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广夏案例分析分析

合集下载

审计失败案例分析(银广夏事件)

审计失败案例分析(银广夏事件)
• 如果中介机构所指派的执业人员已经严格遵守执业准则勤勉尽责也无法发现虚假成分的, 中介机构不承担民事责任。
审计失败和法律责任的防范
• 完善审计制度 • 加强审计监督 • 强化审计人员法律意识 • 严格划分相关责任,严厉打击
违反法律的行为
审计失败案例分析(银广夏事件)
2001年银广夏利润造假案
֍1994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 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 蓝筹股"。 ֍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 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 ֍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 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 不可能的产品"。
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解体
֍公司自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增利 润77 156.70万元 ֍2001年 1-6月虚增 894万元,实际亏 损2 557.10万元。 ֍2001年9月后,因涉及银广夏利润造假 案,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解体。财 政部亦于9月宣布,拟吊销签字注册会 计师刘加荣、徐林文的注册会计师资格; 吊销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资格, 同时,将追究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负责 人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责任
• 独立审计准则没有引入风险导向审计,致使签字注册会计师履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却没 有发现银广夏管理层的舞弊行为。
• 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疏于执行已颁布的独立审计准则,在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两 方面均存在重大过失。
• 中介机构所指派的执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违反执业准则,未尽高度注意义务或者忠实义务 的,给委托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应当退还委托人交纳的委托费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原因

内地审计失败案例分析10例

内地审计失败案例分析10例

[案例01] 银广夏审计失败案--案例主题:道德风险\专业判断\职业谨慎一、案情简介银广夏股份公司以“倒推”的方法,根据“成本”计算出“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并据此安排每个月的进料和出货单以及每月、每季度财务数据,同时采取虚开增值税发票(实际交纳税金)、伪造销售合同、采购合同、银行票据、出口报关单手法:(1) 1999年虚增利润1.7亿元;(2)2000年虚增利润5.2 亿元。

其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并出具无保留意见,被移交司法机关侦察,2003年9月16日银川中级法院作出判决:以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分别判处注册会计师刘某某、徐某某有期徒刑2年6个月、2年3个月,并各处罚金3万元。

二、法院审理(一)公诉人起诉1.明知YGX及天津GX的财务报告可能虚假,却未实施有效询证、认证及核查程序;1)指派的审计人员在对天津GX进行审计时,严重违反审计规定,委托天津GX董博等人代替审计人员向银行、海关等单位进行询证,致使董博得以伪造询证结果;2)两位会计师在不辨真伪、不履行三级复核有关要求的情况下,仍先后为银广夏出具了1999年度、2000年度“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致使银广夏虚假审计报告向社会公众发布,造成投资者利益的重大损失。

2.具备了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构成要件1)主体要件:中介机构人员2)主观要件:属于主观故意3)客体要件:中介管理制度4)客观要件: 提供虚假证明(二)会计师答辩1.起诉书认定的注册会计师明知财务报表“可能虚假”就存在主观推定;2.检察机关随意不能以“可能“为理由办案,否则严重当事人合法民权益;3 .现有审计技术手段难以发现公司系统化造假;4.会计师行为不具备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主观故意要件1)没有明知行为2)没有串通舞弊3)没有证据证明“明知”(三)法院的判决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三、失败原因(一)审计理念与方法缺陷1.审计模式选择错误:帐目审计—制度审计—风险审计2.审计理念偏颇倾向1)偏袒熟人与客户的心理失去应有职业谨慎2)喜新厌旧的思维对高科技产品深信不疑3)权利崇拜的媚骨对政治高官的钦定盲从认可3.审计程序不当简化1)期末审计未能实施存货盘点程序;2)外销收入的政府佐证—退税凭证3) 外销收入的现金来源---境外收入4)审计疑点的后续审计—海关报关单5)分析性测试程序不当–计划阶段与报告阶段6)没有利用专家工作—高科技产能(二)客观审计障碍(1)现代化舞弊对独立审计提出挑战;(2)与国外客户交易给函证带来困难;(3)向海关等政府部门函证尚有法律障碍;(4)高科技产品带有诱惑欺骗性;(5)执业环境与社会诚信---尤其是政府诚信缺失(6)有现金流量配合有一定蒙蔽性.四、借鉴启示1.技术创新:审计理念与方法–-观念重于方法2.组织创新:事务所模式选择—制度重于技术3.监管创新: 政府行为的理性4.协会定位: 权益维护与诉求5.合并教训:责任配置与防范[案例02]麦科特审计失败案---案例主题:政府认定与审计确认之责任一、案情介绍某公司在1996年—1999年上市重组期间:(一)虚增资产9074万1. 签订虚假融资租赁合同;2.提高进口设备报关价格9000多万;3.制作虚假进口设备发票;4. 海关出证明提前解除设备监管.(二)虚构利润9320万1.虚开进出口发票,虚增利润2.伪造承包合同,增加中方利润3.签订虚假合同,虚构销售收入4.改变来料加工企业为进料加工(三)虚构股东1. 倒签时间虚构股权转让,将3家股东变为5家2. 将虚构利润9000多万转为实收资本达到上市规模2000年7月21日交易所上市,11月证监会立案调查,01年5月17日移交公安部,某省公安厅01年7月15日立案侦察。

银广夏案例分析

银广夏案例分析


2001年9月后,因涉及银广夏利润造假案, 深圳中天勤这家审计最多上市公司财务报 表的会计师事务所实际上已经解体。财政 部亦于9月初宣布,拟吊销签字注册会计 师刘加荣、徐林文的注册会计师资格;吊 销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资格,并会 同证监会吊销其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 证,同时,将追究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负 责人的责任。
4、天津广夏审计项目负责人由非注册会计师担任,审 计人员普遍缺乏外贸业务知识,不具备专业胜任能力。 这严重违反了《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第二章“一般准则” 第五条,即担任独立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专 门学识与经验,经过适当专业训练,并有足够的分析、 判断能力。同时违反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 审计计划》。 5、此外,对于不符合国家税法规定的异常增值税及所 得税政策披露情况,审计人员没有予以应有关注。在收 集了真假两种海关报关单后未予以必要关注;对于境外 销售合同的行文不符合一般商业惯例的情况,未能予以 关注;未收集或严格审查重要的法律文件;未关注重大 不良资产;存在以预审代替年审,未贯彻三级复核制度 等重大审计程序缺陷。这违反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 2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独立审计具体准则 第5号——审计证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 审计计划》、《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审计工作 底稿》等多项准则的相关条款。
防范措施

பைடு நூலகம்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加强外部监督,特别是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 行业的监督管理 完善会计法规体系 严格执法,加强法制建设 加强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建设 实行诚信工程,加强诚信教育
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 相关性关系进行分析, 并讨论哪个对会计信息 使用者更重要
相关性

银广夏事件案例法律分析(3篇)

银广夏事件案例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银广夏事件是中国证券市场历史上的一起重大财务造假案,发生于1999年至2001年间。

银广夏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等手段,虚报利润,误导投资者,最终导致公司股票价格暴跌,投资者遭受巨额损失。

银广夏事件不仅揭示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漏洞,也暴露了公司治理的严重缺陷。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银广夏事件进行分析,探讨相关法律责任的承担。

二、银广夏事件的基本情况1. 事件背景银广夏公司成立于1995年,主营业务为酒类生产和销售。

1999年至2001年,银广夏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等手段,虚报利润,误导投资者。

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调查组进驻银广夏,发现其财务造假行为,随即公布该事件。

2. 事件过程(1)虚报利润:银广夏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等手段,虚报利润。

在1999年至2001年期间,银广夏公司虚报利润高达10.59亿元。

(2)误导投资者:银广夏公司通过虚假财务报告,误导投资者。

在虚报利润的过程中,银广夏公司股价持续上涨,吸引了大量投资者买入。

(3)事件曝光: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调查组进驻银广夏,发现其财务造假行为。

随后,银广夏公司股价暴跌,投资者遭受巨额损失。

三、银广夏事件的法律分析1. 财务造假的法律责任(1)公司责任:根据《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一条,公司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财务会计报告。

银广夏公司虚报利润,违反了该条规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责任:根据《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二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本法规定,致使公司遭受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银广夏事件中,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明知公司存在财务造假行为,却未予以制止,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证券欺诈的法律责任(1)证券公司责任:根据《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财务顾问机构、资信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违反本法规定,从事证券欺诈活动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30万元的,处以3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罚款。

完整word版银广夏案例分析

完整word版银广夏案例分析

银广夏案例分析银广夏事件是资本市场上最广为人知的造假事件。

1994年,银广夏上市,在市场上各种神话和辉煌。

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

之后,中国证监会迅速组织力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认定: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自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构销售收入10忆多元,虚增利润7.7忆多元,而天津广夏在造假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

负责银广夏审计业务的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注册会计师,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为银广夏出具严重失实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最终,参与造假者受到法律惩处。

二、银广夏公司的基本情况1、公司简介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557)注册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公司前身为1992年成立的广夏(银川)磁技术有限公司,1993年5月开始进行股份制改组,以原公司及其他8家发起人的净资产与投资折为4 400万股发起人股,于1993年12月21日至12月26日发行职工股300万股,社会公众股2 700万股,总量3 000万的普通股,发行价3.98元。

1994年1月28日“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同年6月17日“银广夏A”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截止2007年2月28日,公司总股本605,007,626元。

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家上市公司。

2、经营范围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天然物产的开发、加工、销售;动植物的养殖、种植、加工、销售;食品、日用化工产品、酒的开发、生产、销售;房地产的开发、餐饮、客房服务、经济信息以及咨询服务。

3、银广夏与天津广夏银广夏1994年在天津成立控股子公司——天津宝洁制品有限公司,1997年12月31日更名为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

由上可见,天津广夏是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额最大的全资子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为生物萃取化工产品,截至2000年6月底财务报表显示,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中,资产总额119 662.18万元,负债总额55 808.95万元,其中银行借款14 307万元,股东权益63 853.23万元。

银广夏案例分析分析

银广夏案例分析分析

谢谢大家
2、公司背景
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广夏” 股票代码000557 发展历史: 1992年广夏(银川)磁技术有限公司成立; 1993年5月开始进行股份制改组; 1994年1月28日,“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宣告 成立; 1994年6月17日,“银广夏A”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公司开始时的主要业务为软磁盘生产,然后便逐渐进入了 全面多元化投资阶段
三、总结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方面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方面
审计证据方面
深圳中天 勤会计师 事务所的 重大过失
1、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方面
2、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方面
中天勤在审计中严重失职并非偶然。事务所内部管理混 乱,审计态度随意,审计人员对审计目的、目标、范围以及 需重点关注的事项多数表述不清,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 而且执行不力。在对银广夏的审计中,他们未履行基本的三 级审核制度,审阅与签发均有一人包办,审核工作实际上流 于形式。 而且事务所的名称合并后,并没有进行业务管理的实质 性合并。原来两家事务所目前仍是采用独立运作方式,在内 部管理、质量控制程序及财务等方面尚未统一,各自的业务 也不搭界,代表对外业务风险由中天勤统一承担,而内部业 务各自为阵,没有统一的控制机制。为了追求规模的全国第 一,严重忽视了会计师事务所最重要的业务风险管理。
269 227.78 159 721.06 55 440.19 46 191.20 10 471.52 92 363.32 6 671.89 96 596.83 44 517.69 110 295.86 21 469.86 7 595.49 2.180 0 2.020 0 40.967 52.415 0.424 9
弥天大谎一中国安然事件 银广夏审计案例

银广夏事件案例分析

银广夏事件案例分析

银广夏事件案例分析银广夏事件是指中国上海市银行广商银行和兴业夏商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于2016年因非法经营集资诈骗被中国监管部门立案查处的事件。

该事件涉及的金额庞大,影响深远,对中国金融行业产生了重要的警示和反思作用。

首先,银广夏事件暴露了中国金融监管的不足。

在该事件中,相关银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并进行高风险投资,而监管部门并未及时发现和查处这一问题。

这说明监管部门在监管能力和手段上存在不足,对银行业的监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其次,银广夏事件凸显了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问题。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核心职能是风险管理,然而在该事件中,相关银行的风险管理措施明显不足,对高风险业务的把控能力较弱。

此外,银行的内部控制和审计机制也有待加强,以提高对非法活动的识别和预防能力。

再次,银广夏事件揭示了部分商业银行存在的道德风险。

有些银行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放松了对风险的识别和把控,为非法集资提供了便利。

这种道德风险的存在对金融行业的信誉和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需要引起相关银行的高度重视。

最后,银广夏事件给投资者和公众带来了沉重的损失。

投资者对于银行业作为资金存储和管理机构的信任受到了严重破坏,一些投资者甚至面临着丧失大量资金的风险。

此外,由于事件的规模较大,对金融市场和经济信心产生了不利影响,给整个经济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综上所述,银广夏事件是一起具有重大警示意义的金融犯罪案件。

它揭示了中国金融监管不足、银行风险管理不到位、道德风险存在等问题,对金融行业的发展和稳定造成了一定冲击。

相关部门和银行应从中吸取教训,加强监管措施和内部管理,提高金融业务的风险防控能力,为投资者和公众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金融环境。

银广夏事件案例分析

银广夏事件案例分析

银广夏事件案例分析
银广夏事件是中国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起金融丑闻案件,该事件的发生对金融
市场和投资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银广夏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首先,银广夏事件的起因是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

据报道,公司
高管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违法行为,包括虚假宣传、财务造假等。

这些行为严重违背了金融市场的规范和法律法规,导致了公司的经营困境和投资者的巨大损失。

其次,银广夏事件对金融市场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投资者对金融
市场的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造成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和市场的不稳定。

另一方面,银广夏事件也对整个金融行业的监管和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监管和规范,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再者,银广夏事件也给公司高管和从业人员敲响了警钟。

公司高管和从业人员
应当严格遵守金融市场的规范和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避免出现类似的违法违规行为,以维护公司的声誉和投资者的利益。

最后,银广夏事件的发生也提醒了投资者要保持理性和谨慎。

投资者在选择投
资标的时,应当进行充分的调研和风险评估,避免盲目跟风和投机行为,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银广夏事件是一起典型的金融丑闻案件,其发生对金融市场、公司
高管、从业人员和投资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当从这起事件中吸取教训,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和规范,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对银广夏事件的深入分析,能够引起更多人对金融市场的关注,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行。

银广夏案例分析与启示

银广夏案例分析与启示

银广夏案例分析与启示银广夏全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主要由广夏(银川)磁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广夏微型软盘有限公司、深圳广夏录像器材有限公司合并改组、并吸收其他6家发起人,通过向社会公众和内部职工募集新股设立而成。

1987年4月,深圳广夏录像器材有限公司经深府外复(1987)63号文批复成立,由深圳市汇文企业总公司、宁夏伊斯兰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香港登宝山发展有限公司合资经营,注册资本为141万美元,三家分别出资13.43%、61.57%、25%,主营录像带的生产和销售,1988年10月在深圳开业。

后深圳市汇文总公司被公告撤销,撤销前已将其持有股权的3.84%经公证转让给深圳广夏文化实业总公司,所余9.59%的股权交深圳思特电子工程有限公司继承和管理,宁夏伊斯兰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股权中的10%转让给深圳广夏文化实业总公司。

1989年7月,经深府外复(1989)435号文批复,深圳广夏文化有限公司(最后更名为深圳广夏文化实业总公司)与宁夏电子计算机开发公司、香港登宝山磁制品有限公司合资经营“深圳广夏微型软盘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970万元,三家出资比例分别为65%、10%、25%,经营范围为生产和经营3.5英寸电脑软磁盘(mdf)和提供技术服务。

1992年9月,经宁科(计)字(1992)225号文批准,深圳广夏文化实业总公司、宁夏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和香港中昌国际有限公司在银川合资经营“广夏(银川)磁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美元,三家出资比例分别为30%、45%、25%,主要生产经营3.5英寸电脑软磁盘,1993年4月正式投产。

1993年5月26日,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广夏)经宁夏体改委宁体改发字(1993)67号文批准筹建,1993年6月14日在宁夏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取宁工商企字第003号《筹建许可证》,1993年8月28日和11月20日经宁夏体改委宁体改发(1993)19号、98号文及1993年11月15日经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1993)外经贸资二函字第736号文同意以社会募集方式设立,在宁夏银川市登记注册。

《银广夏案例分析》课件

《银广夏案例分析》课件
对银行和金融业监管的启示
探讨案例对银行和金融业监管的启示和改进方向。
未来的预测和对策建议
提出未来可能发生的类似案件的预测,并给出针风险
防范意识
强调高风险行业对风险 防范意识的重要性,特 别是银行等金融业。
2 内部监督机制的重
要性
指出内部监督机制对防 范违规操作的重要性和 必要性。
3 背景调查和风险评
估的必要性
讨论进行背景调查和风 险评估的重要性,以降 低违规操作的风险。
结论
银广夏案例的启示意义
总结银广夏案例带来的启示和教训。
《银广夏案例分析》PPT课件
银广夏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述 - 银广夏(Bank of China, Guangxi Branch)是中国广西地区的一家银行。本案例将分析银广夏的违规 操作及其影响。 - 案件起因和背景:银广夏涉嫌违规操作,导致负面影响。
案件经过
核心人物介绍
介绍参与案件的核心人物,包括银行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
违规操作及金额
详细说明案件中涉及的具体违规操作和涉及的金额。
监督和调查
讨论相关部门对案件的监督和调查情况,包括警方、银监会等。
案件影响
1 银行声誉受损
解释银广夏案件对银行 声誉的负面影响。
2 监管加强
探讨案件对相关领域监 管的影响,如银行业监 管的加强。
3 社会舆论影响
分析案件对社会舆论对 银行业的冲击及影响。

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

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
反有关法律法规,为银广夏公司出具了严重失实 的审计报告。
五、案例反思
• 1、有三类责任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1) 银广夏事件的当事人,首先是直接当事人和知情 人,都应承担责任,包括法律责任;(2)对银广 夏的财务报告给予审计的中介机构及相关的责任 人员,因为他们丧失了基本的职业道德,为上市 公司制造发布虚假信息提供了方便,没有把好第 一道关。光靠证监会来维护市场秩序是绝对不够 的;(3)与银广夏相勾结的大投资者、庄家。他 们两三年来一直在操纵这家公司,使其很快成为 上市公司10强企业,造谣惑众。
• 专家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 “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 品”。
• 以天津广夏(银广夏主要控股子公司)萃取设备 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所宣称 的数量;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价格高到近乎荒 谬;对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产品,根本不能用二 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提取。
七大疑点
利润率高达 46%(2000年)
年报无出口退税的项目
原材料购买批量很大 大,库房、工艺 不许外人察看
水电费低
德国诚信公司 原是一家小型贸易公司
2000年销售收人与应收款项 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
1998年及之前的财 务资料全部神秘“消失
1998年
造假与违规情况 (上)
虚增1 776.10万元,由于主要控股子公司天津广夏1998 年及之前年度的财务资料丢失,利润真实性无法确定
每股收益 净资产收益率
(元)
(%)
一0.039
—3.77
0.827 0.510 0.405 0.225
34.56 13.56 15.35 10.10
0.323 0.224 0.295 0.270

《银广夏案例分析》课件

《银广夏案例分析》课件
造假手段
银广夏通过伪造购销合同、发票等方式,虚构财务报表,虚增利润和资产。此外,还通过 虚假披露信息、隐瞒关联方交易等方式欺骗投资者。
案例反思
01
银广夏造假的原因
银广夏造假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
不健全、管理层道德观念淡薄、监管部门监管不力等。
02 03
对投资者的启示
投资者应该提高警惕,认真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和业务模式,避免盲目 跟风和过度投机。同时,应该加强对证券市场的了解和认识,增强风险 意识。
法律制裁
涉案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公 司也受到了相应的处罚和制裁

03
CATALOGUE
银广夏事件原因分析
内部原因
公司治理结构缺陷
银广夏公司股权结构过于集中,大股东拥有绝对控制权, 导致公司治理结构失衡,董事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无法 有效制约大股东行为。
内部控制失效
银广夏在财务管理、投资决策等方面存在严重漏洞,内部 审计和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导致公司管理层和员工违规 操作、虚构财务报表等问题频发。
管理层道德风险
银广夏公司部分高管利用职务之便,通过虚报利润、操纵 股价等手段谋取个人利益,严重损害了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
外部原因
监管缺失
相关监管部门对银广夏公司的监管力度不够,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 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导致问题持续发酵。
市场环境不完善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初期,市场环境尚不成熟,法律法规和信息披露 制度存在缺陷,给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银广夏案例分析 》ppt课件
目 录
• 银广夏公司简介 • 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 • 银广夏事件原因分析 • 银广夏事件教训与启示 • 案例总结
01

关于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

关于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

首先,会计人员没有坚守客观公 正的原则。在银广夏事件中,公 司管理层为了追求更高的业绩和 利润,采取了虚构资产和利润的 手段。而会计人员没有对这些行 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反而 参与其中,助长了造假阴谋的实 施。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会计行 业的公信力,也给投资者和其他 利益相关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其次 责的 司通 银行 这些 需要 养和 于会 义务 期存 关者
2001年,银广夏与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签订了一份总价值约为50亿元人民币 货合同。为了实施这个合同,银广夏声称已向德国诚信贸易公司预付了巨 为借口在财务报告中虚增了大量资产和利润。然而,实际上这些所谓的预 支付给德国诚信贸易公司,而是被用来虚增公司的资产和利润。通过这种
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
这个财务造假 阴谋持续了数 年,直到2003 年底才被揭露
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分析
最后,会计人员缺乏必要 的职业操守
他们参与了造假阴谋的实 施或者故意隐瞒了真实情 况,给投资者和其他利益
12
+
34
在银广夏事件中,一 人员为了迎合公司管 需求或者为了个人私
弃了职业操守和道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 业的声誉和公信力, 大投资者和其他利益
结论与启
结论与启示
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案例,它不仅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在调查过程中 ,发现了许多
例如,银广夏 通过伪造购销 合同、出口发
此外,公司还 通过虚报员工
会计人员违反 道德
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分析
在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中,会计 人员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 们是公司财务报告的主要编制者 和审核者,对于保证财务报告的 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有不 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在银广夏 事件中,会计人员严重违反了职 业道德,成为了整个造假阴谋的 一部分

银广夏案例分析

银广夏案例分析

银广夏案例分析
银广夏是一家知名的金融机构,其在业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然而,近年来,银广夏却频频成为舆论焦点,因为一系列负面事件而备受质疑。

本文将对银广夏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银广夏在经营中出现了一系列的违规行为,比如超范围经营、违规担保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银广夏自身的声誉,也对整个金融市场造成了不良影响。

其次,银广夏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对于一些高风险的项目过于冒险投资,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再者,银广夏在管理层和内部控制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了一些内部不正当的交易和操作,损害了客户利益和公司形象。

针对上述问题,银广夏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首先,银广夏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规范各项业务操作,杜绝不正当交易的发生。

其次,银广夏需要加强对风险的认识和控制,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对各项投资进行全面评估和审慎决策。

再者,银广夏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合规意识,确保公司各项业务的合规运作。

除此之外,银广夏还需要加强对外部环境的监测和应对能力,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做好风险应对和危机处理。

同时,银广夏还需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监管部门和其他相关机构的沟通和合作,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银广夏作为一家知名金融机构,其在发展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但只要银广夏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改进和完善,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业务操作,加强风险控制,提高员工素质,加强与外部环境的沟通和应对能力,相信银广夏一定能够化解危机,重新赢得市场和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中国公司治理案例分析银广夏事件

中国公司治理案例分析银广夏事件
按照GAP标准种植中药材麻黄草。该基地截止2000年底 已收获麻黄草5100吨。该基地1999年12月被国家环保总 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第五讲 中国的安然事件——银广厦事件解读
2、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及葡萄酒加工。 公司通过治理沙漠已建成总面积3.24万亩的酿酒
葡萄种植基地,建成年生产能力1.5万吨的发酵 厂和2万吨的灌装厂,2000年生产估质干红葡萄 酒1300吨,2001年预计生产葡萄酒3,000余吨。
第五讲 中国的安然事件——银广厦事件解读
第五讲 中国的安然事件——银广厦事件解读
3、宁夏枸杞产业。 公司与宁夏林业科学研究院合资设立广夏枸杞产
业开发公司,并与当地政府和由400多户农民组 成的合作社合作,计划按照GAP标准建设20, 000亩枸杞种植基地,目前已高质量地完成5, 500亩枸杞新品种99-3的定植。
第五讲 中国的安然事件——银广厦事件解读
2000年4月20日银广夏实施丰厚的资本公积金转 增股本方案,每10股转增10股,股价随即展开填 权行情,于2000年12月29日填满权并创下37.99 元新高,折合除权前的价格为75.98元,全年上 涨440%,涨幅雄居该年沪深两市第二名。
第五讲 中国的安然事件——银广厦事件解读
同时2000年报再创业绩同步增长的奇迹,在股本 扩大一倍的基础上,每股收益跃升至0.827元
第五讲 中国的安然事件——银广厦事件解读
银广厦公司两发公告: 第一次公告: 200年8月5日:广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在不情愿
地犹豫了数天后发布了风险提示公告,公告中称公司召 开了董事局和监事局临时会议,一致认为新闻媒体的监 督是加强监管的有效途径,对媒体监督表示欢迎,对媒 体披露的问题要予以重视,会议决定成立核查小组,立 即赶赴天津,对本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天津广厦有限公 司进行核查。

内地审计失败案例分析10例

内地审计失败案例分析10例

[案例01] 银广夏审计失败案--案例主题:道德风险\专业判断\职业谨慎一、案情简介银广夏股份公司以“倒推”的方法,根据“成本”计算出“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并据此安排每个月的进料和出货单以及每月、每季度财务数据,同时采取虚开增值税发票(实际交纳税金)、伪造销售合同、采购合同、银行票据、出口报关单手法:(1) 1999年虚增利润 1.7亿元;(2)2000年虚增利润 5.2 亿元。

其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并出具无保留意见,被移交司法机关侦察,2003年9月16日银川中级法院作出判决:以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分别判处注册会计师刘某某、徐某某有期徒刑2年6个月、2年3个月,并各处罚金3万元。

二、法院审理(一)公诉人起诉1.明知YGX及天津GX的财务报告可能虚假,却未实施有效询证、认证及核查程序;1)指派的审计人员在对天津GX进行审计时,严重违反审计规定,委托天津GX董博等人代替审计人员向银行、海关等单位进行询证,致使董博得以伪造询证结果;2)两位会计师在不辨真伪、不履行三级复核有关要求的情况下,仍先后为银广夏出具了1999年度、2000年度“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致使银广夏虚假审计报告向社会公众发布,造成投资者利益的重大损失。

2.具备了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构成要件1)主体要件:中介机构人员2)主观要件:属于主观故意3)客体要件:中介管理制度4)客观要件: 提供虚假证明(二)会计师答辩1.起诉书认定的注册会计师明知财务报表“可能虚假”就存在主观推定;2.检察机关随意不能以“可能“为理由办案,否则严重当事人合法民权益;3 .现有审计技术手段难以发现公司系统化造假;4.会计师行为不具备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主观故意要件1)没有明知行为2)没有串通舞弊3)没有证据证明“明知”(三)法院的判决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三、失败原因(一)审计理念与方法缺陷1.审计模式选择错误:帐目审计—制度审计—风险审计2.审计理念偏颇倾向1)偏袒熟人与客户的心理失去应有职业谨慎2)喜新厌旧的思维对高科技产品深信不疑 3)权利崇拜的媚骨对政治高官的钦定盲从认可3.审计程序不当简化1)期末审计未能实施存货盘点程序;2)外销收入的政府佐证—退税凭证3) 外销收入的现金来源---境外收入4)审计疑点的后续审计—海关报关单5)分析性测试程序不当–计划阶段与报告阶段6)没有利用专家工作—高科技产能(二)客观审计障碍(1)现代化舞弊对独立审计提出挑战;(2)与国外客户交易给函证带来困难;(3)向海关等政府部门函证尚有法律障碍;(4)高科技产品带有诱惑欺骗性;(5)执业环境与社会诚信---尤其是政府诚信缺失(6)有现金流量配合有一定蒙蔽性.四、借鉴启示1.技术创新:审计理念与方法–-观念重于方法2.组织创新:事务所模式选择—制度重于技术3.监管创新: 政府行为的理性4.协会定位: 权益维护与诉求5.合并教训:责任配置与防范[案例02]麦科特审计失败案---案例主题:政府认定与审计确认之责任一、案情介绍某公司在1996年—1999年上市重组期间:(一)虚增资产9074万1. 签订虚假融资租赁合同;2.提高进口设备报关价格9000多万;3.制作虚假进口设备发票;4. 海关出证明提前解除设备监管.(二)虚构利润9320万1.虚开进出口发票,虚增利润2.伪造承包合同,增加中方利润3.签订虚假合同,虚构销售收入4.改变来料加工企业为进料加工(三)虚构股东1. 倒签时间虚构股权转让,将3家股东变为5家2. 将虚构利润9000多万转为实收资本达到上市规模2000年7月21日交易所上市,11月证监会立案调查,01年5月17日移交公安部,某省公安厅01年7月15日立案侦察。

银广夏-审计案例分析

银广夏-审计案例分析

一直以来,有关银广夏公司的正面报道颇多,公司在有关 萃取产品销售、发张和进一步投资的公告方面,给人民的 印象是信息披露及时、全面。这些给社会各界留下了良好 的印象,严重误导了公众包括注册会计师。在这种情况下, 很少有人对银广夏公司的财务报告产生怀疑,注册会计师 无疑也是收到同样的心理影响,在当时的情况下对公司的 财务报告给予了肯定。”
据1999年的年报披露,银广夏当年实现利润总额1.58亿 元,其中76%来自天津广夏。每股盈利0.51元,并实行公司历 史上首次10转赠10的分红方案。1999年12月30日至2000年4 月19日不到半年间,银广夏股价从13.97元涨至35.83元,于 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 的价格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
在调查进行的同时,银广夏股价暴跌,深陷危机。2001年8 月4日,银广夏董事局公告称,公司计划于7日刊登有关公告, 公司股票于8月6日起继续停牌一天半。到停牌时,银广夏公 司市场价格为30.79元,流通市值86.21亿元,总市值155.57 亿元,其流通市值仅排在深发展(192亿元)、宝钢股份 (90.66亿元)之后,名列两市第三,比四川长虹(80.96亿元) 和浦发银行(71.16亿元)还大。8月13日9:30起,公司股票 恢复交易。接着,当天再次宣布停牌30天。9月10日,银广夏 公司复牌一开始,就被死死地封在了跌停板上,并连续14个 交易日跌停,其股票价格一路下挫,银广夏公司从流通 市
2. 重形式而轻实质地执行函证、存货监盘等公认审计程 序
对于银广夏公司年报审计,注册会计师也执行了函证程 序,但出现以下问题: (1)1999年度,在对银广夏公司应收德国诚信公司账 款(德国诚信贸易公司应收账款占公司全部应收账款的 50%)进行函证时,对于收到由客户提交的、来自德国 捷高公司北京办事处的回函传真件,而且回函的单位名 称不一致,显属“有迹象显示不可靠的函证”,没有实 施进一步的追加审计程序或替代测试,即对该项应收账 款予以确认。 (2)注册会计师未能严格执行应收账款函证程序。在对 天津广夏的审计过程中,将所有询证函交由公司发出, 而并未要求公司债务人将回函直接寄达注册会计师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案例分析
从1999年12月30日至2000年4月19日不到半年间,银 广夏从13.97元涨至35.83元,于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 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较一 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2001年3月,银广夏公布 了2000年年报,在股本扩大一倍的情况下,每股收益增 长超过60%,达到每股0.827元,盈利能力之强,令人咋 舌,而其利润绝大部分来自天津广夏:银广夏全年主营 业务收入9.1亿元,净利润4.18亿元。 2001年,银广夏“传奇”达到顶峰。2001年3月,银 广夏再度公告,德国诚信公司已经和银广夏签下了连续 三年、每年20亿元人民币的总协议。以此推算,2001年 银广夏的每股收益将达到2至3元,这将使银广夏成为 “两市业绩最好市盈率却最低的股票”。银广夏传奇达 到了顶峰。
一0.039 0.827 0.510 0.405 0.225 0.323 0.224 0.295 0.270
7 251 90 899 52 604 60 938 32 432 42 951 22 556 10 635 4 123
1 916 57 826 20 858 22 769 5 086 4 573 1 924 957 1 011
一、背景介绍
二、案例分析
三、总结
一、背景介绍
1.国家背景
银广夏 案例背 景介绍
2.公司背景
1、国家背景
1999-2001年,在世界经济明显放缓的背景下,中 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但经济结构不合理,国家开 始重视发展高科技产业。 中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西部大开发正式开始,全面协调区域发展。
315 129.53 204 576.47 89 639.60 39 482.56 13 075.83 89 489.93 7 987.31 146 110.54 33 888.81 120 852.81 21 469.86 15 948.42 2.390 0 2.150 0 38.350 57.119 0.424 9
2、公司背景
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广夏” 股票代码000557 发展历史: 1992年广夏(银川)磁技术有限公司成立; 1993年5月开始进行股份制改组; 1994年1月28日,“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宣告 成立; 1994年6月17日,“银广夏A”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公司开始时的主要业务为软磁盘生产,然后便逐渐进入了 全面多元化投资阶段
220 960.88 118 023.37 53 510.58 42 183.10 16 485.13 79 866.24 6 586.14 115 132.92 48 990.60 51 846.90 21 469.86 15 948.42 1.030 0 0.940 0 23.464 74.277 0.424 9
—1 953.36 41 764.64 12 778.66 8 915.45 4 663.60 4 722.65 2 747.30 2 181.30
近几年资产负债表
\\\年度 名称\\\ 2001年中期 2000年末期 2000年中期 应收账款(万元) 存货净额(万元) 长期投资(万元) 固定资产(万元) 无形资产(万元) 流动负债(万元) 长期负债(万元) 股东权益(万元) 资本公积金(万元) 盈余公积金(万元) 每股净资产(元) 调整每股净资(元) 股东权益比率(%) 资产负债率(%) 每股公积金(元)



银广夏近几年主要财务指标和资产负债
每股收益 (元 ) 净资产收益 率 (% ) —3.77 34.56 13.56 15.35 10.10 14.7l 10.03 15.52 27.87 主营收入 (万元) 主营利润 (万元) 净利润 (万元)
2001中期 2000年度 1999年度 1998年度 1997年度 1996年度 1995年度 1994年度 1993年度
天津广夏造假始于1995年, 造假利润从1995年的
200余万元开始, 发展到2000年的5亿多元, 创下了惊 人的利润业绩。而真相是: 最近几年, 天津广夏每年 亏损1500万元至2000万元。
弥天大谎一中国安然事件

除天津广夏, 银广夏在各地的主要控股公司几乎 都在利润上作过手脚:
上海广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通过虚假确认电视片广告收 入、拍摄费用等虚增利润; 武汉世贸大厦( 银广夏控股子公司) 通过虚构售房收入 等手段虚增利润; 芜湖广夏公司虚增利润的手段是多计资本化利息费用、 少计经营费用、多提折旧等; 在深圳, 被称为发展战略支撑点的广夏投资公司, 实际 是一家空壳公司; 在银川, 银广夏用募集资金投资时大做手脚, 通过收取 高额利息等方式做大利润;
天津广夏是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额最大的全 资子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为生物萃取化工产品。 天津广夏成立于1994年,原名天津宝洁制品有限公司, 1997年12月31日更名为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经营范围: 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 天然物产的开发、加工、销售 动植物的养殖、种植、加工、销售 食品、日用化工产品、酒的开发、生产、销售 房地产的开发、餐饮、客房服务、经济信息以及咨询服务
2001年3月,蒲少平提出了9个疑点
疑点
德国诚信公司 一家小型贸易公司 利润率高达 46%(2000年)
出口退税的项目
原材料购买批量很大 库房、工艺 不许外人察看
销售收人与应收款项 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
水电费低
1998年及之前的财 务资料全部神秘“消失
弥天大谎一中国安然事件
经调查发现银广夏的利润主要来自天津子公司。 天津子公司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其中1999年 1.78亿元,2000年5.67亿元。
弥天大谎一中国安然事件 银广夏审计案例
弥天大谎一中国安然事件
2001年8月3日,《财经》杂志封面文章《银广夏陷阱》, 揭露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广夏,
000557)的业绩绝大部分来自造假。
随后证监会介入调查,确认了银广夏造假事宜。 随着银广夏造价师是逐渐浮出水面,人们发现其造假手 段之恶劣、涉案金额之巨大,堪称中国的“安然”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