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服务型政府的特征及其构建条件

合集下载

浅谈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

浅谈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
服务型政府的 内涵 想的具体体现 。 何谓服务型政府?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说法 , 有人认为 , 所谓 5 建设服 务型政府是政 治体制改革 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 .


服务型政府,就是提供私人和社会无力或不愿提供的却又与其公
共利益相关的非排他性服务的政府。有的学者认为服务型政府是
三、构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策略
括维 护 市场 经 济 秩序 、保 护 财 产 权利 和 公 民权 利 、保 卫 国家 安 全 权 的组 织 类 型 ,它 是 服 务型 政 府 在 体 制 上 的特 征 。
完善 的社会福利体系和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包括教育、医疗 、
务型政府的主要体现 。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 的意义 求政府从施政理念、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管理方式、手段等各 个方面 ,实现从传统向现代 的转型和变革 。因此,建设服务型政 府的提 出不仅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还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具体 的说 : 1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应对全球化趋势 ,适应加入 WTO新形 .
1 从 理 念 上 看 ,服 务 型 政 府 要 求 各 级 政 府 和 官 员 必 须 树 立 使 公 众 清 晰地 知道 政 府 在 干 什 么 、 怎样 做 以 及 效 果如 何 。 .
政府的权力来 自于人民的让渡 ,政府为人 民服务是天职 ,人民的 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民主化程度。服务型政府本质上要求政府必须 利益至上 ,政府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 是公民参与型的,因为政府服务的对象是公 民,只有在公民参政 最大化 。 与此同时, 政府还必须从一味强调按章办事和对特定 “ 功 的过程 中、 政府才能 了解公民需要什么, 要求政府提供何种服务 ,
能 ”权 威 “ 构 的服 从 到 强烈 的 当事 人 取 向 和对 “ 命 ”公 众 和 以 及 如何 有 效 提 供 这种 服务 。 结 使 “ 成效的认同 ,充分考虑公众的具体情况和需求( 而传统 管制型政 3 建设一个 有限政府 。政府的有限性体现在政府能力和政府 .

(完整版)浅议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完整版)浅议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完整版)浅议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浅议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摘要:当今中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

如何更好的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政管理体制改⾰,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政界和理论界的共识。

关键字: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概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内容1、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特征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满⾜社会公共需求,提供充⾜优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现代政府。

公共服务型政府具有如下基本特征:第⼀,政府的作⽤集中于公共领域。

第⼆,政府管理的基本哲学是实现社会正义。

第三,政府是公共利益的鲜明代表。

第四,政府权⼒是有限权⼒。

第五,现代政府是法治政府。

2、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容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从政府的本质属性⽅⾯对政府所下的定义,从政府管理的本质属性来讲,现代政府的实质是公共服务型政府。

政府只有通过提供充⾜优质的公共服务,才能证明⾃⼰存在的价值与合法性。

没有服务就没有现代政府。

公共服务型政府包括三个⽅⾯的内容:第⼀,从政府职能⽅⾯来讲,政府⽰是为了市场、社会和公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应该将服务融于管理之中,为市场、社会和公民提供维护性公共服务。

第三,从公共服务供给⽅式来讲,政府应⿎励市场、社会和公民参与公共服务的⽣产与供给;同时,要提⾼政府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建设⼀个⾼绩效的政府。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标准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要标准分为四个⽅⾯:⼀是公共服务的投⼊标准;⼆是公共服务的覆盖⾯标准;三是公共服务的体系完善程度标准;四是政府公共服务的规范化标准与绩效标准。

1、公共服务的投⼊标准公共服务型政府间成与否,⼀个基本的标准就是公共服务投⼊是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平。

中等发达国家⽔平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服务投⼊标准是:公共教育⽀出占gdp的⽐重达到5.4%;公共医疗卫⽣⽀出占gdp的⽐重达到6.1%;公共退休⾦⽀出占gdp的⽐重达到7.2%。

论服务型政府建设

论服务型政府建设

论服务型政府建设第一篇: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纲:一、什么是服务型政府(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1.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

2.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3.形成有效制度安排。

4.改进政府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

(二)、服务型政府的特征1、服务型政府是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1)公民需求是政府工作的起点。

(2)公共政策应该是公民需求的反映(3)公民有权参与政府公共政策的执行①公民作为执行主体之一直接承担公共政策的执行任务。

②公民作为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监督者来参与政策的执行。

(4)公民是否满意是评估政府绩效的主要标准2、服务型政府是有限政府3、服务型政府是责任政府二、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发展历程及必要性(一)人类社会经历的三种政府治理模式1、统治型政府2、管理型政府3、服务型政府(二)、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历程以及必要性三、更好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途径(一)实现权力主体的多元化(二)打造有利于社会自主发展的法律制度环境1.完善行政立法和监督机制,坚持依法行政。

2.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3.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和制度。

(三)为社会自主发展制定各种有利的政策导向1.加快政务流程再造。

2.建立科学绩效评估体系。

3.积极引导公民有效参与。

论服务型政府建设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服务型政府作为一个核心概念,引起了西方各国的关注。

它们掀起了一股行政改革的浪潮,转变过去以“权力”为导向到以“服务”为导向。

现在构建服务型政府之风已经吹遍世界。

在我国,也不例外。

本文在界定服务型政府概念和特征,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历程基础上,总结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讨了改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途径。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概念特征建设途径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无所不能、无所不包、无所不办,这种政府体制和控制型行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社会和公民发生了碰撞。

各级地方政府为了优化发展环境,对自身的改革提出了要求,这就需要有一个新型的政府形象取代旧有的控制型的政府形象。

论服务型政府的创建

论服务型政府的创建

论服务型政府的创建引言服务型政府是指致力于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政府机构。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政府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适应社会变革要求的必然选择,本文将探讨如何创建服务型政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创建服务型政府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必要性:1. 提升政府公信力过去,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官僚主义等问题使得人们对政府的信任降低。

然而,一个服务型政府能够通过提供高效、透明的公共服务,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增强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信任关系。

2. 促进经济发展服务型政府能够通过推动行政简化和高效办事流程,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提高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能够为市场经济创造更加良好和稳定的环境。

3. 推动社会进步一个服务型政府不仅要关注经济问题,还需关注民生问题。

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服务型政府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创建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措施要创建一个服务型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关键措施:1. 强化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培训,提高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意识,使其真正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公仆。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激励公务员们主动提供优质的服务。

2. 推行政务公开和透明政务公开和透明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特征。

政府应该积极推动政务公开,向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提高政策的透明度。

3. 加强行政管理和审批流程改革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推进行政管理和审批流程的改革。

通过简化流程、减少环节、提高效率,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4. 推进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创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加强信息技术建设,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在线服务平台,使市民可以随时随地享受便捷的政府服务。

5. 建立投诉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投诉和监督机制对于创建服务型政府至关重要。

论服务型政府的特征及其构建条件

论服务型政府的特征及其构建条件

ce tss me c n nn at r e h o e me twa t o c n tu tte sr ieo in e o e me tAn a ay i i d o rae o o f ig fco swh n t eg v r i n n n st o sr c h e c - r td g v r v e n n. n lss sma et
和 一些 限制性 因素。
关键 词:服务型政府 ;政府 职能;构建条件
中图分类号:C 3 . 91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 . 152 1)40 9 .3 0 99 1(0 10 .0 5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h a u e f e v c . i n e o e n e t eFe t r so r ie Or e t d G v r m n S
Ke r s s r ie o in e o e n n ; o e me t u ci n ; o d t n ywo d : e c - re t d g v r me t g v r v n n n t s c n io s f o i


“ 服务型政府 ”理念的提 出
省部级主要领 导干部 “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专题 研究班
第3 3卷第 4期
V 13 . b . 3No 4
唐 山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 1 年 7月 01
d L2 1 u 0 1
J un l Tnsa ahr C lg ora a gh n eces o ee o f T l
论服务型政府的特征及其构建条件
李洪建
( 中国矿 业大学 文法学院,江苏 徐州 2 11 ) 2 16

开题报告 服务型政府

开题报告 服务型政府

开题报告服务型政府开题报告服务型政府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政府的期望也在不断提升。

传统的政府职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旨在探讨服务型政府的概念、特点以及建设的路径。

二、服务型政府的概念服务型政府是指政府将公共利益置于首位,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宗旨,通过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来促进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一种政府形态。

服务型政府注重以人为本,强调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倡导政府主动服务、高效运作、诚信守信,以确保公共利益最大化。

三、服务型政府的特点1. 倾听民意:服务型政府注重与民众的互动,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民意、听取民声,将民众的需求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参考,使政策更贴近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2. 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服务型政府致力于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服务,简化行政程序,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使民众能够更便捷地享受到各项公共服务。

3. 加强社会治理:服务型政府注重社会治理的全面性和协同性,通过建立多元参与、多方合作的社会治理机制,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共同解决社会问题。

4. 推动创新发展:服务型政府鼓励创新,积极推动科技与管理的融合,借助信息化技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社会经济的创新发展。

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路径1.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政府应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

2. 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政府应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推动政务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为民众提供更便捷的公共服务。

3. 建立健全的社会治理机制:政府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合作,建立健全的社会治理机制,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共同解决社会问题。

4. 注重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政府应注重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通过简化行政程序、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使民众能够更便捷地享受到各项公共服务。

浅析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浅析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浅析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作者:张菊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第23期摘要:我国在新形势下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政府行政改革方面的体现。

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突出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公正,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保障。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政府行政改革;科学发展观;公共服务职能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102-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本质及其特征(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1.政府的概念:政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政府是国家的权威性表现形式,指的是形势国家权利的全部机构,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国家元首等,是国家机器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狭义的政府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

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政府政府是由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构成。

2.服务型政府的的概念:所谓服务型政府,是指在民主、法治的框架下,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中贯彻服务理念,突出公共服务职能,承担责任的政府。

(二)服务型政府的本质1.服务型政府的治理理念是“民主行政”、“服务行政”。

民主是服务的前提,服务是民主的体现。

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基本要求是“由人民做主,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请人民评判,让人民满意。

”2.服务型政府的发展目标是“有限政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政府不再是全能的,而是“有限政府”。

政府的职能重心应该从经济建设转移到公共服务上来,政府的公共支出应该主要用于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项目。

3.服务型政府的行为准则是“依法行政”。

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由法律产生,受法律控制,依法律办事,对法律负责。

它要求政府的服务程序化、规范化,不仅追求行政行为的效率,而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4.服务型政府的工作模式是“公民导向”。

论新时期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论新时期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论新时期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内容摘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实现政府治理方式的转变,由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发展模式,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

本文就如何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从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内涵、特征、主要职能、必要性、以及对策建议等几方面展开论述关键字:公共服务型政府,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中共中央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当代中国建构公共服务型政府既有对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积极回应,也有其自身的理论与现实的逻辑,即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升政府管理经济能力的切入点,是新时期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取向,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点。

它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以及中国国情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长远战略目标。

一、公共服务型政府内涵的界定目前,学术界对于对于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公共服务型政府主要体现为服务方式和工作作风的革新,强调从行为方式和技术方法方面改变做法,由以往的低效、机械以及官僚主义的作风改为亲切、方便、快捷的服务方式;二是认为公共服务型政府是职能结构的调整,强调从政府职责方面改变工作重心,由以往的生产建设型政府及工作中的“全包”,改为分别由市场负责提供商品、政府负责提供公共产品;三是认为它是政府性质的重新定位,强调按照趋势和形势的客观要求,从体制与机制、法律与政策、理念与思维方式、职能与职责、领导方式与管理方式等方面,由以往的管制型政府改为依法行政的服务型政府。

第三种观点较为合理,即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不仅是工作方式和工作重心的转变,更是对政府性质的重新定位。

温家宝总理指出:“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

浅谈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

浅谈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

浅谈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转型国家,一个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

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全新的政府职能模式,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

一、什么是服务型政府?(1)服务型政府是以人为本政府。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理解百姓、挚爱百姓、体恤百姓、帮助百姓;真正做到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做到心里时刻装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对群众负责。

深入农村,深入社区,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的意愿,凡是涉及群众具体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务求落实;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我们对群众的具体利益满足程度的根本尺度。

(2)服务型政府是法治政府。

公共行政权力来源于人民,受人民监督。

政府在行使公共行政权力的过程中,必须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必须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利和自由。

政府府机关依法行政,本来就是法制国家的政府在行使行政权力时所必须遵循的准则,政府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必须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使行政权力,才能体现人民意愿。

如果一个政府不是按照人民意志和法律程序组建而成,不能依照法律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不能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不接受人民监督,就不能保证它对人民负责,就不能保证它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它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服务型政府。

(3)服务型政府是透明政府所谓透明,就是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事项,除涉及国家机密、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以外,都应向社会公开,给人民群众以更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只有建立起政务公开的制度,才能把政府和政府官员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政府透明了,人民的知情权、监督权才能落实;政府透明了,人民才能积极参政议政,充分表达诉求,防止不当决策损害人民利益;政府透明了,政府官员才不敢懈怠,人民政府才会增强公信力。

试论建设服务型政府

试论建设服务型政府

试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要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府公务员能力建设,健全和完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健全社会保障机制,让社会公共服务的市场主题真正回归;以公众的需要来定位社会公共产品的提供,以公众的满意度来衡量社会公共服务产品的好坏,以公众的意愿来选择社会公共产品的提供者;确立以人为本的社会公共服务机制,建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服务型政府,才能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公共行政;公共服务;构建途径2008年2月23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

党中央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任务,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为全面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指明了发展方向,彰显了我们党和政府重大的执政理念。

本文承接这一思路,对中国“服务型政府”概念进行梳理,借鉴西方国家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经验,整理服务型政府在中国的发展,提出在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所需的理论和前提条件,以及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何谓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用政治学的语言表述是为社会服务。

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

当前,我国要汲取美国政府再造的经验,明确我国政治民主建设的目标,推进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要重新定位政府的角色,推进政府治理的观念、结构、方式和方法的根本变革,使政府的内部组织、运作程序及与外部关系得到重新调整,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

论服务型政府

论服务型政府

论服务型政府近年来, 随着我国行政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 人们越来越感到有必要对我国政府与公民间的关系进行重新规范, 即把政府真正置于公民的制约之下, 去更好地为公民服务。

因此,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模式便应运而生。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和本质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指政府遵从民意的要求, 在政府工作目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上用公开的方式给公民、社会组织和社会提供方便、周到和有效的帮助, 为民兴利、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服务型政府的服务主体是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服务对象是公民、社会组织和社会, 服务的宗旨是为民兴利, 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服务的内容是由民意决定, 服务的方式是公开透明、简便灵活的。

①这个概念的核心是服务内容由民意决定。

民意决定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政府提供什么服务是由立法机构(民意代表机构)来决定, 而不能由行政机关来决定, 而立法机关又必须根据人民的真实要求来立法, 这需要严格的民主程序和民主方式来立法。

二是政府服务的评估主体是人民, 评价标准是公民的满意度。

政府要让公民满意, 必须充分保证公民权利的实现, 必须兼顾效率和公平, 兼顾地区平衡发展, 维持社会的稳定发展。

在这里, 我们强调的是服务型政府对传统“管制型政府”的全方位变革, 约略言之, 服务型政府与管制型政府, 体现着截然相反的两种管理理念、两种管理哲学、两种管理体制。

其区别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具体包括:(一) 在政民关系上服务型政府摒弃管制型政府的官本位、政府本位、权力本位理念, 而向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回归。

既然我们将政府界定为增进全社会福祉的一个“服务者”角色, 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行政模式下的“官重民轻”、“官显民微”心态, 从最基本层面、最初始角度,确定二者的公仆———主人关系; 既然服务型政府建设体现的是一种公民权利、社会权利进一步落实的过程, 那么, 政府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就应该充分体现权力授予者的真实意志,使政府这一“公器”的目的真正落实在为公民、为社会服务上。

服务型政府模式的特征及建设途径分析

服务型政府模式的特征及建设途径分析

服务型政府模式的特征及建设途径分析摘要: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建立的前提是合理分权,其核心职能是公共服务;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的,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大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服务型政府;特征;途径分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服务型政府理念在社会各界中得到普遍认可。

依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部署,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府转型,建设服务型政府模式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与特征服务型模式的政府是一种人性回归的政府模式,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行政[1]。

服务型政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政府应采用的政府模式。

1、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服务型政府是指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的程序,建立起反映公民意志,以“以人为本”为宗旨并承担公共服务责任的人性化的政府。

现在普遍认为,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政治学的语言表述是为社会服务,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

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

2、服务型政府的特征。

(1)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是以人为本。

在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支配下的管制型政府是为了实现统治而行使权力,主张官本位,权力本位。

而现代政府理念支配下的服务型政府则是从公民需要出发,主张人本位,社会本位,以为公民谋福祉为宗旨;公民与服务者可以交流信息,相互协商,是双方互动的过程,并以绩效作为检测政府工作的标准。

(2)服务型政府是一个民主法制的政府。

一个依法行政的政府必然是一个有效的政府,其公共政策才能得到认真的落实。

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摘要: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我国政府职能也施行了战略转变,建立起服务型政府。

本文阐述了服务性政府的特征,以及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服务性政府的必要性以及实现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服务性政府,特征,必要性,基本途径Abstract: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concept of government function and also the strategic shift, set up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rvice government and,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service government of the basic way to realize.Key words: the service government, features, necessity, basic way近年来,我国政府改革倍受关注,构建以服务为核心理念的政府治理模式成为我国行政改革的目标。

传统管制型政府治理模式显然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推动下,构建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服务型政府。

一、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及其特征所谓服务型政府,简单说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从政治学角度理解,就是为社会服务的政府;从行政学角度理解,就是为公众服务的政府。

虽然角度不同,但学界基本就服务型政府的概念达成了一致,即“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识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责任的政府”。

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新的政府治理模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1、服务型政府具有鲜明的服务性。

论服务型政府的创建

论服务型政府的创建

论服务型政府的创建【摘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现代政府治理体系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通过概述服务型政府的创建,介绍了服务型政府的概念与特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路径和措施,服务型政府的案例分析以及对其进行评价与展望。

文章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并对整个议题进行了总结。

通过这些内容的阐述,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服务型政府的创建过程,以及其在推动政府治理体系改革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与意义。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提高政府效能,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是必然的趋势和必要之举。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概念、特点、必要性、路径、措施、案例分析、评价、展望、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概述论服务型政府的创建概述论服务型政府的创建是指政府机构转变为以服务为宗旨、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政府形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行政型政府逐渐不能满足人民对政府服务的需求,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当下的迫切需求。

服务型政府的创建不仅是政府自身改革的需要,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

服务型政府的创建旨在提高政府的效率、提升政府服务的质量,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的各项需求。

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政府部门转变职能,改变管理方式,注重公民参与,加强信息公开,实现政府与社会各界的互动和共同发展。

只有建设服务型政府,才能更好地实现政府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推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不懈努力,我们相信服务型政府的创建一定能够取得成功,让政府更加贴近人民、更加高效务实。

2. 正文2.1 服务型政府的概念与特点服务型政府是指以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为宗旨,以满足民众需求为宗旨,以提升政府效能和服务水平为目标的政府形态。

服务型政府的核心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公民至上:服务型政府以公民为中心,将公民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将公民的福祉作为施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来促进公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浅析如何打造高素质的服务型政府

浅析如何打造高素质的服务型政府

浅析如何打造高素质的服务型政府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构建中的民主氛围越来越浓,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不断加大,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可持续性发展意识深入人心,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也走向了新的阶段,打造一个面向经济型社会的”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当下政府发展的主要目标。

因此培养服务意识到位的政府团队,打造一支内部服务素质过硬的公务员队伍,成为打造高素质服务型政府的关键。

标签:政府服务服务型政府一、服务型政府的定义服务型政府,简单来说,就是指全心全意为人民办事的政府。

服务型政府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角度出发,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构建起一个民主和谐的社会秩序模型,模型中把政府放在了服务者的位置上,并且通过立法等各种手段,结合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愿望与诉求,建设起一个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奋斗目标的,具有较高服务素质团队的优秀责任型政府。

和以往各种类型的政府相比较,高素质的服务型政府应具备以下特点:1、高素质的服务型政府应具备凝聚力。

2、高素质的服务型政府既民主又负责3、高素质的服务型政府必须注重法治4、高素质的服务型政府需致力于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5、高素质的服务型政府善于合理分权。

二、服务型政府的特点和以往各种类型的政府相比较,高素质的服务型政府应具备以下特点:1、高素质的服务型政府应具备凝聚力。

2、高素质的服务型政府既民主又负责。

3、高素质的服务型政府必须注重法治。

4、高素质的服务型政府需致力于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5、高素质的服务型政府善于合理分权。

三、打造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建设优质服务型政府建设优质的服务型政府,首先就必须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公务员作为政府开展工作的执行人,一个具备优良服务意识的公务员,可以很好的在工作中发挥服务型政府的正确理念,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政务的工作效益。

要建设一个优质的服务型政府,就必须在政府的执政模式与基本职能上进行新的调整,这就更要依托于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因此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公务员队伍的培训过程中,就提出了许多更高的新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卷第4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7月 Vol. 33 No. 4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ul. 2011 ────────── 收稿日期:2011-04-22作者简介:李洪建(1986-),男,山东庆云人,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府管理体制。

-95-论服务型政府的特征及其构建条件李洪建(中国矿业大学 文法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摘 要: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一目标,首先是由地方政府提出的。

2005年3月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一目标被写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并经人大批准上升为国家意志。

然而,在学术界,对于服务型政府这一概念的解释并未达成一致的认识。

因此,这种理论还并未成熟,而政府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还存在许多限制性因素。

从政府职能方面对服务型政府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并从我国国情出发分析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现实条件和一些限制性因素。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政府职能;构建条件 中图分类号: C 9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11)04-0095-03The Features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and its Construction ConditionsLI Hong-jian(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law,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Abstract: The goal of building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was first proposed by local governments. In March, 2005, the goal of constructing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was approved by the Third Session of the Ten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However, in academic field, the interpretations of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re contradictory. So this theory was not mature enough and it creates some confining factors when the government wants to construct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n analysis is made to discuss the basic features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nd some limiting factors are discussed when the government is constructing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based on our national conditions.Key words: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government functions; conditions一、“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提出“服务型政府”这一理念起初并不是由中央政府首次提出来的,而是在2001年南京市政府首先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一目标。

大连市政府于2001年10月正式推出了《大连市关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意见》;北京市和重庆市也分别于2003年3月和8月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党的十六大报告则第一次把政府职能归结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2004年2月21日,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的讲话中,重申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正确地履行政府职能”。

这里的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这也是温家宝总理第一次正式提出服务型政府的改革目标。

2005年3月,“建设服务型政府”被明确地写入了向十届人第33卷第4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7月-96-大第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经人大批准,“建设服务型政府”实际上已经上升为国家意志,被纳入到国家总的方针、总的目标的轨道上来。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为人民服务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和全体公务员的基本准则。

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谈到建设服务型政府时指出:“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

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可见,服务型政府这一理念的提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不难发现,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是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内容。

二、服务型政府的内涵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政府所具有和行使的各种职能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动态关系。

面对不同的社会和经济条件,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政府在行使各种职能时是有所侧重的,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期内政府会把某一种政府职能作为重点职能来行使,而其他的职能并不会因此而消失,只是会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比如,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政府的主要职能理所当然的是统治职能。

而在面临外敌入侵时,政府的主要职能必然是保卫职能。

因此,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一目标是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公共服务”这一职能。

也就是将这一职能作为政府的重点职能来行使,同时削弱其他的一些职能,比如减弱政府对社会和市场的控制使社会和政府在法律和制度体系内自主运转,而政府则作为服务者来发挥其作用。

无论是在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还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一目标,都是基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一背景,而且“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也成为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目标之一。

既然如此,那么怎样的政府才称得上是“服务型”的政府呢?对于服务型政府的解释不能仅仅以政府为关注的焦点,而是应该从政府与其作用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比如,服务型政府与社会、公民、市场、企业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以及维持这种关系的法律和制度体系是怎样的。

除此之外,政府职能及其行政管理体制也应该是对服务型政府进行解释的内容之一。

简单来说,服务型政府就是一种“小政府,大社会”的状态。

既然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公共服务,那么政府就应该将其一部分的管制性权力交还给社会,实现社会在法律制度范围内的自治,也就是说政府应该相应地减弱其对社会的控制。

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过多的干预可能会对社会和市场的发展产生某些负面影响。

对于市场,政府更应该给予市场主体以充分的发展空间,但是应该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和制度体系对市场主体的行为进行规范。

在法律体系日益完善的今天,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应该更加注重的是民主决策和对行政的监督。

现阶段,行政违法现象并不罕见,究其原因在于对行政行为和行政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

事实上,这种对行政监督的缺失,并不是因为没有监督机构,而是因为监督机构的监督不力。

最有影响力的监督应该是媒体和群众的监督,但是地方媒体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因为地方政府不允许地方媒体做出能对政府产生不良影响的报道,以至于地方政府的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无法得到曝光。

人民群众的监督人微言轻,缺乏有效的表达渠道,以至于人民群众的监督更是无法起到有效监督的作用。

现如今各级地方政府在做出某项决策之前很少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即使通过某种方式听取了部分群众的意见,也大多不会采纳这些意见。

鉴于目前政府行政体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目标应该具有以下几种特征:1.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民主和负责的政府服务型政府是一个人民民主和对人民负责的政府。

人民民主是共和国宪法所赋予人民的基本权利,特别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它界定了政府的有限性。

宪法规定的这“四个民主”权利,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在现实的制度中一个都不能少。

公民通过正常程序和渠道参与国家治理,表达自己的愿望,是服务型政府的本质特征,惟其如此,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才能真正建立一个服务型政府。

现阶段,我国在实现民主和保障民主的具体程序和渠道上还并不完善,因此,政府应该加快政治民主化进程,保障民意的表达和接受人民的监督。

2. 服务型政府是能进行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的政府 能够进行民主和科学决策,是政府实现其服务职能,真正和有效地按照民意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市场,服务于人民的根本保障。

没有民主的决策,就无法正确地接受和表达民意;没有科学的决策,就无法有效地将民意转化为政策并有效地实施。

3. 服务型政府建设重在制度建设理念不具有强制性,地方政府和一些公务人员不一定会按照服务型政府理念的要求去治理社会。

而制度是一种框李洪建:论服务型政府的特征及其构建条件-97-架,使理念具体化和可操作化,是明文规定的行为规范。

有了制度规定,政府官员和工作人员才会按照这种规定来行使行政权力,才会以服务型政府理念的要求为人民服务。

4. 服务型政府应有完善而有效率的行政监督体制 在关于服务型政府的解释中,人们不能一厢情愿地认为政府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该”按照民意的要求提供公共服务,“应该”接受群众的监督,“应该”进行民主与科学的决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