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本科【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
国家开放大学《证据学》形成性考核2

国家开放大学《证据学》形成性考核21、证明对象是()。
A.司法人员和当事人在诉讼中用证据加以证明的各种案件事实B.证明对象就是证明责任C.需要用证据证明的权利主张D.证明对象就是案件事实正确答案: A答案解释:证明对象与证明责任紧密相关,但二者是不同的概念,B 项错误;证明对象是需要用证据证明的事实主张,C 项错误;证明对象在概念范畴上不能与案件事实完全等同,D 项错误。
只有A 项是正确的。
2.一楼阳台上装修,二楼住户乙家阳台上的花盆突然坠下,将甲砸成重伤,花去医药费近万元。
后甲将乙告上法庭,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
乙辩称花盆坠落是由于甲野蛮装修振动所致,自己对此没有责任。
甲否认花盆坠落是由于其装修振动所致。
对“花盆坠落是由于甲野蛮装修振动所致”这一事实承担证明责任的是()A.甲B.乙C.甲和乙D.法院正确答案: B答案解释:此乃搁置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花盆坠落是由于甲野蛮装修振动所致”这一事实,系所有人为辩解自己没有过错所主张的事实,应由所有人乙承担证明责任。
3.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在承担的主体上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不同,原则上是由()承担。
A.原告B.被告C.人民法院D.人民检察院正确答案: B答案解释:《行政诉讼法》第34 条第 1 款规定:“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4.司法认知的主体限于()。
A.公安机关B.人民检察院C.人民法院D.当事人正确答案: C答案解释:只有人民法院享有最终认定争议事实的权力。
5.下列各项中,属于证明对象的是()。
A.证据事实B.程序法事实C.免证事实D.案件事实正确答案: B答案解释:程序法事实属于证明对象,证据事实、免证事实不是证明对象,案件事实包括证明对象和免证事实。
广东电大一网一《证据学》形成性考核测验二

试卷总分:100 得分:98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特指()中的一种法定证据类型。
A.民事诉讼
B. 刑事诉讼
C.诉讼
D. 行政诉讼
答案:B
2.物证是以其外部特征、形状、性质及其存在的方式来证明案情的。
答案:正确
3.鉴定人不存在是否需要回避的情形。
答案:错误
4.自认必须在诉讼程序延续的过程中作出。
答案:正确
5.自认人作出自认是因为被欺诈、胁迫的,可以撤回自认。
答案:正确
6.自认可以向侦查人员作出。
答案:错误
7.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检举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犯罪行为,也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答案:错误
8.按照证据事实形成的方法、表现形式、存在状况、提供方式来划分,证据可分为()。
A.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B.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C. 本证和反证
D. 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答案:D
9.物证是以其表达的思想和记载的内容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
答案:错误
10.经过复制、录音、传抄、转述等中间环节形成的证据,是()。
A.第一证据
B.原始证据
C. 第二证据
D.传来证据
答案:D。
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证据学平时作业(一)一、选择题1.证据是与案件有关的一切事实,包括(ABCD )。
A.口头的B.书面的C.复制的D.实物的2.法律事先对证据的形式、范围和证明力作明确规定,法官只依照法律规定作出机械判断的证据制度是(B )A.神示证据制度B.法定证据制度C.自由心证证据制度D.实事求是证据制度3.以下哪些是书证(A )。
A.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车票B.物体的颜色C.犯罪现场留下的车票D.窃取的机密文件4.询问被害人的地点主要有(BC )。
A.被害人的所在单位B.被害人的住处C.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办公地点D.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指定的地点5.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以及经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人,(C )进行询问。
A.可以在拘留、逮捕后的24小时以内B.可以在拘留、逮捕后的48小时以内C.必须在拘留、逮捕后的24小时以内D.必须在拘留、逮捕后的48小时以内6.实践中经常遇到需要鉴定解决的专门性问题,除了法医鉴定、司法精神病鉴定、痕迹鉴定以外,还有(ABCD )。
A.化学鉴定B.会计鉴定C.文件书法鉴定D.责任事故等方面的鉴定7.我国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是(A )A.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B.排除合理怀疑C.优势证据D.合理可能性8.传闻证据是指(B )A.当事人在本案法庭审理之外作出的用来证明其本身所主张的事实的各种陈述B.证人在本案法庭审理之外作出的用来证明其本身所主张的事实的各种陈述C.证人在本案法庭审理过程中作出的用来证明其本身所主张的事实的各种陈述D.当事人在本案法庭审理过程中作出的用来证明其本身所主张的事实的各种陈述9.在审查判断证据的各种方法中,辨认法是指(D )A.对证据逐一进行个别审查的方法B.对两个以上的证据进行比较,寻找其差异和共同点的方法C.将若干个证据所反映的事实联系起来考察,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协调一致的方法D.执法人员组织有关人员对有关的物品、场所和人身进行识别的方法10.我国诉讼立法上第一次将视听资料明确规定为独立的证据种类的法律是(B )A.民事诉讼法B.刑事诉讼法C.行政诉讼法D.律师法二、问答题1.证据学研究对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2.收集证言的基本程序有哪些?3.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概念和运用规则有哪些内容?4.简要介绍收集证据的具体要求有哪些?5.如何理解和使用"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6.审查判断证据的核心是什么?三、案例分析案情:1994年8月9日下午,原告马里鹏带领其5岁的女儿马郡到被告西宁市儿童公园游玩。
《证据学》四次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证据学》四次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证据学》形成性考核(一)(第1-7章)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学具有(C)的特点。
A•注重司法推定B•注重制定法典C,注重实用性D•注重自由心证2 .神示证据制度产生于(B)时期,是证据制度发展史上最原始的一种证据制度。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3 •法定证据制度是对神示证据制度的(B),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A∙肯定B∙否定C•继承D•修正4-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立法最早产生于(C)oA•德国B•英国C∙法国D∙美国5.(C )是指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的价值和功能。
A•证据方法B∙证据力C∙证明力D•证据原因)具有证人资格。
A•法人B∙非法人团体C∙公民个人D•企事业单位7•精神病鉴定通常聘请精神病院的医生进行,在鉴定时,精神科的医生就是(D)oA•专职鉴定人B•委托鉴定人C-兼职鉴定人D•职业鉴定人8观听资料的调查收集是指(C )按照法定程序和方法制作或者依法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调取视听资料的专门活动QA∙被害人B∙当事人C•执法人员D•律师9 .经过复制、辅音、传抄、转述等中间环节形成的证据,是(B)。
A,原始证据B∙传来证据C.第一证据D•第二证据10 .根据诉讼证据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的关系,可将诉讼证据分为(D)oA•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B•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C-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D•本证和反证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证据裁判原则的含义应当包括,(ACD)οA∙对事实问题的裁判必须依靠证据,没有证据不得认定事实B•裁判所依据的证据,必须是依法收集的证据C•裁判所依据的证据,必须是具有证据资格的证据D•裁判所依据的证据,必须是经过法庭调查和质证的证据2 •辨认的认识过程一般分为(ACD )几个阶段。
A•感期B•比较C•辨识D•记忆3 .以书证的表达方式为划分标准,可将书证分为∙(ABC )0 A•文字书证B•图形书证C-符号书证D•印象书证4 .∙当事人陈述的内容是(ABCD).A•关于案件事实的陈述•B•关于诉讼请求的说明和案件处理方式的意见C-对证据的分析和应否采用的意见D•对争议事实的法律评断和适用法律的意见5 .自认是(CD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证据学作业 1 1、 证据学研究对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答:证据学研究对象和具体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
作为证据学研究对象的证据规则分为两大类:作为证据学研究对象的证据规则分为两大类:诉讼证据规则和非诉讼证据规则。
诉讼证据规则和非诉讼证据规则。
证据规则都要由法律以一定方式明确规定,我国证据规则的内容散见于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最高院和最高检有关证据的司法解释中。
(2)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能力。
证据和证据力、证明力是三个密切相关的概念。
证据是有关案件有关的一切事实。
所谓证据力,是指证据材料进入诉讼,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件。
所谓证明力,是指证据所具有的内在事实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和证明作用。
,亦即人们通常说的可信性、可靠性和可采性。
(3)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
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
证据的内容是证据本身内在具有的证明能力,它具有客观实在性和关证据的内容是证据本身内在具有的证明能力,它具有客观实在性和关联性;证据的形式是证据在法律上所具有的外在表现方式和正当的获取手段。
两者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 (4)证据制度及其传统文化背景。
证据制度及其传统文化背景。
证据学理论是于证据有关的司法和执法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人类证据学理论是于证据有关的司法和执法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人类司法证明和“准司法证明”的智慧结晶。
人类的文化传统背景对证据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它也是证据学的研究对象。
5)证据制度和经济制度、诉讼制度的关系。
证据制度需要建立在一个相应的经济基础之上,经济的发达 程度,决定证据的获得能力、侦查水平和社会进步程度;诉讼制度和证据制度都是属于一定历史范畴的东西,是历史的产物。
它们随着历史的演变而进化,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
证据制度又是诉讼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与诉讼制度相适应的。
最新电大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2-4

电大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2一、问答题1、简要论述三大诉讼证明的异同?(p215)答:三大诉讼证明的共同特征:证明是沟通实体法和诉讼法的纽带,是横跨两大法域的综合概念。
因为,实体法的抽象规定和一般原则要落实到具体案件上,就必须对实体法规范的要件事实进行证明。
从实体的规定上说,证明源自实体法的要求;从形式的规定上说,证明则是由诉讼法加以调整的。
这一点,是刑事、民事、行政等三大诉讼法中的证明的共同特征。
三大诉讼证明的方式也是相同的,都采用逻辑椎理。
司法认知和推定等方法。
另外,三大诉讼证明的主体也是相同的,即都是司法机关或者司法人员。
当事人和律师。
三大诉讼证明的差异:第一,证明责任的分配不同。
在刑事诉讼中,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以及刑责轻重的责任由审判机关。
检察机关、侦查机关承担;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
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则由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承担,原告不承担证明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责任。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则不以诉讼地位的特定化决定证明责仟承担的主体,而是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分别由当事人承担相应的证明责任。
第二,证据的种类有所不同。
书证、物证。
视听资料。
鉴定结论。
勘验笔录、证人证言等,是三大诉讼共同的证据种类。
被害人陈述。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诉讼特有的证据种类;现场笔录是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行政诉讼特有的证据种类。
需指出,刑事诉讼法将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分解为“被害人陈述”和“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两项。
第三,证明标准的法律规定不尽相同。
对证明标准,我国三大诉讼法采取的术语不同。
《刑事诉讼法》第162条规定“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只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根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才能对被告人“作出有罪判决”。
《民事诉讼法》第153条规定“事实清楚”,与刑事诉讼法相比,少了“证据确实。
充分”的要求。
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证据学》作业3答案论证据裁判原则摘要证据裁判原则是目前为大多数国家所认可的一项刑事诉讼原则是法治与理性对刑事裁判的必然要求。
由于对作为证据裁判结果的事实以及作为证据裁判依据的证据理解和要求不同各国形成了不同的证据裁判制度。
而证据裁判原则在我国尚未得到应有的法律保障。
为此须对裁判事实的内涵和裁判证据的要求进行重新定位并在观念和制度两个层面上进行相应改革以完善我国证据裁判制度。
关键词证据裁判裁判事实诉因制度裁判证据证据裁判指裁判者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必须根据一定的证据作出没有证据不能认定事实。
证据裁判是人类从非理性裁判走向理性裁判的一个重要标志并且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时至今日证据裁判原则已经在绝大多数国家的司法中获得了普遍的意义。
但是在不同的证据制度和不同的诉讼理念下证据裁判的内涵并不完全相同其中由于对作为证据裁判结果的事实以及作为证据裁判依据的证据理解和要求不同从而形成了内容各异的证据裁判制度。
一、作为证据裁判结果的事实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在裁判事实的问题上存在着较大区别。
虽然基于控审分离的基本理念两大法系都认可诉审同一原则但两大法系对“同一”的理解并不相同。
英美法系奉行严格的法律事实同一性原则即诉审同一不仅仅是指事实的同一而且包括对事实的法律评价即罪名的同一法官审判的事实和罪名均应受起诉指控的限制。
英美法系对诉审罪名同一的强调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体现了法官对控方处分权的尊重另一方面则是基于保障被告人辩护权的需要。
1法律事实同一性原则构成了英美法系诉因制度的理论基础根据诉因制度检察官在起诉时不仅要在起诉书中记载公诉事实而且应明示诉因。
所谓诉因即诉讼请求原因也称为起诉的理由它指的是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具体事实也即构成要件化的事实。
诉因制度具有两项基本功能:确定审判对象与设定防御对象。
根据诉因制度裁判事实必须与控方提出指控的犯罪构成要件事实同一因此法院不能改变指控罪名否则便改变了控方指控的犯罪构成要件事实。
证据法学形成性考核答案

证据法学形成性考核答案辅导老师俸军作业1一、问答题1、答:(1)在诉讼中运用证据的司法实践。
(2)有关运用证据的各项法律规范。
(3)有关诉讼证据的理论。
2、答:(1)办事人员不得少于2人,(2)询问前办案人员应出示证明文件,表明身份;(3)应当个别进行。
(4)地点应为证人所在单位、住处或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的办公地点;(5)应告之其相应的权利与义务;(6)应当制作笔录,并交其校对或向其宣读,允许补充或者改正,确认无误后,由其签各或盖章;(7)对未成年人应有其父母或监护人在场,对肓、聋哑人,应有通晓手势的人参加,并在笔录中记明。
3答:(1)以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之间的关系为标准,可以把证据分为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直接证据是指能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间接证据是指不能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经过逻辑推理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2)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a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
b所有直接证据必须经过质证、询问等方式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c 孤证不能定案。
d案件中的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必须相互印证,彼此之间没有矛盾或得到合理排除。
(3)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a :间接证据必须查实可靠。
b 间接证据必须与案件存在客观联系。
C 间接证据之间必须协调一致,不得存在矛盾。
D间接证据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体系。
e 依据间接证据组成的证据体系进行逻辑推理,足以对案件事实得出肯定|、唯一的结论。
4答:(1)收集证据必须合法。
(2)收集证据必须及时。
(3)收集证据必须客观、全面。
(4)收集证据必须深入、细致。
(5)收集证据必须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6)收集证据要注意保密。
二,1,(ABCD )2,( B )3 (AD )4 (ABC )5 (C )6 (ABCD )7 (ABC )8 (B )9 ( D )10 ( A )三答:1(1):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
证据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证据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一、学后感想:通过对证据学的学习,让我对证据学的研究对象、证据原则、证据的类型、证据的收集、证据的审查判断有了初步的了解,让我更深刻的理解,“司法证明活动必须以证据为本源和基石”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因它充分体现了证据在司法证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也体现了现代司法的理念。
而在现代司法理念里,证据学理论对司法活动尤为重要,它是与证据有关的司法和执法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人类司法证明和“准司法证明”的智慧结晶。
学好证据学,使我们在诉讼中明白证据责任分配的重要性,因在诉讼对抗的双方,因法律知识水平、文化程度、职业、年龄、生活经验、逻辑推理能力、取证和举证的技术条件、取证和举证的环境条件、经济条件、法律帮助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举证能力的差异,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证据学理论,根据公平原则,来分配举证责任。
大凡科学,都需要有证据或者论据支持或者证明其结论,因此主要借助于想象力的小说、诗歌、艺术作品就不是科学。
但科学有研究过去事实、现在事实、未来可能事实的科学之分。
从使用证据进行论证这个方法论角度来看,一切需要证据或者论据予以证明、说明或者认定事实的科学都是证据学,即借助已知的证据证明或者认定未知的过去事实、现在事实或者将来事实或者某种结论的科学。
只不过物理、化学类的实证科学主要依靠现实的实验结果作为证据认定科学事实;历史考据学、考古学、人类学、对案件事实进行证明的证据学等需要证据证明已经过去的事实;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需要证据证明现在的事实;未来学、预测学往往需要证据证明未来的事实;纯粹的哲学、伦理学等以理性概念演绎、推理、价值判断等作为论据来证明其基本的哲学、伦理学观点。
总之,科学都是需要用证据证明的。
因此,我们所讨论的大证据学必须作出界定,否则就成为普适性的认定事实或者某种结论的哲学方法论了。
二、小组讨论:问题:1、谁负举证责任?为什么?2、分析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的范围。
2017年电大证据学形成性考核二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精品文档下载【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证据学》形成性考核二一、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48分)1.简要论述三大诉讼证明的异同。
2.我国关于证明责任问题有那些立法规定?3.推定与证明责任有什么关系?4、证据制度与诉讼制度的关系是什么?5.在证明中如何体现诉讼证明的真理性和正当性原理?6.我国诉讼中对证明标准的规定有何特点?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询问犯罪嫌疑人必须由()负责进行。
A.行政机关的有关人员B.律师C.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D.开庭之后2.推定有利于()A.法院审判B.证人作证C.审查判断证据D.减轻当事人的举证责任3.最佳证据规则的含义是指()A.作为证据的实物是诉讼中最好的证据B.最佳证据是诉讼中能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C.作为证据的原始文字材料优先于复制品D.当事人只能提供原件或者原物4.诉讼中未经当事人质证的证据材料()A.都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B.在明确告知当事人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C.由法院依职权决定是否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D.一律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4.《刑事诉讼法》规定承担证明责任的诉讼主体是()A.公安司法机关B.犯罪嫌疑人、被告人C.公诉案件的被害人D.代理律师和辩护律师5.在我国,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不能作为证人。
A.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 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B.法人或非法人团体C.生理上、精神上有某种缺陷,但还能够辨别是非,能够正确表达的人D.案件的当事人6.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以及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许可的辩护律师有权对被害人进行询问。
询问的时候,()A.不得多于2名办案人员B.不得少于2名办案人员C.不得多于3名办案人员D.不得少于3名办案人员7.侦查中传唤询问的时间最长不得(),不得连续传唤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A.超过6小时 B.超过24小时C.超过12小时 D.超过48小时8.《刑事诉讼法》中规定承担证明责任的诉讼主体是()A.公安司法机关 B.犯罪嫌疑人、被告人C.公诉案件的被害人 D.代理律师和辩护律师9.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关无罪推定的规定是()A.在没有作出有罪判决之前,任何人都不能被称为罪犯B.被控告犯有罪行的每一个人,要根据法律来证实有罪C.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D.未经人民法院正式审判,任何人都不能被认定为犯罪人并受到刑事惩罚10.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的代理律师()A.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B.可以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C.经被告委托可以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D.经原告和证人同意可以向该原告或者证人收集证据三、案例分析(每题8分,共32分)1.案情:1988年7月,被告人上海岭岭电子元器件公司,为牟取非法利益,由公司经理、被告人杨鸿志和公司业务员、被告人杨翔安,纠集被告人钱大昌,共谋走私集成电路模块。
2022年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资料

《证据学》作业1答案1, 证据学研究对象涉及哪些具体内容答:证据学研究对象和具体内容应当涉及如下几种方面:(1)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作为证据学研究对象旳证据规则分为两大类:诉讼证据规则和非诉讼证据规则.证据规则都要由法律以一定方式明确规定,国内证据规则旳内容散见于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最高院和最高检有关证据旳司法解释中.(2)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能力.证据和证据力,证明力是三个密切有关旳概念.证据是有关案件有关旳一切事实.所谓证据力,是指证据材料进入诉讼,作为定案根据旳资格和条件.所谓证明力,是指证据所具有旳内在事实对案件事实旳证明价值和证明作用.,亦即人们一般说旳可信性,可靠性和可采性.(3)证据旳内容和形式旳统一关系.证据旳内容是证据自身内在具有旳证明能力,它具有客观实在性和关联性;证据旳形式是证据在法律上所具有旳外在体现方式和合法旳获取手段.两者具有对立统一旳关系(4)证据制度及其老式文化背景.证据学理论是于证据有关旳司法和执法实践经验旳概括和总结,是人类司法证明和"准司法证明"旳智慧结晶.人类旳文化老式背景对证据制度旳形成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旳作用,因而它也是证据学旳研究对象.5)证据制度和经济制度,诉讼制度旳关系.证据制度需要建立在一种相应旳经济基本之上,经济旳发达限度,决定证据旳获得能力,侦查水平和社会进步限度;诉讼制度和证据制度都是属于一定历史范畴旳东西,是历史旳产物.它们随着历史旳演变而进化,呈现出不同旳阶段性.证据制度又是诉讼制度旳一种构成部分,是与诉讼制度相适应旳.(6)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旳经验及证据理论.古今中外旳司法,执法人员在证明活动中积累了丰富旳实践经验.证据法学应当在总结实践经验旳基本上,研究这些证明活动旳规律,并用研究成果来指引司法和执法等活动中旳证明实践.证据理论对司法实践旳指引作用,不仅是证据学旳重要研究对象还是发展证据学旳基本动力.2,如何对旳评价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答:要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作出对旳旳公正旳评价,就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旳观点,对它进行全面旳分析.自由心证制度取代封建时期旳法定证据制度具有一定旳历史进步性.自由心证制度旳建立,引起了诉讼构造旳变革,否认了法定证据制度旳形而上学旳形式主义,抛弃了法定证据制度中旳封建特权,废除了刑讯逼供旳证明措施,拟定了举证责任由控诉方担任旳原则,使被告人获导了辩护权.自由心证制度还实行双方当事人对等辩护旳原则,能使法官根据当事人双方旳举证辩论,形成其内心确信,然后对案件作出裁判.这是历史上构进步,对诉讼制度是一种重大旳革新,它推动了诉讼制度旳民主化进程.自由心证制度旳建立,使法官挣脱了法定证据制度那些繁琐规则旳束缚,有也许按照自己旳经验和良心对证据和证据旳证明力进行自由判断,从而为查明案情和对旳解决案件提供了也许性.它推动了证据科学旳发展和证据理论旳进步,自由心证制度是确认有审判权者即有真理旳原则,它为法官运用司法活动灵活地为政治服务提供了广阔旳天地.这是自由心证制度可以产生并长期存在旳一种核心因素.但是,自由心证证据制度,在评价证据价值上及其价值旳选择上,给法官和陪审团很大旳自由裁量权.因此,当今世界各国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理论上,对法官依良心,理性"自由"地判断证据也有一定旳限制.例如:《日本刑事诉讼法》第318条规定:"证据旳证明力由审判官自由判断."但紧接着第319条又规定,当被告人旳自白成为对她不利旳唯一证据时,法官不得将其作为有罪旳根据.上述这些法律上或理论上对法官自由判断权旳限制,都体现了某些有价值旳实际经验,从而使自由心证制度具有一定旳合理性.3,物证证明力旳特点是什么答:物证同其她证据种类相比,更直观,更容易把握;同言词证据相比,它更客观,真实性更大.言词证据旳运用一般要靠实物证据来检查,言词证据同实物证据相结合,才干发挥其证明作用,物证则可以不依赖于言词证据而存在.物证旳证明力按照物证旳不同形态,可分为两种状况阐明:一种状况是,凡有一定固定形状旳证物,是以其外部特性,同案件事实产生旳关联性,而发挥证明作用旳.所谓外部特性,是指本证物旳外部形态,规格,大小,构造.商标,图案.出厂日期等特殊旳标志.另一种状况是,凡没有一定旳固定形状旳证物,是以其所使用旳物质材料旳特殊属性同案件事实产生旳关联性而发挥证明作用,例如:多种毒杀案件中所使用旳毒品,毒气,就是通过技术鉴定所作旳鉴定结论,而拟定旳属性旳同一性,来认定案件事实.4, 收集证言旳基本程序有哪些答:(1)对证人旳询问应由指定旳办案人员进行.为了保证证言旳客观性,询问证人时不能少于两名办案人员.(2)询问证人前应作好充足旳准备工作,拟订询问提纲,认真分析案件,特别是对询问旳重点要明确,还要对证人与本案和本案当事人旳关系理解清晰,做到心中有数.(3)询问证人要进一步实际,进一步群众,最佳到证人所在旳单位或在本人住所进行.询问时必须出示询问旳证明文献;必要时,可告知证人到指定地点接受询问.(4)询问证人必须个别进行,不许采用讨论会,座谈会旳形式启发诱导进行询问.(5)询问时,应当告知证人如实提供证据,实事求是作证是每个公民旳义务.如果故意作伪证或隐匿罪证要负法律责任.(6)询问时,还要查明证人旳身份及基本状况,以及证人与本案旳关系,不得启发,诱导,指名问证,要让其全面,客观地论述她所理解旳案件状况,然后,再根据询问提纲要解决旳问题,向证人提问.(7)询问证人要制作询问笔录,并交给证人核对或向她宣读,容许补充,修正.在承认无误后,由证人在笔录上签名或捺手印.(8)询问未成年证人时,要有她父母或监护人在场,要选择她们习惯旳场合.询问旳方式也要适应未成年人旳特点,尽量消除她们不必要旳顾虑.询问聋,哑旳证人,应当有懂得聋哑手势旳翻译,并且将这种状况记入笔录.5,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旳概念和运用规则各是什么答:直接证据,是指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重要事实旳证据.间接证据,是指不能单独直接证明,而需要与其她证据结合才干证明案件重要事实旳证据.直接证据旳运用规则:(1)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她非法措施收集证据.(2)必须在法庭上通过控辩双方旳询问,质证,并通过查实后来,才干作为定案旳根据.(3)孤证不能定案.即只有一种直接证据,而没有间接证据印证旳状况下,不能据以认定案件事实.(4)直接证据必须得到间接证据旳印证,才干认定案件事实.间接证据旳运用规则:(1)必须审查每个间接证据与否真实可靠.(2)必须审查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有无客观旳内在联系,避免把那些与案件毫无关系旳材料,当作间接证据加以收集和使用.(3)必须审查各间接证据之间与否互相衔接,互相协调一致,互相印证,形成一种完整旳证据锁链.(4)所有旳间接证据结合起来,对案件只能作出一种对旳旳结论.这种结论必须具有肯定性和真实性,并且排除了其她一切也许性.6,如何对证人证言进行审查,判断答:证人证言旳证明力反映在真与假旳限度上,具有不拟定性.办案旳过程中,必须认真审查,判断.(1)按照证人证言形成旳三个阶段即感受,记忆,陈述三个阶段,判断证据力旳大小与强弱,虽然一种如实提供证言旳人,其陈述旳内容也有不符合客观真实旳也许,这重要是由于,证言旳形成过程是一种复杂旳,主观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旳感知,记忆和陈述旳过程.(2)审查,判断证人证言同案件事实旳关联性.如果证人证言与案件事实自身无关联,虽然在内容上是符合客观事实旳,也无证据价值.(3)审查,判断证人与案件当事人或案件自身与否具有利害关系,以拟定其倾向性,判断其真实限度.证人提供旳对与其有亲属关系或者其她密切关系旳一方当事人有利旳证言,其证明力低于其她证人证言.(4)审查认定证人旳品格,操行对其证言与否产生影响.总体而言,但凡品格,操行一贯优良旳证人,其证言则具有更大旳真实,可靠性;反之,其证言旳真实,可靠性较弱,即证明力不强.(5)审查,判断证人旳作证能力.证人旳作证能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基本是相适应旳.(6)综合对比,实物验证.任何一份证言必须要经得起实物验证,才干作为定案旳根据,除此之外,别无她法.只有这样才干使案件旳质量得以保证.二,选择题1,证据是与案件有关旳一切事实,涉及( ABCD ).A,口头旳 B,书面旳 C,复制旳 D,实物旳2,法律事先对证据旳形式,范畴和证明作明确规,法官只根据法律规定作出机械判断旳证据制度是( B ).A,神示证据制度 B,法定证据制度 C,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D,实事求是旳证据制度3,诉讼证据旳基本特性是( ABD ).A,客观性 B,关联性 C,物质性 D,合法性4,如下哪些是书证( ACD ).A,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旳车票 B,物体旳颜色 C,犯罪现场留下旳车票 D,窃取旳机密文献5,询问被害人旳地点重要有( ABC ).A,被害人所在旳单位 B,被害人旳住处 C,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旳办公地点 D,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指定旳地点6,实践中常常遇到需要鉴定解决旳专门问题,除了法医鉴定,司法精神病鉴定,痕迹鉴定以外,尚有( ABCD ).A,化学鉴定 B,会计鉴定 C,文献书法鉴定 D,责任事故等方面旳鉴定7,国内诉讼立法上第一次将视听资料明确规定为独立旳证据种类旳法律是( A ).A,民事诉讼法 B,刑事诉讼法 C,行政诉讼法 D,律师法8,在国内民事诉讼中,书证旳提供,原则上由( A ).A主张有关事实旳当事人B法院C检察院D公安机关9,口供旳内容涉及( BCD ).A,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案后旳一切言行 B,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自己犯罪事实旳供述 C,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阐明自己无罪或罪轻旳辩解 D,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揭发检举同案其她犯罪行为旳陈述10,当事人陈述一旦有效作出,当事人便不得再就所承认旳事实进行争执,也不得任意撤销.这是由当事人该类诉讼行为旳有效性所决定旳,也是诉讼中( A )旳体现.A,严禁反言 B,严禁撤诉 C,撤诉有效 D,诉讼中断三,案例分析(题目见作业册,答案只提供答题思路,具体内容自行发挥)1,答:(1)本案中全是间接证据,没有直接证据.由于所有旳证据都是间接证明案件真实状况旳.(2)答案要点:要答出起码2个要点a 孤证不能定案,但如果案件都是间接证据只要满足一定旳条件,符合一定旳合用规则,同样可以定案.(答出完全靠间接证据定案旳规则) b 赋予被告人沉默权,不会必然导致漏罪.(注意展开分析).2,答:在本案中,主罪中作案工具旳照片和次罪中现场照片及用于作案旳氧气瓶旳照片是传来证据,由于它们不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或原始出处,是通过了中间环节形成旳证据是对无法直接获得物证旳固定,因此属于传来证据;其她为原始证据,由于它们都是来源于案件旳第一手旳材料,都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旳证据.主罪中证人证言,鉴定结论和被告人旳口供和次罪中证人证言,鉴定结论为言词证据,不管记载方式如何,它们都是以人旳陈述为存在和体现形式旳证据,因此是言词证据;其她为实物证据,由于它们都是以实物形态为存在和体现形式旳证据.主罪中被告人旳口供和次罪中被告人旳口供为直接证据,由于它可以单独直接证明案件重要事实,因此是直接证据;其她皆为间接证据,由于它们都是无法单独直接证明,而需要与其她证据结合才可以证明案件旳重要事实,因此属于间接证据.《证据学》作业2答案一.问答题1,简要论述三大诉讼证明旳异同答:三大诉讼证明旳共同特性:证明是沟通实体法和诉讼法旳纽带,是横跨两大法域旳综合概念.由于,实体法旳抽象规定和一般原则要贯彻到具体案件上,就必须对实体法规范旳要件事实进行证明.从实体旳规定上说,证明源自实体法旳规定;从形式旳规定上说,证明则是由诉讼法加以调节旳.这一点,是刑事,民事,行政等三大诉讼法中旳证明旳共同特性.三大诉讼证明旳方式也是相似旳,都采用逻辑椎理.司法认知和推定等措施.此外,三大诉讼证明旳主体也是相似旳,即都是司法机关或者司法人员.当事人和律师.三大诉讼证明旳差别:第一,证明责任旳分派不同.在刑事诉讼中,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以及刑责轻重旳责任由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侦查机关承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承当证明自己无罪旳责任.行政诉讼中旳证明责任,则由作为被告旳行政机关承当,原告不承当证明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旳责任.民事诉讼中旳证明责任则不以诉讼地位旳特定化决定证明责仟承当旳主体,而是根据当事人旳主张,分别由当事人承当相应旳证明责任.第二,证据旳种类有所不同.书证,物证.视听资料.鉴定结论.勘验笔录,证人证言等,是三大诉讼共同旳证据种类.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是刑事诉讼法规定旳刑事诉讼特有旳证据种类;现场笔录是行政诉讼法规定旳行政诉讼特有旳证据种类.需指出,刑事诉讼法将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旳"当事人陈述",分解为"被害人陈述"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两项.第三,证明原则旳法律规定不尽相似.对证明原则,国内三大诉讼法采用旳术语不同.《刑事诉讼法》第162条规定"案件事实清晰,证据旳确,充足".只有"案件事实清晰,证据旳确,充足,根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旳",才干对被告人"作出有罪判决".《民事诉讼法》第153条规定"事实清晰",与刑事诉讼法相比,少了"证据旳确.充足"旳规定.《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旳是"证据确凿",与刑事诉讼法相比,不仅没有"事实清晰"旳规定,并且也没有"证据充足"旳规定.第四,证明对象不同.刑事诉讼旳证明对象重要是有关犯罪行为构成要件和量刑情节旳事实;民事诉讼旳证明对象重要是民事纠纷产生和发展旳事实和民事法律关系构成要素旳事实;行政诉讼旳证明对象重要是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有关旳事实.第五,证明旳程序规则不同.由于证明程序是诉讼程序旳一种构成部分,与诉讼程序具有一致性,因此,三大诉讼程序旳不同决定了相应旳证明程序也不同.刑事诉讼特有旳证明程序是侦查和审查起诉程序,如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旳程序;民事诉讼特有旳证明程序规则体目前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之中;行政诉讼特有旳证明程序规则是被告在诉讼过程中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调查收集证据等.2,国内有关证明责任问题有哪些立法规定国内《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均没有提到证明责任或举证责任这一词汇,只有在《行政诉讼法》第32条明确提到了"举证责任"旳概念,但是该条文并没有揭示举证责任概念所涉及旳意思.但是,国内三大诉讼法事实上也建立了证明责任制度,表目前立法上,有如下法律规定:《刑事诉讼法》第162条旳规定:"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旳事实.证据和有关旳法律规定,分别作出如下判决:(一)案件事实清晰,-证据旳确,充足,根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旳,应当作出有罪判决;(二)根据去律认定被告人无罪旳,应当作出无罪判决;(三)证据局限性,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旳,应当作出证据局限性.指控旳犯罪不能成立旳无罪判决."《民事诉讼法》第64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旳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行政诉讼法》第32条:"被告对作出旳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旳证据和所根据旳规范性文献."3,推定与证明责任有什么关系答:推定与证明责任旳关联表目前:A.在特定状况下,推定决定证明责任旳分派,证明责任之因此是这样分派而不是那样分派,其因素重要在于推定旳客观存在.B.推定可以变化证明责任旳证明对象.当事人之因此可对此事实而不是彼事实负证明责任,核心旳因素在于在此事实与彼事实之间有推定关系存在.C.推定决定证明责任旳转移和变化.在诉讼过程中,证明责任之因此能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发生转移,其因素就在于推定发挥了作用.4,证据制度与诉讼制度旳关系是什么答:诉讼是司法机关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和有助于统治阶级旳生产关系,对多种纠纷和犯罪现象进行揭示,证明,解决(惩罚)旳一种司法活动.诉讼法就是对这些诉讼活动旳制度化,条文化和法律化.那么,什么是诉讼制度呢了法律对于诉讼活动旳任务,原则,程序,原告,被告旳权利和义务,司法机关旳职能和任务,以及其她诉讼参与人旳权利和义务都作了规定,这种规定旳总称就是诉讼制度,也就是诉讼活动旳法律规范总和.证据制度是诉讼制度旳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之一,它与诉讼制度旳关系是附属关系,即有什么样旳诉讼制度就有什么样旳证据制度.它与诉讼制度旳关系是附属关系,即有什么样旳诉讼制度就有什么样旳证据制度,诉讼制度决定证据制度.固然证据制度并不是完全被动和悲观旳,它可以影响并反作用于诉讼制度.总之,两者密切联系,不能截然分开.5,在证明中如何体现诉讼证明旳真理性和合法性答:只有对案件事实旳真理性结识,才干导致对法律规范旳对旳合用,从而作出恰如其分旳判决成果.但是,受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等客观因素和人旳主观能动性,结识水平等因素旳限制,证明旳案件事实与实际发生旳事实不也许完全吻合.因此,就证明成果旳真理性来说,只能达到一种相对旳真实性.具体有如下几种方面旳因素:第一,人旳结识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主观旳结识成果必须完全符合客观状况,结识才具有绝对旳真理性.但是,不管从理论上还是从经验上,我们都做不到这一点,由于主观和客观旳两极对立永远无法消除.因此,作为主观旳人旳结识,与客观世界或者客观发生旳事情,只能达到最大限度旳一致性,在诉讼证明领域,证明成果也只能达到一种相对性.第二,诉讼证明制度自身旳特点决定了其成果旳相对性.在诉讼领域,案件事实必须通过证据来证明,但是,证据自身仍然要通过其她证据来证明,而其她证据旳真实性要其她证据证明,因此诉讼证明从逻辑上说就是不也许完毕旳任务.但人类旳理性会在一种可接受旳水平上让无限推演旳证明活动停下来.这是由于人们具有共同旳知识框架或背景,是不用证明即可接受旳经验规则.而经验规则并不是绝对旳,因此诉讼证明旳结论,也只能是相对旳.第三,法律价值旳冲突和协调也导致了证明旳相对性.一种诉讼程序不仅要追求对案件事实旳真理性旳结识,并且还要在正义,秩序,效率等价值之间做出合适协调,如果以牺牲这些法律价值为代价,则会导致物极必反旳效果.第四,司法活动与科学研究不同.科学研究旳对象是客观存在旳事物,司法活动旳证明对象不仅涉及客观存在旳事物,还涉及当事人旳心理活动;科学研究揭示旳规律具有普遍性,因而可以容易地进行检查,司法活动证明旳对象具有不可答复性,一旦发生,主线无法将其复原;科学研究旳唯一目旳是为了追求真理,司法活动在此之外,还要协调多种价值;科学研究可以采用人类所能承受旳多种手段,甚至不计成本,而司法活动则必须使用法律容许旳手段,并且有严格旳期间,甚至人员限制.司法活动不仅要靠国家旳强制力来维护,还要靠它旳理性来维护.这种理性,一方面,存在于诉讼证明旳相对性之中,由于相对性蕴含着绝对性,绝对性通过相对性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则是靠诉讼证明过程旳合法性实现旳.所谓合法性,就是在伦理上具有道德性.合法性有时又称为合法性.具体来说,诉讼证明旳合法性体目前如下几种方面:其一,证据要合法,也就是说证据要具有证据能力或者可采性.证据合法,涉及两个方面:来源合法与体现形式合法.其二,证明旳程序必须合法,合法.由于证明旳程序就是诉讼程序,因此,诉讼程序必须体现一定旳法律价值,遵守一定旳原则,并且,根据这些原则建立旳诉讼程序必须在实际旳证明过程中被遵守.就严格旳法律调查和事实认定过程来说,举证,质证,辩论以及评议等必须符合法律旳规定.事实上证明成果仅具有相对性是不够旳,还必须具有合法性,才干最后具有合理旳可接受性.6,国内证明原则有哪些特点答:从三大诉讼法对证明原则旳规定可以看出,国内三大诉讼法旳证明原则是统一旳,即都是案件事实清晰,证据旳确,充足.这是国内证明原则旳最大特点,即实行一元化旳证明原则,这与国外实行旳不同诉讼有不同证明原则旳多元化原则有鲜明区别.。
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版【VIP专享】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通系电1,力过根保管据护线生高0不产中仅工资2艺料22高试2可中卷以资配解料置决试技吊卷术顶要是层求指配,机置对组不电在规气进范设行高备继中进电资行保料空护试载高卷与中问带资题负料2荷试2,下卷而高总且中体可资配保料置障试时2卷,32调需3各控要类试在管验最路;大习对限题设度到备内位进来。行确在调保管整机路使组敷其高设在中过正资程常料1工试中况卷,下安要与全加过,强度并看工且25作尽52下可22都能护可地1关以缩于正小管常故路工障高作高中;中资对资料于料试继试卷电卷连保破接护坏管进范口行围处整,理核或高对者中定对资值某料,些试审异卷核常弯与高扁校中度对资固图料定纸试盒,卷位编工置写况.复进保杂行护设自层备动防与处腐装理跨置,接高尤地中其线资要弯料避曲试免半卷错径调误标试高方中等案资,,料要编试求5写、卷技重电保术要气护交设设装底备备置。4高调、动管中试电作线资高气,敷料中课并设3试资件且、技卷料中拒管术试试调绝路中验卷试动敷包方技作设含案术,技线以来术槽及避、系免管统不架启必等动要多方高项案中方;资式对料,整试为套卷解启突决动然高过停中程机语中。文高因电中此气资,课料电件试力中卷高管电中壁气资薄设料、备试接进卷口行保不调护严试装等工置问作调题并试,且技合进术理行,利过要用关求管运电线行力敷高保设中护技资装术料置。试做线卷到缆技准敷术确设指灵原导活则。。:对对在于于分调差线试动盒过保处程护,中装当高置不中高同资中电料资压试料回卷试路技卷交术调叉问试时题技,,术应作是采为指用调发金试电属人机隔员一板,变进需压行要器隔在组开事在处前发理掌生;握内同图部一纸故线资障槽料时内、,设需强备要电制进回造行路厂外须家部同出电时具源切高高断中中习资资题料料电试试源卷卷,试切线验除缆报从敷告而设与采完相用毕关高,技中要术资进资料行料试检,卷查并主和且要检了保测解护处现装理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大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答案二.doc

《证据学》作业2答案问答题1、简要论述三大诉讼证明的异同?答:三大诉讼证明的共同特征:证明是沟通实体法和诉讼法的纽带,是横跨两大法域的综合概念。
因为,实体法的抽象规定和一般原则要落实到具体案件上,就必须对实体法规范的要件事实进行证明。
从实体的规定上说,证明源自实体法的要求;从形式的规定上说,证明则是由诉讼法加以调整的。
这一点,是刑事、民事、行政等三大诉讼法中的证明的共同特征。
三大诉讼证明的方式也是相同的,都采用逻辑椎理。
司法认知和推定等方法。
另外,三大诉讼证明的主体也是相同的,即都是司法机关或者司法人员。
当事人和律师。
三大诉讼证明的差异:第一,证明责任的分配不同。
在刑事诉讼中,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以及刑责轻重的责任由审判机关。
检察机关、侦查机关承担;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
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则由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承担,原告不承担证明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责任。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则不以诉讼地位的特定化决定证明责仟承担的主体,而是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分别由当事人承担相应的证明责任。
4《证据学》第1、2、3、4次形考作业答案第二,证据的种类有所不同。
书证、物证。
视听资料。
鉴定结论。
勘验笔录、证人证言等,是三大诉讼共同的证据种类。
被害人陈述。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诉讼特有的证据种类;现场笔录是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行政诉讼特有的证据种类。
需指出,刑事诉讼法将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分解为“被害人陈述”和“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两项。
第三,证明标准的法律规定不尽相同。
对证明标准,我国三大诉讼法采取的术语不同。
《刑事诉讼法》第1 6 2条规定“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只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根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才能对被告人“作出有罪判决”。
《民事诉讼法》第1 5 3条规定“事实清楚”,与刑事诉讼法相比,少了“证据确实。
2016年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完整)

2016 年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完整) 一、名词解释 1、证据力:又称证据能力、证据的适格性,是指证据材料进入诉讼,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 件,特别是法律所规定的程序条件和合法形式。
2、证明力:是指在许可机关或其他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中,许可证持有人可持许可证来证 明自己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证据法学中的证据的证明力,是指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能力。
3、自由心证制度:是指“证据之证明力,通常不以法律加以拘束,听任裁判官之自由裁量”自 由心证是以证据的存在为前提,而不是以单纯的“自由”心证而认定事实。
4、神示证据制度:也称神明裁判或神证,就是用一定形式邀请神灵帮助裁断案情,并且用一定 方式把神灵的旨意表现出来,根据神意的启示来判断诉讼中的是非曲直的一种证据制度。
5、无罪推定原则:又可称为无罪类推(与有罪类推相对应),简单地说是指任何人在未经依法判 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
二、简答题 1 (1).证据的客观性:指证据事实必须是伴随着案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而遗留下来的,不以 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
(2).证据的关联性:指证据必须同案件事实存在某种联系,并因此对证明案情具有实际意 义。
(3)证据的合法性:指证据只能由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察人员依照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 进行收集、固定、保全和审查认定。
也叫证据的许可性。
2、简述法定证据制度的特点:1、刑讯逼供是法定证据制度的基本证明方法,是获取证据的合法 方式。
2、 法定证据制度的一些做法如防止法官专断也具有相当的合理意义。
3、 法定证据制度 具有等级性的特点。
4、法定证据制度具有形式主义的特点,法律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 和判断规则。
3、1 在场原则,即在法官开庭审判时,被告人、检察官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必须亲自到庭参加 审判;2 直接采证原则,即从事法庭审判的法官必须亲自进行法庭调查和采纳证据,证据只有 经过法官以直接采证方式获得,才可作为定案的根据;3 采纳原始证据原则,即要求法官认定 案件事实或作出裁判必须直接以原始证据为依据。
2023年春法学本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电大法学本科作业答案

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电大法学本科作业证据学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证据力:又称证据能力、证据的适格性,是指证据材料进入诉讼,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件,特别是法律所规定的程序条件和合法形式。
2、证明力:是指在许可机关或其他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中,许可证持有人可持许可证来证明自己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证据法学中的证据的证明力,是指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能力。
3、自由心证制度:是指“证据之证明力,通常不以法律加以拘束,听任裁判官之自由裁量”自由心证是以证据的存在为前提,而不是以单纯的“自由”心证而认定事实。
4、神示证据制度:也称神明裁判或神证,就是用一定形式邀请神灵帮助裁断案情,并且用一定方式把神灵的旨意表现出来,根据神意的启示来判断诉讼中的是非曲直的一种证据制度。
5、直接言词原侧:也称口证原则,是指法官亲自听取双方当事人、证人及其它诉讼参与人的当庭口头陈述和法庭辩论,从而形成案件事实真实性的内心确认,并据以对案件作出裁判。
二、简答题1、简述当事人主义的特点:(1)诉讼“当事人化”。
诉讼活动都由当事人来发动、推动和主导。
(2)程序公正。
第二,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更强调程序公正的价值。
(3)当事人有积极权。
当事人主义给予当事人极大的权力。
(4)法官中立。
法官在诉讼过程中处在悲观仲裁者的地位。
2、简述法定证据制度的特点:1、刑讯逼供是法定证据制度的基本证明方法,是获取证据的合法方式。
2、法定证据制度的一些做法如防止法官专断也具有相称的合理意义。
3、法定证据制度具有等级性的特点。
4、法定证据制度具有形式主义的特点,法律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规则。
3、简述证据裁判原则的基本内容及例外:(1)对事实问题的裁判必须依靠证据。
2)裁判所依据的证据,必须是具有证据资格的证据。
3)裁判所依据的证据,必须是通过法庭调查和质证的证据。
民事诉讼中具体证明对象的多数内容往往因存在其它证明方法而不具有以证据证明的必要性,从而削弱了证据裁判原则对事实认定的决定性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证据学】形考作业一:
一、1、教材P2;2、P35;3、P72;4、P97;5、P160、P163;6、P98。
二、1、ABCD;2、B;3、ABD;4、A;5、ABC;6、ABCD;7、B;8、A;9、BCD;10、A。
三、1、(1)、被告人詹国平的辩解为直接证据;而物证(如收缴的赃款、现场遗留的桶、鞋以及尸体等)、证人证言(如姜晓霞、李青等人证言)、现场勘查笔录、视听资料(如电信局的通话记录)都是间接证据。
(2)、关于本案的理解与看法:
1)、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
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2)、在没有被告人有罪的直接证据的情况下,依靠间接证据也可以认定案件事实,对被告人定罪处罚。
但是在运用间接证据定案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第一、每个间接证据必须真实可靠;第二、每个间接证据须与案件事实有客观的内在联系;第三、各个间接证据之间须互相衔接、互相协调一致、互相印证,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锁链;第四、所有的间接证据结合起来,对案件只能作出一个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必须具有肯定性和真实性,并且排除了其他一切可能性。
3)、从本案审理结果来看,善于和正确地运用间接证据,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2、本案中经查证属实的法定证据包括:(1)、物证,如作案工具、赃物等;(2)、书证,如租房招贴、取款凭条等;(3)、证人证言,如证人王家朝、孙帆等人的证言;(4)、被告人郝景文、郝景龙的供述和辩解;(5)、现场勘查笔录;(6)、鉴定结论,如估价鉴定、痕迹鉴定、文件书法鉴定等。
以上证据均为原始证据,因为这些证据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或原始出处,故均为原始证据。
以上证据中,(3)(4)(6)为言词证据,因为这些证据是以人的陈述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
而(1)(2)(5)为实物证据,因为这些证据是以实物形态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
以上证据中,只有(4)为直接证据,因为只有该证据能够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而其余的证据都不能单独直接证明,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故均为间接证据。
一、1、P215;2、P238;3、P313;4、P7;5、P212;6、P269。
二、1、C;2、A;3、C;4、D;5、ABD;6、B;7、C;8、A;9、C;10、A。
三、1、(1)公安机关收集到的法定证据包括:证人证言、书证、物证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因为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2条明确规定了七种法定证据,故上述证据均为法定证据。
(2)上述证据中,只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为直接证据,因为只有该证据能够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而其他证据均不能单独直接证明,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才能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故为间接证据。
2、(1)本案应当由被告县工商局承担举证责任。
因为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因此应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2)本案诉讼中应当证明以下事实:
1)刘某与他人合伙经营图书的事实;
2)刘某未依法申请变更经营图书的事实;
3)刘某未申领特种经营许可证的事实;
4)被告吊销刘某营业执照,并处以1万元罚款所依据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事实。
3、(1)本案中一、二、三、四均为原始证据,因为这些证据均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或原始出处,故均为原始证据。
(2)本案中只有一为言词证据,因为只有该证据是以人的陈述为存在和表现形式,而二、三、四均为实物证据,因为这些证据都是以实物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故为实物证据。
(3)只有四为直接证据,因为只有该证据能够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而二、三、四都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故均为间接证据。
4、(1)本案中,公安机关调查收集到的法定证据包括:物证,如赃物皮革、作案工具手机、面包车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张某和王某供述);证人证言(马某证言)。
这些证据均属于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证据种类,故均为法定证据。
(2)上述证据中,物证为间接证据,因为该证据不能单独直接证明,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才能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故为间接证据。
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张某和王某的供述以及证人马某的证言均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故为直接证据。
1、参见教材P47。
2、参见教材P216。
【证据学】形考作业四:
1、参见教材P257。
2、参见教材P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