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中医伤寒论病案分析题目汇总

合集下载

《伤寒论》试题和答案汇总

《伤寒论》试题和答案汇总

伤寒论1一、单选题1. 桃花汤中赤石脂的用法是【1.5分】A. 吞服药末B. 与诸药同煎C. 单煎另服D. 一半入煎,一半吞服E. 另煎兑入干姜、粳米煎液中正确答案是D2. 桃核承气汤证的治法是【1.5分】A. 清热化瘀,通下里实B. 清热活血,分消湿热C. 活血化瘀,软坚散结D. 活血化瘀,泻下里热E. 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是D3. 某女,两年来头汗溱溱,虽寒冬腊月安静之下亦汗出不止,汗出以前额为多,饮食、二便如常,无其他不适。

面色晃白,脉浮缓,舌尖红,苔薄白。

治宜【1.5分】A. 桂枝汤B.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C. 栀子豉汤D. 桂枝加附子汤E. 小柴胡汤正确答案是A4. “往来寒热”意指【1.5分】A. 发热与恶寒同时出现B. 先发热,后恶寒C. 先恶寒,后发热D. 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E. 发热与恶寒间日出现正确答案是D5. 少阴病猪苓汤证的病机是【1.5分】A. 阴虚火旺,心肾不交B. 阴虚有热,水气不化C. 肾阴不足,热扰胸膈D. 郁热未清,留扰胸膈E. 阳虚寒盛,水气泛滥正确答案是B6. 桃核承气汤的药物组成是【1.5分】A. 桃核、桂枝、大黄、厚朴、枳实B. 桃核、桂枝、大黄、芒硝、枳实C. 桃核、桂枝、大黄、芒硝、生甘草D. 桃核、桂枝、大黄、芒硝、炙甘草E. 桃核、桂枝、大黄、芒硝、厚朴正确答案是D7. “胸中窒”意指【1.5分】A. 胸中有疼痛感B. 胸中烦闷,不可言状C. 呼吸不畅,胸中有压榨感D. 如结胸状,按之疼痛E. 胸中有闭塞不舒之感正确答案是E8. 少阴病阳回自愈的脉症是【1.5分】A. 脉暴微,手足反温B. 脉暴出,下利不止C. 脉微细,吐已下断D. 脉微细沉,身反发热E. 脉沉微,不烦而躁正确答案是A9. 下列有关调胃承气汤药物分量的论述,哪项是正确的【1.5分】A. 厚朴二两B. 枳实三枚C. 大黄六两D. 芒硝三合E. 甘草二两正确答案是E10. 下列方剂中具有清热除烦,宽中消满功效的是【1.5分】A. 栀子豉汤B. 栀子厚朴汤C. 大承气汤D. 栀子干姜汤E. 厚朴生姜半夏人参汤正确答案是B11. 四逆汤证有【1.5分】A. 恶寒蜷卧,下利肢厥,汗出脉微B. 下利止,亡血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正确答案是A12.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伤寒论病案分析一统

伤寒论病案分析一统

伤寒论病案分析一统病案分析1.王某某,女,50岁。

主诉:发热一周。

现病史:一周前因受凉,渐起恶寒发热,微汗出,前医以银翘散不效,伴头痛,颈项酸软,鼻塞,干呕,口不渴,二便调。

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弱。

体温37.50C,皮肤湿润。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太阳病证型:中风表虚证证候分析:病缘于风寒袭表,营卫失调。

卫气奋起抗邪于外则发热;营阴失守而外泄故汗出;卫阳受伤,失其温分肉之功,加之汗出肌疏,故恶风;风寒袭表,太阳经气不利,故头痛,颈项酸软;表气不和,致里气不调,肺气不利则鼻塞,胃气上逆则干呕。

前医以辛凉解表,是以寒治寒,药不对症,故无效。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弱为风寒袭表,正气不足之征。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药:桂枝汤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2.刘某,男,60岁。

主诉:咳喘一周。

现病史:既往有咳喘病史。

一周前因天气转凉,咳喘又作,伴恶风,微热,汗出,咯少量白痰,口不渴,大便三日未行,腹不胀。

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体温37.50C,皮肤湿润,双肺听诊未闻及干湿罗音。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太阳病证型:太阳中风兼喘证证候分析:患者素有咳喘痼疾,此次因复感外邪,咳喘又作。

风寒袭表,营卫失调,卫气奋起抗邪于外则发热;营阴失守而外泄故汗出;卫阳受伤,失其温分肉之功,加之汗出肌疏,故恶风;肺气上逆故咳喘,肺气不降,大肠腑气不通,故大便三日未行;腹不胀,表明非燥屎内结;口不渴,非里热证;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为风寒袭表,兼夹痰饮之征。

治法:解肌发表,降气平喘方药: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厚朴、杏仁3.李某某,女,55岁。

主诉:反复自汗出三年。

现病史:反复自汗出,恶风,汗多时浸汗的毛巾可拎出水。

纳可,口和,二便调。

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自汗证证型:营卫不和证候分析:患者虽反复自汗出三年,但纳可,口和,二便调,且舌脉无异常,表明脏无他病。

中医病案分析试题与答案

中医病案分析试题与答案

中医病案分析试题与答案病案分析题1、赵某某,女,51 岁,干部,已婚。

2002-07-26 上午,初诊。

患者自绝经二年来,情绪不稳,容易发火,心烦焦虑,面部烘红,口干口苦,夜寐不安,早醒梦多,时觉胃脘灼痛,痛势急迫,伴嗳气泛酸,喜喝冷饮,胃纳尚可,大便偏干,三、五日一行。

有“高血压” 病史五年,常服降压药物。

父亲及哥哥有高血压史。

一周前因胃痛复发在外院就诊,胃镜检查提示为“胃角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 ,腹部 B 超检查提示为“胆囊结石” 。

服用过“达喜、吗叮啉”等西药,胃痛反复不止,今特来要求中医治疗。

查体:T:37℃,P:96 次/分,R:20 次/分,BP:18/13kPa。

面红目赤,腹软,中上腹剑突下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墨非氏征(—),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未见其它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9.5×109/L,中性 53%。

大便常规(—),大便隐血:隐性答案:诊断:胃痛证型:肝胃郁热治法:疏肝理气泄热和胃方药:丹赤逍遥散加减丹皮 12 克白术 12 克吴茱萸 6 克 7剂栀子 12 克茯苓 15 克水煎服柴胡 12 克陈皮 12 克甘草 19 克黄连 9 克白芍 15 克分析:辩病辩证依据:肝主疏泄而喜条达,患者自绝经二年来,情绪不稳,心烦易怒,肝气郁结,日久化热,邪热犯胃,故胃脘灼痛,痛势急迫;肝胃郁热,逆而上冲,故嗳气泛酸;肝胆互为表里,肝热夹胆火上乘,则口干口苦;肝火上扰心神,则夜寐不安,早醒梦多;大便干结,喜喝冷饮,舌质红,苔黄腻,均为里热之象;脉弦数,乃肝胃郁热之征。

2、病案举例余某,女, 3 9 岁。

2 0 0 6 年 6 月初诊,腹泻已 3 年,常因受冷、饮食不慎而反复发作,曾多次就诊,服用中药、西药抗生素治疗,虽有好转,但停药后很快复发,难以治愈。

诊见: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口渴,纳差,大便稀溏,日5~ 6 次,小便清长。

舌淡,苔薄腻,脉细缓。

答案:诊断:泄泻证型:脾肾阳虚、水湿运化失职之泄泻。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汇总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汇总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汇总一、单项选择题1. 《伤寒论》的作者是:A. 张仲景B. 华佗C. 孙思邈D. 李时中答案:A2. 《伤寒论》主要论述的是:A. 温病B. 伤寒C. 疟疾D. 痢疾答案:B3. 下列哪项不属于《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内容?A. 太阳经B. 少阳经C. 阳明经D. 厥阴经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伤寒论》中提到的“三阳合病”包括以下哪些症状?A. 发热B. 汗出C. 头痛D. 脉浮答案:A, B, C2. 根据《伤寒论》的论述,以下哪些是治疗伤寒的常用方法?A. 汗法B. 下法C. 和法D. 清法答案:A, B, C三、判断题1.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主要论述了伤寒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答案:√2. 《伤寒论》中提到的“六经辨证”包括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经。

()答案:×3. 根据《伤寒论》的观点,治疗伤寒病时,应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答案:√四、简答题1. 请简述《伤寒论》中“三阳合病”的治疗原则。

答案:《伤寒论》中“三阳合病”的治疗原则是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患者的体质,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如汗法、下法等,以达到调和阴阳、恢复机体平衡的目的。

2. 请简述《伤寒论》中对伤寒病的预防措施。

答案:《伤寒论》中对伤寒病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病源,增强体质,以及在流行季节采取适当的预防药物等。

五、论述题1. 论述《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及其临床应用。

答案:《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是张仲景根据伤寒病的发病特点和病程变化,将伤寒病分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原则。

在临床上,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判断其处于哪个阶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治疗伤寒病的目的。

六、案例分析题1. 某患者出现发热、头痛、身痛、无汗等症状,根据《伤寒论》的理论,请分析其可能的病状,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和答案解析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和答案解析

伤寒论习题完整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一)A1型题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A.春秋时代B.西汉末年C.战国时代D.晋代E.东汉末年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A.王叔和B.成无己C.机D.林亿E.华佗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A.思邈B.王叔和C.成无己D.林亿E.柯韵伯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 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A.循经传B.表里传C.直中D.并病E.合病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A.直中B.并病C.表里传D.两感E.越经传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A.113首B.112首C.111首D.397首E.245首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容的论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A.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B.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D.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E.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二)X型题1.“伤寒学”的研究容包括:A.《伤寒论》的版本及流传情况B.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C.《经》的成书年代D.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E.《伤寒论》的学术发展史2.构成“伤寒学”的要素包括:A.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与研究容B.长期的学术发展史与不同的学术流派C.大量的研究文献与一定数量与水平的研究队伍D.资金与硬件条件的支持E.在中医学的学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3.《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A.《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汤液经》E.《甲乙经》4.《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面: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E.制定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习题——阳明病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习题——阳明病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习题——阳明病一、选择题(一)A1型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胃家”的含义:A.胃B.大肠C.小肠D.膀胱E.阳明经2.脾约的病机是:A.阴亏肠胃燥热B.脾阴虚心火旺C.脾气虚失运D.肠胃气滞邪结E.血虚肠胃失润3.濈然汗出的表现是:A.汗出不畅B.大汗淋漓C.汗出连绵D.目合则汗E.但头汗出4.下列哪项不属于阳明病外证:A.身热B.汗自出C.恶热D.大便硬E.不恶寒5.阳明病的主脉是:A.浮脉B.大脉D.浮滑脉E.沉脉6.白虎汤的药物组成中有:A.石膏、黄芩B.石膏、黄连C.知母、黄柏D.知母、黄芩E.粳米、甘草7.以下哪项不属于白虎汤证必见之症:A.发热B.口渴C.汗出D.脉滑E.不大便8.以下哪项不属于白虎汤证之主症:A.腹满身重,难以转侧B.口不仁,面垢C.讝语,遗尿D.脉浮滑E.背微恶寒9.栀子豉汤证见“但头汗出”的病机是:A.里热亢盛B.湿热蕴结C.虚阳上越D.郁热上蒸E.热扰清空10.白虎汤证的治法是:A.苦寒清热B.辛寒清热D.滋阴清热E.凉血清热11.下列关于白虎加人参汤的药物组成,哪项是错误的:A.知母六两B.人参二两C.石膏半斤D.甘草二两E.粳米六合12.下列哪项是白虎汤的治禁:A.肢冷,胸腹灼热B.发热无汗,脉浮C.遗尿D.腹满,身重E. 讝语13.下列哪项是猪苓汤的治禁:A.发热,汗出多而渴B.口渴,小便不利C.脉浮发热D.下利E.心烦不得眠14.下列哪味药不属于猪苓汤药物组成:A.茯苓B.泽泻C.白术D.阿胶E.滑石15.调胃承气汤证见“蒸蒸发热” 的机理是:A.湿热蕴蒸B.郁热上达C.上焦热盛D.里热外蒸E.燥结外发16.下列哪项属于调胃承气汤的药物组成:A.大黄、厚朴B.大黄、枳实C.甘草、枳实D.甘草、厚朴E.甘草、芒硝17.下列有关调胃承气汤证治法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A.通便泻热B.消滞除满C.泻热和胃D.润燥软坚E.泻热去实18.下列有关小承气汤证治法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A.通便泻热B.消滞除满C.泻热和胃D.润燥软坚E.泻热去实19.下列哪项不属于调胃承气汤的适应症:A.蒸蒸发热B.心烦C.讝语D.心下硬满E.潮热20.下列哪项不属于小承气汤证的主症:A.潮热B.下利C.呕吐D.讝语E.微烦21.下列哪项不属于急下证的见症:A.大便难B.发热汗多C.腹满痛D.身微热E.燥屎22.阳明少阳合病,下利,脉滑而数者,提示:A.少阳受邪B.木旺乘土C.胃气已衰D.土虚木旺E.有宿食23.下列有关大承气汤的药物组成哪项是错误的:A.大黄、厚朴B.大黄、枳实C.大黄、甘草D.芒硝、厚朴E.芒硝、大黄24.发热、恶寒、汗出、腹满痛、不大便,治当:A.峻下B.过经乃下C.轻下D.急下E.润下25.“腹满不减,减不足言”提示:A.热实腹满B.寒实腹满C.虚寒腹满D.虚热腹满E.瘀血腹满26.下列有关大承气汤药物组成的论述,哪项是正确的:A.厚朴二两B.枳实三枚C.大黄六两D.芒硝三合E.甘草二两27. 下列有关调胃承气汤药物组成的论述,哪项是正确的:A.厚朴二两B.枳实三枚C.大黄六两D.芒硝三合E.甘草二两28.下列哪项不属于用大承气汤急下的理由:A.保存阴液B.防止传变C.遏止亡阴D.燥屎已成E.燥实势迅29.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治宜:A.栀子豉汤B.栀子厚朴汤C.栀子干姜汤D.大承气汤E.小承气汤30.治疗阳明实证的主要治法是:A.通便泻热B.和胃通腑C.急下存阴D.攻下实热E消滞除满31.麻子仁丸证的治法是:A.破气消滞攻下B.泻热润肠通便C.峻下热实燥结D.泻热和胃润燥E.泻热除满通便32.吴茱萸汤证的病机是:A.胃阳亢盛,胃气上逆B.腑气壅滞,胃气上逆C.胃阳不足,浊阴上逆D.脾失健运,胃失和降E.上焦有热,胃失和降33.茵陈汤证的治法是:A.温中化湿退黄B.泻热逐瘀退黄C.清热利湿退黄D. 和解少阳,清热祛湿E. 清热利湿,解表散邪34.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的治法是:A.温中化湿退黄B.泻热逐瘀退黄C.清热利湿退黄D.和解少阳,清热祛湿E.清热利湿,解表散邪35.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能食,治宜:A.大承气汤B.小承气汤C.调胃承气汤D.大陷胸汤E.小陷胸汤36.“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适宜用:A.栀子柏皮汤B.茵陈蒿汤C.麻黄连轺赤小豆汤D.抵当汤E.小柴胡汤37.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适宜用:A.栀子柏皮汤B.小柴胡汤C.麻黄连轺赤小豆汤D. 抵当汤E. 茵陈蒿汤38.脉浮而涩,小便数,大便硬,腹无所苦,适宜用:A.小承气汤B.小柴胡汤C.柴胡加芒硝汤D.麻子仁丸E.蜜煎39. 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身重,短气腹满而喘,潮热,手足濈然汗出,适宜用:A.大承气汤B.小承气汤C.调胃承气汤D.麻子仁丸E.大柴胡汤40.下列属可攻的是:A.伤寒呕多,有阳明证B.阳明病,心下硬满C.阳明病,面合色赤D.阳明病,胃中虚冷E.阳明病,潮热,谵语,不大便41.阳明证,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色黑,适宜用:A.桃核承气汤B.抵当汤C.小承气汤D.大承气汤E.调胃承气汤42.吴茱萸汤的功效是:A.温阳健脾,利水降冲B.温中散寒,健脾燥湿C. 温中补虚,调和气血D.温中散寒,和胃降逆E.温阳化湿,镇痛祛寒43.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脉浮,适宜用:A.茵陈蒿汤B.大承气汤C.小柴胡汤D. 大柴胡汤E.柴胡加芒硝汤44.下列适宜用大承气汤的是:A.潮热,谵语,不大便,腹满硬痛B.汗出不恶寒,腹满而喘,其热不潮C.自汗出,小便自利,大便硬D.大便硬,小便数,腹无所苦E.发热七八日,脉浮而数,消谷喜饥,不大便45.下列具有解表散邪功效的方剂是:A.小柴胡汤B.茵陈蒿汤C.栀子柏皮汤D.吴茱萸汤E.麻黄连轺赤小豆汤46.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身重,短气而喘,其热不潮,腹大满不通,适宜用:A.白虎汤B.大承气汤C.小承气汤D.调胃承气汤E.抵当汤47. 饭后吐不消化之物及粘液,四肢欠温,畏寒,乏力,舌淡,苔白,脉沉,适宜用:A.理中丸B.获苓桂枝白术甘草汤C.吴茱萸汤D.桂枝人参汤E.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48.下列汤证病机为湿热内蕴,熏蒸肝胆,兼风寒束表的是:A.栀子柏皮汤证B.茵陈蒿汤证C.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D.抵当汤证E.小柴胡汤证49.阳明病,发热,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身黄,宜用:A.栀子柏皮汤B. 茵陈蒿汤C.麻黄连轺赤小豆汤D. 抵当汤E.小柴胡汤50.“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适宜用:A.麻子仁丸B.大承气汤C.小承气汤D.调胃承气汤E. 抵当汤51.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用大承气汤后,又发热,大便复硬而少,适宜用:A.麻子仁丸B.大承气汤C.小承气汤D. 调胃承气汤E. 蜜煎52.阳明病,自汗出,小便自利,大便硬,属:A.腑实已成B.阳明热盛C.燥屎内结D. 津液内竭E. 湿热内蕴,腑气不通53.“伤寒,身黄,发热,”适宜用:A.栀子柏皮汤B.小柴胡汤C.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D. 抵当汤E. 茵陈蒿汤54.麻子仁丸的药物组成是:A.麻子仁、芍药、杏仁、大黄、芒硝、枳实、厚朴、蜜B.麻子仁、芍药、杏仁、大黄、枳实、厚朴、蜜C.麻子仁、芍药、杏仁、大黄、芒硝、甘草、蜜D.麻子仁、芍药、杏仁、大黄、厚朴、蜜E.麻子仁、芍药、杏仁、大黄、枳实、蜜55.阳明蓄血证的病机是:A.太阳之邪,随经入里B.太阳之邪与新瘀相结C.阳明邪热与宿瘀相结D.阳明邪热与新瘀相结E.太阳之邪与宿瘀相结(二)A2型题1.患者,男,40岁。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题题库与答案详解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题题库与答案详解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试题库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一卷)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0分)1.太阳与阳明合病,自下利者,选用()⑵黄芩汤⑶葛根汤⑷桂枝人参汤2.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 A 、白通汤B、四逆汤C、通脉四逆汤D3.桂枝新加汤证的身痛,其病机是:A、阴阳两虚B、营血不足C、风湿束表 D 、寒邪外束4.桂枝人参汤方的组成是( )⑶理中汤加桂枝5.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⑴大柴胡汤⑵小柴胡汤⑶小承气汤6.生姜泻心汤证的主症为⑴噫气不除,心下痞⑶肠鸣下利,心下痞硬⑷7.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者,宜选用( ⑴四逆汤⑵白通汤⑶通脉四逆汤8.桂枝去芍药汤证的脉象是: A 、脉浮B、脉数C、脉促 D 、脉滑 9.茯苓四逆汤的适应症是 A 、昼夜俱烦躁B、昼日烦躁,夜而安静C、头眩,身瞤动D10. 头汗出的病机是: A 、郁热上蒸B、虚阳上奔C、营卫失调D 2 分,共 10分)1.背恶寒可见于⑴小青龙汤证2.用蜜的方剂有:A、乌梅丸B、麻子仁丸C、抵当丸 D 、猪肤汤E、大陷胸丸3.大陷胸汤主治脉症为⑴项亦强,如柔痉状⑵心下痛,按之石硬⑶从4.心下痞,可见于⑴大黄黄连泻心汤证⑵旋复代赭汤证⑶五苓散证⑷甘草泻心汤证5.乌梅丸可治疗⑴厥阴寒证⑵厥阴热证⑶久利⑷蛔厥四、填空题:(每空 0.5分,共15分)1.“脐下悸,欲作奔豚”者,治以2.“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者,大青龙汤主之。

”3.“阳明病外证云何 ?答曰:,,不恶寒,反恶热也。

”4.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不下止,,表里不解者,主之。

5.“厥阴之为病,,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6.小柴胡汤的运用原则是“”。

7.“自利不渴者,属,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

8.坏病是指。

其治则是“”。

9.“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主之。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详解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详解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详解是四逆汤加茯苓( )8.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四逆汤主之( )9.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小承气汤。

( )10.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烦,不得卧,猪苓汤主之()六、简答题:(共25分)1.桃花汤与白头翁汤均可治疗下利便脓血,其症候特点、病因病机有何不同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皆可治喘,其病机特点有何不同?3.结合原文简述厥证的病理及特征。

4.简要回答下述症状出现的机理。

(每小题2分,共10分)①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宜大承气汤。

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③阳明病,若中寒者……手足濈然汗出……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④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虽暴烦下利日数十行,必自止……⑤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七、分析病案,(要求对主症进行分析,写出病机,治则,方药。

10分张某,60岁,近几天头痛,发热,全身紧感时恶寒,咳,喘,咳吐白稀泡沫痰,量多,胃脘部痞满,有时恶心欲呕,口渴不欲饮,舌苔白腻,脉浮紧数。

八、论述题(10分)“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279条)“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280条)①何谓“大实痛”?“腹满时痛”、“大实痛”的机理。

②传统观点认为太阴里实证是实在阳明气分,李克绍老师提出本证为实在太阴脾络,病在血分。

结合所给原文从本证的病因病机、药物分析、使用注意等几个方面论述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一卷)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1、但欲寐:精神萎靡,呈似睡非睡状态。

2、头项强痛:强,强硬、不柔和之意,此作不柔和解。

头项强痛,即头痛项强。

3、合病:两经或三经症状同时出现者。

4、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口中粘腻不清爽。

5、日晡所:即15至21时,阳明病欲解之时。

伤寒论病案分析报告一统

伤寒论病案分析报告一统

病案分析1.王某某,女,50岁。

主诉:发热一周。

现病史:一周前因受凉,渐起恶寒发热,微汗出,前医以银翘散不效,伴头痛,颈项酸软,鼻塞,干呕,口不渴,二便调。

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弱。

体温37.50C,皮肤湿润。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太阳病证型:中风表虚证证候分析:病缘于风寒袭表,营卫失调。

卫气奋起抗邪于外则发热;营阴失守而外泄故汗出;卫阳受伤,失其温分肉之功,加之汗出肌疏,故恶风;风寒袭表,太阳经气不利,故头痛,颈项酸软;表气不和,致里气不调,肺气不利则鼻塞,胃气上逆则干呕。

前医以辛凉解表,是以寒治寒,药不对症,故无效。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弱为风寒袭表,正气不足之征。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药:桂枝汤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2.刘某,男,60岁。

主诉:咳喘一周。

现病史:既往有咳喘病史。

一周前因天气转凉,咳喘又作,伴恶风,微热,汗出,咯少量白痰,口不渴,大便三日未行,腹不胀。

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体温37.50C,皮肤湿润,双肺听诊未闻及干湿罗音。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太阳病证型:太阳中风兼喘证证候分析:患者素有咳喘痼疾,此次因复感外邪,咳喘又作。

风寒袭表,营卫失调,卫气奋起抗邪于外则发热;营阴失守而外泄故汗出;卫阳受伤,失其温分肉之功,加之汗出肌疏,故恶风;肺气上逆故咳喘,肺气不降,大肠腑气不通,故大便三日未行;腹不胀,表明非燥屎内结;口不渴,非里热证;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为风寒袭表,兼夹痰饮之征。

治法:解肌发表,降气平喘方药: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厚朴、杏仁3.李某某,女,55岁。

主诉:反复自汗出三年。

现病史:反复自汗出,恶风,汗多时浸汗的毛巾可拎出水。

纳可,口和,二便调。

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自汗证证型:营卫不和证候分析:患者虽反复自汗出三年,但纳可,口和,二便调,且舌脉无异常,表明脏无他病。

广中医伤寒论病案分析题目汇总

广中医伤寒论病案分析题目汇总

三、病案分析。

(1-6 题是老师所说重点)※仁邓某,男,47岁,农民。

素体壮实,时值夏日酷热,晚间当门而睡,迎风纳凉,午夜梦醒,渐觉凉爽,夜深觉寒而冷醒,入室裹毯再睡,次日寒热大作,热多寒少,头痛如劈,身痛如被杖,壮热无汗,烦躁不安,目赤口干,气急而喘,脉洪大而见浮紧,舌苔薄白,根部微黄。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探2、李某,女,63岁。

反复发作眩晕,伴恶心,呕吐白色痰涎,纳差,不能起床,恶寒,肢冷,心烦,口不渴,大便溏小便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紧。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 3 、男,67 岁,素有慢性支气管炎,每逢受凉即发。

因3 天前淋雨后恶寒发热,咳嗽,咯痰,心悸,胸闷,张口呼吸。

某医用小青龙汤后,汗大出,现热已退,头昏眩不能站立,四肢清冷,心悸胸闷,静卧则稍舒,动则眩晕加剧,小便不利,大便平。

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紧。

(清写出理、法、方、药)探4、张某,男,65岁。

患咳喘十余年,每年冬发夏愈。

今年起频发无度,现值盛夏,尚穿棉袄,夜盖棉被,凛凛恶寒,背部尤甚,咳吐稀痰,盈杯盈碗,气喘不能平卧,伴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视物昏蒙,舌苔白腻,脉弦紧。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探5、张某,男,19岁。

初起发热恶寒,汗出,口微渴。

就诊时高热达39° C,汗出,咳嗽气粗而喘,痰黄而粘,夹有少量血丝,胸闷且痛,喉中痰鸣,口渴,烦躁,舌苔黄略干,脉浮数。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探6、患者陈某,男,48岁。

昨日起病,恶寒发热,头痛,微汗出,胸闷欲呕,舌苔薄白,脉微浮,重按无力。

(要求写出理、法、方、药)7、仲某,女,4 岁。

因饮食失调而腹泻月余,大便挟有未消化物,服中西药并输液无效,患儿面色隐隐泛红,发热体温38.5C,精神疲乏,睡卧露睛,身体消瘦,皮肤干燥,弹性较差,口渴不多饮,四肢厥冷,舌淡红苔白,脉沉微。

广中医方剂考试病例

广中医方剂考试病例

一、病例分析* 李××,女,36岁。

·主诉:恶寒发热,头痛,呕吐,腹泻2天。

·病史:患者素有胃炎,时有腹胀,纳差。

昨天外出应酬,回家后即感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痛,自服头痛散(具体用药不详)一次,病未好转,今晨并见胸腹痞满胀痛,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头痛加剧,微恶风寒,大便二次,如水样,舌淡,苔白腻,脉浮弦。

·分析:辨证:外感風寒,內傷濕滯証發熱惡寒、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噁心嘔吐、腸鳴腹瀉,舌苔白膩、脈浮滑。

辨证: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治法:散寒解表化濕,理氣和中选方:藿香正氣散处分:(要求写出药物、剂量或药物的特殊用法)藿香12克紫蘇5克白芷5克大腹皮5克茯苓5克白朮9克半夏9克陳皮9克厚朴9克桔梗9克甘草5克生薑10克大棗4枚【辨證要點】1.夏月時感或四時感冒、風寒束表、濕滯脾胃。

2.寒熱頭痛、腹痛吐瀉。

3.舌苔白膩。

二、病案分析:* 患者潘XX,男性,42岁。

患者三年前曾患“浸润性肺结核”而经“抗痨”治疗,但病情不稳定,进三年来自觉胸闷隐痛,咳嗽气喘,并咳出四口鲜血,随后在某医院急诊,经注射止血后,咳血得以控制。

现觉咽喉燥痛,咳嗽微喘,头目眩晕,手足烦热,午后低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分析:辨证(病机、病证):肺肾阴虚,之咽喉痛证(喘咳证)。

肺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肺肾之阴。

选方:百合固金汤处方:(写出药名、药量以及药物的特殊用法)生地黃2錢熟地黃3錢麥冬5分百合1錢芍藥炒1錢當歸1錢貝母1錢生甘草1錢元參8分桔梗8分三、病例分析题陈XX,男,60岁。

主诉:咳喘反复发作10多年。

病史:因受凉咳喘又发。

现微恶寒发热,体温38℃,胸闷气促,咳吐黄稠粘痰,纳差,大便不畅,舌暗红,苔黄白腻,脉浮弦滑。

诊断:胁肋喘咳证(喘痹) 病名:哮喘(喘痹) 病机:风寒外束,痰热内蕴治法:宣降肺气,清热化痰代表方:定喘汤处方:(写出药名、药量及用法)麻黃9克桑白皮9克白果21枚黃芩5克蘇子6克杏仁5克半夏9克款冬花9克甘草3克白果去殼打碎炒黃,水煎。

伤寒杂病论医案分析题库

伤寒杂病论医案分析题库

伤寒杂病论医案分析题库
医案
李某,男性,年四旬余,昆明市人。

患痰饮咳喘病已八、九年,经中、西医屡治未愈。

诊其脉左弦右滑,两尺弱,心脉细短,肺脉滑大,按之则空,舌苔白滑而腻,面色青黯,目下浮起如卧蚕。

咳痰气喘而短,胸闷痰滞,头疼目眩。

食少无神,畏食酸冷,渴喜热饮而不多,小便短赤,咳时则遗。

入夜难眠,行卧惟艰,值阴雨天寒尤甚。

处方
附片20克,北细辛4克,麻茸3克,干姜15克,法夏15克,五味子1.5克,甘草3克。

次日复诊。

昨服一剂,头疼、咳痰稍减,痰较易咯,乃照原方加倍分量。

服后痰多咳吐如涌,胸闷减,喘息较平。

服二剂后,头痛若失,喘息平其大半。

服三剂后,稍能食,行卧已较轻便,唯痰多,气仍短,小便转长而色仍赤。

盖湿痰饮邪得阳药运行,在上由咽喉气道而出,在下则随小便而去,乃病退之兆。

仍照前方加减治之。

伤寒--病例分析

伤寒--病例分析

伤寒--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患者张某,男,20岁,持续高热和腹泻8天,大便每天5—6次,偶尔有黏液,右下腹隐痛,伴食欲差、恶心、呕吐。

4年前曾患血吸虫病,接受锑剂治疗,后未恢复,此后无血吸虫疫水接触。

体检:肝脏右肋下2cm,脾脏左肋下1cm,躯干背侧隐约可见3颗比米粒小,压之褪色的淡红色皮疹。

血液检查:白细胞未见升高,中性粒细胞占0.7,淋巴细胞占0.30,肥皂反应1:160。

大便检查:见少许白细胞及脓细胞,培养无致病菌。

分析题:1.本例疾病的诊断是什么?依据是?2.伤寒的病理变化是什么?3.本病的并发症有哪些?参考答案:1.诊断:伤寒。

依据:持续高热(病菌释放内毒素),肝脾肿大(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反应性增生所致,因此血中白细胞也未见明显升高。

),腹痛腹泻(回肠淋巴组织病变最为显著),皮肤出现淡红色斑点(伤寒杆菌阻塞毛细血管)。

2.伤寒的病理变化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反应性增生,尤以回肠淋巴组织最为明显,其炎症性质属于急性增生性炎。

巨噬细胞吞噬伤寒杆菌,受损的淋巴细胞、红细胞及坏死细胞的碎屑形成具有诊断意义的伤寒细胞,由伤寒细胞聚集形成的小结称为伤寒小结。

病变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肠道病变:表现为回肠下段淋巴小结和集合淋巴小结,出现四期变化,即髓样肿胀期、坏死期、溃疡期(溃疡长轴与肠纵轴平行)、愈合期;②其它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病变:肝脾肿大,骨髓巨噬细胞增生;③其他器官变化:如带有伤寒杆菌的胆汁、心肌变性、皮肤的玫瑰疹和肌肉的蜡样变性(凝固性坏死)等。

由于存在这些病理变化,因此临床出现以上症状。

3.并发症有:①肠出血肠穿孔(穿孔常引起弥漫性腹膜炎)②支气管肺炎(小儿多见,由于抵抗力下降继发细菌感染)③其他(胆囊长期排伤寒杆菌成为重要传染源,还可并发化脓性脑膜炎、肾盂肾炎等)。

伤寒论 病例分析

伤寒论 病例分析

单某,女,35岁,工人。

主诉:失眠三个月余。

诊断:少阴病热化心肾不交证(黄连阿胶汤证)辨证分析:烦劳伤肾,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致心火亢盛,则五心烦热,失眠不能安卧;烦热不得卧,甚于夜晚阳入阴时,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的典型症状;口燥咽干,舌红绛无苔,脉细数,亦为阴虚火旺而致。

治法:滋阴清热,交通心肾。

方剂:黄连阿胶汤。

处方:黄连、黄芩、芍药、鸡子黄、阿胶田某,男,62岁,农民。

主诉:头昏目眩,身体颤抖5天。

诊断:少阴病阳虚水泛证(真武汤证)。

辨证分析:表证过汗损伤少阴之阳,肾阳日衰,不能化气行水,水气变动不居,上冲清阳,则头晕目眩;水气上凌于心则心悸;水气外浸筋脉,加之阳虚筋脉失煦,则背恶寒,筋脉跳动,身颤抖;水寒在内,筋脉拘急则脘腹痛;水寒困于下焦,肾阳虚气化失职则小便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弱均为阳虚水泛所致.治法:温阳化气行水。

方剂:真武汤。

处方: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黑附子病例:何某,女,66岁。

右上腹反复疼痛20余年,复发10天,伴畏寒,发热,呕吐。

西医诊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石症。

经西医保守治疗无效,欲行手术,因患者不同意,遂要中医科会诊。

证见右上腹绞痛,硬满拒按,乍寒乍热,口苦,呕逆,心烦,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粗糙少津,脉滑数。

要求,写出方证名称,病因病机,治法,药物组成。

方证:大柴胡汤证。

病因病机分析:本证病机为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

病入少阳,邪居半表半里,枢机不利,正邪分争,正邪分争,进退与表里之间,邪盛则恶寒,正盛则发热,正邪分争,互有进退,故见乍寒乍热;胆火上炎则口苦;胆热内蕴,热扰心神则心烦;胆热犯胃,胃失和降则作呕逆;阳明里实,燥屎内结,则大便秘结;邪郁少阳,经气不利,加之阳明里实内结,腑气不通,故见右上腹绞痛,硬满拒按;舌红,苔黄厚粗糙少津,脉滑数,均为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之象。

治法:和解少阳,通下里实。

方药: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大枣,生姜,芍药,枳实,大黄)病例:胡某,女,26岁。

中医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伤寒论》的作者是:A. 李时珍B. 张仲景C. 华佗D. 孙思邈答案:B2. 《伤寒论》中提到的“伤寒”主要是指:A. 温病B. 寒邪引起的疾病C. 所有外感疾病D. 传染病答案:B3. 下列哪项不是《伤寒论》中提到的“六经”之一?A. 太阳B. 阳明C. 少阳D. 厥阴答案:D4. 《伤寒论》中提到的“白虎汤”主要用于治疗:A. 风寒感冒B. 风热感冒C. 暑湿感冒D. 风湿感冒答案:B5. 在《伤寒论》中,桂枝汤主治的症状不包括:A. 发热B. 汗出C. 恶寒D. 口干舌燥答案:D二、填空题6.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主要论述了________的治疗方法。

答案:伤寒7. 《伤寒论》中,张仲景提出了“辨证施治”的原则,其中“证”指的是________。

答案:病人的具体病情表现8.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将伤寒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太阳、阳明、少阳9. 《伤寒论》中提到的“桂枝汤”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和大枣组成,主要用于治疗________。

答案:风寒感冒10.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的“汗法”是指通过发汗来治疗________。

答案:风寒引起的疾病三、简答题11. 简述《伤寒论》中“阳明病”的主要症状和治疗方法。

答案:《伤寒论》中“阳明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等症状。

治疗方法多采用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的方剂,如白虎汤等。

12. 描述《伤寒论》中“少阴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答案:“少阴病”在《伤寒论》中主要表现为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心烦失眠等症状。

治疗原则是滋阴降火,常用的方剂有黄连阿胶汤等。

四、论述题13. 论述《伤寒论》中“辨证施治”的重要性及其在现代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答案:《伤寒论》中的“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原则,强调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来决定治疗方法。

在现代中医临床中,这一原则仍然至关重要,它要求医生不仅要识别疾病的种类,还要根据病人的体质、病因、病症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断,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详解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详解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试题库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一卷)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太阳与阳明合病,自下利者,选用()⑴桂枝加葛根汤⑵黄苓汤 ⑶葛根汤2.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 A 、白通汤B 、四逆汤C 、通脉四逆汤 3. 桂枝新加汤证的身痛,其病机是: A 、阴阳两虚 B 、营血不足 C 、风湿束表成是() '⑶理中汤加桂枝5•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⑴大柴胡汤 ⑵小柴胡汤呕吐而利’心下漲2. 用蜜的方剂有:A 、乌梅丸B 、麻子仁丸C 、抵当丸D 、猪肤汤E 、大陷胸丸3. 大陷胸汤主治脉症为⑴项亦强,如柔痉状⑵心下痛,按之石硬⑶从 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斗)脉沉紧⑸正在心下,切痛绸浮滑、4. 心下痞,可见于⑴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⑵旋复代赭汤证⑶五苓散证⑷甘草泻心汤证⑸生姜泻心汤证5. 乌梅丸可治疗⑴厥阴寒证⑵厥阴热证⑶久利 ⑷蛔厥⑸厥阴上热下寒证四、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 “脐下悸,欲作奔豚”者,治以 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者,大青龙汤主之。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 , ,不恶寒,反恶热也。

”4.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不下止,_______ ,表里不解者, ___________ 主之。

5. _____________________ “厥阴之为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________ 。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详解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详解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试题库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一卷)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太阳与阳明合病,自下利者,选用( )⑵黄芩汤⑶葛根汤⑷桂枝人参汤2.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A、白通汤B、四逆汤C、通脉四逆汤D3.桂枝新加汤证的身痛,其病机是:A、阴阳两虚B、营血不足C、风湿束表D、寒邪外束4.桂枝人参汤方的组成是( )⑶理中汤加桂枝5.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⑴大柴胡汤⑵小柴胡汤⑶小承气汤6.生姜泻心汤证的主症为⑴噫气不除,心下痞⑶肠鸣下利,心下痞硬⑷7.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者,宜选用(⑴四逆汤⑵白通汤⑶通脉四逆汤8.桂枝去芍药汤证的脉象是:A、脉浮B、脉数C、脉促D、脉滑9.茯苓四逆汤的适应症是A、昼夜俱烦躁B、昼日烦躁,夜而安静C、头眩,身瞤动D10.头汗出的病机是:A、郁热上蒸B、虚阳上奔C、营卫失调D2分,共10分)1.背恶寒可见于⑴小青龙汤证2.用蜜的方剂有:A、乌梅丸B、麻子仁丸C、抵当丸D、猪肤汤E、大陷胸丸3.大陷胸汤主治脉症为⑴项亦强,如柔痉状⑵心下痛,按之石硬⑶从4.心下痞,可见于⑴大黄黄连泻心汤证⑵旋复代赭汤证⑶五苓散证⑷甘草泻心汤证5.乌梅丸可治疗⑴厥阴寒证⑵厥阴热证⑶久利⑷蛔厥四、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脐下悸,欲作奔豚”者,治以2.“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者,大青龙汤主之。

”3.“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不恶寒,反恶热也。

”4.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不下止,,表里不解者,主之。

5.“厥阴之为病,,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6.小柴胡汤的运用原则是“”。

7.“自利不渴者,属,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

8.坏病是指。

其治则是“”。

9.“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主之。

”10.“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主之。

伤寒论考试题:病案分析

伤寒论考试题:病案分析

伤寒论考试题:病案分析1、分析病案(要求对主症进行分析,写出病机,治则、方药)(10分)张某,60岁,近感头痛,发热,全身紧感时恶寒,咳,喘,咳吐白稀泡沫痰,量多,胃脘部痞满,有时恶心欲呕,口渴不欲饮,舌苔白腻,脉浮紧数。

2、病案分析(要求对主症进行分析,写出病机,治则,方药,10分)王某某,女,3岁,6月12日,下午3点就诊,家长诉代,因天气炎热,夜晚纳凉过度,晨起发热,汗出,鼻流清涕,自诊受凉感冒,服中成药,午后病儿热度增高,T38.5℃,咳嗽,喘促,鼻翼煽动,两脉可闻及干性罗音,口唇青紫,口渴,汗出,舌红苔薄黄,脉浮滑数。

3、病案分析(要求对主症进行分析,写出病机,治则,方药,10分)张某,男,25岁。

7月15日就诊。

患者2小时前突发腹疼,急迫欲便,便后肛门重坠不爽。

痢下鲜紫脓血,渴甚,头痛烦躁。

查体温:39.3℃,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滑数。

大便常规检查:红细胞(+++)、脓细胞(+++)。

4、病案分析(要求对主症进行分析,写出病机,治则,方药及煎服法,10分)胡某,女,62岁。

素患神经衰弱,心烦失眠,头晕耳鸣,心悸不安,健忘,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津少。

此次因感冒上述症状加重,现咳嗽,鼻流清涕等症消失,要求改善睡眠。

诊见:舌红,脉细数。

5、病案分析(要求对主症进行分析,写出病机,治则,方药,10分)刘某,女,15岁。

4月6日就诊。

发热3日,近两日出现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

腹部胀满,口干而苦,恶心欲吐。

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

诊见:目睛黄染,舌苔黄腻,脉弦数。

体温39.2℃,查血示:肝功异常。

1.李某某,男,43岁。

主诉:呕吐腹泻1天。

现病史:昨日,在路边小摊处食海红及蛤蜊,并饮凉啤酒,服后即觉腹中不适,加之住处潮湿阴冷,于凌晨2时许,突然腹中绞痛,下利,泻下之物清稀似污水,伴呕吐,至4点,呕吐7次,泻下10余次,急来门诊治疗。

现腹痛隐隐,便意频繁,仍下利,但泻下物不多,发热恶寒,口渴欲饮水,小便少。

[伤寒论]病案分析之欧阳结创编

[伤寒论]病案分析之欧阳结创编

病案分析1.王某某,女,50岁。

主诉:发热一周。

现病史:一周前因受凉,渐起恶寒发热,微汗出,前医以银翘散不效,伴头痛,颈项酸软,鼻塞,干呕,口不渴,二便调。

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弱。

体温37.50C,皮肤湿润。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太阳病证型:中风表虚证证候分析:病缘于风寒袭表,营卫失调。

卫气奋起抗邪于外则发热;营阴失守而外泄故汗出;卫阳受伤,失其温分肉之功,加之汗出肌疏,故恶风;风寒袭表,太阳经气不利,故头痛,颈项酸软;表气不和,致里气不调,肺气不利则鼻塞,胃气上逆则干呕。

前医以辛凉解表,是以寒治寒,药不对症,故无效。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弱为风寒袭表,正气不足之征。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药:桂枝汤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2.刘某,男,60岁。

主诉:咳喘一周。

现病史:既往有咳喘病史。

一周前因天气转凉,咳喘又作,伴恶风,微热,汗出,咯少量白痰,口不渴,大便三日未行,腹不胀。

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体温37.50C,皮肤湿润,双肺听诊未闻及干湿罗音。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太阳病证型:太阳中风兼喘证证候分析:患者素有咳喘痼疾,此次因复感外邪,咳喘又作。

风寒袭表,营卫失调,卫气奋起抗邪于外则发热;营阴失守而外泄故汗出;卫阳受伤,失其温分肉之功,加之汗出肌疏,故恶风;肺气上逆故咳喘,肺气不降,大肠腑气不通,故大便三日未行;腹不胀,表明非燥屎内结;口不渴,非里热证;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为风寒袭表,兼夹痰饮之征。

治法:解肌发表,降气平喘方药: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厚朴、杏仁3.李某某,女,55岁。

主诉:反复自汗出三年。

现病史:反复自汗出,恶风,汗多时浸汗的毛巾可拎出水。

纳可,口和,二便调。

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自汗证证型:营卫不和证候分析:患者虽反复自汗出三年,但纳可,口和,二便调,且舌脉无异常,表明脏无他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病案分析。

(1-6题是老师所说重点)
※1、邓某,男,47岁,农民。

素体壮实,时值夏日酷热,晚间当门而睡,迎风纳凉,午夜梦醒,渐觉凉爽,夜深觉寒而冷醒,入室裹毯再睡,次日寒热大作,热多寒少,头痛如劈,身痛如被杖,壮热无汗,烦躁不安,目赤口干,气急而喘,脉洪大而见浮紧,舌苔薄白,根部微黄。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2、李某,女,63岁。

反复发作眩晕,伴恶心,呕吐白色痰涎,纳差,不能起床,恶寒,肢冷,心烦,口不渴,大便溏小便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紧。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3 、男,67岁,素有慢性支气管炎,每逢受凉即发。

因3天前淋雨后恶寒发热,咳嗽,咯痰,心悸,胸闷,张口呼吸。

某医用小青龙汤后,汗大出,现热已退,头昏眩不能站立,四肢清冷,心悸胸闷,静卧则稍舒,动则眩晕加剧,小便不利,大便平。

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紧。

(清写出理、法、方、药)
※4、张某,男,65岁。

患咳喘十余年,
每年冬发夏愈。

今年起频发无度,现值盛夏,尚穿棉袄,夜盖棉被,凛凛恶寒,背部尤甚,咳吐稀痰,盈杯盈碗,气喘不能平卧,伴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视物昏蒙,舌苔白腻,脉弦紧。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5、张某,男,19岁。

初起发热恶寒,汗出,口微渴。

就诊时高热达39°C,汗出,咳嗽气粗而喘,痰黄而粘,夹有少量血丝,胸闷且痛,喉中痰鸣,口渴,烦躁,舌苔黄略干,脉浮数。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6、患者陈某,男,48岁。

昨日起病,恶寒发热,头痛,微汗出,胸闷欲呕,舌苔薄白,脉微浮,重按无力。

(要求写出理、法、方、药)
7、仲某,女,4岁。

因饮食失调而腹泻月余,大便挟有未消化物,服中西药并输液无效,患儿面色隐隐泛红,发热体温38.5℃,精神疲乏,睡卧露睛,身体消瘦,皮肤干燥,弹性较差,口渴不多饮,四肢厥冷,舌淡红苔白,脉沉微。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8、陈某,男,12岁。

母代诉:患儿浮肿
十余天,先由头面开始,继而一身尽肿,小便量少,色黄,大便稀、少,食欲不振,身有微热,脉濡,舌苔白,体温38.4℃。

尿检:蛋白++,管型+,红血球+++,脓细胞+。

诊断为急性肾炎。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9、王某,女,36岁,农民。

因出工时渴甚,遂在河里饮水,回家后肠鸣腹痛腹泻,经中西医药治疗,腹泻如故,腹中肠鸣更甚,所下为黄色稀水,奔迫下注,心下痞满不舒,泛恶欲
吐,病势急剧,转请中医治疗。

现症:心下痞满欲呕吐,肠鸣漉漉,腹泻日十余行,兼腹痛,口干欲凉饮,舌边缘白苔,中部微黄腻,六脉小数,体温38.6°C。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10、陈某,女,43岁,初诊92年4月27日。

患者素体虚弱,头晕目眩,纳差,大便不实,神疲气短,近日咳喘,眼睑及四肢轻度浮肿,胸脘痞闷,不欲饮食,舌质淡,苔白,脉沉弦。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11、患儿,男,7岁,初诊1996年12月20日。

母代诉:患麻疹合并肺炎,麻疹出而复隐,发热无汗,喘息鼻煽,喉间痰鸣,咳吐黄痰而粘,大便干结,不思饮食,舌苔黄,脉滑数。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12、张某,男,32岁,炊事员。

初诊2000年6月30日。

一周前开始食欲不振,身乏无力,恶心未吐,尿色深黄。

经某医院诊断为“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现全身皮肤中度黄染,厌油腻,肝区疼痛,尿如浓茶,大便偏结,身目均黄,肝于肋下2cm质软而压痛明显。

舌苔黄干,舌质正常,六脉濡数。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方药、药量、煎服法及注意事项。


单某,女,35岁,工人。

主诉:失眠三个月余。

诊断:少阴病热化心肾不交证(黄连阿胶汤证)辨证分析:烦劳伤肾,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致心火亢盛,则五心烦热,失眠不能安卧;烦热不得卧,甚于夜晚阳入阴时,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的典型症状;口燥咽干,舌红绛无苔,脉细数,亦为阴虚火旺而致。

治法:滋阴清热,交通心肾。

方剂:黄连阿胶汤。

处方:黄连、黄芩、芍药、鸡子黄、阿胶
田某,男,62岁,农民。

主诉:头昏目眩,身体颤抖5天。

诊断:少阴病阳虚水泛证(真武汤证)。

辨证分析:表证过汗损伤少阴之阳,肾阳日衰,不能化气行水,水气变动不居,上冲清阳,则头晕目眩;水气上凌于心则心悸;水气外浸筋脉,加之阳虚筋脉失煦,则背恶寒,筋脉跳动,身颤抖;水寒在内,筋脉拘急则脘腹痛;水寒困于下焦,肾阳虚气化失职则小便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弱均为阳虚水泛所致.治法:温阳化气行水。

方剂:真武汤。

处方: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黑附子
病例:何某,女,66岁。

右上腹反复疼痛20余年,复发10天,伴畏寒,发热,呕吐。

西医诊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石症。

经西医保守治疗无效,欲行手术,因患者不同意,遂要中医科会诊。

证见右上腹绞痛,硬满拒按,乍寒乍热,口苦,呕逆,心烦,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粗糙少津,脉滑数。

要求,写出方证名称,病因病机,治法,药物组成。

方证:大柴胡汤证。

病因病机分析:本证病机为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

病入少阳,邪居半表半里,枢机不利,正邪分争,正邪分争,进退与表里之间,邪盛则恶寒,正盛则发热,正邪分争,互有进退,故见乍寒乍热;胆火上炎则口苦;胆热内蕴,热扰心神则心烦;胆热犯胃,胃失和降则作呕逆;阳明里实,燥屎内结,则大便秘结;邪郁少阳,经气不利,加之阳明里实内结,腑气不通,故见右上腹绞痛,硬满拒按;舌红,苔黄厚粗糙少津,脉滑数,均为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之象。

治法:和解少阳,通下里实。

方药: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大枣,生姜,芍药,枳实,大黄)
病例:胡某,女,26岁。

发热2天,1个月前第一胎足月自娩,2天前不慎着凉,出现周身不适,恶寒,头痛,鼻塞流清涕。

因正在哺乳期,未敢用药,近日体温突然升高至38.7度而来诊。

现见证:往来寒热,头昏头痛,胸闷,口苦,时时泛恶,纳呆,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数。

请确立方证,分析病因病机,治法,方药。

方证:小柴胡汤证。

病因病机分析:本
证为少阳枢机不利,胆热内蕴,胆火上炎所致。

产后正虚,腠理疏松,外邪乘虚而入,邪入少阳,枢机不利,正邪分争,进退于表里之间,邪盛则恶寒,正盛则发热,正邪分争,互有进退,故见往来寒热;胆火循经上扰清窍则头昏头痛;胆火上炎,胆汁上逆则口苦;邪入少阳,经气不利,则胸闷;胆热内蕴,影响脾胃,脾失健运则纳呆;胆热犯胃,胃失和降则时时泛恶;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数,均为少阳枢机不利,胆热内蕴所致。

治法:和解少阳。

方药:小柴胡汤(柴胡,黄芪,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
何某某,女,17岁。

主诉:头晕目眩1周。

现病史:l周前,突发头晕眼花,视物旋转,喜暗恶明,闭目及平卧可少安,睁眼及起坐则加重,站立则眩晕欲倒,自觉有气上冲心胸,作时心悸,小便不利,纳呆。

检查:面色苍暗不华,舌淡红、苔白润,脉沉细弦。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眩晕。

证型:脾虚水停,水气上冲证。

证候分析:是例患者,以头目眩晕为突出见证,其特征为闭目平卧稍缓,起坐加剧,站立则眩晕欲倒,加之自觉有气上冲心胸及纳呆等,与第67条主证:“气上冲胸,起则头眩’’相符,证由脾虚而水饮内生,土不制水,则水气上冲,故见气上冲心胸,心悸。

阳虚不能升清于上,清窍反被上冲之水气所蒙,故见眩晕,而平卧则清气尚充上窍,故头晕稍减,起坐或站立时清气虚而失充,水气充塞,故眩晕加剧。

脾虚失运则纳呆,气血化源不足,久而机体失养,可见面色苍暗不华:水湿不化则小便不利,舌苔白润,脉沉细而弦等。

治法:温阳健脾,利水降冲。

方药: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桂枝、甘草、白术。

六、病案题(15分)
陈某某,男,53岁,农民。

患咳喘十余载,冬发而夏止。

今起病自春及夏,频发无度。

背恶寒,无汗,咳吐稀薄痰涎,量多,气喘不能平卧。

舌苔薄白,脉浮紧。

试分析其病因病机,并拟出相应的治法及方药。

答:病机:外寒内饮;治法:散寒温化水饮;方药:小青龙汤(药物组成略)。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