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在中国的接受

合集下载

普希金

普希金

普希金与俄罗斯文化编者按:吴晓都,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秘书长。

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理事、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理论研究中心和比较文学研究中心成员。

国内俄罗斯文学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主要学术专著和译著有《俄罗斯诗神———普希金的诗歌》(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年)、《俄国文化之魂——普希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诗的隐居》(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生活中的果戈理》(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解读俄罗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等。

2008年11月6日,吴晓都研究员应邀来到华中师范大学为外国文学教研室的师生作了题为“普希金与俄罗斯文化”的学术讲座。

我今天的讲座将围绕三个关键词:俄国、苏联和普希金。

普希金的地位与影响毋庸置疑,他是一位跨民族、跨国度的文化大师。

《嘉尔曼》(又译作《卡门》)是法国作家梅里美(Prosper Mérimée)的主要代表作。

梅里美则是与普希金几乎同时的著名小说家,他极为欣赏19世纪俄国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作品,翻译和介绍了许多优秀的俄罗斯作家及作品,尤其关注普希金。

正是普希金创作的传奇长诗《茨冈人》启发了梅里美,才有了后来闻名于世的《卡门》。

《茨冈人》在国内最早是由瞿秋白先生翻译的,它借文明之子阿乐哥与自然之女金斐拉的爱情悲剧,暗示了代表俄国贵族社会中“多余人”形象的男主角阿乐哥想要逃离资产阶级文明、到自然的怀抱中找寻理想归宿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该剧展示了价值观念的冲突和文明人内心的困惑,结局是对浪漫主义幻想的终结。

19世纪丹麦著名的文学史家勃兰兑斯在《俄国印象记》中曾经专门谈到普希金对梅里美的影响:普希金的“《茨冈人》最为优秀。

茨冈姑娘的形象无拘无束、清新可爱,和缺乏道德力量的阿乐哥对比,给人极为强烈的印象,后者逃离文明却随身带来了它最可恶的罪恶之一──忌妒,把曾经爱过的人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

简谈普希金

简谈普希金

简谈普希金亚历山大·塞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是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创作在俄国解放运动中起过重要作用,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

高尔基赞誉普希金是“俄国文学之始祖”,是“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

普希金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造者,更是19世纪世界诗坛的一座高峰。

他是时代的宠儿,也是时代的旗帜。

他作为民族意识的体现者,反映了俄罗斯人民要求民族尊严、国家独立、社会进步的愿望和心声。

普希金对俄罗斯本国作家影响巨大,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其他国家的诗人能与之相比。

诚如别林斯基所说:“只有从普希金起,才开始有了俄罗斯文学,因为在他的诗歌里面跳动着俄罗斯生活的脉搏。

”1.生平与创作1799出生与莫斯科。

1811-1817年就读于皇村学校。

1820年因《自由颂》一诗而被流放南方。

1820-1824的四年时间,普希金是在克里米亚、高加索、基什尼奥夫和敖德萨度过的。

1824-1826年,普希金又在世袭庄园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过了两年幽禁生活。

1826年,普希金获准返回莫斯科和彼得堡。

1830年,普希金在父亲的庄园波尔金诺度过了一个高产的秋天,史称“波尔金诺的秋天”。

1831年普希金与“莫斯科第一美人”娜塔莉娅-冈察洛娃结婚,并开始写作《普加乔夫历史》、长诗《青铜骑士》以及关于彼得大帝的历史著作。

1836年普希金创办了《现代人》杂志,并在该刊上发表了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1837年1月,普希金于荷兰公使盖克伦的养子乔治-丹特士决斗,身负重伤,两天后与世长辞。

1.1出生至皇村学校时期(1799-1817)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年出生在莫斯科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里。

父母爱好文学,他们有很大的藏书室,并同当时著名作家卡拉姆津、茹科夫斯基、巴丘什科夫等有密切交往。

普希金生活在良好的文学环境中,又经常听到农奴出身的保姆讲述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因而培养起了对文学和民间口头创作的热爱。

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接受和传播

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接受和传播

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接受和传播文学院播音主持专业12090505 侯亦泽中国和俄罗斯两国互为对方最大的邻邦,两国之间包括文学在内的文化交往几乎是难以避免的,注定是密切的,然而,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两国间的文学交往所呈现出的起伏跌宕,所具有的强烈的戏剧性和浓厚的传奇色彩,却是世界文学关系史中所罕见的,让人喟叹不已,回味无穷。

相比较而言,中国对俄国文学作品的翻译起步较晚,直到19、20世纪之交才开始,据戈宝权先生考证,最早进入我国的俄国文学作品是发表在上海广学会校刊《俄国政俗通考》中的3篇克雷洛夫寓言,时间约在1900年。

而上海学者陈建华先生通过考证,却将俄罗斯文学进入中国的时间推前的近30年,他发现,最早的汉译俄国文学作品应该是由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翻译的《俄人寓言》,该译文载于《中西闻见录》创刊号,发表的时间是1872年8月。

也就是说,到今天为止,俄罗斯文学进入中国的历史已经有了130余年的历史。

第一个单行本的汉译俄国文学作品是普希金的《上尉的女儿》,这部由上海大宣书局于1903年出版的译著,还有一个长长的书名:《俄国情史,斯密士玛利传,一名花心蝶梦录》。

中国对俄罗斯文学的正式接受,是从译介‚俄国文学之父‛普希金开始的,这不仅是一个惊人的巧合,同时也构成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开端。

伴随着磅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俄罗斯文学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规模在中国传播开来。

俄罗斯文学落脚于这一时期的中国,可谓适逢其时,因为它呼应了当时中国和社会和政治需求。

‚五四‛前后的中国社会风雨飘摇,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在寻求救世的良方,而一贯以变革社会、介入生活为己任的俄罗斯文学,自然更让国人感到亲近。

鲁迅说,俄国文学让我们感到亲近,‚因为从那里面,看见了被压迫者的善良的灵魂,的酸辛,的挣扎,还和四十年代的作品一同烧起希望,和六十年代的作品一同感到悲哀‛,‚我们的读者大众,是一向不用自私和‘势力眼’来看俄国文学的。

我们的读者大众,在朦胧中,早知道这伟大肥沃的‘黑土’里,要生长出什么东西来,而这‘黑土’却也确实生长了东西,给我们亲见了:忍受、呻吟、挣扎、反抗、战斗、变革、战斗、建设、战斗、成功‛。

名人事迹小故事5篇

名人事迹小故事5篇

名人事迹小故事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事迹大全、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计划总结、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报告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 complete collection of deeds,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report summari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名人事迹小故事5篇有关名人事迹小故事5篇广义上的名人,指一定范围内有高知名度的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普希金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普希金简介

普希金简介人物生平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

他诸体皆擅,创立了俄罗斯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

普希金1799年6月6日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在浓厚的文学氛围中长大。

童年时代,他由法国家庭教师管教,接受了贵族教育,8岁时已可以用法语写诗。

家中藏书丰富,结交文学名流,他的农奴出身的保姆常常给他讲述俄罗斯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使得他从小就领略了丰富的俄罗斯语言,对民间创作发生浓厚兴趣。

1811年,普希金进入贵族子弟学校皇村学校学习,年仅12岁就开始了其文学创作生涯。

1815年,在中学考试中他朗诵了自己创作的"皇村回忆" ,表现出了卓越的诗歌写作才能,特别是他诗作韵文的优美和精巧得到了广泛的赞赏。

在早期的诗作中,他效仿浪漫派诗人巴丘什科夫和茹科夫斯基,学习17--18世纪法国诗人安德列谢尼埃的风格。

在皇村中学学习期间,他还接受了法国启蒙思想的熏陶并且结交了一些后来成为十二月党人的禁卫军军官,反对沙皇专治,追求自由的思想初步形成。

普希金毕业后到彼得堡外交部供职,在此期间,他深深地被以后的十二月党人及其民主自由思想所感染,参与了与十二月党人秘密组织有联系的文学团体"绿灯社",创作了许多反对农奴制、讴歌自由的诗歌,如《自由颂》(1817年);《致恰达耶夫》,(1818)年;《乡村》,(1819年),1820年,普希金创作童话叙事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故事取材于俄罗斯民间传说,描写骑士鲁斯兰克服艰难险阻战胜敌人,终于找回了新娘柳德米拉。

北大中文系比较文学概论笔记

北大中文系比较文学概论笔记

比较文学概论讲义第一章发展论第一节全球化与比较文学多元化语境1、广为流行的全球化概念着重描述的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些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在空间上不断扩展,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力量的作用表现出洲际(或区域之间)的特点。

全球化的特征在于其共时性,具体而言就是空间上的世界压缩和地域联结。

2、比较文学将从一种国际的视域研究所有的文学,在研究中有意识地把一切文学创作与经验作为一个整体。

在这种观念中,这种文学就与独立于语言学、人种学和政治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完全相等(雷纳·韦勒克)。

3、文化全球化的论题涉及到文化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即全球化与本土化),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同质与文化多元等关切到文化自身的讨论。

4、大众文化:特指进入到后工业社会时兴起于城市的,以全球化的现代(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能复制的,以市场消费为导向的,引导大众潜藏的思想意识的当代文化形态。

5、多元文化主义强调的是种族上、文化上有差异的族群的独特品质,其观点的基础是文化相对主义和历史主义。

全球地方化:即所有全球范围的思想和产品都必须适应当地环境的方式,而那种洞悉全球与本土的辩证关系的思想遂被称作全球地方主义。

第二节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史的渊源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其标志是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逐渐确立,学术团体和一批专业研究队伍的涌现,以及专业学术著作和专业刊物的出版。

线索:古罗马文学模仿古希腊文学——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共同体以及后期各民族文学差异的对比,晚期文艺复兴运动——近代法国启蒙运动使各民族之间的接触更加活跃:伏尔泰、莱辛——格林兄弟(童话、神话)——斯达尔夫人《论德国》——歌德“世界文学”——1866英波斯奈特《比较文学》;1877德科赫《比较文学杂志》;1895法戴克斯特《让·雅克·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1897比较文学常设讲座“文艺复兴以来法国文学对日耳曼文学的影响”等。

中国早期翻译的普希金小说

中国早期翻译的普希金小说

中国早期翻译的普希金小说普希金是天才诗人,又是伟大小说家。

作为小说家,普希金创作了《上尉的女儿》《驿站长》等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

自20世纪初以来,他的小说备受中国译界的青睐。

据戴天恩先生考证,20世纪普希金《上尉的女儿》有21个汉译本。

那么,普希金的小说早期是如何传人中国的呢?在此,本文将1903年至1924年汉译的普希金小说作为研究对象,穷源溯流,从中体悟其历史特点,展示中国早期翻译普希金小说之轨迹。

《上尉的女儿》的汉译历史小说《上尉的女儿》(KanllraHCKaR UOYKa),塑造了起义军领袖普加乔夫的光辉形象,是最早的一部汉译普希金小说。

至1924年,其汉译本有《俄国情史》和《甲必丹之女》。

1903年,《俄国情史》分别由开文书店、大宣书局和小说林社出版。

译者戢翼晕(1878-1908),湖北房县人,留学日本,精通日文。

《俄国情史》全名《俄国情史斯密士玛利传》,又题《花心蝶梦录》,据日本高须治助译本转译。

高须治助译本译自英译本“The Captain’s Daughter”。

译成日文时,高须治助改为《花心蝶梦录》。

该书在明治十六年(1883年)出版,明治十九年(1886午)再版,注名为《斯密士玛利传》。

汉译本《俄国情吏》的出版,标志着中国正式接受普希金小说的开端。

原著凡十四章,译成中文时,戢翼犟将“别离”和“围城”合二为一,取名为“弥士匍匐救马丽复途遇敌酋”。

从译文看,《俄国情史》与原作存在一定差异,是一部译述之作。

1921年2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甲必丹之女》。

耿济之为之撰写“叙一”和“普希金传略”,郑振铎写了“叙二”。

此篇小说译者安寿颐。

从翻译史料看,《甲必丹之女》不是最早从俄文直接翻译过来的小说,因为在安寿颐之前,他的同学耿济之已从俄文译出托尔斯泰的《真幸福》《旅客夜谭》《三问题》《郭纳滑西里》等小说。

应该说,安寿颐是从俄文直接译出《甲必丹之女》的第一人。

《甲必丹之女》中的“甲必丹”一词,是俄文“KanH raH”的音译,意为“上尉”。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及其对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及其对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及其对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摘要]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偏爱忧郁之美,宣扬个性主义和自我意识。

今天浪漫王朝光辉依然,令人无限神往。

拜伦为我们歌唱反抗精神的可贵,雨果向人们宣扬人道主义的理想,而普希金成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用理想化的手法描写情感,用生动的描述和深刻的反思刻画历史,并使浪漫主义思潮在遥远的东方引起共鸣。

郭沫若、鲁迅、郁达夫等人的创作就得益于这种思潮的影响。

[关键词]浪漫主义文学影响文学是社会最为生动的描述和最为深刻的反思。

西方文学在历史文明的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西方文学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个是不同的文学创作时期,另是不同的文学流派,当然不同的时期对应着不同文学流派。

从时期来划分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文学,资本主义时期文学。

19世纪文学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拜伦,法国的雨果,俄国的普希金等。

20世纪初,西方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引进中国。

那一时期的鲁迅、苏曼殊、包天笑、曾朴等人,先后翻译介绍了欧洲浪漫派作家的作品。

到20年代,创造社成立,郭沫若的《女神》与郁达夫的《沉沦》相继发表,“湖畔”四诗人写出大量优美的篇章,前期新月派的新诗创作日渐成熟,浪漫主义在中国发出最强音。

而爱国学者从西方浪漫主义吸收有利于所谓“文学革命”的宇宙观、生命观、社会观和文艺观,启发了新派诗人追求切近时代的个人艺术风格。

一、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一)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忧郁情怀。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钟情于忧郁之美。

“诗人雪莱说:‘最甜美的诗歌往往就是述说最忧伤的思想’”(孙建芳,1994:15)。

拜伦曾在《少侠哈罗尔德游记》中塑造了一位云游四方、性格忧郁的”拜伦式英雄”(Byronic hero)。

雨果也在《秋叶集》中描写了他的个人生活和内心感受的忧郁情怀。

在西方文学中,浪漫主义作为感伤主义的直接衍生物,忧郁、悲哀的审美传统。

普希金人物事迹介绍

普希金人物事迹介绍

普希金人物事迹介绍普希金是俄罗斯著名的文学家,被许多人认为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

他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普希金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普希金的人物生平亚历山大普希金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出生于莫斯科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家庭,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他在浓厚的文学氛围中长大。

童年时代,他由法国家庭教师管教,接受了贵族教育,8岁时已可以用法语写诗。

家中藏书丰富,结交文学名流,他的农奴出身的保姆常常给他讲述俄罗斯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使得他从小就领略了丰富的俄罗斯语言。

并且对民间创作发生浓厚兴趣。

1811年,普希金进入贵族子弟学校皇村学校学习,年仅12岁就开始了其文学创作生涯。

1815年,在中学考试中他朗诵了自己创作的“皇村怀古”,表现出了卓越的诗歌写作才能,特别是他诗作韵文的优美和精巧得到了广泛的赞赏。

在早期的诗作中,他效仿浪漫派诗人巴丘什科夫和茹科夫斯基,学习17世纪——18世纪法国诗人安德列谢尼埃的风格。

在皇村中学学习期间,他还接受了法国启蒙思想的熏陶并且结交了一些后来成为十二月党人的禁卫军军官,反对沙皇专制,追求自由的思想初步形成。

普希金毕业后到彼得堡外交部供职,在此期间,他深深地被以后的十二月党人及其民主自由思想所感染,参与了与十二月党人秘密组织有联系的文学团体“绿灯社”,创作了许多反对农奴制、讴歌自由的诗歌,如《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

1820年,普希金创作童话叙事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普希金在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民间语言,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同于古典主义诗歌,向贵族传统文学提出挑战。

普希金的这些作品引起了沙皇政府的不安,1820年他被外派到俄国南部任职,这其实是一次变相的流放。

俄国诗人普希金生平简介

俄国诗人普希金生平简介

俄国诗人普希金生平简介普希金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普希金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普希金生平简介普希金出生于公元1979年,由于出身贵族,普希金一直都受到了良好的文学熏陶,其思想也是十分的开放,有着很强烈的现代化特征,后来娶了贵族小姐普希金娜,与妻子的感情一直都是十分稳固的,但却遭到了别有用心之人的算计,最终与丹特斯决斗失败而死去,死于1837年,享年38岁。

普希金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曾一度被认为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其作品也影响了无数人民。

普希金出生于一个较为落魄的贵族家庭,但是这并不影响到普希金的富裕生活,普希金童年时代就已经接触到了不少社会杰出人士,后来也因为接触了过于先进的思想,以至于与西方的保守主义十分的不协调,甚至得到了沙皇政府的抵触。

普希金也因为过人的才华,在众多的上流人士之中脱颖而出,迎娶了绝世美人普希金娜。

但是普希金娜由于过分的貌美,还有其他很多的爱慕者,因而普希金成为了上流社会中的砧上之肉。

最后,普希金和丹特斯的决斗而亡,其妻子不得不一个人照顾四个孩子。

普希金的一生是十分短暂的,只有短短的三十八年,但是却留下了很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尤其是普希金的诗歌,在俄国的文坛中占有很高的文学地位。

普希金的思想是十分深邃的,既源于其过人的才华,也得益于其敏锐的洞察。

普希金的影响作为俄国著名的文学家,普希金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尤其是在文坛中的影响更是惊人。

普希金的死也是源于其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开始动摇了沙皇的统治,沙皇政府因此想方设法地设计让普希金与人决斗,最终导致了普希金的死亡。

那么,普希金究竟有多大的影响,竟然能够威胁到了沙皇的统治?普希金的小说自从发行之后,就一直受到了人们的广泛的关注,同时民众开始对小说中的思想开始有了很深的吸收和咀嚼,于是在整个社会上都在迅速蔓延着这种自由民主的思想,而这恰恰与沙皇的统治相悖,因此普希金成为了民众心中的为人,同时也成为了沙皇政府的敌人。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复习1、可比性:指跨越性文学现象中,由于实际存在的各种内在联系,而具有的比较研究的可能和比较研究的价值,是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根基,是客观存在而又有待我们发掘的。

主要包括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与互补性。

2、流传学: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中点的接受者的“他者”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文艺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P60流传学研究的影响类型:放送者特别的精神、人格、气质的影响,技巧的影响,艺术形象的影响,主题或题材的影响,框范的影响,理论思潮的影响。

流传学研究的模式:直线式影响、辐射式影响、焦点式影响、交叉式影响。

3、渊源学:又称为源流学或源泉学,属于影响研究的范畴。

它是指以文学接受者为出发点,去探寻放送者的影响,揭示某一文学现象或作家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的外来因素,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性追溯和研究。

P74渊源学研究的特征:它是强调对跨国影响渊源的追溯的研究;渊源学必须以实证性研究为根基,强调对实证性资料的收集、鉴别、分析和论证。

4、媒介学:是影响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外国作品进入本国的方式、途径、手段及其背后的因果规律。

媒介学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个体媒介、团体媒介和文字资料媒介。

P865、文化过滤:是指文学交流中接受者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交流信息的选择、改造、移植、渗透作用,也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发生影响时,由于接收方的创造性接受而形成的对影响的反作用。

文化过滤是研究跨异质文学文本事实上的把握与接受方式,它是促成文学文本发生变异的关键。

P986、文学误读:“误读”由美国文艺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提出的。

本来是指偏离阅读对象本身的意思和内容的阅读。

过去常用来指称不正确的阅读,误差性阅读或阅读理解错。

比较文学中指文学作品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发送者文化的损耗和接受者文化的渗透而形成的误差。

P1047、形象学:是比较文学学科中的一个门类,研究某国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关注作家在作品中如何理解、描述、阐释作为他者的异国异族,探索异国异族神话的创造过程和规律,分析其社会心理背景以及深层文化意蕴。

比较文学-07译介-形象-接受

比较文学-07译介-形象-接受

月亮: 寂寞——“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思念——“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永恒——“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无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圆满——“月圆花好,如此良宵”; 辽阔——“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 舞” …… 茅盾:《谈月亮》
A.小说家:
a.当时中国文学界对小说的重视超过诗歌。
b.当时中国文学界对富有人道色彩的俄国现实主 义作品的重视超过浪漫主义作品。
c.当时中国文学界对普希金诗歌的魅力缺乏足够 的了解。
B. “革命诗人” 评论界普遍重视普希金的诗人身份。 郭沫若:普希金有几点最值得中国读者学习: “第一是他(普希金)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第二 是他的为革命服务的志趣:第一是在两种生活原 则之下,他发挥尽致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气慨。”
特雷
3、作家描写的异国与现实中真正的异国是真
实再现还是带有不同程度的美化或丑化。
13世纪的《马可· 波罗游记》 20世纪卡尔维诺描述马可· 波罗与忽必烈对话的 小说《看不见的城市》 雷蒙· 道森:《中国变色龙》
巴柔《从文化形象到集体想象物》:当异国
文化现实被视为优越于本土文化的时候,就 会出现对本土文化的贬低和对异国文化的狂 热,他们意识到了本土文化所缺乏的东西, 对异国文化的狂热褒扬更多地属于一种幻象。
赵树理:
“摸住读者的喜好,进一步研究大家所喜 好的东西”,不能“把群众不喜欢的或暂时 不能接受的东西硬往他们手里塞”。
第四,“未定点”论 “空白点”与“未定点” 也在阅读阐释时发挥 着“交往”功能。 “召唤结构”:期待着读者去填充、完善这些 “空白点”与“未定点”,使之“具体化”。 阅读小说 是“呈象” 小说提供意义的“持载者”,通过读者的创造性 阅读活动,“持载者”所“持载”的意义才能显 示出来。 《红楼梦》

对于普希金的评价是怎样的

对于普希金的评价是怎样的

对于普希金的评价是怎样的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俄国著名的文学家,被认为是最伟大的诗人,那你知道人们对他的评价是怎样的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对普希金的评价普希金的重大贡献,在于创建了俄罗斯文学语言,确立了俄罗斯语言规范。

屠格涅夫说:“毫无疑问,他创立了我们的诗的语言和我们的文学语言”。

普希金的同时代人和好友果戈理也曾说:“一提到普希金的名字,马上就会突然想起这是一位俄罗斯民族诗人。

他像一部辞书一样,包含着我们语言的全部宝藏、力量和灵活性。

在他身上,俄罗斯的大自然、俄罗斯的灵魂、俄罗斯的语言、俄罗斯的性格反映得那样纯洁,那样美,就像在凸出的光学玻璃上反映出来的风景一样。

”在俄罗斯文学史上,普希金享有很高的地位。

普希金的文学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多余的人”、“金钱骑士”、“小人物”、农民运动领袖等典型人物形象。

别林斯基在著名的《亚历山大·普希金作品集》一文中指出:“只有从普希金起,才开始有了俄罗斯文学,因为在他的诗歌里跳动着俄罗斯生活的脉搏。

”赫尔岑则说,在尼古拉一世反动统治的“残酷的时代”,“只有普希金的响亮辽阔的歌声在奴役和苦难的山谷里鸣响着:这个歌声继承了过去的时代,用勇敢的声音充实了今天的日子,并且把它的声音送向那遥远的未来”。

冈察洛夫称“普希金是俄罗斯艺术之父和始祖,正象罗蒙诺索夫是俄罗斯科学之父一样”。

普列汉诺夫、卢纳察尔斯基、高尔基等人对普希金也有所论述。

高尔基曾指出:“普希金的创作是一条诗歌与散文的辽阔的光辉夺目的洪流。

此外,他又是一个将浪漫主义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奠基人;这种结合赋予俄罗斯文学以特有的色调和特有的面貌。

”文学家普希金对社会的影响普希金作品崇高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使他具有世界性的重大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

普希金在他的作品中表现了对自由、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必能战胜黑暗、理智必能战胜偏见的坚定信仰,他的“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燃亮”的崇高使命感和伟大抱负深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传播效应研究

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传播效应研究

效应研究》2023-10-28CATALOGUE目录•研究背景和意义•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内容与特点•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传播效应•俄罗斯文学在中国传播的未来展望•结论与参考文献01研究背景和意义自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众多经典作品被翻译成中文,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影响力随着时代变迁,俄罗斯文学的传播方式从最初的翻译出版,到后来的影视作品、网络传播等,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从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到当代的俄罗斯作家,他们的作品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播内容的丰富性研究背景03探讨文学传播与时代变迁的关系通过对不同时期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传播进行分析,可以深入探讨时代变迁对文学传播的影响和作用。

研究意义01梳理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历程通过研究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影响和接受过程。

02分析传播过程中的文化交流研究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可以进一步探讨中俄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增进两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02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历程随着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逐渐深入,俄罗斯文学开始进入中国。

17世纪18世纪19世纪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等俄罗斯著名作家的作品开始被翻译成中文,并在国内出版。

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的作品也被翻译介绍到中国,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03早期传播0201近代传播“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俄罗斯文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兴起和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仍然有一些作品被翻译出版。

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传播达到了高潮,各种流派的文学作品被大量翻译出版。

现代传播新中国成立初期01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再次达到了高潮,各种流派的文学作品被大量翻译出版。

比较文学之接受学

比较文学之接受学

接受理论出现后,越来越多的比较文学
学者意识到了接受理论的重要性,自觉 地将其运用到比较文学的研究之中,形 成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新的范式——接 受研究。其诞生的标志是1979年在奥地 利因斯布鲁克召开的国际比较文学第九 次学术讨论会,以“文学的传播和接受” 为题展开讨论。正式将接受研究作为比 较文学研究的一个新范式纳入到比较文 学研究体系之中。
小说提供意义的“持载者”,通过读者的创造性阅 读活动,“持载者”所“持载”的意义才能显示出 来。
《阿Q正传》、《红楼梦》
第五,“具体化”论 “空白点”与“未定点”(作品)
二者相遇 “先见”与“期待视野”(读者)
第六,垂直接受与水平接受
垂直接受(历史发展的)和水平接受(共时并存 的)决定了作品的深度和广度,也决定了不断 变化的文学作品的价值 《红楼梦》、《人间 喜剧》、莎士比亚作品等等
接受理论的产生,极大冲击了文学
研究的各个领域,革新和创造了一
批新的研究范式。作为文学研究一
支的比较文学,从这一理论中看到了发展自己的机 遇。接受理论对读者在作品实现过程中主导地位 的肯定,对读者接受规律的研究,正好契合了比 较文学研究中影响的放送路线中对接受者的关注, 比较文学和接受理论在这里找到了它们的契合点。 “比较文学中的接受研究以接受理论为基础”。
“期待视野”: 作者在“接受屏幕”所构成的 接受前提下对作品向纵深发展的理解和期待。
古典小说: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圆满 收场;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时候一到,一切都
报”的“合理结局”。 (《错斩崔宁》、《十五
贯》、《双熊梦》)
朱西宁(台湾):《破晓时分》

1、接受学与接受理论
➢ 接受理论的代表人物尧斯、伊瑟尔。

新时期俄苏历史诗学在中国的接受与研究状况(二)

新时期俄苏历史诗学在中国的接受与研究状况(二)

关键词 : 历史诗 学; 应用型研 究; 借鉴型研 究
中图分 类号 : 1 1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8—3 1 (0 6 0 —0 7 ~0 10 7 52 0 )2 0 6 4


俄苏历史诗学 理论资源的应用型研究
“ 在世界范 围内的文学 史研究 中, 迄今许 多文 学史 家都
耿 海 英
( 郑州大学 外语 学院, 郑州 40 5 ) 5 02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要 : 国历史诗学 学派 自维谢洛 夫斯 基 开创 以来逐 渐成 为俄 苏文艺 学 中最主要 、 俄 最有 价值 的科研 方 向之

并在 国 内外产生 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 艺学中的许 多思想和原理 , 文 东西方许 多常说 常新、 争论不休 的 问题 都源
斯基 历史 诗学 、 正在 兴起 的洛 特曼 符号学 , 同巴赫金 对话 理 论、 形式 主义诗学 理论 、 西方 叙事学理论一样 , 却没有运用 到 白银时代小说文体研究 上来 。而作者在其 另一篇 文章《 俄 从
对它影响的印记。得 出结论 , 普希金在师承和借鉴拜 伦创作 时, 不断发展 自我 , 越对 方 , 超 即使 在 受 到拜 伦强 烈 影 响 的 “ 南方诗 ” 已显示 出殊异于他 所崇拜 的英 国诗人 。 中,
19 年第 4 伊犁师范学 院学 报》 95 期《 上发 表一篇 《 女性 : 朱 自清文学创作 的一 个母题 》 的文章 , 以维谢 洛夫斯 基 的母
题概念为核心研究了朱 自清的创作。随后的几年中不断有 学者运用维谢 洛夫斯 基 的母 题概 念进 行研究 , 的《 诗 郎樱 史
的母题 研究 》 l [、 2 王桂荣 的《 孙犁小说的女性母题与 民族文化 本 体的重塑》 ] [、 3 胡润森 的《 戏剧主题 论》4 李大健 的{0世 l、 l 2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普希金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普希金简介
[来%源*:~&@]
普希金作品崇高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使他具有世界性的重大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 全世界所有的主要文字。普希金在他的作品中所表现的对自由、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必能 战胜黑暗、理智必能战胜偏见的坚定信仰,他的"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燃亮"的崇高使命感和 伟大抱负深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天才的杰作,激发了多少俄罗斯音乐家的创作激情和 灵感。以普希金诗篇作脚本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鲍里斯·戈都诺夫》、《黑桃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K12 教育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皇后》、《鲁斯兰与柳德米拉》、《茨冈》等等,无一不是伟大的音乐作品;普希金的抒情 诗被谱上曲,成了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还有的作品还被改编成芭蕾舞,成为舞台上不朽的 经典。
为了纪念普希金,人们把他出生的皇村改名为普希金(1796 年叶卡捷琳娜大帝就在这里 去世)。现在这里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著名的波尔金诺村也在这附近。
普希金毕业后到彼得堡外交部供职,在此期间,他深深地被以后的十二月党人及其民主 自由思想所感染,参与了与十二月党人秘密组织有联系的文学团体"绿灯社",创作了许多反 对农奴制、讴歌自由的诗歌,如《自由颂》(1817 年);《致恰达耶夫》,(1818)年;《乡村》, (1819 年),1820 年,普希金创作童话叙事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故事取材于俄罗斯 民间传说,描写骑士鲁斯兰克服艰难险阻战胜敌人,终于找回了新娘柳德米拉。普希金在诗 中运用了生动的民间语言,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同于古典主义诗歌,向贵族传统文学提出挑战。
普希金的这些作品引起了沙皇政府的不安,1820 年他被外派到俄国南部任职,这其实 是一次变相的流放。在此期间,他与十二月党人的交往更加频繁,参加了一些十二月党的秘 密会议。他追求自由的思想更明确,更强烈了。普希金写下《短剑》(1821)、《囚徒》(1822)《致 大海》(1824)等名篇,还写了一组"南方诗篇",包括《高加索的俘虏》(1822) 、《强盗兄 弟》 (1822)、《巴赫切萨拉依的泪泉》(1824)、《茨冈》(1824)四篇浪漫主义叙事长诗。 还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太阳沉没了》(1820)、《囚徒》和《短剑》(1821)等,这些 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强烈憧憬。从这一时期起,普希金完全展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对普希金的评价是怎样的

对普希金的评价是怎样的

对普希金的评价是怎样的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对普希金的评价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对普希金的评价介绍普希金是俄国著名的作家,其在俄国历史上也有着十分重大的地位,而人们对于普希金的评价则极尽褒美之意。

很多文人墨客都认为普希金是俄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诗人,普希金的诗歌不仅仅影响了俄国文坛,同时也改变了俄国的文学的面貌。

但也有人并不从普希金的杰出才华出发,而从普希金的感情着手,认为普希金是一个有着烂漫自由主义精神的现代人,其痴情更是世间鲜有。

关于普希金评价,对于不同人而言有着十分不同的评价,但是每个人都认为普希金是一个伟大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对于文学,普希金用自己的生命在书写着人们心目中的理想世界,而对于感情,普希金也用了生命捍卫着自己崇高的爱情。

普希金的有人果戈里也认为普希金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人物,因为有了普希金才有了俄国现代文学的面目,普希金更是用自己的笔墨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理想社会图景。

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也对普希金有着异常高的赞美,高尔基认为普希金代表了一种文学的模样,普希金独特的文学创作手法更是开辟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

说起普希金评价,很多人最想知道的便是其妻子的评价。

普希金的妻子普希金娜一直都认为普希金是这个世界上最与众不同的人,普希金才华绝世,思想深邃高远,对自己的爱更是坚贞不渝,不仅是一个了不起的大文豪,更是一位一生执著的好丈夫。

普希金墓志铭是什么普希金是俄国最为伟大的一位文学家,然而让人们最为震惊的却是普希金的墓志铭。

普希金的墓志铭并不是在其去世之后写出来的,而是普希金在自己还是风流浪子的时候写出来的。

普希金的墓志铭是由普希金自己所书写的,而普希金在写自己墓志铭的时候只有十六岁,那还是一个如花如玉的年纪,而普希金却已经把自己的墓志铭写好了,这样的做法或许再没有别人了。

普希金墓志铭问世的时间十分早,普希金还是16岁的时候,已经为自己写好了墓志铭,其做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让自己始终保持本心,无论如何都要记住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对于未来道路的选择,普希金在提笔写下自己墓志铭的那一刻就已经深入骨髓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希金在中国的接受
现在中国读者心目中的普希金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
大的诗人,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俄罗斯文学的鼻祖,现代标准俄语创始人,他的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涨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

普希金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时代的重大问题:专制制度与民众的关系问题,贵族的生活边路问题,农民问题,塑造了有高度概括意义的形象:“多余
的人”、“金钱骑士”、“小人物”、“农民运动领袖”。

这些问
题的提出和文学形象的产生,大大促进了俄国社会思想的前进,有利于唤醒人民,有利于俄国民族运动的发展。

但是中国对普希金的认识接受过程却是曲折多变的。

其中原因包含着中俄文学中的误读现象与时代变迁的关系:中国对普希金的接受有过几次调整,变化中的普希金形象蕴含着诸多误读的成分。

而这种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国界的接受中出现的这种调整和误读,是有深刻的时代因素和文化内涵的。

第一,小说家普希金
在普希金的名字自1897年被译介中国后的将近30年间,人们只是见其小说不断被译介出来而未见其诗歌,以诗人著
称的普希金为何却首先以小说家的身份出现在中国读者视
野中呢?这个设问已经跨越了两个民族的文化,不是纯粹民
族文学研究或国别研究所回答的问题了。

从比较文学研究的跨文化视域究其原因,大概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当时中国文学界对小说的重视超过诗歌。

晚清维新派人士梁启超等人曾大力鼓吹“小说界革命”,他们的
倡导有力的推动了当时的小说创作和翻译。

黄和南译介《俄国情史》所写的《绪言》认为:非历史、非传记、而为小说……夫小说有责任焉。

吾国之小说,皆以所谓忠君孝子贞女烈妇等为民国镜,逐养成一奴隶之天下。

然则吾国风俗之恶,当以小说家为罪首。

是则新译小说者,不可不以风俗改良为责任也。

可见,译者与评价者在译介这部作品时受当时中国社会思潮的左右,都是有明确指向性的。

其次,是当时中国文学界对富有人道色彩的俄国现实主义的重视超过浪漫主义作品。

鲁迅在20年代回忆他当年对
拜伦和普希金等浪漫主义诗人的介绍时说:“他们的名,先
前是怎样地使我激昂呵,民国告成以后,我便将他们忘却了。

”鲁迅的这种喜好上的变化其实正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文坛
审美趣味的变化,如耿济之在为安寿颐所译介的小说《甲必丹之女》撰写的对话形式的序言中,先以友人的口吻强调介绍外国文学“当以写实派之富有人道色彩者为先”,而后指
出在写实派和浪漫派之间虽然不能截然划出一条鸿沟,但特
别肯定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精神:“能将普加乔夫作战时代之风俗人情描写无遗,可于其中见出极端之写实主义。


再次,是当时中国文学界对普希金诗歌的魅力缺乏足够的了解。

在那个时代,不少人把普希金仅仅看做是一个“社会的诗人”,对他的诗歌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价值了解不多。

同时,译介形神兼备的诗歌又具有相当的难度,当时中国的翻译界在总体上尚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诗歌译介中的这类问题并非局限于普希金一位诗人,其他外国诗人作品的译介也有相似的现象。

《文学周报》这种情况直到20―30年代之交才稍有变化。

1927年第4卷第18期发表了孙衣我翻译的普希金诗作《致诗友》,1933年哈尔滨精益书局出版的《零露集》收入普希金《致大海》和《一朵小花》等九首诗歌。

但是,诗人普希金真正为中国读者所了解一直要到30年代中后期,即中国文坛首次大规模纪念这位俄罗斯诗人之时。

第二,革命诗人普希金
如果说,翻译界最初提供给中国读者的是小说家普希金的形象的话,那么,评论对普希金的诗人身份一开始就十分明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为中国读者描绘的更多的是革命诗人普希金形象。

应该说,普希金的这种形象在“五四”时期的介绍中已初露端倪。

李大钊的《俄罗斯文学与革命》作为较早谈到普希金的文章,仅提及其《自由颂》一篇,所强调的是诗歌的思想内涵。

对其他几位诗人李大钊列举的也大抵是一些为自由而呐喊的诗篇,如莱蒙托夫的《诗人之死》、雷列耶夫的《沉思》和奥加廖夫的《自由》等。

李大钊之文反映了当时进步知识分子对普希金的基本认识,其褒贬的尺度与他们的政治观和文学观是一致的。

从比较视域追寻共通性的层面上来看,他们对普希金诗歌的接受是在双方共在的审美价值点上完成的。

当然,当时有些研究者在强调普希金是“社会的诗人”的同时,也注意到他在艺术方面的成就,如田汉在《俄罗斯文学思潮之一瞥》中称:普希金的伟大首在表现俄国之社会倾向与要求,次在造出能活现国民思想感情之用语。

瞿秋白当时关于普希金的一些评述在审美的价值衡量尺度上
也与田汉有着共通性。

接受普希金在经过自1925年至1936年的相对沉寂后,在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进入了活跃期,而且随中国局势变化、左翼文化运动的迅速发展,对普希金的评价开始出现逐步拔高的趋势。

这时期举办的三次纪念活动:1937、1947年纪念普希金逝世100、110周年,1949年纪念普希金诞生150周年。

期间,出现了很多纪念专刊或纪念集,这是普希金作品跨越了民族、语言、文化与国界在中国的一次大普及。


此同时,“革命诗人”普希金的形象也开始凸现出来,其被反复译介的是《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致恰大耶夫》和《自由颂》等反暴政、争自由的诗篇,茅盾认为“诗人的一生就是一首革命的史诗”,郭沫若称普希金有几点最值得中国读者学习:第一是他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第二是他的为革命服务的志趣;第三是在两种生活原则之下,他发挥尽致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气概。

从研究的比较视域看,郭沫若对普希金诗歌的审美评价大有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阐发研究性质,他把孟子的话语恰如其分的带入对普希金作品的批评中,使孟子的话语与俄国普希金的诗歌在共通的审美价值层面上整合在一起,完成一次崭新的诗学批评表达。

这时期拔高普希金做为革命诗人的形象是普遍现象,如胡风对普希金的评价基本上限于“革命诗人”。

在《A.S.普希金与中国》中,他称普希金是“一个反抗旧的制度而歌颂自由的诗人,一个沙皇俄国虐待、放逐、以致阴谋杀害了的诗人”,是“民主革命运动底诗人,旗手”。

革命诗人普希金形象在中国文学批评界的出现,与当时中国社会和文学自身的时代语境有关。

胡风在上文中这样解释中国左翼文坛只接受“革命诗人”普希金的原因:新的人民的文艺,开始是潜在的革命要求的反映,因而推动了革命斗争,接着也就因而被实际的革命斗争所丰富所培养了。

中国新文艺一开始就秉赋
了这个战斗的人民性格,它的欲望一直是从现实的人民生活和世界的人民文艺思想里面争取这个性格的发展和完成。

从这一点上,而且仅仅只能从这一点上,我们才不难理解为什么普希金终于被当做我们自己的诗人看待的原因。

中国左翼文坛过于浓厚的政治倾向和功利色彩,阻碍了对这位诗人更为全面和客观的了解和接受。

这种情况在50年代已经存在。

也由于这一点,在60―70年代政治风向发生逆转时,普希金在中国地位也才会一落千丈,从被偶像化的“革命诗人”变为遭唾弃的“反动诗人”。

从80年代开始中国对普希金的接受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为读者备感真实而亲切的普希金形象出现了。

俄罗斯浪漫主义诗人,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俄罗斯语言文学的创史者,他的创作奠定了近代俄罗斯文学的基础,宣告了他的黄金时代的到来,并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俄罗斯优秀作家,被称为“近代俄罗斯之父”。

这表明一方面文学接受中的误读现象(不管是有意识的误读还是无意识的误读)与时代的变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另一方面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在跨文化的接受中所产生的误读现象,与两个民族、文化、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

参考书目:
1、《俄罗期文学思潮之一瞥》见于《民铎》田汉著1919
年。

2、《向普希金看齐》见于《郭沫若全集》郭沫若著1992年。

3、《比较文学概论》杨乃乔著200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芳芳,女,河南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教育系讲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