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曹刿论战》优课一等奖教案

《曹刿论战》优课一等奖教案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2020.8.5学科语文年级/册九年级下册教材版本统编版教材课题名称曹刿论战难点名称分析《曹刿论战》人物形象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人物形象分析看似比较容易,但要全面客观的分析人物并不容易。

既要从人物本身的语言和行动方面分析,也要结合其他人物对其分析;既要分析主要人物,也要分析次要人物和陪衬人物;既要分析人物优点,也要分析人物的不足之处;在分析时既要注意刻画人物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和其他写作手法,而且还需要用精炼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来。

所以分析人物形象时容易出现特点缺漏、以偏概全、分析方法不对、语言不精炼不准确等诸多问题。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一、本文所述故事历史久远,而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有限,所以对人物分析会不够全面,例如可能更多地看到了曹刿爱国的一方面,而忽略了这个人物军事方面的卓越才能。

二、学生容易被曹刿这个人物的主角光环所迷惑,而容易忽略了鲁庄公这个人物形象,要不然就是仅仅看到鲁庄公作为“肉食者”的“鄙”一方面,而看不到这个人物身上的闪光点,不能以一分为二地辩证地去分析人物。

难点教学方法通过对比对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的语段的品味揣摩人物形象的特点。

通过问题的讨论探究来全面客观地分析分析曹刿和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1、《曹刿论战》从文学角度看,这是一篇记述战争的佳作。

作者取材精到,构思落笔立意高远,既于叙事中撮取历史经验,又于行文中生动刻画人物形象。

其中的人物形象丰满立体,文中有哪些人物?(身份+人名或称号)2、明确:其中有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谋士曹刿、国君鲁庄公。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两个人物形象分别有什么特点。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一、分析曹刿的人物形象1、曹刿是作者着意刻画的主要人物。

曹刿的身份怎样?你会用一句什么样的诗句来评价他?为什么?如果用文中的一个两字词语形容他,你会用哪一个词?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份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吧,曹刿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啊!因为他有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爱国之心。

《曹刿论战》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曹刿论战》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曹刿论战》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曹刿论战》的基本情节,把握课文大意。

2.分析曹刿的人物形象,体会其智慧与胆识。

3.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

4.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论证方法。

2.教学难点:文言文阅读,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导入聊聊同学们对《左传》的了解,引入《曹刿论战》的背景。

简要介绍《曹刿论战》的作者、作品背景和主要内容。

2.课文阅读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教师领读,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内容解析分析课文的开头部分,理解曹刿请见的背景和动机。

讨论曹刿与乡人的对话,分析曹刿的智慧和胆识。

解析曹刿与庄公的对话,理解曹刿的论点和论证方法。

4.人物分析分析曹刿的人物形象,讨论其性格特点和智慧之处。

分析庄公的形象,对比曹刿与庄公的差别。

5.语言特色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如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

讨论这些修辞手法如何增强文章的论证力和感染力。

6.思辨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曹刿论战的看法,讨论曹刿的论点是否成立。

分析曹刿的论战策略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7.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四、课后作业2.选取一段文言文,尝试进行翻译和解析,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同学们对《曹刿论战》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把握人物形象和论证方法。

2.在讨论环节,同学们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课堂气氛活跃。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和文言文阅读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掌握了《曹刿论战》的基本内容,还对文言文阅读和思辨能力有了提升。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分析课文内容时,通过具体语句让学生体会曹刿的机智与深远见识,例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这句话反映了曹刿对当权者决策能力的怀疑。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0.《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随文巩固重点虚实词用法。

2.细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综合分析明确取胜原因。

3.感受对话描写之精,体会古人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教学重点】把握人物形象,分析取胜原因。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语言详略安排及对比、衬托手法的巧妙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的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齐国军队强大鲁国军队相对较弱,但是最终如果却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胜利,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探讨战争背后的故事。

二、认识作者,了解作品作者简介: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

他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始学界推其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

作品简介:《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较早的一本史学著作和重要的文学著作。

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与《公羊传》《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三、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1)梳理重点文言字词。

【词类活用】①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②公将鼓之(名词用作动词,击鼓)【一词多义】①故: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故逐之(所以)②以:何以战(凭、靠) 必以信(按照) 必以分人(把)③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齐国攻打鲁国这件事)公与之乘(代词,代指曹刿)故克之(代词,代指齐军)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公将鼓之(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古今异义】①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②肉食者鄙(古义:目光短浅;今义:粗俗,低下;轻视,看不起)③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或损害某些利益)④必以情(古义:诚心;今义:感情)⑤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又,又一次)(2)疏通文意(详见课件)四、读题览文,明晰详略1、本文所写乃著名的齐鲁长勺之战,却为何用“曹刿论战”做标题,而不用“长勺之战"提示:通读全文,看看文章重点是在“论”上还是在“战"上。

20《曹刿论战》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0《曹刿论战》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0《曹刿论战》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单元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作家、作品,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意义的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梳理文章思路,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古人高超的劝说、讽谏艺术,体会其智谋、胆识,及强烈的家国情怀。

3.把握文章写作特色,关注作者在谋篇布局、表情达意方面的独特之处。

核心任务:运用本文所学的塑造英雄的写作手法完成写作。

课时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借助助读资料,能概括说出英雄的形象特征。

2.通过比较,能分析出在塑造英雄时“三叠式"写法、详略安排的特点。

3.学以致用,以读带写,能尝试运用“三叠式”结构表达自己心目中的英雄,表达赞美之情。

学习重难点:重点:概括英雄形象难点:写作表达学习策略: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提问法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我们将要犯的绝大多数错误都曾有人犯过,在各个时代,以各种方式。

我们所面临的问题都曾有人面对过,困惑过,克服过,在各个时代,以各种方式。

纵观华夏数千年历史,英雄人物辈出。

这堂课,老师希望大家通过读史,去明白一些受用终生的道理。

之前,我们了解了《左传》,疏通了字词障碍。

我们这节课就以“英雄”为主题线索完成我们以下的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指名学生读。

二、什么叫英雄?(梳理情节并概括评价人物的形象)小组合作探究:请结合课文及助读资料说说曹刿身上的英雄特点体现在哪里?小组借助助读资料讨论后派小组代表展示:根据原文……/助读资料……,所以,我认为曹刿是一位……(简洁概括)的英雄。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助读资料:英雄的概念、素质、《史记·刺客列传》节选)(如果学生回答得快,概括曹刿的特点时间较短,就加上分析鲁庄公的形象,引导学生概括出来“贤君"。

回扣问题就是,英雄的必备条件还需要有贤明的君主。

)三、为什么这样写英雄?(分析“三叠式”结构手法、详略安排等特点)探究:1.为什么不详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塑造人物、突出中心2.为什么用“三叠式"结构?A使人物丰满B使情节波澜(可提醒学生课下利用结构规律背诵课文)四、怎么样写好英雄?(运用“三叠式”结构描写英雄,抒发情感)尝试主题片段写作“我心目中的英雄"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梳理写作步骤确定人物,写好题目梳理情节,概括特点布局谋篇,设置波澜2.学生尝试写作(课上列提纲,课下完善修改并完成200字小练笔)五、课后作业:分层作业:1.借助结构规律,背会课文(基础)2.二选一(提升)A列提纲,根据提纲完成200字写作,表达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曹刿论战》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曹刿论战》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曹刿论战》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曹刿论战》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鲁国名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凭借智慧和谋略,成功地劝说鲁庄公治国安邦的故事。

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战争中的智谋策略,以及曹刿的忠诚和智慧。

文章语言简练,情节紧凑,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战争策略和智谋的理解可能较为浅显,需要通过课文学习和讨论,深入理解曹刿的治国理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曹刿的治国理念和战争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曹刿的忠诚和智慧,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曹刿的治国理念和战争策略。

2.难点: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智谋策略,理解曹刿的忠诚和智慧。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预习,自主掌握课文内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合作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战争策略和智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案例分析:选取历史上的战争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智谋策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战争地图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教案,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战争案例,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曹刿的画像,简要介绍曹刿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课文掌握情况,对生僻字词进行解释。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古人对话的语气和神态,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如曹刿为什么能够说服鲁庄公、曹刿的战争策略有何特点等。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0课《曹刿论战》(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0课《曹刿论战》(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20课曹刿论战(第1课时)1.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体会对话中不同人物的语气。

3.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重要文言词语与特殊句式,梳理故事情节。

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重要文言词语与特殊句式,梳理故事情节。

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重要文言词语与特殊句式,梳理故事情节。

新课导入历史有很多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长勺之战就是其中之一。

《左传》中对这次战役也有记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曹刿论战》这篇文章。

新知探究一、知人论世【活动内容】出示课件中的“长勺之战的背景”,教师介绍长勺之战的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了解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知识链接【活动内容】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和同桌交流《左传》的相关信息,教师出示课件中的内容作为补充。

【设计意图】了解《左传》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诵读课文【活动内容】1.听《曹刿论战》的范读音频,留意课文的停顿处,可根据范读音频在教材上做标记。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读顺,根据做出的标记,读准节奏,体会对话中不同人物的语气。

教师出示课件的朗读节奏示例。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感知文言特点,培养文言语感。

四、疏通文意【活动内容】1.学生自主归纳文中的重难点词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

课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较多,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识记。

2.朗读课文,注意体会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用词上的不同。

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尝试翻译课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把握文意,理解文本内容。

五、文本研读【活动内容】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仿照示例,将内容补充完整,并据此复述课文。

请见→_______→参战→_______【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理清课文思路,以便背诵。

2024版曹刿论战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4版曹刿论战教学设计一等奖
语言运用
运用简练、准确的语言,刻画人物 形象、描绘战争场面,使文章具有 感染力。
03
知识拓展与延伸
相关历史知识补充
春秋战国时期背景
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 经济、文化背景,为学生理解曹
刿论战的历史背景打下基础。
长勺之战经过
详细讲述长勺之战的经过,包括 起因、经过、结果,让学生了解
战争的全貌。
04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 分、语言流畅、逻辑严 密。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战争观念与战略思维
曹刿的战争观强调“兵者,国之大事”,重视战争对国家命运的 影响,以及战略思维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通过分析敌我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条件,以及天时、地利、 人和等因素,制定合适的战略和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鲁庄公
平庸无能、急躁冒进、缺 乏战略眼光,但在曹刿的 辅佐下最终取得胜利。
其他人物形象
简要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如齐国将领等,以衬托曹 刿的形象。
战争描写技巧探讨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曹刿和鲁庄公的不同表 现,突出曹刿的英明和鲁庄公的
昏庸。
细节描写
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如曹刿观察 齐军车辙、登轼而望等,展现战争 的紧张气氛和曹刿的细致观察。
加强实践锻炼和案例分析 通过实践锻炼和案例分析,可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 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 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 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2024版曹刿论战公开课一等奖教案完整版

2024版曹刿论战公开课一等奖教案完整版

教学反思与总结
成功之处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曹刿论战》中的 军事思想、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 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部分环节可能过于紧凑,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消化。 此外,对于某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可能需要采用更为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理 解。
介绍曹刿的生平事迹、性 格特点及其在历史上的重 要地位。
文本背景
介绍《左传》等古籍中关 于曹刿论战的记载和评述。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曹刿论战的故 事情节、主要内容和历史 意义,掌握相关的历史知 识和文化常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理解、分析讨论 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 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改进方向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相结合,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 法。
改进方案及实施计划
针对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方案
针对教学内容安排过紧的问题,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节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对 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可以采用图表、动画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04
学生学情分析与应对策略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背景
来自不同年级、班级,具有一定 的文言文基础和阅读能力。
学习需求
希望通过本课程深入了解《曹刿 论战》的文本内容、思想内涵和
文学价值。
学习难点
文言文语言理解、历史文化背景 知识、文学鉴赏技巧等。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策略
1 2

曹刿论战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曹刿论战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曹刿论战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以下是一份以《曹刿论战》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为主题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曹刿的战略思想和鲁庄公的形象。

2. 通过分析对话,体会文章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的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分析人物形象。

2. 难点:体会文章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原文。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很有意思的古文——《曹刿论战》。

大家先自己读一遍课文,看看能不能读懂大概意思。

(学生自读课文)师:好啦,都读完了吧?那谁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呀?生 1:好像是讲一个叫曹刿的人和鲁庄公讨论打仗的事。

师:嗯,不错。

那曹刿和鲁庄公都谈了些啥呢?生 2:曹刿问鲁庄公凭什么打仗。

师:对,那鲁庄公怎么回答的呀?生 3:鲁庄公说他对百姓好。

师:很好,那曹刿满意吗?生 4:一开始不满意,后来鲁庄公说祭祀的时候不虚报祭品,曹刿就觉得可以了。

师:真棒!那后来打仗的时候呢?生 5:曹刿让鲁庄公等齐军三鼓之后再进攻。

师:为什么呀?生 5:因为他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师:非常好!那这体现了曹刿怎样的智慧呀?生 6:他很懂打仗的策略。

师:对,那鲁庄公在这过程中表现得怎么样呢?生 7:感觉他有点不懂打仗,但能听曹刿的意见。

师:嗯,分析得很到位。

那我们再来一起总结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吧。

(师生共同总结)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有了较好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以师生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但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

《曹刿论战》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曹刿论战》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教案标题:《曹刿论战》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曹刿论战》这一古代典籍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战争思想的演变及其对军事战略的影响,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课堂讲解、文本解析、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曹刿论战》中的战略思想和智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曹刿论战》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2.掌握《曹刿论战》中的战略思想和智慧。

3.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曹刿论战》的内容和思想。

2.分析和探讨《曹刿论战》中的战略智慧。

教学难点:1.理解《曹刿论战》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战争思想的演变。

2.运用《曹刿论战》中的战略智慧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课件投影仪。

2.学生自带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曹刿论战》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于战争思想的兴趣。

2.提出问题:你对于古代战争思想有什么了解?你认为战争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哪些领域有应用?二、理解《曹刿论战》(15分钟)1.简要介绍《曹刿论战》的作者、写作时代和背景。

2.分析《曹刿论战》的结构和内容。

3.引导学生讨论《曹刿论战》中的主要战略思想和智慧。

三、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扮演,如曹刿、吴起等。

2.让学生结合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就《曹刿论战》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辩论。

四、文本解析与思考(20分钟)1.展示《曹刿论战》的具体段落,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

2.提问学生:你认为这些战略思想和智慧可以在现代社会中应用吗?为什么?五、归纳总结与展示(15分钟)1.组织学生归纳总结《曹刿论战》中的战略智慧和思想。

2.邀请学生进行展示,并与全班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阅读《曹刿论战》其他相关文献,并写一篇500字的读后感。

2.提醒学生完成作业后,及时提交。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曹刿论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提升。

《曹刿论战》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

《曹刿论战》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

《曹刿论战》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理解文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

(3)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翻译,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习曹刿的爱国精神和深谋远虑。

(2)认识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关键。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2)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体会他的战略思想。

2、教学难点(1)理解曹刿“远谋”的具体表现。

(2)分析鲁庄公形象,理解“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文言文的韵味。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点拨法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战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战争的文章——《曹刿论战》。

这篇文章选自《左传》,讲述了春秋时期齐鲁两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看曹刿是如何为鲁国出谋划策,取得战争胜利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检查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思考:鲁国为什么要和齐国打仗?引导学生了解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明确鲁国是在齐国的侵略下被迫应战。

2、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从文中找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一关键语句,理解曹刿认为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所以他要挺身而出,为国家出谋划策。

3、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中,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通过分析曹刿的话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得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曹刿论战》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曹刿论战》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曹刿论战》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曹刿论战》中的逻辑思维与策略。

2. 掌握辩论技巧与运用。

3. 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曹刿论战》中的逻辑思维与策略。

2. 辩论技巧与运用。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曹刿论战》中的逻辑思维与策略。

2. 运用辩论技巧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团队合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与PPT。

2. 《曹刿论战》文本。

3. 辩论案例与讲解资料。

4. 学生小组分组。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0分钟)- 引发学生对《曹刿论战》的兴趣,可通过讲述战国时期的背景、曹刿和司马懿的故事背景等方式。

- 引导学生讨论一场战役的重要性和胜利所需要的因素。

2. 理解《曹刿论战》中的逻辑思维与策略(30分钟)- 分析《曹刿论战》文本,挖掘其中的逻辑思维和策略。

- 分析曹刿和司马懿的辩论过程,了解他们的思维路径和思考方式。

- 引导学生讨论在辩论中如何运用逻辑思维和策略。

3. 学习辩论技巧与运用(30分钟)- 介绍辩论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 分析辩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辩论中的技巧与策略。

-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相关话题进行辩论。

4. 辩论展示与总结(20分钟)- 两个小组进行辩论,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 整理辩论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辩论技巧和策略。

- 引导学生对辩论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思考,明确自己的辩论目标和方法。

六、课堂作业:-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曹刿论战》的读后感,并提炼出其中的逻辑思维和策略。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曹刿论战》中的逻辑思维和策略,并能够运用辩论技巧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

课堂的组织和讲解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课堂互动和讨论氛围也很活跃。

下一步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辩论活动,并鼓励他们进行辩论经验的总结和分享。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教版语⽂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省优质课⼀等奖教案《曹刿论战》教案教材分析:《曹刿论战》选⾃《左传·庄公⼗年》。

本篇选⽂⼜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这⼀战争发⽣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

这篇课⽂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全⽂的关键是“远谋”⼀语,通过⼈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教学本⽂,⾸先应引导学⽣整体把握⽂意,并要求学⽣积累⽂⾔重点词语,提⾼⽂⾔⽂的阅读能⼒;其次应引导学⽣把握本⽂以“论战”为中⼼选材,组材,详略得当的特点,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理解课⽂的主旨。

课堂教学应以诵读法贯穿始终,读读译译,想想品品,以读代讲,以品促读,让琅琅书声伴随课堂每⼀⾓落,让学⽣思考在课堂的每⼀分钟⾥,全⾯提⾼⽂⾔⽂教学效率。

教学⽬标:知识⽬标1.积累⽂⾔⽂常⽤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能⼒⽬标1.把握本⽂以“论战”为中⼼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物形象。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理解课⽂的主旨。

德育⽬标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1.理清⾏⽂思路。

背诵课⽂。

2.体会课⽂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教学⽅法1.诵读法2.品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成问题有这么⼀场战役,曾受到⽑泽东同志的称赞,那就是战国时期齐鲁两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在这场战役中,鲁国以弱胜强。

鲁国⼀个弱⼩的国家,为什么可以战胜强⼤的齐国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个究竟吧!请⼤家翻开课⽂《曹刿论战》。

⼆、⾃学互研⽣成新知步骤⼀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学常识背景链接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和公⼦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 曹刿论战(省一等奖)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 曹刿论战(省一等奖)

曹刿论战第一课时:了解左丘明及《左传》相关知识;了解“长勺之战”的背景;翻译课文,积累文言字词,分析文章结构。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多角度体会人物形象。

3、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本文给予我们的指导意义。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已有一定积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成问题,因此,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可找一个切入点进行阅读训练,本节课设计的切入点即赏析人物形象。

赏析人物形象是文学阅读中的必要环节,一个人物的形象的塑造大多不是单一的,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去赏析人物形象,有助于学生对人物以及文本的理解。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本文给予我们的指导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考查课前微课的学习效果,复习课文重点字词句的翻译活动一:阅读课文,分析内容阅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坚持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他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鲁庄公的“鄙”体现在哪里3、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活动二:品读课文,赏析人物形象小组合作,根据文章内容,赏析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从文中……可看出曹刿是个……的人。

)(从文中……可看出鲁庄公是个……的人。

)【明确】曹刿:远谋鲁庄公:鄙、虚心请见——爱国热情三问三答——政治上无能(实事求是)论何以战——政治远见公将战、将鼓之、从战指挥——军事才能将驰之、问其故——军事上无知(虚心纳谏)论胜之因——谋略过人活动三:写作特点1、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形象。

文章把鲁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谋”进行对比,突出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与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文章围绕“论战”来组织材料,虽写战争,但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紧扣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论作战前的政治准备及战胜齐国的原因,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小结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把握好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 曹刿论战-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 曹刿论战-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你能说出中国古代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有哪些吗巨鹿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齐鲁长勺之战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

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

二、教学目标:1积累本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翻译全文。

2体会曹刿的战略思想,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的形象。

3了解本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三、文学常识:《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对后代散文发展有很大影响。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四、字词学习:曹刿guì又何间焉jiàn肉食者鄙bǐ弗敢加也fú小惠未遍biàn 小信未孚fú战于长勺sháo 下视其辙hé登轼而望shì望其旗靡mǐ彼竭我盈jiéyíng五、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六、分析课文,细节感知:【分角色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2鲁庄公做了哪些战前准备曹刿如何评价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明确:1【两个原因】齐师伐我“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三个准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三个评价】“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3【两个时机】进攻时机: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追击时机:公将驰之。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 曹刿论战(区一等奖)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 曹刿论战(区一等奖)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识记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⑵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⑴探究对话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⑵在朗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学习蓸刿“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分析归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流程:(课前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和网路查找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和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还有哪些呢?(学生纷纷发言老师总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马陵之战,长勺之战);《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朝代的人?学生回答:孙武,春秋时期;“千里走单骑”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它出自哪一部描写战争的著名小说?关羽,《三国演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反映长勺之战的文章《曹刿论战》吧!(板书“曹刿论战”)二、背景介绍这篇文章选自《左传》,“论”的是齐鲁长勺之战,请两位同学分别把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和战争的背景加以简单的介绍。

《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

由于《春秋》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

《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又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感知文意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用笔标注生字字音2、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重点字字音,提示学生引起注意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根据朗读情况纠正浯调(用多媒体打出例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读出反对的意味)小惠未褊,民弗从也(读出否定的意味)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读出肯定的意味)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语调应舒缓、深沉,读出议论的语气)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有解说的意味,语调应低缓)4、学生大声读课文,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扫除词语障碍,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然后分组讨论交流时解决。

九年级下册语文 20《曹刿论战》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语文 20《曹刿论战》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语文20《曹刿论战》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理解词语古今异义的差异,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学习古人强烈的家国情怀。

3.体会文章结构的妙处。

教学重点1.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理解古今意义的差别,梳理故事情节。

2.探究获胜原因,全面客观评价人物,学习古人强烈的家国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结构的妙处。

教学创意:课中穿插教学:插入背景资料、插入学法指导、插入写作手法;朗读为线,分层品析。

教学思路:大致上分为四个教学板块:背景铺垫;朗读全文—正音识词;朗读“论”句—分析胜因;朗读对话—品析人物预习要求:1.朗读课文,读注释。

2.对于较难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时间安排:一课时一、课堂导入:背景铺垫我国古代有很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你知道有哪些吗?本文所写的长勺之战就是其中之一。

(屏显)历史背景: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起,中国历史进入了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春秋时代。

齐国和鲁国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诸侯国,又互相毗邻,在当时的动荡局面下,不免发生各种矛盾,而矛盾冲突的激化,又势必造成两国间兵戎相见的结果,长勺之战正是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屏显)作者作品:《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是中国古代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

它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二、朗读全文,正音识词(一)学生齐读,教师正音教师正音:间鄙弗孚辙靡学生在课本标记读音,自由朗读课文。

(二)学生朗读注释,识记重点字词学生自由朗读课下注释,尽可能记忆(限时三分钟)。

(屏显)文言文字词学法:成语印证法成语印证法:根据所学词的词义找出能够印证的成语,这是一种双重意义的积累。

请同学们参照上面的方法,结合自己的积累,写出与文章词语词义相同的成语。

教师小结:齐师伐我—师出有名肉食者谋之—深谋远虑民弗从也—唯命是从小惠未遍—桃李遍天下下视其辙—南辕北辙既克—攻无不克彼竭我盈—殚精竭虑彼竭我盈—热泪盈眶望其旗靡—所向披靡三、朗读“论”句,分析胜因(一)本文主要写历史上有名的“长勺之战”,但题目却是《曹刿论战》,请分析以《曹刿论战》为题目的原因。

《曹刿论战》优课教案一等奖

《曹刿论战》优课教案一等奖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语文年级/册九年级下册教材版本部编版课题名称《曹刿论战》难点名称《曹刿论战》中的人物形象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如何能将两个形象立体丰满的人物分析透彻、全面。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曹刿论战》是一篇文言文,而且背景纠葛纷杂,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将人物分析透彻、全面不易。

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视频激趣。

2.补充背景知识,人物分析先分后总,让人物立体化。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大家好。

《曹刿论战》作为《左传》中的名篇,曾被毛主席引用,称其为“中国古代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本节课我们重点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一、播放视频回顾内容课文用222个字就完整地记叙了长勺之战的过程,让主要人物曹刿的形象深深烙在了读者的心中。

二、分析曹刿文中有一词能集中体现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形象。

(“远谋”)。

那我们从曹刿请见—曹刿问战—曹刿参战—曹刿论战四个环节来分析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1.请战:关心国事主动请见首先我们看到国家危亡时,曹刿作为一介布衣,挺身而出,积极请见。

由此可见曹刿是一位关心国事,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2.问战:以民为先、深谋远虑问战突出表现了曹刿是一位深谋远虑,有政治远见的军事家。

这需要给大家补充一点历史知识啦。

春秋时期,国家是没有常备军队的,打仗时要临时征召老百姓,能够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是获胜的关键,鲁庄公说的前两个条件是惠及近臣和神灵,没有让百姓得到实惠,百姓是不会支持的,得民心者得天下。

陈毅元帅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淮海战役才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

3.参战:谋略周密、谨慎果断曹刿在战争中,沉着从容,谋虑周密,善于把握战机,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由此可见他拥有卓越的军事智谋和指挥才能。

4.论战:谋略过人、才能卓越“夫战,勇气也”,曹刿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所以选择彼竭我盈的有利时机发动的反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教案
教材分析: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这一战争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全文的关键是“远谋”一语,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教学本文,首先应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并要求学生积累文言重点词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其次应引导学生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选材,组材,详略得当的特点,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课堂教学应以诵读法贯穿始终,读读译译,想想品品,以读代讲,以品促读,让琅琅书声伴随课堂每一角落,让学生思考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全面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能力目标
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德育目标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

背诵课文。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品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有这么一场战役,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称赞,那就是战国时期齐鲁两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在这场战役中,鲁国以弱胜强。

鲁国一个弱小的国家,为什么可以战胜强大的齐国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个究竟吧!请大家翻开课文《曹刿论战》。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背景链接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

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

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起兵迎击。

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

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2.生难字词
(1)字音
刿.(guì)间.(jiàn)帛.(bó)孚.(fú)辙.(zhé)靡.(mǐ)
(2)词义
【驰】驱车追赶。

【辙】车轮碾出的痕迹。

【轼】车前的横木。

【既克】战胜齐军后。

既,已经;克,战胜。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

鼓,名词作动词,击鼓。

【惧有伏焉.】焉,指示代词,意为“在那里”。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应读出反问的语气。

②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应读出否定的语气。

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1段:写曹刿拜见鲁庄公。

第2段:写曹刿指挥战斗的经过。

第3段:写曹刿阐明取胜的原因。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鲁庄公认为迎战齐国要做哪几方面的准备?请找出课文原句。

【交流点拨】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对于以上三方面的准备,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
【交流点拨】对于第一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对于第二个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对于第三个准备,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交流点拨】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4.从第1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交流点拨】热爱自己的国家,深谋远虑。

5.在战斗中,鲁军进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为什么?
【交流点拨】选在“彼竭我盈”之时。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步骤四深层探究局部突破
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交流点拨】文章围绕“论战”来进行选材与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此文虽然写战争,但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中心始终扣住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论作战前的政治准备(第1段)及战胜齐国的原因(第3段),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本文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2.拓展延伸
学生演课本剧,用白话文再现文中情景。

大屏幕中出示提示:
场景人物人物活动
乡下曹刿、乡人一次对话
宫廷曹刿、鲁庄公战前对话
长勺曹刿、鲁庄公战时指挥、战后对话
3.布置作业
(1)理解、背诵全文。

(2)完成《精英新课堂》本节内容。

曹刿论战
附:板书设计(二)
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曹刿入见
略写
曹刿论战前准备 战略——取信于民
曹刿指挥作战 战术一鼓作气敌乱我追
曹刿总结胜利原因详写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注重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现和探究学习任务,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过程。

在对人物的理解评价中,引导学生注重表达自己独特的看法,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了实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