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梳理.pptx
2020届高考通史复习:夏、商、西周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49张ppt)

统一多民族国 家进一步巩固 和封建社会由
盛而衰
三省六部制 宋二府三司 明废丞相 科举制 元一省两院 设内阁 行省制 清设军机处
总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定义:政治制度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 式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或国 体与政体的总和 )。 2.分类:就国体而言,有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 建地主阶级专政两种类型,就政体而论,有 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 。 3.分期:两大阶段,即早期阶段(夏商周时期, 前2070年~前476年)和发展阶段(战国至 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前475~1840年)。
一.夏、商、西周朝的更替
1.夏朝的建立及灭亡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 阳城(今河南登封),统治区域为今河南西部 和山西南部。
(2)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夏桀统治残暴, 被商所灭。
2.商朝的兴衰
(1)建立:公元前1600年由汤建立,定都亳(今河南 郑州)。商朝中期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是当时 世界上的大国,周围还有一些属国。
② 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 尊卑,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平等和法制 意识相违背。 其他如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 唯上是从的作风等 。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Βιβλιοθήκη 世界古代史中国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
时空坐标
知识拓展1:历史分期问题
1、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约公元前2070年(元谋人——
夏朝建立前)
黄帝 炎帝
尧、舜 禹 “禅让制” “公天下”
2、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夏朝—春秋)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知识串联ppt课件

文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 , 化 批判封建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在三次思想解放 上 运动影响下,欧洲近代科学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11
专题六 世界
近代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的西方
时空坐标阶段特征
12
政 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继续在欧 治 洲大陆扩展;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 上 化进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完善 经 两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将人类历史 济 分别推进到 “ 蒸汽时代 ” 和 “ 电气时代 ”, 世界市场最终形 上 成 文 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 ; 在两次 化 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文学艺术出现了新的成就 上
文 古希腊出现了人文精神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特点 , 化 是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 上
9
专题五
近代工业文明的前奏——14-18世纪的西方世界
时空坐标阶段特征
10
政 在英、美等国,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 治 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 上 提条件 经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欧洲封建制度迅 济 速解体,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 上 成并得到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 文 文学等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是诗歌的繁盛时期。 化 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突出,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外传; 上 理学有了较大发展;文学艺术逐渐平民化、通俗化,突 出代表有宋词、元曲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
5
专题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前期
时空坐标阶段特征
1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ppt课件

背景:1918年~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 目的:取得战争的胜利;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5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项目
主要内容
农业政策
余粮收集制,国家实行对粮食的 垄断政策, 不允许私人买卖。
工业政策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 归国有;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33
斯大林模式产生的原因
Ⅰ.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的威 胁
Ⅱ.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 制约
Ⅲ.还有斯大林个人的因素
34
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 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
——普京
35
(3)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常见比较
西方模式(英国)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从农业国变为 工业-农业国
1933年— 1937年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工业产量跃居欧洲
第一,世界第二
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 而被打断
25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
——第聂伯河水电站
26
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 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 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原先 怀疑的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
3、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自己 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提高了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
4、斯大林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施农业集体化方针。一
定程度上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条件,但挫伤了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造成农业的长期落后。
37
……有些国家(指资本主义国家)甚至开 始了持续不一的计划,希望来减轻本国的经 济危机。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高中历史通史复习第一章中国古代史宏观概要第一节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前)第二节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第四节隋唐时期(581~907年)第五节宋元时期(960~1368年)第六节明清时期(1368~1840年)热点链接中西类比命题观点第二章中国近代史宏观概要第一节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860年)第二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1860-1901年)第三节从辛亥革命到国民革命时期(1901-1927年)第四节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1927-1949年)热点链接中西类比命题观点第三章中国现代史宏观概要第一节过渡时期(1949-1956年)第二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1966年)第三节“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1976年)第四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6年至今)热点链接中西类比命题观点第四章世界古代史宏观概要一、上古时期二、中古时期(中世纪)热点链接中西类比命题观点第五章世界近代史宏观概要第一节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与发展(14-16世纪)第二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17-18世纪)第三节工业社会的来临(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第四节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热点链接中西类比命题观点第六章世界现代史宏观概要第一节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917-1945年)第二节两极格局下的世界(1945年-20世纪90年代初)第三节走向多极化的世界(20世纪90年代至今)热点链接中西类比命题观点第一章中国古代史宏观概要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两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即实行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
第二阶段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度;汉朝在地方推行“推恩令”、中央实行内外朝制度;隋唐推行三省六部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梳理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梳理古代中国专题一:先时期阶段特征先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政治:(1)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
(2)夏、商时期初步建立地方管理制度。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3)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
经济:(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氏族公社公有到夏、商、西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文字产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专题二:汉时期阶段特征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政治:随着汉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大一统的政体,需要大一统的思想。
崇尚法家思想;西汉初年一度崇尚黄老思想,到汉武帝采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代,度量衡、货币的统一,为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古代史复习(先秦)课件

代历史的史书,以时间为主线,连贯地叙述各 个时代的一种记史方式。 包括该时代的经济、政治、思文等多方面内容
整体思路: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史 中国近代现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史
世界近代现代史
中国古代史阶段划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创立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时期
1、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
农业:生耕产 作工 方具 式::商例石周不器时大锄期仍耕青以铜石农、具木出、现 骨器但为使主用比 生产方式:(千耦耒其耜耘)(井田制下的集体劳作)
青铜冶铸:夏、商、西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 手工业:瓷器:商朝代主时要”期用;出商途现代:原青兵始铜器瓷铸、器造礼技器艺臻于成熟
受封者的义务: 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
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世袭爵位,管理封地内的土地和人民;有设置
受封者的权利: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税的独立性,在自己
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评价:
积极: 加强对地方统治,扩大统治区域, 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局限性:诸侯独立性强,削弱了周天子权威, 事实上导致了春秋战国的纷争。
【解析】选D。官营手工业能够利用中央集权的力
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生产,其产品肯定“精
美,质量上乘”,所以主要原因是国家权力的支持。
【典型例题】淅川下寺曾发掘出一处春秋楚国贵族墓
群,出土了大量青铜礼器,不少还带有铭文,其铸造
使用了失蜡法工艺。这一发现,把我国使用失蜡法铸
造青铜器的历史提早了一个多世纪。由此,我们可以 推测出( ) A.青铜器铸造在春秋时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B.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 C.青铜器的铭文有助于印证古代史料的真伪 D.春秋时期各国主要使用青铜器进行农业生产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释读能力。我国 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进入鼎盛是在商周时期,排除A项; 材料中反映的楚国墓群,应在长江流域,排除B项;青 铜器在当时比较珍贵,很少用于农业生产, D项不符 合史实,故答案为C。
2025届高考总复习一轮历史配通史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配套PPT课件 第1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

视角2 辩证认识秦朝的暴政与速亡 材料 秦朝把力所能及的地方,都收入版图之内,其未能的,则确立起一条 防线来。……北自阴山以南,南自五岭以南至海,秦始皇都认为应当收入版 图①。但政治是不能专凭理想,而要顾及实际的情形的,秦始皇的政策虽好, 行之却似过于急进。况且不必论理,六国夷灭,总有一班失其地位的人②,心 上是不服的,满怀着报仇的愤恨和复仇的希望。
2.通过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 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3.了解秦朝官员的选拔方式
4.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秦朝的官员
考核和监察制度
1强基础 学考回归教材
学考转换•回归教材 一、秦的统一 1.条件
物质基础
政治分裂
商鞅变法
2.实现统一和巩固统一 (1)军事上
灭六国 南方 北方
采取远交近攻策略,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 征服越族地区,加强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 击退匈奴进攻,修筑长城
③郡县制②
郡、县 县以下
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广郡县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 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设亭长,负责传递政令和维护治安 (3)其他措施: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 颁行法律等。
驰道
、直道,迁豪强,
(4)其他制度【链接·选择性必修1】 ①文书制度: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建立以 邮传 为中心的 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政令能传送到全国各地。 ②官员选拔与管理:主要是“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制度,即向官吏学 习律令而为官。官员的考核办法主要是上计制。上计考核的结果是官员 赏罚的依据。 ③民族关系 a.设立官职:设典客、 典属国 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 b.边疆管理: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设 南海郡 、桂林郡、 象郡等。
高三一轮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部分(共185张PPT)

皇太极
辛亥革命
第一讲
古代中国政治
一、基础知识梳理
第 1讲 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011· 上海单科· 6)在商代,商王和 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 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 ) 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
C
(2013·上海高考)有学者认为, 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 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 统治模式。据此,与右图匹配的 正确选项是( )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农民战争 朱温夺权
北宋
960-1127
靖康之变
南宋 辽
西夏
1127-1276 916-1125
1038-1227
临安 上京
兴庆
赵构 耶律阿保机
元昊
元灭
金
元 明
1115-1234
1271-1368 1368-1644
会宁
大都 应天北京
完颜阿骨打
忽必烈 朱元璋 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
清
1636-1911
北京
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 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 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 的是( ) A.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 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C.二者均有弊无利 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
BLeabharlann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 儒效篇》
史料一 西周分封形势图
古代中国政治
一、基础知识梳理
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二、单元知识整合
中国古代历史年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
专题四:明清时期(1840 年以前)
阶段特征 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阶段,基本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明朝废除丞相、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了,边疆地区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从明朝中后期起,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资 本主我萌芽并缓慢发展。中国的农耕文明开始衰落,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要萌芽的发展。 对外关系: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中外差距进一步拉大。西方殖民势力东来,中国人民开始
阶段特征 魏晋南北朝:这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1)政治:南方氏族地主占有特殊地位,是南 方割据政权的社会基础;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地区并建立政权,民族融合加强;北魏孝文帝改革, 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2)经济: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但也有短 暂恢复期;北方大批农民;长期分裂、战乱 导致商品经济水平低。(3)文化: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在农学、数学、思想、
书法、绘画方面都有突出成就。 随唐: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1)政治: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典章制度 先进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经济:随和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和
学海无涯
租庸调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曲辕犁出现,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手工业和商业繁荣。(3)文化:随唐文 化在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繁荣,领先世界,兼收并蓄。
反殖民、反侵略战争。 文化:承古萌新。(1)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但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中西方差距拉大;(2)儒家 思想活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3)八股取士与文字狱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4)文学艺术繁荣,并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思想文化:文学方面,汉赋是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科技方面,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 科技成就,医学、造纸术、地动仪是主要标志;思想方面,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受到打击后实现了复兴,并开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专题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
学海无 涯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梳理
古代中国
专题一:先秦时期
阶段特征 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
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政治:(1)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2)夏、商时期 初步建立地方管理制度。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 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3)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 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
(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 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
文字产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专题二:秦汉时期
阶段特征 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政治:随着秦汉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大一统 的政体,需要大一统的思想。秦崇尚法家思想;西汉初年一度崇尚黄老思想,到汉武帝采董仲舒的建议“ 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代,度量衡、货币的统一,为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秦的 暴政又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为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精耕
宋元;这是我国封建经济和科技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1)政治:国家由分裂割据 逐步走向统一。宋代积贫积弱,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最终元朝实现了中国古代第四次大统一,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另一方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发展和完善。宋朝中央 设立“二府”、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削弱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元朝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 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经济: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农产品商品化 程度提高,手工业生产技术和规模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活跃,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 纸币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海外贸易有了重大发展。(3)文化:科学技术发展出现 高峰,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发明与外传。宋代哲学思想——理学有了较大发展。宋词、元曲是这一时期 的主要文学形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
近代中国
专题五:晚清时期
阶段特征 晚清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史,中华农耕文明遭受 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向近代文明转变。 政治:自 1860 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 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从 1840 年起,历经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沉重打 击了中外反动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