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构造认知实习》授课计划

《汽车构造认知实习》授课计划
《汽车构造认知实习》授课计划

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课程授课计划表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汽车构造认知实习

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汽车运用与维修

授课班级汽服141-144 班

汽修141-145 班

授课教师邓建良、马志勇

制表日期:2014年9月1日

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汽车构造认知实习》课程授课计划编写说明课程标准(教学

纲要)制定部门

江苏省联合技术学院专业协作委员会教材全称

(编者、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版次)

校本教材

主要教学参考书(名称、编者)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主编于正同李强汽车底盘构造及维修主编张红伟

本课程本学期教学时数56

周学

时数

28

本学期教

学周数

2

本课程

总时数

56

本学期教学时数分配理论教学 4

编制说明:

1、主要教学内容:

(1)、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总体构造

(2)、发动机两大机构五大系系统的认识实训

(3)、底盘四大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总体构造

(4)、底盘四大系统的认识实训

2、教学目标:

(1)学生应能比较清楚地了解和掌握汽车的

总体组成、布置方式以及各总成、部件在汽车上的

相对位置关系、传动关系及各部件在系统中的功

用、作用。

(2)学生应能熟记各总成部件的名称、功用、

组成、工作原理和零件的装配关系、传动关系以及

冷却、润滑、密封、调整的方式。

(3)学生应掌握一定的拆装技能,能亲自动

手拆装汽车上的主要总成、部件。并符合操作规程,

尽可能做到不漏装、不错装。并能对有安装调整要

求的部件进行调整和检查。

本计划以汽服高职141班为依据编写,其他

8个班级以此为参照,特此说明。

实践教学

实训

48

复习

考核4

假期占用

审批

(核)

教研室主任系 ( 室) 主任

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汽车构造认知实习》课程授课计划表授

课序号

教学项目、任务

(章节)

内容提要

教学课时

理论知识点、实训

知识点

课外

训练

内容

项目一:发动机工作原理 6 4 2

/ /

1

三任务一:整车构造

2 2 0

实训室管理制度、工具认

识、了解汽车构造、组成

实训

报告

2 任务二:专业术语

2 2 0

了解汽车专用名词

3 任务三:配件名称认识

2 0 2 拆装发动机附件、认识名称

项目二:曲柄连杆机构 6 0 6 / /

4

三任务:

发动机拆装、机体组、

活塞组、曲轴拆装

6 0 6

知识内容:气缸体

与曲轴箱组;活塞

连杆组;曲轴飞轮

组的结构的认识。

技能部分:曲柄连

杆机构的拆装;连

杆机构、活塞、活

塞环的装配关系。

实训

报告

5

6

项目三:配气机构606/ /

7

三任务:

汽缸盖的拆装、凸轮轴、

气门组、安装及间隙调

6 0 6

知识内容:配气机构

的构造

技能部分:配气机构

的拆装维修;配气相

位的检查与调整;气

门间隙的检查与调

整。

实训

报告

8 9

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汽车构造认知实习》课程授课计表

项目四:发动机五大系统8 08 / /

10 三

任务1:润滑系

2 0 2

知识内容:润滑系的构造。

名称认识、拆装、装配关系。

实训

报告

11

三任务2:冷却系 2 0 2

知识内容:冷却系主要机件

的构造。技能部分:冷却系

的拆装、装配关系。

实训

报告

12 任务3:点火系、启

动系

2 0 2

知识内容:点火系的构造。

名称认识、拆装、装配关系;

启动系的构造。名称认识、

拆装、装配关系。

实训

报告

13 三

任务4:燃油供给系 2 0 2

燃油供给系的构造。名称认

识、拆装、装配关系。

实训

报告

/ 三考核1(发动机部

分)

2 0 2 / / 项目五:传动系14 0 14 / /

14

四任务1:离合器 2 0 2

离合器结构认识、拆装、装

配关系。

实训

报告

15

任务2:手动变速器 6 0 6 手动变速器的结构认识、拆

装、装配关系。

实训

报告

16

17

18 任务3:万向传动装

2 0 2

万向传动装置的结构认识、

拆装、装配关系。

实训

报告

19 任务4:主减速器 2 0 2 主减速器的结构认识、拆装、

装配关系。

实训

报告

20 任务5:差速器 2 0 2 差速器的结构认识、拆装、

装配关系。

实训

报告

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汽车构造认知实习》课程授课计表

项目六:行驶系 4 0 4 / /

21

四任务1:车架与车桥

任务2:车轮与轮胎

2 0 2

车架与车桥、车轮与轮胎

的结构认识、拆装、装配

关系。

实训

报告

22 任务3:悬架 2 0 2 悬架的结构认识、拆装、

装配关系。

实训

报告

项目七:转向系 4 0 4 / /

23

四任务1:机械转向系统 2 0 2

机械转向系统的结构

认识、拆装、装配关系。

实训

报告

24 任务2:动力转向系统 2 0 2

动力转向系统的结构

认识、拆装、装配关系。

实训

报告

项目八:制动系 4 0 4 / /

25

任务1:制动器

任务2:气压制动传动

装置

2 0 2

制动器、气压制动传动装

置的结构认识、拆装、装

配关系。

实训

报告

26 任务3:液压制动传动

装置

任务4:ABS系统

2 0 2

液压制动传动装置、ABS

系统的结构认识、拆装、

装配关系。

实训

报告

/ 四考核2(底盘部分) 2 0 2 / /

数控铣削课程标准.docx

《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05开课单位金塔汽车维修中等专业学校授课学期1(下) 2(上)课程名称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加工技术 课程类别实训类授课层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考核性质实操 前导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加工基本技能》等 后续课程《数铣及加工中心技术》、《数控维护与维修》等 理论114习题 学时分配总学时450实验实训336 上机见习 适用专业数控专业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目标 (一)课程性质、地位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加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运用能力;了解数控行业的现状及广阔的前景;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钻研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 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 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控铣、加工中心加工较复杂零件的工艺编制、程序编制, 能熟练进行其数控加工,并能进行精度分析与质量控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使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职业规范,勤恳、努力的职业态度,进取、 积极的创新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的团队作风。 二、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1)掌握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加工工艺参数和工艺路线选择的原则,会编制数控铣削较复杂 零件的工艺文件; (2)掌握数控程序编制的基础知识,能编制较复杂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中心程序; (3)会正确选用各种刀具及常用量具、夹具; (4)熟练掌握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操作技术,具备数控加工较复杂零件的能力; (5)熟练掌握数控铣削、加工中心产品的质量检测技术,会分析影响加工质量的原因; (6)掌握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日常维护保养的基本方法;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汽车维修授课教师:杨文刚 学分: 2 学时: 52 编写日期: 2016.5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汽车进入社会、家庭,加快和提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节奏和效率,伴随而来的汽车文化也渗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高等学校汽车类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应仅仅是具备汽车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还包括对汽车和汽车文化的理解及现代交通的意识,具有对现代“汽车”的感悟和意识,这对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汽车文化方面的教育,无论是在提高学生对汽车专业知识的理解方面,还是对培养该专业学生的专业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要求方面都很有必要。? 《汽车文化》课程在汽车电子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发挥着先导作用,该门课程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准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同时,承担着培养学生对汽车服务类职业兴趣和职业认同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本课程不仅起着传递汽车文化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汽车鉴赏能力,更负有培养学生的文化判断能力和欣赏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汽车发展过程中车史文化、造型文化、名人文化、名车文化、车标文化、赛车文化以及技术文化等各方面的介绍,使学生熟悉相关的汽车知识,不仅为汽车电子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爱好汽车,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文化。

2.学习目标 2.1能力目标:? (1)具备设别各类汽车的能力;? (2)会操作汽车各种操作装置;? (3)能正确选择汽车的外形和色彩;? (4)能区别各着名汽车公司、名人、品牌与车标含义;? (5)能综合分析汽车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并提出合理建议;? (6)能分析汽车时尚活动对汽车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2.2知识目标 (1)了解世界汽车发展概况及汽车工业发展史;? (2)掌握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方法;? (3)掌握汽车外形和色彩要求与选择;? (4)熟悉着名汽车公司、名人及品牌、车标含义;? (5)理解汽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6)了解汽车新技术与未来发展方向。 2.3态度目标 (1)养成主动探索知识获取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 (2)养成团队合作、质量、环保、效率意识; (3)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 (4)具备探索新知识,主动学习的态度。 3.课程内容与要求 3.1设计思想

汽车构造授课教案

汽车构造教案 本书教学目的和任务近几年来,我国的汽车、交通运输迅速发展,汽车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汽车维修业也随之繁荣,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很大。为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新一代汽车维修和汽车驾驶人员。 总论 一、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1、了解汽车的发展 2、掌握汽车的基础知识和主要参数 二、重点和难点 1 现代汽车类型 2汽车的总体构造 3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 4汽车的行驶原理 三、课时安排: 2 个学时 四、教学内容 §1 现代汽车类型 5 轿车 6客车 7货车 8牵引车和汽车列车 9特种车 10工矿自卸车 11农用汽车 12越野汽车 类型发动机排量(L)车型 微型≤1.0 夏利、奥拓 普通型>1.0~ ≤1.6 富康、捷达 中级>1.6~ ≤2.5 桑塔纳、奥迪100

中高级>2.5~ ≤4.0 皇冠、奔驰300 高级>4.0 CA770、卡迪拉克、林肯、奔驰500系列轿车的分类-2.按发动机布置形式 发动机前置、前驱,发动机前置、后驱,发动机后置、后驱 (二)、客车的分类-按长度分类 类型车辆长度(m) 微型<3.5 轻型 3.5~7 中型7~10 大型10~12 超大型>12(铰接式)10~12(双层) 客车的分类-按车身型式分类 长(短)头客车箱形客车流线型客车铰接式客车双层客车(四)、货车的分类-按驾驶室总成结构型式分类 栏板式罐式 自卸式平台式 箱式篷式 按汽车质量分类: 类型总质量(t) 微型< 1.8 轻型 1.8~6 中型>1.6~ ≤2.5 重型>14

(五)、内燃机型号的排列顺序及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规定如下: 型号编制举例 (1) 汽油机 1E65F:表示单缸,二行程,缸径65mm,风冷通用型 4100Q:表示四缸,四行程,缸径100mm,水冷车用 4100Q-4:表示四缸,四行程,缸径100mm,水冷车用,第四种变型产品 CA6102:表示六缸,四行程,缸径102mm,水冷通用型,CA表示系列符号 8V100:表示八缸,四行程、缸径100mm,V型,水冷通用型 TJ376Q:表示三缸,四行程,缸径76mm,水冷车用,TJ表示系列符号 CA488:表示四缸,四行程,缸径88mm,水冷通用型,CA表示系列符号 (2) 柴油机 195:表示单缸,四行程,缸径95mm,水冷通用型 165F:表示单缸,四行程,缸径65mm,风冷通用型 495Q:表示四缸,四行程,缸径95mm,水冷车用 6135Q:表示六缸,四行程,缸径135mm,水冷车用 X4105:表示四缸,四行程,缸径105mm,水冷通用型,X表示系列代号

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 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 20 年月~月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系、年级:系级班级: 任课教师: 教研室: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 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教研室主任(签名):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教学形式:讲授、辅导、习题、实验、实操、社会实践、其它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课程学期授课计划编写要求课程学期授课计划是课程教学具体实施过程的必备文件,是检查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和督促教师完成学期教学任务的重要依据。为了保证授课计划的编制质量,特制定本要求。 一、“课程”包括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课程和各类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课程。包含课堂教学和课内实践环节(包含实验或课程设计)的课程合称为一门课程;根据应用能力培养需要单独开设的操作性课程也称为一门课程。其他各类按周安排的社会实践、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均视为单独一门课程。前二类课程均需制订学期授课计划,含有实验的课程应另行编写实验指导书;后一类实践性教学环节应编写相应的实习大纲、实训大纲和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等规范性文件,其编写要求另文规定。 二、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应根据课程教学大纲、校历、各系学期教学进程表、授课专业(班级)学生的情况进行编制,课程教学任务分几个学期完成时,应对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进行周密的分解、协调、统筹安排到各个学期的授课计划中,避免安排有松有紧的现象。 三、课程学期授课计划的编制由各任课教师填写教务处编制的《许昌电气职

业学院学期授课计划及教学进程表》,由专业教研室主任签名确认,开学后两周内上报教务处备案。 四、同一课程由多位老师同时授课(如公共课)可根据任课教师共同研究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统一编写。同一门课程由于授课对象不同,课时不同应分别填写不同的授课计划。 五、《许昌电气职业学院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及教学进程表》的填写说明。 1.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应与专业教学计划中一致。 2.课程类别:指该课程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占处的地位,如: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等。 3.计划学时: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时,以一个班为准。 4..周次、时数:周次指第几教学周,时数指该周计划学时。 5..教学形式:在教学形式栏内填写相应项。 6.如果该表格的行数不够可自行添加,字体也可以自行调整。

汽车文化教学大纲概要

《汽车文化》教学大纲 制订单位:机械工程学院化机系 执笔人:孙玉兰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中文名称:汽车文化 2. 课程英文名称:Automobile Culture 3.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 4. 总学时:32学时 5. 总学分:2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专业任选课,主要讲述汽车文化的含义、汽车的民族性、汽车的诞生过程、汽车的分类、国产汽车型号编制规则、汽车的 VIN 码、汽车的基本构造、汽车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汽车技术发展的六个里程碑、汽车业界著名人物的业绩、汽车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汽车运动、汽车俱乐部和汽车博览会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基本理论,奠定专业课学习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1. 概论(1学时 讲述课程地位和作用;课程主要内容;教学方法。 2.第一章汽车地位(4学时

讲述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简谈汽车; 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 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掌握汽车概念、定义及分类;了解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3.第二章汽车史话(4学时 讲述汽车的萌芽阶段; 汽车生产的三次变革, 掌握第一辆汽车以及柴油机的发展; 掌握汽车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 4.第三章汽车外形和色彩(3学时 讲述汽车外形及汽车色彩。掌握汽车色彩对汽车的使用功能; 汽车的使用环境; 汽车的使用对象;汽车的流行色彩;汽车的行驶安全的影响。 5.第四章汽车公司和商标(6学时 讲述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英国、中国的著名汽车公司及其商标。能够 识别各汽车公司的商标及其含义。 6. 第五章汽车名人 (4学时 讲述卡尔·本茨、戈特利布·戴姆勒、亨利·福特、威廉·杜兰特、阿尔弗莱得·斯隆、沃尔沃·克莱斯勒等的事迹。掌握他们对汽车工业的贡献几深远影响。 7.第六章汽车运动 (2学时 讲述汽车运动的起源、汽车运动的种类、汽车运动冠军车手、赛车和车队、汽车运动的魅力。掌握汽车运动的种类,掌握 F1赛事等。 8.第七章汽车花絮(2学时

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标准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修读学期第3学期课程学时64学时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采取案例分析、拆装练习、实操故障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构造和原理、汽车发动机新技术和简单故障的排除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通过教、学、做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测的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材料及工具的使用方法,建立汽车检修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工作思维模式。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内容安排保证了汽车类专业所需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汽车结构基础知识,汽车拆装技能和简单的维修知识,同时体现了专业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讲授汽车结构原理等知识,包括汽车发动机基本结构、发动机电控系统、发动机性能分析、前沿发动机技术等内容。使学生获得汽车结构的基础知识,掌握汽车拆装的一般方法,对汽车的简单故障具有初步的分析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和应用汽车新技术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作为本专业先开专业课程在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职业操作规范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课程目标 本课程主要讲授汽车发动机总成相关知识和维修技能,包括机械和电控两部分。通过教、学、做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总成维修的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材料及工具的使用方法,建立汽车动机总成维修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工作思维模式,具备按照规范的流程独立完成汽车发动机总成相关维修工作的能力。 2.1能力目标 (1) 要求学生能够对汽车的汽车发动机总成进行常规保养、初步诊断、简单维修。能够评估汽车现有的汽车发动机系统,根据客户的陈述和故障的症状,能够制定初步的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NZZB/K1109-2012) 0 概述 课程实施为40周,折算教学时量为1008标准学时。 1 课程定位 1.1 课程性质与作用 顶岗实习作为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完成各项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后,是学生学习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直接顶岗实习,学用结合,与企业对接,为毕业后直接工作打基础。 其任务是通过考察和实践,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社会、国情、激励学生敬业和创业的精神,从而完成学生从学习岗位到工作岗位的初步过渡,并为毕业后从事相关行业岗位工作奠定坚实的职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严谨、求真、务实、创新”的工程技术思想,增强实践工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1.2 相关课程 前导的主要专业性课程包括工程图样的识读与绘制、机械零件的普通切削加工、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机械零部件的手工制作与拆装、产品加工综合实训等。 2 课程目标 2.1 专业能力目标 (1)零件图、装配图纸分析能力; (2)零件加工工艺性的分析能力; (3)合理选择刀具、夹具、设计工艺路线和工序能力; (4)专用量夹量的使用能力; (5)熟悉产品性能,掌握设备加工工艺流程; (6)掌握各种加工设备的性能特点、参数及操作技能等; (7)会进行设备的日常保养,能进行设备的简单维护维修; (8)产品装配与调试能力; (9)工艺文件理解能力。 2.2 方法能力目标

(1)查阅工量具使用说明书的能力; (2)钳工,普通车床、铣床,数控车床、铣床操作的应急处理方法; (3)零件加工工艺性的分析,工艺文件理解能力; (4)零件的测量、分析返修能力; (5)机床安全操作能力; (6)装配工艺分析能力; 2.2 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具有标准化与规范意识; (3)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4)熟悉企业的生产产品和服务对象; (5)企业在生产管理中的经验和技巧; (6)了解企业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现状; (7)语言表达沟通能力; 3 课程内容标准 3.1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基于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相关岗位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学生以企业的准员工(或称实习员工)的身份,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在装备制造企业内完成。本课程共包括普通车工、数控车工等六大岗位任务。 3.2 课程内容标准 表1:课程内容描述 序号实习项 目名称 任务描述实施目标 学时 (周) 备 注 1 企业认 知 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知识等; 了解各种机械、自动化设备在生产 中的地位、作用及使用情况; 了解机械设备类型,结构、工作原 理、性能特点、安装、维修及管理。 依托现有校外实训基地或 某一企事业单位,让学生在 某一具体岗位上进行顶岗 实习,达到认知社会、认知 岗位、体验工作,培养其通 用能力。 1 任 选 2 个 项 目 2 岗位1: 普通车 编制机械加工工艺; 操作车床完成零件加工; 能完成回转表面、孔、螺纹 加工; 6

《汽车文化》实施性教学计划

《汽车文化》课程教学实施计划 一、课程简介 《汽车文化》是中职学校学汽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理论课程。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在引导学生学习汽车技术文化、车史文化、造型文化、车标文化、赛车文化、驾车文化、品牌文化、名车文化和名人文化等知识,本课程主要介绍汽车诞生与发展史、现代汽车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著名汽车公司、汽车与社会、汽车时尚等有关汽车文化及未来汽车发展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到汽车和汽车工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解汽车的基础知识,汽车品牌对汽车文化所起到的直接作用,现在汽车技术的发展如何体现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从而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汽车文化》计划安排在一年级上学期完成,每周4学时,共68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汽车的发展方向所编写的教材,全书主要分为九个学习模块: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在引导学生学习汽车技术文化、车史文化、造型文化、车标文化、赛车文化、驾车文化、品牌文化、名车文化和名人文化等知识。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120人左右,大部分是刚到的新生,年龄为15岁到17岁,男生占比100%,其中有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好,学习习惯尚可,学习基础扎实,知识面较为开阔,学习兴趣较高,学习上进行强,有良好的学习目标。但是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 四、实施教学的目标任务 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课程更加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一)素质目标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目录 1、《工程图样的识读与绘制》课程标准 (1) 2、《机械零部件的手工制作与拆装》课程标准 (9) 3、《机械零件的普通切削加工》课程标准 (16) 4、《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课程标准 (23) 5、《机械基础》课程标准………………………………………………………………30 6、《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36) 7、《产品加工综合实训》课程标准 (42) 8、《电工基础》课程标准………………………………………………………………48

《工程图样的识读与绘制》课程 (NZZB/K1101-2013) 一、概述 本课程是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必修课。 1、课程类别:专业基本能力课程 2、适用专业: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工程图样的识读与绘制》课程的开发、建设和实施。 3、学时:建议课程实施时量为128学时。 4、建议开课学期: 第一、二、三学期。 二、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关于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专业基本能力课程,是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学生从学习文化基础课转向专业课学习的奠基石。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读图、绘图,运用各种作图手段来构思、分析和表达工程问题的能力,在专业学习中起到夯实基础的作用。 2、相关课程 本课程以初中所学的立体几何知识基础为前导,直接相关的后续课程包括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间接后续课程包括机械零部件的手工制作与装配、机械零件的普通切削加工、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等专业课程。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绘图和手工实际绘图的技能。 1、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图纸图幅、字体、图线、比例、尺寸标注等相关

汽车构造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汽车构造》是汽车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在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特点。配套有二周的集中拆装实习。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汽车整体结构,各大基本总成的作用、结构特点、工作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学好本专业后续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及时了解国内外汽车发展的新结构、新技术。 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为管好、用好、修好汽车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分析理解汽车新结构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掌握传动系的功用、组成和各总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掌握行驶系的组成、功用及受力分析 4、掌握转向系组成、功用和要求 5、掌握制动系的功用、组成、制动装置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6、对现代汽车出现的新结构、新技术等有一定的了解。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1)本课程先修课程为:电工技术、机械制造基础 (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汽车电器、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理论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 (一)绪论(2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概况,掌握汽车的定义及组成、汽车的分类及代号 重点:汽车的分类及代号。 难点:汽车的分类及代号。 教学内容: 1、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概况 2、汽车的定义及组成

3、汽车的分类及代号 (二)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知识(4学时) 基本要求:掌握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熟悉发动机的总体构造与产品型号编制规则;掌握发动机的性能指标与特性。 重点: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发动机的性能指标与特性。 难点: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 1、发动机的分类 2、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 3、发动机的总体构造与产品型号编制规则 4、发动机的性能指标与特性 (三)曲柄连杆机构(4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和受力情况;熟练掌握机体组中各个零件的构造特点和功用;掌握连杆组中各个部件的作用、材料、构造特点;掌握曲轴飞轮组中的曲轴、飞轮的作用、材料、结构特点;了解曲轴扭转减振器构造及工作原理。 重点:活塞连杆组中各个部件的作用、材料、构造特点,曲轴飞轮组中的曲轴、飞轮的作用、材料、结构特点。 难点:曲轴的作用、材料、结构特点,曲轴扭转减振器构造及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 1、概述 2、机体组 3、活塞连杆组 4、曲轴飞轮 组 (四)配气机构(4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配气机构的功用与组成;熟练掌握配气机构的工作情况;掌握气门间隙的必要性和调整方法;掌握配气相位的定义和计算。

(新)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机械加工技术 1、前言 1.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从事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员、产品质量检验员等岗位工作的必修课。其功能是培养学生对机械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认知,掌握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零件的手工制作、使用普通机床的零件制作等技能,具备从事机械加工相关技术工作的基本职业能力。 1.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数控技术专业相关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的项目课程。 课程结构以机械加工技术工作任务为线索进行设计,包括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零件的手工制作、使用普通机床的零件制作等几个学习项目。课程内容与要求的确定充分考虑了机械加工技术人员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 为了充分体现技能为核心、知识为支撑和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的课程思想,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项目),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出相关专业知识,渗透职业素养的积累,以典型的零件机械加工过程为基础,展开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由易而难,多采用学习小组领取任务、查阅资料、制订方案、师生研讨、指导实施等师生互动的课内外活动形式,予师生以广阔的创新空间。本课程要求充分运用现代职教理念与技术,引导学生在学做一体的活动中学会学习,培养兴趣,锻炼技能,修炼素养;培养学生崇尚实践,崇尚技能,尊重科学,尊重劳动的意识;引导学生在与身边的老师、同学共同讨论中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形成基本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本门课程的建议学时数为234时。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整体认识机械加工过程,掌握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零件的手工制作、使用普通机床的零件制作的基本职业技能,培养沟通、合作、务实、严谨等基本职业素养;为提高学生各专门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了解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处理的相关知识; 能对结构不同的零件采取合理的表达方法并绘制该零件的零件图,标注完整的尺寸与技术要求; 能正确识读机械零件图样,能读懂简单的装配图;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教案 班级:教师: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目的本课程在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先导作用,从对学生进行系统专业训练的角度观察,该门课程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准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条件。本课程的重点是要求学生熟悉世界著名的汽车公司及汽车品牌,熟悉汽车界的名车名人,理解汽车与社会的关系。难点是汽车基础知识中汽车结构方面的知识讲授。在课程设计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现场教学方法,课余安排一定数量的作业题和小论文,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课外学习。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本课程是学生初步接触的专业技术课程之一,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参观、模型、实物讲解、实验手段及生产实习、观摩等方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对专业的深层认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2、认真钻研教材,加强教法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认真备课,每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 4、讲练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辅导。 5、授课采用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

6、在学习过程中应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力,结合课件,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 7、全面批改作业,及时发现教学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8、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设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进度周次章节主要教学内容课时模块一汽车与生活模块二汽车发展历程模块三汽车结构与性能评价模块四现代汽车技术模块五汽车生产与管理模块六汽车后市场模块七著名汽车公司模块八汽车运动模块九汽车展会课题汽车与生活教学目标专业能力目标 1、了解汽车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2、了解中国汽车现状; 3、了解汽车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4、熟悉汽车行驶安全常识。方法能力目标 1、能根据不同的分类形式区分汽车类型;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动手、善于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合作能力。教学重点汽车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教学难点汽车行驶安全常识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教学课件课型理论课授课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时间1组织教学与导入清点人数、组织秩

13级汽车文化教学计划

赣榆中等专业学校课程授课计划表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汽车文化 课程类别专业课 专业汽车应用与维修 授课班级14级汽修1、2、3、4 授课教师黄家进 部别汽车机电部

教学大纲(教学纲 要)制定部门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 教材全称(编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 版次)《汽车文化》王家淮任慧珠朱国苗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9年7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主要教学参考书(名称、编者) 本课程本学期教学 时数周学时 数 2 本学期教学周数18 本课程总时数 本 学 期教 学时数分配理论教学30 编制说明: 1、主要教学内容: 1、汽车史话-汽车的发展 2、汽车魅力-驾驭的灵动快感 3、汽车博览-五彩缤纷的世界 4、汽车风姿-永不凋谢的花絮 5、汽车赛事及未来汽车发展 2、教学目标: 1、以趣味性为主,通过对功能原理的基础认知,融通汽车文化的内 涵外衍,从转向灵活中寻觅驾驭的灵动。 2、拓展知识面,拓展学生对汽车相关知识的视野,比如:汽车与电影、 汽车赛事等,从多个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品味汽车文化的博大与厚重。 3、注重汽车未来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就业信心。准确找 到人生定位,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引导着方向。 3、学情分析: (1)对汽车文化不了解 (2)知识面狭窄 (3)理论知识薄弱,对新颖的内容兴趣浓厚 (4)拓展汽车内涵的愿望强烈 实践教学 习题课 复习 4 考核 机动 审批 (核) 人 教研组长教务(部)主任制表日期

理论教学授课进度安排表 周次顺 序 授课章节(单元、课题)及其主要内容(含实 践教学、复习测验) 学时数课内外作业备注 1 前言 1 2 项目一任务一:汽车史话了解车的起源 1 有 3 任务二:了解现代汽车的诞生 3 有 4 任务三:不断改进的现代汽车 3 有 5 项目二任务一:了解汽车的结构 3 有 6 任务二:速度与激情;任务三:舒适与稳定 3 有 7 运动会 2 8 任务四:娱乐与享受; 3 有 9 任务五:永恒的经典 3 有 10 项目三:汽车博览 -欧洲车系 3 有 11 任务二:美国系车 3 有 12 任务三:亚洲车系 3 有 13 项目四:任务一T台与车展 3 有 14 任务二、三:汽车与人类 3 有 15 任务四:车迷世界、宝马艺术车 3 有 16 项目五:以车会友 3 有 17 项目六:汽车改装与未来发展 3 有 18 期末复习 19 期末考试 20 21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计划

深圳市尚德技工学校 一体化专业课学期授课计划(代号C-1) 20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授课专业、班级11级汽修班 任课教师 教研主任刘永杰 教务科长 教务副校长 2012 年2月17 日

一体化专业课学期授课计划说明(代号C-2) 本课程总学时已 授 学 时 尚余 学时 本学期学时分配 余(缺) 学时 余(缺) 学时处 理意见周数 周 学 时 总 学 时 其中 讲授 课堂 讨论 课堂 作业 实验 现场 教学 操作 训练 测验小计 72 0 72 18 4 72 41 1 30 72 教学大纲名称、版本《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自编) 一、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汽车发动机维修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掌握 汽车检测技术在发动机维修过程中的具体运用;掌握发动机维护的作业内容和作业方 法;熟悉发动机主要零部件的修复方法;能运用正确的方法熟练排除汽车发动机常见 故障。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熟悉发动机主要机构总成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主要功能和相互间的连接 关系。 2.掌握发动机维护的基本技能,熟悉发动机各总成、零部件的拆装工艺、技术 要求、调整内容、调整部位及有关注意事项。 3.掌握发动机检测技术必备的基础知识,熟悉发动机主要性能的检测方法和技 术要求。 4.掌握发动机各种常见故障的现象、原因、判断及排除方法。 5.熟悉发动机主要零部件的修复方法、技术要求。 6.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文明生产习惯。 使用教材名称、版本《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名称、版本汽车构造 汽车理论 汽车维修工程 拟需外出参观地点需要增加的设备、材料、工量具及其他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 (二)适用专业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模具制造技术专业。 (三)学时 建议课程实施课时为76标准学时。 二、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对应模具制造岗位、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岗位、机械制造岗位、夹具设计岗位、产品质量检测员岗位、产品销售和售后技术员岗位技能和素质培养要求,讲授机械制造加工技能、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机床的装配、产品质量的检测等技能知识。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形成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基础,对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起着主要支撑作用。 (二)相关课程 本课程前导课程为《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加工设备》、《公差与技术测量》和《机械零件》。 后续课程是《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模具制造工艺》、《现代制造技术概论》。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体目标 本课程以真实模具产品生产任务、生产实际产品为载体,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掌握各种机械制造加工技能、机械加工工艺编制、

机床的装配、产品质量的检测,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及专业素养。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除了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模具制造方法,机械制造加工技能、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机床的装配、产品质量的检测等专业知识以外,通过课内实训、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企业礼仪习惯及工作素养以及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铸造、压力加工和焊接加工等毛坯成型加工的工艺过程; (2)掌握工件加工方法的选择、工艺路线的拟定及工艺规程的制定; (3)掌握尺寸链的分析方法及计算方法; (4)掌握机械制造精度、表面质量的分析方法; (5)掌握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2.能力目标 (1)能掌握各种机床的操作方法和毛坯加工方法 (2)会编制零件机械加工的工艺规程 (3)会分析产品的制造精度、表面质量 (4)能对机床进行装配方法进行选择 (5)会查阅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参数和图册。 3.素质目标 (1)具有不怕吃苦、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品质; (2)能严格遵守工艺纪律、执行工作规范的工作习惯,有高度的责任心,具有强烈的安全生产意识; (3)具备生产质量意识、生产效率意识和生产成本意识; (4)具备终生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 (6)具有目标追求毅力。(包括职业定位、个人规划、挫折承受力等专业必备素质);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中职)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基础 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能力。其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及应用,会合理选用机械工程材料;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能熟练查阅、运用有关资料,初步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能力;熟悉常用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机器的基本概念,掌握机器的组成; 2.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及应用;明确热处理的目的,了解热处理的方法及应用; 3.掌握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应用; 4.掌握带传动、齿轮传动等常用机械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传动特点;了解轮系的分类与应用,会计算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5.掌握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等轴系零件的结构、特点、常用材料和应用场合及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合理选择材料、确定零件热处理方法的能力; 2.初步具有分析和选用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3.初步具有使用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具有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的基本能力; 5.培养学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情感与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品德; 2.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分析问题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5.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处的社会生存能力。

汽车检测教学计划

西安海华技工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⒈培养目标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熟练掌握汽车保养设备与检测技术和汽车维修、管理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⒉培养要求 熟悉汽车的各机构和系统的构造、原理和性能;了解电喷发动机、自动变速器、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空调系统、安全气囊等的检测和维修方法;具备汽车及常用零部件的性能检测能力;具备汽车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的初步能力;具备汽车保养设备的设计、开发和研制能力。 二、毕业生就业岗位 1、汽车修配厂从事检测、使用、维修等工作; 2、汽车检测与维修设备生产厂的技术开发和销售工作; 3、汽车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工作; 4、汽车4s店的销售、前台、机修工作。 5、机械行业其他企业的技术工作。 6、保险公司汽车理赔三、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 四、学制 学制:三年。 五、专业主干课程及实践教学设置 (一)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设置 1、机械制图:主要讲授画法几何学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图示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绘图的基本技能,了解国家有关的制图标准以及公差配合的基本知识。 2、汽车电器设备:讲授电工学、电子学的基础知识及汽车电气设备的结构、性能、调整及维修方面的知识。 3、机械设计基础:由"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优化组合为"机械设计基础"。重点突出机构原理、运动分析,通用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特点、失效形式、失效原因分析以及设计准则。 4、机械制造工艺:主要介绍现代的数控制造方法及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的内容和方法,掌握数控加工的切削原理及相关工艺知识、机床概论、夹具知识。 5、发动机原理与结构:主要介绍常见汽车发动机的原理及结构,对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和润滑系、点火系、起动系、燃油供给系、冷却系进行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常用工具对发动机进行检测的能力。 6、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主要介绍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主要内容包括发动机的电子控制技术、自动变速器、abs防抱死制动系统重点介绍传感器、执行器和 ecu,掌握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检测手段及维护技能。 7、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通过对典型汽车底盘传动原理与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底盘部分的结构和组成以及维修要点,并结合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实践教学设置 1、金工实训:金工实训主要包括金属切削加工实习和钳工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消化和理解课堂教学中学习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对金属材料的理论,金属加工方法和公差知识进一步认识,掌握金属切削的基本技能和钳工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在实训中对金属切削过程加深感性认识,加深对金属切削刀具的理解,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2、汽车构造实训:汽车构造实训主要包括了解和认识汽车的主要机构和工作原理,包括汽车发动机、汽车电器和底盘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通过实训,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数控铣削加工中心课程标准

数控铣削加工中心课程标 准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地位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加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运用能力;了解数控行业的现状及广阔的前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钻研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控铣、加工中心加工较复杂零件的工艺编制、程序编制,能熟练进行其数控加工,并能进行精度分析与质量控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使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职业规范,勤恳、努力的职业态度,进取、积极的创新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的团队作风。 二、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加工工艺参数和工艺路线选择的原则,会编制数控铣削较复杂零件的工艺文件; (2)掌握数控程序编制的基础知识,能编制较复杂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中心程序; (3)会正确选用各种刀具及常用量具、夹具; (4)熟练掌握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操作技术,具备数控加工较复杂零件的能力; (5)熟练掌握数控铣削、加工中心产品的质量检测技术,会分析影响加工质量的原因; (6)掌握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日常维护保养的基本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质量意识和产量意识; (2)培养学生坚强毅力、自信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内容标准 教学内容由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以项目式的课程方式呈现,将对应的知识进行分类,以便更好的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快的接受和掌握。 1.理论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不少于64学时。 2.实践是以结合理论进行的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相应理论的操作技能,并且能够熟练掌握,最终达到国家中级工的考核要求。 理论模块

《汽车构造认知实习》授课计划

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课程授课计划表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汽车构造认知实习 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汽车运用与维修 授课班级汽服141-144 班 汽修141-145 班 授课教师邓建良、马志勇 制表日期:2014年9月1日

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汽车构造认知实习》课程授课计划编写说明课程标准(教学 纲要)制定部门 江苏省联合技术学院专业协作委员会教材全称 (编者、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版次) 校本教材 主要教学参考书(名称、编者)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主编于正同李强汽车底盘构造及维修主编张红伟 本课程本学期教学时数56 周学 时数 28 本学期教 学周数 2 本课程 总时数 56 本学期教学时数分配理论教学 4 编制说明: 1、主要教学内容: (1)、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总体构造 (2)、发动机两大机构五大系系统的认识实训 (3)、底盘四大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总体构造 (4)、底盘四大系统的认识实训 2、教学目标: (1)学生应能比较清楚地了解和掌握汽车的 总体组成、布置方式以及各总成、部件在汽车上的 相对位置关系、传动关系及各部件在系统中的功 用、作用。 (2)学生应能熟记各总成部件的名称、功用、 组成、工作原理和零件的装配关系、传动关系以及 冷却、润滑、密封、调整的方式。 (3)学生应掌握一定的拆装技能,能亲自动 手拆装汽车上的主要总成、部件。并符合操作规程, 尽可能做到不漏装、不错装。并能对有安装调整要 求的部件进行调整和检查。 本计划以汽服高职141班为依据编写,其他 8个班级以此为参照,特此说明。 实践教学 实训 48 复习 考核4 假期占用 审批 (核) 教研室主任系 ( 室) 主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