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瓷 1、 宋代时,传说浙江龙泉有章姓两兄弟,分别设窑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朝兴 张海文 张海文 青 瓷
1、 宋代时,传说浙江龙泉有章姓两兄弟,分别设窑制作瓷器。这
就是享有盛誉的哥窑和弟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哥窑的特点是釉层
晶莹,如玉似冰。釉面显露纹片,间有大小纹片的叫“文武片”;形
成细网眼的叫“鱼子纹”;仿佛冰裂般的纹片叫“百圾碎”。《处州府
志》称哥窑的百圾碎“冠绝当时”。弟窑的产品胎骨厚实,釉层饱满
丰润,釉色青碧柔和,有如翠玉,代表龙泉窑正色。粉青、梅子青
更是脍炙人口,被誉为宋朝民窑巨擘。 龙泉青瓷源出五代。宋室南迁后,士大夫云集杭州,出现了偏
安的表面繁华,为了满足上自达官贵人,下至庶民的需要,龙泉瓷工吸取了历代名窑的优秀传统技艺,烧制出精致优雅的瓷器,把青瓷生产推向一个全盛时期,并且驰誉全球。那时瓯江两岸群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舶往来如梭。单是目前发现的古窑遗址就有200多处。
1504年,英国威尔海主教送给牛津新学院一件精美的青瓷碗,轰动整个英国。这件精
美如玉的瓷器,是传到英国的第一件龙泉青瓷。17世纪欧洲一位萨
克森国王是位中国瓷器迷,不惜用一个团的健壮骑兵与普鲁士国王
交换几只龙泉青瓷花瓶,一时传为美谈。奥斯曼帝国的君主对龙泉
青瓷特别喜爱,还认为青瓷盘可辨别毒物。如今,在土耳其总统的
贵宾接待室还挂着几十件龙泉青瓷。
古代阿拉伯人把珍贵的龙泉青瓷作为炫耀高雅和富有物品装饰在室
内。有的还作为寺院内部和墓标的装饰。东非哥迪和基利菲遗留下
的15至16世纪的清真寺废墟里,可以看到按一定比例间隔镶嵌在
墙壁上的龙泉青瓷。
2、龙泉青瓷始于南朝,兴于北宋,盛于南宋,古代龙泉名窑是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一,历史悠久,驰名中外。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之花”不愧为瓷中之宝,珍奇名贵。
龙泉青瓷产品有两种:一种是白胎和朱砂胎青瓷,著称“弟窑”或“龙泉窑”,另一种是釉面开片的黑胎青瓷,称“哥窑”。“弟窑”青瓷釉层丰润,釉色青碧,光泽柔和,晶莹滋润,胜似翡翠。有梅子青、粉青、月白、豆青、淡兰、灰黄等不同釉色。“哥窑”青瓷以瑰丽、古仆的纹片为装饰手段,如冰裂纹、蟹爪纹、牛毛纹、流水纹、鱼子纹、膳血纹、百圾碎等加之其釉层饱满、莹洁,素有“紫口铁足”之称,与釉面纹片相映,更显古仆、典雅,湛称瓷中珍品。
现代的龙泉青瓷忠实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在继承和仿古的基础上,更有新的突破,研究成功紫铜色釉、高温黑色釉、虎斑色釉、赫色釉、茶叶未色釉、乌金釉和天青釉等。工艺美术设计装饰上,有“青瓷薄胎”、“青瓷玲珑”、“青
瓷釉下彩”、“象形开片”、“文武开片”、“青白结合”、“哥弟窑
结合”等。龙泉青瓷蜚声海内外,不愧为中华民族艺术百花园
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国瓷器史上一颗燦烁的“瓷国明珠”。
3、龙泉窑历史悠久,窑场众多,分布范围很广,生产技术高
超,产品远销国内外,是我国 历史上一个名窑。
龙泉窑开创于两晋,结束于清代,连续生产时间长达一千
五百年,是中国所有瓷窑中生 产年代最长的一个窑。文物考古
工作者反复调查发现,龙泉窑址广泛地分布在浙江省南部的 龙
杨婧
徐朝兴
泉、庆元、云和、景宁、丽水、遂昌、松阳、缙云、武义、青田、永嘉、文成、泰顺等十多个县市,以及福建省的浦城、松溪等县,现在已经发现各时期的龙泉窑瓷窑址500多处,形成一个窑场众多、分布范围很广的瓷窑体系。龙泉窑不仅窑址多,而且产量大,许多窑址的 瓷片和窑具堆积如山,引人注目。经过考察,龙泉窑都用龙窑烧瓷器,1979年我们在龙泉大白岸山头窑发掘的一座龙窑,窑长82米,宽2米左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浙江组 在安福金霸坨窑址发掘南宋前期的一座龙窑,长72米,宽1.85—2.30米。根据保存在窑底上的匣钵计算,一窑可装烧碗盘3万多件,生产量很大。
龙泉窑的中心产区在龙泉,现已发现瓷窑址350多处,其
次是庆元、云和和丽水。在庆元县的上垟、竹口、新窑,云和
县的水碓 坑、赤石、大田坪,丽水县的吕步坑、保定等地都发
现了瓷窑群。龙泉不仅窑址多,而且工艺技术高,出现了大窑、
溪口等名窑。大窑是龙泉窑的主要集中地,从高际头、大窑到
坳头村沿溪5公里的山坡上,共有瓷窑址53处,多数瓷窑的十
产年代从宋代到明,延续生产数百年,而且瓷器制作之精细,
造刮釉色之优美,也大大超过其他窑场,所以将分布在丽水、温州地区的这一类瓷窑定名为“龙泉窑”是非常恰当的。
龙泉在浙江省的南部,北与遂昌县、东与云和县、南和庆元县接壤,西南同福建省的浦城县交界,是浙江与福建交往密切的一个县级市。这里地方偏僻,道路崎岖,古代交通不便,开发较迟,直到晋代才设龙渊乡,唐初改为龙泉乡,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升乡为县,始设县治。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更名为剑川县,南宋绍兴元年义改为龙泉县。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分龙泉县的松源乡为庆元县。龙泉自宋代以来历属处州府,现在属丽水地区。 龙泉境内山岭连绵,森林茂密,瓷石等矿藏资源极为丰富,又是瓯江的重要发源地,所以不仅为制瓷手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燃料和水资源,而且还为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水路运输便利,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这丰富的自然资源,烧制出名闻中外的龙泉青瓷。龙泉窑在我国陶瓷史卜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陶瓷史上的—颗明珠。 龙泉窑的制瓷作坊大多数建造在河流或溪沟两旁的山麓上。窑匠们在山的缓坡上建龙窑,窑旁小块平地造作坊和住宅,窑和作坊连在一起,布局合理,操作方便;山上有树木,附近有瓷石矿,生产瓷器所需的原料、燃料取用方便;附近的溪水与河流,既可为作坊提供
工业用水,又可通过船筏等水上运输工具将产品运往销售地。制瓷
作坊地点的选择是很理想的。宋元时,龙泉、庆元、云和、丽水、
松阳等龙泉窑主要产区属处州管辖。依据我国的传统习惯,即从唐
代开始,各地的瓷窑常用州、府之名命名,如越州窑、耀州窑等。
因此在一部分文献中称龙泉窑为“处窑”、“丽水窑”。例如元代汪大
渊在《岛夷志略》巾把销往亚洲、非洲国家的龙泉青瓷名为“处州
瓷器”、“处瓷”、“处器”,曹昭《格古要沦》称“古龙泉窑,今日处器、青器、古青器”。《景德镇陶录》载:“丽水窑:亦宋所烧。即处
州丽水县,亦曰处窑。”又说:“处窑:浙之处州府,自明初移章龙泉窑,于此烧造至今,遂呼处器。”
这个历史名窑,引起了学术界的足够重视。早在二十年代,陈万里先生就不辞辛劳,多次跋山涉水去龙泉、丽水等地调查考察龙泉窑址,并将共研究成果在《瓷器与浙江》、《中国青瓷史略》等书巾发表。五十年代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分布在浙江省各地的龙泉窑作了反复多次的调查,发现了大量的古代窑址,同时对龙泉的大窑、金村、上严儿、山头窑、大白岸、安福金霸坨、金岙湾、石大门山、安仁口岭脚、碗圈山、入窑湾、源口,云和县的大
碓坑、梓坊、山行儿,丽水市的保定、吕步坑等地的重点窑址进行考古发掘,获得了宋元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