进去。

这就好比给那些刚发芽的小树苗不停地浇水施肥,让它们能茁壮成长。

像苹果、谷歌这些现在的科技巨头,当年可都是在这种资本的浇灌下发展起来的。

另外呢,人才在硅谷也是扎堆儿的。

你想啊,一个地方有这么多厉害的公司,那全世界的科技高手能不往这儿跑吗?就像一群超级英雄都想加入复仇者联盟一样。

大家聚在一起,信息就可以共享,技术也能相互交流。

今天你在这家公司学到了个新算法,明天到另一家公司一聊,说不定就能和人家的新软件结合起来,创造出更厉害的东西。

还有一个好玩的事儿,在硅谷失败都不是啥丢人的事儿。

要是一家公司创业失败了,创业者也不会被人看不起。

反而大家会觉得,这人有勇气,肯定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说不定下一次就能搞出个超级大项目呢。

这种对失败宽容的态度,也让更多的人敢于去尝试新的东西,不怕摔倒。

这就像在一个游乐场里,即使你从滑梯上摔下来了,周围的人还是会笑着鼓励你再去玩别的项目。

世界知名产业园介绍经典案例

世界知名产业园介绍经典案例
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知名学府为硅谷提供了丰富 的人才资源和科研成果。
风险投资和创业文化
硅谷拥有全球最活跃的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氛围,为初创企业提供了 资金和资源支持。
创新和合作精神
硅谷鼓励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许多企业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共同推动科技创新。
硅谷产业园对世界科技产业发展的影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国际化视野
班加罗尔软件园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与世界各地的客户和 合作伙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合作,提高了园区的国际知 名度和竞争力。
创新氛围
园区鼓励企业创新,支持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 为园区内的企业和机构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
印度班加罗尔软件园对世界软件产业发展的影响
促进全球软件产业
发展
伦敦金融城对世界金融产业发展的影响
01
推动了全球金融服务产业的发展
伦敦金融城作为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中心之一,为全球金融机构和企业
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推动了全球金融服务产业的发展。
02
引领了全球金融创新和科技发展
伦敦金融城在金融创新和科技发展方面一直走在前列,推出了许多领先
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引领了全球金融创新和科技发展的潮流。
03
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伦敦金融城为英国乃至全球的金融服务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
引了大量专业人才聚集于此。
03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的发展历程
1960年代
1970年代
新加坡政府决定发展工业园,裕廊工业园 作为首个工业园开始建设。
裕廊工业园逐渐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国 内外投资。
1980年代

世界代表性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案例及其启示

世界代表性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案例及其启示

心,基本形成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中心的多元化 经济发展。2003 年芝加哥生产总值 1100 亿美元,人均 4.1 万美元。
在全球经济中处于战略位置的城市往往倾向于脱离 其所在的地区,在广泛的世界范围内寻求发展,但芝加哥 是个例外,它同地区经济的联系极其紧密。大芝加哥地区 的内地贸易要多于世界贸易,其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有 赖于制造、仓储和交通业的发展。中西部的很多小型工业 城市仍然是机械、机床、汽车配件和其他产品的强有力的 出口方。芝加哥正是依靠综合、密集和多样化的中西部经 济,完成了其全球化城市的转型。
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重迅速增加,由 1945 年 的 47%上升到 1975 年的 65%。
从 70 年代中期至今,纽约制造业和消费者服务业的 产值和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生产者服务业在产值和就业份 额上超过了传统的消费者服务业,成为城市经济增长和财 富积累的动力,并推动着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进而实现 第三次产业化。同时,在城市产业的空间分布上,制造业向 郊外迁移,生产者服务业向大都市中心地区集中。中心地 区的制造业区位熵迅速下降,而越往外围走,制造业区位 熵越高,反映出制造业向外扩散的轨迹。与之相反,各类知 识性服务业则在核心区高度集聚,以信息业和金融保险、 房地产及房屋租赁业、专业科技服务业等为代表,在曼哈 顿地区呈现出很高的专业化程度。
二、中心城市内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 业协调发展模式—— —东京
日本首都东京位于本州关东平原南端,总面积 2155 平方公里,人口 1254 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它是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并肩发展的一座现代化国 际城市。
1919 年东京的工业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完成了工 业化的初级阶段,此后持续增长,直到 20 世纪 30 年代中 期,后来十年的战争中断了其工业化进程。经过二战以后 1946~1955 年的经济恢复时期,东京在 1955 年率先进行 重化工业化,大力发展机械、钢铁、化工等重工业部门。 1955~1965 年期间,包括食品、纺织、印刷出版、化学、金属 和钢铁等多个部门在东京有了很大的发展。1963 年,东京 的电气机械、出版印刷、食品、化工等产业在制造业中所占

国外医疗产业园区案例研究 ——日本

国外医疗产业园区案例研究 ——日本
⑨ 熊电梯群 ⑩ 彩都东洋聚合
物技术中心, 公司
③基因设计公司 ④Emujifama有限 公司
4、单体设施—孵化园,其他
核心功能分区:医疗研究机构,医疗企业,医疗孵化园,行政及配套服务机构
⑦彩都友宏医院
⑭⑲ 近畿日本红 十字血液中心
⑮ 日精中心彩 都日本人寿保险公 司
⑱ 电磁环境实 验室彩都日本品质 保证机构总干事
医院,科研院所 日本大阪大学微生物疾病研究所 日本大阪大学蛋白质研究 未来的医疗中心/大阪大学附属医院 免疫学前沿研究中心 日本大阪大学心血管研究中心 大阪生物科学研究所 生物医学创新研究所
相关组织 千里生命科学基金会公共 大阪药品制造商协会 大阪工商联合会 关西的经济,贸易和工业部的经济,贸易和工业局 推介会上NPO近畿地区生物产业 城市的活力研究所基金会 彩都建设促进会(国际文化公园城) 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公园市 大阪市医疗器械协会 彩都生物孵化器 生物彩都山中心 彩都生物创新中心 湖球会生物齐藤 促进司,大阪商会和劳工部生物
截至2009年9月,大约有1100位研究人员在这里从事生物工程相关工作。
2、整体规划—交通
园区内道路依山而建,西侧紧邻轻轨站点 ,一条主要道路连接从城市边缘穿过。
轻轨站点
P
商业服务设施
配套居住
配套居住
2、整体规划—功能
园区内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各功 能区处于相互拼接互补互惠的状态
医疗研究机构 医疗企业 医疗孵化园 其他配套服务机构
德国:2011年10月 德国·拜 仁州的生物簇营运公司(BIO-M) 与 大阪生物工程总部
1、区位背景—特色优势
位于北大阪地区生物产业群内,具有较强的医疗企业、研究机构集群的优势
制药企业的集群

国外产业集群培育 案例

国外产业集群培育 案例

国外产业集群培育案例那我就开始讲国外产业集群培育的案例啦。

一、美国硅谷——高科技产业集群的传奇。

1. 起源与发展。

美国硅谷那可是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大明星啊。

它的起源有点像那种几个科技“大侠”凑在一起搞事情的感觉。

最开始呢,是有斯坦福大学这么一个超级“武林高手训练营”在旁边。

斯坦福大学就像一个宝藏,里面有好多聪明的教授和学生。

一些教授就开始搞一些科技发明,而且学校还特别鼓励大家把这些发明变成实际的产品去赚钱。

就像仙童半导体公司,它就像是从斯坦福这个大树上掉下的一颗神奇种子。

仙童半导体公司的一些员工后来又出去创业,就像开枝散叶一样,创办了好多其他的高科技公司,像英特尔这些超级巨头。

慢慢地,这个地方就吸引了更多的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家,还有世界各地的科技人才。

2. 培育要素。

人才方面,那简直就是全球高科技人才的“大磁铁”。

世界各地的学霸、技术怪才都往那儿跑。

为啥呢?因为在那儿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而且机会超多。

比如说,你有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的超酷想法,在硅谷很容易就能找到一群懂行的人跟你一起干,还有可能碰到投资人给你钱让你把想法变成现实。

资金也很重要啊。

硅谷的风险投资超级活跃。

那些风险投资家就像一群嗅觉敏锐的猎人,到处寻找有潜力的创业公司。

一旦发现有个小公司搞的东西很有前途,比如是那种能改变世界通信方式的新技术,就会毫不犹豫地把钱砸进去。

而且在硅谷,这种投资文化很盛行,大家都觉得冒险投资一个有潜力的小公司是很正常的事。

政策环境也很宽松。

政府不会对企业管得太死,让企业有很大的自由去创新和发展。

比如说,企业在研发新的软件或者硬件产品时,不需要经过一大堆繁琐的审批手续,这样就能快速地把产品推向市场。

3. 成功的影响。

硅谷的成功可不仅仅是让当地变得超级有钱。

它对整个世界的科技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现在我们用的电脑、手机里好多关键技术都是从硅谷来的。

像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彻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和生活方式。

而且它还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比如说为苹果手机生产配件的那些小工厂,虽然它们可能不在硅谷里面,但也是靠硅谷这个大产业链生存的。

光明科学城国内外科学城案例

光明科学城国内外科学城案例

光明科学城国内外科学城案例1. 美国硅谷科学城背景:美国硅谷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以其集聚了众多高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而闻名。

硅谷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们开始在该地区进行半导体研究。

随着半导体产业的兴起和发展,硅谷逐渐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

过程:•1950年代:斯坦福大学教授威廉·肖克利率先在硅谷建立了肖克利实验室,开始进行半导体研究。

•1960年代:众多半导体公司如仙童半导体(Fairchild Semiconductor)、英特尔(Intel)等相继在硅谷成立,并推动了该地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1970年代:苹果公司(Apple)和微软公司(Microsoft)等知名企业在硅谷成立,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1980年代至今:硅谷逐渐形成了以计算机、互联网、生物科技等为核心的多元化科技产业集群,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创新人才和投资。

结果:•硅谷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之一,拥有众多世界知名的高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

•硅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成为美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硅谷对全球科技产业和创新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信息技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

2. 日本筑波科学城背景:筑波科学城位于日本茨城县筑波市,是日本重要的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基地。

该地区拥有众多研究机构、大学和企业,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等多个领域。

过程:•1960年代:日本政府决定在筑波市建立一个专注于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基地,并提供了资金支持。

•1970年代:一批重要的研究机构如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所(NIMS)和日本原子能研究所(JAERI)等相继在筑波科学城建立。

•1980年代至今:筑波科学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集教育、研究和产业化为一体的科学城,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研究人才和企业投资。

结果:•筑波科学城成为日本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拥有众多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和实验设施。

•该地区形成了以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能源技术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区域集群创新的成功案例与优势来源分析

区域集群创新的成功案例与优势来源分析

区域集群创新的成功案例与优势来源分析案例一:硅谷科技创新集群硅谷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的一个地理区域,以众多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创业者的集聚而闻名于世。

硅谷科技创新集群的成功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硅谷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如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

这些高等教育机构不仅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还开设了专门的科研课程和创业培训,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其次,硅谷吸引了大量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这些机构不仅为初创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还通过技术、市场和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帮助企业进行战略规划和业务拓展,提升企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再次,硅谷形成了一个密集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不同领域的企业和创新者之间形成了合作关系和竞争关系,通过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推动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

同时,硅谷还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创新文化,鼓励个人创新和团队合作,激发了创新创业的热情。

最后,硅谷具有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

政府、企业和高校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和执行创新政策和发展战略。

政府提供了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市场机会,高校提供了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

案例二:韩国汽车产业集群首先,韩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政府提供了资金、土地和税收优惠等多方面的扶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设备更新和市场拓展。

其次,韩国的汽车产业集群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体系。

从零部件制造到整车生产,不同企业之间形成了互补关系和合作关系。

组成集群的企业之间通过合作和竞争,共同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提升了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再次,韩国的汽车产业集群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研发活动和创新项目,吸引和培养了一大批汽车工程师和技术人才,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最后,韩国的汽车产业集群注重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

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产品口碑,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国内外典型产业园区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产业园区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产业园区案例分析产业园区是指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产业集聚效应而建设的一种特定区域,该区域内聚集了一定数量和规模的企业,并提供了相应的配套设施和服务。

产业园区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推动产业升级、创新创业、就业增加等。

下面将从国内外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首先,国内的一个成功案例是深圳高新区。

深圳高新区是中国开放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其产业园区的发展经验被誉为中国的“摇篮”。

深圳高新区在制度创新、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方面具有先进性。

高新区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打造国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为目标。

在建设过程中,深圳高新区注重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并提供海量的资金支持。

同时,高新区还通过政策引导,吸引了众多科技型企业和创新人才,形成了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其次,国外的一个成功案例是硅谷。

硅谷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一个以科技企业为主的区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科技企业聚集地之一、硅谷的成功在于其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创新生态系统。

硅谷早期注重孵化初创企业,提供风险投资和创业支持,吸引了大量创新型企业的涌入。

同时,硅谷还建立了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形成了密集的知识交流和技术创新氛围。

此外,硅谷还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生活环境,使得企业和人才更愿意在此落地生根。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在政府支持和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基础上取得成功的。

国内的深圳高新区侧重于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着重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而国外的硅谷注重创新生态系统的打造,鼓励创业和技术交流。

两者都在产业发展中重视创新,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从而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人才,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产业园区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创新创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深圳高新区和硅谷是国内外的典型成功案例,其成功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建设和发展我国的产业园区。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企业的孵化等都是产业园区发展的关键要素,我们应该加强这些方面的努力,打造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园区。

主力租户与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美国德州仪器的案例

主力租户与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美国德州仪器的案例

物中心的大型百货商店 , 这些知名的大型百货商店吸引了大 量顾客群前来购物中心, 给其它不知名的小店铺带来 客流, 促其销售额的上升。换言之 , 主力租户给其它商店带来需求
的正外 部性 ( xe a t) ahg n和 G u (98 研 究 E tr ly 。P sia ni i o l 19 ) d
上著名 的高技 术产 业集 群 具 有 哪些 特 征 ?这 些 问题 亟 需 我
信号处理提供创新的数字信号处理( s ) D P 及模拟器件技术。 除半导体业务外 , 还提供包括传感 与控制、 教育产品和数字
光源 处理 解 决 方 案 。T 总 部 位 于 美 国得 克 萨斯 州 的达 拉 I
70 2 MHzDS ( 0 3 等 。 P 20 )
们做出回答并指导实践 。本文介绍并分析世界著名 的被称 为“ 电信走廊” 的达拉斯/ 沃斯堡都市区高技术产业集群 的案 例, 印证主力租户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性假说。


主 力租户 理论

当初 T 在达拉斯设厂的时候, I 周边经济比较落后 , 鲜见 高技术企业。但是随着 T 的发展和壮大 , I 周边渐渐形成了 个富有活力的高技术产业集群 , 我们可以认为 T 是 当地 I 高技术产业集群的主力租户(nhr eat, a co nn) 为当地高技术 t 产业集群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 。我们就 以通讯技术为例 , T 为全球众多的最终用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I D P I T 在 S 市场排名第一 , I T 在混合信号/ 模拟产 品市场排名第一。例 如在 19 年售出的数字蜂窝电话中, 99 超过半数使用的是 T I 的 D P解决方案。其 中, S 诺基亚、 爱立信、 摩托罗拉、 索尼等 世界主要手机生产厂商均采用 T 的 D P芯片。当然, T I S 因 I 的存在而在达拉斯/ 沃斯堡都市区形成的高技术产业集群不 仅仅电信走廊一个, 但因为电信走廊规模大、 特色明显, 本文

国内外产业集聚案例部分典型代表

国内外产业集聚案例部分典型代表
除全面银行可向公众提供全方面业务服务外,其余三类 都有各自的限制条件。
(1)批发银行:面向的是实力强的大企业,新加坡当局 规定其不可接受储蓄和非银行客户25万元以下的计息存款, 只可在一处设点;
(2)离岸银行:只能参与离岸金融业务活动,不可涉及 新加坡国内市场;
(3)商人银行:只能接受金融机构、本身股东的投资筹 资,不可向公众集资。严格的银行格局既吸引了外资进入, 也避免了新加坡国内市场的拥挤与无效率化。
北京是我国最大的科研基地、高等教育基地和最大 的科技人才集聚地。中关村科技园区聚集了众多大 专院校、科研机构以及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荟 萃了一大批勇于创新的企业家和教育家;例如北大、 清华等著名高校和中科院的很多研究所都位于中关 村科技园区,它们为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话动的开 展创造了非常便利的技术平台。因此,中关村科技 园区吸引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于此,并在 政府的答理下,集聚规模逐渐变大。所以从产业集 聚的主体来看,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都是 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主体。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中国高科技产业中心, 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 是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它也被誉为“中国 的硅谷”。
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北京中 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3)投融资环境不完善。中关村科技园区缺乏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 的区域金融配套体系。中关村科技园区内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难,银 行信贷不足已成为普遍现象。
(4)专业化分工与服务体系不发达。中关村科技园区由于信息透明 度不高,商业信息不充分、信息传递时间长,造成企业难以准确、及 时地寻找到供应商、制造商、各户上或服务商。

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打造产业集群国外案例

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打造产业集群国外案例

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打造产业集群国外案例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是指通过整合各个环节的资源和信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

下面列举了国外的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了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在产业集群中的应用和效果。

1. 华为供应链服务:华为作为全球知名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建立了一个高效的供应链服务网络。

通过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和信息共享,华为能够实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产品交付速度。

2. 谷歌供应链服务:谷歌通过自己的供应链服务平台,实现了对全球范围内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管理和协调。

谷歌的供应链服务使得其能够快速推出新产品,满足全球用户的需求。

3. 亚马逊供应链服务:亚马逊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之一,通过自己的供应链服务平台,实现了对全球范围内的商品的采购、仓储、配送等环节的管理和控制。

亚马逊的供应链服务使得其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商品送达到全球各地的消费者手中。

4. 联想供应链服务:联想通过建立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服务网络,实现了对全球范围内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管理和协调。

联想的供应链服务使得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的交付速度和质量。

5. 苹果供应链服务:苹果通过自己的供应链服务平台,实现了对全球范围内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管理和协调。

苹果的供应链服务使得其能够实现高效的生产和供应,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交付速度。

6. 联合利华供应链服务:联合利华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公司之一,通过建立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服务网络,实现了对全球范围内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管理和协调。

联合利华的供应链服务使得其能够实现高效的生产和供应,满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

7. 宝马供应链服务:宝马作为全球知名的汽车制造商,通过自己的供应链服务平台,实现了对全球范围内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管理和协调。

宝马的供应链服务使得其能够高效地生产和供应汽车,满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

8. 微软供应链服务:微软通过自己的供应链服务平台,实现了对全球范围内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管理和协调。

国外产业集群案例

国外产业集群案例

1日本创新型集群与活化产业集群法体系目前,日本各地已经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日本的《中小企业白皮书》把区域内的产业集群分为以下三种形态:(1)产地性集群:属于特定区域内的同一行业集中地,储备该区域内的原料、劳动力、技术等经济资源,具有很强烈的地方工业色彩的集群;(2)企业城下町型集群:以特定大企业的批量生产工厂为中心,在其周边地区提供多数零部件的下请(外包)企业群的集群;(3)都市型集群:以大都市为中心的制造零部件、五金制品的制造业的集群。

从图1.1可以看到,拥有很强装备产业色彩的素材产业,如钢铁业和化工业,都被划分为“企业城下町型集群”,运输机械、电器行业也可以归为此类。

一般机器、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等的中间性的产业,由于广泛地分布于整个工业地带,企业间也形成了水平分工,因而可以归类于“都市型集群”。

至于精密机器、纤维等产业则可归类于“产地型集群”。

图中的第4种集群类型—“单独立地型集群”,是日本产业集群中的新现象,即“地理上分布广泛,集群内部垂直整合程度高”。

近年来,不少大企业都倾向于采用大型工厂“单独立地”的手法,其中尤其以电器、精密机械、一般机械等领域为多。

图1.1 日本产业集群结构资料来源:辻田昌弘著:《我国制造业产业集群构造的变动及其原因》,2005年3月 日本的产业集群之所以能够发挥集群效应,得益于日本国内较为完善的活化产业集群法体系的完成。

国家层面制定最基本的激活政策方针,再由都道府县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界协会共同制定配合政策方案,最终形成了一套活化产业集群法体系。

这套法律体系的服务对象群体集中于基础性技术产业集群和特定的中小企业集群。

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又分别针对地方政府和企业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如地理分布集中 分散 垂直 水平统合度针对地方政府的主要扶助措施有:(1)对地方政府的研发支援设备、租赁工厂等的整备以及研究机器等的设置进行补助;(2)对集群以及高规格干线道路、港湾、机场等连接干线道路进行重点整备;(3)由地区振兴整备公团对开发型企业的促进设施等进行整备;(4)对地方政府开展的激活地域指导、调查企业等进行补助。

产业招商成功案例

产业招商成功案例

产业招商成功案例产业招商是指政府为了吸引外商投资或促进本地产业发展,通过主动出击、主动宣传去寻找和邀请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或项目到本地投资或搬迁。

产业招商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带动当地产业升级,促进就业增长,增加税收收入等多方面的好处。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产业招商的成功案例。

一、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4年。

在产业招商方面,苏州工业园区以其卓越的政策优势及完善的产业链条,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企业的投资。

2002年,苏州工业园区引进了英国劳斯莱斯、新加坡途易和法国赛峰等世界500强企业,成功打造了航空发动机、电子信息和生命科学等一批国际领先的产业集群。

二、上海浦东新区上海浦东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吸引了全球众多跨国公司的投资。

比如1997年,美国波音公司在浦东新区建立了第一家飞机总装厂,至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波音飞机总装厂。

浦东新区还引进了通用电气、华为科技园、巴斯夫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带动了整个地区的产业发展。

三、重庆两江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是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新兴经济中心,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政策扶持,吸引了大量的投资项目。

例如2016年,重庆两江新区成功引进了国际知名企业迪拜世界集团,签约了总投资额50亿美元的海绵城市项目,成为全球首个落地的海绵城市项目。

还引进了富士康、阿里巴巴等一批领军企业,极大地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以上三个案例充分展示了产业招商的成功实践,这无疑也为其他地区产业招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产业招商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入,同时也需要拥有清晰的发展定位和特色产业优势。

希望更多地方能够通过产业招商,吸引更多高质量的项目和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产业集群 案例

产业集群 案例

产业集群案例
1. 硅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硅谷是全球最著名的科技产业集群,拥有苹果、谷歌、Facebook等众多世界顶级科技公司。

硅谷的成功源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人才资源、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

硅谷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加州乃至美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

2. 北京中关村(中国北京市)
中关村被誉为“中国的硅谷”,是中国最大的科技产业园区。

这里汇聚了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众多知名互联网企业,以及中科院、清华大学等顶尖科研机构。

中关村的成功得益于政策扶持、人才聚集和产业协同发展。

3. 德国巴伐利亚汽车产业集群(德国巴伐利亚州)
巴伐利亚地区是全球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拥有宝马、奔驰、奥迪等世界顶级汽车品牌。

这里的成功源于其悠久的汽车制造历史、完善的产业链条、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及政府的支持。

巴伐利亚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德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的繁荣产生了重要影响。

4. 印度班加罗尔软件产业集群(印度卡纳塔克邦)
班加罗尔被誉为“印度的硅谷”,是印度最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

这里汇聚了印度信息技术公司(Infosys)、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CS)等众多知名企业,以及印度科学院、印度管理学院等顶尖教育机构。

班加罗尔的成功得益于其低成本的劳动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日本创新型集群与活化产业集群法体系目前,日本各地已经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日本的《中小企业白皮书》把区域内的产业集群分为以下三种形态:(1)产地性集群:属于特定区域内的同一行业集中地,储备该区域内的原料、劳动力、技术等经济资源,具有很强烈的地方工业色彩的集群;(2)企业城下町型集群:以特定大企业的批量生产工厂为中心,在其周边地区提供多数零部件的下请(外包)企业群的集群;(3)都市型集群:以大都市为中心的制造零部件、五金制品的制造业的集群。

从图1.1可以看到,拥有很强装备产业色彩的素材产业,如钢铁业和化工业,都被划分为“企业城下町型集群”,运输机械、电器行业也可以归为此类。

一般机器、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等的中间性的产业,由于广泛地分布于整个工业地带,企业间也形成了水平分工,因而可以归类于“都市型集群”。

至于精密机器、纤维等产业则可归类于“产地型集群”。

图中的第4种集群类型—“单独立地型集群”,是日本产业集群中的新现象,即“地理上分布广泛,集群内部垂直整合程度高”。

近年来,不少大企业都倾向于采用大型工厂“单独立地”的手法,其中尤其以电器、精密机械、一般机械等领域为多。

图1.1 日本产业集群结构资料来源:辻田昌弘著:《我国制造业产业集群构造的变动及其原因》,2005年3月 日本的产业集群之所以能够发挥集群效应,得益于日本国内较为完善的活化产业集群法体系的完成。

国家层面制定最基本的激活政策方针,再由都道府县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界协会共同制定配合政策方案,最终形成了一套活化产业集群法体系。

这套法律体系的服务对象群体集中于基础性技术产业集群和特定的中小企业集群。

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又分别针对地方政府和企业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如地理分布集中 分散 垂直 水平统合度针对地方政府的主要扶助措施有:(1)对地方政府的研发支援设备、租赁工厂等的整备以及研究机器等的设置进行补助;(2)对集群以及高规格干线道路、港湾、机场等连接干线道路进行重点整备;(3)由地区振兴整备公团对开发型企业的促进设施等进行整备;(4)对地方政府开展的激活地域指导、调查企业等进行补助。

而在对企业的扶助上主要表现为(1)对中小企业开展的技术开发、新产品开发、销路拓宽等项目进行补助(2)课税特例;(3)低息融资;(4)由产业基础整备基金提供债务担保;(5)中小企业投资培养公司法的特例、中小企业信用保险法的特例与中小企业团体组织相关的法律特例等。

2001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产业集群计划。

该计划明确指出,制造业、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环境/能源将是肩负21世纪日本经济兴衰荣辱使命的重点领域,并结合国情在全国范围内规划了19个产业集群。

这些企业群将在日本全国各地形成独自的“产官学”合作网络。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日本政府进行了大量的投入。

仅2005年一年的项目支援经费就高达568亿日元。

这些资金主要运用于“产官学”合作网络的形成、新技术的研发、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培养扶植市场、企业融资机制的改善、人力资源的培养等方面。

从实效来看,参与产业集群计划的中小企业收益明显,销售、利润和雇员人数等各项指标均超出全国平均水平。

1.3.2美国“硅谷神话”与政府研发支持体系作为当代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产业集群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极为发达。

在美国加州,随着美国新经济的诞生和迅猛发展,迅速形成了4大集群产业经济区。

即以航空制造、娱乐和电子通讯业为主的南加州经济区;以软件、多媒体和互联网服务业为主的旧金山海湾经济区;以高产农业为主的中央流域经济区;以高科技制造、计算机服务业为主的萨克拉门托经济区。

这四大块经济区各有特色,自成体系,具有极强的产业竞争力,如南加州的航空制造业、海湾经济区圣塔克拉拉的硅谷软件业等。

硅谷和128公路代表了高科技信息产业集群。

加州硅谷IT产业集群早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80年代成型,被誉为“经典产业集群”。

硅谷所在的圣塔克拉拉县,拥有1700家软件公司和4.3万名职员;20世纪90年代,加州软件业创造的工作岗位年增长14%,平均每年新通过就业岗位7.2万个。

此外,加州吸收风险投资一般占全美总额的1/3以上,其中1/4投向软件和通讯类企业。

美国硅谷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高科技创新中心,引领着世界科技革命和技术创新潮流。

在美国高科技产业发展历程中,美国硅谷形成了以微电子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其高技术产业集群以小企业为主。

硅谷高科技产业集群各企业虽同在一个行业,但类型多样、发展重点不同,企业在相互竞争和学习中寻求发展。

据统计,在目前全球100家最大电子和软件公司中,有20%是在硅谷创业成功的;美国100 家大科技公司有1/3总部设在硅谷。

从研究与发展(R&D)的投资来看,尽管美国财政连年出现巨额赤字,但研究经费却不断增加。

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基础研究的开支,按不变价格计算增加了60%,工业部门用于基础研究的投资增加了70%。

1989年美国在研究和开发方面的投资达1292亿美元,比英、德、法、日、加的总额还要多。

总之,美国政府大力的研发投入以及完善的研发服务体系成就了美国高科技产业集群的辉煌。

1.3.3韩国大德科技园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新兴的工业化国家韩国,20世纪70年代以后,产业集群开始在纺织与成衣产业、造船与汽车等运输设备产业、消费类电子产业以及钢铁产业等形成。

但与欧美发达国家比较、韩国的产业集群竞争实力主要集中在产业集群的下层,既大多数集中在最终消费性产品和相关服务商,在专业元件产业上成就有限,机械工业与相关高级服务业的竞争优势明显不足,产业集群缺乏纵深感。

但韩国大德科技园的宝贵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大德科技园是韩国最大也是亚洲最大的产、学、研综合园区,被称为韩国科技摇篮和二十一世纪韩国的经济增长动力。

为发展高科技事业,增强国际竞争力,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仿效美国、日本等国家,建立起一批集科研、教育、生产一体化的高科技园区。

韩国大德科技园规划始建于20 世纪70 年代初期,现已成为与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相媲美的科学城。

大德科技园从一开始就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当首批院所迁入后,特别强调为科研人员提供优厚待遇和配套服务。

此外,在引进人才方面,他们也注重从旅外本民族科技人员中吸引人才的引进战略,这些成功的措施可为我国科技园的发展提供借鉴。

除此之外,大德科技园紧密配合韩国骨干产业的发展,从重化工的技术开发,逐渐转向电子通信等高技术工业,带有较明显的阶段性,而且在园区规模和产学研联系方面,也是先由小区起步,然后根据需要向周围地区扩展,逐渐发展成为目前规模的科学城。

而且大德科技园为使产品更快的进入海外市场,还努力加强与国外的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的联系和协作,开设科技市场,进行科技成果的展示和营销。

在研究新兴市场国家—韩国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思路的启发下,我国最好借鉴的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即建立科技园区应循序渐进,由小到大、由内而外的规模化发展,继而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基地。

纽约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曼哈顿模式曼哈顿是纽约市的中心区,总面积57.91平方公里,占纽约市总面积的7%,人口150万人。

目前曼哈顿的经济增长量占纽约市总经济增长量的82%,曼哈顿地产估价约占纽约市地产估价总额的53%。

曼哈顿中央商务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80—90年代达到鼎盛。

主要分布在曼哈顿岛上的老城(Downtown)、中城(Midtown)。

老城的华尔街CBD金融区,集中了大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及上百家大公司总部和几十万就业人口,是世界上就业密度最高的地区。

中城是豪华居住区,帝国大厦、克莱斯勒大厦、洛克菲勒中心等著名建筑都坐落于此,许多非赢利的办公机构(如研究部门、专业团体、政府机构等)都集中在中城。

相关的专职事务所(如房地产、广告业等),以及商业服务业也迅速聚集发展起来。

1.以金融商务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集群发展模式纽约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地提高了服务产品的供给能力,也刺激了面向全球的市场需求,从而诱导了曼哈顿金融商务服务业集群的形成。

20世纪90年代开始,纽约金融、保险、房地产业所占GDP的比例大幅度上升,由1990年的26%上升到2000年的37%,上升了11个百分点。

银行业和证券服务的发展最为显著,1991年纽约银行业的就业岗位超过65000个,证券、商业经纪和交易业的就业岗位增加到129000个。

从服务业内部的产值结构来看,1990—2000年间商务服务所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大幅上升,从1990年的18%上升到2000年的23%,上升了5个百分点。

1991—1999年,纽约商务服务业增加了258100个工作岗位,占纽约服务业就业增长的42.7%。

商务服务业包括四个分支行业:专业服务、辅助服务、计算机服务、其他商务服务。

其就业结构分别为,专业服务占44%、辅助服务占32%、其他商务服务占23%。

在专业服务内部,人才服务就业所占比例26%、其他商务服务23%、法律服务19%、会计服务9%、管理与公共关系服务11%,这5个部门的就业占到商务服务总就业的85%以上。

曼哈顿CBD 的金融商务服务业集群就在纽约产业结构大调整的背景下,逐渐形成发展起来。

据纽约市1993年统计,各行业在曼哈顿集中的情况是,金融、保险和房地产(简写为FIBE)占89%以上,商业、服务业(生产者服务业的一部分)将近86%,制造业59%,服装业高达69%。

从空间的布局看分为两大部分:以华尔街为中心的金融贸易集群,是大银行、金融、保险、贸易公司的云集之地;而以第五大道为中心的商业区,云集了世界一流的名店、娱乐厅、酒吧等商业服务业。

2.金融商务服务业集群发展源于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要素支撑金融服务业在曼哈顿聚集发展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一方面,曼哈顿的中心地位由来已久,经济集聚是曼哈顿不断向前的动力,曼哈顿一直享有投资家优先考虑的地位,巨额的公共和私人投资不仅投放于街道、码头等基础设施,而且投放于高级住宅区和办公大楼,这使得曼哈顿一直保持先进和现代的设施,为现代服务业集群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另一方面,曼哈顿存在大量提供金融服务和消费金融服务的人群。

曼哈顿的居民无论在教育程度还是在收入水平方面,都远远高于同属纽约市的其他城区。

在曼哈顿的居民中,大多为经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他们成为金融服务供求的主要客体。

此外,曼哈顿的收入水平也保证了金融服务的消费。

1980年,曼哈顿的人均收入为10863美元,是同城的布朗克斯(4502美元)和布鲁克林(5779美元)的2倍左右。

1993—2000年曼哈顿地区就业人数增加了12.9%,2000年曼哈顿地区就业人数占纽约就业总人数的66.06%,同期,曼哈顿地区人口占纽约人口的比例上升了1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