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驿路梨花》省公开课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f1156a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9.png)
驿路梨花(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驿路梨花》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等。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仿写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2)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关爱他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驿路梨花》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等。
3. 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仿写和创作。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的理解。
3. 学生独立分析和评价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4. 运用实践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驿路梨花》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等,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 探究学习: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驿路梨花》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3. 生僻词语解释词典4. 课文分析资料5. 学生作文样本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发言、讨论、提问等情况。
《驿路梨花》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444b68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b.png)
《驿路梨花》教案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七年级的学生应“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同时提出“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说出来,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获得有益启示”。
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通过精读和略读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要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更要善于抓住文章中人物的特点,生发出自己的体会,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二、单元教材分析略读是常用的阅读方法之一,其主要特征是选择性地阅读,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
在七年级阶段,学生要掌握一定的略读方法。
同时,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理解主旨,而且要揣摩语言;不仅要掌握内容,而且要了解写法;不仅要获得知识,而且要提高能力。
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通过对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阐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要带领学生领会文中所记的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
2.《驿路梨花》,授课教学时,除弘扬雷锋精神外,还要让学生学习在写作记叙文时合理地安排顺序,巧妙地进行构思、设置悬念,使文章引人入胜。
3.《最苦与最乐》,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启迪——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在此课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厘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短文两篇》,除了要了解内容、把握主旨外,还要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最好通过《陋室铭》和《爱莲说》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找出两篇短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从而突出特点,加深印象。
三、单元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加深了对语文的浓厚兴趣,而且乐于参与各项语文活动,特别是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活动。
要让七年级的学生保持对语文的兴趣,同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662bd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2.png)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析文中描写梨花的语句,体会其作用。
(3)理解小茅屋的主人是谁,把握文章的主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哈尼小姑娘和解放军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文中描写梨花的语句,体会其作用。
(2)理解小茅屋的主人是谁,把握文章的主题。
2.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深刻的主题和细腻的情感,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美德。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梨花盛开的视频或展示梨花的图片,让学生欣赏梨花的美丽。
2. 提问学生:看到梨花,你会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梨花的洁白、美丽、纯洁等特点)3. 教师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驿路梨花》也与梨花有关。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故事,感受梨花的魅力和人性的温暖。
(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2.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正音释词。
3. 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1. 找出文中描写梨花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1)“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作用:描写了梨树林的美丽景色,为故事的发展营造了一个优美的环境。
(2)“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驿路梨花》 学历案
![《驿路梨花》 学历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57c17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2.png)
《驿路梨花》学历案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体会文章以梨花为线索,以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感受作者对雷锋精神的赞美。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梨花”的象征意义和文章的主题。
(2)学习本文设置悬念、误会的巧妙构思。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这种精神。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有些可能会让我们感动,有些可能会让我们深思。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充满温情的文章——《驿路梨花》。
(二)作者简介彭荆风,江西萍乡人,当代作家。
他的作品大多描写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俗人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边疆色彩。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四)理清思路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出现的人物和他们与小茅屋的关系。
2、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章的情节发展。
(五)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文中多次提到“梨花”,找出相关语句,说说“梨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文章设置了哪些悬念和误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析文中人物的形象,他们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六)主题探讨1、思考: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仅仅是赞美梨花吗?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
(七)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讲述自己身边类似于文中人物的感人故事。
2、推荐阅读彭荆风的其他作品,如《鹿衔草》等。
(八)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驿路梨花》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温暖,也明白了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像文中的人物一样,传递爱心,奉献社会。
(九)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以“身边的温暖”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作文。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9fc42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0.png)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一、学习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
二、学习本文在立意、构思、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设想一、这是一篇小说,但根据初一册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仍按记叙文教学。
因此不必象分析小说那样重点放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方面,而应着重放在对有关事物具体生动的描写,反映几个人物的精神面貌方面。
二、预习时要求学生事先完成课后习题一,填好表格以熟悉并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在立意、构思、写景、标题等方面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具准备:幻灯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理清文章线索,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2.揭示文章主题,明确写景的作用及标题设立的巧妙。
一、检查习过程中字词的掌握情况。
(幻灯展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到黑板上注音)⑴ A 驿路() B 荆棘() C 陡峭()⑵ A 竹篾() B 简陋() C 恍惚()⑶ A 麂子() B 修葺() C 讴歌()2.解释下列词语,(本题结合课文语境进行讲解,由学生回答)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修葺:修理房子。
恍惚:看得不清楚,不真切。
修长:长。
折损:因过分尊敬使人承受不起。
悠闲:闲适自得。
二、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上新课第二十一课《驿路梨花》。
板书课题:二一. 驿路梨花作者:彭荆风同学们是否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我们到一座深山去玩或到荒无人烟的野外去玩,就在我们玩得十分开心而肚子开始饿起来、腿开始酸起来时,天已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这个时候你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有个落脚点,哪怕是一座破旧的小茅屋供休息也好。
)要是没有怎么办?(只好露宿山林或野外了。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b01a0b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07.png)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通过课内外拓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
(3)课内外拓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汇。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5. 课内外拓展:(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作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
(2)评价学生在讨论、汇报中的表现。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2)关注学生在作文中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运用。
3. 综合评价:(1)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1e287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e.png)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讨论中主动探究,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精神。
4.了解作者矛盾的写作手法,以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5.掌握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线索、情节发展及其表现手法。
本节课我们将紧密结合教材,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内涵,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驿路梨花》的深入阅读,使学生能够领悟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审美情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梨花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矛盾的写作手法,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意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驿路梨花》中梨花的象征意义、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文章的结构。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以下内容: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6篇】-最新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6篇】-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a1bc06f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8.png)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6篇】主持词已成为各种演出活动和集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当今不断发展的世界,主持词的实用频率越来越高,一般我们都会做好相关准备的,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分享的6篇《《驿路梨花》教案设计》,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了解鲁迅作为普通人的一面,理解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用质朴平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通过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挖掘人物内涵。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为了疗救愚弱的国民,他弃医从文;为了揭露“吃人”的社会,他上下求索。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他是一位清醒的智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他是一位不屈的斗士。
他一生致力于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是当之无愧的伟人。
这就是鲁迅先生。
对于鲁迅先生,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鲁迅的作品。
鲁迅文学中的鲁迅形象:小时候的鲁迅—— 天真、烂漫、充满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赴日本求学时期、弃医从文的鲁迅—— 觉悟、思想、爱国情怀《藤野先生》回国组织同盟会时期的鲁迅—— 觉醒追求、执着坚定《孔乙己》老师启发导入:从学过的这些文本中,同学们似乎很容易不由自主地选择“伟大”这个词来形容鲁迅,他的地位如同圣人一般高大,好像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严肃的意味,让人只可远观,难以接近。
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回忆鲁迅先生》里,作者萧红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平凡的鲁迅先生。
作者简介萧红二、初步感知——感悟鲁迅的普通与平凡同学们课前也做了预习工作,下面同学们快速通读文本,感悟萧红塑造的鲁迅形象。
驿路梨花教案5篇
![驿路梨花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c6c90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41.png)
驿路梨花教案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写教案是我们必须专心学习的事情,在下笔写一份教案时,我们都要有着较强的思维规律能力,以下是我精心为您推举的驿路梨花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驿路梨花教案篇1(一)教学建议1.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解读文本,以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叙述手法和主题思想为重点。
2.课前要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根据时间挨次理清主要人物和主要时间。
3.老师要留意思维方法的指导和点拨,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理清篇章结构。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理解小说的叙述手法及表达效果。
多角度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物形象分析;2.难点:小说深厚的思想内蕴分析。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清篇章结构。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引入新课今日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是一篇小说,是彭荆风。
(板书标题、)二、问题探讨(一):结构分析阅读小说,首先要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本文以“我们”的行止和见闻为主线。
根据你的理解,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点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情节,可分五部分:第一部分(1—8自然段),从开头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我”和老余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第二部分(9—12自然段),从“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到“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惫;第三部分(13-27自然段),从“正说着”到“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唱歌”,“我们”和老猎人之间的误会;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28—36自然段),从“第二天早上”到“常来照管这小茅屋”,写“我们”遇到梨花妹妹,梨花妹妹讲出小屋的来历;第五部分(37自然段),从“我望着这群”到篇末,点名主题,收束全篇。
三、问题探讨(二):人物分析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出场的挨次是怎样的?他们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文章在刻画这些人物是采纳了怎样的手法?要点①课文中写的人物及其出场挨次是:“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7篇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fae14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d.png)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7篇【课时安排】1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小说设置悬念和误会的巧妙构思。
2.体会小说设题的精妙。
3.弘扬传承雷锋精神。
一、直接入题,明确目标二、精读课文,初识小屋及屋主人1.请同学们齐读8--11段,从文中提炼信息,说说这是一间怎样的房屋。
2.从小屋陈设可以看出屋主人的什么特点?三、略读课文,体味悬念和误会的妙处4.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四、细读课文,品味“梨花”之美5.跳读课文,勾画出和“梨花”相关的内容,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
6.你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驿路梨花》?五、总结延读,一花引得百花开六、板书设计驿路梨花处处开爱暖人间雷锋精神代代传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过程与方法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难点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
方法:速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多媒体课件。
1课时导入:大漠长空,天高地阔,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秋色斑斓。
待发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静默在发射塔架。
全世界的目光,都跨洋过海穿山越岭,投注在中国西北部这片大漠深处,聚焦在广袤旷野中这巍峨耸立的塔架上。
接着,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情况。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某某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
202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23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e43c44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bc.png)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3、学习优秀人物向雷锋学习。
教学设想:本篇不是从解放军盖起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写起顺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而是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按“我们”宿在小屋的得解除饥饿疲劳和见闻顺序,组织材料,结构篇章,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叙中融情,叙后抒情,抒情结尾;其中两段具有插叙作用的人物语言,表明小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并在叙写所见所闻当中,先设置出一个悬念,穿插两个误会,步步深化悬念,最后彻底解开悬念;从而体现出了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有力地表达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
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力量,达到教学目的。
本篇以“驿路梨花”为题,一语双关,譬喻恰切,形象鲜明,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在分析作品基础上体会标题含意,培养鉴赏能力。
本篇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分析梨花树林中发现小屋。
教学过程:1、由新单元教学的开始,引出《驿路梨花》(板书课题)。
2、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初步了解本篇;参看注释阅读课文,理解词、句意、全文大意。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驿:篾:陋:撵:麂:葺:4、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读音准确,缓急得当。
5、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
(1)本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是什么人?本篇的核心事物是小屋,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人物是“我们”。
驿路梨花(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ccf49c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13.png)
驿路梨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驿路梨花》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段落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效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梨花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领悟作品中传递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驿路梨花》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掌握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层含义的领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驿路梨花》全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及图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梨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梨花的美丽。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
3. 分析与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4. 情感体验(1)学生讨论课文中传递的正能量,分享自己的体会。
(2)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拓展1. 课内外结合(1)推荐学生阅读与《驿路梨花》题材相关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2)邀请作者或相关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度。
2.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以梨花为主题进行创作。
(2)开展以“梨花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七、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1)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鼓励积极发言。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48c6d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1.png)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一、通过略读课文来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__综合运用顺序、插叙的叙述方法,找出文中设置的误会和悬念,分析理解作品精巧的构思及其表达效果。
三、体会课文讴歌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揭示雷锋精神经久不衰、正在人民群众中代代相传的主题。
__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__梗概。
能力的养成,需要略读实践,要求用5分钟时间略读,复述故事以及筛选主要内容。
__综合运用了顺序和倒叙的记叙顺序,要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分析插叙的作用。
另外,小说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发生了两次误会,三次悬念,理解“设疑――释疑――引出新悬念”的巧妙构思及作用效果。
最后,找出文中描写梨花的句子,分析理解标题“驿路梨花”的.妙处。
这样,就顺理成章地理解了__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揭示雷锋精神代代相传的主题。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学生利用参考书或互联网,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彭荆风及__写作背景。
二、学生扫清字词障碍,略读课文,圈点勾画主要信息以及阅读体会。
同学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当我们到了一处偏远的地方游玩,就在我们玩得很尽兴,但却很疲乏和饥饿的时候,天已经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的时候,我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就是有一处休息的地方。
刚才我们所说的这种情况与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驿路梨花》中“我和老余”的遭遇就很相似,那么他们遭遇的问题是否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了呢?下面我们就走进这篇课文。
教学活动一:略读课文,整体感知任务与意图略读课文,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概括__有哪些人?做了什么事?过程与方法【学法指导1】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__的大意。
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
另外,还需注意在阅读__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强迫自己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读完一篇__,开始时阅读速度每分钟400字,以后逐步提高。
明确:“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驿路梨花(教案)-2022春七年级下册初一语文(部编版)
![驿路梨花(教案)-2022春七年级下册初一语文(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993d4dd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5.png)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自然景色描绘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用语言表达出春天的美丽?”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将尝试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述手法和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春天的文字。
2.教学难点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对于初中生来说,识别并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是一项挑战。教师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识别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指导他们在写作中尝试使用。
-情感深度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层情感,特别是对于景物的描写背后所蕴含的哲理和生命感悟。
-文本结构的把握:课文的篇章结构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如何把握文章的整体布局和层次感,是学生需要突破的难点。
3.针对学生的写作困难,设计更多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他们逐步掌握描述手法和修辞手法。
4.加强课后辅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让他们在课堂之外也能得到有效的学习支持。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驿路梨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身边的花草树木,它们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自然美景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
此外,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注意到了一些学生的疑惑,比如如何将描述手法和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
驿路梨花教案教学设计 3篇
![驿路梨花教案教学设计 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c45ae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a.png)
驿路梨花教案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速读,掌握速读技巧。
2、通过训练,提高速读质量。
3、感受课文的记叙顺序,巧设悬念的手法4、学习文中助人为乐的精神。
重点1、提高速读能力2、感受课文的记叙顺序,巧设悬念的手法难点:对文章中心主题的理解一、导入新课:课前玩飞花令,引出《驿路梨花》二、速读训练:(一)介绍“速读口诀”,幻灯出示1、老师板书解释“心专一,眼扫视,记要点,勿出声,忌回视”。
2、师生齐读,齐背。
(二)公布速读比赛规则。
1、比速度:读完举手示意,合上书本。
记录自己所用时间。
阅读完后学习掌握幻灯上投影的字词2、比效果:速读后分大组抢答故事中人物与情节的相关问题。
(三)速读开始(四)抢答开始:1、整个故事由好几个小故事构成,这些小故事是由一个什么问题串联在一起?2、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这个问题,文中涉及到哪些人物?3、这些人物各自为小茅屋做了什么事?4、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这个问题,文中先后有三个悬念、两次误会,你能指出来吗?5、如果按小茅屋的来历为顺序来写,事件先后顺序该怎样安排6、课文写作顺序的好处7、小茅屋的真正主人是谁?8、你从小茅屋的故事中联想到了什么?9、请为“驿路梨花处处开”对出下联,点出文章中心(五)小结,计分,再次温习口诀三、课文细读1、本文题目叫《驿路梨花》,找找看,文中关于梨花的景物描写到底有几处?分别起着什么作用?2、题目“驿路梨花”中的“梨花”除了指自然界的梨花外,还指什么?四、拓展思考:总有一天,梨花妹妹也远嫁了;瑶族老人也老了;我与老余也没机会回来了。
岁月流转,时代变迁,小茅屋会变成怎样呢?五、结束语:梨花不只是自然界的梨花,茅屋也不仅是茅屋。
它可能是你在街头的一次热情指路,也可能是你乘公交车时给陌生人及时递上的一元硬币,更可能是你的一次倾情捐助……不管岁月怎样流转,时代怎样变迁,雷锋精神不会老,助人为乐的精神不曾远去。
让我们都化成那清香四溢的一瓣梨花,装点自己精神上的小茅屋。
驿路梨花-教案三篇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驿路梨花-教案三篇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925116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09.png)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文章梗概。
2.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教法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许多有关梨花的语句或者诗句,你都积累了哪些?与大家分享一下吧!2.学生自由回答交流。
二、整体感知,复述课文1.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概述课文。
2.按照时间顺序概述课文。
3.这篇文章所写的故事时间跨度大,长达十几年,作者为什么不按时间顺序写?三、研读课文1、两次误会你能找出这两次误会在什么地方吗?请读一读。
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下两次误会。
2、三个悬念你能找出这三次悬念在什么地方吗?悬念一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悬念二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悬念三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小茅屋的真正主人是谁?瑶族老人吗?梨花吗?梨花的妹妹吗?解放军叔叔吗?茅屋的建造者、照管者都是主人。
3、五件好事你能找出五件好事是什么?我和老余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瑶族老人专门运粮食一群小姑娘照管小屋解放军叔叔砍树割草盖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吗?“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这是自然界的梨花。
“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这是写人。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先写花,后写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八年级语文教案驿路梨花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驿路梨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74aa86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0.png)
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3)了解作者背景,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阅读名著的习惯,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梨花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学会关爱他人。
(3)懂得珍惜美好生活,传承雷锋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 分析文章表达技巧,欣赏作品的美。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梨花象征雷锋精神。
2.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驿路梨花》2. 相关背景资料(作者、时代背景等)3. 教学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及作品时代背景。
(2)板书课题《驿路梨花》,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指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梨花象征着什么?(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4. 深入分析(1)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梨花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享关爱他人的经历。
(2)讨论:如何传承雷锋精神?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熟读课文,完成相关练习。
7. 课后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通过课堂上的朗读展示,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
2. 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通过课后练习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通过课后练习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能力。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d7bc552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c.png)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体会文章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感受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
3、培养学生修身正己的公德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直接写梨花和间接写梨花的作用。
(2)理解文章标题“驿路梨花”的含义和作用。
2、教学难点(1)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体会文章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提问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令人感动的人和事。
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驿路梨花》。
这篇文章会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善良与美好。
(二)作者简介彭荆风,江西萍乡人,当代作家。
他的作品多以边疆军民的生活和斗争为题材,具有浓郁的边疆特色和鲜明的时代气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思考:这篇文章围绕着什么展开?(四)梳理情节1、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2、明确:“我”和老余在深山中迷路,借宿在一座小茅屋,得知小茅屋的主人是梨花。
后来,梨花的妹妹告诉“我们”,这间茅屋是解放军为方便过路人而搭建的,梨花姐妹经常照料。
(五)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文中多次提到梨花,分别有什么作用?(1)直接描写梨花,如“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这里的梨花描写展现了美丽的自然环境,为下文的情节发展营造了美好的氛围。
(2)以梨花喻人,如“梨花”象征着梨花姐妹的美好品质,她们的善良如同梨花般纯洁。
2、分析文章的构思特点(1)设置悬念例如,“我们”发现小茅屋,却不知道主人是谁,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2)巧设误会“我们”以为瑶族老人是主人,后来才知道不是,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
3、探讨文章标题“驿路梨花”的含义和作用(1)含义:既指自然界的梨花,又指梨花姑娘,还象征着雷锋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入新课:
《爱莲说》中作者用出淤泥而不染的莲来象征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操;《青松》诗中诗人用傲霜斗雪的松来作为坚强、高洁的象征,假如我们要赋予梨花、不娇媚、不繁艳、洁白如雪的梨花一种象征意义,该是什么呢?学习了彭荆风的小说《驿路梨花》,也许我们会找到一种答案。
二、品味课文:
(一) 想象梨林之“美”
1、文中作者以优美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一副副美丽的景、物、人,快速自由朗读课文,发现文章的美点,以“这里的--美,你看(想)--”的句式描述出来。
2、梨林风光真是美不胜收,在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自由品读,发言。
小结:听着同学们的发言,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副副美丽的图画,谢谢你们,美的发现者。
梨林美在环境清幽、美在姑娘漂亮、美在主任热情周到、美在过路人见的相互关爱。
(二) 理解茅屋之“爱”
1、在这梨花掩映丛中的小茅屋,它虽是孤单的,却给过路人带来了方便,带来了快乐。
文中哪些人得到了这种方便?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
2、他们当时是在什么样的处境下遇着小茅屋?小茅屋条件如何?他们感受如何?
(以记者采访的形式同位间进行)
3、屋虽简陋,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无不给人一种“到家了”的温馨感觉。
他们享受了方便,是否一走了之,不再回头?他们是如何做的?
他们这样做很是辛苦、劳累,但他们高兴吗?
报恩是幸福的,帮助别人是快乐的。
小结:茅屋虽小,但它充满了爱,享受过它的方便的人,都尽力为它做点什么。
(三) 评读文章之“新”
1、让这么多的人一一受惠,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在判断小茅屋的主人上,“我”和老余曾出现过几次误会?是她(梨花妹妹)?是他(瑶族老人?)都不是。
2、那我们来看都是谁为小茅屋做出过贡献?
解放军建茅屋、梨花和梨花妹妹照料、瑶族老人送米、我们修葺茅屋。
3、解放军为何建茅屋?梨花和妹妹为何这样做?瑶族老人威吓?我们又为何这样做?
其实他们都是向雷锋学习。
这就形成了一个连环套,每个环节间都有一种因果关系。
无论从整体还是从局部看,本文是先写果后写因,还是先写因后写果?
4、而从文章内容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可见本文是顺叙中套倒叙。
一次误会激起一层浪花,作者就一次次设置悬念,使文章波澜起伏,跌宕多姿,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这就是本文的第一个写作特点:
A、悬念迭起构思新。
B、驿路梨花标题新
文章标题是“驿路梨花”,稳重几次写到梨花,找出来,读一读。
然后判断举重梨花的含义。
这驿路梨花是边境盛开的洁白的梨花,是哈尼小姑娘梨花,是雷锋精神的象征。
花似人,人似花,标题与主题,梨花的自然美与心灵美巧妙地联系起来,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C、雷锋精神立意新
雷锋精神是无数作品反映的陈旧的话题,要想写好,必须出“新”。
本文突出之处就在于没有把目光停留在这些闪闪发光的相对独立的事件上,而是抓住了事例间十几年没有中断的本质上。
雷锋精神激励了解放军,解放军的行为又感染了梨花姑娘,梨花姑娘的行为又应县风格了后来一系列的人。
尤其是结尾“驿路梨花处处开”的“处处”远远超过了字面的含义。
既然梨花象征了雷锋精神,,那么“驿路梨花处处开”可换成一句什么话呢?
雷锋精神大发扬。
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雷锋精神大发扬呢?
可见,雷锋精神不断传递,不断发扬,在时间中穿行,在空间中辐射,引得“千树万树梨花开”,真是“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大发扬”。
这就是本文的第三个特点:雷锋精神立意新。
小结:学习本文悟三新:悬念迭起构思新,驿路梨花标题新,雷锋精神立意新。
三、拓展探讨:
无私奉献受到人们的称赞,市场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假如哈尼小姑娘在驿站开起了旅店,你怎么看?
我还曾经看到一副漫画:一个人在水中挣扎,喊着“救命”,岸边一人在悠闲地吐着烟卷,身边的牌子上写着“救人100元”。
漫画的题目是“见钱勇为”。
对这样的事件如何看待?
小结:小姑娘开起驿站本无可厚非,见钱救人就会为人们所不耻。
我们也从每体上尖刀了一些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的故事。
鲁迅曾说,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怜的民族,有了影戏哦内却不被重视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虽然显示中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雷锋精神之花在新时期仍娇艳的开放在中华大地上,一批批青年志愿者走进了敬老院,活跃在了环保第一线,一批批青年志愿者响应党中央开发西部、建设西部的号召,把青春献给了西部。
教学目标
一、通过略读课文来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本文综合运用顺序、插叙的叙述方法,找出文中设置的误会和悬念,分析理解作品精巧的构思及其表达效果。
三、体会课文讴歌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揭示雷锋精神经久不衰、正在人民群众中代代相传的主题。
教学设想
本文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文章梗概。
能力的养成,需要略读实践,要求用5分钟时间略读,复述故事以及筛选主要内容。
本文综合运用了顺序和倒叙的记叙顺序,要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分析插叙的作用。
另外,小说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发生了两次误会,三次悬念,理解“设疑——释疑——引出新悬念”的巧妙构思及作用效果。
最后,找出文中描写梨花的句子,分析理解标题“驿路梨花”的妙处。
这样,就顺理成章地理解了本文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揭示雷锋精神代代相传的主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一、学生利用参考书或互联网,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彭荆风及本文写作背景。
二、学生扫清字词障碍,略读课文,圈点勾画主要信息以及阅读体会。
教学活动
导入:同学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当我们到了一处偏远的地方游玩,就在我们玩得很尽兴,但却很疲乏和饥饿的时候,天已经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的时候,我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就是有一处休息的地方。
刚才我们所说的这种情况与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驿路梨花》中“我和老余”的遭遇就很相似,那么他们遭遇的问题是否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了呢?下面我们就走进这篇课文。
【教学目标】
1、撇开思维方式。
把握文章的巧妙与曲折。
2、各种形式的阅读,,感觉文章语言的诗意美。
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本文的主题.
4、了解“梨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了解梨花的精神。
教学难点:阅读课文,了解为什么以“梨花”为标题。
【教学活动设计】
一、课堂导入:
(课前播放轻音乐,播放梨花图片)
我们身边有很多美好,例如我们今天走进的课文,不仅有美丽的文章还有梨花林、美丽善良的哈尼族小女孩,更有高贵的中国品质。
这篇文章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的《驿路梨花》。
二、正课:
(一)曲折的情节
1。
快速阅读课文,并用“我”第一人称来概括整个故事。
结合课前预习快速进行。
2。
把握叙事角度,试图总结整个故事。
例如:
(1)我是一家草屋,十多年前,是一群解放军叔叔砍树种草,方便过路人避风挡雨,搬到山上捡梨…
(2)教师点拨:叙述顺序的特点和差异。
3、人物和小茅屋的故事是什么?小屋的主人是谁?
(1)学生思考;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构思巧妙的写作方法。
(二)赏析品味
1.圈点勾画好词和好句,这些词和好句子最能触动心弦,标记它们或写出你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师的提示:它可以从用词、写作和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得到欣赏。
(1)同桌交流
(2)小组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组的代表进行点评
教师适当点拨:这篇文章里的语言具有诗的意境,处处如诗如画
2。
升值而读,读,读,读出诗歌的美丽感受。
(1)指名学生读;
(2)教师配音范读;
(3)生配音读。
(三)写作背景
1.简要介绍学生对作者的理解
学生在课前结合课文并联系作者的共同知识。
2.教师补充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写作背景。
展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背景理解彭荆风的作品。
彭荆风由于家境贫寒,只读了两年初中,成为学徒、校对员、记者、副编、文学团体“木叶文艺俱乐部”。
他经历了很多苦难,但他坚信自己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
“*”中入狱7年。
“梨花”是他出狱后的第一部作品。
在经历了这么多艰难困苦之后,他在他的著作中描述没有怨言,但有些是人性的善与美。
正如他自己所写的:在经历了普通百姓难以忍受的折磨之后,当我真诚地面对云南边疆的纯朴的少数民族,呼唤美好的未来时,我不禁表达了我对过去的想法!我只想发现和传播生命的美,这就是为什么我写的梨花。
3.学生联系课文再谈对作者和文章中一系列人物所彰显的传统美德。
(四)思考理解
1.思考“梨花”的梨花的含义,体会梨花精神。
2.明确“驿路梨花”做题目的妙处。
3.读写结合,选择自己最欣赏的一种花,它有着怎样的象征含义。
(1)展示
(2)互相点评
小结:你也是雷锋,他也是雷锋,如果我们都是雷锋。
那么我们的祖国将是什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