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部分习题

合集下载

生物药剂学前三章习题

生物药剂学前三章习题

生物药剂学前三章习题一.名词解释1.主动转运: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的作用,药物从膜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的转运称为主动转运。

第二章P162.吸收数是预测口服药物吸收的大体变量,是反映药物在胃肠道渗透性高低的函数,用An表示。

3.剂量数是反映药物溶解性与口服吸收关系的参数,是药物溶解性能的函数。

用Do表示。

4.肝首过效应:在肝药酶作用下,药物可产生生物转化而使药物进入体循环前降解或失活,这种作用称为“肝首过作用”或“肝首过效应”。

P136二.填空题1.大多数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为_____。

被动转运(第二章)2.药物体内跨膜转运的机制主要有被动转运、______和膜动转运。

载体媒介转运(第二章)3.静脉注射无_________,起效快,但副作用大。

吸收进程(第三章)三.判断题1.蛋白、多肽类药物可通过肺部给药吸收。

(√)第三章2.难溶性药物口服吸收的限速进程是崩解。

(×)第2章3.药物在胃肠道内滞留的时刻越多,吸收就越多。

(×)第2章4.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程度只取决于药物的脂溶性的大小。

(×)第2章5.脂溶性药物一般经角膜渗透吸收,亲水性药物及多肽药物不易通过角膜,因此主要通过结膜和巩膜途径吸收(√)第3章6.口腔粘膜中舌下粘膜渗透性能最强,颊粘膜次之。

(√)第3章7.加速胃空速度有利于所有药物吸收。

(×)第2章8.药物肌肉注射的吸收速度臀大肌大于上臂三角肌。

(×)第3章9.非解离型药物的比例与吸收部位pH值有关。

(√)第2章四、单选题一、关于口服给药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第一章C.吸收迅速而完全B.有首关效应C.小肠是主要的吸收部位 D. 是常常利用的给药途径二、影响药物吸收的下列因素中不正确的是:()C 第二章A. 解离药物的浓度越大,越易吸收B. 药物脂溶性越大,越易吸收C. 药物水溶性越大,越易吸收D. 药物粒径越小,越易吸收3、关于静脉注射给药叙述不正确的是:()第3章A. 无吸收进程B. 生物利费用为100%C. 分为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D. 适于静脉注射剂型主要有溶液剂、乳剂、混悬剂4、口服剂型在胃肠道中吸收快慢顺序一般以为是:()第2章A.混悬剂>溶液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B.胶囊剂>混悬剂>溶液剂>片剂>包衣片C.片剂>包衣片>胶囊剂>混悬剂>溶液剂D.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5、给药进程中存在肝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是:()第3章A. 口服给药B. 静脉注射C. 肌肉注射D. 都不是6、关于呼吸器官的结构与生理论述不正确的:()第3章A. 人的呼吸器官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组成B. 正常人的肺部总面积约为200平方米以上,远大于小肠的吸收面积C. 肺泡囊是进行空气—血液互换的部位D. 肺部给药吸收迅速7、溶剂化物在水中溶出速度顺序为:()第2章A.水化物>无水物>有机溶剂化物B.有机溶剂化物>水化物>无水物C.无水物>有机溶剂化物>水化物D.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水化物8、药物在经皮吸收进程中可能会在皮肤中积蓄,积蓄的主要部位是:()第3章A. 真皮B. 皮下组织C. 角质层D. 附属器9、下列哪个不是舌下给药的长处:()第3章A.避免胃肠道刺激和破坏B.避免首关消除C. 吸收量大D. 吸收较迅速10. 全身作用的栓剂在直肠中最佳的用药部位在:()。

生物药剂学练习题库与答案

生物药剂学练习题库与答案

生物药剂学练习题库与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关于肠肝循环描述错误的是A、药效学上表现为药物的作用时间延长B、氯霉素、地西泮等药物具有肠肝循环现象C、只发生口服的药物中D、在药时曲线上会出现双峰现象E、发生在经胆汁排泄的药物中正确答案:C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A、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取决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

B、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而不是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

C、概念中的药物效应主要是指药物的疗效。

D、药物的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种族、种属、年龄、性别等各种因素。

E、概念中的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各种具体的剂型。

正确答案:D3、血流量可显著影响药物在( )的吸收速度A、小肠B、结肠C、直肠D、胃E、盲肠正确答案:D4、蛋白多肽类药物一般在胃肠道中吸收不好,其原因不包括A、没有主动吸收B、容易被酶降解C、胃肠道pH中不稳定D、分子量太大E、脂溶性太小正确答案:A5、胞饮作用的特点是A、饱和现象B、有部位特异性C、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D、需要载体E、逆浓度梯度转运正确答案:B6、药物由血液向中枢神经系统转运时,()药物容易向脑脊液转运。

A、离子型药物B、弱酸性药物C、大分子药物D、水溶性药物E、弱碱性药物正确答案:E7、简单扩散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A、药物之间无理化相互作用时,转运过程无相互影响B、不需要转运蛋白C、不消耗能量D、顺浓度梯度转运E、扩散速率与浓度梯度差成正比,符合零级动力学正确答案:E8、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是指()A、分布B、消除C、排泄D、代谢E、吸收正确答案:E9、哺乳动物中最重要的结合反应是A、氨基酸结合B、葡萄糖醛酸结合C、乙酰化反应D、硫酸结合E、谷胱甘肽结合正确答案:B10、关于影响鼻腔给药的生理因素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鼻粘膜纤毛运动主要是用来清除外来异物,但不会影响药物的吸收。

B、pH值对药物的吸收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影响药物的解离度C、鼻腔部位药物的吸收主要是被动转运D、鼻腔的血液循环对药物的吸收影响较大,但对温度湿度等较为敏感E、鼻腔中的酶对药物的吸收影响较少正确答案:A11、影响片剂中药物吸收的剂型和制剂工艺因素不包括A、药物的溶出与释放B、药物颗粒的大小C、压片的压力D、片剂的崩解度E、片重差异正确答案:E12、下列关于药物的体内过程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药物的体内过程都包括吸收。

生物药剂学考试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考试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

A. 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B. 制备工艺C. 质量控制D. 临床应用答案:A2.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

A. 药物的总吸收量B. 药物的峰浓度C. 药物的峰时间D. 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量答案:D3. 药物的首过效应主要发生在()。

A. 胃B. 肠C. 肝脏D. 肾脏答案:C4. 药物的溶解度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之间的关系是()。

A. 无关B. 呈正相关C. 呈负相关D. 无固定关系答案:B5. 药物的脂溶性与药物的吸收速率之间的关系是()。

A. 无关B. 呈正相关C. 呈负相关D. 无固定关系答案:B6. 药物的解离度与药物的脂溶性之间的关系是()。

A. 呈正相关B. 呈负相关C. 呈无关D. 呈正相关答案:B7. 药物的pKa值与药物的吸收之间的关系是()。

A. 无关B. 呈正相关C. 呈负相关D. 无固定关系答案:D8. 药物的分子量与药物的吸收之间的关系是()。

A. 呈正相关B. 呈负相关C. 呈无关D. 无固定关系答案:B9. 药物的给药途径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之间的关系是()。

A. 无关B. 呈正相关C. 呈负相关D. 无固定关系答案:D10. 药物的剂型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之间的关系是()。

A. 无关B. 呈正相关C. 呈负相关D. 无固定关系答案:D11. 药物的稳定性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之间的关系是()。

A. 无关B. 呈正相关C. 呈负相关D. 无固定关系答案:B12. 药物的给药时间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之间的关系是()。

A. 无关B. 呈正相关C. 呈负相关D. 无固定关系答案:D13. 药物的给药剂量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之间的关系是()。

A. 无关B. 呈正相关C. 呈负相关D. 无固定关系答案:D14. 药物的给药频率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之间的关系是()。

A. 无关B. 呈正相关C. 呈负相关D. 无固定关系答案:D15. 药物的给药方式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之间的关系是()。

生物药剂学 习题3

生物药剂学 习题3

第三章非口服给药的吸收一、填空题:1、药物经肌内注射有吸收过程,一般()药物通过毛细血管壁直接扩散,水溶性药物中分子量()的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孔隙快速扩散进入毛细血管,分子量()的药物主要通过淋巴系统吸收。

3、为达到理想的肺部沉积效率,应控制药物粒子的大小,一般其空气动力学粒径应介于(微米)。

4、蛋白多肽药物经黏膜吸收是今年研究的热点,主要非口服与注射途径包括()、()、()等。

二、不定项选择题:1、药物在肺部沉积的机制主要有()A.雾化吸入B.惯性碰撞C.沉降D.扩散2、关于注射给药正确的表述是()A.皮下注射容量较小,仅为0.1~0.2毫升,一般用于过敏试验B.不同部位肌肉注射吸收速率顺序为:臀大肌>大腿外侧肌>上臂三角肌C.混悬型注射剂可于注射部位形成药物贮库,吸收时间较长D.显著低渗的注射液局部注射后,药物被动扩散速率小于等渗注射液3、药物在经皮吸收过程中可能会在皮肤中积蓄,积蓄的主要部位是()A 真皮B 皮下组织C 角质层D 附属器4、提高药物经角膜吸收的措施有()A.增加滴眼液浓度,提高局部滞留时间B.减少给药体积,减少药物流失C.弱碱性药物调节制剂pH至3.0,使之呈非解离型存在D.调节滴眼剂至高渗,促进药物吸收一、填空题:1、药物经肌内注射有吸收过程,一般(脂溶性)药物通过毛细血管壁直接扩散,水溶性药物中分子量(小)的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孔隙快速扩散进入毛细血管,分子量(很大)的药物主要通过淋巴系统吸收。

3、为达到理想的肺部沉积效率,应控制药物粒子的大小,一般其空气动力学粒径应介于(0.5-7.5微米)。

4、蛋白多肽药物经黏膜吸收是今年研究的热点,主要非口服与注射途径包括(经鼻腔)、(经肺部)、(经直肠)等。

二、不定项选择题:1、药物在肺部沉积的机制主要有BCDA.雾化吸入B.惯性碰撞C.沉降D.扩散2、关于注射给药正确的表述是CA.皮下注射容量较小,仅为0.1~0.2毫升,一般用于过敏试验B.不同部位肌肉注射吸收速率顺序为:臀大肌>大腿外侧肌>上臂三角肌C.混悬型注射剂可于注射部位形成药物贮库,吸收时间较长D.显著低渗的注射液局部注射后,药物被动扩散速率小于等渗注射液3、药物在经皮吸收过程中可能会在皮肤中积蓄,积蓄的主要部位是CA 真皮B 皮下组织C 角质层D 附属器4、提高药物经角膜吸收的措施有ABA.增加滴眼液浓度,提高局部滞留时间B.减少给药体积,减少药物流失C.弱碱性药物调节制剂pH至3.0,使之呈非解离型存在D.调节滴眼剂至高渗,促进药物吸收。

生物药剂学试题库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试题库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主要涉及以下哪个方面?A. 药物的合成B. 药物的制备C.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D. 药物的临床应用答案:C2.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A. 药物在体内的浓度B.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C.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D. 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量和速度答案:D3. 药物的首过效应主要发生在哪个部位?A. 胃肠道B. 肝脏C. 肾脏D. 肺答案:B4. 药物的溶解度与药物的吸收速率关系是:A. 无关B. 溶解度越低,吸收越快C. 溶解度越高,吸收越快D. 溶解度与吸收速率无关答案:C5. 药物的脂溶性与药物的吸收关系是:A. 无关B. 脂溶性越低,吸收越快C. 脂溶性越高,吸收越快D. 脂溶性与吸收速率无关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包括:A. 药物的理化性质B. 药物的剂型C. 给药途径D. 患者的生理状况答案:ABCD2. 药物的分布主要受以下哪些因素的影响:A. 药物的脂溶性B. 药物的蛋白结合率C. 药物的分子量D. 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答案:ABCD3. 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是:A. 胃肠道B. 肝脏C. 肾脏D. 肺答案:B4. 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包括:A. 尿液B. 粪便C. 汗液D. 乳汁答案:ABCD三、判断题1. 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是指两种药物制剂在体内具有相同的疗效。

(对)2. 药物的溶解度和脂溶性是影响药物吸收的两个独立因素。

(错)3. 药物的首过效应会导致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

(对)4. 药物的代谢产物总是比原药更安全有效。

(错)5. 药物的分布容积是描述药物在体内分布范围的参数。

(对)四、简答题1. 简述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答: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量和速度,它受药物的溶解度、脂溶性、剂型、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 描述药物的首过效应及其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答:药物的首过效应是指口服给药后,药物在到达全身循环之前,在肝脏被代谢的过程。

生物药剂学试题

生物药剂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1.抑制剂:某些药物可抑制肝微粒体中酶的作用而抑制另一些药物的代谢,导致后者的药理活性及毒副作用增强。

2.排泄(excretion):指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3.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ycle):是指在胆汁中排泄的药物或其代谢物在小肠中移动期间重新被吸收返回肝门静脉的现象。

4.药物相互作用:是指某一种药物与其他药物或物质同时或先后使用时,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使药物的药效或药动学情况发生变化,导致药物疗效及药物毒副作用发生改变(增加或减少)。

5.生物半衰期:系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至原来浓度一半所需的时间值。

6.生物利用度:制剂中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血液的程度和速度。

7.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体内动态行为与量变的规律性,即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8.油/水分配系数:是指药物在有机溶媒中的溶解度与在水中溶解度的比值。

9.肾清除率:在单位时间内从肾中排泄掉的药物相当于占表观分布容积的体积数。

(通常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容量(通常以ml为单位)血浆中所含的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这个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容积(ml)就称为该物质的肾清除率。

)10.代谢:药物在体内各种酶以及体液环境作用下,可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化学结构上的转变,又称为生物转化。

二、填空1.药物在体内的转运方式主要有被动转运、载体媒介转运及膜孔转运。

2.生物利用度根据定义有两项参数,包括生物利用度的速度和生物利用度的程度。

3.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为吸收。

4.某种药物究竟以何种机制吸收,这与被吸收药物的性质、各部位细胞膜的特征及各种环境条件有关。

5.眼部药物吸收的主要屏障是角膜,由上皮层、基质层和内皮层组成。

6.当华法林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时,可能出现的结果是药物中毒。

7.药物的分子量大小影响淋巴管的转运。

8.氯丙嗪在体内代谢为去甲基氯丙嗪,和母核化合物相比,其药理活性降低。

生物药剂学习题

生物药剂学习题

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一、选择题1、可减少或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或剂型是A舌下片给药B口服胶囊C栓剂D静脉注射E透皮吸收给药2、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是A空腹与饱腹B药物因素C药物的组成与性质D药物的多晶体E药物的油水分配系统3、以下哪几条具被动扩散特征A不消耗能量B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C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D借助载体进行转运E有饱和状态4、胞饮作用的特点是A有部位特异性B需要载体C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D逆浓度梯度转运E无部位特异性5、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性部位A小肠B盲肠C结肠D直肠6、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不包括A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B粒子大小C多晶型D解离常数E胃排空速率7、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不包括A胃肠液成分与性质B胃肠道蠕动C循环系统D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E胃排空速率8、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速率的大致顺序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9、下列各因素中除什么外,均能加快胃的排空A胃内容物渗透压降低B胃大部切除C为内容物粘度降低D阿斯匹林E普奈落尔10、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Ⅲ型药物A高的溶解度,低的渗透性B低的溶解度,高的渗透性C高的溶解度,高的渗透性D低的溶解度,低的渗透性E以上都不是二、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2、吸收3、膜孔转运4、多晶型5、pH-分配假说三、问答题1、简述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特点;2、简述促进口服药物吸收的方法;3、何为Ⅱ型药物,利用生物药剂学所学的知识如何提高该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第三章非口服给药的吸收一、填空题:1、药物经肌内注射有吸收过程,一般药物通过毛细血管壁直接扩散,水溶性药物中分子量的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孔隙快速扩散进入毛细血管,分子量的药物主要通过淋巴系统吸收;3、为达到理想肺部沉积效率,应控制药物粒子大小,一般其空气动力学粒径应介于4、蛋白多肽药物经黏膜吸收是今年研究的热点,主要非口服与注射途径包括、、等;二、不定项选择题:1、药物在肺部沉积的机制主要有A.雾化吸入B.惯性碰撞C.沉降D.扩散2、关于注射给药正确的表述是A.皮下注射容量较小,仅为0.1~0.2毫升,一般用于过敏试验B.不同部位肌肉注射吸收速率顺序为:臀大肌>大腿外侧肌>上臂三角肌C.混悬型注射剂可于注射部位形成药物贮库,吸收时间较长D.显著低渗的注射液局部注射后,药物被动扩散速率小于等渗注射液3、药物在经皮吸收过程中可能会在皮肤中积蓄,积蓄的主要部位是A 真皮B 皮下组织C 角质层D 附属器4、提高药物经角膜吸收的措施有A.增加滴眼液浓度,提高局部滞留时间B.减少给药体积,减少药物流失C.弱碱性药物调节制剂pH至3.0,使之呈非解离型存在D.调节滴眼剂至高渗,促进药物吸收答案:一、1、脂溶性小很大 3、0.5-7.5微米 ; 4、经鼻腔、经肺部、经直肠 ;二、1、BCD 2、C 3、C 4、AB第四章药物分布一是非题1.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分布速度往往比消除慢; 2.由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理因素的差异,不同药物在体内具有不同的分布特性,但药物在体内分布是均匀的;3. 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取决于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速度和药物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4.连续应用某药物,当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快时,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会逐渐升高而引起蓄积;5.蛋白结合率越高,游离药物浓度越小;当存在饱和现象或竞争结合现象时,游离浓度变化不大,对于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不易发生用药安全问题;6.药物体内分布主要决定于血液中游离型药物的浓度,其次与该药物和组织结合的程度有关; 7.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降低药物的分布与消除速度,延长作用时间,并有减毒和保护机体的作用;8. 蛋白质大分子药物主要依赖淋巴系统转运,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避免首过作用;9. 胎盘屏障不同于血脑屏障;药物脂溶性越大,越难透过;10.将聚乙二醇PEG引入到微粒的表面,可提高微粒的亲水性和柔韧性,以使其易于被单核巨噬细胞识别和吞噬;二选择题1.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有A.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B.无竞争性C.无饱和性D.结合率取决于血液pHE. 结合型可自由扩散2. 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是指A. 人体总体积B. 人体的体液总体积C. 游离药物量与血浓之比D. 体内药量与血浓之比E. 体内药物分布的实际容积3. 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A. 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 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 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D. 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小时E. 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4.药物与蛋白结合后A. 不能透过血管壁B.不能由肾小球滤过C. 不能经肝代谢 D不能透过胎盘屏障5. 以下错误的是:A. 淋巴循环使药物不通过肝而减少首过作用B.蛋白结合可减少首过作用C.都对D. 都不对6. 体内细胞对微粒的作用及摄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A. 胞饮、吸附、膜间作用、内吞B.胞饮、吸附、融合、内吞C. 膜间作用、胞饮、内吞D.膜间作用、吸附、融合、内吞8. 具有在各组织内均匀分布特征的药物A.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比血液中的药物浓度高;B.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几乎相等;C.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低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D.组织和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存在动态平衡9. 以下关于蛋白结合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结合率越高,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B.蛋白结合存在动态平衡,有饱和和竞争结合现象;C.药物与蛋白结合后,可促进透过血脑屏障;D.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10.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的转运,主要取决于A.药物的亲脂性,药物的脂溶性越高,向脑内转运越慢;B.药物的亲脂性,药物的脂溶性越低,向脑内转运越慢;C.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结合率越高,越易向脑内转运;D.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结合率越低,越易向脑内转运;三填空题1. 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运送至的过程; 2.某些药物连续应用时,常常由于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 ,导致组织中的药物有浓度逐渐上升的趋势,称为 ;3.人血浆中主要有三种蛋白质与大多数药物结合有关, 、和 ; 4.药物的淋巴管转运主要和药物的有关;分子量在以上的大分子物质,经淋巴管转运的选择性倾向很强;5.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的转运,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性,另外药物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液-脑脊液间的药物分配;6.药物的组织结合起着药物的作用,可能延长 ; 7. 分布容积是指假设在药物充分分布的前提下,体内按血中同样浓度溶解时所需的体液 ; 8.药物的组织结合起着药物的作用,可能延长 ;9.药物与蛋白结合除了受药物的理化性质、给药剂量、药物与蛋白质的亲和力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外,还与、和等因素有关; 10. 分布容积是指假设在药物充分分布的前提下,体内按血中同样浓度溶解时所需的体液 ;答案:一1.×2.×3. √ 4.× 5.× 6.√ 7.√ 8. √ 9. × 10×二1.A 2. D 3.A 4.ABD 5.B 6.A 7. D 8.B 9.AB 10.AD三循环系统各脏器组织 2.慢 , 蓄积 ; 3.白蛋白、α1-酸性糖蛋白和脂蛋白 ; 4.分子量 5000 5.脂溶性蛋白的结合率 6. 7 μm 肝和脾中的单核巨噬细胞 7.亲水性、柔韧性及其空间位阻 8.贮库作用时间9.动物种差、性别差异和生理和病理状态差异 10. 药量总容积第五章药物代谢一是非题1.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又称单加氧酶;该酶系催化的氧化反应特异性不强,是药物体内代谢的主要途径;2.药物代谢的主要部位是在胃肠道和血浆中,此外代谢反应也可肝脏、肺、皮肤、肾、鼻粘膜、脑和其它组织进行;3.药物通过肝转运至体循环的过程中,部分药物被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原型药物量减少的现象,称为“首过效应”;4. 对于肝提取率高的药物,肝血流量是主要影响因素,首过效应不明显;5.肝提取率低的药物,基本不受血浆蛋白结合的影响,首过效应明显;6. 肝提取率中等的药物,肝血流量和血浆蛋白结合率对其均有影响;7. 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结合,通常是脂溶性药物通过反应生成极性基团;8. 结合反应一般被认为是药物在体内的灭活过程,故又称之为“解毒反应”;9. 有的药物是自身的酶诱导剂,对肝微粒体中酶产生诱导作用,从而使其它药物代谢加快,药理活性及毒副作用降低;10.左旋多巴与脱羧酶抑制剂甲基多巴肼合用,可增加血浆中左旋多巴浓度,同时增加脑内的左旋多巴浓度,并降低多巴胺浓度,使作用加强;二选择题1.某些药物直肠给药优于口服给药,其理由主要是A 避免了溶出过程 B. 口服药物不吸收C. 在进入体循环前已被直肠吸收的药物有一部分不通过门肝系统D. 惰性粘合剂、稀释剂等辅料干扰吸收 E 直肠给药剂型中基质有利于药物的释放2.药物代谢一般产生A 酸性增强的化合物 B. 油/水分配系数较高的化合物C.极性增强的化合物D. 水溶性减弱的化合物 E 碱性增强的化合物3. 药物的灭活和消除速度主要决定A.起效的快慢B.作用持续时间C.最大效应D.后遗效应的大小E.不良反应的大小4. 在新生儿时期,许多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这是因为A.较高的蛋白结合率B.微粒体酶的诱发C.药物吸收很完全D.酶系统发育不全E.阻止药物分布全身的屏障发育不全5.如果处方中选用口服硝酸甘油,就应选用较大剂量,因为A.胃肠道吸收差B.在肠中水解C.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D.首过效应明显E.肠道细菌分解6. 可减少或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或剂型是A.舌下片给药B.口服胶囊C.栓剂D.静脉注射E.透皮吸收给药7. 某前体药物和酶诱导剂同时使用时,可导致:A. 药理作用加快、加强或毒性降低B. 药理作用加快、加强或毒性增强C. 药理作用延缓、减弱或毒性降低 C. 药理作用延缓、减弱或毒性增强E. 药理作用加快、减弱或毒性降低8.药物代谢所涉及的化学反应主要有:A.氧化、还原、分解、结合B.氧化、还原、水解、脱羧C.氧化、还原、水解、结合D.氧化、乙酰化、分解、结合E.还原、水解、结合、甲基化9. 结合反应可以有以下形式A. 葡萄糖醛酸结合、硫酸结合、甘氨酸结合B.硫酸结合、磺酸结合、甲基结合C. 硫酸结合、甘氨酸结合、乙酰化D. 硫酸结合、甘氨酸结合、色氨酸结合E. 葡萄糖醛酸结合、甘氨酸结合、乙酰化10.口服不同剂型的水杨酰胺1g后,其尿中硫酸结合物排泄量为A. 溶液剂<混悬剂<颗粒剂B. 颗粒剂<混悬剂<溶液剂C. 溶液剂<颗粒剂<混悬剂D. 混悬剂<溶液剂<颗粒剂E. 颗粒剂<溶液剂<混悬剂三填空题1.对于肝提取率高的药物,首过效应显著, 是主要影响因素,;而肝提取率低的药物,受的影响较大,首过效应不明显;2. 通常药物代谢被减慢的现象,称为作用,能使代谢减慢的物质叫做 ;4. 药物代谢被促进的现象,称为作用,能使代谢加快的物质叫做 ;3. 遗传学因素主要影响药酶的和 ;4. 药物代谢酶通常又可分为和二大类;前者主要存在于 ;5.消化道粘膜中的代谢酶较易被饱和,可通过或利用某种制剂技术,造成代谢部位局部高浓度,使药酶饱和来降低代谢的速度,增加药物的吸收量;6. 异烟肼在人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是 ,并存在和现象;7. 遗传学因素主要影响药酶的和 ;8. 药物代谢酶通常又可分为和二大类;前者主要存在于 ;9.维生素B6能促进多巴脱羧酶的活性,加速脑外的脱羧转变成 ,难于进入脑内,使药物在脑内达不到治疗浓度,作用下降;10.消化道粘膜中的代谢酶较易被饱和,可通过或利用 ,造成代谢部位局部高浓度,使药酶饱和来降低代谢的速度,增加药物的吸收量;四名词解释1、首过效应2、药物代谢3、表观分布容积4、药物的分布五、问答题:1、药物代谢酶系主要有哪些简述他们的作用;2、简述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3、试从干预药物代谢过程的角度出发,举例说明高效药物制剂设计的原理;答案:一1√ 2× 3× 4× 5× 6√ 7× 8√ 9× 10×二 1.C 2C 3.B 4.D 5.D 6.A C D E 7.B 8.C 9.A C E 10.B三1.分子氧 2.肝血流量;蛋白结合 3. 酶抑制 , 酶抑制剂 4.酶诱导酶诱导剂5. 胆红素和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6. 乙酰 ,快乙酰化慢乙酰化7. 性质和水平 8. 微粒体酶系和非微粒体酶系肝脏 9.左旋多巴多巴胺 10.增大给药量某种制剂技术第六章药物排泄一、名词解释1、药物排泄2、肠肝循环3、双峰现象二、填空题1、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是2、肾单位由和两部分组成;3.大多数外源性物质的重吸收过程主要是被动过程,其重吸收的程度取决于药物的、、和4、分子量在左右的药物有较大的胆汁排泄率5、吸入麻醉剂、二甲亚砜以及某些代谢废气可随肺呼气排出,该类物质的共同特点是、 ;三、单选题1、药物在体内以原型不可逆消失的过程,该过程是A吸收 B分布 C代谢 D排泄 E转运2、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 A肝 B肺 C脾 D肺 E肾3、药物除了肾排泄以外的最主要排泄途径是A胆汁 B汗腺 C唾液腺 D泪腺 E呼吸系统4、药物的脂溶性是影响下列哪一步骤的最重要因素A肾小球滤过率 B肾小管分泌 C肾小管重吸收 D尿量 E尿液酸碱性6、酸化尿液可能对下列药物中的哪一种肾排泄不利A水杨酸 B葡萄糖 C四环素 D庆大霉素 E麻黄碱7、一定时间内肾能使多少溶剂的血浆中该药物清除的能力被称为A肾排泄速度 B肾清除率 C肾清除力 D肾小管分泌 E肾小球过滤速度8、分子量增加可能会促进下列过程中的那一项A肾小球过滤 B胆汁排泄 C重吸收 D肾小管分泌 E尿排泄过度9、下列过程中哪一种过程一般不存在竞争抑制A肾小球过滤 B胆汁排泄 C肾小管分泌 D肾小管重吸收 E药物从血液透析四、问答题:1、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哪些2、静脉快速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和大量饮用清水,尿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3、大量出汗或大量失血,尿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五、思考题三种药物在一体重70kg患者血浆中的未结合分数及肾清除率如下:药物肾清除率ml/min 未结合分数氨茶碱 10 0.5苯妥英 0.15 0.1头孢尼西 20 0.22当GFR等于120ml/min,尿流量为1.5ml/min时,每一种药物的肾处置包括哪些机制:滤过分泌:重吸收二、1、肾脏2、肾小球和肾小管 3、人和动物的肾小球滤过率4.脂溶性pKa尿量尿的pH值 5、500 6、分子量较小沸点较低三、1、D 3、A 4、C 5、C 6、A 7、B 8、B 9、A E。

生物药剂学测试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测试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科学,其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药物疗效B. 降低药物不良反应C.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D. 以上都是答案:D2. 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是指:A. 两种药物制剂在体内具有相同的疗效B. 两种药物制剂在体内具有相同的生物利用度C. 两种药物制剂在体内具有相同的药动学参数D. 两种药物制剂在体内具有相同的药效学参数答案:B3. 药物的首过效应主要发生在哪个部位?A. 胃肠道B. 肝脏C. 肾脏D. 肺答案:B4. 药物的脂溶性对其吸收和分布有何影响?A. 脂溶性高的药物吸收快,分布广B. 脂溶性高的药物吸收慢,分布窄C. 脂溶性低的药物吸收快,分布广D. 脂溶性低的药物吸收慢,分布窄答案:A5. 药物的解离度与其吸收有何关系?A. 解离度高的药物吸收快B. 解离度高的药物吸收慢C. 解离度低的药物吸收快D. 解离度低的药物吸收慢答案:B6. 药物的溶解度对其吸收有何影响?A. 溶解度高的药物吸收快B. 溶解度高的药物吸收慢C. 溶解度低的药物吸收快D. 溶解度低的药物吸收慢答案:A7. 药物的分子量对其吸收有何影响?A. 分子量小的药物吸收快B. 分子量小的药物吸收慢C. 分子量大的药物吸收快D. 分子量大的药物吸收慢答案:A8. 药物的给药途径对其吸收有何影响?A. 口服给药吸收快B. 静脉给药吸收快C. 肌肉注射吸收快D. 皮肤给药吸收快答案:B9. 药物的剂型对其吸收有何影响?A. 溶液剂吸收快B. 片剂吸收快C. 胶囊剂吸收快D. 颗粒剂吸收快答案:A10. 药物的pH值对其吸收有何影响?A. pH值高的药物吸收快B. pH值低的药物吸收快C. pH值适中的药物吸收快D. pH值对药物吸收无影响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药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完整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1-15章

(完整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1-15章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B.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C.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D.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B.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二、多项选择题1.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2.药物转运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3.药物处置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4.药物消除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2.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四、问答题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哪些内容?2.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对于新药开发的作用。

【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D二、多项选择题1.ACDE 2.ACE 3.CDE 4.DE三、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剂型因素主要包括:(1)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如同一药物的不同盐、酯、络合物或衍生物,即药物的化学形式,药物的化学稳定性等。

(2)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率等。

(3)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4)制剂处方中所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

(5)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6)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贮存条件等。

3.生物因素主要包括:(1)种族差异:指不同的生物种类和不同人种之间的差异。

生物药剂学部分习题

生物药剂学部分习题

⽣物药剂学部分习题1、简述影响药物代谢的⽣理因素的⽣理性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疾病等等。

⼉童和⽼年⼈对药物的代谢能⼒常常明显低于成年⼈,特别是胎⼉及新⽣⼉的药物代谢酶活性低,甚⾄缺乏,多数情况下不仅药效⾼,⽽且容易产⽣毒性。

药物在⽼年⼈体内的代谢表现为速度减慢,半衰期延长,耐受性减弱。

性别对药物代谢亦有影响,⼤⿏体内的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的活性有性别的差异;⼤⿏体内的葡萄糖醛酸结合,⼄酰化、⽔解反应等也发现有性别的差异。

已知⼈群中药物代谢的个体差异性是⾮常明显的,主要原因有遗传学差异合肥遗传学差异。

遗传学差异主要是由种族或家族遗传特性所引起的。

⽽⾮遗传学差异主要由年龄、性别、肝功能、药物代谢的时间周期节律、体温、营养状态以及环境因素等引起的。

2、如何利⽤药物代谢的规律来指导药物及其制剂设计答:(1)通过改变药物的结构制成前体药物,增加药物吸收过程的稳定性或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可以将难以吸收的⽔溶性药物制成亲脂性的前体药物,增加药物的吸收,利⽤机体内靶部位特定酶的作⽤,将前体药物代谢成母体药物起靶向作⽤。

如氨苄西林制成前体药物酞氨西林,增加其在胃液中稳定性,进⼊肠道后受肠道⾮特异性酯酶的⽔解,转化为氨苄西林⽽吸收。

多巴胺制成前体药物左旋多巴,易被转运到脑后,被脑内脱羧酶脱去羧基转变成多巴胺⽽发挥作⽤。

(2)消化道重的代谢酶较易被饱和,可通过增⼤给药量或利⽤某种制剂技术,造成代谢部位局部⾼浓度,使药酶饱和来降低代谢速度,增加药物的吸收量。

根据药酶抑制剂的性质,可设计利⽤⼀个药物对药酶产⽣抑制,从⽽来减少或延缓另⼀个药物的代谢,到达提⾼疗效或延长作⽤时间的⽬的,如左旋多巴配伍甲基多巴肼,甲基多巴肼有抑制⼩肠、肝、肾中的脱羧酶的作⽤,故能抑制左旋多巴的脱羧作⽤。

(3)对于许多在肝中有⾸过效应⽽失效的药物,为避免肝中药酶对药物的代谢,可考虑改变剂型,以增加这类药物的适⽤范围。

如硝酸⽢油⾆下⽚。

3、从药物代谢的观点阐述⽣物药剂学在药物制剂中的作⽤。

生物药剂学习题

生物药剂学习题

习题1.给体重60kg的志愿者静脉注射某单室模型药物200mg,6h后测得的血药浓度是15ug/ml。

假设其表观分布容积是体重的10%,求注射后6h体内的药物的总量及半衰期。

2.某单室模型药物半衰期为8h,表观分布容积为0.4L/kg,体重60kg 的患者静脉注射600mg,注射后24h,消除的药量占给药剂量的百分比是多少?给药后24h的血药浓度为多少?3.某单室模型药物静脉注射300mg后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C=78e-0.46t式中C的单位是ug/ml,t的单位是h。

求t1/2 ,V,4h后的血药浓度及血药浓度下降至2ug/ml的时间。

4.给一个体重的患者静脉注射某单室模型药物6mg/kg,测得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如下:求(1)K,V,TBCL, t1/2 (2)描述上述血药浓度的方程(3)静脉注射10h的血药浓度5.单室模型药物氨苄西林的半衰期为 1.2,给药后有的剂量以原形从尿中排泄,如病人的肾功能降低一半,肝功能正常,则氨苄西林的半衰期会发生变化吗?如果发生变化将变为多少呢?(假设氨苄西林全部由肝、肾消除)6.已知利多卡因的t1/2为 1.9h,表观分布容积为100L,现以每小时150mg的速度静脉滴注,求滴注10h的血药浓度是多少?稳态血药浓度多大?达到稳态浓度95%所需时间多少?如静脉滴注6小时终止滴注,终止后2小时的血药浓度多大?7.某单室模型药物t1/2=50h,v=60l,如果以20mg/h速度静脉滴注的同时静脉注射20mg,问静脉滴注4小时的血药浓度为多少?8.某药k=0.07h-1,口服给予250mg后测得AUC=700h(ug/ml),已知F=1,求V。

8.某患者口服某药后,测得血药浓度如下:求tmax9.某患者口服1000mg,某抗生素后,从血药浓度-时间数据拟合得如下药物动力学方程:C=45(e-0.17t-e-1.5t) 在这个式子中c的单位是ug/ml, t的单位是h试计算t max,c max,AUC,t1/210.某患者口服某药500mg后,测得血药浓度如下:已知F=1,求k, k a, t max, c max, v, cl,AUC及给药后10小时的血药浓度。

生物药剂学练习题

生物药剂学练习题

目录生物药剂学概述 (1)口服药物的吸收 (3)非口服药物的吸收 (8)药物的分布 (12)药物代谢 (16)药物排泄 (21)生物药剂学概述1. 以下关于药物剂型因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 不仅指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药剂中的剂型概念,而且广义地包括与剂型有关的各种因素;B. 指给药途径和给药频率;C. 指剂型和给药方案D. 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答案:A2. 多)生物因素主要包括()A. 种族差异;B. 性别和年龄差异;C. 遗传因素;D. 体重和高矮差异;答案:ABC3. 多)药物处置是指()A. 分布;B. 排泄;C. 代谢;D. 渗透;答案:ABC4. 多)药物的转运是指()A. 吸收;B. 代谢;C. 排泄;D. 分布;答案:ACD5. 药物消除是指()A. 排泄;B. 代谢;C. 分布;D. 吸收;答案:AB6. Bioabailability?答案:生物利用度是指制剂中药物被吸收进入人体循环的速度与程度。

7. 影响剂型体内过程的生物因素答案: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遗传因素8. 影响剂型体内过程的剂型因素答案: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制作处方中所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贮存条件等9、Biopharmaceutics答案: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物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口服药物的吸收1. 关于影响胃空速率的生理因素不正确的是A、胃内容物的黏度和渗透压B、精神因素C、食物的组成D、药物的理化性质E、身体姿势我的答案:A2. K+、单糖、氨基酸等生命必需物质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是A、被动转运B、膜孔转运C、主动转运D、促进扩散E、膜动转运我的答案:C3 弱碱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大小与pH大小的关系是A、随pH增加而增加B、随pH减少而不变C、与pH无关D、随pH增加而降低E、随pH减少而减少我的答案:D4. 胞饮作用的特点是A、有部位特异性B、需要载体C、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D、逆浓度梯度转运E、以上都是我的答案:E5. 弱碱性药物奎宁的pKa=8.4,在小肠中(pH=7.0)解离型和未解离型的比为A、1B、25/1C、1/25D、14/1E、无法计算我的答案:B6. 下列哪项不属于药物外排转运器A、P-糖蛋白B、多药耐药相关蛋白C、乳腺癌耐药蛋白D、有机离子转运器E、ABC转运蛋白我的答案:D7. 以下关于氯霉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棕榈氯霉素无效晶型经水浴加热(87~89℃)熔融处理后可转变为有效晶型B、棕榈氯霉素混悬剂中,氯霉素为B晶型,故有治疗作用C、无定型为有效晶型D、棕榈氯霉素A、B、C三种晶型及无定型,其中A晶型是有效晶型E、棕榈氯霉素有效晶型的血液浓度比其无效晶型的血液浓度高我的答案:D8. 胃肠道中影响高脂溶性药物透膜吸收的屏障是A、溶媒牵引效应B、不流动水层C、微绒毛D、紧密连接E、刷状缘膜我的答案:B9. 药物的溶出速率可用下列()表示A、Higuchi方程B、Herderson-Hasselbalch方程C、Fick's定律D、Noyes-Whitney方程E、Stokes方程我的答案:D10. 关于药物间及药物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描述错误的是A、药物引起胃肠道pH的改变会明显妨碍药物的吸收B、药物在制剂中与辅料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可使药物在吸收部位的浓度减小C、华法林与氢氧化镁同时服用可提高华法林的血药浓度D、脂质类材料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不同程度地延缓药物释放E、药物被包合后,使药物的吸收增大我的答案:C11. 多)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有A、药物油水分配系数B、药物粒度大小C、药物晶型D、药物溶出度E、药物制剂的处方组成我的答案:BCDE12. 多)以下可以提高Ⅲ类药物吸收的方法有A、加入透膜吸收促进剂B、制成前体药物C、制成可溶性盐类D、制成微粒给药系统E、增加药物在胃肠道的滞留时间我的答案:ABDE13. 简述主动转运的分类及特点。

生物药剂学练习试题和答案解析

生物药剂学练习试题和答案解析

习题一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里,每空 2 分,共20 分)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 d )。

A.通常水溶性大的药物较难溶性药物易吸收B.分子型药物比离子型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C.非解离型药物的比例由吸收部位pH 决定D.通常酸性药物在pH 低的胃中,碱性药物在pH 高的小肠中的未解离型药物量减少,吸收也减少,反之都增加2. 反映难溶性固体药物吸收的体外指标主要是( a )。

A.溶出度 B.崩解时限 C.片重差异 D.含量3. 药物(和其代谢物)最主要的排泄途径为:( d )。

A、汗腺B、呼吸系统C、消化道D、肾4.在体内,药物的代谢反应均是在药物代谢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其代谢反应速度符合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即符合:(b)A、Fick 扩散方程B、Michaelis-menten 方程C、Handerson-Hasselbalch 方程D、Noyes-whitney 方程5. 在新生儿期,许多药物的半衰期都延长,是因为( d )。

A. 较高的蛋白结合率B. 微粒体酶的诱发C. 药物吸收完全D. 酶系统发育不全6. 口腔粘膜中渗透能力最强的是:( c )。

A、牙龈粘膜B、腭粘膜C、舌下粘膜D、内衬粘膜E、颊粘膜7. 给药过程中存在肝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是:(a )。

A. 口服给药B. 静脉注射C. 肌肉注射D. 舌下给药8.下列叙述错误的( b )A.植入剂一般植入皮下B.皮内注射,只用于诊断与过敏实验,注射量在1m l 左右C.鞘内注射可用于克服血脑屏障D.肌肉注射的容量一般为2--5ml.其溶媒为水,复合溶媒或油9.若罗红霉素的剂型拟以片剂改成注射剂,其剂量应( c ) A.增加,因为生物有效性降低B.增加,因为肝肠循环减低C.减少,因为生物有效性更大D.减少,因为组织分布更多10. 如两个受试制剂与一个标准制剂比较时( b )A、必须进行交叉实验B、3*3 拉丁方实验设计C、必须多选择受试对象D、分别进行交叉实验比较三、判断对错(共10 分)1 硝酸甘油舌下片较普通片吸收好。

生物药剂学练习答案及习题

生物药剂学练习答案及习题

一.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与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物膜:细胞外表面的质膜和各种细胞器的亚细胞膜统称为生物膜。

3.细胞通道转运:药物借助其脂溶性或膜内蛋白的载体作用,透过细胞而被吸收的过程。

4.单纯扩散:药物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运输,不需要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也不需要载体的一种转运方式。

5.胃排空:胃内容物从胃幽门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

6.漏槽状态:在胃肠道中,溶出的药物透膜后不断地被血液循环运走,使胃肠道膜两侧始终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差,这种状态称为漏槽状态(sink state)。

7.表观分布容积:是假设药物在充分分布的前提下,体内全部药物按血中同样浓度溶解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

8.生物半衰期:系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至原来浓度一半所需的时间值。

9.消除: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被清除,合称为消除。

10.首过效应:在肝药酶作用下,药物可产生生物转化而使药物进入体循环前降解或失活,这种作用称为首过效应。

二.填空题1.口服给药后经胃肠道吸收,包括胃、小肠、大肠,其中以小肠吸收最为重要。

2.1972年提出生物膜液态镶嵌模型。

强调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3456.ADME7pH-分配假说。

8.弱酸性药物的溶出速率随pHpH药物的溶出速率随pH上升而逐渐增大。

910三.选择题1.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A. 被动扩散B.主动转运C.促进扩散D.膜孔转运2.被动扩散的特点是()A. 顺浓度差进行的扩散过程B.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C.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D.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移动过程3.对于同一种药物,口服吸收最快的剂型应该是()A. 片剂B.糖衣片C.溶液剂D.混悬剂4.无吸收过程的给药方式有()A.直肠给药B.透皮给药C.静脉滴注D. 鼻腔给药5.某药肝首过效应较大,可选用的适宜剂型是()A. 胶囊剂B.口服液体制剂C.舌下片剂D.颗粒剂四、问答题1.影响药物组织分布的因素。

生物药剂学试题库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试题库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药剂学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下哪项不是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A. 药物的剂型设计B. 药物的体内过程C. 药物的合成方法D.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答案:C2.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量和速度,以下哪项不是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A. 药物的溶解度B. 药物的脂溶性C. 药物的分子量D. 药物的化学结构答案:D3. 药物的首过效应是指药物在到达全身循环之前,在肝脏或胃肠道被代谢的过程,以下哪项不是首过效应的影响因素?A. 药物的代谢酶活性B. 药物的给药途径C. 药物的剂量D. 药物的化学稳定性答案:D4. 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的转运过程,以下哪项不是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A. 药物的脂溶性B. 药物的分子量C. 药物的蛋白结合率D. 药物的合成方法答案:D5. 药物的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被生物转化的过程,以下哪项不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A. 肝脏B. 胃肠道C. 肾脏D. 肺答案:C6. 药物的排泄是指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以下哪项不是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A. 肾脏B. 肠道C. 皮肤D. 呼吸道答案:C7. 药物的剂型设计需要考虑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药剂学特性,以下哪项不是药物剂型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A. 药物的溶解度B. 药物的稳定性C. 药物的合成成本D.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答案:C8. 药物的给药途径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给药途径?A. 口服B. 静脉注射C. 肌肉注射D. 皮肤涂抹答案:D9. 药物的溶解度是指药物在溶剂中溶解的能力,以下哪项不是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A. 药物的极性B. 药物的分子量C. 药物的晶型D. 药物的合成方法答案:D10. 药物的脂溶性是指药物在脂溶性溶剂中溶解的能力,以下哪项不是影响药物脂溶性的因素?A. 药物的化学结构B. 药物的分子量C. 药物的极性D. 药物的晶型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药剂学中的生物等效性是指两种药物制剂在相同剂量下,其_______和_______达到相似的程度。

生物药剂学习题集八套

生物药剂学习题集八套

生物药剂学习题集八套生物药剂学习题集11.D.胃排空的速率越快越有利于主动转运药物的吸收DADACDBDBDADCADDBBB 2.小,大慢,蓄积主动重吸收,被动重吸收渗透性,溶解度体外实验法,在体实验法3.pH-分配假说: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在肠道中的解离状态和油水分配系数的学说。

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用药对象的生物因素与药效三者之间关系的科学。

药物的处置: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

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亲水性物质借助于细胞膜上一定物质的帮助,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

扩散速度取决于膜两侧浓度差。

4.生物药剂学上的剂型因素包括哪些内容?答: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制剂处方中所用的辅料的性质及用量;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及贮存条件。

药物蛋白结合率的轻微改变(如变化率为1%),是否会显著影响药物作用强度?答:由于作用强度主要和血中游离药物浓度有关。

对于高蛋白结合率的药物,结合率的轻微改变,可能导致血中游离药物浓度明显变化,因而会显著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

对于低蛋白结合率的药物,结合率的轻微改变,对血中游离药物浓度影响不明显,因此不会显著影响药物作用强度。

举例说明为什么弱碱性药物比弱酸性药物易透过血脑屏障。

答:在血浆pH7.4时,弱酸性药物主要以解离型存在,而弱碱性药物主要以非解离型存在。

一般说,弱碱性药物容易向脑脊液转运。

如水杨酸--和奎宁--在血浆pH7.4时,非离子型分别为0.004%~0.01%和9.09%,向脑脊液透过系数分别为0.0026~0.006/minh和0.078/min。

静脉快速输入大量生理盐水或大量饮用清水,尿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均会引起尿量增多。

主要原因是血浆蛋白被稀释,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从而使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升高最后导致尿量增加。

生物药剂学试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试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

A.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B.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量C.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量D. 药物从血液循环到达作用部位的速度答案:C2. 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是指()。

A. 两种药物在体内吸收速度和程度相同B. 两种药物在体内分布速度和程度相同C. 两种药物在体内消除速度和程度相同D. 两种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消除速度和程度相同答案:A3. 药物的首过效应是指()。

A. 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部分被肝脏代谢B. 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部分被肾脏代谢C. 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部分被肺部代谢D. 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部分被脾脏代谢答案:A4. 药物的溶解度是指()。

A. 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B. 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速率C. 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程度D. 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速度和程度答案:A5. 药物的渗透性是指()。

A. 药物在生物膜中的扩散能力B. 药物在生物膜中的扩散速率C. 药物在生物膜中的扩散程度D. 药物在生物膜中的扩散速度和程度答案:D6. 药物的稳定性是指()。

A. 药物在储存过程中的化学稳定性B. 药物在体内外的化学稳定性C. 药物在体内的生物稳定性D. 药物在体内的化学稳定性答案:B7. 药物的剂型是指()。

A. 药物的物理形态B. 药物的化学形态C. 药物的生物形态D. 药物的物理和化学形态答案:D8. 药物的给药途径是指()。

A. 药物进入体内的途径B.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途径C. 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途径D.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答案:A9. 药物的剂量是指()。

A. 药物的给药量B. 药物的给药次数C. 药物的给药时间D. 药物的给药速度答案:A10. 药物的半衰期是指()。

A. 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率B. 药物在体内的消除程度C. 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和程度D. 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率常数答案:A11. 药物的生物转化是指()。

“生物药剂学”习题

“生物药剂学”习题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B.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C.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D.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2.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物药剂学与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但研究重点不同B.药物动力学为生物药剂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C.由于生物体液中药物浓度通常为微量或痕量,需要选择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的分析手段和方法D.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就可判断药物制剂在体内是否有效二、多项选择题1.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D.代谢E.排泄2.药物转运是指A.吸收B.渗透C.分布D.代谢E.排泄3.药物处置是指A.吸收 B.渗透C.分布D.代谢E.排泄4.药物消除是指A.吸收 B.渗透C.分布 D.代谢E.排泄三、名词解释1. 生物药剂学2. 剂型因素;3.生物因素;4.药物及剂型的体内过程四、问答题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哪些内容?2.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对于新药开发的作用。

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对生物膜结构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A.流动性B.不对称性C.饱和性D.半透性E.不稳定性2.K+、单糖、氨基酸等生命必需物质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是A.被动扩散 B.膜孔转运C.主动转运 D.促进扩散E.膜动转运3.红霉素的生物有效性可因下述哪种因素而明显增加A. 缓释片B.肠溶衣C.薄膜包衣片D.使用红霉素硬脂酸盐E.增加颗粒大小4.下列哪项不属于药物外排转运器A. P-糖蛋白B.多药耐药相关蛋白C.乳腺癌耐药蛋白D.有机离子转运器E.ABC转运蛋白5.以下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点A.逆浓度梯度转运B.无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C.消耗能量 D.需要载体参与E.饱和现象6.胞饮作用的特点是A.有部位特异性B.需要载体C. 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D.逆浓度梯度转运E.以上都是7.下列哪种药物不是P-gp的底物A.环孢素A B.甲氨蝶呤C.地高辛D.诺氟沙星E.维拉帕米8.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A.胃B.小肠C.大肠D.直肠E.均是9.关于影响胃空速率的生理因素不正确的是A.胃内容物的黏度和渗透压B.精神因素C.食物的组成 D.药物的理化性质E.身体姿势10.在溶出力限速过程吸收中,溶解了的药物立即被吸收,即为( )状态A.漏槽B.动态平衡C.饱和D.均是E.均不足11. 淋巴系统对()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A. 脂溶性药物B.解离型药物C. 水溶性药物D.小分子药物E. 未解离型药物12.有关派伊尔结(PP)描述错误的是A.回肠含量最多B.≤10μm的微粒可被PP内的巨噬细胞吞噬C.由绒毛上皮和M细胞(微褶细胞)构成D.与微粒吸收相关E.与药物的淋巴转运有关13.药物理化性质对于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影响显著,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药物的溶出快一般有利于吸收B.具有均质多晶型的药物,一般其亚稳定型有利于吸收C.药物具有一定脂溶性,但不可过大,有利于吸收D.酸性药物在胃酸条件下一定有利于吸收;碱性药物在小肠碱性的条件下一定有利于药物的吸收E.胆汁分泌常会影响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14.影响片剂中药物吸收的剂型和制剂工艺因素不包括A.片重差异 B.片剂的崩解度C.药物颗粒的大小D.药物的溶出与释放E.压片的压力1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称为胞饮B.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C.被动扩散需要载体参与D.主动转运是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E.促进扩散一般比单纯扩散的速度快得多16.pH分配假说可用下面哪个方程描述A.Fick's方程 B. Noyes-Whitney方程C.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 D. Stokes方程E.Michaelis-Menten方程17.漏槽条件下,药物的溶出速度方程为A. dC/dt=kSC sB. dC/dt=kC sC. dC/dt=k/SC sD. dC/dt=kS/C sE.dC/dt=k/S/C s18.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为A. 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B. 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 散剂>片剂C. 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D. 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E. 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19.关于药物间及药物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描述错误的是A. 药物引起胃肠道pH的改变会明显妨碍药物的吸收B.药物在制剂中与辅料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可使药物在吸收部位的浓度减小C.华法林与氢氧化镁同时服用可提高华法林的血药浓度D.脂质类材料为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不同程度地延缓药物释放E.药物被包合后,使药物的吸收增大20.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Ⅱ型药物A.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B. 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C.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D. 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E.以上都不是21.下列关于药物转运的描述正确的是A.浓度梯度是主动转运的动力B.易化扩散的速度一般比主动转运的快C.P-gp是药物内流转运器D.肽转运器只能转运多肽E.核苷转运器是外排转运器22.对低溶解度,高通透性的药物,提高其吸收的方法错误的是A. 制成可溶性盐类B.制成无定型药物C. 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D. 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E. 增加药物在胃肠道的滞留时间23.弱碱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大小与pH大小的关系是A.随pH增加而增加B.随pH减少而不变C.与pH无关D.随pH增加而降低E.随pH减少而减少24.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酸性药物的pK a-pH=A. lg(C i×C u)B. lg (C u/C i)C. Ig (C i-C u)D. lg( C i+C u)E. Ig (C i/C u)25.在溶剂化物中,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顺序为A.水合物<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B.无水物<水合物<有机溶剂化物C.水合物<无水物<有机溶剂化物D.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水合物E.有机溶剂化物<水合物<无水物26.哪种方法可提高地高辛的药物吸收A.增大DnB.减小DoC.增大DoD.减小DnE.减小An 所需要的时间27.下列有关溶出度参数的描述错误的A.溶出参数t d表示药物从制剂中累积溶出63.2%所需要的时间B.Ritger-Peppas方程中释放参数n与制剂骨架等形状有关C. Higuchi方程描述的是累积溶出药量与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D.单指数模型中k越小表明药物从制剂中溶出的速度越快E.相似因子与变异因子可以定量地评价参比制剂与试验制剂溶出曲线之间的差别28.关于肠道灌流法描述正确的是A.小肠有效渗透系数(P eff)是决定药物在小肠吸收速度和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B.对受试动物的数量没有要求C.吸收研究过程中药物必须以溶液状态存在D. 与体内情况相关性较差E.能排除药物肠道代谢、肠壁吸附等因素所致的药物损失29.研究药物的吸收时,生理状态更接近自然给药情形的研究方法是A.小肠单向灌流法B.肠襻法C.外翻环法D.小肠循环灌流法E.Caco-2模型30.寡肽转运体PEPT1的底物包括A.嘧啶类B.心律失常药 C.头孢菌素类D.抗组胺药物E.维生素类31.多肽类药物以( )作为口服的吸收部位A.结肠B.盲肠 C.十二指肠D.直肠E.空肠32.多晶型中以( )有利于制剂的制备,因为其溶解度、稳定性较适宜A.稳定型B.不稳定型C.亚稳定型D.A、B、C均是E.A、B、C均不是33.血流量可显著影响药物在( )的吸收速度A.直肠B.结肠c.小肠D.胃E.以上都是34.下列有关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描述错误的是A.胃肠道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胃、小肠和大肠,而小肠是药物吸收的最主要部位B.胃肠道内的pH从胃到大肠逐渐上升,通常是:胃pH1~3(空腹偏低,约为1.2~1.8,进食后pH上升到3),十二指肠pH5~6,空肠pH6~7,大肠pH7~8C. pH影响被动扩散药物的吸收D.胃是弱碱性药物吸收的最佳环境E.主动转运很少受pH的影响35.下列可影响药物溶出速率的是A.粒子大小B.溶剂化物C.多晶型 D. 溶解度E.均是36.下列各种因素中除( )外,均能加快胃的排空A.胃内容物渗透压降低B.胃大部分切除C.胃内容物黏度降低D. 普萘洛尔E.吗啡37.关于胃肠道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A. 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C.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D. 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E.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38.膜孔转运有利于( )药物的吸收A. 脂溶性大分子B.水溶性小分子C.水溶性大分子 D.带正电荷的蛋白质E.带负电荷的药物39.影响被动扩散的主要因素是A. 药物的溶解度B.药物的脂溶性C.药物的溶出速率 D. 药物的晶型E.药物的粒子大小40.各类食物中,( )胃排空最快A. 碳水化合物B.蛋白质C. 脂肪D. 三者混合物E.均一样41.弱碱性药物奎宁的pK a= 8.4,在小肠中(pH=7.0)解离型和未解离型的比为A.1 B. 25/1 C. 1/25 D. 14/1 E.无法计算42.某有机酸类药物在小肠中吸收良好,主要因为A.该药在肠道中的非解离型比例大B.药物的脂溶性增加C.小肠的有效面积大D.肠蠕动快E.该药在胃中不稳定43.以下关于氯霉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棕榈氯霉素无效晶型经水浴加热(87~89℃)熔融处理后可转变为有效晶型B.棕榈氯霉素混悬剂中,氯霉素为B晶型,故有治疗作用C.无定型为有效晶型D. 棕榈氯霉素有A、B、C三种晶型及无定型,其中A晶型是有效晶型E.棕榈氯霉素有效晶型的血液浓度比其无效晶型的血液浓度高44.药物的溶出速率可用下列( )表示A. Higuchi方程B. 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C. Fick定律D. Noyes-Whitney方程E. Stokes方程45.细胞旁路通道的转运屏障是A.紧密连接B.绒毛C.刷状缘膜D.微绒毛E.基底膜46.消化液中的( )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A.黏蛋白B.酶类C.胆酸盐D.糖E.维生素47.胃肠道中影响高脂溶性药物透膜吸收的屏障是A.溶媒牵引效应B.不流动水层C.微绒毛 D.紧密连接E.刷状缘膜二、多项选择题1.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参数吸收数An与( )项有关A.药物的有效渗透率B.药物溶解度C. 肠道半径D.药物在肠道内滞留时间E.药物的溶出时问2.BCS中用来描述药物吸收特征的三个参数是A.吸收数B.剂量数C.分布数 D.溶解度E.溶出数3.以下哪种药物不适于用微粉化的方法增加药物吸收A. 在消化道的吸收受溶出速度支配的药物B.弱碱性药物C.胃液中不稳定的药物D. 难溶于水的药物E.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4.下列有关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相关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溶解性与通透性的差异将药物分成四大类B. I型药物具有高通透性和高渗透性C.III型药物透过是吸收的限速过程,与溶出速率没有相关性D. 剂量数是描述水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参数,一般剂量数越大,越有利于药物的吸收E.溶出数是描述难溶性药物吸收的重要参数,受剂型因素的影响,并与吸收分数F密切相关5.以下可提高Ⅲ类药物吸收的方法有A.加入透膜吸收促进剂B.制成前体药物C.制成可溶性盐类 D.制成微粒给药系统E.增加药物在胃肠道的滞留时间6.Caco-2细胞限制药物吸收的因素有A.不流动水层B.细胞间各种连接处C.细胞形态D.细胞膜E.单层完整性7.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有A.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B.粒子大小C.多晶型D.解离常数E.胃排空速率8.口服固体制剂申请生物学试验豁免需满足以下哪些条件A.为速释型口服固体制剂B.主药具有低渗透性C.制剂中的主药必须在pH 1~7.5范围内具有高溶解性D. 辅料的种类与用量符合FDA的规定E.主药具有较宽的治疗窗9.体外研究口服药物吸收作用的方法有A.组织流动室法B.外翻肠囊法C.外翻环法 D.肠道灌流法E.肠襻法10.下列一般不利于药物吸收的因素有A. 不流动水层B. P-gp药泵作用C.胃排空速率增加 D.加适量的表面活性剂E.溶媒牵引效应11.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有A.药物油水分配系数B.药物粒度大小C.药物晶型D. 药物溶出度E.药物制剂的处方组成12.被动扩散具以下哪些特征A. 不消耗能量B.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C.有饱和状态 D.借助载体进行转运E.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13.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有A. 药物的多晶型B.食物的组成C.胃内容物的体积 D.胃内容物的黏度E.药物的脂溶性14. Caco-2细胞模型主要应用于A. 研究药物结构与吸收转运的关系B.快速评价前体药物的口服吸收C.研究口服药物的吸收转运机制 D.确定药物在肠腔吸收的最适pH E.研究辅料以及剂型对吸收的影响作用15.协同转运发生时需要的重要条件有A.浓度梯度B.结构特异性C.部位特异性D.载体亲和力的构象差E.能量16.影响药物吸收的理化因素有A.解离度B.脂溶性 C.溶出速度 D.稳定性 E.晶型17.改善跨细胞膜途径吸收机制有A.改变黏液的流变学性质B.提高膜的流动性C.膜成分的溶解作用D. 溶解拖动能力的增加E.与膜蛋白的相互作用三、名词解释1.细胞通道转运;2.被动转运;3.溶出速率;4.载体媒介转运;5.促进扩散;6.ATP驱动泵;7.多药耐药;8.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9.药物外排转运器;10.多晶型四、问答题1.简述促进扩散的特点,并与被动转运比较两者的异同。

生物药剂学练习题与答案解析

生物药剂学练习题与答案解析

习题一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里,每空 2 分,共20 分)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 d )。

A.通常水溶性大的药物较难溶性药物易吸收B.分子型药物比离子型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C.非解离型药物的比例由吸收部位pH 决定D.通常酸性药物在pH 低的胃中,碱性药物在pH 高的小肠中的未解离型药物量减少,吸收也减少,反之都增加2. 反映难溶性固体药物吸收的体外指标主要是( a )。

A.溶出度 B.崩解时限 C.片重差异 D.含量3. 药物(和其代谢物)最主要的排泄途径为:( d )。

A、汗腺B、呼吸系统C、消化道D、肾4.在体内,药物的代谢反应均是在药物代谢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其代谢反应速度符合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即符合:(b)A、Fick 扩散方程B、Michaelis-menten 方程C、Handerson-Hasselbalch 方程D、Noyes-whitney 方程5. 在新生儿期,许多药物的半衰期都延长,是因为( d )。

A. 较高的蛋白结合率B. 微粒体酶的诱发C. 药物吸收完全D. 酶系统发育不全6. 口腔粘膜中渗透能力最强的是:( c )。

A、牙龈粘膜B、腭粘膜C、舌下粘膜D、内衬粘膜E、颊粘膜7. 给药过程中存在肝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是:(a )。

A. 口服给药B. 静脉注射C. 肌肉注射D. 舌下给药8.下列叙述错误的( b )A.植入剂一般植入皮下B.皮内注射,只用于诊断与过敏实验,注射量在1m l 左右C.鞘内注射可用于克服血脑屏障D.肌肉注射的容量一般为2--5ml.其溶媒为水,复合溶媒或油9.若罗红霉素的剂型拟以片剂改成注射剂,其剂量应( c )A.增加,因为生物有效性降低B.增加,因为肝肠循环减低C.减少,因为生物有效性更大D.减少,因为组织分布更多10. 如两个受试制剂与一个标准制剂比较时( b )A、必须进行交叉实验B、3*3 拉丁方实验设计C、必须多选择受试对象D、分别进行交叉实验比较三、判断对错(共10 分)1 硝酸甘油舌下片较普通片吸收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影响药物代谢的生理因素的生理性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疾病等等。

儿童和老年人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常常明显低于成年人,特别是胎儿及新生儿的药物代谢酶活性低,甚至缺乏,多数情况下不仅药效高,而且容易产生毒性。

药物在老年人体内的代谢表现为速度减慢,半衰期延长,耐受性减弱。

性别对药物代谢亦有影响,大鼠体内的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的活性有性别的差异;大鼠体内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乙酰化、水解反应等也发现有性别的差异。

已知人群中药物代谢的个体差异性是非常明显的,主要原因有遗传学差异合肥遗传学差异。

遗传学差异主要是由种族或家族遗传特性所引起的。

而非遗传学差异主要由年龄、性别、肝功能、药物代谢的时间周期节律、体温、营养状态以及环境因素等引起的。

2、如何利用药物代谢的规律来指导药物及其制剂设计答:(1)通过改变药物的结构制成前体药物,增加药物吸收过程的稳定性或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可以将难以吸收的水溶性药物制成亲脂性的前体药物,增加药物的吸收,利用机体内靶部位特定酶的作用,将前体药物代谢成母体药物起靶向作用。

如氨苄西林制成前体药物酞氨西林,增加其在胃液中稳定性,进入肠道后受肠道非特异性酯酶的水解,转化为氨苄西林而吸收。

多巴胺制成前体药物左旋多巴,易被转运到脑后,被脑内脱羧酶脱去羧基转变成多巴胺而发挥作用。

(2)消化道重的代谢酶较易被饱和,可通过增大给药量或利用某种制剂技术,造成代谢部位局部高浓度,使药酶饱和来降低代谢速度,增加药物的吸收量。

根据药酶抑制剂的性质,可设计利用一个药物对药酶产生抑制,从而来减少或延缓另一个药物的代谢,到达提高疗效或延长作用时间的目的,如左旋多巴配伍甲基多巴肼,甲基多巴肼有抑制小肠、肝、肾中的脱羧酶的作用,故能抑制左旋多巴的脱羧作用。

(3)对于许多在肝中有首过效应而失效的药物,为避免肝中药酶对药物的代谢,可考虑改变剂型,以增加这类药物的适用范围。

如硝酸甘油舌下片。

3、从药物代谢的观点阐述生物药剂学在药物制剂中的作用。

答:(1)根据药物代谢制定给药途径,如普萘洛尔,静脉注射疗效不及口服给药,普萘洛尔经口服在体内代谢成4-羟基普萘洛尔和萘氧乳酸,而前者才有药理作用。

(2)根据药物代谢制定给药剂量,代谢能力取决于药物代谢酶的活力和数量,会出现饱和现象和中毒反应,如阿司匹林和水杨酰甘氨酸;同时也可通过剂型而减缓代谢而提高吸收,如水杨酰胺颗粒剂有一个逐渐溶解、被吸收的过程,不易出现与硫酸结合反应饱和而使尿中排泄量增加,(3)利用酶抑制和诱导作用设计出新的剂型,如左旋多巴等。

因此掌握药物的代谢规律,对于设计更合理的给药途径、给药方法、给药剂量,及对制剂处方的设计、工艺改革和指导临床应用都有重要意义。

肠肝循环:是指在胆汁中排泄的药物或其代谢物在小肠中移动期间重新被吸收返回肝门静脉,并经肝脏重新进入全身循环,然后再分泌,直至最终从尿中排出的现象。

药物排泄:指吸收进入体内药物或经代谢后的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6、简述生物药剂学中讨论的生理因素对口服药物吸收的影响答:①、消化系统因素:酸性对药物吸收的影响、胃肠液成分的影响、食物的影响、胃肠道代谢作用的影响。

②、循环系统因素:胃肠血流速度、肝首过效应、淋巴循环③、疾病因素:胃酸缺乏、腹泻、甲状腺功能不足、胃切除④药物转运糖蛋白7、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答:①、解离度和脂溶性;②、溶出速度:溶解度、粒子大小、多晶型、溶剂化物③、稳定性8、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答:①、剂型;②、处方(辅料、药物间及药物与辅料间相互作用);③、制备工艺9、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如何提高各类型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答:1. Ⅰ型药物的溶解度和渗透率均较大,药物的吸收通常很好,改善溶解度对药物吸收影响不大。

2. Ⅱ型药物溶解度较低,溶出是吸收的限速过程,如果药物的体内与体外溶出基本相似,且给药剂量较小时,可通过增加溶解度来改善药物的吸收;若给药剂量很大,存在体液量不足而溶出较慢的问题,仅可通过减少药物的粒径的手段来达到促进吸收的目的。

3. Ⅲ型药物有较低的渗透性,则生物膜是吸收的屏障,药物的跨膜转运是药物吸收的限速过程,可通过改善药物的脂溶性来增加药物的吸收,可能存在主动转运和特殊转运过程。

4. Ⅳ型药物的溶解度和渗透性均较低,药物的水溶性或脂溶性都是影响药物的透膜吸收的主要因素,药物溶解度或油/水分配系数的变化可改变药物的吸收特性,主动转运和P-gp药泵机制可能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10、简述促进药物吸收的方法答:1、增加药物的溶解度:(1)制成盐类,弱酸性药物制成碱金属盐;弱碱性药物制成强酸盐(2)制成无定型药物(3)加入表面活性剂OCDDS的主要类型:pH敏感型、时控型、酶解型、压力控制型2、增加药物的表面积11、设计缓控释系统应考虑的因素?答:(1)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2)药物的稳定性(3)药物体内吸收特性(4)昼夜节律(5)药物的运行状态12、口服结肠迟释剂的几种类型及设计依据?答:类型——pH敏感型;时控型;酶解型;压力控制型设计依据——①、结肠液pH值最高(6.5-7.5或更高)②、胃排空1-4h,小肠转运3-5h,口服后到达结肠约在5h左右③、结肠中含有丰富的菌群④、结肠为水分吸收主要区域,内容物粘度增加而使肠腔压力较大1、各种注射给药途径的特点?答:①. 静脉注射:注射容量一般小于50mL;药物直接进入血循环,注射结束时血药浓度最高;不存在吸收过程,生物利用度100%;存在“肺首过效应”。

②、肌内注射:注射容量2—5mL;有吸收过程,药物以扩散及滤过两种方式转运,存在“肺首过效应”。

③、皮下与皮内注射:吸收速度:大腿皮下﹥上臂﹥腹部。

皮内注射一般作皮肤诊断与过敏试验。

④其他部位注射:动脉内注射、腹腔内注射、鞘内注射2、影响注射给药吸收的因素?答:(一)生理因素:吸收速度:上臂三角肌﹥大腿外侧肌﹥臀大肌(二)、药物理化性质(三)、剂型因素3、影响口腔黏膜吸收的因素?答:(一)生理因素(二)、剂型因素4、药物经皮肤转运的途径?答:药物渗透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途径:(1)表皮途径(主要途径)透过角质层和表皮进入真皮,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2)皮肤附属器途径(非主要)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渗透速度比表皮途径快。

(离子型及水溶性大分子药物)药物扩散通过角质层的途径(1)通过细胞间隙扩散(主要)角质层细胞间隙是类脂分子形成的多层脂质双分子层,类脂分子的亲水部分结合水分子形成水性区,而类脂分子的烃链部分形成疏水区。

极性分子经角质层细胞间隙的水性区渗透,而非极性分子经由疏水区渗透。

(2)通过细胞膜扩散致密交联的蛋白网状结构和微丝角蛋白和丝蛋白的规整排列结构均不利于药物扩散5、影响药物经皮渗透的因素?答:(一)生理因素(二)剂型因素(三)透皮吸收促进剂(四)离子导入技术的应用6、药物鼻黏膜吸收的途径答:吸收途径(1)经细胞的脂质通道(脂溶性药物)——主要途径(2)细胞间的水性孔道(亲水性或离子型药物)7、影响鼻腔吸收的因素答:一)生理因素(二)剂型因素:药物的脂溶性和解离度、药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粒子大小、吸收促进剂与多肽类药物的吸收8、影响直肠药物吸收的因素答:(一)生理因素(二)剂型因素①、药物的脂溶性与解离度②、药物的溶解度与粒度③、基质的影响(三)吸收促进剂9、药物经眼吸收的途径答:经角膜渗透、药物经结膜吸收。

10、影响药物眼部吸收的因素答、(一)角膜的通透性(二)角膜前影响因素:眼用制剂角膜前流失是影响其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

(三)渗透促进剂的影响:EDTA,牛磺胆酸,癸酸,皂甙(四)给药方法的影响11、例举可以避免肝首过效应的主要途径答:①、静脉、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直接进入体循环,因此不存在首过效应;肌肉注射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不经门肝系统,因此亦不存在首过效应。

②、口腔黏膜吸收:口腔粘膜下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汇总至颈内动脉,不经肝脏而直接进入心脏,可绕过肝脏的首过效应。

一般可制成口腔粘膜贴片。

③、经皮吸收:药物应用到皮肤上后,首先从制剂中释放到皮肤表面,溶解的药物分配进入角质层,扩散通过角质层到达活性表皮的界面,再分配进入水性的活性表皮,继续扩散到达真皮,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可避开门肝系统。

④、经鼻给药:鼻粘膜内血管丰富,鼻粘膜渗透性高,有利于全身吸收。

药物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循环,无首过效应。

⑤、经肺吸收:肺泡表面积大、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极小的转运距离,因此肺部给药吸收迅速,而且吸收后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不受肝首过效应的影响。

⑥、直肠给药:栓剂距肛门2cm处,可使大部分药物避开肝首过作用,给药生物利用度远高于4cm给药。

当栓剂距肛门6cm处给药时,大部分药物经直肠上静脉进入门静脉-肝脏系统。

药物的分布1、决定药物被组织摄取和积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影响药物被组织摄取和积蓄的主要因素是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速度和药物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

而药物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主要和药物的结构、解离度、脂溶性以及蛋白质结合率有关。

通常血流丰富的组织蛇舞药物的速度快。

2、表观分布容积的意义答:①Vd值它代表药物透膜转运和分布到体内各部位的特性。

是由药物的理化性质决定的常数。

②Vd=D/C反映药物剂量与血药浓度的关系,利用此公式,若测得血药浓度,乘以其表观分布容积,即可求得药物在体内的总量。

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3、药物血浆蛋白结合和组织蛋白结合对表观分布容积和药物消除有何影响?答:当药物主要与血浆蛋白结合时,其表观分布容积小于它们的真实分布容积;而当药物主要与血管外的组织结合时,其表观分布容积大于它们的真实分布容积。

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通常体内消除较慢。

4、讨论药物蛋白结合率的临床意义答: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降低药物的分布与消除速度,延长作用时间,并有减毒和保护机体的作用。

若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药物作用将受到显著影响。

由于药理作用主要和血中游离药物浓度有关,因此血中游离药物浓度的变化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

5、为什么弱碱药物比弱酸性药物易透过血脑屏障?答:在血浆pH7.4时,弱酸性药物主要以解离性存在,而弱碱性药物主要以非解离型存在。

一般来说,弱碱性药物容易向脑脊液转运。

如水杨酸和奎宁在血浆pH7.4时,非离子型分别为0.004%-0.01%和9.09%,向脑脊液透过系数分别为0.0026-0.006 min-1和0.078min-16、提高药物脑内分布的方法答:①、颈动脉灌注高渗甘露醇溶液,使血脑屏障暂时打开,增加药物入脑②、对药物结构进行改造,引入亲脂性基团,制成前药,增加化合物脂溶性③、使用聚氰基丙烯酸酯、聚乳酸、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等高分子材料,将药物装载制成纳米粒,可提高药物的脑内分布④、利用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存在的特异性载体⑤、通过鼻腔途径给药,可以使药物绕过血脑屏障,直接进入脑组织7、影响微粒给药系统体内分布的因素有哪些答:(1)细胞与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内吞作用;吸附作用;融合作用;膜间作用等(2)微粒本身的理化性质,包括粒径、电荷、表面性质的影响(3)微粒的生物降解(4)机体的病理生理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