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综合算式解文字题
五年级上册列综合算式解文字题
•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懂得使用 中括号中的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进一 步培养学生综合列式的能力。
•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使用中括号。
• 一、复习 • 1、口算。
•5.2+3.8
•9-4.8 •1.8÷0.03 •17.2÷0.00172
•1.2-0.48 •0.1÷100 •2.1×0.4 •0.48÷0.4
• 1、列式并计算.
• 10.21减去1.28乘以0.7的积, 所得的差再加上2.4,得多少?
•0.8与3.1的和乘以4,所得的 积去除1.56,商是多少?
练习: P42-43 T3、4、7 P45 T2、3
• 拓展练习:
•一桶油连桶重11千 克,卖出一半油后, 连桶重6.5千克.这 桶油共重多少千克?
3、5个2.8比3.7的一半多多 少?
二、探究新知:
例:2.4与0.48的差乘以5,所得和积再 去除12,商是多少?(列综合算式)
想一想:列综合算式解文字题应注意什 么?
注意题中出现的关键字,明确先算什么后 算什么,最后求什么;列式完后再与题意相 对照,注意括号的使用;注意除法的顺逆两 种读法.
三、巩固练习:
•五年一班同学到山坡栽 种小树,其中有5人,每 人栽8棵;有8人,每人栽 7棵;其余同学每人栽4 棵.全班平均每人栽5棵. 求这个班共有学生多少
2、口头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20.5+1.2×16÷0.8 (9.4-5.8)×1.28-3.6×0.7 4.8×(11.03-15.6÷7.5) (3.式不计算
1、1.8除以3与1.5的和,商 是多少?
2、0.68加上3.6与1.5的积, 和是多少?
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参考教案二)_五年级数学教案.doc
2.口述算式并说出结果。
(1)3.7与6.5的和;(2)5与3.291的差;(3)100与0.075的积;(4)25除以5;(5)25除5;(6)30个0.5的和;(7)21除以42的商的一半;(8)2.5乘以4的积除以10;(9)10.2的5倍减去7的差;(10)7.8与2.2的和除以5。
(二)学习新课1.学习例5:2.4与0.48的差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列综合算式。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①这题最后求什么?(求商。
) 被除数是什么?除数是什么?②根据题意“缩句”。
积去除12,求商。
③写出关系式:(3)学生列式并计算。
12÷[(2.4-0.48)×5]=12÷[1.92×5]=12÷9.6=1.25。
提问:①算式中为什么要加中括号?(根据题意,12是被除数,除数是(2.4-0.48)×5所得的积。
由于需要先算出除数,而这部分算式中已有小括号,所以还要在小括号的外边加上中括号。
)②不加中括号行不行?(不加中括号不行,因为如果不加中括号,就不能先算出积了。
而要先算出12÷(2.4-0.48)的商,这样不符合题意。
)(4)练习:列出综合算式。
①5.1减去1.8加上0.2的和与0.5的积,差是多少?②最大的一位纯小数与最小的一位纯小数的和,除它们的差,商是多少?③7.5加上5的和乘以8,所得的积去除5,商是多少?④12.4乘以0.8的积,减去9除1.44的商,结果是多少?订正:①5.1-(1.8+0.2)×0.5;②(0.9-0.1)÷(0.9+0.1);③5÷[(7.5+5)×8];④讨论哪个算式正确?(12.4×0.8)-(1.44÷9)(×)12.4×0.8-1.44÷9(√)思考:为什么第②小题要用两个小括号,而第④小题不能用小括号?(因为第②题如果不用两个小括号,就不能先算差与和,只能先算商,这样不符合题意。
整数文字题四则混合运算文字题 - 整理20200221
整数文字题·四则混合运算文字题一、基本练习(特别注意“除以”和“除”的区别哦)1、进行对比,列式并递等式计算。
(1)130加上20乘5的积,和是多少? 130加上20的和乘5,积是多少?(2)520减去200除以8的商,差是多少? 520减去200的差除以8,商是多少?(3)7除280的商减去28,差是多少? 7除280减去28的差,商是多少?2、根据下列文字题,划出主要数量关系,并选择正确的算式。
(1)1749减去46乘38的积,差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1749-46×38B.(1749-46)×38C.1749-38×46D.38×(1749-46)(2)36除18加上450的和,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36÷18+450B.18+450÷36C.36÷(18+450)D.(18+450)÷36(3) 320除以72与32的差,所得的商加上65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320÷72-32+65B.320÷(72-32+65)C.320÷(72-32)+65D.320÷72-(32+65)(4)21与12的和乘47的积比2100少多少?正确列式是 [ ]A.(21+12)×47-2100B.2100-(21+12)×47C.2100-(21+12×47)D.2100-47×(21+12)(5)345减去225的差除3600的商比23多多少?正确列式是 [ ]A.(345-225+23)÷3600B.3600÷(345-225)+23C.3600÷(345-225)-23D.(345-225)÷3600-23二、在算式中按计算顺序划横线并标上序号,再把下列式子改写成文字题,并递等式计算8-13题。
小学数学文字题的解题教学
小学数学文字题的解题教学作者:程立洪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年第02期数学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文字题(列式计算)是小学数学中把数学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的一种基本题型,也是检测小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的一种重要题型,但是,如果教师对这种题型不够重视,疏忽了解题方法的正确引导,学生没有掌握好解题方法,出错(尤其是列式错误)的情况也不少。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初步总结出一种老师易教、学生易学的解题思路——分清类别,确定解法。
也就是说,在做题之前,不要急于列式,而是要求学生先认真审题,看清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然后再确定应该用那一种列式或列方程的方法。
文字题它既是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概括,又是式题的语言表述形式,将式题用语言、名词术语叙述就成了文字题。
也可以从应用题中抽象出来,将(实际问题)转化(抽象)成文字题,转化为数量关系明显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分数应用题“食堂买来一桶油,每天约用这桶油的1/8,6天大约用这桶油的几分之几?”读题目后,提炼出数量关系,将此应用题(实际问题)转化(抽象)成文字题。
就是求6个1/8相加,和是多少?最后列式:1/8×6=3/4。
可见:研究文字题教学不仅有利于式题、文字题和应用题之间的转化(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转换)而且有利于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
根据文字题的数量关系,表述形式,难易程度和计算步骤,可分为简单文字题,复合文字题,含有字母的文字题等。
下面就结合文字题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教学心得。
复合文字题通常是指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的文字题。
复合文字题包含两种形式:一是列综合复式,不需要添括号的;二是列综合算式需要添括号的。
复合文字题依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含有复合数量关系(两个及两个以上相关联的基本数量关系),用数学名词术语表述。
例如:① 85减去15与3的积,差是多少?② 30与5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多少?这类文字题的层次多,数据多,具有复合数量关系。
五年级数学教案《列综合算式解文字题和应用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列综合算式解文字题和应用题》1、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并能正确使用中括号和小括号。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中括号列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1、口算32.8+190.420.50.67+1.243.060.20.511.75.21.38.20.011.82-0.631.60.42、只列式不计算(1)16.2减去2.4与7.3的和,差是多少?(2)0.2去除4.8,商是多少?(3)3.6与2.8的差乘以0.3与0.5的和,积是多少?(4)1.92乘5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提问:为什么要加小括号?二、指导探索1、列综合式解文字题。
把练习(4)中的1.92改成2.4与0.48的差,变成例5。
例52.4与0.48的差乘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列综合算式)(1)教师指导学生读题,并做出审题标记。
2.4与0.48的差乘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2)由学生独立列式。
板演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判断)提问:综合算式中为什么要加中括号?中括号在这个算式中起什么作用?2.列综合算式解应用题(1)出示例6:一个工程队铺一段公路,每天上午工作 4.5小时,下午工作3.5小时。
如果按每小时铺路48.5米计算,这个工程队一天共铺路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解答)(2)由学生独立解答(完成在书上)。
先分步后综合。
(3)订正答案。
(4)比较:两个综合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这两个数,符合乘法分配律)三、巩固练习1、列式计算(1)20减去5.35与2.15的和,所得的差乘以0.4,积是多少?(2)小红买3本练习本,每本0.90元,还买了3本生字本,每本0.60元。
小红一共花了多少钱?(用两种方法解答)2、选择正确列式(1)6.2减去2.4与1.3的和,差是多少?a.6.2-2.4+1.3b.6.2-(2.4+1.3)(2)6.2减去2.4与1.3的和,所得的差乘以0.4,积是多少?a.〔6.2-(2.4+1.3)〕0.4b.6.2-(2.4+1.3)0.4(3)8.4加上8.4与1.6的差,所得的和除以4,商是多少?a.4〔8.4+(8.4-1.6)〕b.〔8.4+(8.4-1.6)〕4(4)10减去5.6与1.3的和,所得的差去除24.8,商是多少?a.〔10-(5.6+1.3)〕24.8b.24.8〔10-(5.6+1.3)〕c.24.8(10-5.6+1.3)3、东关小学体育队有71人,其中15人是篮球队员,田径队员是篮球队员的2.4倍,其余的是足球队员。
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教案
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2. 常见的运算符号和运算定律。
3. 实际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综合算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列综合算式的方法。
2. 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3.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解题方法,提高合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兴趣。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列综合算式的方法,并通过多媒体展示运算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
3. 练习与讨论: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方法。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评价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评估其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七、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分析其错误原因,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3. 定期与学生交流,了解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调整教学方法。
八、教学资源:1.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生动展示运算过程。
2. 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和应用题,供学生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3. 利用网络资源,寻找一些实际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列综合算式的应用。
九、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探讨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列综合算式解答问题。
《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参考教案
《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参考教案第一章:认识综合算式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综合算式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综合算式的基本组成。
让学生能够列出简单的综合算式。
1.2 教学内容综合算式的定义。
综合算式的基本组成:数字、运算符号、未知数。
例题:列出温度变化的综合算式。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的方法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理解综合算式的概念。
1.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综合算式的概念。
讲解:详细讲解综合算式的定义和基本组成。
示范:展示例题,引导学生模仿练习。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第二章: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方法。
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列出综合算式,并求解。
2.2 教学内容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方法。
例题:根据文字题意,列出综合算式并求解。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的方法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方法。
2.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方法。
讲解:详细讲解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步骤和方法。
示范:展示例题,引导学生模仿练习。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第三章: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列出综合算式,并求解。
3.2 教学内容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例题:根据应用题意,列出综合算式并求解。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的方法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3.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讲解:详细讲解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示范:展示例题,引导学生模仿练习。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第四章:综合练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巩固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方法。
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
课题: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一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方法及步骤。
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理解计算方法,再列式。
如:36+10的意义可以说成是把36和10合并成一个数,也可以说“比36多10的数是多少。
”在文字题中用“36+10”计算的表达方式还有“36与10的和”。
“已知一个加数是36,另一个加数是10,和是多少、36加上10的和”等。
因此,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与四则运算的意义分不开,在理解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解答文字题是关键。
根据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列综合算式。
如:“36+25×4”按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按顺序读做“36加上25与4的积,差是多少?”;或者读做“36加上25与4的积,差是多少?”;又如“(36+25)×4”按顺序读成“36加上25的和再乘4,积是多少?”,也可读成“36与25的和乘4所得的积是多少?”等。
因而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否掌握和理解综合算式的突破点。
二步骤:列综合算式要以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为基础,确定每一步的计算方法,再结合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利用添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的特点,才能达到文字题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列综合算是解答文字题,还要学会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把较复杂的文字题缩写成简单的文字表述题。
如:“65减35的差除以2,商是多少?”最后求商,根据“被除数÷除数=商”缩写成“差除以2,商是多少?”,这里的被除数就是差,差就是65-35,所以要用到小括号,因此列式为“(65-35)÷2”。
又如“1.2加2.1的和乘10.5减2.1的差,积是多少”,最后求积,根据“因数×因数=积”缩写为“和乘差积是多少?”这里的第一个因数是和,即是:“1.2加2.1的和”, 第二个因数是差,即是“10.5减2.1的差”,所以列综合算式时,要用小括号才能把“和”与“差”先算出来,最后算“积”,列式为“(1.2+2.1)×(10.5-2.1)”。
五年级数学教案: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1.使学生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方法,会根据文字题中的关键词语和、差、积、商、除、除以等,正确使用小括号、中括号。
2.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题意确定计算顺序分解计算步骤,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
教学难点:理解算式中什么情况使用中括号,为什么使用中括号。
教具准备: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一、激发1.口算:(练习十一第1题)32.8+190.420.50.67+1.243.060.20.51175.21.38.20.011.82-0.631.60.42.提问:(1)什么是和、差、积、商?和、差、积、商各等于什么?(2)举例说明除、除以的不同含义。
3.读题口头列算式(1)637加上86与19的积,再减去1375,差是多少?(2)从72与64的积里,减去4012除以59的商,差是多少?(3)532减379的差,加上192除以4的商,和是多少?4.根据给出的条件列出算式(投影逐个出示)(1)计算2.4与0.48的差,列式为:2.4+0.48(2)用2.4与0.48的差乘以5,列式为:(2.4-0.48)5(3)用2.4与0.48的差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列式为:12(2.4-0.48)5,对吗?(设疑导入)二、尝试1.出示例5:2.4与0.48的差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2.读题讨论这题求的是什么?该怎样去想?引导学生回答:这题求的是商,必须知道被除数和除数,被除数是12,除数是2.4与0.48的差乘以5的积。
3.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到黑板讲解答思路)12[(2.4-0.48)5]=12[1.925]=129.6=1.25强调:为什么使用中括号?4.及时反馈:列式不计算,例5改为:(1)2.4与0.48的和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2)2.4与0.48的和乘以5,所得的积除以12,商是多少?5.完成P.42页做一做6.用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关键是什么?应注意什么?7.出示例6:一个工程队铺一段公路,每天上午工作 4.5小时,下午工作3.5小时,如果按每小时铺路48.5米计算,这个工程队一天共铺路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解答)(1)读题,理解题意。
三年级数学: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
三年级数学: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一)使学生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运算的文字题,并初步掌握分析方法。
(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如何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
难点:掌握两步计算的文字题的分析方法,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通过复习使学生熟悉和、差、积、商等术语。
在□内填上适当的数,使和、差、积、商都等于16.□+4=16 □-4=16□4=16 □4=16填出后,请依次说出每个算式各部分名称。
(二)学习新课出示例题。
例:350减去80乘以3的积,差是多少?(列综合算式)请同学默读例题,想一想,这道题求什么?(求差是多少)师:要求差是多少就必须知道什么?(被减数和减数)师:请找出这道题里谁是被减数?谁是减数?(350是被减数,80乘以3的积是减数)师:题目里没有直接给出减数,应该先求出减数,也就是 803的积。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这道题不能一步求出差是多少,必须先求出减数,再求差。
如果把这两步合起来,列成一个综合算式怎样列?350-803讲一讲这个算式的意义:因为求的是差,所以用被减数(350)减去减数(803)。
然后根据列式检查是否符合题意。
350-803,先算乘法803=240,再算减法,用350减去240,求出的是差。
符合题意。
师:如果我们把上面的题,改成求积是多少?应该怎样叙述。
(同桌讨论一下,可以互相启发。
老师巡视时可有目的的进行指导)集中讨论请学生叙述。
(写在黑板上)350减去80,再乘以3,积是多少?师:请根据上题的分析方法,试着说一说怎样列式。
(每个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动笔列式计算。
集体订正,统一认识:这道题是求积是多少,首先确定谁是被乘数,谁是乘数。
根据题意,被乘数是350-80的差,乘数是3,被乘数没有直接给出,要先计算350-80,所以要加上小括号。
(350-80)3=2703=810师生共同检查。
深化理解根据350-803如果不改变计算结果,能不能换一种叙述方法,想一想,怎样叙述,互相讨论一下。
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参考教案二)_教案教学设计
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参考教案二)教学目标(一)正确使用中括号,进一步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和文字题的能力。
(二)通过观察比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难点:正确使用中括号。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复习小括号及中括号的作用。
2.2+7.8-0.9×0.5。
(1)说出上题的运算顺序。
(2)如果想先算7.8-0.9怎么办?(加括号,算式成为:2.2+(7.8-0.9)×0.5。
)(3)如果想先算2.2+(7.8-0.9)又该怎么办?(加中括号,算式成为:[2.2+(7.8-0.9)]×0.5。
)(4)小结:①小括号、中括号有什么作用?(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是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②中括号与小括号在使用上有什么区别?(在使用了小括号以后,还需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就要在小括号的外面使用第二重括号:中括号。
)2.口述算式并说出结果。
(1)3.7与6.5的和;(2)5与3.291的差;(3)100与0.075的积;(4)25除以5;(5)25除5;(6)30个0.5的和;(7)21除以42的商的一半;(8)2.5乘以4的积除以10;(9)10.2的5倍减去7的差;(10)7.8与2.2的和除以5。
(二)学习新课1.学习例5:2.4与0.48的差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列综合算式。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①这题最后求什么?(求商。
)被除数是什么?除数是什么?②根据题意“缩句”。
积去除12,求商。
③写出关系式:(3)学生列式并计算。
12÷[(2.4-0.48)×5]=12÷[1.92×5]=12÷9.6=1.25。
提问:①算式中为什么要加中括号?(根据题意,12是被除数,除数是(2.4-0.48)×5所得的积。
由于需要先算出除数,而这部分算式中已有小括号,所以还要在小括号的外边加上中括号。
文字计算题
文字计算题教学内容P:58~59文字计算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及顺序的理解。
2、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并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3、能结合树状算图,用逆推的思想探索文字计算题的结构,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地、有顺序地、有层次地进行思维。
教学重点: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计算题。
教学难点:结合树状算图,用逆推的思想探索文字计算题的结构,提高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比较下面的两道题的运算顺序。
(进一步明确小括号的作用)72×18-8 72×(18-8)2、列算式说出各个部分的名称,并口算出结果。
72与28的和是多少?师:求和需要知道什么条件?生:求和要知道两个加数。
380减去270,差是多少?师:求差需要知道什么条件?生:求差需要知道被减数与减数。
90除以15,商是多少?师:求商需要知道什么条件?生:求商需要知道被除数与除数。
90乘90,积是多少?师:求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生:求积需要要知道两个因数。
3、把“90乘90,积是多少?”改为“90乘90加上90的和,积是多少?”【通过准备题的练习,复习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一步计算文字题的结构以及常用的数学名词术语,为解答两步计算文字题作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一)探究1:1、出示例题:90乘90加上90的和,积是多少?师:根据乐乐提的问题你们会不会列出算式呢?学生列综合算式:90×90+90 90×(90+90)师:分组讨论:这道题的最后一步求的是什么?(积)要求最后一步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数量关系式怎么列呢?生:90×和=积2、指导画树状算图:师:要求积是多少,一定要知道两个因数分别是几,请同学们再仔细的读一读题目,这两个因数是多少?(学生读题)生:两个因数分别是90和“90加上90的和”。
“三步计算文字题”教学设计二十篇
“三步计算文字题”教学设计二十篇篇1:“三步计算文字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第16页例4.例5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三步计算文字题的数量关系、分析的基本方法。
提升学生迅速解答文字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三步计算文字题的数量关系、分析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运算顺序的确定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列综合算式课本第17页练一练第1题用小黑板出示要求学生先计算再列综合算式反馈:让学生自检运算顺序二.把式题改写成文字叙述题34x2-224/28 (240+160)/(72-22)让学生用多种方法改写成文字叙述题三.学习新课1.例4学习⑴出示例4 积加商,和是多少?⑵要求学生根据积加商,和是多少?自身添上数字把文字题补完整。
同桌可以互相讨论⑶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文字题如:25与20的积加2400除以80的商,和是多少?同时提问:你是怎样想的?学生选择其中的1题列式;列式后要求学生自身检查运算顺序。
2.例5 学习⑴教师出示 43与7 的差,乘它们的和,积是多少?⑵学习独立分析、解答。
⑶反馈并提问:这里要求积,必须先求什么?这里为什么要添小括号?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在列式解答文字题时一定要注意运算顺序。
3.模仿性练习⑴72乘8的积,减72除以8的商,差是多少?想:积-商=差 72*8-72/8⑵36与9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想:和/差=商(36+9)/(36-9)⑶反馈并提问:请你说说是怎样想的?四.自编三步计算文字题出示学生编的文字题让同学解答五.课堂作业课本第17页第3-5题篇2:“三步计算文字题”教学设计25与20的积加2400除以80的商,和是多少?43与7 的差,乘它们的和,积是多少?⑴72乘8的积,减72除以8的商,差是多少?想:积-商=差 72*8-72/8⑵36与9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想:和/差=商(36+9)/(36-9)篇3:“三步计算文字题”教学设计25与20的积加2400除以80的商,和是多少?43与7 的差,乘它们的和,积是多少?⑴72乘8的积,减72除以8的商,差是多少?想:积-商=差 72*8-72/8⑵36与9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想:和/差=商(36+9)/(36-9)板书设计:篇4:三步计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学会验算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正确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列综合算式解两步计算文字题
题组(一) 1、填 空
用文字叙述 20减去7的差
16加4的和
10乘5的积
30除以6的商 40与60的和
用算式表示 20-7 16+4 10×5 30÷6 40+60
2、填 空
加数 + 加数 = 和
= 被减数 - 减数
差
因数 × 因数 = 积
= 被除数 ÷ 除数
商
题组(二) 1、说一说运算顺序
540-150×2
1
80-45+5
1
2
2
50×20÷5
1
2
2、列式计算
(1)80乘3的积是多少?
80×3=240 答:积是240 。
(2)350减去240,差是多少?
350-240=110 答:差是110 。
教学目标
1、认识两步计算的文字题的结构特征。 2、懂得两步计算的文字题的基本运算关系。 3、学会分析方法,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能正确地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
(1)思考:问题求什么?必须先算什么?
(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积
(350-80)×3
因数 因数
=270×3 =810
想 ;“350-80”所得的差是因 数,3也是因数。要先算“350- 80”,就要加上小括号。
1、列出综合算式,算出结果。 题组(四)
500减去60与80 的和,差是多少?
500-(60+80)
情感目标:进一步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的能。
题组(三) 想一想 合作学习
1、例3 350减去80乘3的积,差是多少? (1)问题求什么?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2)已知哪个条件?哪个条件没有直接
告诉? (3)必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怎样列综合算式?
数学教案-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教学教案
数学教案-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及顺序的理解.2、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并能正确使用小括号.3、掌握文字题的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重点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教学难点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出示复习题:45加上39的和除以6,商是多少?2、口答:35与43的和是多少?67与35的差是多少?25乘以4的积是多少?80除以20的商是多少?3、根据条件补问题,并且列出综合算式.(1)36与44的和乘5,()?【积是多少?(36+44)×5】(2)25减去64除以8的商()?【差是多少?25-64÷8】二、学习新课.(首先揭示课题,板书“三步计算的文字题”.)1、出示例2.45与39的和,除以45与39的差,商是多少?集体讨论:(1)这道题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关系式怎样表示?(求商.用除法计算,被除数÷除数)1(2)能直接算出来吗?必须先算什么?(不能直接算出来,必须先算出被除数、除数.)(3)题中被除数、除数是怎样表示的?(题中被除数是45与39的和,除数是45与39的差.)(4)那么必须先算出什么?后算什么?(必须先算被除数是45+39=84,除数是45-39=6,后算商,84÷6=14.)(5)怎样列成综合算式?把谁写在前面、后面?为什么?(因为要求的是商,所以被除数45+39写在前面,除数45-39写在后面.) 45十39÷45-39(6)怎样表示要先算出45+39和45-39?(必须要加上小括号.)(45+39)+(45—39)=84÷6=142、引申、变化.把例2改成:45与39的和乘以45与39的差,积是多少?教师提问:这道题求什么?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怎样列综合算式?(45+39)×(45-39)=84×6=504三、巩固反馈.1、口答列出综合算式.(1)35与25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2)25与4的积,减去75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2、连线.3、列综合算式.4、根据四则算式的意义,把算式读出来.(1)27×4+54×5(27乘4的积,加上54乘5的积,和是多少?)(2)(72+28)×(72-28)(72与28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多少?)四、全课总结.2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的思路是什么?应该注意什么?五、作业.列综合算式解下面各题.(1)82与15的差,乘32与18的和,积是多少?(2)1650除以5的商,加上16与8的积,和是多少?(3)25与16的积,减去756除以4的商,差是多少?(4)720与160的和,除以84与40的差,商是多少?板书设计探究活动看谁算得快活动目的1.使学生在活泼的气氛当中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2.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活动准备将一道三步混合运算题,按班级小组数,分别写在几张大号卡片上.活动过程1.每组选出三名代表,每人做一步式题,将一道题共同完成.2.哪一组最快、准确而且书写工整,就是赢家.算术连环桥游戏目的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熟悉混合运算顺序.游戏准备投影片或大挂图(如下图).游戏规则从数字“1”开始,按顺序经过每一座桥,每次在每座桥都要选用一种运算符号(可使用括号),使整个算术桥畅通无阻.数学教案-三步计算的文字题谢谢浏览!3。
《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参考教案
《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能够将文字题转化为综合算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列综合算式的基本方法。
2. 常见文字题的转化为综合算式的技巧。
3. 运用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能够将文字题转化为综合算式,并运用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文字题转化为综合算式,以及运用综合算式解答复杂应用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掌握列综合算式的方法和运用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技巧。
2. 使用多媒体教学,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综合算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题的解答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应用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文字题转化为综合算式。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列综合算式的方法,总结规律。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互相学习。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如何将文字题转化为综合算式,并示范解答应用题。
5.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检验自己是否掌握了列综合算式和解题技巧。
6. 课堂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列综合算式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评价其运用综合算式解答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情况,评价其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需要调整。
2.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是否有需要补充或删减的部分。
3.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列综合算式和解题技巧,是否有需要讲解或练习的部分。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和解答简单文字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两步计算的文字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列式解答,为进一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作好准备。
教学重点:掌握运算顺序和文字题结构及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列式解答。
教学难点:能列综合算式解答。
教学关键:为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作好准备。
教学过程:一、复习。
1、递等式计算。
(1)942-136divide;8times;20 (2)146times;13-360divide;6(3)73586-16940+40780-50245先要求学生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哪几步可以同时脱式,然后集体练习,三人极演。
2、文字式题。
(口答,要求列式并算出得数)(1)37加上16的和是多少?(2)37加上16,得多少?(3)350减去80,差是多少?(4)350减去80,得多少?比较第(1)与(2),(3)与(4)题在列式上有没有区别?(5)35个2是多少?70里面有几个2?(6)11的6倍是多少?66是11的几倍?(7)48除以6的商是多少?8与6的积是多少?(8)60减去49,差是多少?17乘以3,积是多少?二、新授。
1、引言。
一步计算的文字题,我们可以根据和、差、积、商的意义直接列式计算。
两步计算的文字题,可以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怎样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文字题呢?这是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
2、教学例3。
350减去80乘以3的积,差是多少?(列出综合算式)(1)读题,理解积,差等术语。
(2)提问:这一道题与刚才口算的第(3)题比较有什么不同?350减去了什么?减去了多少?怎样列式?被减数减数350-80times;3归纳:因为这题的要求是求差,必须找到被减数与减数,被减数是350,减数是80乘以3的积,所以列式是350-80times;3。
从运算的顺序来看:80times;3应该先计算,这样列式是完全符合题目要求的。
三年级综合算式练习题
三年级综合算式练习题一、计算题:27?3××6?5?5×5+8-63?7×4-8+1028?4×35+24-128 ?8×940?8×2184?4?690+47205-35?728+120×897-1226+25?148+28?7242100-48×1+4215+16×720- 1080-5×585×4+30×2814-5769- 85+146二、文字题: 列综合算式计算.130加上20与5的积,和是多少 ,2除98的商减去25,差是多少,100减去24除以8的商,差是多少 ,8与25的积加上70得多少,581减去6个72得多少 ,46的7倍加上382得多少,1450比69的6倍多多少 ,785减去76除以2的商,差是多少,1800减去15乘4的积,差是多少 ,434加上6个36得多少 ,15与8的差除28得多少 ,302加上18的和再乘以5,积是多少 ,130比28乘5的积少多少,1240比740与290的差多多少,18的7倍与120相差多少 ,26乘以98与89的差,积是多少 ,765与387的差乘以4,得多少 ,4乘391与145的差,积是多少 ,除3994与3910的和,商是多少 ,24与31的和除3630得多少 ,125与69的差乘8,积是多少 ,三、选择.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749减去46乘以8的积,差是多少, 正确列式是 []A.1749-46×8B.×C.1749-8×4D.×除18加上450,和是多少, 正确列式是 [ ]A.18+450B.18+450C.18?6+450D.?62除以72与64的差,所得的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32?72-B.32C.32D.320?72+6421与12的和乘7的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B.1+12×C.1+×12345减去285的差除以6的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除数是8,商11,余数是7,被除数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四、解决问题1、解放军某部进行军事训练,要行军502千米,已经走了460千米,余下的路程2天走完,每天走多少千米,2、甲袋大米重68千克,乙袋大米16千克,把两袋大米平均装成3袋每袋应装大米多少千克,3、某钢厂一座炼炉前3天每天炼钢830吨,最后一天炼钢85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