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稷下学宫的办学思想对今天高校办学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稷下学宫的办学思想对今天高校办学的启示

李建丽

摘要:作为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的兴衰与田齐政权的存亡相始终,在它一百五十年的兴衰史中,稷下学宫不仅促进了那个时代文化、教育、学术的繁荣发展,也以其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出色的教育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学术自由、环境宽松是稷下学宫最基本的特点,也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稷下学宫的这一办学思想对当今高校建设与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稷下学宫;学术环境;高校建设

The Enlightenment from the Ideas of Running Ji-xia Academy to the

Higher Education Today

Li Jianli

Abstract: As a famous institution of Qi State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Jixia School had gone with Tianqi Regime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In its 150-year history, Jixia Academy not only promoted the ancient culture, education and academic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but also had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later generations by its unique personnel training pattern and splendid education model. Academic freedom and loose environment were its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also the main reasons of success. The idea of running Jixia School has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universities.

Key words: Jixia School; academic environment; university’s construction

论稷下学宫的办学思想对今天高校办学的启示

李建丽

所谓“稷下”,乃是指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的稷门附近地区,齐国国君在此设立学宫,稷下学宫因此而得名。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的一所以学术研究为主的著名学府,始创于齐桓公当政时期,历经齐桓公、齐威王、齐宣王、齐襄王、齐闵王、齐王建六代,历时约150年,其规模之大,人员之众,阵容之强,历史之久,史所罕见。它既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中心和缩影,也是教育史上的重要创举,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影响,至今仍可对高校办学以很多启示。

一、稷下学宫的兴衰始末

稷下学宫的创建与兴衰,基本上与田齐政权共始终,并随着田齐国势的强弱而兴衰。它在历史上,大约存在了150年,大致分为六个阶段。

1.创建阶段。稷下学宫当始建于齐桓公田午(公元前374—前357) 时期。据东汉人徐干考证:“齐桓公(田午)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尊宠之。”(《中论·亡国》)田午继位时,由于田氏代齐的时间不长,政权刚刚稳定,一方面需要为其政权合理性做政治舆论,另一方也出于富国强兵的需要,急需大批人才为之服务,稷下学宫应运而生。

2.发展阶段。稷下学宫的初步发展当为齐威王(公元前356—前320)时期。齐威王继位时,内乱不绝、外患不断、国势艰险。齐威王为实现其振兴齐国、称雄天下的宏伟大业,广开言路、广纳贤才,稷下学宫迅速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士人人数也日见庞大。

3.兴盛阶段。齐宣王(公元前319—前301)时,齐国实力迅速壮大,稷下学宫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齐宣王为了实现“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 (《孟子·梁惠王上》)的统一大业大力发展稷下学宫,以便让这些稷下先生为他的政治目标广造舆论,或选拔有政治实践经验的稷下先生委以重任,直接参与政治活动,这个时期的稷下学宫已成为当时各家各派自由争鸣的场所和当时的文化学术交流中心。

4.中衰阶段。齐闵王(公元前300—前284)执政前期,齐国国势依然强大,稷下学宫仍然保持继续发展的势头。但是,闵王在后期,独断专横,狂妄骄暴,对内不恤百姓,不用良臣,对外穷兵黯武,听不进稷下先生的批评,甚至他们的直言诤论不但不受欢迎,而且受到威胁。于是有些著名的稷下先生在失望中纷纷离去。使稷下学宫出现了自开办以来从未有过的冷清萧条。到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率领五国联军攻伐齐国,占领齐都临淄,稷下学宫被迫停办、中止了五六年之久。

5.中兴阶段。齐襄王 (公元前283—前265)即位后得以复国,齐襄王为了重振齐国,使中断的稷下学宫得以恢复,“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这时的稷下学宫,由于齐国国力大削,元气大伤,虽经襄王大力恢复,已不能出现像威、宣二世那种盛况了。

6.衰亡阶段。稷下学宫衰亡于齐王建(公元前264—前221)时期。齐王建年幼,权力由其母君王后执掌。这个时期,政治黑暗,朝政腐败,齐国统治者对于稷下先生不以为然,不再像

其前任那样重视人才,再加之齐国面对强秦的兼并,“不修攻战之备,不助五国攻秦”(《通鉴》六),苟延残喘,最终为秦所灭,稷下学宫也随之衰亡。

综上所致,稷下学宫的兴衰是与齐国田氏政权的兴衰一脉相承的,随着强秦灭齐统一中国而消亡。

二、稷下学宫的性质和特点

(一)稷下学宫的性质

稷下学宫初创于齐桓公当政时期 (约公元前370—前360) , 距今2300多年。它之所以产生于齐而非其他诸侯国,是由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所决定的。春秋战国时期,新的封建制生产关系逐渐发展成熟,思想、科学、文化空前繁荣,百家争鸣,大兴私学,养士之风盛行。而齐国是实现封建制较高的国家,齐国统治者为了适应对内政治和经济改革、对外争霸称雄的需要,招纳、网罗天下贤士,培养、训练新一代贤士,稷下学宫便应运而生。

1.独创官私联营的办学形式

稷下学宫办学的最初目的是“招致贤人”, 这种养士、用士的目的决定了它是由齐国官方出资办的学校。而稷下学宫的规模如此之大,能容纳成千上万的师生,在当时的条件下,也非官办不可。所以,从主办者和办学目的来看,稷下学宫是官学。但由于稷下学宫是由养士制度演变而成的教育机构,它的教学和学术活动多半保持了充分尊重士人的传统,不受齐国官方干涉和限制的办学风格。各家各派自主安排教学,师生皆来去自由,由于它这种既官又私的办学形式,有学者称其为一所“官私联营”的高等学府,由官家主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

2.集讲学、著述、育才、咨议功能于一体

将稷下学宫定性为高等学府的理由是充分的。“招致贤人”、“得士以治之”的办学目的决定了学宫不是一所以普及文化知识为己任的基础学校,而是一所以学术活动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学府。它在发展中的诸多实践也证明了这一性质。

首先是讲学。稷下学宫是一个十分集中的游学场所,讲学活动兴盛。稷下各派同时又是一个个的教育团体,通过讲学来实现学术思想的传授和后继人才的培育。同时,由于各学派聚集于一地,客观上使学者可以跨越学派门墙,广泛求学,学无常师。甚至在稷下还有定期的学术交流会—期会,即各派学者定期举行的演讲、讨论、辩论的学术交流会。从中可以看出稷下讲学活动已规范化和制度化,体现了高等教育的讲学特色。

其次是著述。稷下学者留下的著作堪称丰富,除了学术风格鲜明的各家子书外,还有一些集体劳动的学术成果,给后世留下了一大批具有重要价值的著作。

其三是育才。稷下学宫罗致了当时中国绝大多数的学派,而来稷下的学派又均有本学派的从学弟子。这些私家学派通过大师的著述和讲学,培养着学派的传人和时代所需的各种人才。稷下的学派共处和百家争鸣创造了人才培养的良好学术环境,培养出了如善于出谋划策、排难解纷的鲁仲连、博采众家之说的荀子等出色人才。

其四是咨议。稷下学宫实际上还是一个咨政、议政机构,“稷下先生喜议政事”是学宫的一大特色。稷下学宫为各家学者提供了一个固定的议政论坛,政治色彩十分鲜明。

(二)稷下学宫的特点

1.容纳百家,地位平等

出于“争天下者必先争人”的目的,稷下学宫对所有学者均来之不拒,各家各派的主张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