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上册《过零丁洋》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第二学期第十章节《过零丁洋》。

内容包括了文章的全文阅读理解,重点词汇的解析,以及作者文天祥的生平简介和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过零丁洋》全文,感受文天祥的豪情壮志。

2. 掌握课文中“零丁洋”、“惶恐滩”等重点词汇的含义,提高词汇理解能力。

3. 了解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及其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汉语表达,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重点词汇的掌握,作者背景的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勇气和坚定的实践情景,引入本课《过零丁洋》的学习。

2. 课文阅读:学生跟读,教师讲解生僻字词,解释古汉语表达,指导正确朗读。

3. 内容理解: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难点与重点。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解析,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背诵课文,检查理解程度。

6. 作者背景介绍:介绍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学习其爱国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过零丁洋》2. 重点词汇:零丁洋、惶恐滩等3. 作者:文天祥4. 课文结构及主要内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背诵并默写《过零丁洋》;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文天祥的生平事迹。

2. 答案:见课后作业答案部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找更多关于文天祥的作品和生平事迹,深入了解其人格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重点词汇的解析:对于课文中“零丁洋”、“惶恐滩”等古汉语词汇,需要详细解释其含义及用法,以便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2. 作者背景的了解:详细介绍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明白其爱国情怀的来源。

《过零丁洋》 优秀教案

《过零丁洋》 优秀教案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借助文中注解,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的诵读,把握诗歌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中的名句及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手机APP教学。

预习要求:1、朗读诗歌,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疏通诗歌大意;2、查找文天祥相关文学常识与诗歌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课前常规活动:成语积累——“舍生取义”(学生讲解成语)ppt展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大意: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舍生取义的古今英雄吗?生:……文天祥!师: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英雄写下的诗歌!请大家一起齐读诗歌。

师:请同学为大家介绍文天祥的相关文学常识:(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文天祥 (1236年-1283年),原名云孙,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爱国诗人。

代表作品《正气歌》《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

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多种形式朗诵,整体感受诗歌情感①学生齐读诗歌(教师先不点评)②手机APP范读(正字音、把握节奏)请学生评价示范朗读。

明确朗读要注意的事项。

③教师指导朗读: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过零丁洋》。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2)学会在现实生活中保持坚定的信念,勇敢面对困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过零丁洋》。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难点:(1)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深入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文天祥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解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个人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如何保持坚定的信念。

(2)分享自己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四、作业设计:1. 抄写并背诵《过零丁洋》。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困难”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以及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收获。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上册《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教案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上册《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教案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过零丁洋》是文天祥于1278年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元军强逼文天祥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抗元斗争的宋军将领。

文天祥断然拒绝。

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心潮起伏汹涌,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光照天地的爱国诗篇。

诗歌回顾了诗人从读书入仕到救亡报国,直至被俘所经历的艰辛危难,抒写“山河破碎”、“身世浮沉”的沉痛,表明自己誓死不屈的意志和以身殉国的决心。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本文的关于作者,作品的文学知识。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1、借助注解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2、通过品味语言,初步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

多媒体运用:电脑教学平台一、导入新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历史的长河滚滚而逝,有多少英雄正如翻飞的浪花般无影无踪。

成也好,败也罢,能够永远留在人们心中的依旧是那些慷慨正气,一心为国为民的英雄。

今天我们就翻开历史的画卷,走进南宋时期的一位民族英雄,一起学习他那悲壮的诗篇,一起感受他那崇高的人格,他就是文天祥。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课件出示,学生了解)1、简介作者: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

元将张弘范劝他写信招降在张世杰,文天祥拒绝。

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

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2、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教别人背叛父母吗?”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张弘范看后,连声称赞“好人!好诗!”三、诵读,感知全诗1、听录音,要求:学生正音正字,揣摩朗读时的语气、语调。

过零丁洋的优质课教案

过零丁洋的优质课教案

过零丁洋的优质课教案《过零丁洋》的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刻情感,体会诗人的爱国精神。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用典等。

2、教学难点领悟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感受其崇高的民族气节。

引导学生将诗歌的情感内涵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有关南宋末年历史的视频,展示当时国家面临的危局和人民的苦难。

提问学生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和感受,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诗歌《过零丁洋》。

2、作者及背景介绍介绍文天祥的生平事迹,重点突出他在抗元斗争中的英勇表现和坚贞不屈的精神。

讲述诗歌的创作背景,即文天祥在兵败被俘后,路过零丁洋时所作。

3、初读诗歌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4、诗歌讲解逐句讲解诗歌的含义,重点解释“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中“一经”“干戈”“寥落”等字词的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一比喻句,感受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悲惨。

分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中诗人的心情,体会其内心的惶恐和孤独。

讲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让学生理解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和对国家的忠诚。

5、诗歌赏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对仗手法,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体会对仗的工整和语言的优美。

过零丁洋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过零丁洋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过零丁洋的兴趣和好奇心。

2.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3.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过零丁洋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了解过零丁洋的背景和历史意义过零丁洋,又称丁洋洋,是朱熹《楚辞章句》一书中的一个词章。

这个词章描绘了一个孤零零的船只在海上漂泊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中国古代海上贸易繁荣时期的追忆,以及对当时中国海洋开拓活动衰落的思考。

通过了解过零丁洋的背景和历史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楚辞这一文化遗产,以及了解中国古代与世界联系的历史。

2.阅读过零丁洋的原文和翻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阅读朱熹的《楚辞章句》中的过零丁洋一章,同时配合给学生提供的翻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词章的意境和情感。

3.讨论过零丁洋的意象与意义通过学生对过零丁洋的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对词章中所描绘的船只在海上漂泊的情景、作者对中国古代海洋贸易的追忆等进行讨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过零丁洋的理解和思考。

4.写作活动:创作过零丁洋的描写通过对过零丁洋的理解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过零丁洋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创作过零丁洋的描写。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合理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5.口语表达:演绎过零丁洋的情景通过学生对过零丁洋的理解和写作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活动。

可以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分角色演绎过零丁洋的情景,通过口语表达,让学生更好地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传达出来。

三、教学方法1.阅读分析法通过让学生阅读过零丁洋的原文和翻译,并进行分析、理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把握词章的含义和意境。

2.写作训练法通过创作过零丁洋的描写,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景模拟法通过演绎过零丁洋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对词章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提问、唱歌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入过零丁洋的话题。

过零丁洋的课教案

过零丁洋的课教案

过零丁洋的优质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文天祥的历史背景和《过零丁洋》的写作背景。

分析并解读《过零丁洋》的诗意和意象。

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欣赏和评价古诗。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运用解读技巧,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天祥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文天祥的生平和历史背景简介。

《过零丁洋》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情境。

2.2 诗文解析逐句解析诗文,解释关键词和短语的含义。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解读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2.3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欣赏诗文的韵律和节奏。

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

探讨诗文中的哲理和思想内涵。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文天祥和他的诗作《过零丁洋》。

激发学生对诗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基本内容。

学生通过问题引导,自主探究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3.4 诗文解析教师逐句解析诗文,解释关键词和短语的含义。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3.5 文学鉴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文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通过朗读和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文的情感体验。

3.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学生反思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

评估学生的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质量。

4.2 理解与解析通过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解析能力。

评估学生对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4.3 文学鉴赏通过学生的朗读和写作评估学生对诗文的情感体验和鉴赏能力。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过零丁洋》。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诗词背景了解、诗词意境体会、主题思想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诗词的含义,了解诗词背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勇敢、坚定的品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意境的体会,主题思想的探讨。

2. 教学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诗词背景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文天祥抗元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文朗读:学生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教师指导并纠正读音。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

4. 课文解析:详细解析诗句,理解诗词含义。

5. 诗词背景了解:介绍文天祥生平及创作背景。

6. 诗词意境体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诗词所描绘的画面。

7.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提炼出爱国、勇敢、坚定等品格。

8.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诗句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过零丁洋》2. 生字词:摇摇、颠颠、零丁、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戈矛。

3. 诗词背景:文天祥抗元故事。

4. 诗词意境:惊涛拍岸、零丁洋里叹零丁。

5. 主题思想:爱国、勇敢、坚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过零丁洋》。

(2)用诗句“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造句。

2. 答案:(1)见课后附录。

(2)示例:暴风雨来临,大海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等环节,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诗词内容。

但在诗词意境体会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今后需加强引导和启发。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过零丁洋》。

全文共两个自然段,详细描绘了作者在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掌握生字、新词。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过零丁洋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思考课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3. 课堂讲解(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分析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观察角度和描绘方法。

(3)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4. 例题讲解(1)分析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

(2)讲解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5. 随堂练习(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过零丁洋》2. 主要内容:①生字、新词②课文描绘的画面③比喻、拟人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3)用自己的话描述过零丁洋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 答案:(1)课后练习题答案。

(2)课堂讲解中提到的例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

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其他描绘大自然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过零丁洋

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过零丁洋

教案过零丁洋一、引言《教案过零丁洋》是一份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为目的的教案。

本教案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学习,并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教案过零丁洋》的内容和作者;- 掌握主要词汇,如零丁、洋等;- 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情感;- 学习运用归纳法归纳故事中的教训。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教案过零丁洋》2. 教具:黑板、白板、教学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音频或视频等资源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阅读故事(15分钟)- 学生独立阅读故事《教案过零丁洋》,理解故事情节。

- 学生注意标注不理解的生词和短语。

3. 小组合作学习(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并解释故事中的内容。

-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 教师适时介入,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4. 教师讲解(15分钟)-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必要补充和讲解。

-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故事中的教训和道理。

5. 小组展示(15分钟)- 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归纳总结。

6. 拓展延伸(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教训和道理与自己的生活有什么联系。

- 鼓励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类似情境。

七、课堂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故事《教案过零丁洋》的内容和作者,还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了合作学习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同时,也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教训和道理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情商和生活智慧。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通用7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通用7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通用7篇)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篇1一、分析教材《过零丁洋》是文天祥《指南录》中的一篇,是其代表作之一。

是文天祥于1278年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元军强逼文天祥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抗元斗争的宋军将领。

文天祥断然拒绝。

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心潮起伏汹涌,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光照天地的爱国诗篇。

诗歌回顾了诗人从读书入仕到救亡报国,直至被俘所经历的艰辛危难,抒写“山河破碎”、“身世浮沉”的沉痛,表明自己誓死不屈的意志和以身殉国的决心。

前六句写国家和个人遭遇的悲惨。

先从自己的出身说到报国。

表明原先就有艰苦奋斗的阅历,暗示经得起后来的艰危的磨炼,而儒家思想则是他的精神支柱。

接着连用两个形象、贴切的比喻概括抒写奋战中的感受:以“风飘絮”表现大好河山遭受蹂躏的惨相和诗人对时局的悲痛,以“雨打萍”表现诗人在抗元斗争中遭受的种种打击和挫折。

“惶恐”二句则借典型事件实写感受。

上句说兵败,“说惶恐”含有与士卒共度艰危的意思。

下句说被俘,“叹零丁”兼有将士伤亡殆尽的孤独感。

巧用地名作对,运用语义双关,把纪实与抒写特有的心情结合得天衣无缝。

尾联直抒胸臆,表白自己置生死于度外的爱国忠心。

出语斩截有力,气贯长虹,是千古名句,曾鼓舞无数仁人志士取义成仁。

前六句悲凉沉痛,后二句转悲为壮,构成了全诗沉郁悲壮的风格。

二、教学目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歌的教学要求,结合授课学生实际情况,及本课内容为古代诗歌的特点,我认为教学诗歌,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整全上把握内容,领会诗歌的意境,其次通过研读、赏析,领悟诗作的精妙,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反复吟诵,只有朗读成诵,才能深刻理解作品的。

所以本人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设计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本文的关于作者,作品的文学知识。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过程和方法目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过零丁洋》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过零丁洋》。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诗歌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课文朗读与赏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理解诗句的含义。

2. 学习课文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了解文天祥的生平事迹,理解其崇高的民族气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朗读技巧,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文天祥的画像,引导学生了解文天祥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歌背景。

3. 讲解与讨论:a.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诗句含义。

b.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朗读技巧。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重点诗句为例,讲解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朗读,进行课堂实践。

6. 赏析: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赏析课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课文《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

2. 黑板右侧:生字词、重点诗句、课文朗读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并解释其意思。

b. 模仿课文朗读,录制音频,分享给同学。

c.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文天祥的生平事迹。

2. 答案:a. 生字词解释:略。

b. 课文朗读音频:略。

c. 文天祥生平事迹介绍: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a. 布置一篇关于文天祥的作文,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生平事迹,提高写作能力。

b.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过零丁洋2-优质教案word版本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过零丁洋2-优质教案word版本

过零丁洋教学目标:1.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诗的意思,把握思想感情。

3.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背诵和默写教学难点:1.对诗中警策语句的理解与鉴赏。

2.理解并鉴赏诗的精练概括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学习过哪些表现人物气节和爱国情怀的诗句?二、学习《过零丁洋》1.朗读古诗2.简介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1256年(理宗宝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

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

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

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

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

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

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

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

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

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

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

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杰。

3.讨论: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4.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用了比喻的修辞。

5.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语文六年级上长春版1.2《过零丁洋》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语文六年级上长春版1.2《过零丁洋》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孙老师说,杨蕙心学习效率很高,认真执行老师 的复习要求,往往一个小时能完成别人两三个小 时的作业量,而且计划性强,善于自我调节。此 外,学校还有一群与她实力相当的同学,他们经 常在一起切磋、交流,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
谈起自己的高考心得,杨蕙心说出了“听话” 两个字。她认为在高三冲刺阶段一定要跟随老师 的脚步。“老师介绍的都是多年积累的学习方法, 肯定是最有益的。”高三紧张的学习中,她常做 的事情就是告诫自己要坚持,不能因为一次考试 成绩就否定自己。高三的几次模拟考试中,她的 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5名左右。
“用好课堂40分钟最重要。我的经验是,哪怕 是再简单的内容,仔细听和不上心,效果肯 定是不一样的。对于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 有的同学觉得很简单,听讲就不会很认真, 但老师讲解往往是由浅入深的,开始不认真, 后来就很难听懂了;即使能听懂,中间也可 能出现一些知识盲区。高考试题考的大多是 基础知识,正就是很多同学眼里很简单的内 容。”常方舟告诉记者,其实自己对竞赛试 题类偏难的题目并不擅长,高考出色的原因 正在于试题多为基础题,对上了自己的“口 味”。
上海 2006 高考 理科 状元-武亦 文
武亦文 格致中学理科班学生 班级职务:学习委员 高考志愿:复旦经济 高考成绩:语文127分 数学142分 英语144分
物理145分 综合27分 总分585分
“一分也不能少”
“我坚持做好每天的预习、复习,每 天放学回家看半小时报纸,晚上10: 30休息,感觉很轻松地度过了三年 高中学习。”当得知自己的高考成 绩后,格致中学的武亦文遗憾地说 道,“平时模拟考试时,自己总有 一门满分,这次高考却没有出现, 有些遗憾。”
❖ 凡是真正的志士仁人,都不会因为 贪生怕死而损害仁义,应该为了成全 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

《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过零丁洋》诗文。

(2)了解文天祥的生平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3)分析并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文天祥的爱国情怀,传承民族精神。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困难。

二、教学重点1. 《过零丁洋》诗文的背诵与理解。

2. 文天祥的生平背景及历史地位。

3. 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爱国情怀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过零丁洋》诗文、文天祥生平简介、相关历史背景等。

2. 教学多媒体设备:PPT、视频、音频等。

3. 学生教材:《过零丁洋》诗文及相关辅导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文天祥历史人物的介绍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文天祥的生平背景。

(2)教师简要介绍文天祥的历史地位和《过零丁洋》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过零丁洋》诗文,理解诗文大意。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诗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感受文天祥的爱国情怀。

4. 诗文背诵与默写(1)学生集体背诵《过零丁洋》。

(2)教师随机抽取学生默写诗文片段。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6. 课后作业(2)学生通过课后自主学习,深入了解文天祥的其他作品及其历史地位。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诗文背诵与理解:通过默写和问答方式,评估学生对诗文的背诵和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过零丁洋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过零丁洋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过零丁洋的教案一、教学背景在学校教育中,教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详细阐述了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教学活动中,过零丁洋是一个常用的教材,以其丰富的内容和优秀的教学效果而受到广泛关注。

因此,编写一份过零丁洋的教案,对于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过零丁洋,使学生了解该作品的背景和主要人物,掌握其中的重要事件。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过零丁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内容与重难点1. 教学内容:- 过零丁洋的背景介绍- 主要人物的分析和角色扮演- 重要事件的阅读和讨论- 学生写作活动2. 重难点:- 主要人物的分析和角色扮演- 重要事件的阅读和讨论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 学习过程(40分钟)a. 背景介绍(10分钟)教师介绍过零丁洋的背景,包括作者、出版时间以及作品的主题和风格。

帮助学生建立对该作品的整体认识。

b. 主要人物的分析和角色扮演(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要人物进行分析并扮演。

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如小组讨论、PPT演示等。

c. 重要事件的阅读和讨论(15分钟)学生阅读选定的重要事件,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解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事件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 学生写作活动(3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对过零丁洋的理解,写一篇关于该作品的评论或自己的想法。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指导和范文,帮助学生完成写作任务。

4. 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角色扮演和写作活动,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对过零丁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过零丁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过零丁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理解并鉴赏诗歌中的警策语句。

3、赏析本诗的语言。

4、学习诗人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诗歌。

2、理解名句含义、品析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名句含义、品析语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发展历史,在这一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正是这种源远流长、历久弥坚的中华民族精神,正是有众多的民族英雄为了坚定地信念甘洒热血,才使中华民族能饱经沧桑而不倒,历经磨难而不亡。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并学习他的《过零丁洋》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三、朗读诗文1、老师范读2、指导朗读:同学们来朗读诗歌,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请你们读完后说说这首诗该用怎样的感情,语调去读?明确:无比沉痛的感情,还有一种深深的悲凉。

哪些词语能体现出这种沉痛与悲凉呢?明确:辛苦、寥落、破碎、浮沉、惶恐、零丁等都可以看出诗人的苦痛。

试着用很沉痛的心情来读你们说到的这些词。

同学们再来看一下,你们觉得整首诗都是这样的基调吗?那该如何来读呢?比照一下,在朗读的时候,前三联运用的语调与尾联一样吗?师再范读4、大家齐读。

5、结合注解,理解诗句大意,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

6、释疑、纠正强化。

7、小游戏:我给大家故事片段,大家说说和哪句诗照应。

8、结合故事,背诵全诗。

四、赏析诗文,品析语言1:细读文本,结合文章大意,根据自己理解,说一句话。

以“我喜欢——————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表现了————————————————————”。

或“我喜欢————————句,因为它表现了————————————————————————————”的格式说一句话。

五、拓展延伸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你还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铁骨的名句?六、小结、一曲《过零丁洋》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深深地震撼,文天祥的躯体倒下了,但他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过零丁洋》说课稿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过零丁洋》说课稿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过零丁洋》说课稿篇一课题是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它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抗元英雄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岭战败被俘后,为了表明自己誓死忠于大宋、坚决不投降元朝的决心而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抒写了自己的经历和被俘后的心情以及誓死不降元的决心,充满了爱国热情,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说教法让学生在有节奏地朗读全诗的基础上,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进而弄懂写法,直至理解主题。

通过预习解决生字、词,大致理解文意,通过检查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

课上着重学习此诗的表现手法,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操。

说学法在预习、探究的中解决生、字词。

用比较的思维方法进行阅读,提高思考能力。

品味感情充沛的语言。

初步了解一下对仗手法的运用。

简单了解一下名句的含义。

(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探究,熟练朗读诗文,了解作者生平,搜集有关资料,有利于下面环节的顺利进行)说目标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

(为理解全诗意思和文本的主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为学生积累知识提供了方法;为学生朗读诗文提供了技巧。

)理解诗的表面意思以及表达的主旨。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前提,也就是说只有理解了诗文的表面意思,才有可能去理解把握诗文的主旨,后者是前者的深化,也正是教学本诗文所要达到的目的。

)理解对仗手法的运用。

(这是律诗的主要特点之一。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这样才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

)说重点学习用比较式思维来阅读文章的方法。

【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够好坏清晰,优劣分明,真善美和假恶丑更加明晰。

关键是要学生找准(或者老师指引找准)切入点。

所以把它定为重点。

也正是下面难点确立的理由之所在】把握文章主旨,理解名句含义。

(也只有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和写作背景,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名句含义”之所以把名句当做重点,是因为它具有深刻的含义,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对学生的现在,甚至未来造成很大的影响。

过零丁洋的课教案

过零丁洋的课教案

过零丁洋的优质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文天祥的历史背景和过零丁洋的写作背景,能够理解并背诵这首诗。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文天祥的人生经历,培养学生对诗人的敬仰之情,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导入介绍文天祥的历史背景,过零丁洋的写作背景,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2.2 课文讲解分析诗的结构、意境、修辞手法,讲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朗读诗文,通过朗读感受诗的韵律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3.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文天祥的人生经历和诗中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从具体案例中提炼出一般性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朗读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诗文的掌握程度。

4.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纪律、合作、表达等,鼓励学生的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课时介绍文天祥的历史背景,过零丁洋的写作背景,朗读诗文,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的情感。

5.2 第二课时分析诗的结构、意境、修辞手法,讲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组织学生进行课5.3 第三课时让学生进行作业练习,包括翻译诗句、分析诗的意境等,教师进行作业批改和反馈。

5.4 第四课时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准备《过零丁洋》原文文本,及相关的历史、文学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上册《过零丁洋》比赛获奖教案优
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1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

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

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

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

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

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

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

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2教学目标
1.认识2个字,会写3个字。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古诗意思。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这首诗,增强爱国情感。

3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讲授】《过零丁洋》
一、导入:历史上有很多爱国名将,用诗词写出了自己的拳拳爱国之心。

比如:陆游:“王师北定中元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另一位爱国名将,文天祥,他的一首词《过零丁洋》一直为后世广为传颂,他的爱国情怀也激励着后人。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1.请学生根据注释介绍文天祥。

2.师补充介绍 3.请生讲文天祥的故事。

三、初读诗歌 1、学生自读,标画不会字音。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字音。

遭逢、干戈、寥落、破碎、飘絮、惶恐 3、指名学生读。

4、教师范读。

四、赏析与理解诗歌意思。

1、这首诗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句?解释它的意思。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

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也做杀青。

这里特指史册。

留取丹心照汗青:留下一颗爱国之心光照青史。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史册。

2、这样一句凝聚了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