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 (1)

合集下载

《像山那样思考》1课件

《像山那样思考》1课件

像 山 那 样 思 考
奥 尔 多 利 奥 波 德
·
研习文本 看1-3段,回答问题
深沉骄傲的
这是一声怎样的嗥叫?
不驯的、对抗性的 悲哀的、蔑视一切苦难的
这声狼嗥引起了其他生物怎样的反应? 它们的反应和一座山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鹿
松林
郊狼 牧牛人
猎人
——希望或恐惧 毛骨悚然
山: 客观地听取一只狼的嗥叫 (对狼有一种秘密的看法)
感知作者
“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 利奥波德(18871948)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他被称为美国 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 1949年,《沙乡年鉴》出版,是其最重要的著作。 奥尔多 • 利奥波德从小就有着对大自然的浓厚兴 趣,在他近50岁时,购买了美国威斯康星河畔的一个被 人类榨取殆尽而遗弃的名为沙乡的农场,从此开始了在 沙乡长达13年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直到去世。 《沙乡年鉴》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 彼此折射辉映的联系的感知和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 邃。被誉为“绿色圣经”。《像山那样思考》是《沙郡 岁月》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嗥叫”的情感?
对人类捕杀的抗议和不满 对险恶环境的不屈服 对死去同伴的哀悼
对人类目光短浅的蔑视
对与人类和平共处的希望
……
为什么只有山能够听得懂 狼的嗥叫 ? 人类---- 从眼前利益考虑
主观、自私、肤浅、表面
山---- 、保护生态平衡刻不容缓。
2、呼唤人与万物之间的平等相处、 和谐相处。 3、饱含着生命意义和生态价值。
“像山那样思考”究竟是怎样的思考?
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 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并不比一座山更高明。 我们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 关系并无二致。 人和自然是平等的,应相互尊重,否则,当危机 发生时,我们也许才能真正体会这声狼嗥的真正内涵。

高一语文《像山那样思考》优质教案及反思(通用9篇)

高一语文《像山那样思考》优质教案及反思(通用9篇)

高一语文《像山那样思考》优质教案及反思(通用9篇)高一语文《像山那样思考》优质教案及反思篇1[教材分析]本课选入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个专题(专题即以篇名命名)的第三个板块--湖山沉思。

这个专题意在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感受她的深长意味,而板块“湖山沉思”意味着学习本文,不能仅仅停留在欣赏大自然的层面,还要通过自主阅读,钻研文本,进行多角度的交流对话,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进入理性思辨的境界。

梁丰中学的学生有较高的起点,引导他们实现教材编者的初衷是完全可能。

本文内容似浅而实深,需要涵咏品味,文本研习应该是主要学习方式。

本课涉及生态保护问题,但毕竟我们上的是语文课,故只能从语言文字入手去感悟相关的道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用诗性语言表达理性思考的写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来领悟情感、解读文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有关生态伦理的思考,确立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味关键词句中的细腻深沉的情感。

[教学难点]本文以感性的形式表达理性的内涵,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披文入情,通过语言感悟作者的生态伦理观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像山那样思考》。

预习课文之后大家已经知道,作者的思考是由一种动物--狼--引起的。

在你一贯的印象中,“狼”是怎样的一种动物?大家再一起想想,有哪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俗语?你还读过什么以狼为主角的寓言、童话?这些词语和文学作品中狼的形象有什么共同特征?在同学自由交流之后小结:人们一贯敌视憎恶着狼,把狼视为竞争者和猎物,随着近现代枪械的产生,狼遭到了灭顶之灾。

人们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没有狼的世界是否会比有狼的世界更加美好。

今天就让我们“像山那样思考”一下,换一个角度去认识大自然中的狼,或许我们会有一种全新的感悟。

设计这样的导入,主要意图是凸显人类的习惯思维中对狼的认识与文本作者的认识之间巨大反差,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索。

像山那样思考1

像山那样思考1

布置作业
保护生态平衡从我做起。请你为生 态平衡做一份贡献,为保护生态平衡 写一份宣言。 要求:
① 400字左右
② 30分钟完成
学习任务 任务一:通读全文,分组讨论,把握 文章内容。 任务二: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理解文 章内涵。 任务三:结合资料,联系现实, 抒发感想。
整体感知
1.作者以一声狼嗥开篇,狼嚎对于鹿、松林、 郊狼、牧牛人、猎人等有什么样的意义?他 们的反应是怎样的? 2.留意这声狼嗥的还有哪些人和物?他们 的反应是怎样的?
3.我对狼嚎的认识是如何转变的? 4. 狼被猎杀后出现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难点理解
1.狼嗥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内涵呢?
2.如何理解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3.“人的思考”和“山的思考”有什么不同?
课堂拓展 看完之后,你从中 得到哪些启示?
给我一片天空 一片成熟的紫色天空 别让酸雨淋湿了我的梦 别让烟雾遮蔽了我的真诚 别让我看不见蓝天 别叫我内心天蓝的热带雨林 让位给一栋栋冷漠的洋灰钢骨 我把睿智沏成一壶龙井 我把哲思梳成一株银柳 我平和的心曲通过一管牧笛 悠悠地回荡在晚风夕照里 那一片紫色的天空
像山那样思考
利奥波德
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Fra bibliotek刘庆华
作者简介
奥尔多·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 的理论学家,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环 保先驱人物,保护野生生物之父,“美国野 生生物管理之父”,被称为“美国的先知”, 他长期从事林学和猎物管理研究。《沙乡年 鉴》是他最著名的著作。这是一本随笔和哲 学论文集,是他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 晶。《像山那样思考》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 篇。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像山那样思考》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学会将课文中的观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自然、和谐共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像山那样思考》的主要内容介绍。

2.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课文观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像山那样思考》的主要内容。

(2)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观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散步》的内容,引发对家庭和谐、人际关系的思考。

(2)简介课文《像山那样思考》的作者及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像山那样思考》,理解主要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中的亮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分享讨论成果。

(2)引导学生将课文观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分析其现实意义。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课文中的观点和价值观。

5. 课后作业:(2)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加深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像山那样思考》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将课文观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4. 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2. 案例分析:选取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第4专题《像山那样思考》含答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第4专题《像山那样思考》含答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目标1。

通过理解“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了解文中的生态忧患意识,建立生态伦理观念.2。

研究文本,体悟哲理性语言的内涵。

3.感悟自然,沉思湖山。

●重点、难点1. 理解“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2. 学会从语言特色、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课文.难点: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和体验作者的精神境界.●设计思想本文意在告诉人们应如何看待自然以及如何和自然和谐相处,教学中不仅应让学生明白狼的生态意义,更应让学生懂得狼只是自然界万物中的一个代表而已,进而让其明白人类应平等地看待自然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而作为语文课学生这些认识的获得又必须来源于对文本的研习,决不能撇开文本谈所谓的道理,否则便会上成环保生态教育课,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特别重视对学生文本研习的指导,强化学生在对文本的研读中明白文章的旨意并进而提高思想认识。

●教学资源1.资料辑录: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近代环保之父",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 .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

其中他的《沙乡年鉴》被誉为“绿色圣经”。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背景介绍: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过高的物质追求,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以及错误的生态观念,使我们的地球已变得满目疮痍。

森林植被骤减,水土流失严重,工业三废的污染,滥捕滥杀滥伐,这一切做法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地球面临荒原化的危险。

2.《像山那样思考》教学PPT。

像山那样子思考作文(精选3篇)

像山那样子思考作文(精选3篇)

像山那样子思考作文(精选3篇)像山那样子思考作文1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山。

它以其厚重的底蕴孕育出大千世界的繁华美丽,神妙莫测的景象淡出山的境界。

一曰静。

寂静地思考,沉默的储备,默默地收集落红衰绿。

史铁生像山那样思考,当他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在废弃的古园里思考生与死的问题。

朱红淡褪,高墙坍圮,玉砌雕阑散落的环境和走过他车辙的母亲的脚印像山一样让他清楚:坚忍地面对困难,勇敢地活下去。

培根说过“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

”山的最高境界是以静孕育根基,以静衬托生命的灵动。

绿叶衬红花,高山凸深境,境由心生,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

二曰厚重。

观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有万般形态,却拥有一个共同赞词:厚重。

像山那样思考的康熙深谙“厚积薄发”之理,博览群书,攻满文通汉经引外国先进文化创先进观念,纵然皇宫里的繁华处处,可终比不过搁置重重如山的字来得震撼——那是康熙一生毫不间断的字帖。

天天练的态度推而广之,查水利访民情造望远镜。

正如那首歌“我真得还想再活五百年”,成为现实的话,华夏儿女又怎么会被外国侵略至二百年抬不起头来。

康熙的孜孜不倦,借鉴古今中外,持之以恒的品质________于他的厚重。

相比而言,秦始皇的残暴、周幽王的失败、崇祯的亡国自杀则源于他的浅薄无知,不会像山那样思考的他们,非千古骂名即遗臭万年,倘若有例外,也只是眼前盛后世熊,揠苗助长的功业怎会长久?地有基,人有本,山的境界在于强基固本,此可谓不可催也。

三曰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不放弃大树亦恋爱小草,有此则千百年来年年树壮岁岁花红草绿。

像山那样思考的社会才会孕育出千般境界。

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放,笑对人生;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定,超然物外;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胸怀天下。

“求同存异”是社会前进的保证,“和合为坤”使社会和谐多姿。

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只因荒野的山让人像他那样思考,因思考山的境界而找到自己的目标,找到社会发展的方向。

奥尔多-利奥波德《像山那样思考》课件PPT(26页)

奥尔多-利奥波德《像山那样思考》课件PPT(26页)

写作背景
工业革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 生活,但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环 境,过高的物质追求,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以及错误的生 态观念,使我们的地球已变得满目疮痍。森林植被骤减,水 土流失严重,工业三废的污染,滥捕滥杀滥伐,这些做法严 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地球面临荒原化的危险。
山有如此深邃久远的思想,人类在山的面前应当谦 卑,应当“像山那样思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THREE THREE
03
写作特点
XIEZUOTEDIAN
《像山那样思考》
写作特点
XIEZUOTEDIAN
一、站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度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
自然有自己的智慧,人类却自以为是万物之灵,一心想让自然为我 所用,甚至不惜破坏基本的“规则”。而山不这样思考。群山亘古长存, 深谙自然之道。山、植被、鹿、狼,都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 在这块土地上共生共存。作者启示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要 为了追求短暂的繁荣,以自己的意愿去改变固有的平衡。
狼的消失,带了一连串的生态恶果:山和草原 上的植被被啃光,数量膨胀的鹿群因为饥饿而大批 死亡;山和草原的植被几十年里都得不到复原,土 地沙漠化、沙尘暴、水土流失随之而来,给人类带 来了难以恢复的生态灾难。
作者由狼的消失所带来的生态恶果, 发表了怎样的议论?其用意是什么?
议论:“我们大家都在为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而奋斗 着……所在这一切带来的都是同一种东西:我们这一时代的和 平”,说明人类的思考方式只是为了得到暂时的宁静生活,这种 思考方式,这种短视行为,导致的将是‘长远的危险’。”
课文探究
鹿、松林、牧牛人、猎人以及山对狼嗥的不同反应:
狼嗥

《像山那样思考》课件1

《像山那样思考》课件1
思考:那么文章接下来写到,面对这 声狼嗥留意的还有谁呢? 明确:是“我”,是“我”对这声狼 嗥的理解,是“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 识”。
4-7自然段(作者认识的由来,作者对狼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转 变?自然界如果失去了狼会怎样?)
1、思考:作者的认识,很明显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作者以 前的观点是怎样的? 明确:从前认为狼是坏的捕食者,吃掉了对人们有用的鹿,该 杀。用文中的话说也就是“在那些年代里,没有人会放过打死 一只狼的机会。”这句话说明了人们的愚昧在当时的普遍性。 “在一秒钟之内,我们就把枪弹上了膛,过度的兴奋竟使我们 无法瞄准。”“在一秒钟之内”,看见狼时这样一种本能的、 自然的反映体现了人的愚昧;“过度的兴奋”写出了人们意识 不到自己的残忍和无知,竟然还非常高兴。 “当时我很年轻,正是不动扳机就感到手痒的时期。那时,我 总是认为, 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 是猎人的天堂。”
【教学设想】 1、把握文眼,在那一声狼嗥上做文章。让生沿 着作者设定的切入点去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导入: 提问: 同学们,上课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今年美国好莱坞 有一部大片——《阿凡达》,有谁看过没有?那么,它讲了一 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明确:影片展示了未来世界,由于地球资源日益枯竭,人类为 了掠夺新的资源,启动阿凡达计划,攻击潘多拉星球的故事。 《阿凡达》虽然只是一部科幻电影,但却给观众引出了人•自然• 科学的话题。 长久以来,人类一直将自己看作是地球的霸主,大自然的主人。 由于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无节制地开采,滥捕、滥杀、滥伐, 使许多的物种濒临灭绝,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的平衡。面对日益 恶化的生存环境,和越来越严重的能源危机,人类不得不重新 审视自己的行为。 那么,究竟人类应该站在什么角度去思考?应该如何去思考? 我们来听听美国的奥尔多•利奥波德在半个世纪前给出我们的答 案——像山那样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 尊重生命
像山那样思考
生命是短暂的,但生命的价值是 无限的。像山那样思考,我们会 意识到生命的永恒与短暂的对比 。我们会更加珍惜每一个生命, 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生物;我们 会更加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特 性;同时,我们也会更加关注环 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像山那样思考
接纳差异
在山的包容与接纳中,我们可以学到如何面对和处理差异与冲突。我们会更加接纳不同的 观点和文化,更加理解和尊重他人的选择和决定。这种接纳和理解的态度将使我们的人际 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然的规律和秩序。它按照自己的节奏生长,无论是春夏秋冬,都保持着自己的 节奏。这让我们明白,在面对生活的复杂与多变时,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节奏和秩序,遵 循内心的声音
2
像山那样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
当我们像山那样思考时,我们会 发现生活中的一些新视角和新态 度。我们会更加重视那些永恒的 价值,如友情、爱情和家庭;我 们会更加尊重和欣赏生命的多样 性;我们会更加谦逊和低调地面 对生活的起伏;同时,我们也会 更加遵循内心的声音,按照自己 的节奏和秩序去生活
包容与接纳
山的启示
山容纳了各种各样的 生物和环境。它为它 们提供了一个栖息的 家园,同时也成就了 它们各自的特性。这 种包容与接纳的精神 ,让我们反思在面对 差异与冲突时,如何 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 理解和接纳
山的启示 谦逊与低调
山的启示
山虽高大雄伟,却从不炫耀。它始终保持谦逊和低调, 这正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学习的品质。无论在何种情况 下,我们都应保持一颗谦逊的心,尊重他人,尊重自然
社会是不断变化的,事情也不会在一成不变的,想要完成自己的事业必须能够洞察经济状况和社会需求
这要求我必须熟悉经济方面的知识,这要求我在平时自己学习和研究 人生之路必须经历挫折才能看到幸福之花的盛放,我将一点点成长,变得勇敢,果断,坚强!

《像山那样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

1935 年 4 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购买了一个被人类榨取 殆尽而遗弃的沙乡农场, 从此开始了在沙乡 13 年的恢复生态平 衡的探索。利奥波德把在沙乡的观察与思考结晶成了《沙乡年 鉴》一书。 《像山那样思考》就是《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 笔。
夯实基础检查字音字义
一、认读字音
(一)、单字音 o) 嗥叫( há
文章解析
阅读第一段(1-3节)回答以下问题
思考: 这一声狼嗥有 什么样的特点?
“深沉的”、“骄傲的”、 “不驯服的”、“对抗性 的”、“悲鸣”、“蔑视”
体会画横线处的含义
这是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是对世界上一 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
分析:这声野性的狼嗥意味着自然界以它的悲 鸣对抗着人类的灭绝手段,蔑视着人类亲手“ 缔造”的灾难。

思考: “我”对这狼嗥的认识,经历了怎样一 个变化过程? 肆意猎杀狼——有负罪感——反思醒悟
第 7、 8、 9 节中自然界失去了狼后果会怎样?狼的消失对自然、 对人类的生存现状及未来分别意味着什么?
后 草原得 不到 恢复 生物链 遭到 破坏 生态平 衡被 打破
果 自然
意味内容
意味着为某种生存现状吹响 了告别的号角
深刻的,客观的,长久的
体会画横线处的含义
1、然而,在这些明显而迫近的希望和恐惧之后 ,还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含义,这个含义只有这 座山自己才知道。 分析:“明显而迫近的”是人们所能看到的听 到的眼前的生物之间的关系,但是人们不知 道“隐藏着”的整个生态之间的平衡将要被打 破,以及这个“被打破”带给这座山和人们 自己的灾难。
失去了狼 → →
沙尘暴 → 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
第二部分(4-9)
写狼被猎杀的后果。

《像山那样思考》阅读练习(附答案)

《像山那样思考》阅读练习(附答案)

导语:下面是《像山那样思考》阅读练习,欢迎同学们的练习和关注,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提高语文成绩,学好语文知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1—4题。

像山那样思考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回响到另一个山崖,荡漾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

这是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和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进发。

每一种活着的东西(大概还有很多死了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

对鹿来说,它是死亡的警告;对松林来说,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对郊狼来说,是就要来临的拾遗的允诺;对牧牛人来说,是银行里赤字的坏兆头;对猎人来说,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

然而,在这些明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还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含义,这个含义只有这座山自己才知道。

只有这座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去听取一只狼的嗥叫。

不过,那些不能辨别其隐藏的含义的人也都知道这声呼唤的存在,因为在所有有狼的地区都能感到它,而且,正是它把有狼的地方与其他地方区别开来的。

它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悚然。

即使看不到狼的踪迹,也听不到它的声音,它也是暗含在许多小小的事件中的:深夜里一匹驮马的嘶鸣,滚动的岩石的嘎啦声,逃跑的鹿的砰砰声,道路上云杉的阴影。

只有不堪教育的初学者才感觉不到狼是否存在,和认识不到山对狼有一种秘密的看法这一事实。

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是自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开始的。

当我们到达那只老狼的所在时,正好看见在它眼中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

这时,我察觉到,而且以后一直是这样想,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是某种只有它和这座山才了解的东西。

当时我很年轻,而且正是不动扳机就感到手痒的时期。

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

但是,在看到这垂死时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这种观点。

自那以后,我亲眼看见一个州接一个州地消灭了它们所有的狼。

像山那样思考5篇

像山那样思考5篇

像山那样思考5篇第一篇:像山那样思考像山那样思考教学目标:(1)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2)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作者简介:“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

这位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

1949年,《沙郡岁月》出版,是其最重要的著作。

《沙郡岁月》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

文笔优美,思想深邃。

被誉为“绿色圣经”。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郡岁月》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背景介绍: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过高的物质追求,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以及错误的生态观念,使我们的地球已变的满目疮痍。

森林植被骤减,水土流失严重,工业三废的污染,滥捕滥杀滥伐,这一切做法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地球面临荒原化的危险。

重点字词:(一)嗥叫(háo)驯服(xǜn)蔑视(miâ)迸发(bâng)湍急(tuān)艾蒿(ài hāo)疲惫(bâi)饿殍(piǎo)蜿蜒(wān yán)毛骨悚然(sǒng)(二)拾遗::①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

如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②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如拾遗补阙。

蜿蜒:①蛇类爬行的样子。

②(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

蠕动:像蚯蚓爬行的样子。

饿殍:饿死的人。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衷”也做“中”。

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文章结构:1)狼的嗥叫及其含义: A狼的嗥叫,引起下文。

B狼的嗥叫的含义(深层含义只有山能客观听取)。

像山那样思考现代文阅读答案

像山那样思考现代文阅读答案

像山那样思考现代文阅读答案现代文阅读答案(21分)(一)阅读《像山那样思考》文段,完成18—19题。

(6分)我现在想,正像当初鹿群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着那样,那一座山将要在对它的鹿的极度恐惧中生活。

而且,山的恐惧有更充分的理由:当一只被狼猎杀的公鹿在两三年就可被替补时,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里都得不到恢复。

牛群也是如此,清除了其牧场上的狼的牧牛人并未意识到,他取代了狼的调整牛群数目以适应其牧场大小的工作。

他不知道像山那样去思考。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沙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

我们大家都在为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而奋斗着。

鹿用轻快的四肢奋斗着,牧牛人用套圈和毒药奋斗着,政治家用笔,而我们大家则用机器、选票和美金。

所有这一切带来的都是同一种东西:我们这一时代的和平。

在这方面,获得某种程度的成功是很好的,而且或许是客观的思考的必要条件,不过,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

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

18、选文第三段画线句中的“这一时代”可以去掉吗?为什么(3分)19、选文末段末句的含义是什么?(3分)答案18、不能去掉,作者用“这一时代的和平”强调我们换来的安全只是暂时的,从而引出下面的结论: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

(3分)19、由于狼的消失导致鹿的增加,从而使大山伤痕累累,最后破坏了生态平衡。

从长远、客观的角度看,山的愿望是能够维护生态环境,但人类却从主观、短期的利益出发,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还没有认识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意义,这是人类悲哀之所在。

(3分)阅读答案:梅圣俞诗集序文言文阅读答案黑羊阅读答案犬儒:从愤世嫉俗到玩世不恭现代文阅读答案生命中的土地阅读答案想北平(节选)阅读答案始得西山宴游记阅读答案请记住那些曾仰望星空的人现代文阅读答案鼓现代文阅读答案报刘一丈书文言文阅读答案别把圣人孔子变成凡人现代文阅读答案三下枪声现代文阅读答案尚书比部员外郎李君墓志铭文言文阅读答案管窥李政道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数,深结宦官及妃嫔家文言文阅读答案古代的精英移民团:士大夫在山水之间寻找桃花源现代文阅读答案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像山那样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表
为了取得一个全球性的数据,来自美国, 为了取得一个全球性的数据,来自美国,阿根廷和荷兰 的研究人员进行了研究, 自然》杂志第387 387期 1997) 的研究人员进行了研究,在《自然》杂志第387期(1997) 发表题为"世界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价值"的文章, 发表题为"世界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价值"的文章, 综合了用各种不同评估方法进行的上百个研究报告的成果, 综合了用各种不同评估方法进行的上百个研究报告的成果, 得出结论:全球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8万亿美元, 18万亿美元 得出结论:全球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8万亿美元,而生态系 统服务的价值最低值也在33.3万亿美元,是前者的近2 33.3万亿美元 统服务的价值最低值也在33.3万亿美元,是前者的近2倍?. 尽管对这一估价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尽管对这一估价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但重要的是人类认 识到了自然或者生态系统服务虽然免费,但也存在着价值, 识到了自然或者生态系统服务虽然免费,但也存在着价值, 并以一种量化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确认自然环境的价值, 并以一种量化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确认自然环境的价值, 给狂妄自大的人类灌注了一大盆"清醒汤" 给狂妄自大的人类灌注了一大盆"清醒汤",它使人类认 识到:在财富的创造过程中, 识到:在财富的创造过程中,永远有自然环境的一部分贡 献.

《像山那样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
奥尔多利奥波德 奥尔多 利奥波德
《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
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 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 本书一开始对一个荒弃了的沙乡农场 上一年12个月不同景象的系列追述, 12个月不同景象的系列追述 上一年12个月不同景象的系列追述, 利奥波德和他的一家人曾在这个农场 里亲手进行着恢复生态完整性的探索; 里亲手进行着恢复生态完整性的探索; 接下来, 接下来,进一步就资源保护主义方面 的问题陈述了利奥波德在美国其他地 方的某些经历; 方的某些经历;最后则以几篇有关人 与环境的关系, 与环境的关系,美学和伦理学思考的 文章结束全书. 文章结束全书. 文章的寓意是极其深刻的.他力图在 文章的寓意是极其深刻的. 阐释土地的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去强化 人们对土地的了解, 人们对土地的了解,从而激发人们对 土地共同体的热爱和尊敬. 土地共同体的热爱和尊敬.

像山那样思考的主旨句

像山那样思考的主旨句

像山那样思考的主旨句我们总是习惯于以自己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去评判万物。

我们忙碌于自己的生活,追逐着功名利禄,却很少停下来,像山那样去思考。

山,它就在那里,静静地,经历着四季的更替,看着世间万物的生老病死。

它不会因为谁而改变自己的节奏,不会因为人类的喜怒哀乐而有丝毫的波动。

我们总说山是沉默的,但这沉默中蕴含着无尽的智慧。

你看那山上的树木,它们在风雨中摇曳,却从不屈服。

它们的根深深地扎在地下,汲取着养分,努力地生长着。

这难道不像我们的人生吗?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但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要像树木一样坚韧不拔。

还有那山间的溪流,潺潺地流淌着,永不停息。

它不管遇到什么阻碍,都会找到自己的路,一直向前。

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有这样的执着和勇气呢?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管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要坚定地走下去。

山也是包容的。

它接纳着各种各样的生物,为它们提供着生存的空间。

动物们在山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它们与山和谐共处。

我们人类呢,是不是也应该学会包容呢?不要总是对别人吹毛求疵,多一些理解和宽容,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当我们登上山顶,俯瞰着山下的景色时,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难道不是一种启示吗?我们会发现,自己是多么渺小,而世界是如此广阔。

我们的那些烦恼和忧愁,在这广阔的天地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想想我们平日里的忙碌和焦虑,为了一些琐事而烦恼,为了一些利益而争斗,这是多么可笑啊!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山那样,以一种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呢?山不会去争抢什么,它只是默默地存在着,却拥有着无比的力量。

我们要学会像山那样思考,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我们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不能只顾及自己的利益,而要考虑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不要总是匆匆忙忙地赶路,偶尔也停下来,看看山,听听风,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魅力。

让我们的心变得更加宁静,更加宽广。

像山那样思考吧,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充满智慧和美好的世界。

像山那样思考(1)

像山那样思考(1)
像山那样思考 • 谛听天籁 : 表述自然之美 ; • 感悟自然 :体会自然风物引起
的人生感怀 ;
• 湖山沉思 : 思考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方式 .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1896 年12月7日出生于富阳满洲弄 (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 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 愤读书,成绩斐然。 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 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也是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 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 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 不同凡响。
听读课文,体会意境
品读文本,品读作者心境

研读第1---6节:
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 较?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
主要特征?
着眼点 人的生活


点 江南:曝背谈天


北国:蛰居异境
突出了江南冬天 的晴暖温和 突出了江南冬天 的明朗情调 突出江南冬天 的温润生机 突出江南冬天 的逍遥宜人
郁达夫散文
• 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 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
• 画家刘海粟 :“ 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 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 , 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 散文的高度评价。

《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地体现了 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该文创作于 1935 年,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 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 1936 年 1 月 1 日《文学》第 6 卷第 1 号,收于良友出 版公司1936年版的散文集《闲书》。


秋天:读书、写字 冬天:如同北方 的夏夜 的最惠季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青田职业技术学校郑慧锦【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解读文本,理清思路的能力。

2. 理解文中狼嚎的含义,培养学生平等看待自然万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抓关键词句解读文本【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万物皆平等的观念【教学方法】比较法对话法诵读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学习课文《像山那样思考》,这是一篇哲理散文。

提问:我们应该怎么去赏析一篇哲理散文?二、整体感知:课文追忆了一件什么事情?通过这件事阐述了什么道理?三、理清思路1.文章开篇就是对这声狼嗥的特写。

(1))齐读第一段,要求找出写狼嚎的词语,并思考:这一声狼嗥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看出我对狼持什么情感态度?(2)比较:一声深沉的、骄傲的(惊悚的、凄厉的)嚎叫,从一个山崖荡漾(传)到另一个山崖,回响(停留)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马上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

明确:如“深沉的”、“骄傲的”、“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蔑视”等。

一般来说,狼的嚎叫,我们常会用“惊恐”““惊悚”“毛骨悚然”等词语来形容。

在我们传统的认识中,狼是贪婪、狡诈、凶残等的代名词。

但我们从课文这一句的修饰语里看到的却是作者对狼的赞美!这一声狼嚎是从一个山崖“荡漾”到另一个山崖,而不是简单的“传声”;是“回响”在山谷中,而不是简单的“停留”;是“渐渐消失”,而不是“马上消失”。

这些词语充分展现了这声狼嚎的力度、广度和长度,并以“骄傲”“不驯服”“对抗性”等词语写出了狼作为草原霸主的气势。

课文开头一声狼嗥,惊心动魄,像是警钟长鸣,容易感染读者,并促人深思,体现了作者对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

2.对于这一声狼嚎,有哪些大自然的成员做出了反应?它们的反应和一座山有什么不同? (从文中找出相关词语作答)运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列举了狼的一声嗥叫声可能带来的明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突出了灭狼的危害之多、之严重,为下文写要像山那样思考作铺垫衬托。

句式整齐,读起来富有气势,有力度。

那么这声嗥叫中究竟隐藏着什么更深刻的内涵呢?课文有没有马上写?这里运用什么写作手法?(设置悬念)3.“我”对这声狼嗥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1)先是随波逐流,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憎恨狼,视狼为敌人,见狼必杀。

(2)后来看到一只老狼垂死时眼中的绿光时,作者有所启发,有所意识,有所察觉:初见到狼时老狼与六只小狼一起“喜气洋洋”嬉戏的场景与老狼垂死时难受的、垂死的绿光形成鲜明的对比,我开始认识到人类打狼的行为是多么卑劣和残忍,意识到狼也是一个生命,狼也有生存的权利,不应该被杀害,于是开始同情怜悯狼。

(3)终于,狼被杀光了。

作者原本以为的“猎人的天堂”出现了吗?自然界失去狼出现了什么结果?让学生自读课文第七段,根据内容完成生物链。

(狼灭——鹿多——树光——山秃——鹿死。

)连用四个“看见”,运用排比,写出狼接二连三被消灭后出现的严重后果。

(4)面对那一座座无狼出没的山,利奥波德开始像山那样思考。

他想到了什么?狼灭——鹿(牛)多——草原被损——沙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去了换句话说,狼灭亡=人类灭亡!(5)事实补充:触目惊心的数据1906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将凯巴伯森林作为全国狩猎保护地。

为了使鹿更多些,便雇请了许多猎人去消灭狼。

于是,枪声大作。

1907年,共毒杀了1800只狼和23000只郊狼。

到20年代,怀俄明州只剩下不到5只狼。

从1915年到1928年,为保护公共场地,政府拨款万美元,共猎杀了63145只动物,这其中包括,706只狼,1828只狼的幼崽。

1930年发生了首次沙尘暴,以后,沙暴次数越来越频繁,强度越来越大。

1933年4月,有179次沙暴袭击。

1934年5月,从怀俄明州而来的风沙以每小时超过100英里的速度,携带着亿吨沙尘卷向东部城市,当晚,芝加哥落沙达到1200万磅,平均每人4磅;第二天,连300英里外航行在大西洋上的航船也有沙尘飘落。

小结:狼消失后,从草原和高山植被的破坏和退化中,作者又进一步得到验证:要保护环境,开始怀念狼。

过渡:作者的认识从肆意猎杀与破坏,发展到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与自然之间剑拔弩张的矛盾关系,但人类的印迹似乎还很重。

这里保护环境归根结底还是为人类服务的(如第九小节中所叙述的那样,不至于“使河水把人类的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人类仍然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

那么作者的最终认识是不是就仅限于此呢?(6)作者简介【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

被誉为“近代环保之父”。

奥尔多利奥波德从小就有着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在他近50岁时,购买了美国威斯康星河畔的一个被人类榨取殆尽而遗弃的名为沙乡的农场,从此开始了在沙乡长达13年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直到去世。

他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结晶成了《沙乡年鉴》,被誉为“绿色圣经”。

本文就选自其中。

应该说作者的这些实践活动对他认识的发展更有启发。

(7)下面我们就把文章的最后一段一起来读一遍,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思考上面刚才提出的问题,看看作者在不断地实践探索过程中,认识有了怎样的发展?教师引导: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其目的是什么?——“为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而奋斗”,这本身有错吗?(没错。

但是“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更长远地来思考问题,不能只顾眼前暂时的利益。

“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提问:如何理解?启示到底是什么?)这是梭罗的名言,作者对此也是完全赞同的。

(“荒野”。

即人类文明未曾涉足的地方,各种事物都是自由自在地生长着,彼此之问是平等与和谐的,存在着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它体现了大自然最本真的特性。

)文章到此就把作者先前的以人类为本位、为中心的认识,发展为以自然为中心,认为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思想,形成了作者面对自然万物所有一切时所采取的平等态度。

一切生命从其本源意义上来讲都是源于自然,都是平等的,都应该受到有尊严的对待。

但是人类往往自诩为万物的主宰,对自然界的一切尤其是动物痛下杀手。

其实人类忘了,我们原本也是自然的一分子。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生命?敬畏生命,敬畏狼。

4.文章末尾在引出梭罗的名言后,又提到“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这就与首段前后呼应,也回到了我们开始留下的问题了。

再齐读第一段,思考:这声狼嗥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涵义?联系上面对作者思想与主张的分析,我们可以听出这声狼嗥中饱含着生命意义和生态价值(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

狼嗥的“悲哀”就在于人类对此的不能领悟,“骄傲”就是它自己领悟到了,同时这座山也领悟到了)第一段其实是此文的文眼。

5.小结归纳:(1)课文以作者对“狼”的情感态度的转变为线索,从视狼为敌人,憎恨狼,到同情狼,再到它被消灭后开始怀念,最后到敬重狼。

若文章的结构就按作者对狼的情感转变的顺序来安排,那文本的文学性将大大减扣。

作者构思匠心独运,把对狼的最后情感态度——敬重之情,放在最前面呈现。

更妙的是,它不是以简单的叙述开头,而是虚构了一声摄人心魄的“狼嗥”。

这一声“狼嗥”的写法,不仅含蓄道出了作者对狼的生命价值的肯定,还牵引出了“狼──鹿──草”这条动态的生态链反应。

“狼”是全文的明线,从“狼嗥”到打狼再到狼消失。

构思巧妙。

(2)“人的思考”和“山的思考”有什么不同?人类----从眼前利益考虑主观、自私、肤浅、表面;山----从生态利益考虑,客观、无私、深刻、长久。

“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很多物种共生共荣的“共同体”,所有的生物在山上相互依存,共同维护着生态平衡。

这个共同体的消亡,将是所有物种的末日,所以山带着“全局”“客观”的立场来看待,认为人必须保留狼的存在。

人类不能把自己当成自然界的主宰者肆意破坏生态平衡,而应把自己当成“山”中的普通一员。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和狼本质是平等的。

其实,这里山已不仅仅是山,更代表着整个自然界。

四、理解课题:文章为什么要以“像山那样思考”为题?课文标题“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诗意的表述,山是没有生命的,但是,作家却赋予山以生命。

作者以此为题.是要呼吁人们去认识、掌握自然规律.井站在保护大自然的立场,去思考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避免采取破坏环境的行为。

可以说,“像山那样思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准则。

五、归纳小结:1. 选取个性化角度的写法。

对于大自然而言,万物都是平等的,任何生灵都只是其中的一个成员,每个成员都有它继续存在的权利。

为了阐释尊重自然,与自然万物平等相处的道理,作者选择了长久以来被人们错误认识的大自然成员——狼,来进行形象化的展示。

我们应透过“事”(狼被猎杀),悟出“理”(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万物,与万物和谐相处)。

借对狼嚎内涵的思考,表现人类如何与自然相处这一重大主题,以小见大,是一篇经典的哲理散文。

由此明白狼只是自然界万物中的一个代表而已,作者个性化的切入角度深刻地体现出哲理。

?2.富有诗意美的语言。

读过这篇文章,希望我们自觉地树立起生态保护意识,树立起平等对待一切的思想,学会像山那样去思考,与狼共舞!六、布置作业:1.思考:本文与《离太阳最近的树》比较,有什么异同。

2.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定胜天”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具有进步意义的观念,学习这篇课文后,你认为这个观念是否应该重新思考并加以调整呢?为什么?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不少于200字。

【教学后记】?上完这堂课,总体上我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

我认为整堂课体现了“语文课”的特点。

1.教学重点的确定。

《像山那样思考》是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如果照此目标去教学,那么,这堂课学生所理解的主要是作品的思想意义,即如何建立或完善自己的生态理念,这或许应该更像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了。

我针对职高高一学生语文学习习惯不好,往往对文本的关注不够的实际,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抓关键词句解读文本”能力的培养。

通过找课文的关键字词句,告诉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利用文本语言进行解读,不架空分析,无中生有,须务真求实,得出的观点要有据可循。

这一点对学习语文很重要。

例如,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狼嗥的关键词语有哪些”;对于这一声狼嚎,有哪些大自然的成员做出了反应?它们的反应和一座山有什么不同? 从文中找出相关词语作答;为什么要杀死这只狼?从文中找出两个关键的句子:“在那些年代里,我们从未听说过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那种事。

”“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等等。

2. 教学切入点的设计。

这篇散文教学切入点可以有很多,比如直接从题目切入:谁像山那样思考?思考什么?怎样思考?为什么要像山那样思考?人是怎么思考的?比如从人与自然的话题导入,或者从人们对狼的态度导入……教学时我则从哲理散文的特点入手,以此切入,让学生依据“事”去循“理”,透过“事”(狼被猎杀),悟出“理”(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万物,与万物和谐相处),从而明白课文借对狼嚎内涵的思考,表现人类如何与自然相处这一重大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