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昌信《通信原理》(第7版)学习辅导书-章节题库(第6~12章)【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态度与偏见
一、单项选择题
1.态度的构成要素中,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倾向成分
D.价值成分
【答案】B
【解析】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A项,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人对态度对象带有评价意义的叙述。B 项,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人们对态度对象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及由此引发的情绪情感,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与关键,情感既影响认知成分,也影响行为倾向成分。C项,行为倾向成分是指个人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或行为的准备状态,也就是个体准备对态度对象做出何种反应。
2.“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体现出态度构成要素中的()。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倾向成分
D.偏见成分
【答案】A
【解析】态度的构成要素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成分三种。A项,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知觉、理解、信念和评价。B项,情感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持有的一种情绪体验。C项,行为倾向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持有的一种内在反应倾向,是个体做出行为之前所保持的一种准备状态。
3.态度改变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通过劳动锻炼来改变轻视劳动、好逸恶劳的态度属于()。
A.劝说宣传法
B.角色扮演法
C.团体影响法
D.活动参与法
【答案】D
【解析】A项,劝说宣传法是一种借助语言、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广告等各种传播媒介来传播信息,影响人们,使之态度发生改变的方法。B项,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角色对承担角色的个体所具有的约束和影响来改变个体态度的方法。C项,团体影响法是通过团体对个体所具有的影响改变人们的态度的方法。D项,活动参与法是通过引导人们参加与态度改变有关的活动来改变人们的态度的方法。
4.由于事物本身的接近或相似,个体常常会将对一类对象所形成的态度扩展或延伸到其他相似或类似的对象上,这种态度的学习方式在社会心理学上称为()。
A.联想学习
B.强化学习
C.观察学习
D.认知学习
【答案】A
【解析】A项,联想学习的特征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两种或多种事物之间存在某种联系而产生了联想过程。B项,强化学习是通过对行为结果进行正强化(奖励)或负强化(惩罚)的方式来保持或消除某种行为的学习方式。C项,观察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言行的观察而进行的学习。D项,认知学习是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行为举止的学习。
5.人们通过电影和电视,就可以习得对某些事物、对象的态度,这种态度的学习方式在社会心理学上称为()。
A.联想学习
B.强化学习
C.观察学习
D.认知学习
【答案】C
【解析】A项,联想学习的特征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两种或多种事物之间存在某种联系而产生了联想过程。B项,强化学习是通过对行为结果进行正强化(奖励)或负强化(惩罚)的方式来保持或消除某种行为的学习方式。C项,观察学习指个体通过对他人言行的观察而进行的学习。D项,认知学习是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行为举止的学习。
6.根据费斯廷格(L. Festinger)的认知失调理论,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不包括()。
A.改变认知
B.消除认知
C.增加认知
D.改变行为
【答案】B
【解析】B项,消除认知本身即是错误的提法。在态度与行为产生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引起个体的心理紧张。为了克服这种由认知失调引起的紧张,人们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以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通常有:①改变态度;②增加认知;③改变认知的重要性;④减少选择感;⑤改变行为。
7.下列理论由贝姆提出的是()。
A.自我知觉理论
B.归因理论
C.控制源理论
D.社会知觉理论
【答案】A
【解析】贝姆提倡以归因理论来说明社会态度变化的心理机制,并将以称之为自我知觉理论。当问一个人关于某事物的态度时,个体首先回忆他们与这种事物有关的行为,然后根据过去的行为推断出对该事物的态度。自我知觉理论认为态度是在事实发生之后,用来使已经发生的东西产生意义的工具,而不是在活动之前指导行动的工具。
8.科尔曼(H. Kelman)于1961年提出的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认为,个体态度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经过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按其先后顺序依次为()。
A.认同、服从、内化
B.服从、内化、认同
C.认同、内化、服从
D.服从、认同、内化
【答案】D
【解析】①服从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物质或精神的满足或为了避免惩罚而表现出来的行为。②认同是个体自觉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态度和行为,并有意无意地模仿他人,使自己的态度和他人要求相一致。③内化意味着把他人的观点、态度完全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中,成为自己人格的一个组成部分。
9.根据科尔曼(H. Kelman)的态度改变三阶段论,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或信息,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要求一致叫做()。
A.认同
B.内化
C.服从
D.从众
【答案】A
【解析】A项,认同是个体自觉自愿的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态度和行为,并有意无意地模仿他人,使自己的态度和他人要求相一致。B项,内化意味着把他人的观点、态度完全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中,成为自己人格的一个组成部分。C项,服从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物质或精神的满足或为了避免惩罚而表现出来的行为。D项,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10.传播者的特性是影响劝说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在日常生活中。青年人容易接受其他青年人的劝说,同其他人取得一致性的看法,这突出表现了传播者哪种特性的作用?()
A.专家身份
B.可信赖性
C.吸引力
D.相似性
【答案】D
【解析】A项,在某些方面具有专长的人在说服他人的时候比较有效。B项,说服者是否值得他人信任,即他的可信度如何也对说服效果产生影响。C项,传播者具有吸引人的特征可以提高说服力。D项,相似性指传播者自身的身份、职业、背景及态度、观点等与被劝说者有相似或相近的特征。
11.研究发现,信息传播渠道的选择对于劝说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当理解的信息较为复杂时,书面文字与图片、录像等视觉形式比较起来,哪种方式的劝说效果较好?()
A.书面文字劝说效果较好
B.图片、录像等视觉形式劝说效果较好
C.在理解信息的阶段,书面文字的劝说效果较好;在根据信息做出决定的阶段,图片、录像等视觉形式劝说效果较好
D.在理解信息的阶段,图片、录像等视觉形式劝说效果较好;在根据信息做出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