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1928—1948) 训政
以“军政”统一全国后,需要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以“训政” 来开启民智,培养民众的民主意识。届时要实行约法,由政 府派出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 并对人民进行使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
(1948年国民政 府改组为总统府
宪政
“还政于民”的宪政民主时期
以后)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 ,载《毛泽东选集》第4卷
评价: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概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确立
2.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的政党政治

黄兴在挽联中写道:

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 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赵秉钧,我说却是袁世凯。
共 (2)转折:“宋教仁案”
①国民党成立;
和 选举获胜,宋负 责组织责任内阁
②宋教仁 遇刺
③二次 革命
④袁就任 正式大总统 解散国民党
1912年
(2)措施:
①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
②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 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
③“三三制”
晋察冀边区 唐县选举 第一任 女县长 陈舜玉
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 即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分子 各占1/3.
P9“学思之窗”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三三制”原则的认识。
评价: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

百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主发展史。

陈独秀曾指出:“民主主义是人类发生政治组织以致于政治消灭之间,各时代多数阶级的人民,反抗少数特权之旗帜。

”事实求是地研究中国近代史就必须承认,从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是中国近代史的主线。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从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变的历史。

实现国家民主化是近代中国的主题。

在百年民主政治的实践中,中国人付出了巨大艰辛,留下了鲜明足迹。

从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是中国近代史的主线。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从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变的历史。

实现国家民主化是近代中国的主题之一。

一.关于民主问题在思想认识上的变化。

1.19世纪40到60年代,鸦片战争后,国门渐开,中国人对民主政治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

林则徐组织编译的《四洲志》,首次向中国人介绍了英国的议会。

书中写道:“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厘满衙门公议乃行。

”魏源是中国称赞民主制度的第一人。

他指出,美国“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

2.19世纪70——80年代,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重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频繁,中国有识之士对民主的认识越发深入。

第一,明确民主是立国的根本。

郭嵩焘最先认识到这个问题,他在1875年清廷关于海防的讨论中指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

”他在出使英国后进一步认识到民主的决定性,他在1877年12月22日写道:“计英国之强……在巴力门议政院有维持国是之义……此其立国之本也……中国秦汉以来二千余年适得其反。

”第二,倡导“君民共主”。

用君主立宪制取代中国专制制度,是19世纪70-80年代中国民主思想的主流。

郑观应在成书于1875年的《易言》中介绍了泰西列国的两院制,建议朝廷“仿泰西之良法”,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主张“开设议院”。

1883年,翰林院编修崔国因在《奏为国体不定后患方深请鉴前车速筹布置恭折》中,向清廷强调“设议院者,所以因势利导,而为自强之关键”。

他主张由王公大臣组成上议院,由“各省民间公举之人士”组成下议院。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知识点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知识点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中华民国的建立①时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②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诞生。

③措施:①采用五色旗为国旗;②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年。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①原则:主权在民、平等自由②内容:A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B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

C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

③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北洋政府时期(1)政党政治开始出现:辛亥革命后,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重组。

(2)政党政治名存实亡①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不久,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②宋教仁组阁威胁袁世凯独裁统治,1913年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③“宋案”后,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被镇压;④国会议员受袁世凯胁迫,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后,其先后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

(3)袁世凯复辟: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不久失败,之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训政时期①纲领文件:《训政纲领》。

②内容A在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

B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C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府总揽执行。

D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

③评价: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实质上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

(2)披着“宪政”外衣的“独裁”:1948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1.土地革命时期(1)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各级苏维埃政权也陆续建立起来。

中国近代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国近代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国近代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清朝末期:清朝末期的政治制度仍然是以皇帝为中心的绝对君主制,但随着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国内改良派的兴起,清领导开始试图进行一些有限的政治改革,如戊戌变法等。

2. 民国时期:辛亥革命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设立了国会和行政院等机构,制定了宪法和法律。

但由于国内政局不稳定,战乱频发,民国领导始终没有完全掌控全国局势。

3. 国共内战期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实行了政合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法院制度等。

但在建国初期,由于国家尚未完全统一,还存在地方政权和统一政权并存的局面。

4. 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逐步转向市场经济,并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制度改革。

其中,1982年颁布的新宪法规定了人大和领导分立的制度,加强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1990年代以来,中国进一步推动政治制度改革,包括财政体制改革、选举制度改革等,旨在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民主制度。

历史教案: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变迁

历史教案: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变迁

历史教案: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变迁一、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变迁:背景与起因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演变极为复杂,特别是在近代,经历了从封建王朝到民主共和国的巨大转变。

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变迁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命运。

本文将重点探讨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变迁,以揭示其背后的背景和起因。

1.清朝政权的衰败和垮台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时间长达267年。

然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朝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压力和危机,致使其政权最终衰败垮台。

①内忧外患造成国力衰退:自19世纪以来,列强入侵导致中国领土削减,不平等条约签订层出不穷。

同时,内部分裂加剧、官僚腐败与民众不满暴增,导致国家体制瓦解与国力衰退。

②义和团运动与百日维新: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义和团运动爆发,进一步削弱了清朝政权的威信。

随后,光绪皇帝发起了百日维新,试图进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以挽救国家命运,但最终未能奏效。

2.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清末时期社会矛盾激化,中国社会上涌动着各种反对清朝统治的力量。

而辛亥革命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伟大革命事件,为中国政治制度变迁提供了契机。

①推翻清朝统治: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在湖北爆发,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扩散。

随后,在孙中山等领导下,中国各地展开护国战争,推翻了满清政权。

②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在南京举行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同时,“三民主义”成为广泛传播并实践的思想理论基础。

二、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探索与建构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政治制度迎来了新的探索和建构阶段。

政治家们致力于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以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1.北洋政府与袁世凯主义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袁世凯作为北洋政府的实质性领导人,试图通过一系列措施来稳定国内局势并推动现代化建设。

①各项改革措施:袁世凯提出“帝国主义时期的专制政权”思想,并认为只有通过近专制的中央集权体制才能恢复中国,并从西方吸收现代化因素。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课件)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课件)

二、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 中国政治制度史主要研究中国历史上的政治
制度、政治文化、有关重要政治事件和人物 的活动。其中,国家政权性质、政体构成形 式、国家各种典章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史研 究的主要对象。
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内容: 1、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活动及其效果。包括政治体制、 社会背景、政治理论根据、政权结构、政治运行过 程,以及因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制度。(政治制度
第十五讲:民国时期的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自治与基层社会控制
第四部分
人民民主政权时期的政治 制度
第十六讲: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政权
第十七讲:抗战时期的抗日民主政权 第十八讲: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政权
绪论
一、政治制度的含义
二、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三、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特点 四、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五、参考书目

2、理藩院
3、翰林院 4、詹事府 *都察院
*大理寺
第四节、晚清时期中央机构的变动
1、总理衙门 2、总税务司署 3、总理海军事务衙门 4、督办政务处 5
、邮传部
6、学部 7、法部 8、农工商部 9、巡警部 10、责任内阁 11、资政院
第三讲:清朝的地方行政机构











李进修著《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纲》,求实出版社1988年。 林代昭等著《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重庆出版社1988年。 史远芹等著《中国近代政治体制的演变》,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年 王永祥著《戊戌以来的中国政治制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 钱实甫著《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华书局1984年。 钱端升著《民国政制史》,商务印书馆1946年。 陈瑞云著《现代中国政府》,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 袁继成等编《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 刘子扬《清代地方官制考》,紫禁城出版社1988年。 胡春惠著《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台湾正中书局1983年。 朱建华主编《中国近代政党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年。 朱汉国著《中国政党制度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

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也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2、社会主义制度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破坏,都是国家和人民的敌人。

3、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经济、文化以及社会事务。

统一战线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参加。

统一战线在国家政治、社会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

4、国家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民主集中制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选举产生。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国家行政、审判和检察机关。

6、武装力量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武装力量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7、依法治国任何个人、政党和社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14页)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14页)

新课讲授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
总目标?
通过了《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内容?(总结、阐释、作出、作出、突出强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特点?(3个“坚持”)评价?(既……又……集中体现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新课讲授
(二)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过程:
改革开放后
被写入宪法,走上制度化轨道
1956年
1949年
政协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确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
基本内容?(3点)
(2)地位:
1954年以前代行人大职能,1954年以后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存在。
新课讲授
(三)国民党统治时期——“假共和、真专制”
联系新坐标P18“比较辨析”
孙中山的理想
九、一完全自治之县,其国民有直接选 举官员之权,有直接罢免官员之 权。…… 十四、每县地方自治政府成立之后,得 选国民代表一员,以组织代表会,参预 中央政事。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1924)
国民党的现实
在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 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行使政权;大 会闭会期间,把政权付托国民党中央执 行委员会;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 考试和监察五权,由国民党政府独揽执 行。
政权性质
人民革命政权
以“三三制”原则组 建的抗日民主政权
新兴的人民政权
意义
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 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族统一战线,加强了
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 了理论基础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
1.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背景: 大革命失败后,革命根据地不断涌现,到1930年夏,全国 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
(2)建立:
①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 瑞金召开。
②制定了宪法大纲,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宣布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
1927 1928
1949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建立:
(1)时间:1912年1月1日 (2)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3)国旗:五色旗 (4)纪元:中华民国 (5)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 中国的诞生。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02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 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建立人民政权的三个阶段
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 时期
抗日根据地
全民族抗战 时期
解放区
解放战争时 期
1927
1937
1945
1949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 1.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领域更完善、深化)
②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 度有机结合起来。 (层次自上而下)
③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 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党的领导使最大优势)
既坚持社会主义 的根本性质, 又借鉴了古今中 外制度建设的有 益成果, 符合我国国情, 集中体现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 特点和优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政治制度
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③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清朝末期(19世纪末-1911年):清朝末期的政治制度是封
建威权主义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内外压力的影响,中国开始进行近代化改革,包括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等,试图改革政治制度。

2.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
了中华民国,采用了民主共和制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民主政权。

3. 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尽管中华民国采用了民
主共和制度,但在其执政期间,中国内外战乱频繁,政局不稳定,政治制度也多变。

其中包括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军阀割据等政权。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1949年至今):1949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制度的变革,如土地改革、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实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政治体制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如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国家主席制度的设立等。

总体来说,中国近代以来的政治制度变化非常复杂,从封建威权主义到民主共和制度,再到社会主义政权,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和调整。

中国近现代史的政治制度

中国近现代史的政治制度

中国近现代史的政治制度清朝政治制度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政治制度以封建专制为特征。

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拥有绝对权力。

政治权力由皇帝亲自掌握,辅助的官僚机构如内阁、六部等负责具体的行政管理。

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制度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出现了一系列改革尝试,旨在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采取了少数民主的政治制度。

国民党领导的政府实行总统制,设立了国会和立宪政府,试图实现民主政治。

中国的政治制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巨大变革。

中国成为执政党,实行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

中国颁布了一系列政治文件和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并扩大了工人、农民和青年等社会群体的参与。

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现代中国采用了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国家主席、政府总理等职位在政治层面具有重要影响力。

中国政府倡导法治建设,努力加强法治体系建设和法律保障。

政治制度的影响中国近现代史的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封建专制制度使中国长期处于封闭和落后状态,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制度试图推动中国向现代化迈进。

的领导带来了巨变,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面貌。

当前的政治制度为国家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基础,但也面临着挑战和改进的空间。

总之,中国近现代史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转型和演变,每个时期的制度都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了解政治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社会和政治现象。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框架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框架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框架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框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政治体制:中国近代的政治体制经历了从封建专制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近代初期,中国实行了封建专制制度,但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政治体制逐渐向社会主义方向转变。

2.政治制度:中国近代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从传统政治制度到现代政治制度的转变。

在近代初期,中国实行了封建专制制度,但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政治制度逐渐向现代政治制度转变。

3.政治思想:中国近代的政治思想经历了从传统政治思想到现代政治思想的转变。

在近代初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被广泛接受,但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政治思想逐渐向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等现代政治思想转变。

4.民主与法治:中国近代的政治制度中,民主和法治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民主是指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总之,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框架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和时期,包括政治体制、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和民主与法治等方面。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建立行政区。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1982年宪法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 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道路 发展的独特性。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二、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南京临时政府 (共和制度) ●2、北洋政府(政党政治尝试) ●3、南京国民政府(“训政”与“宪政”体制)一党专制
政权 与制 度建 设
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与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政党政治发展
从“训政”到“宪 政”,实行一党专政。
宪法 性文 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中华民国约法》
《训政纲领》和 《中华民国宪法》
⑴各类政党、社团纷纷
政治 特征
孙中山缔造了民主共 和制(三权分立和内 阁制)
建立;⑵各党派展开激 烈竞争,开始政党政治 的尝试;⑶袁世凯与北 洋军阀破坏民主共和,
(3)过程:初步确立:1949年《共同纲领》; 正式建立:1954年宪法; 遭到破坏:1957年以后反右斗争扩大化和“左”倾思想影响,
“文革”十年; 恢复完善:改革开放新时期,1982年宪法
1982年宪法
意义:1、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使我 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3、为全面开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4、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表现: 1、把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一级; 2、实行差额选举; 3、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固定任期,每届五年; 4、赋予省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
理:5min

论述中国近代政治制度

论述中国近代政治制度

论述中国近代政治制度中国近代政治制度是指近代中国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和权力运行机制。

在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下的国家,政权主要集中在皇帝手中,没有现代政治制度的概念。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和国内动乱的双重打击,从而推动了政治体制的改革。

清朝末年,中国开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开放措施,如戊戌变法和新政等,试图在保留君主制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制度。

然而,这些改革努力因各种原因没有成功。

辛亥革命的爆发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彻底终结。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启了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新篇章。

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尝试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和体制。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改革就是推行了由西方民主制度为基础的共和制。

然而,中华民国政府的建立面临着严峻的内外挑战,政局不稳定。

不同政治派别的争斗和军阀混战使得政权更加分散和混乱。

国共两党的对立和内战的爆发进一步加剧了政治动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的又一次转变。

中共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实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

中共政权的特点是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和计划经济。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向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发展,政治制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虽然中国仍然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也逐渐推行了一些经济和政治的改革。

例如,引入了一些市场机制、加强了法治建设、推进了决策透明化等。

然而,中共仍然是中国的唯一执政党,并且对政治领域有着广泛的控制和影响。

总体来看,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经历了从封建专制到共和制再到社会主义制度的转变。

虽然在政治体制方面有了一些改革,但中国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权力过度集中、民主机制不健全等。

未来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仍然面临着挑战和问题,需要继续进行改革和完善。

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一、引言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篇章。

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到民主共和制的建立,再到国体与政体的变化,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和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这一系列变革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演变过程及其影响。

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在近代中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一制度旨在限制君主的权力,使其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而非实际掌握者。

在清朝末期,由于内外压力的加剧,清政府开始尝试进行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这一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开始向现代化转型。

三、民主共和制的建立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民主共和制在中国得以建立。

这一制度的核心是人民主权,即人民拥有管理国家的权力。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从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制的转变。

这一转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国体与政体的变化在民主共和制建立后,中国的国体与政体经历了多次变化。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逐渐壮大,最终推翻了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这一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为了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促进民族团结,中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这一制度允许各民族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这一制度的形成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多民族的特点和优势。

六、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基层民主建设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强了基层民主建设,推动村民自治、社区自治等基层民主实践的发展。

这些实践不仅增强了基层群众的民主意识和参与度,也为中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七、结论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到民主共和制的建立,再到国体与政体的变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以及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这些变革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中国近代的的变化趋势

中国近代的的变化趋势

中国近代的的变化趋势
1.政治制度上的变化:从封建王朝到民主共和国的转变。

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很多变化。

清朝时期的封建制度被废止,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开启了鸦片战争以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终结。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新起点。

2.社会结构和经济格局的变化: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本质上推动了社会结构的转变。

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导致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业生产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支柱。

3.传统文化的转变:从传统宗教到思想启蒙。

伴随经济、社会、政治变迁的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

传统的封建宗教逐渐被取代,新兴的思想启蒙运动兴起。

4.思想文化的变化:从愚昧封建思想到新时代的思想解放。

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巨变。

民族自豪感、个人主义、社会责任感等现代思想在中国也逐渐盛行。

5.国际地位的变化:从落后到富强。

近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原来的落后和半殖民地状态到崛起为世界强国的位置,近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从未像如今这般地位尊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