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知识点

合集下载

唯物辩证法 联系观知识点

唯物辩证法 联系观知识点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知识点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区分“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和“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3、联系的客观性①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含义)②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③但是,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辨析“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而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4、联系的多样性①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

②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区别:①含义不同,整体是指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联系: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①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要求:①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高三第一轮复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高三第一轮复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上述材料说明,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 观察和处理问题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 (2)材料一中,人们利用喜鹊、马蜂、青蛙消灭害虫的事例,说明正 确认识和利用事物的联系,就能因势利导,利用事物的联系为人类造福。 (3)材料二中,“滥伐森林,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的事例说明, 人们如果忽视客观事物的联系,就会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给人类造成巨 大损失。 (4)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 然的联系,它是客观的,人们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了它的要求,就要 受到惩罚,材料中所说的破坏植被造成的恶果就是如此。
3、联系的多样性
(1)原理内容: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联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现象联系
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
偶然联系
“我看到了苹果落地,为
什么没有看见引力?”
外部联系
内部联系
直接联系——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偶然联系 因果联系 整体部分联系……
如:计算机网络 人工下雨
人工化雪
网络的普及在信息交流上缩短了国与国之 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给人们带来信息交流 的极大便利,诺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 球村。这说明: A.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C.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事物与事物之间
联 系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
相互作用
思考:世界上有没有孤立的事物存在?
1、联系的普遍性
(1) 原理内容 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 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第二、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 是相互联系的 第三、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方法论要求: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七课_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七课_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矛盾 ,是否承认 (2)根本分歧:是否承认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矛盾是事物发展 的源泉和动力
总纲复习 唯物辩证法的含义: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观、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或对立统一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联系观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基 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是唯物辩证法 科学体系的起点和开端,是否坚持联系的观点是唯物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之一
过社会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的活动才能形 成。
③联系产生的结果 :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
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二)联系的特性(特点)
2、联系的客观性
(1)含义: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A 自在事物的联系 →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 客观性 B 人为事物的联系 →人类实践的产物 客观性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特别提醒 联系的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 调的是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 具有不同的形式;联系的条件性强调的是新的具体联系的建立 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知识疏理
原理 世界观 方法论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 问题 A.一切事物和周围事物联系着 联系 B.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相互联系 的普 遍性 C.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 联系
四、联系的多样性 1.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 联 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必 然 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存在和发展 的各 2.方法论要求: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____________ 条件 为转移。 时间 、地点和________ 种条件。一切以_______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田忌赛马 田忌 下等马 上等马 中等马 系统 负 胜 胜 胜 齐威王 上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系统
田忌不在意一匹马的比赛结果, 而是统筹全局,注重整体目标 根据对方的部署,调整 马匹的出场次序 通过合理安排次序,使 系统结构出现优化调整
着眼整体性
遵循有序性
注重结构优化趋向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世界观


联系是 普遍的
方法论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 题,反对孤立的看 问题。
* 联系是普遍的,这一点是绝对的、
无条件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其周 围的事物相联系,孤立的事物是不存 在的。(总体看状态)
* 但是,世界上每一具体联系又都是
有条件的。并非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 都有联系。(具体看条件)
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产生的条件是客观的、需要遵循客 观规律 联系产生的过程: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 观物质性的活动才能形成 产生的结果 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便独 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想一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有人把“8”视 为吉利的数字, 而把“4”视为不 祥的数字.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方法论 世界观 联系是 客观的
①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②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③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联 系
据说燕国太子丹百般讨好荆轲,为的是要荆 轲去刺杀秦王,在临行前的宴会上,太子丹特意 叫来一个能琴善乐的美女为荆轲弹琴助兴。荆轲 听着悦耳的琴声,看着美人那双纤细、白嫩、灵 巧的手,连连称赞:“好手!好手!”并一再表 示:“但爱其手。”听着荆轲的称赞,太子丹立 即命令人将美人之手斩断,放在盘子里,送给荆 轲。 斩断之手,还是好手吗? 苏轼在《琴诗》中写道:“若言琴上有琴 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 于君指上听?”

第七课联系观

第七课联系观

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产生条件是客观的、需要遵循客观规 律
联系产生的过程: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 观物质性的活动才能形成
产生的结果 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便独 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联系客观性的启示一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
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 主观臆造的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
前者:主观想象的联系 后者:客观存在的联系
二、 联系的特征
(三)联系的多样性
1、含义: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 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形式:直接联系 ———— 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 ———— 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 ———— 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 ———— 偶然联系 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我看到了苹果落地,为什么没有看见万 有引力?”
普遍的
题,反对孤立的看 问题。
二、联系的特征
(二)联系的客观性
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表现: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 的联系
(按与实践的关系)
天空 A
B 森林
动物
河流 自在事物
自在事物的联系: 在人类产生以前就 存在,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
人为事物的联系: 人类实践的产物, 呈现出“人化”的 特点。
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1)含义不同
➢ 整体指事物的全局和发展全过程;从数量上看 它是一。
➢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 上看它是多。
(2)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整体 主导地位 统率作用
具有部分不具备 的功能
部分 被支配地位 服从于整体 服务于整体的功能
2、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联系的内涵
所谓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 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注意: 1.这种影响、制约和作用不是单向的,是相互的。
2.联系不是事物之间、事物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决定。
3.哲学上所讲的联系与具体联系的关系? ①哲学上所讲的联系是对具体联系的抽象和概括; ②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性和 特殊性的关系。
考点4:系统优化的方法
误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与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二者完全等同。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 素的关系。使用“一定意义上”就是说这两对关系还 是有区别的,不能完全等同。 这里讲的“一定意义上”主要是指两对关系具有 共性的方面,即两对关系强调整体性原则,都是相互 依赖等方面。
周围的一些事物(不是所有事物)相互联系着。世界上没有不与其 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事物。但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 否认联系普遍性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的。应明确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 件的。
(1)联系客观性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2.联系的 (2)联系的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 客观性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 ①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 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 (3)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 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 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 的联系 。
(二)联系的特性
1.联系具有普遍性 2.联系具有客观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下列不能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成语典故的有 ( ) A.唇亡齿寒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刻舟求剑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 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 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 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反对〗:反对用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来认识 和处理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________; 有序性 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
优化趋向 综合 的思维 _________ 。(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_____
方式来认识事物。
考点二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深度思考 1.2013年9月4日,《滨海时报》报道,成立综合试验区9个 月以来,滨海新区大力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滨海新区 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配合联动,加强和创新社会 管理,建设三个体系、十大机制,全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 加快建设天津国家级新区作贡献。 (1)判一判 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需要党委、政府的密切配合,体现了任何 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 ②滨海各部门分工协作,配合联动,共同推进实验区建设,说 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 ) ③通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加快建设天津国家级新区作贡献, 体现了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也离不开整体。( ) √
提示
(3)联系具有多样性, 把握联系的多样性, 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 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做到一切以时间、地 点和条件为转移。
日益严重。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认识和改造自然必须
引发社会强烈不满,影响了社会安定、制
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危害,是怎样体现唯 物辩证法的联系特点的?
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不合理的无序的状态组
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属于整 体的一种情况,系统除了强调整体性外,还有层次性
被支配 过程中处于 __________ 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
体。
(2)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①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由部分构成,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______ 影响 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

生活与哲学背诵要点第三单元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七课)

生活与哲学背诵要点第三单元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七课)

生活与哲学背诵要点第二单元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七课)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2、什么是联系?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注意:相互,是双向,不是单向。

3、联系的普遍性①事物之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整个世界: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是以承认事物的区别为前提的。

任何事物都有不同于它事物的特殊本质,都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正因为事物之间相互区别,各有自身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才能有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联系。

事物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是事物的本来面貌。

如果只见区别不见联系,就会把本来有联系的事物孤立起来。

孤立地看问题,这是形而上学的特征之一。

如果只见联系不见区别,就会抹杀事物之间的界限,把世界看成毫无区别的一团混沌,这是相对主义的特征。

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都是错误的。

4、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不仅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就是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肯定人的实践活动的有目的性之间并不矛盾,人的实践活动虽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但毕竟要建立在承认联系、尊重客观联系的基础之上。

同时,人们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在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规律的客观性也决定了人们实践活动具有客观性的一面。

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横向),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关系(纵向的历史的联系)。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什么是联系?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方法论意义:客观性——切忌主观随意性。

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3、整体和部分的含义、关系及其把握二者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作用。

4、系统的含义、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
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联系观原理: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食物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

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条件性: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对应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Ⅰ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⑴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于整体⑵整体是部分构成的,部分是整体的部分,整体的状态和功能又影响着部分Ⅱ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的优化趋向对应方法论:用综合的思维来认识事物、着眼于事物整体、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对应方法论: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Ⅱ要懂得做好量变的准备工作、在适当的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推进事物的发展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不断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勇敢的接受挫折和考验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多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对应方法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要果断抓住十几,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发展,善于抓住基于,才能赢得主动。

坚持适度原则,做事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

注重量的变化,学会优化结构。

(排列次序变化出现)【注】量变到质变的两种形式:①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②排列次序的变化引起质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矛盾规律or对立统一规律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时间诶的根本方法是:矛盾分析法1.矛盾:对立统一。

联系观原理

联系观原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宏观: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条件性。

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4、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5、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6、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微观:1.联系客观性原理①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它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③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2.联系多样性原理①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②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③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①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③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XX高二政治重要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XX高二政治重要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XX高二政治重要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三、思想方式与创新意识第七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20、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点(A)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点是:联系的观点和进展的观点2一、联系的含义(B)联系的含义: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彼此阻碍、彼此制约和彼此作用。

2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B)(1)联系的普遍性:①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如此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份、要素之间是彼此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的。

②方式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①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

②方式论: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咱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B、联系是客观的,并非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能够依照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成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①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②方式论:A、联系多样性要求咱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进展的各类条。

B、一切以时刻地址和条为转移。

23、整体与部份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B)(1)整体与部份的辩证关系:--区别:①二者的内涵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进展的全进程,部份是事物的局部和进展的各个时期。

②二者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份,具有部份所不具有的功能;部份在事物的存在和进展进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份服从和效劳于整体。

--联系:①二者彼此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离不了部份,部份离不开了整体②二者彼此阻碍:部份的功能及其转变会阻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份的功能及其转变乃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转变也会阻碍到部份。

(2)指导意义(方式论):①树立全局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正确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在整体和部份的辨证关系中,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份,具有部份所不具有的功能。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需注意的知识点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需注意的知识点

判断并说明理由: 联系的普遍性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 间都是联系着的。
提示:联系具有普遍性是说明任何事物都 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必然与周围的事物相互 联系着,失去了联系,事物便失去了其存在 的条件。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存在,才会 产生某种联系,所以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 都有联系。
思考:联系具有客观性,为什么现实生 活中还会出现无视联系客观性的现象或 事件?
【提示】:因为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条 件是复杂的,人们往往只看到简单联系、现象 的联系、当前联系,而不容易看到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因此,在生活中有时会把主观联系 强加给事物,有时会无视联系的客观性。诸如 出现“杀鸡取卵”、只顾经济利益而不顾社会 效益的现象就不难理解了。
思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与要素的 关系,你怎样看?
帮你区分联系的三个特点:
1、联系的普遍性 2、联系的客观性 3、联系的多样性
世界上不存在孤立的事物
客观事物本身固有,不以 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联系的形式、地位和作用 多种多样,各有自身的特 点
【提示】: (1)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事物的 运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着事物的发展。所以联系构 成了事物的发展。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 与要素的关系。
“一定意义上”主要是指两对关系具有共性的方 面,即两对关系强调整体性原则,都是相互依赖 等
二者的区别在于系统更强调有序性、内部结构优
某地区党委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建设反腐倡 廉制度体系,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有效性得到加强。 如下图(简图):
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2)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 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人们只能根据事物固有联 系,改变事物原有状态,建立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联系, 这样的新建联系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点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点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点
1. 哎呀,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呢!就像我们的身体,各个器官看似独立,实则紧密相连,相互协作才能让我们健康地生活呀!比如说,心脏要是出了问题,那全身都会受到影响呢,这不是很好地体现了联系吗!
2. 嘿,联系还是具有客观性的哟!可不是我们想怎么联系就怎么联系的呢!就好像四季的更替,那是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呀!不管你喜不喜欢,春夏秋冬就是会按部就班地来呀!真神奇是不是!
3. 哇塞,联系还有多样性呢!就跟我们交朋友一样,有好朋友、普通朋友,各种不同类型的联系呢!比如学习和娱乐,它们之间的联系就很不一样呢,但又都对我们很重要呀!
4. 你看呀,整体和部分也是相互联系的哟!一个团队里,每个人都是一部分,但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才能发挥出整体的强大力量呢!这不就像一场足球比赛,每个队员都要各司其职,才能赢得比赛呀!
5. 诶哟,系统的联系也很重要呢!想想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大系统,各个方面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呀!就像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得协调好了才行呀,不然会出大问题咯!
6. 哈哈,人们还可以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呢!就像我们发明了电话,让远距离的沟通变得超方便呀!这多厉害呀!
总之,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真的太有趣太重要啦!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知道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要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呀!。

联系观

联系观

D
3.(2017·天津卷)“幸福9号”取自“幸福就好” 的谐音,是某企业打造的一种养老新模式。它通 过“互联网+养老”发展养老服务业,依托网上 商城、居家养老服务店、老人乐园三大平台,线 上和线下相结合,构建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养老 产业生态链,提供衣、食、用、行、康、乐等服 务,全面满足老年人需求,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 富、充实、精彩。
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
判断:
1.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着

2.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 3.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 4.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 5.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 6.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 7.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 8.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 × × 9.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返回
2.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卤水是制 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 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 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表明 ( ) 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D 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 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分析“幸福9号” 养老模式的构建。
【答案】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幸福 9号”养老模式将互联网与养老联系起来,通过线上 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衣、食、用、行等 全方位服务,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这种联 系虽然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建立的人为事物的联系, 但仍然具有客观性。②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 可分的。“幸福9号”立足整体,搭建三大平台,构 建养老产业生态链,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有机统一。 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 物。“幸福9号”依托三大平台构建的产业生态链, 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 统筹考虑,体现了系统优化的方法。

知识要点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2联系

知识要点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2联系

种错误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
生存环境。从辩证法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②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创造的
④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②④
(D)
[06广东] 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一只 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 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会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 发生变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 可能两周后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 卷风。“蝴蝶效应”表明
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而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 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 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 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废物资源化和无害
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 境效益。
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 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
②实践方面: A、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系统作为 整体具有每个要素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B、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 性,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 生作用; C、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整体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 部分之和。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 经济、建立循环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 “资
(2)唯物辩证法总特征:联系观点、发展观点
(3)唯物辩证法实质和核心:矛盾观点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逻 辑起点。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的坚持唯 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第七课 联系观

第七课 联系观

二、普遍联系的原理
世界观 1.联系的 1.联系的 普遍性 2.联系的 2.联系的 客观性 3.联系的 3.联系的 多样性 方法论要求
•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 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 问题, 问题,反对孤立的看问题 •联系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 联系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 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事物存在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事物存在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 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 条件、 一切以时间、 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条件、 地点为转移。 地点为转移。
方法论
坚持整体和局部相统一。 坚持整体和局部相统一。 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 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 树立全局观念 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 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 体的最优目标, 体的最优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 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 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 2.重视部分作用 搞好局部, 重视部分作用, 2.重视部分作用,搞好局部,用 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反对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形而 上学的思想。 上学的思想。
C

巩固练习
3.近年来黄河上游地区水源日趋枯竭,水量大幅度减少, 3.近年来黄河上游地区水源日趋枯竭,水量大幅度减少,原 近年来黄河上游地区水源日趋枯竭 因在于该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多年来, 因在于该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多年来,因生态建设投入 严重不足,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严重不足,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加之掠夺式的盲目过 度放牧等,导致大范围的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 度放牧等,导致大范围的水土流失、草原退化、 这告诉我们( 等。这告诉我们( ) A.任何事物内部的各部分 任何事物内部的各部分、 A.任何事物内部的各部分、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B.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B.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 具体的联系 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必须用联系的观点 观察处理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3)请你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 中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解 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4分)
• 方法论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 物的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 地点、条件为转移。
四、联系的条件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条件的,条件也 是多样的、多变的;所以事物的具体联系 也是有条件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具体条 件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各 种条件(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 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一 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一、联系的普遍性
• 原理内容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是联 系的,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 (2)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部分都是 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 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 方法论
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 问题。
• 反对
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一、正确把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部分 整体
区 别
联 系
1、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是事 1、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是事物发 物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 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它是一;2、整体在事物发展 2、部分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 的过程中占主导地位;3、整 被支配的地位;3、部分服从、服 体统率部分。 务于整体。 1、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没 在一定条件下二者互相转化。 有部分,就无所谓的整体;2、 部分是整体的部分,任何部分 离开整体就是去了原有的意义; 3、二者是互相影响的,
测一测
《循环经济促进法》在不同层面上将产生和 消费有机的联系起来,在这些层面包括: 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共 生的企业生态网络;城市内部的资源循环 利用;区域或整个社会的废弃物回收和再 利用系统。这体现出世界是( B )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原理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原理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原理1. 理论概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看起来是孤立的、单一的,仿佛是“一个小岛”,但其实它们都是和周围的世界紧密相连的。

这就好比你在公园散步时,发现一只小鸟在树上唱歌,接着又看到一只狗在旁边追着一只蝴蝶。

小鸟、狗和蝴蝶,彼此之间看似没啥关系,但其实,它们都是在同一个生态圈里生活、互动着。

这就是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原理,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

1.1 联系的多样性生活中,联系可真是五花八门。

比如说,你的一次成功,背后可能有无数个不为人知的努力和支持。

有时候,成功就像一块拼图,少了一块就不完整。

就像打游戏一样,过关斩将的同时,你得感谢那些在你身后默默付出的朋友。

有时候,一句话、一条信息,可能就会改变你的一天,甚至一生。

1.2 联系的变化性联系不仅多样,还会随时间而变。

就拿朋友关系来说吧,小时候你可能和邻居的小伙伴打得火热,长大后却可能因为各自的生活而渐行渐远。

生活的变化就像天气,时而阴云密布,时而阳光灿烂。

我们常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话说得虽然有点无情,但也提醒我们,事情是不断变化的,联系也在不断调整。

2. 联系与发展的辩证关系说到联系,不得不提“发展”。

万事万物都在发展,联系也不例外。

就像我们的身体,小时候的我们跟现在比,变化可大了。

想当年,你可能只会吃妈妈做的饭,但现在你可能已经能自己下厨了,甚至还会做几道拿手好菜。

发展是个过程,而联系就是那条看不见的线,把一切串联起来。

2.1 发展的动力联系为发展提供动力,就像电源为机器供电。

你和朋友一起讨论一个项目,意见碰撞中,灵感迸发,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没有联系,发展就像无源之水,难以生存。

所以,善于利用和创造联系,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关键。

2.2 发展的方向当然,联系的性质和方向也会影响发展。

你周围的朋友、环境,甚至是你看到的每一个小事,都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你。

就拿我自己来说,曾经因为一个喜欢的书籍,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分享,互相鼓励,最终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一些小成就。

新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新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共 8 个一级考点)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2个一级考点)►考点一、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①含义: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②表现: A.事物之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B.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整个世界: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内容】①含义: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体现: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二者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A.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B.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高考提能】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们所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关系(1)对于联系问题我们既要坚持唯物主义,又要坚持辩证法。

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以坚持事物的客观性为前提。

(2)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是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它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凭空创立或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

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

(3)从性质上看,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它一旦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整体是指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3、联系的客观性
①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含义)
②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③但是,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辨析“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而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但不完全一样
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①系统含义,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②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要求: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①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要求:①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4、联系的多样性
①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
②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区分“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和“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