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音乐七年级上册《中国民歌欣赏》教案
劳动号子流畅细腻一领众和城镇集市 用于表演
山歌粗犷豪放独唱对唱乡村田野鼓励加油
小调节奏自由独唱为主劳动场合
教学后记
(反思成败、总结经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各民族民歌的感情,让他们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
中国民歌的体裁,种类及分布
教学难点
1.中国民歌的音乐风格
2.如何区分中国民歌类型以及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动学习 参与体验
教学准备
录音机 钢琴
教材分析 :
《中国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人们一代代口头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与完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浩如烟海,各具特色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那你们知道中国民歌的体裁有哪些吗?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录相感知,引导学生认识民歌。
1.观看视频(1)后,
【提问】《澧水船夫号子》的演唱场合、情绪、演唱形式及作用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演唱场面是集体劳动场面、情绪是豪放节奏规律、演唱形式是有人领唱、他的作用是用来鼓励加油。
师:对的,同学们回答的很完整。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基本上认识了中国民歌这一民族瑰宝,这些民歌是我们东方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它们不仅朴实、简洁,更因其所具备的丰富的文化底蕴而独树世界音乐之林。我们要多去认识它、了解它,把它发扬光大,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去寻找发现身边更高更优美的民歌,从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标、增、改、删、调)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听民乐《步步高》进入教室。
(感受中国民族音乐,创设良好氛围)
高中音乐《民歌 》教学设计
《民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中国民歌有着悠久的传统,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汉族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更是产生了大量旋律动听、歌词优美、情绪饱满的民歌。
与中国的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群居生活不同,汉族在我国分布地区非常广泛,各地区又有巨大的地理人文生活差异,所以汉族民歌也就有了区域性的风格特点,不同地区音乐风格也有明显的不同。
本节课选取了《澧水船夫号子》《脚夫调》《姑苏风光》《孟姜女》和《幸福哥》等具有地方风格的汉族民歌,通过聆听对比与感受分析,了解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探讨和总结汉族民歌的区域特点。
教学目标1. 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聆听与体验,进一步了解民歌的概念。
1.能积极参与讨论汉族民歌各色彩区风格特点形成的原因,在体验、交流、探究的基础上,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3. 能根据音乐特点听辨部分民歌的色彩区。
教学重点欣赏各类汉族民歌,分析各色彩区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听辨汉族民歌各色彩区。
教学过程(一)教学铺垫1. 聆听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感受劳动号子的音乐特色。
音调高亢激昂、气势磅礴、节奏明快、雄浑粗犷,衬词多于唱词,一般由一人领唱,众人以衬词帮腔合唱。
1.民歌的概念和特点。
民歌的概念:劳动人民口头流传的歌曲,表达劳动人民内心情感和生活场景的一种歌曲。
民歌的特点:篇幅短小、即兴性强。
3.民歌的体裁及特点(二)聆听赏析民歌1.听赏歌曲《脚夫调》。
学生说感受、找歌曲特点。
教师小结:这是一种高亢的西北腔,以“信天游”为代表,音调高亢悠长,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
1.听赏歌曲《弥渡山歌》。
学生说感受、找歌曲特点。
教师小结:旋律高亢悠扬,节奏自由。
1.听赏歌曲《姑苏风光》。
学生说感受、找歌曲特点。
教师小结:旋律细腻婉转、软糯柔情。
节奏明确、段落工整。
吴侬软语的方言特征明显。
1.欣赏河北民歌《孟姜女》感受形式为形式为起、承、转、合四句结构。
本课学习的《孟姜女》是在江苏民歌《孟姜女》曲调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中国民歌教学设计引言:中国民歌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音乐教育中,通过教学设计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中国民歌的知识和情感,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更能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本文将介绍一份中国民歌的教学设计,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开展教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能够辨别不同风格的中国民歌;- 掌握几首中国民歌的歌词和旋律。
2.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对中国民歌的喜爱和热爱;- 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培养对音乐的表达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安排1. 前期准备:- 教师准备好相关的中国民歌音乐资源;- 准备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具,用于呈现民歌的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
2. 导入活动:- 教师播放一首中国民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引导学生分享对该民歌的第一印象,如感觉、旋律、情感等。
3. 知识传授:- 通过PPT或其他教具,向学生介绍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分别介绍不同地域的民歌风格,如北方、南方、西南等;- 结合图片或视频素材,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民歌的特色。
4. 歌曲欣赏:- 选择多首中国民歌,按照地域或风格进行分类;- 需要教师清晰、准确地演唱,同时配以简谱和歌词的展示;- 听歌时,帮助学生分析曲调、节奏、情感等,增进理解。
5. 合唱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中国民歌进行合唱;-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合理分工,共同学习和演唱;- 教师在合唱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调试,帮助学生提高演唱技巧。
6. 个别展示:- 鼓励学生自愿报名,进行中国民歌的个别展示;-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民歌进行独唱或合唱,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艺;- 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7. 总结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学生可以发表对中国民歌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可以采用问卷、小结等方式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本次学习的掌握情况。
中国风-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中国民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山野放歌》。
我根据教材编排,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添加讲解中国民歌的形成和分类以及代表曲目,以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民歌的资料,进行本单元学习。
还要介绍各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中国民歌现有三十多万首,根据创作环境和风格特点课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种,每一种民歌的产生都与人们的劳动生活关系密切,音乐特点也各具特色。
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歌曲欣赏加深对民歌的了解。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我国民歌的类别,了解并体验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疑、提问、互动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喜爱和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各民族民歌的感情,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他们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中国民歌的体裁分类及各类代表曲目2、难点、如何区分中国民歌类型以及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音像资料等◆教学方法: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所以在音乐教学当中应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境,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创设情景法、启发诱导法、归纳总结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思路与程序:总体思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生共同学习民歌分类──学生欣赏民歌展示自我。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老师:说到民歌,大家都会想到什么?(我们紫阳的民歌)那请同学们唱一首大家都熟悉的。
{朗在对门唱山歌}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民歌和会唱的民歌,缩短学生与本课的距离,融洽师生的关系。
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力。
2.师生互动,学习新课设疑:什么是民歌?民歌的特点及分类?(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教学当中去。
)民歌:多为群众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
它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人民的喜怒哀乐无一不反映在浩如烟海的民歌之中。
音乐教案初中民歌
音乐教案初中民歌
课时:1课时
年级:初中一年级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欣赏和学唱民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
1. 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欣赏和学唱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茉莉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引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哪些民歌?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欣赏民歌(15分钟)
1. 教师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茉莉花》,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歌的魅力。
2. 教师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分析民歌的特点。
三、学唱民歌(20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茉莉花》,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2.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歌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表达对民歌的喜爱。
教学评价:
1. 学生对民歌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2. 学生的歌唱技巧和团结协作精神。
备注: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说课稿范文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中国民歌》是人音版音乐课程的一年级上册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中国传统民歌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学唱并表演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中国民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中国民歌的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学唱并表演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分组讨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教师讲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让学生了解民歌的魅力。
3. 示范:教师示范演唱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让学生感受民歌的独特韵味。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学民歌的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
5. 实践:学生分组演唱所学民歌,教师进行指导。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民歌的学习及重视。
7. 拓展:教师推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供学生课后学习与欣赏。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终结性评价则主要关注学生对民歌知识的掌握和演唱技能的提升。
教师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反馈,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教学准备1. 民歌教材和乐谱。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民歌。
3. 教学多媒体资料,如民歌视频、图片等。
4. 课堂活动所需的分组道具和乐器。
八、教学设计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耳熟能详的民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中国民歌》教学设计设计意图:音乐是一种民族的文化,本课选定中国民歌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旨在通过让学生感受、体验中国民歌(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相关文化的了解,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内涵及艺术价值,唤醒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让学生根据音调特点、歌词内容、节奏特点、音乐作用、演唱形式等特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与学习伙伴,自由组合学习小组,进行歌曲创编,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即兴创作的尝试,提供展示的舞台,通过自评、互评与他评等评价方式,让学生享受表现音乐和创作音乐带来的成功感与愉悦。
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公共基础课教材:公共艺术(音乐篇)》第二单元《美妙的歌声》的第一节《中国民歌》。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中国民歌的体裁与其特点,重点介绍当中的山歌。
是一堂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认识、中国民歌的体裁与特点。
(2)、过程与方法:采用听一唱一分析一讲解一讨论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还运用小组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歌曲创编。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了解中国民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发散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中国民歌的体裁与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发散创新思维。
四、教法学法教法:我将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具体为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活动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运用钢琴教学,弹唱示范,随琴哼唱,互动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具体采用欣赏法、聆听法、讨论法、小组活动法。
初中民歌教学的教案
教案:初中民歌教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知道民歌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民歌,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1. 民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民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音响设备。
2. 民歌教材或民歌歌曲集。
3.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民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民歌在我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民歌的认知和感受,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与活动(20分钟)1. 讲解民歌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民歌的历史背景。
2. 分析民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如旋律、节奏、唱腔等。
3. 教授民歌《茉莉花》,让学生学唱并体会民歌的独特魅力。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民歌的感悟和心得。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让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进行学习和演唱。
2. 各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评价和欣赏。
3. 邀请部分学生进行单独表演,展示自己的歌唱才华。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民歌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强调民歌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民歌,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演唱民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充分体验民歌的魅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民歌学习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演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民歌演唱技巧。
4.2民歌(2)教学设计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
旋律:悠扬绵长。
评价:根据蒙古草原特性判断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考验了学生的听赏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蒙古民歌的听赏,初步感知草原民歌的特点。
(2)蒙古族长调音乐和短调音乐活动1:给出长调音乐的特点,并对比得出短调音乐特点活动2:教师演唱两首蒙古民歌片段《牧歌》《嘎达梅林》。
问题1:判断两段民歌属于哪种类型?活动3: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回答。
活动4:教师带领学生唱《牧歌》,亲身感受长调音乐自由、缓慢、一字多音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根据特点判断音乐类型,并实践到音乐演唱中,更能提起学生的兴趣。
2.聆听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活动1:观看关于苗族的短视频,从而导入课题。
活动2:聆听《歌唱美丽的家乡》问题1:这首民歌有什么特点?活动3:学生自由回答。
活动4: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歌曲特点(三个拍号、滑音特点)活动5:教师带领学生唱出“3”和“降3”的上滑音和下滑音的不同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提起学生的兴趣;聆听歌曲,引导学生发现音乐特点,并演唱出具有特点的片段。
3.聆听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问题1:歌曲速度是什么?歌曲给了你什么感受?活动1:聆听后总结出中速的速度;情感真挚、深沉的感受。
活动2:介绍《牡丹汗》背景故事。
问题2:歌曲的伴奏有什么特点?活动3:聆听得出一拍切分音的节奏型,具有维吾尔民歌的特点。
活动4:教师带领学生用手打拍子唱出具有维吾尔族特色的一拍切分节奏型。
评价:发挥学生的听赏能力,判断自己听出的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感受维吾尔族民歌表达出的情感,带领学生找出伴奏特点并打出一拍切分音节奏。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中国民歌》教案1、多媒体播放《沂蒙山小调》视频资料,学生欣赏并思考: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它是什么体裁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本课课题:《中国民歌》。
2、和学生一起了解民歌的定义以及民歌的分类。
1、播放《川江号子》的MTV,学生欣赏。
2、提出问题:①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②它有什么样的特点?3、了解劳动号子的特点与共性:“号令”。
4、引导学生思考:在劳动过程中唱带有号令性的歌曲有什么作用?5、总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
1、播放《小河淌水》的MTV,学生欣赏。
2、提出问题:①这首民歌是什么体裁?②歌曲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3、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
①山歌的定义。
②歌曲描述的是阿妹在月色下歌唱,呼唤远方阿哥的场景。
1、再次欣赏,学生跟随旋律轻声哼唱。
2、提出问题:①歌曲的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②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歌曲旋律。
旋律从容舒展、节奏自由4、总结云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云南民歌具有浓厚的山野气息,自然、坦率、色彩鲜艳,音乐曲风相对精致、细腻。
5、学唱歌曲,进一步体会江南民歌的音乐特点。
《茉莉花》江苏民歌▏茉莉花1、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的MTV,学生欣赏并思考:①歌曲是什么体裁的?②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师生共同了解“小调”的定义及其音乐特点。
3、再次欣赏,学生跟随旋律轻声哼唱4、提出问题:①歌曲的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②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深入分析歌曲旋律级进音环绕音6、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风格特点委婉细腻、柔美抒情通过“听—唱—析”的步骤形成学生体验;进一步体会到江苏民歌《茉莉花》委婉流畅、柔美抒情的音乐风格通过对比欣赏江苏、东北两首《茉莉花》,帮助学生理解南北民歌风格的迥异与人们的地域、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有着极大的联系。
东北1、播放东北民歌《茉莉花》的MTV,学生欣赏▏2、提出问题:①歌曲在旋律、节奏、演唱风格上有什么特点?②它与江苏《茉莉花》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3、学生讨论,教师引导,阐述结论:《蝉之歌》1、播放《蝉之歌》的影像资料,学生欣赏。
2024中国民歌的说课稿范文
2024中国民歌的说课稿范文中国民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本节课将以《2024中国民歌》为例,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民歌的魅力和意义。
一、说教材1、《2024中国民歌》是人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首民歌,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学习并了解《2024中国民歌》的歌词和曲调,了解其意境和音乐特点。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提高唱歌的技巧。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的教法:情感教育法、体验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是:倾听欣赏、合作学习、尝试表演。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一些相关音频和视频素材,展示中国民歌的魅力和演唱技巧。
同时,我还会准备一些关于中国民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资料,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意义。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情感引入,唤起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
我会播放一段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美妙和独特之处。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分享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看法和感受,以此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环节二、倾听欣赏,感受《2024中国民歌》的魅力。
我将播放《2024中国民歌》的音频,让学生仔细倾听,并观察歌曲的曲调和节奏。
学生可以跟随音乐节奏轻轻摇摆身体,感受音乐的律动。
接着,我会让学生表达对这首民歌的感受和理解。
环节三、合作学习,深入理解民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学生将分组合作,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共同编写一段关于《2024中国民歌》的描述。
他们可以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比如绘画、写作、手势等来表达对民歌的理解。
每个小组都要展示自己的成果,帮助其他同学感受到更多关于民歌的细节和情感。
4.1民歌(1)教学设计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
六、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单元导入快速浏览五个我国民间音乐的相关视频问题:同学们能否快速判断出这些片段分别属于哪种民间音乐类型?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得出观看片段所表现的内容依次是传统器乐、戏曲、民间歌曲、曲艺、民歌。
过渡语:从视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国的民间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活的生命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单元的第一课民歌(1),一起来感受民歌的魅力。
(2)本课导入观看《赶牲灵》视频问题:这是哪个地区的民歌?节奏、旋律有什么特点?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得出是陕北地区的民歌,节奏自由悠长,旋律高亢、风格粗犷、淳朴。
评价:通过听辨五段视频对本单元的五大类民间音乐有了直观的了解和感受。
通过直接聆听课本中的歌曲,导入课题,通过节奏和旋律引入民歌、体裁和色彩区。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听辨五个片段并将其归类,即从整体快速地认识了民间音乐的五大类,又具体直观地感受了五大类各自的音乐特点。
以本首歌曲提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歌曲旋律的印象,为接下来的实践表演打下基础。
过渡语: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歌曲。
(二)教授1、教师讲授相关概念:民歌的概念;民歌的三个特性;汉族民歌按照体裁来分类可分为山歌、小调、劳动号子;按照色彩区来分类,可分为西北、西南、江浙三个色彩区。
2、鉴赏山歌《赶牲灵》、《小河淌水》问题1:《赶牲灵》是属于哪种体裁?活动1: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得出属于山歌,而节奏自由悠长是山歌典型的特点。
问题2:《赶牲灵》属于哪个色彩区?活动2: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得出属于西北色彩区,而旋律高亢、风格粗犷、淳朴是西北色彩问题3:《赶牲灵》的旋律特点在音乐如何中体现的?活动3: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乐谱讲解歌曲旋律中的双四度旋律框架、甩腔、民族调式,让学生理解这些要素都是构成歌曲具有浓郁西北色彩区旋律风格的门道。
教师边弹钢琴伴奏边带领学生演唱《赶牲灵》。
问题4:观看《小河淌水》视频,思考旋律有何风格和特点呢?活动4: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得出旋律婉转、悠扬。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音乐教材《中国民间音乐》第二章第二节,主要介绍我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民歌。
包括《茉莉花》、《康定情歌》、《月亮代表我的心》等。
通过学习这些歌曲,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分类、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识唱教材中的三首民歌;2. 了解中国民歌的分类、特点及文化背景;3.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学会唱教材中的三首民歌;2. 难点:理解中国民歌的节奏、韵律和地域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设备;2. 学具:音乐教材、乐谱、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茉莉花》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中国民歌的美妙,引发学生的兴趣;2. 讲解:介绍中国民歌的起源、分类、特点及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民歌的重要性;3. 学唱:教唱《茉莉花》、《康定情歌》、《月亮代表我的心》,让学生分组练习,互帮互助,共同提高;4. 实践:让学生分组演绎这三首民歌,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六、板书设计1. 中国民歌的起源、分类、特点;2. 各地民歌的代表作品;3. 民歌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民歌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 拓展延伸:可组织学生参观民间音乐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民歌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学生对于中国民歌的节奏、韵律和地域特点的理解与把握。
节奏和韵律是音乐的基本元素,对于民歌来说,更是其生命力的体现。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民歌的风格、节奏和韵律特点各具特色,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重点则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唱教材中的三首民歌,并能够理解和欣赏中国民歌的魅力。
二、教学过程2. 讲解环节:在介绍中国民歌的起源、分类、特点及文化背景时,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民歌的魅力,增强其理解和记忆。
《民歌》教学设计
《民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民歌的定义及特点;2.掌握《民歌》的歌词内容及基本唱法;3.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情感表达能力;4.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教学重点:1.歌曲的唱法;2.歌曲的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民歌情感表达的细腻度。
教学准备:1.课件投影仪;2.音响设备;3.相关的资料和素材。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5分钟)1.利用课件投影仪播放一段中国民歌的音乐,并请学生聆听;2.提问:你们对民歌有什么了解?你们最喜欢的民歌是哪一首?为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Step 2 介绍《民歌》(20分钟)2.通过播放音频让学生听一遍《民歌》;3.分享学生对于《民歌》的第一印象,聆听学生的感悟。
Step 3 学歌词(20分钟)1.利用课件投影仪展示《民歌》的歌词,正常速度朗读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内容;2.请学生跟读歌词,熟悉歌曲的韵律和节奏;3.分组进行小练习,学生按照分段练习跟读。
Step 4 学拍子(20分钟)1.引导学生分为两组进行拍子练习,学习基本的民歌拍子;2.引导学生通过唱唤练习,巩固节奏感。
Step 5 情感表达(30分钟)1.分段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歌曲中的情感变化;2.辅导学生细腻地表达情感,注意各段落的情感转折;3.学生逐段合唱,注重情感表达。
Step 6 合唱练习(30分钟)1.引导学生分成多组进行合唱练习;2.指导学生注意和谐的合声和音准的掌握;3.学生逐渐提高合唱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Step 7 总结与展示(15分钟)1.学生进行总结:对于《民歌》一词,你们有哪些新的了解?2.通过小组展示,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的合唱训练成果;3.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展示学生的优秀表现。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制作相应的歌曲教学视频,并与同学分享;2.学生可以组成合唱团,参加学校或社区的文艺演出,展示自己对于民歌的理解和表现。
教学评价:1.学生的合唱表现及情感表达能力;2.学生对于民歌的理解和认识的深度;3.学生制作的歌曲教学视频的质量。
《第四单元 一、 民歌(1)》教学设计
《民歌(1)》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民歌风格。
2. 培养学生欣赏民歌的能力,能够感受到民歌的美感。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大,理解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歌的历史、特点和形式,学会欣赏民歌。
2. 教学难点:让学生亲自实践,尝试演唱不同风格的民歌,加深对民歌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风格的民歌音频和视频,包括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民歌。
2. 准备一些民族乐器,如二胡、笛子等,便于学生欣赏和体验。
3. 准备一些有关民歌的文化背景资料,便于学生了解民歌的历史和特点。
4. 设计教室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音乐欣赏: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如《茉莉花》、《小河淌水》、《太阳出来喜洋洋》等,让学生感受中国民歌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 音乐知识:介绍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分类以及音乐元素,让学生对民歌有初步的了解。
3. 提问: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民歌具有如此丰富的音乐风格和特点?(二)新课学习1. 欣赏民歌《茉莉花》:播放《茉莉花》的音乐,教师进行示范演唱,并讲解歌曲的背景和情感表达。
2. 歌曲学唱:学生跟唱《茉莉花》,教师进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音高和情感表达。
3. 小组讨论:请学生讨论如何通过音乐元素来表现歌曲的情感和风格,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4. 实践表演:学生分组表演《茉莉花》,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判和打分,以增强学生的自大心和表演能力。
(三)拓展延伸1. 欣赏其他民歌:播放一些其他地区的民歌,如陕北民歌、四川民歌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民歌特点和风格。
2. 实践创作:请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民歌,可以是模仿已有的民歌风格,也可以是自己的创新尝试。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指导,并提供建议和反馈。
3. 分享交流: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效果,与其他同砚交流心得体会,共同砚习和进步。
民歌 公开课教学设计
民歌公开课教学设计
民歌公开课教学设计
1. 简介
本教学设计旨在提供一份关于民歌公开课的教学指导。
通过本
课程,学生将能够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民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2. 教学目标
- 了解中国传统民歌的历史和发展背景
- 掌握常见的中国传统民歌曲调和演唱技巧
-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 培养学生表达和演唱民歌的能力
3. 教学内容和流程
3.1. 课堂导入(10分钟)
- 介绍民歌的定义和特点
- 引导学生谈论对民歌的印象和了解
3.2. 民歌历史与发展(20分钟)
- 分享民歌的起源和不同地域的特色
- 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民歌
3.3. 民歌曲调与演唱技巧(30分钟)
- 演示不同曲调的民歌示范
- 介绍民歌的基本演唱技巧,如发声、气息控制等
3.4. 学生实际操作(30分钟)
- 学生分组合唱指定的民歌或自选民歌
-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5. 总结和展示(10分钟)
- 学生展示他们的合唱成果
- 学生感想分享和课堂总结
4. 教学资源和评估
- 教学资源:民歌音频、歌谱、多媒体设备等
-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评价合唱表现和个人进步
5. 教学延伸
- 鼓励学生自主选用不同地域的传统民歌进行研究和演唱
- 组织民歌演唱比赛或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此为民歌公开课教学设计的简要概述,为确保教学效果,请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进行适度调整和拓展。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3.学生思考回答:小调,其定义、特点、分类,
4.学生聆听。
1.学生互相交流,分析音乐主题:民歌《赶牲灵》就是表现一个姑娘见到赶牲灵的队伍通过,从远处期盼自己情人的情景。"你若是我的哥哥你招一招手,你不是我哥哥你走你的路"。此时,姑娘那种希望、焦急、失望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了。
2.演唱。认识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结合主题,认识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作品中,发挥的作用。
2、准确把握山东民歌、东北民歌、陕北民歌、江南民歌的体裁、风格特点,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艺术。
难点:准确把握山东民歌、东北民歌、陕北民歌、江南民歌的体裁、风格特点。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题导入
1介绍宋祖英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表演中心主题为“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的演唱会盛况。
1.学生绘画或写作
2.学生用戏剧或舞蹈等形式来进行表演。
3.聆听、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像乐曲的音乐形象及意境,分析其形式要素上的主要特点及其变化。
1.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
2.引导学生欣赏乐曲的方法
六、课堂小节
1.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对音乐的感情、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2.教师演唱,让学生了解音乐要素的内容: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
3.教师总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热爱它······
1.了解《沂蒙山小调》故事背景。
2.欣赏作品。说出故事情节
3.学生思考回答: 1.听老师介绍背景
民歌经典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民歌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学生能够辨识几种常见的民歌类型,如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
(3)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民歌演唱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聆听、分析、演唱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民歌的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民歌概述:介绍民歌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特点。
2. 民歌分类:讲解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常见民歌类型。
3. 民歌演唱技巧:教授简单的民歌演唱方法,如呼吸、发声、咬字等。
4. 民歌鉴赏:欣赏经典民歌作品,分析其音乐特点、情感表达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经典民歌,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歌的名称吗?它属于哪种民歌类型?2. 民歌概述- 讲解民歌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特点。
- 引导学生了解民歌在民间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民歌分类- 介绍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常见民歌类型。
- 通过实例分析不同类型民歌的特点。
4. 民歌演唱技巧- 教授简单的民歌演唱方法,如呼吸、发声、咬字等。
-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
5. 民歌鉴赏- 欣赏经典民歌作品,分析其音乐特点、情感表达等。
- 引导学生讨论,分享各自对民歌的理解和感受。
6. 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民歌进行演唱。
-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确定演唱形式、分工等。
- 各小组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7. 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歌的重要性和价值。
- 拓展:课后收集更多民歌作品,进行自主学习和演唱。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表达能力等。
民歌教学设计及反思中班
民歌教学设计及反思中班引言:民歌作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在中班的音乐教学中,民歌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以《民歌教学设计及反思中班》为题,探讨中班民歌教学的设计及反思,旨在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和启发。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及设计中班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意识正在逐步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要考虑到这些方面的特点。
对于民歌教学而言,选择适合中班儿童的民歌作为教学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旋律简单、歌词易懂、富有活力的民歌,如《小白兔乖乖》、《两只老虎》等。
同时,在课堂上可以结合相关的教学活动,如儿童舞蹈、手工制作等,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在教学设计方面,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 熟悉民歌的歌曲,包括旋律和歌词。
可以利用音乐播放器播放录音,或者由教师示范唱歌,让孩子们跟随学唱。
2. 引导儿童理解歌词。
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孩子们说出歌词中的关键词,了解其含义。
也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展开讨论,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学习歌曲的节奏。
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乐器,如手鼓、铃铛等,让孩子们跟随节奏敲打。
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身体动作,如敲打手腿、拍手等。
4. 学唱歌曲并合唱。
分散唱和合唱是培养孩子们音乐感知和合作意识的有效方式。
可以让孩子们分成几组,分别唱不同的部分,然后合唱整首歌曲。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及运用在民歌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1. 演唱法:教师示范唱歌,要求学生模仿。
可以利用音乐播放器播放录音,让学生跟随唱歌。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模仿能力。
2. 互动法: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通过问题解答、讨论、分组演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游戏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如歌曲接龙、歌词填空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唱歌曲,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4. 舞蹈法:将民歌与舞蹈结合,通过舞蹈的形式来表达歌曲的情感。
民歌-冀少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民歌-冀少版八年级上册教案I.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民歌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能够听辨和理解民歌的基本特征;3.掌握民歌的基本唱法和演唱技巧;4.能够欣赏和评价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民歌。
II.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民歌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难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民歌的区别和欣赏方法。
III.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民歌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民歌的基本特征,如节奏、音调、旋律、歌词等;3.民歌的基本唱法和演唱技巧,如口腔发声、呼吸、发音等;4.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民歌欣赏和评价。
2. 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2.听歌法;3.跟唱法;4.分组合唱。
IV.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民歌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教学内容1.民歌的定义;2.民歌的发展历程;3.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2.听歌法。
教学重点1.民歌的定义;2.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民歌与其他音乐的区分。
第二课时【民歌的唱法和演唱技巧】教学内容1.民歌的基本唱法;2.民歌的发声技巧;3.民歌的演唱技巧。
教学方法1.跟唱法;2.分组合唱。
教学重点民歌的基本唱法和发声技巧。
教学难点民歌的演唱技巧。
第三课时【辨析不同类型民歌】教学内容1.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民歌的欣赏;2.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民歌的演唱特点和风格。
教学方法听歌法。
教学重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民歌欣赏和评价。
教学难点民歌的区别和欣赏方法。
V. 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1.能够掌握民歌的基本概念;2.能够听辨和理解民歌的基本特征;3.能够掌握民歌的基本唱法和演唱技巧;4.能够欣赏和评价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民歌。
2. 教师评价1.课堂授课效果;2.学生听辨和演唱效果;3.学生对民歌的欣赏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Chinese folk songs teaching design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音乐是用各种各样的乐器和声乐技术演奏的,从唱歌到说唱 ; 仅存在器乐作品,仅存在声乐作品以及将唱歌和乐器结合在一起的作品,是用组织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本教案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乐感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中国民歌
安徽xxx中学王晓琴
年级:初中一年级
课时: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目的:
1、介绍中国民歌的种类及音乐风格。
2、欣赏云南、四川两种不同风格的民歌。
3、让学生初步了解部分中国民歌的概况,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崇高思想。
教材分析:
《中国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人们一代代口头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与完善。
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
富多彩,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我国
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浩如烟海,各具特色,民歌体裁形式大体可归纳为如下表格:(仅列举我国两个地区)放马山歌
民歌体裁
音乐特点
音乐风格
(云南民歌)这是一首流行于云南,反映牧童生活的著名山歌。
“山歌”一般指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发思想感
情的民歌。
它生动地反映了放马人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歌中的衬词及吆喝声,表现了牧童活跃和欢快的情绪,富有
浓郁的生活气息。
川江船夫号子
民歌体裁
音乐特点
音乐风格
(四川民歌)长江流经四川境内的部分叫“川江”
“劳动号子”亦称“号子”是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带有呼号的民间歌曲。
是由《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等八首号子联缀而成的。
《川江船夫号子》中的《平水号子》节奏平衡、舒展,旋律悠扬动听,是船夫们在平静江面上劳动呼号的民间歌曲。
教学重点:中国民歌的体裁,种类及分布。
教学难点:中国民歌的音乐风格
教学方法:利用电教设备进行欣赏后,展开比较讨论。
教学用具:中国地图、电视机、放像机、钢琴。
教学过程:如下图表:
启
发
引
入
学
师生问好。
教师:你们曾经去过云南、四川吗?
学生:没有
教师:好,让我们随着电视画面去进行一次有趣的旅行,听一听上述几个地区当地的民歌。
放录像:出示中国地图。
录像
画面
1、云南地区的风光。
2、云南民歌《放马山歌》的演唱。
教师
解说
1、现在我们旅游的第一站是云南地区。
2、随镜头介绍画面内容。
讲解
1、介绍云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当地人民生活习俗,语言特点。
分析讲解“云南民歌”的音乐风格。
录像
画面
1、四川地区的风光
2、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
教师
解说
1、现在我们旅游的第二站是四川。
2、随镜头介绍画面内容。
讲解
分析
1、介绍四川境内部分的“川江”位置以及当地人民生活习俗,语言特点。
2、分析讲解《川江船夫号子》的音乐风格。
概述
总结
1、出示民歌归纳表格,概述本课内容。
2、简述民歌的作用,民歌在祖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教育学生热爱、珍惜祖国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