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说明
一下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9.我和我的家教学目标:1.责任意识: 通过体会出生时家人的心情来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懂得感恩。
增强家庭观念,产生家庭认同感。
2.道德修养:掌握家庭礼貌称呼。
能够找到自己与家人在外貌、性格等方面的相似之处,了解自己的家人。
3.健全人格:认识孩子出生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喜悦,理解自己是家人的期盼。
4.政治认同:找到自己与家人之间的相似之处,认识到家人对我们的影响,向自己钦佩的家人学习,产生强烈的家庭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通过体会出生时家人的心情来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
2.找到自己与家人之间的相似之处,认识到家人对我们的影响。
教学难点:1.通过体会出生时家人的心情来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
2.向自己钦佩的家人学习,产生强烈的家庭认同感和自豪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体会出生时家人的心情来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懂得感恩。
2.掌握家庭礼貌称呼。
3.认识孩子出生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喜悦,理解自己是家人的期盼,学会称呼自己的家人。
教学过程:活动一:话题开端猜一猜:3月12号,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你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日子吗?(老师的生日)1.你的生日是在哪一天呢?2.播放视频《我出生的那一天》3.小思考:大雄是捡来的吗?大雄的爸爸妈妈对大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你出生时爸爸妈妈也像他们一样吗?4.问问你的家人:(1)你出生的过程是怎样的?(2)家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5.欢迎我的宝贝:(1)我出生后,爸爸很高兴,把我抱在怀里,一个劲儿地说我长得像他。
然后爸爸开始兴奋地给亲戚朋友打电话,告诉他们我出生的消息。
(2)奶奶乐呵呵地说:“瞧这孩子的机灵劲儿,长大一定跟妈妈一样聪明!”(3)因为我的出生,全家都乐呵呵的,很多亲戚朋友都来祝贺呢!6.小结:每一个宝宝都是在家人的期盼中出生的,每一位家人都因为你的出生而充满喜悦。
活动二:学习探究1.过渡语:就这样,我正式来到我的家,成为了我家的一份子,看,这些都是我的家人。
9、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9、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
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家庭成员,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了解家庭的基本生活环境和设施,如:家居、家电、家具等;
•了解家庭生活的一些基本规律和习惯。
2.能力目标
•能够对家庭成员的关系进行描述和解读;
•能够描述和谈论自己的家庭生活;
•能够借助图形、字符等形式进行家庭成员、家庭环境的描述。
3.情感目标
•培养孩子对家庭的珍爱心、感恩心和维护家庭和谐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庭环境;
•培养孩子对家庭的珍爱心、感恩心和维护家庭和谐的责任感。
2.教学难点
•如何让孩子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家庭成员、家庭环境;
•如何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成长环境、感恩家庭,做好家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1.教学内容
1.认识家庭成员;
2.了解家庭的基本环境和设施;
3.了解家庭生活的规律和习惯;
4.表达家庭内在情感。
2.教学过程
第一步:了解家庭成员
1.教师引导学生先看一组图片(由家庭中的家人组成),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再口头描述图片上的人物。
可以提问:。
9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课后作业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行为能力,我设计了以下课后作业。
1.家庭故事分享: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的故事,要求字数在200-300字之间。通过分享家庭中的温馨时刻、困难时期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让学生更加珍惜家庭关系,并学会关爱家人。
其次,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意见不够自信或者对其他学生的观点不够感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取更多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如小组竞赛、问题解决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此外,学生在进行家庭任务分配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任务的责任感不够强,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家庭的重要性还没有完全认识到。为了加强学生的责任感,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引入真实的家庭案例,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来理解家庭任务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责任。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本次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反思活动,以便在教学后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发现学生在家庭观念的培养、关爱家人的能力提升、沟通能力的发展、同理心的培养、良好家庭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自主学习与反思能力的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和家庭场景模拟时,有时会显得有些害羞和不自信。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表现有所担心,或者对家庭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为了改进这一点,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同时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进行练习和展示。
答案示例: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和我的家》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和我的家》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和我的家》是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主人公和家人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关爱。
教材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于家庭的概念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但是对于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可能理解不够深刻。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大部分学生乐于分享自己的家庭生活,对于家庭中的亲情关系有强烈的感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家庭的概念,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家庭成员的关爱和尊重,增强家庭责任感。
3.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的概念,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
2.难点: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家庭的重要性。
2.情感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在分享家庭生活的过程中,感知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图片、视频等。
2.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的小组讨论工具,如卡片、贴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首关于家庭的歌曲,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家庭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述课文《我和我的家》,让学生了解主人公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感情。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感人故事,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家庭亲情的认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家庭做贡献,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和我的家》优质课 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和我的家》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和我的家》是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主人公与家人之间的亲情故事,通过家庭成员间的互动,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体会到亲情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这个故事,旨在让学生认识家庭,理解家庭关系,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对家庭有一定的认知,但对家庭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对亲情的感受很直接,容易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活实例和互动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家庭关系,培养家庭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家庭,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感受亲情,懂得珍惜家庭。
3.引导学生树立家庭责任感,学会关爱家人。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家庭,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感受亲情。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学会关爱家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家庭关系,培养家庭责任感。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以情促知,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呈现和讨论。
2.准备角色扮演的道具,让学生在互动活动中更好地投入。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情境,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让学生对家庭有初步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跟随主人公的经历,感受家庭的温暖。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体会亲情。
4.巩固(5分钟)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角色扮演中的感受,进一步理解家庭关系。
5.拓展(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关爱家人,如何在家庭中履行自己的责任。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的构成和家庭成员的角色;2.掌握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依存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意识;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家庭的构成和家庭成员的角色;2.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依存的重要性;3.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意识的培养;4.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的训练。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家庭的构成和家庭成员的角色,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基本概念和家庭成员的职责;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依存的重要性;3.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家庭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意识的重要性;4.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家庭照片,让学生了解家庭的构成和家庭成员的角色;2.讲授环节:讲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依存的重要性,以及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意识的培养;3.互动式教学环节:分组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依存的重要性,并进行角色扮演;4.情境教学环节:模拟家庭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意识的重要性;5.合作学习环节:小组合作,进行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的训练。
五、教学评价1.口头评价: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评价学生对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和相互依存的理解程度;2.书面评价: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意识的文章,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家庭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家庭的构成和家庭成员的角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意识。
通过互动式教学和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依存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的训练,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我和我的家》教育教学设计
《我和我的家》教育教学设计教育教学设计:我和我的家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理解和珍惜,增强家庭意识和责任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和家庭价值观念。
3.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人际关系。
二、教学内容:1.家庭的定义和作用。
2.家庭成员的介绍。
3.家庭生活习惯和家庭价值观念。
4.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和合作。
5.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心和扶持。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家庭的定义和作用1.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家庭,让学生了解到家庭的多样性。
2.导入:询问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和理解,引导他们思考家庭的作用。
3.概念讲解:解释家庭的定义和作用,并让学生以自己的话总结出家庭的主要作用。
4.案例分享:请学生主动分享自己家庭的特点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5.总结:让学生小组讨论家庭的重要性,并进行展示。
第二课时:家庭成员的介绍1.引入:通过图片展示家庭成员,引导学生认识并讨论各种不同的家庭成员。
2.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家庭成员进行介绍,并讨论他们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
3.回顾: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家庭成员进行现场介绍,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家庭成员的介绍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第三课时:家庭生活习惯和家庭价值观念1.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家庭生活习惯和家庭价值观念的重要性。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自己家庭中的一种生活习惯或价值观念,并进行总结。
3.小组交流:每个小组选择代表进行现场交流,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家庭生活习惯和家庭价值观念的重要性,并形成自己的家庭宣言。
第四课时: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和合作1.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让学生了解到互动和合作在家庭中的重要性。
2.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种家庭场景,要求他们进行角色扮演并展示出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和合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现场表演,并进行评价和点评。
一年级下册道法《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包含四个话题“我来到我家”“我的家人”“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和“家人的故事”。
我们可以发现,前者旨在从外貌、性格、爱好和做事习惯等方面,引导学生明白自己与家人血脉相依的亲情关系;后者旨在从了解家人的故事以及家人的工作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加深对家人的了解,学习关心家人。
依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中的第二条“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当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而编写。
主要导学生从了解自己与家人的血缘关系,以及家庭的结构,最后,落实对家庭的爱与责任,学会主动地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树立学生成长为懂爱、有爱、会传播爱的少年。
二、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学生除了学校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活动,与自己的家人共处。
大多数人被父母长辈们捧在手心里,整天享受家人无尽的关爱,却很少甚至不懂得去关爱家人。
他们熟悉自己的家庭成员,熟悉他们的生活习惯,对脾气也有所观察和了解。
家里每个人的称呼都知道,可是为什么这样称呼?对家庭结构、伦常关系,以及自己来历?却不清楚。
在家庭中获得家人的爱太容易,让他们反而不能觉察,不会珍惜。
引领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了解家人,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感,产生家庭认同感,学会爱自己的家人三、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寻找家人的“影子”,懂得自己与家人血脉相连,萌发对家人的敬爱之情。
(3)说出家人对我们的爱,也学会表达我们对家人的爱,感知“家”的温暖。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称呼、关系,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五、教学策略《我和我的家》这一课题中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感知“家”的初步概念,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六、教学过程活动 1播放儿歌和图片我认识我的家庭成员《家庭称呼歌》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爸爸的哥哥叫什么爸爸的哥哥叫伯伯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外公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外婆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舅舅妈妈的姐妹叫什么妈妈的姐妹叫阿姨爷爷爸爸的爸爸叫爷爷奶奶爸爸的妈妈叫奶奶伯伯爸爸的哥哥叫伯伯叔叔爸爸的弟弟叫叔叔姑姑爸爸的姐妹叫姑姑外公妈妈的爸爸叫外公外婆妈妈的妈妈叫外婆舅舅妈妈的兄弟叫舅舅阿姨妈妈的姐妹叫阿姨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儿歌。
9《我和我的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9《我和我的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家庭的构成和家庭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
2.帮助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了解家庭对自己成长的影响。
3.使学生知道如何与家人相处,懂得尊重父母、关爱家人。
4.初步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家庭角色,并倡导家庭和谐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家庭的构成和家庭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
(2)认识家庭的重要性,了解家庭对自己成长的影响。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认识家庭的重要性。
(2)如何引导学生了解家庭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学生容易将家庭成员视为单纯的亲戚而忽略了家庭成员的感情纽带。
三、教学过程3.1 情境导入通过放映一段与“家”有关的视频,导入历史和现实的对比。
让学生了解到古代人与现代人对于家庭意义的不同理解。
3.2 自主探究老师出示图片,供学生认知。
老师引导学生描述图片中的人物,使学生感知人物的关系。
图片一:父母一起陪读孩子的场景,家庭成员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图片二:患病的爷爷、奶奶,孙子、孙女给予了他们怎样的关爱?学生进行自由讨论,有序陈述意见。
3.3 合作互动1.让学生打开课本第9页,阅读第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其中的问题:你知道家在人生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吗?2.小组合作,让学生交换自己的家庭情况,比较各自家庭中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让学生讲述自己的家庭,介绍各个家庭成员以及各个人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
3.每个小组代表将介绍家谱的图示或描述出来,带领全班共同完成一份精美的家谱。
3.4 总结反思在学生介绍各自家庭的过程中,放上一些家庭和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营造家庭和谐的氛围,如何与家人保持良好的关系。
同时,教育学生要尊敬父母,关爱家人。
四、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铺陈好的家谱展示。
五、板书设计课程时间课程内容情境导入视频展示自主探究家庭成员关系讨论合作互动家谱介绍总结反思家庭和谐课后作业家谱展示六、教具准备1.视频展示设备2.图片3.学生家庭情况反馈卡片4.家谱展示排版材料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情境导入效果不错,让学生们在学习中能够更深刻的体验到家庭的重要性。
最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和我的家》优质教学设计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我和我的家》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我的成长与家庭》中的第一个课题。
这一课题主要介绍了家庭的概念、家庭成员的构成、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家庭的氛围和环境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增强家庭观念,培养家庭责任感和亲情意识,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家庭生活有很强的依赖和亲近感,但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还比较有限,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他们了解家庭的基本概念,增强对家庭的认知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家庭的概念、家庭成员的构成和基本职能,了解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家庭环境、家庭氛围、家庭习惯等。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描述自己家庭的基本情况,能够表达对家庭的感受和想法,能够初步判断家庭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现象。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重要性,增强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培养亲情意识和家庭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了解家庭的基本概念、家庭成员的构成和基本职能。
2. 学生能够了解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家庭环境、家庭氛围、家庭习惯等。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表达对家庭的感受和想法,能够初步判断家庭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现象。
2. 学生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重要性,增强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培养亲情意识和家庭观念。
五、教学方法1. 图示法:通过图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的构成和基本职能,了解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家庭环境、家庭氛围、家庭习惯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家庭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现象,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3. 互动讨论法: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表达对家庭的感受和想法,分享家庭生活中的点滴瞬间,增强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介绍课程的主题和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9《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网络资源:引入网络资源,如家庭教育博客、论坛等,让学生了解更多家庭知识和经验。
-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互动,如在线问答、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与同学的互动,评估学生对家庭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合作态度、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评估学生对家庭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际问题解答中的运用能力。
2.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和感情。
3.培养团队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分享,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
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家庭关系和亲情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与重点
```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家庭关系认知: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爱。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家庭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家庭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家庭观念。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家庭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理解家庭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家庭文化的重要性。
-亲情实践能力:如何将亲情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家庭责任与规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计划增加更多互动性强的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和巩固知识。同时,我也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理解上存在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此外,我还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因此,我将进一步强调家庭美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在家庭中实践尊重、理解和关爱。
-家庭沟通:教授学生有效的家庭沟通方法,解决家庭矛盾,促进家庭和谐。
-遵守家庭规则:使学生认识到遵守家庭规则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家庭责任:培养学生具备家庭责任感,学会分担家务,为家庭建设作出贡献。
举例解释:
-家庭重要性:通过讲解家庭的功能和作用,如提供情感支持、教育引导等,使学生理解家庭的不可或缺性。
2.教学难点
-家庭矛盾的处理:教授学生面对家庭矛盾时如何保持冷静,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解决。
-家庭规则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家庭规则的意义,培养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家庭责任的分担: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庭责任,克服依赖心理,积极参与家庭建设。
-沟通技巧的运用:指导学生将沟通技巧运用到实际家庭生活中,提高沟通效果。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家庭沟通和家庭责任的话题表现出很高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了自己在家庭中遇到的沟通难题和责任分担的经验。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因为这说明学生们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家庭的构成和各自的角色。
2.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庭环境。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
《我和我的家》
三、教学重点
1. 学生认识自己家庭的特点和构成。
2. 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庭环境。
四、教学难点
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
1. 采用问答、讨论、造句等交互式教学方法。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课堂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1. 初步了解学生的家庭:老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画一幅简单的家庭结构图,让学生逐一介绍自己家庭的成员和特点。
2. 学生自我介绍:让学生自己讲述自己家庭的成员、家庭环境等,帮助学生建立对家庭的认识,培养大家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家庭介绍:让学生观看家庭介绍的视频,了解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家庭都是怎样构成的。
4. 模仿创作:老师可以给学生发一些家庭照片、家庭作品等,让学生根据照片和作品模仿出自己的家庭图片和作品。
5. 学生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己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七、教学评价与反思
通过本次课堂教学,学生能够较为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家庭,树立家庭意识,从而进一步增强家庭意识。
同时,本次教学还对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培养,使得学生的自我表达、人际交往等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教师应当认真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授课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各方面发展。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9.我和我的家-部编版
9、《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我和我的家》是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和“家人的故事”两个栏目,我将课堂教学主题定位为:在认识家人的基础上了解家人,引导学生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感,爱自己的父母长辈。
仔细剖析这两个栏目,前者旨在从外貌、性格、爱好和做事习惯等方面,引导学生明白自己与家人血脉相依的亲情关系;后者旨在从了解家人的故事以及家人的工作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加深对家人的了解,学习关心家人,通过讲家人的故事赞扬家人。
在学生了解了自己“小家”的基础上,通过看“边防战士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视频,升华学生“热爱祖国大家庭”的爱国情怀。
二、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孩子基本上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被父母长辈们捧在手心里,整天享受家人无尽的关爱,很少懂得去关爱家人。
通过第1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家人,树立了家的意识,形成了积极的家庭关系体验。
因此,本课教学时我着重引领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了解家人(找家人相似的地方:外貌、性格、爱好、行为、饮食等),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感,通过分享家人的故事,增进学生对自己家人的爱。
三、教学目标1、利用照片,通过猜、找、指、说等方式,找到自己与家人在外貌、性格、爱好、待人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初步了解自己的家人,感受家人间血脉相依的亲情关系。
2、借助课前了解家人的性格、爱好、特长等,进一步加深对家人的了解,增进与家人心灵间的联系。
3、通过分享家人的故事,感受家人间的快乐和温馨,感知“我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増强家庭观念,强化家庭认同感。
4、在学生了解了自己“小家”的基础上,通过看“边防战士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视频,升华学生“热爱祖国大家庭”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从外貌、性格、爱好等多个角度进一步了解家人,产生对家人的爱及家庭认同感。
五、教学流程一、出示课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题(读出自豪感)。
《我和我的家(第二课时)》教案
《我和我的家(第二课时)》教案一、教材分析《我和我的家》是《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主题活动这一。
他包括“我来到我家”,“我的家人”,“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家人的故事”四个部分。
本单元引导学生从了解自己的来历开始,进而了解自己与家人的血缘关系,以及家庭的结构,最后落实对家庭的爱与责任。
引导学生学会不给家人添麻烦,学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主动地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最终使学生成长为温馨家庭的自觉构建者。
二、学情分析孩子们熟悉自己的家庭成员,对他们的习惯、性情也有所观察和了解。
对家庭结构、伦常关系,以及自己的来历却不清楚。
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对家长的工作、生活不了解。
孩子们在家中受到家人的关心和关注,因为一切都太自然,反而让他们不能察觉,觉是一切都是应该的。
三、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通过了解家庭成员的构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以及家庭成员的工作、爱好和习惯,萌发对家人的敬爱之情,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称呼、关系,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
2.难点: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五、教学方法1.学法:情景体验、场景演绎、动手操作2.教法:情境创设、活动体验、合作探究六、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幻灯片、音乐《家庭称呼歌》《让爱住我家》。
学生准备:全家福,反映家庭生活的图片。
了解自己名字的故事。
七、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知识你的生日是在哪一天呢?出示班级学生婴儿照【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的形式,为本节课做铺垫。
活动一:爸爸的爸爸是?【活动要求】填一填:枝繁叶茂大家庭下面是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你能结合生活经验,把它补充完整吗?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奶奶爸爸的哥哥叫伯伯爸爸的弟弟叫叔叔爸爸的姐妹叫姑姑妈妈的爸爸叫姥爷妈妈的妈妈叫姥姥妈妈的兄弟叫舅舅妈妈的姐妹叫姨妈学一学:家庭礼貌称呼歌总结:一家人就像枝繁叶茂的树一样,每个人都很重要哟!【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观看中感悟,学习家庭的称谓,培养大家庭的概念。
小学道德与法治_9.《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通过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培养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能力。
2、情感与态度通过了解家庭成员的构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成员的工作、爱好和习惯,萌发对家人的敬爱之情。
3、过程与方法通过访问,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产生对家人的敬爱之情;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称呼、关系,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
2、难点: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师准备:幻灯片、音频资料(如歌曲《我爱我的家》《相亲相爱一家人》)。
学生准备:与家人在一起的合影照片、反映家庭生活的图片。
教学过程:活动一:我来到我家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温馨而又幸福的家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家庭,和大家一起分享家里的故事吧。
(板书课题:我和我的家)师:从你出生就给全家带来很多快乐,也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向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了解了自己出生时的故事。
下面我们就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互相说说自己的故事。
说一说:先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出生时的故事,然后选派代表全班说。
师:孩子们,你们的到来,给家增添了无限的快乐和温馨,你们与家人血脉相依,家人对你们无私的关爱着,你们感受到了吗?晒一晒:欣赏学生上传的全家福照片。
活动二:我的家庭树师:刚才大家在交流的时候,出现了很多关于家人的称呼,你们都了解这些称呼吗?这些称呼都与你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师:同学们你们家中还有哪些人呀?我们每个家庭都有很多成员组成,你知道家庭成员的辈分关系吗?请看这幅家庭成员关系树,你们会填吗?出示树状图,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树状图,小组成员合作把家庭成员填到到相应的位置。
说一说:请学生说说树状图中的空白处,可以选择哪个称呼填进去。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升级版一、理论基础教育学家朱小蔓先生提出的道德情感教育论强调:“以情动感受、体验共鸣为内在机制的情感反应模式和移情共感模式为主,创设情景,再现生活,加深感受,重视知觉,把道德认知与道德体验结合起来,把隐性与显性结合起来,在特定的情感场中,形成特定的道德情感品质。
”二、课标根据本课是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2条“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而编写。
同时,《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小学低年级教学内容与要求中的“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知”也是本课的重要依据。
对学生进行家庭关系启蒙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与家人的伦常关系,对其作为家庭一员,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与家人的血脉联系,感受自己在家庭中的存在价值。
2.了解自己与家人的伦常关系,法律关系,正确地称呼家人。
3.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谊,关爱自己父母长辈,感恩父母的生养之恩。
四、学情分析很多一年级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对关于“孩子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这一常识,大部分学生都知道。
虽然我国全面放开二胎计划生育政策,家庭人口丰富,但是并不了解传统的中国家庭伦常关系,尤其是人口复杂的家庭结构关系更不清楚,在教学中还是很有挑战的。
很多学生家庭物质生活丰富,比较容易得到满足,不知道感恩、目无尊长的现象突出,所以亲情教育、感恩教育也是教学中的一大挑战。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自己与家人的血脉联系,感受自己在家庭中的存在价值。
了解自己与家人的伦常关系,正确地称呼家人。
2.教学难点: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谊,关爱自己的父母长辈,感恩父母的生养之恩。
六、教学方法观察探求法、活动体验法、小组讨论法等。
七、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家庭生活图片、儿歌、视频等。
八、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视频导入1.教师播放动画视频《狮子王》辛巴出生时盛大场面片段。
2.教师设疑:当辛巴出生的时候动物们在做什么?心情怎么样?3.学生思考并回答。
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案设计第一篇: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案设计主题目标:1.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培养他们爱家、爱父母的情感。
2.使学生知道父母的一些基本情况。
活动准备:1.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好爸爸、坏爸爸》玩具兔。
2.每人准备一张全家福的照片、纸、笔。
3.活动时间:2课时4.主题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介绍自己的家师:人人都有一个家,同学们了解自己的家吗?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家吧!教师先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全家福照片。
二、创造氛围,通过教师的讲解激发学生介绍自己家庭的兴趣,同时为学生示范如何介绍自己的家人。
师:小朋友们,这是老师的全家福照片,我非常愿意把我的家人介绍给你们认识。
我很爱我的家人,和他们在一起我觉得自己很幸福也很快乐。
师:你愿意把你幸福的家庭成员介绍给大家吗?[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3—5人]师:在小朋友们刚才介绍家庭成员时应该先把长辈放在前面,然后再介绍晚辈。
师: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认识了一些小朋友的家庭成员,知道了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
下面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或前后位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的全家福照片。
[学生之间交流,并互相认识家庭成员]师: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把自己家人的情况说给大家听听吗?那就请你把家人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介绍。
[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人的情况3—5人]师:现在我们就请愿意介绍的同学带上他的照片来向我们大家介绍他的家人的情况。
三、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
家庭情况我知道:我的脾气有点急,像我的爷爷。
我做事很认真,像爸爸。
我的眼睛像妈妈。
……[学生互相说说自己了解的情况,比比谁知道的多。
]家人的故事教师:我们都有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很多,每个家庭成员为了全家的幸福也共同努力。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家人的具体情况,来激发他们关爱家人的情感。
四、课堂总结五、课堂检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教师总结:同学们,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爷爷奶奶、妈妈用他们的爱哺育我们茁壮成长,你仔细体会到他们的爱了吗?奶奶的爱也许还藏在为你织的毛衣里,爸爸的爱也许还藏在给你辅导作业的身影里……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许多,许多。
我和我的家-部编五·四学制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
我和我的家-部编五·四学制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父母的概念;2.能够说出自己的父母姓名,并表达对父母的爱;3.能够简单道出家庭关系、家庭成员;4.培养学生尊重家庭、父母、亲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家庭、父母”等概念;2.通过绘图、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家庭、父母的重要性;3.通过讲述故事、看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爱护、尊重家庭、父母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能力存在差异;2.学生可能缺乏切身体验和情感经历。
四、教学方法1.演讲法;2.课堂讨论法;3.图片展示法;4.绘画法五、教学内容1. 父母的名字1.通过问学生父母的名字,了解学生对于“父母”的概念;2.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发现同学之间对于“父母”的称呼不同,说明每个人的家庭情况不同;3.讲解父母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家”的观念和表达的影响。
2. 家庭成员的关系1.通过简单的线条图,让学生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2.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讨论家庭成员之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
3. 家庭的重要性1.讲述关于家庭的故事,以及表达对家庭的情感;2.展示与家庭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安全;3.引导学生思考“没有家庭的人会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过程1. 热身请学生讲述一下自己的父母姓名,以及怎样称呼他们。
2. 导入画一张家庭成员的关系图(简单的线条即可),请学生解读图中的关系。
3. 新知教学3.1 父母的名字教师问学生参考热身问题,回答自己的父母姓名,讨论学生之间对于“父母”的称呼。
3.2 家庭成员的关系教师出示家庭成员关系图,让学生解读并提出问题讨论。
3.3 家庭的重要性教师通过故事和图片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安全,并引导学生思考没有家庭的人会是怎样的,分享观点。
4. 巩固让学生自由绘制自己的家庭图片,并在图片周围标注家庭成员姓名。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鼓励学生尊重家庭、父母、亲人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我和我的家(第一课时)
教科书来源: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人民教育2016版
容来源: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
主题:我和我的家
课时:共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胡惠利/省市安流学校
一、教学目标:参考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相应容
二、课程标准: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是儿童自身的道德需求,也是社会的要求。
它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我和我的家》一课,将带领学生走进家庭享受家人的关爱,体验到家庭的欢乐和幸福,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关系,学会接纳父母、长辈的亲情,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
《法治教育大纲》要求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知。
三、学情分析
家是学生最亲切、最自由的生活环境,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与锻炼,一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学校生活的规则和行为规,他们努力从幼儿园小朋友成为合格小学生。
可是不少学生在学校各方面表现很好,在家里却判若两人,这主要涉及家庭教育及孩子的家庭责任感等原因。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家庭有了初步的概念,但概念比较模糊,除父母外,家庭亲人之间的关系不太清楚。
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厘清亲属间的关系,让学生知道家是一个人的避风港湾,也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生活是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为有了父母、长辈辛苦付出的爱,才会有自己幸福的家庭生活。
四、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家庭生活”这一主题,在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的基础上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容设计上关照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学生的生活环境为背景,合理构建教材蕴涵的科学知识、道德观念和审美意识,关注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变化,力图让学生在各种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
通过教材学习,应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家,懂得因为有了父母长辈辛苦付出的爱,才会有自己幸福的生活。
而家人的支持、帮助正是激励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
帮助学生从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中了解到“家人爱我,我也要爱家人”。
“我和我的家”通过主题活动,旨在让学生懂得自己与父母血脉相连;让学生了解家庭中各个成员间的关系,相互间的称呼及简单的家庭构成。
五、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完成课前小调查;准备出生时,家人为自己制作的有纪念意义的物品。
2、教师准备:
(1)PPT课件
(2)课前和家长保持信息沟通,了解学生出生时的一些故事,以便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
六、课时安排:共一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主题话题“我来到我家”“我的家人”;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懂得自己与父母血脉相依。
2、初步懂得家的构成,知道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活动一:我来到我家
导语:孩子们,欢迎老师给你们上课吗?今天我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学习小伙伴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吧!他叫“聪聪”,今年跟你们一样也上一年级。
今天老师来上课的路上啊,听到聪聪和几个小朋友在谈论得特别开心。
你们想知道他们在交流什么吗?
出示任务:出示ppt,呈现教科书第34页提供的一幅儿童在一起相互讲述、交流自己出生时给全家带来喜庆的情景。
(画外音,聪聪说出自己出生时的故事)。
反馈指导:
1.听一听:聪聪他们在谈论什么。
2.说一说:先小组说一说自己出生时的故事,然后选派代表全班说。
3. 赏一赏:欣赏聪聪的爸爸妈妈为他制作的物品,让学生明白,这些物品都包含着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
4. 晒一晒:先小组欣赏小朋友自己的物品,然后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出生时有纪念意义的物品,适时引导学生谈谈,家人为自己出生时做的纪念品有何用意。
小结:孩子们,你们的到来,给家增添了无限的快乐和温馨,你们与家人血脉相依,家人对你们无私的关爱着,你们感受到了吗?
活动二:读绘本,懂道理
导语:聪聪出生的时候,给家人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他可不是一个人哦,那么还有谁,请听他说吧。
出示任务:出示ppt,呈现第34页容。
聪聪阅读绘本故事《我和弟弟》。
反馈指导:
1. 认真倾听:聪聪说的话。
2. 发挥想象:聪聪可能与弟弟怎样相处?
3. 揭晓答案:让聪聪亲口告诉我们,他是怎样和弟弟相处的吧!从中让学生明白,聪聪真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值得同学们学习。
4. 评判对错:当一当小评委,看看下面这些孩子与兄弟姐妹相处的对不对。
学生从图
片中潜移默化的得到了教育,也清楚自己该如何正确的与兄弟姐妹相处。
小结:同学们个个火眼金睛,都能明辨是非。
我们都有自己的家,都有兄弟姐妹,我们要爱他们,我们要懂得歉让,这样家庭才会温馨。
活动三:家庭关系我知道
导语:同学们,聪聪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大家庭里。
这不周末来到妈妈的妈妈家去做客,见到妈妈的姐姐,应该叫什么呢?(阿姨)你们家中有阿姨吗?你们家中还有哪些人呀?(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贴人物。
)我们每个家庭都有很多成员组成,你知道家庭成员的辈分关系?
出示任务:ppt出示树状图,请同学们拿出老师事先放在抽屉里的树状图,小组成员合作把家庭成员摆放到相应的位置。
反馈指导:
1.说一说:请学生说说树状图中的空白处,可以选择哪个人物填进去。
学生说,老师填。
2. 摆一摆:指名上黑板摆放家庭成员的位置,厘清家庭成员的辈分关系。
3. 答一答:ppt出示趣味抢答,如“爸爸的哥哥称什么?”“到妈妈的妈妈家去做客,遇到妈妈的姐姐应该叫什么?”。
答对的同学,给予一个“赞”奖励,以此激趣巩固。
4.唱一唱:出示动画“家族歌”学生起立,边拍手边跟唱。
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情绪。
小结:孩子们,一家人就像枝繁叶茂的树一样,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要互相帮助,互相关爱。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能找到家人的“影子”,请你们回去搜集家人的故事,下节课我们再交流噢!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的基础上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容设计上关照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学生的生活环境为背景,合理构建教材蕴涵的科学知识、道德观念和审美意识,关注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变化。
让学生体验亲人的爱,并学会关爱自己的家人。
平时不少学生在学校各方面表现很好,在家里却判若两人,这主要涉及家庭教育及孩子的家庭责任感等原因。
为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家,懂得父母长辈付出的爱,教学中我注重体验与实践,在交流分享中帮助学生从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中了解到“家人爱我,我也要爱家人”的道理。
为了走进学生生活,我设计了学习小伙伴“聪聪”角色,贯穿整节课,使“我来到我家”“我的家人”等教学环节构成了一个整体。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我来到我家”充满好奇,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亲人间的血脉之情,课堂让学生收集整理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让学生体验到父母的爱,感受到自己的到来,给家庭增添了无限的快乐和温馨,懂得了与家人的血脉之情。
这样的教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思考,引发学生心真实的情感,让学习更贴近生活,达到教育润物无声的效果。
知道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厘清亲属之间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学生一般只是感性的认识,从未进行过理性的分析过,教学过“家庭关系树状图”帮助学生厘清关系,直观生动,再通过《家族歌》,在互动游戏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学生很快就熟悉巩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本课教学立足儿童生活,依托学习小伙伴,凭借丰富体验活动的开展给孩子带来了欢乐,带来了收获,带来了纯真的爱。
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舞台上不断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体验,自我创造,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健康快乐的成长。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不少学生受方言的影响,对长辈的称呼方式和普通话有些不一样,我只强调规,在方言和规称呼之间缺乏沟通,导致课堂气氛有些沉闷。
学生一时不能及时纠正自己的方言,导致称呼有些混乱。
改进策略:在课堂上要进行方言与规称呼之间的比照,要尊重称谓的多样、文化的多元,顺势而导,活跃教学气氛,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