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一体、深度融合办学机制创新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一、概括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探讨如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包括校企合作的深度不足、课程体系与企业需求脱节、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如加强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构建校企共建课程体系、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等。
同时本文还探讨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如开展产教融合项目、实施实习实训教学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等。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与案例分析,验证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有效性,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1.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在我国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推动产教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
在这个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应运而生,成为推动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
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高职院校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有利于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有助于高职院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
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构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构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构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就业质量、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强学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能够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校企合作可以通过开展实训基地、实习实践等形式,让学生与企业的实际业务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企业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对一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企业需求,在校期间就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和素质,使毕业生具备更好的就业竞争力。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能够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创新。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了解市场需求和前沿技术,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使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更加符合实际需求。
企业也可以提供实际问题和技术难题给学校科研团队,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能力。
校企合作不仅能够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也能够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实现双赢。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可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与企业合作可以让教师了解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和技术要求,为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指导。
教师可以通过与企业的交流合作,将实践经验和企业需求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提高课程实效性和针对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与企业的交流合作,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和评价体系,更好地指导和辅导学生。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推动经济发展。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产业发展的趋势,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校企合作还可以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企业形象,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能够更好地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构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学校和企业应共同加强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校企共赢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视域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践探索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视域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践探索摘要:通过对校企合作经验的阐述,来探讨校企协同育人的意义及途径。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可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可实现学生毕业后就业零距离上岗,实现毕业与就业无缝对接。
关键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多年来,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多项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的出台及落实,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已从初级阶段晋升到中、高级阶段。
实践证明,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可以解决企业用人需求,可以实现零距离上岗。
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所需人才培养的良好模式。
我校智能制造专业群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视域下,在校企协同育人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政策背景支持国务院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工作,从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到现在,十几年的时间,政府各部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关于高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指导性文件,把高校开展校企合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中指出,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2017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上升到社会层面,旨在推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办学,为多元化办学体制构建、多元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奠定方向[1]。
二、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性1.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职业教育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的重要途径。
职业院校是企业技术工人的“蓄水池”,企业的发展,以职业院校做后方;学校的发展也以企业为依托;学生的就业更是离不开企业。
故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可实现三方双赢。
通过校企合作,职业院校能够了解企业前沿技术,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重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提升实训基地实力,促进专业教学的转型升级[2],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
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创新机制探索与实践——以“吉首大学南方测
- 29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厅2015年、吉首大学2015年教改课题“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土木工程应用性人才创新机制研究”;吉首大学2015年研究生教改项目“科教融合培养高层次生态环境与城乡规划人才的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简介: 田建林,男,汉族,湖南茶陵人,吉首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遥感与环境景观设计;通讯作者:杨海荣。
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创新机制探索与实践——以“吉首大学南方测绘集团土木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为例田建林,杨海荣,庹 清,吴吉林(吉首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摘 要:在“吉首大学南方测绘集团土木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建设中,针对人才培养与行(企)业结合不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够、合作运行监管不利等问题,通过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企业特色课程、构建“教师+师傅”教学团队、“实战式”参加科研和地方服务项目、实施学校、基地、社会、教师和学生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等方式,构建了“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体系。
关键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ve Mechanism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Taking“Demonstration Base for Civil Talents Training of SOUTH Group and Jishou University”as an Example TIAN Jian-lin,YANG Hai-rong,TUO Qing,WU Ji-lin(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Jishou University,Zhangjiajie,Hunan,427000,China)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Demonstration Base for Civil Talents Training of SOUTH Group and Jishou University”,aiming at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lack of close integration betwee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enterprises,the inadequate ability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practice,and the inadequate supervision of cooperation,this paper proposes a joint talent training scheme,offers enterprise characteristic courses, and constructs the team of“teacher& Master worker”,Students participate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nd local service projects,and implement th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combined with schools,enterprises,society,teachers and students.A new“five-in-one”personnel training's system is constructed.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collaborative education;mechanism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的背景下,产学融合[1]探索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产学研合作育人的新模式[2-3]和新机制[4],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与实践领域。
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办学模式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摘要:
;第二步,按照,详细具体地写一篇文章。
第三步,返回格式为“
正文:
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概述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而采取的一种办学模式。
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将企业资源引入校园,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到真实的职场环境,从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同时,学校也可以根据企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及实践
1.技术合作模式:学校与企业开展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技术性合作,如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大师技能工作室等。
2.工学结合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课程,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订单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根据企业需求,开展定向培养。
4.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三方共同合作,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三、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势与挑战
优势:
1.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加其就业竞争力。
2.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促进产业发展。
3.整合校企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挑战:
1.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合作效果有限。
2.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之间的衔接不畅,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3.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
四、推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建议
1.完善相关政策,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2.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深化合作内容,实现校企共赢。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试点实施方案5篇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试点实施方案5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试点实施方案5篇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试点实施方案,希望大家喜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试点实施方案1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20__年学校工作计划,以及充分结合我校当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校企合作工作计划。
一、找准定位,明确方向坚持走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之路,校企合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生机与活力的根源所在,校企合作规模越大、关系越密切,效益越突出,学校发展的速度越快,步子越实。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厚德强能办学思想为宗旨,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认真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我校及时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采取多样化、灵活化的合作培养模式,形成了一校对多企的'合作局面,并签订合作协议,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
二、完善培养条件,保证培养质量(一)提供具有先进水平的硬件条件。
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掌握和应用。
学校加大使用教育资金,完善实训条件,进一步强化多媒体、理实一体化教室建设。
(二)提供高水平双师型师资。
”打铁还须自身硬”,有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如何更好地应用于技能教学,为学生提升能力服务,师资起着决定性作用。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师资培训,举办”双师型”教师活动,组织观摩考察活动、并分期分批安排教师走出学校进修培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聘任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
(三)采取”订单”模式培养。
学校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根据企业提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来组织和实施教学,学生学完相应的知识,达到相应的技能水平后,输送到企业就业。
浅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
浅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一种合作形式,通过校企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还可以推动产业的发展。
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将产业与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及价值校企合作是高校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其意义及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1、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
2、提升高校的教育质量。
通过校企合作,高校可以更加贴近实际,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用能力。
3、促进产业发展。
校企合作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将教育与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校园教育和企业实践深度融合的现代化办学模式。
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可以实质性地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将高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实现互利共赢。
1、实习基地联盟实习基地联盟是产教融合的一种实践形式,它是由多家大中型企业和高校共同组成的,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实习基地网络。
实习基地联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和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高,在行业内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
2、协同育人项目协同育人项目是一种将学校和企业整合资源、共同协作、共建专业的育人项目。
通过协同育人项目,高校可以与企业深入合作,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丰富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3、产教融合实验室产教融合实验室是一种将校内的实验室与企业的研发中心整合,形成一个创新共享的平台。
通过此平台,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合作,共同利用实验室的设备和资源,开展技术创新和研发工作,为实现产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经验。
校企合作办学的 重点举措 和 成效
一、校企合作办学的重点举措校企合作办学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技术、文化创新等活动,共同培养人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一种办学模式。
在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下,校企合作办学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实际操作中,有几个重点举措可以帮助校企合作办学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深度合作深度合作是校企合作办学的重点举措之一。
学校和企业在教学内容、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深入了解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增强就业竞争力。
企业也能够通过与学校深度合作,为企业培养合适的人才,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二、创新课程创新课程是校企合作办学的另一个重点举措。
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同设计专业课程,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企业可以介入课程设计,使课程更符合实际工作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实习就业学校和企业可以进行实习就业方面的合作。
学校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寻找适合的实习机会,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帮助。
而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增加经验,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
二、校企合作办学的成效校企合作办学的重点举措能够带来一系列的成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就业率校企合作办学能够更好地将学校与企业的资源结合起来,使教学更符合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设计创新课程和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就业率。
二、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办学能够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使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升级。
通过深度合作和创新课程设计,学校的科研成果能够更好地应用到产业中,推动产业发展。
三、提升教育质量校企合作办学能够提升教育质量,使学校的教学更贴近实际需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
企业的参与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使教学内容更具前瞻性和实践性,提高教育质量。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的优势讲解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的优势讲解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组织开展教学科研实践活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
这种合作模式的提出源于当前高等教育逐渐与社会需求脱节、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不相符等问题,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方向与需求对接紧密: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将企业需求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
企业可以提供实践基地、岗位培训计划等资源支持,指导学生学习与实践技能,使学生获得更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增加就业竞争力。
2.教学资源共享,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能够借助企业的先进技术、设备和资源,拓宽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企业也能够通过与学校合作,获取新鲜人才、创新灵感、技术支持等,实现互惠互利的局面。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企业实践中,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企业运作机制,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经验。
4.增强学生职业发展能力: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场景,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与需求,培养职业素养和发展规划意识,提升就业竞争力。
同时,学生能够通过实践锻炼,建立起丰富的社会资源和人际关系。
5.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创新: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能够促进学校、企业和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推动产学研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企业在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学校的科研优势,进行技术研发与创新,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和发展。
总的来说,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是一种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践,学以致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也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实现全方位合作共赢的局面。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构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构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深度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紧密合作的一种模式。
这种合作模式能够有效结合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实践经验,实现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培养适合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为了加强校企深度合作,需要构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要求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紧密配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专业和企业需求相结合的课程设置。
具体来说,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学校和企业要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双方应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确立合作的具体内容和目标。
还应指定专门的负责人,建立起高效沟通机制,确保双方能够及时交流和沟通。
学校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员要加强交流与合作。
学校教师可以参观企业,了解其最新的技术、管理和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企业专业人员可以到学校进行讲座或实践指导,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实践案例和技术知识。
双方可以开展联合研究项目,共同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学校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或实训,使学生能够实际接触到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学校还应建立完善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和科学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校和企业要共同推动人才培养成果的转化。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人才输送计划,为企业提供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潜力的优秀毕业生。
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实习岗位、毕业实习招聘和专业技能培训等支持,促进毕业生就业。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构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种合作模式能够使学校的教学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也能够促进学校和企业的互利共赢,实现教育和产业的良性互动。
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溧水中等专业学校王祖凤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永恒的话题,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交替之时,国家教育部教育工作会议、国家、省《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中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尤其是对校企合作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原来简单的校企合作提升到了校企一体、深度融合的地步,如何推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工作的深入开展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
一、新的政策导向和目标要求2010年教育部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计划中专门对校企合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着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办学”,将原来的校企合作提升到了校企一体,并制定了近两年翔实的工作实施方案和目标要求:“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多样化的校企一体办学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强化鼓励校企合作的政策、制度和机制建设,推进制定《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促进办法》和校企一体实施方案”。
从以上的目标要求中可以看出,既有校企合作方向性的指导,又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更有具体的工作推进进度计划安排,为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工作的深度推进提供了一个较为良好的发展平台。
但同时也给职业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工作推进到“校企一体”、“深度融合”的地步也切实的摆在了每个职业学校的面前。
二、当前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主要办学模式分析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职业学校也抓住了这个大好时机,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校企合作工作方面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特点。
1、学校聘请企业专家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建设与发展需要成立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校领导、招生就业部门和教学骨干等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校充分利用专业指导委员会平台与企业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做好学校设臵和调整专业、制订教学计划和确定教学内容等等,有效的促进了学校的专业建设工作。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举措(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而校企合作则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本文将从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意义、实施策略和具体举措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意义1.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为毕业后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2. 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有助于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3. 增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有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促进资源共享,实现互利共赢。
4.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整体素质。
三、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1. 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学校应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等方式,确保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
2.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应结合专业特点和企业需求,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确保实践教学的全覆盖。
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
4. 拓展实践教学资源学校应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同时,鼓励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岗位,满足学生实践需求。
四、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具体举措1. 实施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需求融入教学过程中,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2. 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根据企业需求培养具备特定技能的人才。
3. 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机会。
基于校港一体、多元融合办学体制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与实践论文
基于校港一体、多元融合办学体制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探索与实践【摘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期,校企合作存在着政策制度不到位、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管理模式陈旧等问题,分析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校企长效机制,是当前职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校企合作;办学体制;长效机制高等职业教育的灵魂在于为企业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其实训教学离不开企业真实环境,教学内容也必须和企业技术改革及产品更新实时联系在一起,因此,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然而,作为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作用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的建立,在探索和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这对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为了推动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端技能人才,校企之间建立适合我国国情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基本保障,更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确定了“校港一体、多元融合”双线并行的办学体制;为了将校企合作推向深入,学院不断探索突出港航特色互利共赢的长效运行机制,以增强学院的办学活力,提高办学质量,更好地为蓝色经济发展服务。
一、目前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1)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
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如地方政府指导校企合作的政策、法律和法规不健全;没有权威、完整的校企合作准则和指导手册;没有出台校企合作对企业的考核奖励办法,对校企合作中企业的积极性调动和保护不够;没有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协调机构等。
(2)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些职业技术学校的部分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脱节,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满足不了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在办学思想上还停留在学历教育上,目前能为企业和社会开展大规模培训的职业学校不多。
(3)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影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和实施。
校企合力强化高校实践教学
校企合力强化高校实践教学■陈永正作为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和主要突破口,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育创新精神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近年来,福州大学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校企合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此推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深厚基础。
学校以20多个国家级、部省级以上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践中心和65个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为基地,在全校实施创新研究型、工程应用型、宽口径复合型和创新创业型等4个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各学科专业都相应建立了从理论性教学到实践性教学,再到设计性、创新性教学的完整课程体系。
通过动手实验、参与导师科研课题的科研训练,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等,快速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深化拓展。
目前,学校已同福建省9个区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与省外多个地方政府开展合作共建,成为各地市(区、县)产业集群的技术支撑平台和科技人才培育培训支撑平台。
先后与联想集团等众多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形成“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创业助力工程”和“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整个“预就业”过程把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实习、毕业论文、就业五块工作结合起来,在高校与企业之间交叉进行、联合培养,突出了知识、实践和研究“三位一体”的教育特色。
深度融合。
2012年学校开启“大学—政府—企业”合作办学的新模式,如与泉港区政府和福建石化集团共建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2013年再与晋江市政府共建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
由当地政府和企业分别在政策、土地、资金、实习、就业等方面给予学校优惠条件,三方通力合作、成规模地联合培养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产业和社会急需的专业学位研究生。
这些做法,既有利于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对进一步深化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政产学研深度合作、强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探索实践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关学院和专业的学生在实践教学方面也得到了更深层次真刀真枪的实战训练。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的优势讲解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的优势讲解
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校企一体化合作将高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有效
结合,充分利用企业的实践经验和现实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提供更贴近市场需求的教育培训课程和科研项目,培养更有实践能力
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2.拓宽就业渠道: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更具实际工作经验,企业有更
多机会与学生进行实习,了解学生的专业实际能力与工作适应度,提前对
学生进行人才储备,为企业的招聘工作提供更好的基础。
3.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校企合作可以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企业更深入地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通过与高校共享研究设备、技术和人
才等资源,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5.促进教学科研的有效衔接:校企合作模式将教学与科研有效结合,
企业需求成为科研方向和项目选择的重要依据,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
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提高教学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拓宽教师发展渠道:校企合作为高校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增强了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知识更新的能力。
同时,高校教师在与企业
的合作中,更容易获得企业的资源支持,提升自身科研和实践水平。
总的来说,“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拓宽
就业渠道,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促进教学科研的有效
衔接,以及拓宽教师发展渠道。
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高校与企业之间实现
优势互补,实现优质教育和科技创新的良性互动。
教育服务型高校——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校企一体化办学实践
理 、经 营 、开 发 为 一体 的 , 具 法 人 资 园,构 建 了校企 一体 的教 育流程 。校企
一
1 9 年 学校 与温 州 冶 金 机 械厂 联 合 改 格 、独 立核算 、自行承担 经济 与 法律责 99
浙 江 工 贸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经 历 了 从 贸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面 向 区 域 办 学 , 一 方 面
“ 厂办校 ” 到 “ 办厂 ”的转 变,在 办 以教 育 服 务 回 馈社 会 , 另 ~ 方 面 以 技 校 术 、文 化优 势直接 为地 方服务 ,推动 了
目 前 , 学 校 正 通 过 组 建 职 业 教 育 集
体 办 学, 不仅是 推倒 了校企 之 间的实
任 的企 业性 质的校 办产 业实体 。企 业原 体 围墙 ,更是 突破 了行 业、社会 与思 想 有的国 有产 权 制度被 突破, 原1 家二级 隔 阂这 一 道 无 形 “ 璃 ” 墙 。 8 玻
区 域 经 济 要 求 转 型 升 级 , 高 校 应 成 为服 务 地 方 经 济 的 第 三 种 力 量 。 浙 江 工
贸职 业技术 学院 为核心 层单位 ,包 括职 职 业 技 术学 院 , 温 州 职 业技 术 学 院 的 团, 以职 教 集团利 益相 关机 制进 一步 巩
业 院校 、行业企 业 、科 研单 位等 在内 的
“ 墙 运 动 ” 也产 生 了 很 大 的 社 会 反 固了不 具有 资产 关联 度 的校企 、校校 之 推
领导 、浙江 省及 温州市 有关 政府 部 门、 业技术学院建校5 周年校庆。 0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构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构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技术产业的兴起,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高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和深度融合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可以更好地将校园经验和企业实践相结合,构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之一,也是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了解实际工作环境,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
企业可以通过校园招聘和校企合作项目,获取新鲜的人才和创新思路。
这种合作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前景,同时也能够提升企业的招聘竞争力和品牌形象。
深度合作要求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首先要强化沟通交流,了解彼此的需求和要求。
高校必须根据企业的要求和未来发展方向,调整自己的课程设置和教育理念。
企业也应该积极向高校提供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学生实施带教或实习计划,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其次,深度合作强调的是共创和共享。
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项目需要开放共享、共同参与。
高校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创新成果转化,帮助企业在研发和创新方面取得更多的成果。
企业可以帮助高校开拓就业市场,提供就业岗位,与高校共同打造人才培养品牌。
最后,深度合作的关键在于创新。
高校和企业必须敢于创新,前瞻性地思考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
只有双方齐心协力,通过对教育资源和人才的共同探索,才能够在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总之,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构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对高等教育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也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企合作优秀案例征集校企一体、深度融合办学机制创新实践淄川区职业教育中心与鲁泰集团一体化办学案例(现代服务类)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职业教育中心2014年6月校企一体、深度融合办学机制创新实践——淄川区职业教育中心与鲁泰集团一体化办学案例淄博市淄川区职业教育中心一、学校背景淄博市淄川区职业教育中心座落在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乡——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学校的前身是淄川第二职业中专,2008年与本区两所职业学校合并成立淄博市淄川区职业教育中心。
学校自1992年开始与毗邻的鲁泰集团实行联合办学。
20多年来,校企双方精诚合作,不断创新合作机制,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2004年,《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学校的办学事迹,学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山东省推广。
2006年,学校应邀在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并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百所试点院校”。
2007年,学校被人事部、教育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2012年,学校被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评审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二批立项建设学校。
二、校企合作产生的机制要素1.行业背景淄博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15个较大城市和山东半岛经济开放区城市之一,是全国首批科教兴市试点市,地处山东省“黄蓝”两大区域之间,是连接两大经济区的重要枢纽。
淄博经济实力雄厚,是全国和山东省重要的工业基地。
主要工业门类有:服装、纺织、机械、建材、冶金、机电、煤炭、陶瓷等30多个行业。
淄川区为淄博市市辖区之一,位于淄博市中部,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近年来,淄川区大力实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资源型产业为重点的工业结构开始向科技创新型结构转变,全区经济发展形成了以鲁泰集团、兰雁集团、宝艺、服装城等为主的纺织服装业,以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淄博舰腾石油机械制造厂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以及医药化工、商业零售业等产业集群。
区内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但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当产品以劳动力成本低廉形成的价格优势被科技含量骤增的质量优势取代之时,人力资源的技能素质和综合职业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能型人才紧缺,特别是服装、纺织、数控、计算机等专业人才严重短缺的局面便日益突显。
2.专业方向学校顺应地区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设立了服装设计与工艺、纺织技术及营销、机械加工技术、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及维修、学前教育、会计等11个专业。
其中服装设计与工艺和纺织技术及营销两大专业是学校的传统专业,也是省级示范专业,该专业拥有18个教学班,在校生达900余人。
机械加工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专业也是省级示范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为市级示范专业。
2012年,服装设计与工艺、纺织技术及营销、数控技术应用和计算机应用四个专业被列为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
3.政策支持淄博市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淄博市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淄博市“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
淄川区委区政府重视职业教育发展,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协调本地区大中型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
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立项后,淄川区委区政府专门召开工作会议,就示范学校建设进行专题研究,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拨付专项配套资金1150万元支持学校建设,为学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4. 社会服务学校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挥“淄博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积极为企业员工提供技能培训,帮助企业进行人才结构优化调整,参与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革新,为企业的改革发展献计献策。
为帮助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市职业教育向农村人员开放,学校担负起了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同时建立了面向企业职工、城市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全方位培训体系,每年为社会培训各类技术人才23000余人。
2006年以来,学校先后与陕西、甘肃等省份的多所职业学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接受西部学生600余人,教育成果实现了社会共享。
2010年9月,根据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统一安排,学校接收青海玉树地震灾区200名学生来我校就读。
玉树灾区学生转移安置教育工作得到了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青海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青海省教育厅为我校颁发了锦旗。
二、校企合作的发展1.初级阶段——“我培养,你使用”由于学校是由普通中学改制而来,办学初期沿袭了普通高中的办学模式,学校没有学生实习场所,办学思想陈旧,专业设置单一,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不相适应,导致毕业生缺乏技术技能,难以就业。
再加上受“普高热”的影响,学校招生出现了严重困难,学校办学陷入了困境。
职业学校如何办学才能具有活力,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严峻课题。
1992年,学校围绕改革办学模式这一核心问题对本地区行业、企业发展状况和就业市场需求状况进行了广泛调查和研究论证。
此时,毗邻的鲁泰集团是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尽管拥有国际一流设备,却受困于没有一线高素质员工,极大地限制了公司的发展。
一方需要就业安置,一方亟需专门人才。
几经商谈,双方达成合作协议,在服装制作与纺织技术两个专业实行联合办学。
学校购买脚踏式缝纫机100台,建立了服装实训车间,由学校培养学生,鲁泰公司安置就业,从此走上了“我培养,你使用”的校企合作办学之路。
2.发展阶段——“订单培养”1999年,新任领导班子上任以后,进一步确立了“跳出学校办职教”的工作思路,校企双方针对在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在学校招生、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生实习等环节进行重新调整,密切了合作关系。
企业定期向学校提供用人计划,以需求定招生,实行“订单培养”;学生第三年上学期在学校实训基地训练,下学期到企业实习,实习期间,由学校派出实习教师与企业技术员工一起完成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学生毕业后由鲁泰集团直接录用。
校企双方建立了招生、培养、录用互相衔接的运行机制,形成了良性循环。
良好的就业形势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吸引力,服装纺织专业呈现出办学红火的局面。
3.成熟阶段——“无缝链接”由于学校教学模式落后,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不相适应,特别是实训设备大大落后于企业的生产设备,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企业用不上,企业用到的在学校学不到,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不能很快适应企业的现代化生产,影响了生产效率。
为了切实改变实训条件,2002年,学校开始筹建新的服装、纺织实训车间。
鲁泰集团领导听说后,决定把企业淘汰不用的纺织机、电动缝纫机送给学校,但学校认为企业淘汰的设备,不可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企业要求的高技术工人,便婉言谢绝了。
学校自筹资金600余万元,聘请企业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按照企业的生产工序、生产设备和工艺要求建立了缝纫车间和服装流水线。
公司领导被学校的诚意深深地感动了,决定投资200多万元购买10台全新高档剑杆织机赠送给学校,并安排技术人员负责安装、调式设备。
学校在企业的帮助下建立了先进的服装专业和纺织专业实训车间。
2003年,为更好的指导学生技能实训,使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管理,熟悉企业环境,经与鲁泰集团协商,由鲁泰集团人力资源处参与学校的教学、实训、学生管理,协调学校与企业的关系。
人力资源处派出1名联系人长期驻在学校,派出5名技术骨干在实训基地负责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并参与服装、纺织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编写和相关教研活动。
经过长时间的合作探索,鲁泰集团已经全方位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实现了校企之间的无缝链接:一是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链接。
校企双方根据企业用工情况确定招生计划,由学校组织报名,企业组织体检,体检合格的由学校组织考试录用,做到招生与招工同步,毕业与就业同步。
二是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链接。
学校根据企业的生产需求调整专业设置。
1992年校企联合之初,学校只开设服装制作专业,1993年,根据企业要求又开设了纺织技术专业,1998年又增设了企业管理专业和服装设计专业。
三是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链接。
校企双方根据企业用人标准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动态调整课程设置。
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员工按照企业生产需求共同编写了《服装结构制图与实习教程》和《纺织实习教程》两本实训教材。
四是实训实习与企业生产链接。
学校实习设备与企业生产设备相匹配,学生按照公司的生产和工艺要求进行实习,公司派出技术人员全程指导。
五是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链接。
学校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在教室、实训车间悬挂体现企业文化及管理理念的标语和管理制度,形成了具有鲁泰特色的校园文化。
“做鲁泰人从今天开始”,“鲁泰人论实力不论关系”等先进的企业理念深深地印在每个学生的心里。
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公司参观,请公司管理人员向学生介绍公司的业绩和发展前景,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就了解到企业对自己的要求,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04年,《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以《校企合作无缝链接》为题报道了我校的办学事迹。
其后,学校的办学经验在山东省推广,在全国交流。
2006年,服装、纺织两个专业的在校学生突破1500人。
三、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1.校企合作实践中的困惑随着企业规模化、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有些毕业生进入企业不久便因不适应企业岗位要求而辞职;二是课程内容变化跟不上企业岗位标准的变化;三是实训设备不能与企业生产设备同步更新;四是这种单一为企业提供劳动力的校企合作范围太窄,限制了校企双方的深入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学校与鲁泰集团召开专题会议进行深入研讨,双方一致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双方的服务意识还不够强,文化认同还有差距。
为了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深化校企合作办学,双方成立了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签订了《全面深化校企合作办学协议框架》,全力构建校企“六位一体,深度融合”的办学新模式。
2.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的具体做法(1)坚持“双进双融”,实现校企文化一体化学校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中,以文化培育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教材中写企业文化,课堂上讲企业文化,实训车间展示企业文化,实训过程遵循企业文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企业文化的营养;邀请优秀毕业生、企业劳模进课堂,讲述自己和同事的故事,诠释企业“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消除学生与企业的文化隔阂,缩小与企业的心理距离,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使命感和归属感。
制定了“三个一”学生见习实习制度,即:第一年到企业实践一周,第二年到企业进行岗位认知一个月,第三年为顶岗实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