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
2023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必备考点
2023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必备考点政治必备考点之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在思想上的基础、理论上的核心和组织上的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
它主要由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等构成。
掌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参加2023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至关重要。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它是一种关于事物发展和变化规律的认识方法,具有实事求是、全面性、发展性和能动性等特点。
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是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发展变化的,强调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也就是说,经济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
它是指以无产阶级为主体、坚持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的社会政治思想和制度安排。
社会主义理论包括社会主义的目标、社会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等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基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总任务、社会主义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等。
政治必备考点之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定历史阶段提出和发展起来的具体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构成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强调经济建设是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统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上海2024行测真题及答案
上海2024行测真题及答案(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历代劳动人民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全体劳动群众的世界观D.一切被剥削阶级的世界观【答案】:B2.在雇佣工人工作日长度不变时,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叫做:()A.物质资料的生产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D.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答案】:B3.下列对民事诉讼法中的“共同诉讼人”的表述,最适当的是()。
A.在共同诉讼中共居于相同诉讼地位的当事人,即原告或被告一方为两个以上B.在同一诉讼中,对原告、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的总称C.在诉讼中,对他人之间的诉讼标的有独立请求权的诉讼参加人D.在同一诉讼中,与诉讼标的有利害关系的所有诉讼参加人【答案】:A4.下列四项工作内容哪项不属于行政执行的实施阶段?()A.行政沟通B.行政指挥C.制订实施计划D.行政协调1/ 14【答案】:C5.社会政策从运行原则上看,社会政策是政府向公民提供社会服务的政策,其服务性质和过程坚持了()原则,以社会关照.社会补偿等原则为基础。
A.非牺牲B.量力而行C.非商业化D.尊重和平等【答案】:C6.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公文文种是()。
A.通报B.公告C.命令D.决定【答案】:C7.在完全竞争长期均衡中,如果企业成本不变,市场供给量的增加()A.很难说来自哪种企业B.全部来自新增企业C.部分来自原有企业,部分来自新增企业D.全部来自原有企业【答案】:B8.下列商品中属于互补品的是()。
①大米②面粉③汽车④汽油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9.“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包含了以下哲理()。
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2/ 14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A.①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A10.由于突如其来的降温,市民纷纷提前购买电热毯等保暖用品,造成商场保暖用品暂时缺货,工厂加班加点短期内依然供应不上,商品价格有上升的趋势,这种市场被称为()。
行测考试常识判断备考应试技巧
行测考试常识判断备考应试技巧常识判断备考技巧:一、法律部分法理学、宪法、刑法、行政法和民法是复习的重点,而且还可对一年内新颁布或者实施的法律有所了解。
观察近些年的国考真题,法律一般会有2道左右,从以前单纯的或者用案例的形式考察知识点,到如今更“含蓄”、更“复古”的考察,不仅要求应试者能选对答案,还需要有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
二、时政部分建议大家多关注最近半年内的国家新闻,不仅是纯政治性的理论,还包括民生等社会热点现象。
比如即将建立的低收入家庭核对机制、改进干部作风、雾霾天气、医患纠纷、事业单位人员改革等热点新闻。
三、历史部分绝对不是要求考生通读史书,但还是要对一些最基本的历史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
比如说重大历史事件、帝王的名号、朝代的顺序和历史上著名的代表人物,同时也包括历史事件发生的大致时间和内容。
四、其余部分相对来说,知识点会更多更杂,所以考生可在备考期间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看看新闻、报纸、杂志等,也可多关注一些答题类节目,既积累理论知识,也积攒生活经验,在考试时能更游刃有余。
常识判断应试技巧:一、仔细审题应试者需将题干看清楚,以理解题意。
选择答案时,必须将题干与选项联系起来思考,选择哪个选项要根据其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而不是根据选项本身的含义是否正确。
否则容易风马牛不相及,明明会但是却选错了,丢分非常冤枉。
二、排除干扰选项由于在四个选项中,干扰选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似真性,因此,在仔细分析的基础上,将其排除,以防受其诱导而错选。
广大考生在做题时一定要擦亮双眼,切不可落入命题人的设错圈套。
三、注意题意要求在四个选项中,有时会出现含义不正确的选项,但应试者不能见此就盲目排除。
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的是选择含义正确的选项还是含义不正确的选项,有时就是要求应试者选择含义不正确选项。
四、运用淘汰法做题当应试者对某道题不知该选哪一项时,不妨将四个选项分成两类,一类是含义相近的,一类是含义特殊的。
在选择时,可将含义相近的三个选项排除,即淘汰,留下含义特殊的一项,即所要的选项。
行测常识题库及答案2023
行测常识题库及答案2023.pdf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总结的主要作用是()。
A.交流信息B.吸取工作中的经验教训C.下情上达和提高自身D.反映基本情况【答案】:B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答案】:C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主要竞争策略是()A.广告促销B.降低成本C.涨价盈利D.降价促销【答案】:B4.明清时代,大量以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形式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
这主要是因为()。
A.白话文开始兴起B.思想控制空前严密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D.文学素材日益丰富【答案】:C5.马克思把生产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
1/ 10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实物存在形式和价值转移方式B.在资本积累中的不同作用C.在资本流通中的周转速度不同D.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答案】:D6.中国古代的制瓷业达到了一个十分发达的程度,瓷器贸易令中国蜚声海外,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著名瓷窑的是:A.汝窑B.哥窑C.官窑D.景窑【答案】:D7.下列选项体现货币的支付手段的是()。
A.李华将5000元现金存在办公室保险箱以备不时之需B.老板决定将店内服装八折销售C.小英说他奶奶的金项链至少值10000元人民币D.张伟从银行取了3000元现金交店铺租金【答案】:D8.为了维护政令一致,凡下行公文()。
A.都与有关部门联合发文B.都要和有关机关协商C.都要向上级请示D.内容涉及其他机关的职权范围时,行文前应与其协商一致【答案】:D9.2017年菲律宾产的Real香蕉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
假设2018年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与此同时,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为2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8年这款Real 香蕉商品的价值为:A.10元B.9.92元C.9.6元2/ 10D.6.4元【答案】:B10.记者在南方某省采访,一位民营企业家反映“花费一辈子心血研发,可是优于国外的产品并不好卖。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常识模块备考:马克思主义哲学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常识模块备考: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事业单位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中政治模块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包含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四块内容。
而其中唯物辩证法是考查的重点,在复习过程中要重点把握。
现就马哲中的高频考点总结如下:【考点1】唯物论的核心考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所以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
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内容客观性和形式主观性的统一。
辩证关系: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表现为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和主动创造性。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等主观主义。
【考点2】辩证法的两大特征1.联系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等特点。
2.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是事物变化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考点3】辩证法的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个基本属性。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公考基本行测常识
公考基本行测常识公考行测常识那点事儿行测常识啊,就像是一个大杂烩,啥都有。
它涵盖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就像一个大超市,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你得对每个货架上的东西都有点了解才行。
咱们先说历史吧。
这历史就像一条长河,从古流到今。
从古代的夏商周开始,那些个朝代就像一个个站点,每个站点都有它独特的故事和意义。
比如说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那感觉就像一个超级大老板把周围的小公司都兼并了,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在行测常识里,关于秦朝的考点可不少呢,像郡县制啊,这可是个很重要的管理制度,就好比现在公司里的部门划分,让整个国家的管理井井有条。
再看唐朝,那可是中国历史上的高光时刻,文化繁荣得像盛开的花朵,唐诗就像一朵朵最艳丽的花,李白、杜甫这些大诗人就像花匠,精心培育出这些美丽的作品。
要是考到唐朝的文化,那唐诗肯定是重点。
了解这些历史常识就像你知道自己家族的过去一样,很有意义,而且在考场上还能帮你得分呢,你说是不是?地理常识呢,那是让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的。
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家园,有高山、有大海、有平原、有沙漠。
每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气候和生态。
就像南方的气候像个热情的姑娘,温暖湿润;北方呢,有时候就像个冷面汉子,寒冷干燥。
当考到气候类型的时候,你要是能想到这些,那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还有那些世界著名的地理奇观,像埃及的金字塔,就像沙漠里的神秘巨人,默默地站在那里,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要是在行测里碰到关于金字塔的题目,你知道它是埃及法老的陵墓,这就可能成为你得分的关键。
政治常识也很重要。
国家就像一艘大船,政治就是船的舵手,引导着国家的发展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像航海的指南针,给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
那些基本的政治概念,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像大船航行中的灯塔,为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价值导向。
在行测里,对政治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就像你要知道船上的各种规则一样,必不可少。
行测常识考点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成语解释
行测常识考点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成语解释一、唯物论部分: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3.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一切从实际出发。
4.掩耳盗铃;画饼充饥——错误: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5.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6.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7.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8.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生搬硬套。
9.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0.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
11.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2.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3.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14.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二、辩证唯物主义部分:15.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1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局部关系很难处理好。
1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想依;唇亡齿寒:无风不起浪——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18.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坐井观天——只见部分,不见整体,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
19.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20.盲人摸象——割裂整体和部分的联系,以偏概全。
2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2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事物的整体和大局出发,才能看清事物本身。
23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对整体有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考行测分值常识判断
国考行测分值常识判断国考行测分值常识判断国考行测常识判断分值分布:一共25道题,每题分值大约在0.5分左右。
部分省份常识判断题目数量为20-40道题,分值占比为20%-45%不等^[1][2]^。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涉及主题包括政治、经济、法律、人文历史、科技知识、地理常识、环境、生活常识等。
国考行测常识范围国考行测常识判断部分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包括政治、法律、人文社会、科技、经济、生活与自然等等,几乎涵盖了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
具体范围没有明确规定,但会在不超出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范围之内。
建议提前备考,了解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准备考试。
国考行测常识考察范围国考行测常识考察的范围广泛,包括政治、法律、经济、文学、地理、人文、科技、管理、生活常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具体来说,政治常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法律常识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经济常识涉及市场经济、国际经济、金融、税收等方面;文学常识包括中外文学史上的著名人物、典籍、作品及文学形式等;生活常识则涉及衣食住行等方面。
此外,国考行测常识判断题还会涉及一些特定领域的知识,如外交常识、公共安全常识、自然灾害常识等。
这些知识有助于考生了解国家政策、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提高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范围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范围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社会、科技、管理、环境等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板块:1.政治常识:主要考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
2.法律常识:主要考察法学基础理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3.历史常识:涉及各个领域,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以及近现代史。
4.自然常识:包含宇宙、地球、气象、地貌等各种自然现象。
此外,还包括环境保护、科学发展、人文文化等方面的常识。
总的来说,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范围较为广泛,需要考生在备考时全面掌握。
行测政治知识点
行测政治知识点
行测政治知识点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事政治等。
以下是一些行测政治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事物发展的规律: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但道路是曲折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贯穿党的百年奋斗的鲜明主题。
3、时事政治
当前国际形势:全球多极化趋势发展,国际关系正发生深刻变化。
国内形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也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例如:经济结构调整、环境保护、扶贫攻坚等。
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
以上仅是行测政治知识点的一部分,要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还需要系统地学习和复习相关教材和资料。
同时,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2016年湖北省选调生《综合知识》考察内容、题型
2016年湖北省选调生《综合知识》考察内容、题型根据历年湖北省选调生招录公告,考试科目主要为《综合知识》及国家公务员考试通用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
很多考生疑问,选调生的综合知识和行测的区别是什么?下面结合真题,给考生详细介绍综合知识的考察内容和考试题型:《综合知识》的考试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部分主要考察的知识点有: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物质统一性问题、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实践论、认识论、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等内容。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考察的知识点有:市场经济的基本常识(市场的基本功能、市场经济结构、市场规则、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空(混合经济)、供给与需求平衡、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主要考察的知识点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基本路线、经济建设的发展战略、三个代表及其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四、法律常识主要包括:《法理学》、《宪法》、《民法》、《刑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等。
五、行政管理主要考察的知识点有:行政管理体制与改革、政府机构与改革、《公务员法》、行政监督等。
六、公文写作与处理一般包括:决定、指示、通报、通告、请示、报告、函、会议纪要、简报等。
七、本地地情及对策要求考生根据本地情况结合自身所学知识来给予判断和解答。
《综合知识》的考试题型一般包括以下六种:一、填空题二、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三、判断题(是非题)四、简答题五、论述题六、案列分析题其中,填空题基本是取消了。
论述题和案列分析题纳入“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竞争上岗”的考试内容。
选调生的考试题型以选择题(单选和多选)、判断(是非)题、简答题为主。
从分值上看,单选一般占65-75分(总分100)、多选题:15-20分(总分100)、判断(是非)题:10分(总分100)、简答题:10分(总分100)。
综上可看,其实综合知识考察的内容类似于公共基础知识,同时也可说加大了行测里面的常识题量、题型,范围和简单的申论作答。
2025行测常识必背知识点
2025行测常识必背知识点一、政治常识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可是超级重要的知识点呢。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唯物论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就像我们每天看到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才让我们有了各种各样的想法。
辩证法就很有趣啦,它强调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比如我们的人际关系,相互影响,而且一直在发展变化呢。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能帮助我们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改革开放政策让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起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让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有了明确的方向。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让我们意识到发展不能只看经济,还要兼顾环境、社会等多方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盖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等多方面的创新理论,引领中国走向伟大复兴。
二、法律常识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它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比如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我们参与国家管理的重要权利。
还有言论自由权,但这个自由也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哦,不能想说啥就说啥,要对自己的话负责。
2. 民法: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像我们平时签订的买卖合同就受民法调整。
如果在买卖过程中出现欺诈行为,那受损方是可以依据民法要求赔偿的。
3. 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哪些行为是犯罪,犯了罪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都在刑法里规定得明明白白。
比如说盗窃,根据盗窃的金额和情节严重程度,会被判处不同刑期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等刑罚。
公务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公务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知识点汇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一门科目,对于备考者来说,掌握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常考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进行汇总,希望能够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它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充满矛盾的全息系统,认识世界必须从事物的发展变化和矛盾斗争的角度进行。
2.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应用,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是由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推动前进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和根本原因。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1.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资本主义社会中剥削的本质是资本家通过剥夺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自己的利益。
2.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追求的社会制度,强调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者的经济地位和文化地位得到充分保障。
3. 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重要理论,强调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通过国家机器对资产阶级进行专政,确保无产阶级的利益。
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1. 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强调认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验证和发展。
2. 观念批判: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揭示其表面现象和虚假性质,揭示社会现象中的本质矛盾和阶级斗争。
3. 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方法,强调对事物进行全面的、正确认识,要善于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运动规律。
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1. 创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创新马克思主义是指吸收、借鉴和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如何区分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如何区分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行测常识推断部分常常考查政治类学问,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详细问题详细分析是正确熟悉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冲突的关键,详细问题详细分析的方法论意义是冲突的特别性原理告知我们的,而在冲突特别性三种情形里有一句提到:构成事物的诸多冲突及每一冲突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性质、作用和地位,从这里面引申出来主次冲突和主次方面,而在考试中我们也会遇到如何区分的问题,今日我就跟大家一起探讨区分的方法。
一、区分二者的必要性例如(单选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是针对当前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着力点,在中小企业企稳就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受疫情影响也最为严峻,保住中小企业是稳就业中的重中之重。
这体现的哲学是:( )A. 事物的进展总是一帆风顺的B.部分进展对整体起主导作用B. 要着重把握冲突的主要方面 D.要着重把握冲突的主要冲突从这道单选题中,我们首先可以排解A和B两个选项,选项自身表述错误,事物的进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并不是总是一帆风顺的;整体主导部分。
那么就剩下C和D两个选项,这个时候大家可能就会迷茫了,毕竟是体现了主次冲突原理还是主次方面原理呢?那么接下来带着这个疑问,来看看详细的区分方法。
二、四种区分方法 1. 从定义的根源入手构成事物的诸多冲突有不同的性质、作用和地位,所以我们由此划分出主要冲突和次要冲突;构成事物的每一冲突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性质、作用和地位,由此划分出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比如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动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就可以说是构成我国进展的诸多冲突,每一个领域建设有不同的性质和作用,我们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所以这里面经济建设是主要冲突,其他四个是次要冲突。
而经济建设又可以分为经济进展速度和进展质量,现下经济进展主题是高质量进展,进行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为人民供应高质量的产品满意需求,可见在经济建设这一个冲突中,质量是主要方面,速度是次要方面。
公务员行测政治常识题目总结
一政治常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思想1.马克思主义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B. 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 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D. 有限和无限的关系参考答案: A题目详解:马克思主义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的,而具体科学是特殊的门类,所以两者关系就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看作( )。
A.是“历史的有力杠杆”B.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C.是“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尺”D.是“历史进步的最高标准”参考答案: AB题目详解:历史进步的最高标准---生产力;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变更;历史的有力杠杆,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学。
3.下列各项属于矛盾的同一性的有( )。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C.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D.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参考答案: ACD题目详解:矛盾的统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差异、相互排斥、相互克服。
4.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决定论( )。
A. 是承认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的理论B. 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C. 把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应用于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D. 既认为社会历史具有客观规律性,又反对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的观点参考答案: ABCD题目详解:辩证唯物主义---1、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2、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3、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4、辩证唯物主义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的实践性。
历史唯物主义---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3、社会历史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4、劳动发展史是揭开人类社会发展史奥秘的钥匙。
5、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行测常识必背知识点2024
行测常识必背知识点2024一、政治常识。
1. 时政热点。
- 关注近一年来国内外的重大政治事件,如重要的国际会议(G20峰会等)、国内的重大政策发布(如乡村振兴的新举措等)。
可以通过阅读官方新闻网站(如新华网、人民网)来获取这些信息。
- 对于党的重要会议内容要重点掌握,例如会议主题、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等。
如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系列发展目标,包括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等。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如对立统一规律。
要知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在分析问题时能够运用这些原理。
- 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价值、剩余价值等概念的含义及其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体现。
二、经济常识。
1. 宏观经济。
- 了解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即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知道政府常用的宏观调控手段,如财政政策(税收、政府支出等)和货币政策(利率、货币供应量等)的运用及其影响。
- 经济增长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其局限性。
2. 微观经济。
- 基本的市场类型,如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
例如,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产品是同质的等特点。
- 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原理,包括影响需求(如消费者收入、偏好等因素)和供给(如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因素,以及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移动规律。
三、法律常识。
1. 宪法。
- 我国的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等基本内容。
-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言论自由的界限等。
2. 民法。
- 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相关规定。
例如,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标准(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
-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第一部分政治常识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概述(一)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及来源1、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源: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英、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二)体系1. 唯物论2. 辩证法3. 认识论4. 历史唯物论(三)根本特征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四)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的说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2.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五)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1、唯心主义①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②运动和静止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③运动和静止是相互统一、相互包含的。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二)意识1.意识的产生(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了决定性作用:2、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3、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指意识依赖物质,没有被反映者也就没有反映。
(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指意识具有主观特征。
4、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2)意识能动性表现为:①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②意识活动的创造性;③意识活动对人体活动的控制。
④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三、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联系1、联系是指事物间、现象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2、特征:(1)联系的客观性(2)联系的普遍性(3)联系的多样性(二)发展1、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2、发展的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重要选择),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反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内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指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质量互变规律①质、量、度的含义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的排列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
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渐进过程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相互渗透的。
(3)否定之否定规律①.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自身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实质)。
“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保留它的积极因素。
②.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实质是对立面的统一,体现了事物自己运动的深刻内容。
包括两次否定,即对肯定的否定、对否定的否定。
包含三个阶段,即肯定阶段、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阶段。
(三)形而上和辩证法1、辨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1)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点(内部矛盾)(2)坚持唯物辨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2、判断标准:形而上:孤立、静止、片面。
辩证法:联系、发展。
量变质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
唯心主义不等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等于辩证法,有的唯心主义者也承认辩证法,有的唯物主义者(机械唯物主义)则采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待世界。
3、练习“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古希腊赫拉克利特)“全宇宙中并没有真正静止的点”(笛卡尔)“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四、认识论(一)认识的本质1、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②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③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创造性的反映④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⑤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2、认识的主体和客体认识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的、社会的人,包括个体、集体和社会。
认识的客体:是指进入实践活动领域并和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包括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
3、实践与认识(理论)的关系(1)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中,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②认识反作用与实践(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①实践是认识的基本来源;②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③实践是检验人们的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二)认识的基本规律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对事物表象的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2)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概括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赖的。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2、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1)认识运动的反复性是指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这是因为,客观事物是复杂的,认识过程也是复杂的,认识的主体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往往要反复调查研究、补充、修正。
(2)认识运动的无限性是指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运动也必然随之不断发展。
五、历史唯物论观(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脉相承的。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观上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的基本依据。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其中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方式(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
它包括人们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学、艺术、宗教等意识形态和人们的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等。
社会的意识结构建立在社会的经济结构基础之上并受社会的政治结构制约。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坚持社会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个观点,结束了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坚持了真正辩证和彻底的唯物主义。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能动性、自身独特的规律性和对于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
社会意识往往会落后于社会存在,也往往会超越社会存在。
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就每一时代具体的社会意识的形成来说,都有两个来源:一是当下的社会存在;一是历史上的精神文化成果。
第四,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真题练习】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是:()A. 科学性B. 实践性C. 革命性D. 阶级性2、马克思主义的来源是()A.德国的古典哲学B.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的现实社会主义D.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3、我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月亮、太阳以及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于人心之中,都是心之意念的产物。
这是______的思想。
A. 客观唯心主义B. 主观唯心主义C. 机械唯物主义D. 庸俗唯物主义4、19 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观念外化或异化的结果。
黑格尔的观点属于:()A. 客观唯心主义B. 主观唯心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5、“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提出这一物质定义的是:A. 费尔巴哈B. 黑格尔C. 列宁D. 马克思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A. 设想无物质的运动B. 设想无运动的物质C. 否认运动的存在D. 否认静止的存在7、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B.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C. 思维运动的主体是思维D. 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8、在人类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人脑的形成B.语言的思维的形成C.能够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的劳动D.自然界的变化9、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周围有很多竹子。
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
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B. 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10、温家宝总理说: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要重要。
这句话表明:()①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巨大的②精神状态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进程③信心、信念、意志是成功的必备要素④有了信心就可以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战胜困难A. ①③B. ①②C. ②③D. ②④11、“未秋先秋,踏断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