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劳动工资统计基层年报表102-2(年报表)
劳动工资指标解释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举例说明: 某单位8月28日建立,每天从业人员人数如下:28日20人,29日20人,30 日22人,31日22人。 8月份平均人数: (20+20+22+22)/31=2.7≈3(人) 注意:计算平均人数要四舍五入 错误的填写:如果用31日人数22人替代,两者相差19人;如果分母错用4,
13
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奖 金 津贴和补贴 加班加点工资 特殊情况下支付工资
计件工资 计时工资
从业人员 工资总额
在岗职工 工资总额
劳务派遣人员 工资总额
其他从业人员 工资总额
14
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工资性 津贴和补贴三类工资均不能包 括的发给在岗职工的工资,如 补发上一年度的工资等。
18
数据质量问题重点关注:
1、工资水平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2、年度工资总额小于季度;
3、与历史数据完全相同;
4、平均工资增长过高过低; 5、平均工资低于当地同行业、同规模平均工资20%; 6、期末人数与平均人数相同; 7、工资数据不能低于单位台帐数据。
19
总结
劳资指标要记牢 期末人数时点报 分清派遣与外包 谁来管理很重要 课余打工要算上 莫与实习相混淆
其他从业人员
在岗职工
劳务派遣人员
在本单位工作,不能归到在岗职工、劳务 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被劳 在本单位工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 派遣人员中的人员。此类人员实际参加本 务派遣单位派遣到实际用工单位工作, 合同,并由单位支付各项工资和社 单位生产并从本单位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 且单位间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的人员 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人员。
15
劳动统计报表制度

劳动统计报表制度(2008年统计年报和2009年定期报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制定江西省统计局改制2008年11月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 不得伪造、篡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五条规定: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在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目录、总说明 (2)二、报表目录 (3)三、调查表式(一)综合年报表式1. 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1301表) (4)2. 单位从业人员变动情况(1302表) (5)3. 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情况(I303表) (6)(二)综合定期报表表式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1401表) (7)(三)基层年报表式劳动情况(I102-1 表) (8)(四)基层定期报表表式劳动情况(1202-1 表) (9)四、附录(一)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表甲栏分组目录 (10)(二)主要指标解释 (11)总说明(一)为及时、准确地搜集、整理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人数及劳动报酬等方面的资料,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制定有关政策、进行宏观决策和调控提供数据,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可靠依据,特制定《劳动统计报表制度》。
(二)本报表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及从业人员变动、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情况。
(三)本报表制度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报送劳动统计报表的要求制定。
除《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情况》表外,综合范围为中央和地方各类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资料(不包括乡镇企业、私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四)本报表制度中的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的资料来源为各基层单位劳动情况表,基层单位劳动情况表的布置方式由各设区市统计局自行确定。
(五)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江西省机场管理公司、南昌铁路局劳动统计资料直接报送江西省统计局,并由省统计局汇总。
建筑业统计报表制度

一、总说明(一)建筑业统计报表制度是《国家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的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提高统计能力、统计数据质量和政府统计公信力,大力推进统计工作的规范统一,努力服务国家科学发展大局,国家统计局决定实施企业一套表改革。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实施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的通知(国统字〔2011〕95号)要求,自2011年年报和2012年定报起,率先对全国所有“三上”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的相关统计实施一套表制度。
建筑业企业作为“三上”企业的组成部分,从2011年统计年报和2012年定期报表起,纳入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实施。
(二)本统计报表制度的统计范围、内容和原则1.统计范围:根据建设部新的资质管理办法,2011年年报和2012年定期报表的统计范围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具有建筑资质的所有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具体包括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及所属产业活动单位。
2.统计内容:建筑业企业及所属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建筑业企业生产、财务、房屋建筑完成情况,以及能源消费、信息化情况等内容。
3.统计原则:辖区内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按照法人单位注册地原则进行统计。
(三)报表报送方式为了稳步推进《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改革,建筑业2011年统计年报和2012年定期报表采取双轨运行的上报方式。
具有建筑资质等级的建筑业法人单位直接从网上报送;各市统计局分别以电子邮件形式报送具有建筑业资质的所有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年报基层表数据、定报基层表和定报综合表数据。
▲注意:(1)为保持统计工作的连续性,确保数据不断、不乱,根据国家统计局精神在实施一套表初期,我省各级采用双轨运行。
(2)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双轨制报送方式截止明年上半年。
双轨上报的报表为2011年统计年报,2012年第1季度和第1-2季度报表。
(四)按照“五个统一”要求组织实施建筑业统计调查制度。
1.统一设计调查制度和组织软件开发。
国家统计局建立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核心指标体系和元数据标准,统一设计一套表制度,统一制定数据处理方案、软件技术标准、数据接口规范和历史数据格式,统一组织开发数据采集处理软件。
劳动情况填报办法

2.短期职工
合同工人、临10时工) 1
(二)其他从业人员
人 11
5
其中:聘用的离退休人员
人 12
聘用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 人 13
三、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年末人数 人 13
其中:内部退养职工
人 14
四、按单位照从从长本业业人期人主人病员动、员年离休年平开假平均工职均人作工数单人指位指(关保但系内接的已1系的仍的退近职3平工经≥在人还职)单退工均+离1但员与工、位休其4人开没不+单(停从年他数本有计1位薪下业人人人龄从5=人代 算+保留岗人但在业工交 在留职6职员161因岗人1516作社 内劳、)工年各员职岗动借(种位关调含10,
本人主动离开工作单位的职工 人 22
六、单位从业人员变动情况
-
-
-
(一)、增加人数
注:0人6年当2年3 人员
123456( 12345、 、 、 、 、 、 、 、 、 、 、指但 系 内二从 从 录 录 调 其 离 开 终 离 死 其)已不仍的退农 城 用 用 入 他 休 除 止 开 亡 中减终情从事因除村 镇 的 的 、 、 、 本 :经还职)在合少因招 招 退 大 退 除 解 单 由 止况死业故了位人 离与 工 、单同收 收 伍 、 休 名 除 位 外为和数亡人 、减上辞开单 ( 停位军 中 、 、 合 仍 省的一犯自调人 专 退 辞 同 保 、 的员 疾少述退本发位 薪下人位分错、 职 职 留 自己出人中 病情的人保 留工岗员的技 劳 治为调误解到员因等况人工留职资职工 动 区数人二出,除其学 关 、数为原(外人员作劳、的工如员)深给校 系 直他,员数岗动借()其数单毕 的 辖圳单单数位业 职 市 关调含他位市生 工 调,的入调他除调市年00年入0从6情了6在入调0刚60年单的年刚人生6其当6况上0城的的入毕年减年位括变60招从在员人他年增述人镇人年人6的业招少招的动往收军农年中数单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年加情的员员新员人的收的收合情年的队村招从位因人况人数数增数员学的人的并况的今退的收外为员外员的数2222223333333户员今)变,伍人省的4567890123456离(,数其如口数不动员户包数口
劳动工资统计台账填报操作手册

劳动工资统计台账填报操作手册
劳动工资统计
填报攻略
转眼间2022年已接近尾声,2022年劳动工资统计年报即将开启。
在此为大家送上劳动工资统计填报指南,敬请惠存。
提到劳动工资统计
您可能会问
劳动工资统计
不就是从业人员与工资两块内容吗
依据考勤表和工资表就可以啦
没什么难度呀
这样理解可就错啦
咱们先来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
2021年,北京市大兴区统计局在对某企业进行统计业务指导时发现,该企业在填报2020年《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102-1表)中从业人员工资总额时包含为2019年12月以前离职、退休人员补发的2018年度及2019年度奖金,如下图所示。
案例二:。
劳动工资统计年报、定报制度

根据各有关文件精神,各企、事业、机关单 位发放的住房提租补贴、通信工具补助、住宅 电话补助应计入工资总额项中的各种津贴。
1/7/2020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2]20文件要求,单位为
职工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暂不 做工资总额统计。
其他各种商业性保险其性质为劳动报酬,应
计入工资总额统计。
劳务派遣人员
聘用的离退休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
聘用的港澳台和外 籍人员
兼职人员
在岗职工应该包括: ①单位招用的处于试用期的人员 ②单位招用的档案保留在各类人才服务中心及职业介绍所的人员 ③在编制外自行招用的人员 ④工资由本单位发放,但被派到其他或下属单位工作的人员。 ⑤长期职工和临时工
在岗职工不包括:本单位使用的且由本单位直接支付工资的劳务 派遣人员 ;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
职工生活困难补助
婴幼儿补贴(即托儿
补助)
文体宣传费
1/7/2020
【举例】
区内某公司2009年9月成立,每月平均人数如下:
月份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月平均人数
10人 15人 15人 20人
求年平均人数?
(10+15+15+20)/12=5(人)
1/7/2020
注意:分母为12个月
(二)、工资总额部分(时期指标)
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 位使用的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
1/7/2020
试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经 营者,其工资正常发放部分 和年终结算后补发的部分属
于劳动报酬性质,应计入工
资总额统计。
1/7/2020
根据国家统计局[1999]106号文 件规定,单位以各种名义发放的现 金和实物,只要属于劳动报酬性质 并且现行统计制度未明确规定不计
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指标解释

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指标解释北海市统计局日期:2013-12-17 10:09:11 北海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字体:大中小 ]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指标解释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
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
从业人员不包括: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如:建筑业整建制使用的人员。
非全日制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全日制人员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其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且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的人员。
非全日制人员不包括不定时工作制人员,如:老师、编辑等不坐班人员。
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单位支付各项工资和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人员,以及上述人员中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在岗职工还包括:1.应订立劳动合同而未订立劳动合同人员(如使用的农村户籍人员);2.处于试用期人员;3.编制外招用的人员,如临时人员;4.派往外单位工作,但工资仍由本单位发放的人员(如挂职锻炼、外派工作等情况)。
在岗职工不包括:1.本单位使用的且由本单位直接支付工资的劳务派遣人员,应统计在本单位“劳务派遣人员”指标中;2.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由承包劳务的单位统计为在岗职工。
劳务派遣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指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被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到实际用工单位工作,且劳务派遣单位与实际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的人员。
注意:无论用工单位是否直接支付劳动报酬,劳务派遣人员均由实际用工单位填报,而劳务派遣单位(派出单位)不填报这些人员。
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

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总说明(一)为及时、准确地搜集、整理有关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人数及劳动报酬等方面的资料,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制定有关政策、进行宏观决策和调控以及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依据,特制定《劳动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二)报表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及从业人员变动情况和社会从业人员及劳动报酬情况。
(三) 本报表制度的综合范围为广州市辖区内城乡各类企业、事业、机关单位,城乡个体、私营从业人员及农村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者。
(四)本报表制度中的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单位从业人员变动情况的资料来源为各基层单位劳动情况表。
基层资料由各区、县级市统计局、主管部门及各基层单位妥善保存,存档以备待查。
劳动情况表(I102—1表)未经市统计局同意,不得抄报其他机关或单位。
社会从业人员情况的资料来源是:统计局、工商管理局和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三家综合报表。
各类专业人员的资料来源为:1.人事部门的事业、企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基本情况统计表。
2.本企业人事部门档案或职称办公室资料。
(五)各区、县级市统计局、主管部门及各直报单位应按照广州市统计局报表制度和具体要求,按规定时间和报送方式报送广州市统计局。
(六)对本报表制度中的各项规定,统计范围、指标统计口径、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与部门不得随意修改。
(七) 本报表制度中的所有基层表和综合表中的从业人员指标以“人”为计量单位,劳动报酬以“千元”为计量单位,均保留整数位。
(八)《劳动情况》表表头基本情况填写说明:1、“登记注册类型”:按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表601表中企业(单位)登记注册类型代码“18”填写。
2、“行业类别”:按照国家统计局2002年修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填写。
劳动工资统计年报表模板

劳动工资统计年报表模板
一、填报单位:XXXX
二、填报时间:XXXX年XX月XX日
三、统计范围:XXXX年度本单位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总额。
四、指标解释:
1. 职工人数:指报告期内实际参加工作的职工人数,包括合同制职工、临时工等。
2. 工资总额:指报告期内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加班费等。
3. 人均工资:指报告期内职工平均每人所得工资额,计算公式为:工资总额/职工人数。
4. 增长率:指报告期内工资总额与上期相比的增长率,计算公式为:(本期工资总额-上期工资总额)/上期工资总额100%。
五、表格样式:
序号职工人数工资总额人均工资增长率
:--: :--: :--: :--: :--:
1 XXXX XXXX XXXX XXXX
2 XXXX XXXX XXXX XXXX
3 XXXX XXXX XXXX XXXX
... ... ... ... ...
总计 XXXX XXXX XXXX XXXX
六、填报要求:
1. 本表必须按照本单位实际情况填写,不得虚报、瞒报、漏报。
2. 本表必须加盖公章,并由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
3. 本表必须按时报送,不得延迟。
劳动工资统计年报工作布置

年(定)报工作布置
人口和就业科
2016年12月
主要内容
报送时间 工作要求 统计对象和原则 重点指标解释 执法检查中的错误 《能源消费情况》
年定报单位分类
102表
102-1表 (202-1表)
规上工业、 有资质的建筑业、 限额以上批零业和住餐业、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 规上服务业法人单位
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 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 系的人员。
从业人员= 在岗职工+劳务 派遣人员+其他从业人员
01=71+72+73+74+75
非全日制人员判断标准
工作时间 计酬方式 结算支付周期- 最长不超过15天 签订非全日制合同(可以是口头协议) 不包含:兼职会计、顾问、老师、编辑等一
上报流程:
填报数据—暂存—计算—审核—修改错误(或填写说明)—上报
一切以制度规定为准 请仔细研读
《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 《能源统计报表制度》
3
▪股息分红、债券利息
4
▪由单位负担的各种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
5
▪单位为职工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
6
▪支付给外单位人员一次性报酬、支付给实习学生工资、 支付给劳务外包(保安保洁公司)人员的报酬
工资总额的计算原则
不管来源只管去向 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谁发工资谁统计 劳务派遣人员谁使用谁统计 税前工资 何时发何时统
实习学生,以及劳务外包人员(保安、 保洁等签订外包协议的)
何时发何时统 原则
2016年1月5日发放2015年奖金和2015 年12月工资,那么这些奖金和工资应该如 何统计?
按照何时发何时统的原则,也就是何时 发放的工资应统计到对应的报告期内,所 以统计在2016年的年报中。
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2019)

○I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简明版本)(2018年统计年报)国家统计局制定2018年10月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本制度由国家统计局负责解释。
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简明版本)- 1 -目录一、总说明 (2)二、报表目录 (3)三、调查表式(一)基层年报表式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602表) (4)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I102-2表) (6)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I102-3表) (7)(二)综合年报表式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I301-1表) (8)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I301-2表) (9)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I301-3表) (10)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I301-4表) (11)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I303表) (12)四、指标解释 (13)- 2 -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简明版本)一、总说明(一)为及时、准确地搜集、整理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人数及工资总额等方面的资料,为政府监测、调控工资分配格局、进行宏观决策提供数据,为国民经济核算和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可靠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统计局对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下同)在劳动工资统计方面的综合要求,各地区应按照全国统一规定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统计原则,认真组织实施,按时报送。
(三)调查对象本制度的统计调查对象是法人单位,包括统计上认定的视同法人单位的产业活动单位。
(四)统计范围、内容及原则1.统计范围年报统计范围为城镇地区全部法人单位,包括非私营法人单位和私营法人单位。
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2011(新)

----------------------------精品word 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I102-2表、I202-2表的指标解释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指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
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
从业人员不包括:(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
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职工指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非全日制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全日制人员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其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且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的人员。
非全日制人员不包括不定时工作制人员,如:老师、编辑等不坐班人员。
管理人员指在单位中行使管理职能、指挥或协调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员。
如在企业及其职能部门中担任领导职务并具有决策、管理权的人员,包括:企业董事、企业经理、企业综合职能部门经理或主管。
在建筑业中管理人员包括行政管理人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一般为单位中层及以上人员。
中专及以上学历人员指具有中专学历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包括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研究生、大学本科、大专、中专毕业生及大学专科以上肄业人员。
劳动工资统计制度

注意:计算平均人数要四舍五入
错误的填写:如果用31日时点人数22人替代, 两者相差19人。
举例:1-本季平均人数计算
• 某公司从业人员各月平均人数如下:1 月40人,2月20人,3月26人,4月40人 ,5月43人,6月52人。
从业人员期末人数
• 从业人员期末人数 是在岗职工、劳 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不 包括:
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 领取生活费的人员;
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 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
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如 :建筑业整建制使用的人员。
什么是劳务外包人员
• 劳务外包人员 企业根据自身在生产过程的
I303表
六、报送要求
(二)统计机构报送要求(具体见工作流程要求) 1.年报
(1)各省辖市: 年3月25日前上报内容: 《劳动工资年度数据基本情况表》; 《年报数据变动说明》。 (2)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四个市: 3月10日前将年报中:第二类单位字典库、基层表导入省维邦平台。
六、报送要求
(二)统计机构报送要求(具体见工作流程要求)
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 营业、服务业)
填报:102-1表。其中,部分单位( 每个省辖市500家)填报企业用工情况 调查表(SI102-1表)。
五、调查方法
(一)年报
第二类单位: 不属于第一类单位的城镇非私营单位
(全行业) 填报:I102-2表。
五、调查方法
(一)年报 第三类单位:
不属于第一、第二类的法人单位。( 全行业,全地域,各种登记注册类型 ) 填报:I102-3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从业人员期末人数
人 01
(一)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千元 12
其中:女性
人 02
1.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千元 13
其中:非全日制
人 03
基本工资
千元 14其中:Βιβλιοθήκη 位负责人 人 71绩效工资
千元 15
1.在岗职工
人 05
工资性津贴和补贴
千元 16
2.劳务派遣人员
人 06
其他工资
千元 17
3.其他从业人员
3.审核关系:
(1)01≥02
(2)01≥0
(3)01≥71
(4)01=05+06+07
(5)08=09+10+11
(6)12=13+18+19
(7)13=14+15+16+17
人 07
2.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
千元 18
(二)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人 08
3.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千元 19
1.在岗职工
人 09
(二)从业人员平均工资
元 20
2.劳务派遣人员
人 10
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元 21
3.其他从业人员
人 11
2.劳务派遣人员平均工资
元 22
3.其他从业人员平均工资
元 23
补充资料:
单位负责人:
统计负责人:
填表人:
本报表数据包含的单位数
联系电话:
分机号:
个 48
报出日期:20 年 月 日
说明:1.统计范围: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 饮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以外的全部非私营法人单位。
2.报送日期及方式:调查单位报送时间直接向各单位布置本报表的统计部门的规定执行,报送方式 由县级统计机构自定;市.州.直管市.林区统计局于次年3月15日24时前完 成数据审核.验收.上报。
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
表 号: 102 — 2 表
制表机关: 国 家 统 计 局
组织结构代码□□□□□□□□—□
文 号: 国 统 字 (2012)84 号
单位详细名称: 指标名称 甲
20 年
计量 单位
代码
数量
乙丙 1
有效期至: 2016 年 6 月
指标名称
计量单 位
代码
数量
甲
乙丙
1
一、从业人员
——
二、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