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学读后感500字范文5篇
拖延症的心得5篇
![拖延症的心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27080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c.png)
拖延症的心得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报告大全、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insight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拖延症的心得5篇写心得体会是一种自我反思和成长的机会,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自己不断成长,写出真情实感,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拖延症的心得5篇,感谢您的参阅。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c4c2c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d.png)
拖延心理学范文〔精选5篇〕拖延心理学范文〔精选5篇〕拖延心理学1非常钟有多长?因着赖床的缘故,我为了防止迟到,曾掐着表,把我从家里出发到走进学校的时间大致记了下来。
几天的时间总结了下,每次大概七八分钟的样子,再加上一些不稳定因素,比方需要绕远路走大门,或是下雨天,车流量多等情况,就要在最快时间上再加上几分钟。
所以每天最晚我都会在上课非常钟前匆匆出门,也算是运气比拟好的,从那之后我就鲜少迟到。
可往往在我时间绰绰有余,信心满满地认为绝不会迟到的时候,你会在上课时间快到时看到一个仓促到有些狼狈的身影向教室奔去。
这就是人所常言的拖延症。
当钟表上的指针明晰地告诉你今天洗漱之后比昨天早了五分钟,你及时松了口气并暗暗庆幸今天时间比拟充裕,于是同样是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却在不经意地拖沓中将时间用尽,再度看向钟表后,甚至比平日出发的还要晚上一些。
当然,也还有一种情况时常发生,明明是早出了门,算好的时间也还可以余下些许,但偏偏抵达时间和往日没什么不同,更有甚者,你还会发现时间不够了。
这些就是《拖延心理学》上所说的拖延,这种非必要、后果有害的推延行为,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心理学或医学术语,但严重或经常的拖延行为,常常是一些深层问题的表现。
以前一直认为拖延和拖延症并没有什么不同,故而常常把“拖延症”一词挂在口中,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才真正理解了“拖延”和“拖延症”的区别。
拖延是一种单纯的做事拖拉或是懒得去做,也仅是一种坏习惯,可当这种坏习惯影响到情绪,出现强烈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认、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才能称之为“拖延症”。
书上举了很多个例子,皆是拖延的特征。
在我的理解中,拖延也是对时间的模糊,非常钟,说短却可以做很多事,说长又过得很快。
当你面前摆着需要完成的工作,却又想玩一会儿手机的时候,可能多数人会选择定一个时间,玩到那个点再开场工作。
假设你在看小说,到点之后假设是觉得精彩万分,你估计会暗示自己看完这一章再去,假设你在聊微信QQ,可能会是准时放下手机,但不停弹出的消息会让你情不自禁地将它再度拿起,每次发上一两条消息再放下,一会儿过后又会有消息弹出来。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6f434b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0.png)
在语言方面,作者采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得书中的理论部分变得生动有趣,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作者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实例,使得抽象的心理学理论变得具体形象,让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拖延心理的影响。此外,作者还采用了对话的形式,使得书中பைடு நூலகம்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拖延心理的影响和改变的可能性。
书中提到,拖延行为往往源于我们对自我能力的怀疑和恐惧。我们害怕面对挑战,害怕失败,因此选择了拖延作为应对策略。这种心理机制使得我们在面对任务时,总是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既渴望成功,又害怕失败。这种矛盾心理导致我们陷入了拖延的困境。
书中详细分析了拖延行为的心理成因,以及如何通过自我认知的方法来克服拖延。作者提出,我们需要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设定合理的目标,并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实用的技巧,如分解任务、建立奖励机制等,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和精力。
书中的主题围绕着拖延心理进行深入探讨,揭示了拖延背后的心理机制。作者通过分析拖延者的心理状态,揭示了拖延行为的本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拖延行为。这一主题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我意识到拖延并非是一种偶然的行为,而是有其深层次的心理原因。
在情节安排上,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证研究,将拖延心理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些案例和实证研究让我对拖延行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提供了实际的解决方案。我发现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理论,也能够真实地帮助我克服拖延。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第一篇范文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fa9bbb32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83.png)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7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1学习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节课,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对于我而言,选择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的主要原因在于我认为无论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还是在未来要加入社会,开始工作后,管理心理学都是应用最广泛,对我最有帮助的一门科目。
“在21世纪,当社会变革、国际交流、信息技术、个性发展等诸多挑战与机遇降临到社会分工的每一位参与者面前时,无论我们是否身处领导者的职位,都应该或多或少地具备某些领导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管理心理学可以应用在我对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合理安排时间等这些方面,更能帮助我更好的与身边的老师、同学和朋友相处。
同时,当我们身处某一个团体时,管理心理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团队成员进行管理,更有效地挖掘每一个成员的价值,使团队工作更顺利地进行。
一、如何做好团体工作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想办法激发动机,强化动机,运用动机的机能,影响职工行为。
把组织目标变成每个职工自己的需要,把企业的利益与满足职工个人的需要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职工积极地、自觉地努力工作。
这就是激励在团体工作中的功能。
激励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在大一时我加入了某院科协秘书部,我在这一年里的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科协在安排干事工作时没有能够统筹安排好各个人的具体工作,一有事情就是谁有空谁去做。
结果每次做事的都是那几个人,有些人总是没空,但所有人得到的待遇都是一样的。
而且在下一任部长的人员选择上,它过早地透露出了倾向,导致其他成员消极怠工,甚至辞职。
在下学期就已经有三分之二的人退出了,造成人员缺乏,很多工作都无法及时完成。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816d5ef7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9.png)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7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1学习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节课,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对于我而言,选择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的主要原因在于我认为无论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还是在未来要加入社会,开始工作后,管理心理学都是应用最广泛,对我最有帮助的一门科目。
“在21世纪,当社会变革、国际交流、信息技术、个性发展等诸多挑战与机遇降临到社会分工的每一位参与者面前时,无论我们是否身处领导者的职位,都应该或多或少地具备某些领导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管理心理学可以应用在我对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合理安排时间等这些方面,更能帮助我更好的与身边的老师、同学和朋友相处。
同时,当我们身处某一个团体时,管理心理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团队成员进行管理,更有效地挖掘每一个成员的价值,使团队工作更顺利地进行。
一、如何做好团体工作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想办法激发动机,强化动机,运用动机的机能,影响职工行为。
把组织目标变成每个职工自己的需要,把企业的利益与满足职工个人的需要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职工积极地、自觉地努力工作。
这就是激励在团体工作中的功能。
激励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在大一时我加入了某院科协秘书部,我在这一年里的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科协在安排干事工作时没有能够统筹安排好各个人的具体工作,一有事情就是谁有空谁去做。
结果每次做事的都是那几个人,有些人总是没空,但所有人得到的待遇都是一样的。
而且在下一任部长的人员选择上,它过早地透露出了倾向,导致其他成员消极怠工,甚至辞职。
在下学期就已经有三分之二的人退出了,造成人员缺乏,很多工作都无法及时完成。
拖延症心理学读后感5篇
![拖延症心理学读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f05877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0f.png)
拖延症心理学读后感5篇拖延症心理学读后感篇1好长时间没上来写点啥,由于我把自己生活支配得忒充实了。
我始终感到自己到了一个人生的瓶颈期,在深知自己有许多事情要做的状况下,感到有心无力。
知道自己的问题之一是拖延,于是最终前些日子读了《拖延心理学》,找到了症结所在。
自我关心类的书我现在看了几本之后,把他们划分为三类,或者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说教式的,通过讲道理拓展你的思路,就像年长者给年轻人做心理工作差不多。
这个方法在个别想不通的问题上,有时候可以个人豁然开朗的感觉,由于有些道理你可能从前是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有了新的目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但是这个类型的有个问题,它只在你从前不明道理的时候管用。
那么假如在“道理大家都知道”的状况下,问题有时候还是解决不了怎么办?这就叫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其次层是方法式的,你现在已经知道自己应当朝哪个方向努力,知道了目标,却不知道怎么能达到,这类书就注意于教你实际操作的方法。
比如教你怎么管理时间,怎么放松精神……但有了目标,有了方法,你就肯定能达到目的吗?不肯定能!第三层是学术式的,它从心理科学的角度来分析。
你有了目标,有了方法,即你知道要做什么,又知道如何做,为什么不行动?这问题一点也不荒谬,它几乎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
问题出在内心和大脑。
帮你解决“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就是……”里那个不知道的为什么。
《拖延心理学》就是这个层次的书。
它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启示:把自己当成活体标本,科研项目来讨论!看了《精子战斗》之后,内容虽不能尽信,但是它的一个主旨是人类终究是一种动物。
要从生物的角度来观测讨论。
的确如此,不能由于人类把握了科学道理,就认为自己的感性一面是凌驾于科学是不行用理性分析的。
事实上,那些自然界的科学事实不管人类把握与否都是客观存在的,人类自己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当然也可以用科学道理分析。
依据学习,我最终意识到我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都是有深远的源头的。
我拖延的行为方式,和一些惯性思维,形成于早年、多年的个人经受之中,汇聚于潜意识的神经通路之中。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a746ee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c8.png)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拖延心理学》这本书为生活和工作在拖延者身边的人群提供了不少实用性建议。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拖延心理学读后感,希望您喜欢!拖延心理学读后感篇一看完此书,对照自己,有两点发现:一是自己曾有很严重的拖延症,二是现在自己的拖延习惯少了很多。
这一改变并非是对拖延症采取了什么措施,只是因为自己的心态逐渐成熟罢了。
十七八岁或者更早一点的时候,我相信自己是一个能做大事的人。
当时的状况大致是这样的:我刚经历高考,成绩不好也不差,进入了一所不是很出名的重点大学学着一个不是很热门的专业,总之一切都太普通不过。
但那时的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普通过,每天都谋划着很多事情,并且坚信这些很快就会变为现实。
其中之一就是要在英语四六级上取得一个很高的分数,这个从一进大学就开始计划了,到最后的结果却是四级勉强通过,六级徘徊在通过的边缘。
考四六级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结果如此,原因很简单,考前几个月觉得时间还多,可以做点更重要的事情,考试前几个星期感觉再怎么准备也来不及了,于是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上。
四六级只是其中比较低端的一个计划,还有很多高大上的计划,结局殊途同归。
现在看来,大学四年过得其实很不好,一直处于反省与自责之中,最后的两张证书毕业,显然与当初的梦想差距太大。
工作头几年是极其痛苦的,想成为的自己与实际的自己差距太大。
当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察自己的时候,生活才显示出它真实的样子:我其实太普通了,能力也一般,很多事情不是自己想做就可以做到的,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很有可能还是这样。
这一发现至关重要:“因为,当我们按照自己真实的样子而不是按照自己希望的样子来接受自己的时候,我们才能以最有利于我们的方式来采取行动,而不是生活在拖延的无边阴影之下。
”三十而立,如今的我虽不能说成熟,但肯定没有太多的拖延症状。
每天早上七点之前,我会在小区跑两圈,如果下雨我就爬楼梯,从一楼爬到二十六楼,当年微不足道的小计划成了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读拖延症心理学读后感6篇
![读拖延症心理学读后感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eea4a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7.png)
读拖延症心理学读后感6篇读后感是一种对书籍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的过程,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在写读后感时,要把故事情节与自己的感受紧密结合起来,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读拖延症心理学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读拖延症心理学读后感篇1拖延症,大抵说的是,一件事情明明时间充足,但总要拖到最期限为止才做,正所谓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
这本书不多250页左右,一个小时足以看完,但其带来的感触以及对心理的影响,可能会持续一段相当长的事件——直到我能戒除拖延症为止。
文中提到的一点很有意思,拖延症,很多时候正是完美主义者最容易犯。
完美主义者分两种,一种是苛求完美,最后可以完美完成的天才——这种人是论外,正常来说,不会很多,于是,剩下的完美主义者,就成了拖延症的最大患者群。
一件事情应该做,并且应该完美地做到,但偏偏没有完美做到的方式,在找到完美做到的方式之前,决定先啥都不做——很多时候的拖延症,都有经过上面的经历。
这里的矛盾点在于,没有去做,就先认为自己条件下做不好,但没有去做,又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做不好呢?很简单,完美主义者们,都有一个大法宝——自知之明,总是认为自己对自己又足够的认知,知道自己什么可以做到,什么是自己做不到的,任何事情都被二分,基本上不存在中间选项——努力了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然后是下一个问题,完美主义者自认完美,于是对于别人对自己的要求,要自己做的事情,一般不会拒绝——很简单,交给我,完美地给你做出来。
于是下一个矛盾产生,别人地事情,一般很少在自己地熟悉范围里面,于是结合前一点,完美主义者手里面,就积攒了大量做不到——但绝对要完美地做出来地事情。
于是拖延症就产生了。
以上讨论仅限于有自知之明地完美主义者,懒鬼论外不做讨论。
然后是另一种拖延症,也更普通大众化——有没有一件很普通很容易干地事情,属于10分钟内能解决地问题,被完美地拖到事情不得不解决地最后5分钟地经历?或者干脆被拖延过头。
很多时候,对于伸手就可以做到地事情,人们不会太过在意,很简单,马上,现在,稍等这种回答地背后,是别人反复地催促——但就是不做,总是认为有时间马上做好的事情,却总是不去做,这就是拖延症。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最新5篇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最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ca4b5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d.png)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最新5篇《拖延心理学》这本书详细的分析了拖延是什么,拖延的各种原因,分析了拖延者的思维方式,应对拖延的方式。
这本书的可读性和针对性很强。
下面给您带来拖延心理学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1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暑假生活已过一半之多,按照我们英语工作室假期安排,每位工作室成员要做到:在总结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在进步中卓越,不断提高自我专业素养水平。
对于新入职的我来说,在这个假期里我仔细回顾了刚任职的这两个月中自己的表现以及在教学中存在的优、缺点,包括值得继续采用的方法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我都认真的进行反思和总结。
除此之外,阅读书籍,做到自我的提升也是必不可少。
近阶段《拖延心理学》这本书给我留下来深刻的印象。
在日常的生活中,无论是学生还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拖延的现象。
比如,学生作业拖沓,布置的学习任务总在检查前去做······而作为教师的我,也是习惯在deadline前完成工作。
所以读完《拖延心理学》这本书对于做事情总爱拖延的我来说确实受益良多。
这本书是由简·博克和莱诺拉·袁共同创作。
在这本书里,作者从拖延症的起源开始,探索了在拖延中显现的各方面的心理学的原因,如认知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并给出详细的指导改善方案。
这本书虽然是有关心理学的,但文中穿插着各个受访者的真实故事,并不枯燥无聊,还能使你轻松理解背后所体现出的原因。
而拖延的原因,作者归结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标和回报过于遥远、无法自我约束。
找到原因后,作者也给出了详细的改善方案。
对于看书的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到方法去战胜自己的拖延。
比如:1、给自己备一个记录本,设置每天需要完成的小目标,并规定相应的完成时间。
2、合理分配时间,并保证时间的效率性,学会怎样说不,不去做额外的事情。
3、立刻开始做,不为自己找借口。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fd9a0b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0.png)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拖延心理学读后感第一篇这本书是我在图书馆的书架行列间闲逛徘徊时发觉,瞄到后便毫不迟疑地取出来。
缘由很简洁,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拖延热衷者,而且更加有严重之势。
比方与朋友赴约,我往往会把时间预算得刚刚好,不迟也不早;又比方说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喜爱把作业拖到限期前一两天才开始做,像是如今的读书笔记,我想着明天就必需打印,所以只好赶在周末的尾巴把这赶出来……于是,我决定要通过这本书探究我沉溺上拖延的深层缘由,以及期望找到解决的有效方法。
书的第一章就阐述了一个“拖延者怪圈〞。
这次我想早点开始,我得马上开始,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还有时间,我这个人有毛病,做还是不做?——不做,或者,背水一战。
我永久不会再拖延。
我完全感同身受,这无疑是我一学期来的心路历程。
开学初,我往往雄心壮志,想着这学期我必需时刻温故而知新,切勿期末临急抱佛脚,我得马上开始。
慢慢地,学习往往会被一些莫须有的琐事耽误,于是我开始想: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于是,接近期末,我又劝慰自己:还有时间……对于拖延的缘由,归结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标和回报过于遥远、无法自我约束。
我想前两类缘由的吧。
认真想想,我喜爱把赴约的时间调得刚刚好,是由于我曾经提早到达,一个人站在街角等待,我实在是不喜爱等待,于是选择了这个方法,可我每次看到朋友比我早到在等待,我又感到惭愧;至于在学习上临急抱佛脚,是由于我感觉那样的效率会比平常大大提高,同时我认为自己在高中三年都孜孜不倦,却在高考中功亏一篑,而眼看平常成果不如我的同学都如愿以偿考上重本。
我可怕就算平常温故而知新也抵不过别人临急抱佛脚的运气。
但是,我好像忘了一本最基本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探究了自己拖延的缘由,我好像能顺藤摸瓜找到解决方法,正如书中提到的:渐渐来。
我深知转变这坏习惯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完成,一切不能立竿见影,我会试着在日常生活中多给自己心理示意,例如,在学习方面,我必需时刻提示自己“笨鸟先飞〞。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1dafeb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d.png)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拖延心理学》读后感6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拖延心理学》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1你,我,他可能都是拖延者,作为拖延者,其实大家并不孤单,因为拖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当大家翻开这本《拖延心理学》,你讲开启一次全新的拖延症认知与改善之旅。
作者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解读拖延的心理根源,比如恐惧失败,恐惧成功,争夺控制权,恐惧亲疏等。
然后,作者又围绕这些心理根源,告诉你一些实用的.技巧,并鼓励你去行动。
但是,它不是一本改变拖延的十大法宝的鸡汤书,因为,两位心理学家认为,这本书的目标并不是消除拖延,而是陪伴你面对椭圆的挑战,学会接受,学会行动,然后穿越拖延的心理。
毋庸置疑这是一本专业的书籍,书中不时会出现的专业词汇,让你有时需要咬咬牙才能继续看下去。
幸好,它也是一本关于“坚持、希望和爱”的书籍。
所以,我们要读下去,坚持读下去。
如果你是个拖延症者,这本书绝对适合你。
如果你不是,那你一定要按计划读完这本书,因为,读完后,你会试着开始改变,并看到了全新的自己。
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本《拖延心理学》吧!《拖延心理学》读后感2除了前文所说因为特殊情况将此书当做参考书外(实际上也没多大的用处),我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受困于拖延,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对我来说,工程硕士的毕业论文就是我永远的痛。
目前能找到的类似题材的书很少,我真的很想好好看看这方面的书,但是,这本书确实让我失望了。
正如文中所介绍,本书的两位作者都是美国称为“流行心理医生”的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和“医生”两字有关,本书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在写论文,读起来让人昏昏欲睡。
读书除了学知识、长见识外,更重要的就是那种感觉,中国人尤其如此,就正像西医与中医的区别:在医学思想上,西医主张的完全确定性,也就是可以从人体的组成完全可以确定人体疾病的根源,因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实施治疗;中医则主张需要从人体的.全局认识疾病,而且采取的治疗措施不仅仅因病而异,还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满怀希望又不争气的中医)。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7篇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a3fb8a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63.png)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7篇《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篇1目前,我们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我觉得就面临了缺少同伴间的交往,当然,幼儿在幼儿园时,都会有很多的同伴,在家里就缺少了玩伴,对此,我看了《学前心理学》中的同伴交往,让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义和方式。
孩子在家都是与大人接触的多,这其实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儿童所有事情,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条的,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好少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没有形成。
还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隐患,可能会形成“小大人”的性格。
由此看来,同伴交往对孩子非常重要。
在和同伴交往过程中,同龄伙伴具有同步性,能够促进身心全方位发展。
这主要是由于同龄伙伴生理、心理和认知经验的相似性决定的。
有人说,只有儿童最了解儿童。
确实是这样的。
有一次,我看到两个妈妈分别抱着自己不满岁的宝宝在一起聊天,此时发现两个孩子也在用无声的语言进行交流:一个宝宝笑了,另一个宝宝也笑了;一个宝宝发出声音,另一个宝宝也发出声音……这就说明同伴交往认知的同步性,使他们的沟通非常容易,包括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也是这样的,而大人就不明白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以,儿童也同伴交往更能促进其身心全方位发展。
同龄伙伴认知的同步性,就决定了同伴交往影响的有效性。
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现有水平与同伴更为接近,在同一事物认知过程、情感体验以及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极易产生共鸣。
尤其是在社会化行为规范的形成上,具有同步进程。
当孩子遇到矛盾时,我们成年人总习惯这样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大姐姐),应该让着小弟弟(小妹妹)”。
这事两种不同的暗示,可能对两个孩子形成不同的影响和结果。
一方会觉得我是大哥哥(大姐姐),我只好吃亏了,时间久了会形成性格倾向;而另一方会觉得我是小弟弟(小妹妹),他应该让着我,久而久之,也会出现性格倾向。
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儿童形成解决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响的有效性。
读了这个同伴交往,我才明白,原来我们身边的教育方式存在了很多的误区,我会继续了解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提升我的教育能力吧!《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篇2学习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节课,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5bf4a0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8.png)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1这本书分析了拖延的心理学缘由,然后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通过一些实例和心理分析来达成观点的阐释,比较可信,前半部分几乎击中心灵,每句话好像都让你醍醐灌顶,重新认识自己。
但后面各种方法排列却让人不好操作,陷入了胜利励志类书籍的通病,总的来说还不错。
对于我个人来说,头绪繁多或无从下手的事简单造成拖延。
里面也暗含了完满主义倾向:我不确定能做到最好,因而失去了细步迈出逐步夯实的动力。
甚至为自己找一些合理的借口。
不怕失败最重要是不要把表现与技能价值挂钩,不要与外在评价过度关联。
我就是固定心态的完满主义者,原以为拖延并不严峻,但其实一贯都在。
但其实我并无天分,只有一些巧合和努力,天分被外在拔高了,因此完满主义心态是没有坚实基础的。
寄盼望于虚荣和享乐并存对我来说也不可能,这个世界没有白吃的午餐,对于我来说也没有轻松过上好日子的路子。
需要首先保证勤奋然后途中留意方法和结果。
从今开始,看穿红尘放弃虚无缥缈靠外界确定的价值,不怕失败重新构建自己的价值。
工作即使不喜爱,勤奋是需要的,而自己的家庭及理想那么需要两者都有。
最可怕的事情是去全然地接受自己,然而对个人来说,成长是最重要的,全然接受自己的优缺点并不阻碍反而有助于你的成长,何乐不为?拖延总会归因于某种患得患失,此时要留意和自身成长及责任对比。
而且特别留意不要让这些担忧成为懒散潜在的借口,因而循环恶化。
这本书中学到的最大一点是冷静分析:当拖延症发作时,要看清其中的缘由,以前或许看不清,现在这么多案例看了这本书应当可以了。
当不良心情发作时也要照样分析,然后做出决策。
借口,潜意识的懒散等等阻碍前进的因素都要刨出来。
然后与自己的目标之路最大限度匹配。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2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如何加快我的节奏,节省我的时间。
我的理解是:确立一个可操作的`目标〔可观测、详细而存在的,而不是那种模糊而抽象的目标〕。
设定一个务实的目标,不要异想天开,要从小事做起。
《青少年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青少年拖延心理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f2cfeb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3.png)
《青少年拖延心理学》读后感篇一《青少年拖延心理学》读后感哎呀,说起来读这本《青少年拖延心理学》,那可真是让我感触颇深啊!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拖延就是个小毛病,没啥大不了的。
可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这背后藏着那么多门道。
你说拖延这事儿吧,可能是因为我们心里害怕失败,也许是觉得任务太难,不想面对。
就拿我自己来说,每次要写作业的时候,我总是先玩会儿手机,心里想着:“哎呀,再玩一会儿,作业晚点写也没事。
”结果呢,玩着玩着时间就过去了,作业只能匆匆忙忙地完成,质量还不咋地。
我觉得吧,这就是我对写作业有恐惧心理,害怕写不好被老师批评。
书里还说,拖延也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准备考试的时候,我都没有好好规划每天要复习的内容,结果到了考试前才发现还有好多没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不过,我又在想,有时候拖延是不是也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好处呢?比如说,能让我们在压力下更有创造力?这想法是不是有点奇葩?总之,读了这本书,我真的开始反思自己的拖延行为了。
我要努力改掉这个坏毛病,让自己变得更高效,你们呢?篇二《青少年拖延心理学》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想跟你们聊聊我读完《青少年拖延心理学》的感受。
这本书啊,简直就像一面镜子,把我拖延的那些小九九照得清清楚楚。
以前我总是纳闷,为啥我老是拖拖拉拉的,干啥事儿都不能痛痛快快地完成?读了这本书,我好像有点明白了。
你说,是不是我们现在的生活太安逸了,所以没啥动力去赶紧做事?就像我,周末明明知道有一堆作业要写,可就是躺在床上不想动,心里想着:“反正还有时间,急啥?” 这是不是有点过分了?还有啊,我发现有时候拖延是因为我们对自己要求太高了。
比如说,写一篇作文,我总想着要写得完美无缺,结果因为害怕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就一直拖着不开始。
我就在想,这样是不是太傻了?也许先完成再完美会更好呢?不过,反过来想想,拖延难道就一定是坏事吗?也许拖延的过程中,我们能让自己放松一下,调整好状态,然后更有精力去做事呢?这可能只是我的自我安慰吧,哈哈!不管怎么说,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了拖延的严重性,我可得好好改改了,不能再让拖延拖我的后腿啦!你们是不是也和我有一样的想法呢?篇三《青少年拖延心理学》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青少年拖延心理学》,我这心里可真是五味杂陈!你们说说,为啥咱青少年就这么容易拖延呢?我看啊,可能是现在的诱惑太多了,手机、电脑、游戏,哪一个不让我们分心?就像我,每次准备看书学习,手机一响,我就忍不住去看,然后就把学习的事儿抛到九霄云外了。
拖延心理学家庭态度的读后感
![拖延心理学家庭态度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3723fb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4e.png)
拖延心理学家庭态度的读后感篇一拖延心理学家庭态度的读后感哎呀,说起这拖延心理学啊,再加上家庭态度这一块儿,真的是让我感触颇多!咱就先说这拖延吧,谁还没个拖延的时候呢?我就经常这样,作业非得拖到最后一刻才写,计划好的锻炼也能找各种借口往后推。
这到底是为啥呢?也许是因为害怕失败,也许是觉得任务太难,反正就是不想立刻动手。
然后再说说家庭态度。
我觉得吧,家里人的态度对我这拖延的毛病影响可大了。
有时候我稍微拖一下,爸妈就急眼了,一顿数落,这能不让我更紧张更不想干了吗?但反过来想,他们要是能多给我点耐心和鼓励,是不是我就能改改这毛病呢?我就记得有一次,我答应周末打扫房间,结果拖到周日晚上还没动。
我妈那脸拉得老长,说我没个定性。
我当时就火了,心想我也不是故意的呀,你这么凶我更不想干了!可后来冷静下来想想,我自己确实有错,答应的事就得做到啊。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家庭在对待拖延这个问题上,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责批评。
可能我们自己也不想拖,只是需要一点理解和帮助。
我就想问了,难道大人就没有拖延的时候吗?总之,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拖延毛病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思考家庭的态度如何能更好地帮助我改正。
这一路,思考这些问题,还真不容易呢!篇二拖延心理学家庭态度的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来聊聊读《拖延心理学家庭态度》的感受,这可真是让我心里五味杂陈啊!你们说,拖延这事儿是不是特烦人?我自己就是个拖延的“重症患者”,比如说要准备考试,我总是先玩会儿手机,看看视频,心里想着“还有时间,不急不急”。
结果呢?到了最后关头,手忙脚乱,恨不得把时间掰成两半用。
再说说家庭态度。
我觉得我爸妈对我拖延的态度有时候真的让我很迷茫。
他们有时候会特别严厉,不停地唠叨,“你怎么这么磨蹭!”这时候我心里就特别委屈,我也不想这样啊!但有时候他们又好像不太在意,觉得我长大了自己能改。
这让我都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了。
我就想起有一回,学校布置了一个很重要的作业,我拖了好几天都没开始。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500字范文5篇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500字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48ed32f121dd36a32d82fc.png)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500字范文5篇拖延心理学读后感500字拖延这个问题竟然博大精深。
它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行为反映,更是心理和大脑共同作用力之下的产物。
正如书中所言:“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经验这三者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
”倘若细究起各自拖延的根源,还会联系到如:早年记忆、对成功和失败的各种恐惧、模糊的自我认识等等,这些我们自己都不太愿意去触及的深层次感受抑或真相。
通过鉴别和检查那些我们将事情推掉的背后原因——对失败、成功、控制、疏远和依附的恐惧,加上我们的时间概念问题和大脑的神经学因素。
为我们学会怎样理解拖延的冲动以及怎样以全新方式采取行动做了一件非常扎实的基础工作。
造成拖延的根源有很多,每个人都不尽相同,只有了解了控制你拖延的心理行为,才能对症下药。
拖延不是因为缺乏时间管理能力,也不是道德问题,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问题,只有深入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得到答案。
《拖延心理学》就是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它客观地反映出了我们深层次的想法和问题,让我们更好地接受自己,也由我们自己来掌握取舍,更为我们提供了达成目标、管理时间、谋求支持和处理压力等一系列问题的实用性建议。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500字生活中,不管是学生还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多多少少会有拖延的现象。
如学生的迟到,不及时上交作业……作为教师的我也是习惯把工作留到最后才做。
因此最近在忙碌的工作中抽空读完了一本《拖延心理学》。
发现其中所讲的许多道理,可以应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上。
学生最常见的就是迟交或者不交作业。
我们每天面对着学生的在这种行为。
读了这本书后,让学生首先找出拖延的原因,作者归结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标和回报过于遥远、无法自我约束。
找到了自己拖延的原因后,学生便能顺藤摸瓜找到解决方法,通过笔记、日记、随想等等。
让学生记录下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见证自己的改变,又或是从这些内容中更深刻地探讨自己。
做好计划,分步骤一点一点解决解决这些问题。
有几个学生很明显的进步。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文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02287f26c85ec3a86c2c516.png)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文《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文《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文1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老家经常会问,你长大了想做(干)什么?大家还能想起来第一次回答的答案吗?即便记得,实现的又有几个呢?我想恐怕寥寥无几。
我记得我曾经回答的是当老师,和现在的职业相去甚远。
可能是我意志不坚定吧,但我总觉得那会我的回答是随性的,不够成熟。
如果我真是个老师,按现在我的思想,我会这么处理这个事情。
第一,我会安排课程给大家介绍360行;第二,我会让学生去思考自己要做什么,这个不需要做很快的决定,也许会给1个月的时间;第三,我会让每个人写一篇自己的理想,以的形式交给我;第四,我会让大家再写一篇文章,题目是《如何实现我的理想》;第五,我会将这两篇文章放到一起来评论,同时会寄语每位同学,希望他们能按照规划好的人生,努力的实现梦想,体现自己的价值。
(可惜啊,我不是老师。
感叹一下过去和现在的教育现状)我在考上大学的那刻,我都没有对自己的人生做过什么规划,一直到大学毕业后的前两年,我都是一棵无根的浮萍,随着社会的激流漂动。
后来想想,我究竟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一思考,自己就清楚多了,所以在以后做出决定的时候,我总会想着我所需要的。
所以,现在我也给大家一点建议,如果还没有对自己未来做规划的,抓紧吧,当你一步步的按自己的规划实现的自己想要的生活时,你会小有一种成就感。
再来说说工作吧。
也许大家在工作中都有渺茫的时候,我不知道你们如何,反正我经历过工作多的连夜加班的时候,也有一月没事做的时候,有我的原因,也有工作性质的原因。
但现在,我感觉我的工作是充实而适量的。
我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呢?计划。
其实做基建工作挺复杂的,工作量也是十分庞大的,我不敢说把工作做好了,但至少我的工作在按照计划一步步的落实。
工作中,我们往往会做月报、周报、日报,其实这就是计划,如果计划制定的合理,我想工作完成的肯定井井有条。
曾经我在工作中往往是应付差事多,计划工作少,有时是计划了,却没有跟进,因此到第二天,日报的内容没实现;到周末,周报的内容没实现;到月末,月报的内容肯定不全面。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7d7785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b.png)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拖延心理学》读后感(汇编5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拖延心理学》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1近日看博克莱和莱诺拉写的《拖延心理学》,阅读了拖延产生的一些心理学原因,颇受启发,阅读过程有种脊梁发凉的感觉,似乎以往自己很是骄傲的一些点就是阻碍自己前行的深层次的原因,不管是过于敏感,或者确实是问题,暂且先记下,以备日后深入思考和矫正。
(1)过于注重表现,把表现等同于能力”不管能力如何定义,当它成为一个人自我价值感的单一决定因素时,问题就产生了。
这个人表现如何成为唯一衡量,其它面都被忽略了。
“表现的好坏评判标准常来自于他人,而他人无法从做事的动因和根本出发点去理解一个人的表现,因此单纯注重表现,会让人变得过于追求最后的结果,而忽略了完整的努力。
这样获得的结果就如同空中楼阁,似乎很华丽,却总让人不安心。
(2)过高的期望,与现实形成太大的落差”一个适应型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很高,并且相信自己的表现能够与之相符;一个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也很高,但是却对自己不抱希望。
“后者对自己要求跟自己对自己表现期待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所以常常自责,进而容易消沉,自尊因而也处于较低的水平。
(3)平庸招致轻蔑太多的时候希望自己每一件事情都做的非常出色,是个全能的人。
于是总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与理想的自己相比很平庸,于是贬低平常和常规的表现,用轻蔑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表现。
拖延就是安慰自己的方式,然后找一堆接口,阿Q式的安慰自己。
(4)优秀不用努力遇到事情,总是幻想自己有超能力,秒懂一切,解决问题都是手到擒来,分分钟了事。
做不到这点就觉得自己能力有问题,对自己感到失望,然后放弃必要的努力,通过拖延来回避努力,长时间如此,让聪明变成了无知。
(5)一切都自己来,亲力亲为总是觉得自己可以搞定一切,或者说只有自己做的才能放心,长此以往,自己时间和能力有限,不可能做好每件事,然后把自己推向拖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500字范文5篇拖延心理学读后感500字拖延这个问题竟然博大精深。
它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行为反映,更是心理和大脑共同作用力之下的产物。
正如书中所言:“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经验这三者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
”倘若细究起各自拖延的根源,还会联系到如:早年记忆、对成功和失败的各种恐惧、模糊的自我认识等等,这些我们自己都不太愿意去触及的深层次感受抑或真相。
通过鉴别和检查那些我们将事情推掉的背后原因——对失败、成功、控制、疏远和依附的恐惧,加上我们的时间概念问题和大脑的神经学因素。
为我们学会怎样理解拖延的冲动以及怎样以全新方式采取行动做了一件非常扎实的基础工作。
造成拖延的根源有很多,每个人都不尽相同,只有了解了控制你拖延的心理行为,才能对症下药。
拖延不是因为缺乏时间管理能力,也不是道德问题,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问题,只有深入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得到答案。
《拖延心理学》就是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它客观地反映出了我们深层次的想法和问题,让我们更好地接受自己,也由我们自己来掌握取舍,更为我们提供了达成目标、管理时间、谋求支持和处理压力等一系列问题的实用性建议。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500字生活中,不管是学生还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多多少少会有拖延的现象。
如学生的迟到,不及时上交作业……作为教师的我也是习惯把工作留到最后才做。
因此最近在忙碌的工作中抽空读完了一本《拖延心理学》。
发现其中所讲的许多道理,可以应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上。
学生最常见的就是迟交或者不交作业。
我们每天面对着学生的在这种行为。
读了这本书后,让学生首先找出拖延的原因,作者归结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标和回报过于遥远、无法自我约束。
找到了自己拖延的原因后,学生便能顺藤摸瓜找到解决方法,通过笔记、日记、随想等等。
让学生记录下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见证自己的改变,又或是从这些内容中更深刻地探讨自己。
做好计划,分步骤一点一点解决解决这些问题。
有几个学生很明显的进步。
保护你的时间,学会怎样说不,要合理安排时间,管理自我!拖延心理学读后感500字这本书是我在图书馆的书架行列间闲逛徘徊时发现,瞄到后便毫不犹豫地取出来。
原因很简单,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拖延热衷者,而且越发有严重之势。
比如与朋友赴约,我往往会把时刻预算得刚刚好,不迟也不早;又比如说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喜爱把作业拖到限期前一两天才开始做,像是此刻的读书笔记,我想着明天就务必打印,因此只好赶在周末的尾巴把这赶出来……于是,我决定要透过这本书探究我沉溺上拖延的深层原因,以及期望找到解决的有效方法。
相册名字书的第一章就阐述了一个“拖延者怪圈”:这次我想早点开始,我得立刻开始,我不开始又怎样样呢?还有时刻,我这个人有毛病,做还是不做?--不做,或者,背水一战。
我永远不会再拖延。
我完全感同身受,这无疑是我一学期来的心路历程。
开学初,我往往雄心壮志,想着这学期我务必时刻温故而知新,切勿期末临急抱佛脚,我得立刻开始。
渐渐地,学习往往会被一些莫须有的琐事耽搁,于是我开始想:我不开始又怎样样呢?于是,临近期末,我又安慰自己:还有时刻……对于拖延的原因,作者归结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标和回报过于遥远、无法自我约束。
我想前两类原因的吧。
仔细想想,我喜爱把赴约的时刻调得刚刚好,是由于我以前提早到达,一个人站在街角等待,我实在是不喜爱等待,于是选取了这个方法,可我每次看到朋友比我早到在等待,我又感到惭愧;至于在学习上临急抱佛脚,是由于我感觉那样的效率会比平时大大提高,同时我认为自己在高中三年都孜孜不倦,却在高考中功亏一篑,而眼看平时成绩不如我的同学都如愿以偿考上重本。
我害怕就算平时温故而知新也抵但是别人临急抱佛脚的运气。
但是,我似乎忘了一本最基本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甜蜜爱情签名探究了自己拖延的原因,我似乎能顺藤摸瓜找到解决方法,正如书中提到的:慢慢来。
我深知改变这坏习惯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完成,一切不能立竿见影,我会试着在日常生活中多给自己心理暗示,例如,在学习方面,我务必时刻提醒自己“笨鸟先飞”。
观察内心的抵抗。
书中描述这这实际上是一个克服恐惧的过程,这个自我观察的过程同时也发挥着间接的提示作用。
或许我须聆听内心的挣扎,然后透过理性告诉自己,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又比如在学习方面,当惰性与初衷对抗时,我务必告诉自己:我是学生。
笔记、日记、自由书写。
我个人认为这是个个性的方法。
记录下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证明自己的改变,又或是从这些资料中更深刻地探讨自己。
我想,这次是真的要改变拖延的坏毛病。
我坚信,我是真的能够!拖延心理学读后感500字这本书是我在图书馆的书架行列间闲逛徘徊时发现,瞄到后便毫不犹豫地取出来。
原因很简单,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拖延热衷者,而且越发有严重之势。
比如与朋友赴约,我往往会把时刻预算得刚刚好,不迟也不早;又比如说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喜爱把作业拖到限期前一两天才开始做,像是此刻的读书笔记,我想着明天就务必打印,因此只好赶在周末的尾巴把这赶出来……于是,我决定要透过这本书探究我沉溺上拖延的深层原因,以及期望找到解决的有效方法。
相册名字书的第一章就阐述了一个“拖延者怪圈”:这次我想早点开始,我得立刻开始,我不开始又怎样样呢?还有时刻,我这个人有毛病,做还是不做?--不做,或者,背水一战。
我永远不会再拖延。
我完全感同身受,这无疑是我一学期来的心路历程。
开学初,我往往雄心壮志,想着这学期我务必时刻温故而知新,切勿期末临急抱佛脚,我得立刻开始。
渐渐地,学习往往会被一些莫须有的琐事耽搁,于是我开始想:我不开始又怎样样呢?于是,临近期末,我又安慰自己:还有时刻……对于拖延的原因,作者归结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标和回报过于遥远、无法自我约束。
我想前两类原因的吧。
仔细想想,我喜爱把赴约的时刻调得刚刚好,是由于我以前提早到达,一个人站在街角等待,我实在是不喜爱等待,于是选取了这个方法,可我每次看到朋友比我早到在等待,我又感到惭愧;至于在学习上临急抱佛脚,是由于我感觉那样的效率会比平时大大提高,同时我认为自己在高中三年都孜孜不倦,却在高考中功亏一篑,而眼看平时成绩不如我的同学都如愿以偿考上重本。
我害怕就算平时温故而知新也抵但是别人临急抱佛脚的运气。
但是,我似乎忘了一本最基本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甜蜜爱情签名探究了自己拖延的原因,我似乎能顺藤摸瓜找到解决方法,正如书中提到的:慢慢来。
我深知改变这坏习惯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完成,一切不能立竿见影,我会试着在日常生活中多给自己心理暗示,例如,在学习方面,我务必时刻提醒自己“笨鸟先飞”。
观察内心的抵抗。
书中描述这这实际上是一个克服恐惧的过程,这个自我观察的过程同时也发挥着间接的提示作用。
或许我须聆听内心的挣扎,然后透过理性告诉自己,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又比如在学习方面,当惰性与初衷对抗时,我务必告诉自己:我是学生。
笔记、日记、自由书写。
我个人认为这是个个性的方法。
记录下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证明自己的改变,又或是从这些资料中更深刻地探讨自己。
我想,这次是真的要改变拖延的坏毛病。
我坚信,我是真的能够!拖延心理学读后感500字天半的时间看完这本书。
看前半部分的时候觉得很多话语都直切我的要害,发现了很多以往自己并没有意识到的拖延问题。
完美主义,对失败的恐惧。
给自己诸多借口。
今年才看了14本书,一半以上还都是中篇,才发现自己拖延症有多么的严重,看这本书的过程中,给自己制定了不去浏览新闻,不进贴吧,空间,等等一些影响阅读的事情。
同时每次想要给自己借口拖延时,都会在心里面说上一句:不要拖延,开始阅读。
给自己制定了一天阅读两百页的任务,所以每次想要偷懒拖延时,就会很急迫的想我还有多少任务没有完成呢!就这样,自己也没想到的两天半时间,看完了这本书。
清晰的小目标是非常有必要的,大的笼统的目标,相当于没有目标。
积极心态非常重要,以往遇到不想干的事情时,总是很消极很不满的情绪,可是又不得不去做,现在再遇到这些情况时,我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凡事向好的开心的有益的方面去想,同样一件事,消极心态面对和积极心态面对完全是两个不一样的结果。
消极心态下,事情做的不情不愿,心情还会很不好,积极心态下,发现原来让自己生气的事情原来并没有那么可气,并且心情好了,接下来做什么事情都会很顺畅。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500字这本书分析了拖延的心理学原因,然后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通过一些实例和心理分析来达成观点的阐释,比较可信,前半部分几乎击中心灵,每句话似乎都让你醍醐灌顶,重新认识自己。
但后面各种方法罗列却让人不好操作,陷入了成功励志类书籍的通病,总的来说还不错。
对于我个人来说,头绪繁多或无从下手的事容易造成拖延。
里面也暗含了完美主义倾向:我不确定能做到最好,因而失去了细步迈出逐步夯实的动力。
甚至为自己找一些合理的借口。
不怕失败最重要是不要把表现与能力价值挂钩,不要与外在评价过度关联。
我就是固定心态的完美主义者,原以为拖延并不严重,但其实一直都在。
但其实我并无天分,只有一些巧合和努力,天分被外在拔高了,因此完美主义心态是没有坚实基础的。
寄希望于虚荣和享乐并存对我来说也不可能,这个世界没有白吃的午餐,对于我来说也没有轻松过上好日子的路子。
必须首先保证勤奋然后途中注意方法和结果。
从此开始,看穿红尘放弃虚无缥缈靠外界肯定的价值,不怕失败重新构建自己的价值。
工作即使不热爱,勤奋是必须的,而自己的家庭及梦想则必须两者都有。
最可怕的事情是去全然地接受自己,然而对个人来说,成长是最重要的,全然接受自己的优缺点并不妨碍反而有助于你的成长,何乐不为?拖延总会归因于某种患得患失,此时要注意和自身成长及责任对比。
而且特别注意不要让这些担忧成为懒惰潜在的借口,因而循环恶化。
这本书中学到的最大一点是冷静分析:当拖延症发作时,要看清其中的原因,以前或许看不清,现在这么多案例看了这本书应该可以了。
当不良情绪发作时也要照样分析,然后做出决策。
借口,潜意识的懒惰等等阻碍前进的因素都要刨出来。
然后与自己的目标之路最大限度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