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企业家缺少了些什么:
我国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及原因分析(一)
我国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及原因分析(一)摘要:二十一世纪的企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是企业的原动力,然而目前,我国企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国有企业骨干管理人才流失率达10。
8%,在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率更是高达50%以上。
从我国目前人才流失的现状入手,分别从社会环境、企业内部环境、以及员工个人因素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对东莞一家科技型民营企业的案例分析,找出导致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率高的具体原因.关键词:人才;人才流失;现状;原因1我国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现状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失呈现出如下三种特点:1.1企业中坚人员流动性强在现代企业中,流动性最强的是具有一定学历和专业技能的管理人员、营销精英和技术骨干,这部分人才,因为掌握管理知识、掌握企业核心机密、掌握销售管道或掌握行业内较为先进的技术而有更大的选择范围和发展空间,其就业选择空间更为广泛,核心成员是形成企业组织竞争力的关键,如果不能保留这一部分员工,即使企业总流失率的数值再低,对企业也是没有价值的。
1.2人才流失主要外流至竞争对手人才流失的原因多是同行业企业和竞争对手的主动挖掘或者是这些企业能提供更有竞争力的薪酬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国内著名的职业经理人的离职为例,陆强华离开创维公司后去了另一彩电生产企业高路华公司.TCL通讯的总经理、“手机狂人"万明坚离职后做了长虹股份所属的国宏通讯的掌门人,成为长虹进军通讯产品制造业的一面旗帜。
1.3人才流失呈现“集体”意识企业核心人才的流失多伴随着其下属员工的集体跳槽,这在企业高管人员的离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这种骨干员工的集体流失,对企业的打击是致命的,即有可能致使企业经营得全面瘫痪。
2002年创维中国区域销售总部总经理陆强华跳槽案中带走了150多名企业精英;北大方正助理总裁周险峰率30多位pc技术骨干集体跳槽加盟海信数码,健力宝销售公司总经理蒋兴洲与20多位销售经理集体离职.这些事件均在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而且有着愈演愈烈的苗头。
当代中国企业家精神缺失的原因探析
当代中国企业家精神缺失的原因探析作者:郑蕊孙宁来源:《中国市场·营销研究方向》 2017年第12期[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展现了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现状,其次从四个方面剖析企业家精神缺失的原因,最后对企业家精神重塑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精神缺失;创新;道德;合作[DOI]1013939/jcnkizgsc2017341651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企业家”这个词最早来源于西方,意思是“敢于承担责任和风险并领导一番事业的人”,随后不少学者也对这一词汇做出过解释。
马歇尔认为,企业家是安排组织生产要素,合理有序地生产市场所需的商品,满足市场需求的人,他们具有独特的洞察力,善于寻找和挖掘市场中存在的机会。
德鲁克认为,企业家是创新者,具有一双慧眼,擅长捕获变化,并从这种变革中寻求发展机遇,具有冒险精神,勇于担负一切风险。
而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精神品质,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价值取向、基本信念、道德活动原则的总称,是企业精神的具体化、人格化。
[1]企业家精神的三大支柱为创新、合作与敬业。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企业家精神的第一要素。
企业若想发展壮大,要求企业家时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理念,这样才能充分激发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创新的企业环境和氛围,促进企业不断向前迈进。
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
合作就是将各方的优势和特点结合在一起,最优的配置资源,以达到双赢、多赢的目的。
正如艾伯特所言:企业家在重大决策中实行集体行为而非个人行为。
[2]诺斯在新制度经济学中也强调了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当前,越来越多的知名大企业通过合作来扩大知名度,增强实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上风。
竞中有合,合中有竞,以竞促动,以合谋发,在危机时代,这16个字更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3]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
目前,中国企业家普遍不具有敬业精神。
透析中国企业领导人的四大“短板”
透析中国企业领导人的四大"短板"【导语:在某种意义上,过去30年中国企业的兴衰成败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国企业领导者的个人成长史。
他们凭借着个人的商业天才、雄心、欲望、铁腕、勤奋、蔑视常规还有运气,造就了企业的成功,又几乎是同样的理由,阻碍了企业的前进甚至将企业推入“黑暗的深渊”。
他们是“领导一个羊群的狮子”,却苦于不能把“羊群变成一个狮群”。
他们的成功离不开转轨中的特殊市场环境,而他们的黑暗“原力”也往往来源于此。
尽管改革开放已经过去了30年,但整个中国企业界仍然不是一个稳定、健康、成熟的群体。
在过去的两年,Hay(合益)集团对中国接近40位各行业顶尖企业的领导人及其直接属下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并借鉴了另一流商业观察人士的意见,发现总结了这些优秀企业领导者的成功基因及其要害“软肋”。
下面,我们将分析这个“基因图谱”!】中国企业领导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研究发现,面向未来,他们主要存在着四大危险短板,这才是企业家“问题背后的问题”:长于进攻疏于防守大多数中国企业领导人认为他们最大的挑战是人才短缺。
可以理解,超高速发展的中国企业面临着人才的短缺和组织能力的脱节。
同时,人才和组织建设的滞后和脱节也一定会制约企业的可持续高速增长。
中国企业领导人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融资或资本运作、收购兼并、市场扩张、和业务伙伴往来等外向性、进攻性的活动上。
尽管他们认为人才短缺是最大的挑战,却很少在人才培养和组织能力建设上下功夫。
研究发现,中国企业领导人培养下属的能力明显低于西方企业领导人。
这种进攻和防守的失衡,因为缺少训练有素的“高参”而变得更加严重。
在发达国家,领先的企业往往都拥有高素质的首席财务官(CFO)、首席营销官(CMO)、首席信息官(CIO)和首席人才官(CHO),等等,他们为企业提供了大量意见和建议,其中包括很多人才培养和组织能力建设方面的建议,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企业的内部组织能力建设。
中国企业家缺少格局原因及对策
中国企业家缺少格局原因及对策把“商人”和“企业家”区分开来的,是经济学家们一直在讨论的“企业家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似乎进入了一个“企业家”辈出的时代。
有的人认为,这是一个人人都可以把自己称为“企业家”的时代。
一些人即使不是企业家,也认为自己具有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可以说是一个用来描述当代中国社会的关键词。
但是,近来人们发现一些中国的企业缺少那些掌握核心技术、符合人们期望的企业家,更缺乏人们一直挂在口头上的“企业家精神”。
无论是企业还是企业家精神,关键在于企业家。
为什么说中国鲜有企业家?这需要先来看看所谓的中国企业家群体的基本特征。
经验地看,人们不难观察到中国企业家群体中至少存在如下特征:第一,以钱的数量来衡量自己的成功和企业的成功。
如果企业除了钱没有其他目的,那么企业就很少能够找到格局,因为光是钱很难撑起企业的格局。
第二,大多数企业集中在几个最赚钱、能赚快钱的行业,例如早期的煤炭产业和很长时间以来的房地产行业。
更有一些企业脱离自己本来的行业而转入能赚快钱的行业。
第三,“跟风”现象严重。
哪个地方可以赚钱了,企业家就会蜂拥而至,造成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和向下竞争,大量企业没有自身持之以恒的探索和追求。
第四,依靠市场简单的、无限的扩张赚取微薄的利润,产品的附加值很低。
第五,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到了中年,在企业碰到瓶颈的时候就成为单纯的消费者,有了钱就进行大量的个人消费,缺乏进取心。
第六,大多数企业进行的是简单再生产,经不起折腾,企业“出生率”高,“死亡率”也同样高。
如果这些是中国“企业家”的主要特征,那么这个群体充其量也只是商人。
商人和企业家有关联。
“商人”的范畴要比“企业家”广,但并不是所有商人都可以成为企业家,都具有企业家精神。
商人一直被定义为“以别人产生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贸易,从而赚取利润的人”,也被称为生意人。
中国传统上有“士农工商”“四民”,工、商是两个不同的阶层。
“工”指的是“工匠”,有技术含量。
浅谈中国企业家精神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中国企业家精神缺失的原因及对策作者:齐彤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05期[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企业家的道德伦理已然成为一个企业未来发展壮大的根基,是企业创新之魂。
习总书记多次提及中国企业家精神是中国“新常态”下的创新动力,并于2017年6月通过了对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的相应规定。
通过分析现状,对中国企业家精神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为缺失的中国企业家精神提供建议。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道德;缺失;社会责任感[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越来越多的当代企业家进入全世界的视野。
面对经济全球化,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成功树立中国企业家的独特精神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通过无形资产和一系列道德优势强化公司,最终使企业发展壮大的独有精神。
由此可见企业家的精神绝对不能脱离企业而独立于世。
然而在中国,某些企业家忽视大众利益,无视品德建设,屡次做出失德行为。
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的今天,回首过往和展望未来,重视企业家精神的建设,注重企业精神的缺失对未来的企业重点建设方向尤为重要。
1 现代企业家精神缺失的原因1.1 人性的弱点众多企业家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终极目标。
我们都承认人性是有弱点,例如以权谋私、趋利避害等。
由于社会环境、教育程度、自身修养的差异,不同的人身上人性弱点的展现皆有很大不同。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企业家在发展企业时,逐利已经成了最大的目标。
在面对利益的驱使时,不能够坚定初心,为了追逐短利忽视长远的发展;为了达到打压竞争对手、独占市场的目的,无所不用其极。
例如,2017年“造肉一号”事件,使无数百姓吃到添加人用抗生素的猪肉。
当企业的领导者将个人的利益放在了最高点、不顾其他人权益时,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
1.2 行政监管的漏洞在中国企业家精神缺失的当下,能否对企业家和企业进行有效的市场监督便成了很重要的一环。
大型国有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源于五个缺乏
大型国有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源于五个缺乏”2013-01-29内容摘要: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症结来源于五个缺乏,即:一缺动力,包括企业家和研发人员以及企业之间均缺乏创新动力;二缺能力,包括筹资能力、基础研究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人才集聚能力;三缺经验,包括现代技术开发经验、充分市场竞争经验和品牌经营经验;四缺品牌,包括培育、保护和发展自主品牌的战略、规划与实践;五缺环境,包括有效竞争环境、成果转化环境和政府管理环境,制约着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提升和创新绩效。
关键词: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原因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症结可归纳为“五个缺乏”,即一缺动力,二缺能力,三缺经验,四缺品牌,五缺环境。
一、缺动力缺动力是指大型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创新激励不足的问题,企业家不愿意投入大量资源从事投入多、风险高、周期长、难度大的创新活动,“有能力缺动力”现象比较突出。
首先,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其创新动力来源无外乎有三个:一是生存的压力,即如果不从事持续的创新活动,企业就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长期生存,生存压力越大,企业创新的动力就越强。
二是发展的压力,即如果企业不从事持续的创新活动,企业虽然生存无忧,但却很难成长壮大。
三是资本回报的压力,即企业创新活动一旦成功,就可以获得高于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额利润,企业股东也可以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
对于大型国企特别是对于拥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大型国企而言,由于缺乏足够的替代性竞争压力,企业普遍感受不到强烈的生存压力和发展压力,市场支配地位足以保证其获得丰厚的资本回报。
因此,相对于其它企业而言,国企更倾向于选择风险相对较低的成熟技术和成熟产品,特别是引进国外成熟技术组织大规模生产,而不是选择那些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的原始创新活动。
其次,从企业家个人角度来看,企业家是企业创新活动的人格化代表,是创新活动的发起者和推动者。
其创新的动力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企业家职位被替代的潜在威胁。
试析当代中国企业家社会责任缺失的现状及成因
试析当代中国企业家社会责任缺失的现状及成因贾雪丽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摘 要: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推进,我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加强,企业家群体的道德素质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但由于部分企业和企业家对经济利润的过分追求,我国依然存在很多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的所谓的企业家,也出现了一系列由于企业家单纯追求利润,从而忽视社会责任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当代中国企业家社会责任缺失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推进,我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加强,企业家群体的道德素质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但是,我国依然存在很多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的所谓的企业家,也出现了一系列由于企业家单纯追求利润,从而忽视社会责任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我国三种主要类型的企业即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履行法律责任、道德责任等社会责任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
一、当代中国企业家社会责任缺失概况企业既是经济主体,又是道德主体。
它们在开展活动时应该遵守广泛接受的伦理原则,努力做合格的企业公民,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和主导者,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取决于企业家对于社会责任的认识程度,但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我国经济长期粗放式发展,导致许多企业家及其企业片面追求企业效益,社会责任缺失严重。
比如,2003年,沃尔玛就将72家因雇佣童工的中国企业列入永久性“黑名单”;2004年9月,央视“共同关注”栏目在东莞的调查显示,很多企业工人每天的工作时间达到10到12小时;而伴随这些年消费物价总体水平的明显上升,广东等地的工资水平停滞不前,甚至还有所下降,据2005年4月的抽样调查显示,12%的职工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一些企业还随意调高劳动定额、降低计件单价,变相违反最低工资规定;至于克扣和拖欠劳动者工资问题比比皆是。
2005年,全国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查处的各类案件中,克扣和拖欠工资的占41%;我国每年有600-700万员工在工作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2007年的山西黑砖窑事件更是触目惊心,令人发指;而2007年发生的太湖蓝藻事件更加暴露了江河湖泊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至于市场上伪冒假劣产品的到处泛滥更是令消费者防不胜防。
中国企业的“四大缺失”
中国企业的“四大缺失”中国,应该是一个适宜企业基业常青的国度。
因为中国的企业向来不缺胆量和勇气,身无分文搏杀千金,空手套白狼,一幕幕充满胆量和勇气的“商界大片”在神州大地上次第上演;中国的企业向来也不缺乏谋略和智慧,孙子兵法在老板们的股掌中收发自如,于是一个个巨型企业平地而起。
按照常理,一个企业如果拥有了胆量和勇气,同时也精通谋略且富有智慧,那么这个企业肯定能够不断成长而立于不败之地。
可是,我们看到的情形并非如此??一个个企业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发展起来,誉满全国,但是如同流星划过天际,迅速出现下滑、亏损乃至破产;健在的大企业们也处境堪忧,貌似坚固的企业根基上似乎已经出现了丝丝裂痕,不知名的病毒正在企业内部无声的蔓延,人员士气低落,市场慢慢萎缩,广告铺天盖地,可是销量依然低迷……这是一个中国特有的怪现象:企业品牌家喻户晓、人才济济、资金充裕,可是企业竞争力却裹足不前,不出三五年,曾经的知名企业就会轰然倒塌。
我们不得不一次次苦笑:中国的企业生命周期,乃“七年之痒”矣。
为什么中国企业的生命周期如此短暂?笔者认为,造成“七年之痒”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四大缺失。
一、有牌无品。
在中国,企业很重视“品牌”,但是又错误理解了品牌的涵义。
他们以为品牌就是知名度,于是不惜重金大作广告,通过炒作概念和外部市场运作,虽然品牌在短时间内家喻户晓,产品也能抓住市场空档攻城掠地,企业也像滚雪球一样爆发成大企业;但是这样的品牌有其相当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因为它空有“牌”,而没有“品”。
“品”就如同一个人的修养、学识和风度,绝不是依靠一套阿玛尼西服加一块百达翡丽手表就能提升的。
企业的“品”表现在管理机制、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企业文化、对环境的应变能力等方面。
如果企业仅仅依靠领导者的个人权威和杰出作为,把精力更多地放在竞争层次的最前面,也就是更注重在以产品、价格、促销等为基础的市场策略,这样的“品”只能被称为“低品”,纵然全国人民都认识你,纵然你的广告位居“标王”,但是也难掩“败絮其中”的本质。
中 国 企 业 缺 什 么
中国企业缺什么?——管理是生产力同济大学郭重庆一、中国市场经济的时间积淀太短,历史的桎梏又太多,当前紧迫的是技术创新,还是制度创新?最缺的是技术能力,还是社会能力?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在本世纪初(1912年)提出了“创新”理论(Innovation),他认为“经济增长并不是由于资本、劳力等生产要素的增加所引起的植物性增长,而是创新所引起的增长”,“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1]。
但熊彼得的这些观点并不被当时的主流经济学家及管理学界所注意,直到近年才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事实证明: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本世纪初的5~10%~50%~60~80%,也正证实了熊彼得论断的正确性,并由此引伸出一个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一个国家的竞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新能力。
创新似乎已变成了国际和国内的一个议论热点。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7年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我国中科院也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
对创新的理解有多种:知识创新、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熊彼得的创新原意包涵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
国内占主流的提法似乎是技术创新,偏狭义的技术创新,“创新”与“技术创新”变成了同义语。
对经济增长源泉的认识国内外似乎均存在着不同的观点:●经济学家斯蒂格列茨:“东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没有使鼓吹技术决定论的人找到依据”,“成功的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素是所有权与参与”。
●哈佛大学经济史学家戴维·兰德斯:《各国的财富与贫困:为何国家有富有穷》认为各国贫富的差异在于:①发明和采用新技术的能力;②鼓励识字和学习;③制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兰德斯所强调的并非是技术本身,而是经济蓬勃成长赖以实现的条件。
●经济学家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认为:“创新不是一种技术用语,而是一种经济和社会用语,其判断标准不是科学或技术,而是经济或社会的一种变革,是一种价值。
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及原因分析
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及原因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拥有着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但是,同时,民营企业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困扰。
人才流失对企业是一个巨大的损失,甚至可能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本文将分析中国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现状民营企业人才流失在中国已经不是一个新问题了,而是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人才流失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对企业的经济影响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他们的专业技能、管理能力、经验和知识等都是企业产生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一旦人才离开,企业将面临着生产力下降、效益下滑等问题。
2.消耗企业的成本由于人才的流失,企业需要重复招聘、培养等行为,企业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来实现组织运转。
人才的流失也引起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上升。
3.企业形象和信誉的损失人才的离开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造成企业形象和信誉的损失。
人才的流失也会影响该领域的职业发展,进一步影响企业在其中的声誉与口碑。
二、人才流失的原因1.福利、待遇问题与其他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薪酬、福利、奖金、保险和福利等方面相对较低,这是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2.缺乏职业发展机会其他企业更具规模,这意味着他们提供的职业发展机会更有吸引力。
赋予员工一定的职业发展机会,可以使员工感到自己的工作更有价值。
3.缺乏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民营企业在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上的差异,很多员工将会选择其他企业更有文化认同感的工作。
4.管理不善许多民营企业的老板缺乏有效的人才管理经验,过度重视自己的想法,而忽视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以致于常常出现人才流失问题。
三、对策人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来保留优秀的人才:1.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提供更好的薪酬、福利和奖金等激励是一个解决人才流失的关键。
企业可以通过增加员工的收入,提供高额的奖金或股份,让员工感到自己的工作更有价值。
中国企业缺失了什么
中国企业缺失了什么陈春花原创 | 2013-05-06 12:06回顾30年中国企业的发展,可以看到借助于市场开放和政策推动而成功的企业很多,这些企业能够把握机会并寻找到自己的市场位置。
而经过了30年市场的洗礼,有很多企业已经不得不退出市场,它们丢失了最初可以立足于市场的能力。
今天,人们的注意力移向新的变化,但是我还是建议企业领导者要安静下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众多企业不复存在的现象?今天依然存活的企业,是否确定今后可以走得更好?这两个问题需要企业自己寻找到答案,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如果再次迷失,不知道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企业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幸运:现在顾客还会宽容并给予企业修正的机会。
顾客的认同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如果企业缺失这些东西,就无法走得更远了,我把这些因素归纳为三个:战略、与环境互动、领导者的远见。
缺乏战略一些企业为什么走不远,很大程度上是战略缺失的原因,大部分的企业只能够解决眼前的问题,更多关注的是如何竞争以及与谁竞争的问题,就如通讯行业之间的纷争,如果企业陷入这样的纷争,就表明企业没有战略,因为战略不会基于同行的竞争,而是基于顾客价值的创造,基于对于未来的判断,基于对于变化的认识和准备,而这些基于变化和未来的判断就是战略逻辑的能力。
绝大部分中国企业所作的努力都是管理的努力而不是战略的努力。
这些企业追求的是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是管理思考而非战略思考。
2005年我参加一个关于中国是否可以诞生行业“冠军”的研讨会,虽然大家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企业能够诞生行业冠军,只是话题却是围绕着如何打造接班人、如何提升管理效率、如何降低成本、怎样发挥人力资源的能力,等等。
这些话题所呈现出来的思考是关于企业内部管理与效率如何提升的方向,而以内部提升作为思考的出发点,正是管理理念而非战略思考。
就拿中国的家电行业来说,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中国家电企业在战略上选择低成本,用价格作为贴近顾客的能力,低成本的战略帮助中国家电企业全行业战胜了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地位,使得全行业具有了拥有中国消费市场的能力,并因此具有了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使得世界家电制造中心转移到中国,并成就了这个产业全球化的成就。
企业缺乏创新的原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企业缺乏创新的原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企业缺乏创新是当今商业环境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许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驾驭技术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
本文将探讨企业缺乏创新的原因,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以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概述部分旨在引入本文的主题,并对企业缺乏创新的问题进行概括。
企业缺乏创新是指企业在新产品、新技术以及商业模式方面缺乏创造性和创新性。
这种情况在当今商业社会中非常普遍,导致许多企业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
企业缺乏创新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一些企业缺乏创新的意识和文化。
在这些企业中,管理层对创新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员工没有接受到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培训。
这导致了企业内部创新动力的缺失,难以推动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其次,一些企业面临着市场压力和竞争的挑战,导致资源和精力更多地集中在维持现有业务的方面,而忽视了创新的重要性。
这些企业往往害怕冒险和失败,缺乏对创新的支持和投资。
另外,一些企业组织结构和流程的僵化也是导致缺乏创新的原因之一。
传统的层级管理和决策机制使得企业难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难以吸引和留住具有创新能力的员工。
此外,过于强调结果导向和短期利益的企业文化也限制了创新的发展。
综上所述,企业缺乏创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管理层到组织文化,从市场竞争到资源分配都有所涉及。
然而,创新对于企业的成功和生存至关重要。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这些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文章结构部分旨在向读者介绍本文的组织架构和内容安排。
通过清晰地呈现文章的结构,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顺序和重点内容。
本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是整篇文章的开端,它包含了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概述中,将简要介绍企业缺乏创新的现状和问题。
接下来,文章将详细介绍本文的结构,包括正文的要点和结论的总结。
当代中国企业家缺少了些什么?
当代中国企业家缺少了些什么?展开全文当代中国企业家缺少了些什么?从18世纪末中国人图强以来,一批批中国的企业家茁壮成长,与如今的中国企业相比,他们已经是与外国公司对垒的“国际玩家”了。
在过去的教育中我一直以为解放前的中国是一穷二白,一切日用工业产品都要靠进口,现代工业的发展,是50年代以后才有的事情。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见闻的增加,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从18世纪末中国人图强以来,一批批中国的企业家茁壮成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享誉中外的中国企业。
这些企业家们以实业救国为己任,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奋发图强为动力,读起他们的传记,让人感到荡气回肠。
反观如今生长在21世纪那些新兴企业家,总觉得骨子里比那些商业老祖宗们缺少些什么。
就拿解放前赫赫有名,打败杜邦公司的世界猪鬃大王谷耕虞来说。
他为人勤敏、仗义,同时又具备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气节。
为了拯救重庆猪鬃和皮货出口业,年仅23岁的谷耕虞智斗美国最大的皮革制造商纳尔斯,最终使重庆成为让洋商望而兴叹的禁地。
为了保护因气候意外导致濒临破产的上游供货商,谷耕虞不但不向供货商催讨万元借款,相反再贷给他10万元现金,以便东山再起。
这样的例子可谓是举不胜举。
最终,在谷耕虞和一代时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猪鬃出口占据了世界98%的的市场份额,其中谷耕虞一家就占据了80%以上。
到一九四八年结算的时候,谷耕虞的公司尚有900万美元的资金,2700多万美元的银行账务往来,除了厂房、汽车、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外,尚在有大批猪鬃以及各种畜产品,堪称令中外瞩目的大富翁。
还有闻名中外的火柴大王刘鸿生,这位在上海以煤炭大王一举成名的年轻富豪,在看到因黄河改道造成大批游民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的情况后,想到制造火柴可以安排大量的就业,于是在苏州创办了鸿生火柴公司,安置了大量的难民。
因为其不断创新技术,改善生产环境、提高质量、降低价格,使得鸿生安全火柴成为中国的第一品牌,一举结束了中国民众倚靠“洋火”的历史。
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命 ,还有推动宏观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历史重任 因而创新精神 和大局意识 ,大都单打独斗 这 已经威为制约企业发展 的突出原 2合作是企业家精神 的精华 滥 .资源极度浪费.价格战打得你死我活 。哪个企业都不想被兼
竞争与合 作是一对不可分 割的矛盾统~体 .都是利益 关系 并收购 .因此想兼并收购者也找不到合作伙伴 .结果是 几乎所有 的调节方式 。竞争是动力 .合作是 方向。合作就是把各家 的优 的企业都半死不活。很多中国的企业家的思维定式 .往往不是合 点和长 处综 合起 来 ,把力量集 中起 来 ,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 的 作为了促进公司发展 ,而是一谈到合作 .就是谁当董事长 ,今后
3. 群体道德缺 失 ,责任意识淡漠
当 前 ,我 国 企 业 家群 体 道 德 和信 誉 水 平 不 断下 降 ,一些 与 企
本无力单独完成其产 品研发 ,而且随着 J C产 品研 发成 功而进 业 发展 不相 符 的 道 德 失范 行 为 时 有 发生 有 的还 相 当 严重 ,利 用 V 入 生 产 阶 段 .V 公 司 又 成 功 地 说 服 松 下 和 东 芝 公 司 接 受 了其 授 信息的不对称性欺骗股 民 供应商 、顾客、员工、银行和政府等 JC
经 济 发展 和 人 们
生 活 中 发挥 着 愈来 愈重 要 的 作 用 。认 真 审视 当前 我 国企 业 家精 神 的现 状 ,重 新 塑 造 , 国 企业 家精 神 , 具 有重 大现 实 意 义。 p -
,
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信 .使企业家赢得员工的信任 它能产生感染 力和号召力.使 员
国 的企 业家 来 说 .由于 身处 经济 体 制 和 增 长 方式 都 在 发 生根 本 性
中国企业家战略思维的缺失真相和构建方法
中国企业家战略思维的缺失真相和构建方法中国企业家大都是实干派出身,他们的成功得益于中国改改开放,百废待兴,供求失衡的大环境。
虽然中国的营销历经产品时代,营销时代,品牌时代……但不可否认,其实更多的企业还停留在营销时代,谈不上品牌,更谈不上战略。
面临产品“同质化”和利润“刀片化”的双重绞杀,企业家开始意识到:运营效率上的竞争是一种毁灭性的竞争,是一种零和游戏。
企业必需要找到一种新的竞争手段去改变运营层面的竞争,必须站在运营竞争的对立面,即用战略重新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近几年“战略热”就此火起。
中国企业家先天战略思维缺失、专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匮乏、社会化媒体下知识碎片化的障碍,成为中国企业家战略之路上面临的最大困惑。
【关键词】战略管理战略思维战略咨询六合战略咨询模式一、中国企业家“战略热”背后真相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开始面临产品“同质化”和利润“刀片化”的双重绞杀,业绩增长乏力和利润的急剧下滑的现实与无奈,让企业家开始意识到:运营效率上的竞争是一种毁灭性的竞争,是一种零和游戏。
因为每企业都试图做同样的事情,促销打折成为常态,促销政策一个比一个厉害,让利幅度一轮比一轮力度大,产品同质化下消费者必然都会选择价格最低的那个,不断的割肉,不断地让利,利润必然被腐蚀一空。
利润刀片化的现实,让运营效率竞争优势的光环逐渐褪去。
痛定思痛,中国企业开始认识到战略的重要性,企业要想满血复活,企业必需要找到一种新的竞争手段去改变运营层面的蛮力较量,必须站在运营竞争的对立面,即用战略重新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战略逐渐成为热门话题,“战略热”就此火起。
二、中国企业家战略管理的致命局限一位伟大的战略家未必是一位伟大的企业家,但一位伟大的企业家一定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
研略堂咨询通过多年的战略研究和咨询实践发现:中国企业家战略思维的缺失,是导致企业战略缺失的最根本原因。
中国企业家大都是实干派出身,他们的成功得益于中国改改开放,百废待兴,供求失衡的大环境,自身经历了中国国情下的生产管理时代、质量管理时代、营销管理时代、甚至是不太成气候的品牌管理时代,唯独很少或不曾经历战略的洗礼。
中国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与存在的问题简析
中国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与存在的问题简析关键字:中国企业管理问题新世纪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企业面临着新的困难与挑战,也无可避免地遇到了新的问题,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这些困难与问题变得更加严峻。
中国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战略缺位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虽然大部分中国企业家都认为自己在战略方面很强,缺的只是执行。
但在实践中并非如此,战略缺位依然是中国企业的最大问题。
据专家介绍,一些培训专家常常要求参与培训的高管人员在五分钟之内把自己所理解的公司战略写出来。
但至今也没看到那个企业的高管团队可以写出一致的公司战略,包括一些相当知名的企业。
与此相对应的一个有趣现象是,不同企业写出来的战略,反而有相当大的相似性,如果掩去公司名字,这些应该代表企业核心经营理念的战略描述甚至完全可以互换。
而中国企业的战略缺位最直接的表现是战略趋同。
产品属性相同的企业自然不足为怪,就是不同属性产品的企业,其战略思想、手段、方式也如出一辙。
因此在目前的状况下,中国企业必须学习战略思考的能力,以战略为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契机,才能够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免遭淘汰。
企业管理基础薄弱;企业信息化基础较差:目前国内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还处在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和邮件系统、外部网站等方面,而应用较好的企业则集中体现在企业局部的业务和管理环节的应用上。
目前的信息化整体水平还不足以全面支撑起企业管理提升的目标。
企业管理变革的阻力大:旧的管理体制、对既得利益的维护而对变革的天生抵制、员工的观念和意识不到位等多方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管理变革产生较大的影响,咨询公司解决信息化问题的综合能力不高:目前国内大多咨询公司不具备进行管理提升和信息化规划与信息化实施的综合实力, 咨询公司解决方案的客观性和中立性不够:目前大多管理咨询公司与软件厂商捆绑销售,在进行管理咨询和信息化规划时往往会脱离企业的客观需求而带有极大的倾向型, 企业信息化实施缺乏系统的规划: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系统之前对项目整体过程如产品选型、实施阶段、达到的目标、后续升级、投入产出等环节往往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思考,企业资源和能力不足:许多企业由于在资源、管理与执行能力等方面的欠缺,企业缺乏实施信息化的基础。
浅析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人才缺失的问题
浅析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人才缺失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民营中小企业人才匮乏的现状及原因,提出解决民营中小企业人才缺乏问题的措施建议:健全薪酬福利等激励机制,提高招聘的有效性;加强培训和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体系;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任人唯贤,不断提高领导者素质,做到有效授权和沟通。
标签:民营中小企业;人才缺失;原因;解决措施一、民营中小企业人才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1、人才难招(1)在这个企业和求职者双向选择的时代,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已不再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
而且民营中小企业本身就在规模、资金实力、薪酬待遇等方面处于劣势,其在吸引人才方面相对大企业来说也就较为缺乏竞争力。
(2)为数较多的中小企业不愿花费时间和资金来培养人才,由此很多用人单位都会要求有一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但以中小企业的实力又很难吸引有经验的优秀人才,于是很多企业把眼光转向了大学应届毕业生。
(3)大学生就业理念方面存在的一些誤区也使中小企业的招聘陷入困境。
据近期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高于2000元。
在薪酬、地域、晋升机会、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要求较高。
而民营中小企业不够稳定,起薪较低、升幅不大,规模小、管理层岗位有限,缺乏晋升渠道等原因让很多大学生望而却步。
(4)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极力拖延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及员工试用期的时间,而且尽可能的减少员工福利。
这些原因都成为了民营中小企业吸引人才的瓶颈。
2、人才难留(1)激励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民营中小企业在经济实力及规模等方面的局限,致使很多企业不能提供使员工较为理想的薪酬和福利,而且企业在激励制度的建设及实施方面往往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制度不清晰、薪酬福利定位不准确、不能做到公平公正、过于偏重物质激励、执行不彻底等也容易造成员工积极性不高,不能对员工形成有效激励。
(2)企业文化建设滞后。
很多民营中小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有些所谓的文化建设也只是流于口号、宣传、仪式等形式上,并没有深入人心。
中国企业家精神缺失的根本原因
李香慧:中国企业家精神缺失的根本原因企业战略中国企业家精神缺失的根本原因李香慧(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摘要]企业家一般被认为在企业中能独立自主地作出经营决策并承担经营风险的人。
不同的企业家群体具有不同的 企业家精神风貌。
文章通过对我国企业家精神发展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比较得出当今社会企业家精神缺失的原因与成因 分析,并提出在愈加重视精神风貌的现在,企业家更应该提升自身素质,具备工匠精神。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发展;f'[D O I]10.13939/j.c n k i.z g s c.2018. 08. 1051我国企业家精神发展历史我国的企业发展史,实际有两年的历史。
从时代到秦汉时期,市基础的作坊生产、业业,已经发展得颇具规模。
朝后期,商业十分繁荣,商人们 受 育,在开展商业活动的过程中,他们将儒家的人际 相互尊重等理 企业活动的过程。
从晚清时期起,大批企业 业救国,被毛 中国 资本家首户面 王 ,深受张 ,坚持发展实业,注重 的修养,也重视培养人才。
民国商人在当忧外患的历 中,兴办实业,蓝缕,学习创新,逐步打破技术封锁,努力推动 企业商业向前发展。
他们的企业 了传统的冒险、创新、敬业 :,更有当时特有的爱国 。
而改革开期,涌现了期的 健、牟其中 批企业家,不但战了传统的国有体制,更动了当时的经济发展潮流,他们 当时企业的代表。
这个时期的企业 有其冒险、创新的部分,但也有其 逐利的阴暗面。
就 将 的,衡量一个人 成功,他 顶峰,而从顶峰跌落之后的力。
健深刻诠释出中国企业家的执着坚持 盛命力。
2我国企业家精神现状进人新世纪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全的浪潮。
人工成本逐渐 ,企业纷纷 非洲,国家也开始转型,进行 改革、去产。
企业在全的挑战愈加严峻,企业 也在这个 面临着重大考验。
具备企业 质的企业,与不具备 质的企业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分化。
,创人任正非颇具自我批 ,希 有“每三”。
企业家面临主要问题
1:对市场进行细分,选择目标市场和确定市场定位后,企业家面临最重要的任务是如何进入市场的问题,这也是企业营销管理的重要策略,没有固定的公式。
2: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4月12日在京发布的《2008•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十五年调查综合报告(上)》显示,进入新时期,中国企业家需要承担“设计创新路线图、构建创新价值链、强化创新动力源”这三大创新任务,以带领企业继续突破创新。
在调查中,企业家们认为企业内部制约创新的瓶颈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部分企业对创新缺乏系统思考和长远规划,缺乏创新的路线图。
一些企业经营者感到“难以选择创新目标”。
——部分企业没有有效地组织与创新有关的各种力量和资源,没有构建有效的创新价值链。
另外,缺乏创新的人才和资金,难以获得合适的技术等很大程度上也与没有能够建立整合各种资源、兼顾各方利益的价值链有关。
——部分企业没有有效开发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源,在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调动各种内在的创新力量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2000年有关妨碍企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因素的调查中,都有一定比例的经营者选择“创新动力不足”。
突破上述三个方面瓶颈,正是企业家需要承担的带领企业创新进入新阶段的三个新任务:第一,设计创新的路线图,确定创新的目标和路径,解决做什么样的创新和如何创新的问题;第二,构建创新的价值链,整合各种相关的创新资源,解决调动哪些资源实用文档和谁一起共同创新的问题;第三,强化创新的内在动力源,确保创新能得到有效激励,解决靠什么来推动创新的问题3: .企业领导首先要关心三个问题:为什么成长的企业会停滞不前?为什么辉煌的企业数年后会走向衰败?为什么你的企业无法茁壮成长?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执行力就是市场竞争力。
企业只有建立动态管理的策略流程,采取动态管理方法,才不会被市场淘汰。
4:中国企业家小进即安、创新能力不强,对决策重视不够、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缺乏企业家精神、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中国论文联盟中国企业家能力低下的成因探讨: 1 先前计划经济实践与转轨期市场化程度不高的制约2 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3 传统文化中某些陈腐观念和价值取向的阻碍,缺乏正规系统的管理培训与学习,亦不利于中国企业家的成长与能力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家有哪些_当代中国企业家缺少了些什么?
从18世纪末中国人图强以来,一批批中国的企业家茁壮成长,
与如今的中国企业相比,他们已经是与外国公司对垒的“国际玩家”了。
在过去的教育中我一直以为解放前的中国是一穷二白,一切日用工业产品都要靠进口,现代工业的发展,是50年代以后才有的事情。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见闻的增加,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从18世纪
末中国人图强以来,一批批中国的企业家茁壮成长,创造了一个又
一个享誉中外的中国企业。
这些企业家们以实业救国为己任,以服
务社会为宗旨,以奋发图强为动力,读起他们的传记,让人感到荡
气回肠。
反观如今生长在21世纪那些新兴企业家,总觉得骨子里比
那些商业老祖宗们缺少些什么。
就拿解放前赫赫有名,打败杜邦公司的世界猪鬃大王谷耕虞来说。
他为人勤敏、仗义,同时又具备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气节。
为
了拯救重庆猪鬃和皮货出口业,年仅23岁的谷耕虞智斗美国最大的
皮革制造商纳尔斯,最终使重庆成为让洋商望而兴叹的禁地。
为了
保护因气候意外导致濒临破产的上游供货商,谷耕虞不但不向供货
商催讨万元借款,相反再贷给他10万元现金,以便东山再起。
这样
的例子可谓是举不胜举。
最终,在谷耕虞和一代时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猪鬃出口占据了世界98%的的市场份额,其中谷耕虞一家就占
据了80%以上。
到一九四八年结算的时候,谷耕虞的公司尚有900
万美元的资金,2700多万美元的银行账务往来,除了厂房、汽车、
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外,尚在有大批猪鬃以及各种畜产品,堪称令中
外瞩目的大富翁。
还有闻名中外的火柴大王刘鸿生,这位在上海以煤炭大王一举成名的年轻富豪,在看到因黄河改道造成大批游民流离失所食不果腹
的情况后,想到制造火柴可以安排大量的就业,于是在苏州创办了
鸿生火柴公司,安置了大量的难民。
因为其不断创新技术,改善生
产环境、提高质量、降低价格,使得鸿生安全火柴成为中国的第一
品牌,一举结束了中国民众倚靠“洋火”的历史。
为了抵御日本企
业的经济侵略,刘鸿生联合全国火柴制造同业,与日商在华火柴同
业会进行谈判。
日商迫于华商联合会与华中管理委员会的一致行动,不得不加人中华全国火柴产销联营社。
洋灰大王周学熙,1906年筹建启新洋灰公司,不久因其质优价低,成就一时才俊。
津浦铁路上的淮河铁路桥、黄河大桥,京汉铁
路上的洛河铁桥,北宁铁路上的渭水铁桥,以及青岛、烟台、厦门、威海等地的海坝、码头,用的都是启新生产的马牌水泥;北京图书馆、辅仁大学、燕京大学、大陆银行、交通银行、河北体育馆、上
海邮政总局等当时的有名建筑,也都是用马牌水泥建造的。
经过几
十年的风风雨雨,这些建筑大部分仍然完好无损,与现代化的高楼
大厦并肩挺立。
当时日本为了抢夺中国市场,不惜以每袋水泥亏本2.47两白银的价格向中国倾销水泥。
对此周学熙通过更新改良生
产设备,使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并且多次在国际
赛会、博览会及国内展览会上获得奖章和奖状。
最终日本商人搬起
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启新公司垄断中国的水泥市场达14年之久,销
量达到全国水泥总销量的92%以上。
没有根基的大厦必将会倾塌,没有根系的大树必将会枯萎。
那么,没有了力量的源泉,没有了民族的土壤的中国企业,你的未来将会
是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