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填空题1.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分为五个方面:即文学发展论、文学创作论、文学本质论、文学作品论和文学接受论。
文学理论的任务不是任意划分的,而是根据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的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提出的。
2.文学理论的品格:实践性与价值取向。
3.文学理论可以分为如下几种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4.马克思文论与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最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德国古典美学。
5.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坚持中国特色,富有当代性。
6.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四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与读者。
7.文学原始发生的几种学说: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8.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分为有意获取和无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几种。
9.在西方,狭义文学从广义文学中独立出来,大约是在18世纪完成的,到1747年,由查理斯•巴托把诗与绘画、音乐等纳入七种“美的艺术”中。
10.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具有多样性、主导性和层次性。
11.物质生产不仅是精神生产产生的“始因”,而且是精神生产获得独立之后仍然并始终是精神生产发展的“动因”。
12.毛泽东同志指出必须批判的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强调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新文学。
13.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14.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含五个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和语境。
15.雅与俗在文学艺术领域被使用,这同毛泽东提出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文艺具有同一层面的含义。
16.文学在历史上大致有三种含义:广义文学、狭义文学和折中义文学。
17.从目的看,文学既是无功利也是功利;从方式看,文学既是形象也是理性;从态度看,文学既是情感也是认识。
18.精神生产是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含名词解释及练习题)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一至七章)一、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二、文学艺术:是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三、所谓“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包括两层含义:首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其次,必须以马恩创立的,有列宁、毛泽东和一些学者丰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导。
四、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该具有中国特色:第一,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能够同中国的生动实际相结合。
第二,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五、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怎样体现时代精神:第一,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第二,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第三,随着科学的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1. 文艺学包括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2. 文学理论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
以美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
3. 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一般可分为文学观念论、作品论、创作论、接受论、源流论等方面。
4.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接姆斯(M.H.Abrams)提出了文学四个要素的著名观点:作品、艺术家、世界(自然、生活)、欣赏四个要素组成。
5. 在现代,最具影响的是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
6. 作品的构成可以分为四个层面:语音层、意义单元层、再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的外观层。
7. 文学的完整活动必须考虑到作家、生活、作品、读者这几个方面的联系。
8.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应包括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四个要素。
9. 世界—作家—文本—读者这四个要素,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10. 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客观说和体验说。
11. 柏拉图提出“理式模仿说”,亚理士多德提出“自然模仿说”。
12. 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13. 雪莱指出: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记录。
14. 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15. 比较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和(“文以载道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
16. 中国古代有所谓的“教化说”。
17. 古罗马时期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人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18. 独立说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式、纯审美。
“为艺术而艺术”是这种观念的主要口号。
19. 托?斯?艾略特的名言:论诗,就必须从根本上把它看做诗,而不是别的东西。
20. “体验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21. 文学观察嬗变的原因:①时代原因,②演变与文学自身的演变。
文学理论重要复习资料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立与发展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来源文学的作用:1诉诸人的感觉和心灵2通过诉诸感觉和心灵而影响人的生存3人类文化的想象维度什么是文学理论1、通常看法:文学理论,又称文学学或文艺学,是指关于文学的学问。
2、操作性定义:文学理论是一门人文学科,是关于文学的普遍问题的思考方式。
3、普遍性与个别性问题:文学理论当然要思考个别的文学问题,但这种思考往往要在一个包含若干个别的普遍层面进行,要在对于个别的关注中从事一定普遍性概括,从个别上升到普遍。
当然,同时,也要从普遍沉落为个别。
当前文学理论的新特征1.理论是跨学科的一种其效果在原初学科之外的话语。
2.理论是分析性的和沉思性的一种从我们称为性、语言、写作、意义或主体的事物中找出其含义的尝试。
3.理论是一种对于常识的批评是对被指认为自然的那些概念的批评。
4.理论是自反性的是思维的思维,我们用它向文学和其它话语实践中感知事物的范畴发出质询。
文学理论包含哪些著述?第一,狭义:直接谈论文学的普遍问题的著述,如《文心雕龙》、《沧浪诗话》、《诗论》、《文艺心理学》、亚里斯多德《诗学》。
第二,较宽泛义:有关具体文学作品或其他文学现象的批评性言谈,即文学批评著述,如杜甫的《戏为六绝句》、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及《红楼梦》评论,李长之的《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文体灵活、自由,涉及诗歌、小说、评点、论文、随笔、日记、日常言谈等多种文体。
第三,广义:有关文学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理性谈论,无论原来属于哲学、历史、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还是物理学等,如《论语》、《道德经》、《庄子》、《乐记》、《荀子》、《判断力批判》、《结构人类学》、《写作与差异》等。
文学理论学习建议第一,阅读文学。
经常阅读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作品,保持对于文学文本的体验能力和习惯。
第二,汇通文艺。
将文学与其他艺术如电影、电视、绘画、音乐、戏剧等联系起来体验。
第三,理论思索。
文学理论复习
文学理论绪论文学理论:是指研究文学规律和特性的学科。
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社会生活,作品,读者,作家。
文学是什么,文学对人有什么意义和作用,文学的创作过程怎样,文学作品有哪些构成要素,文学体裁有哪些种类,文学史上有过那些文学风格、流派及思潮,读者如何接受文学作品,评论家如何开展文学评论,文学自古到今有哪些演变规律,以及文学在当代面临怎样的新变化等问题。
第一章文学的性质文学的性质是指文学本身具有的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及人文学科的内在特性。
第一节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文学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在根本上受社会存在、经济基础的制约,同时也会对社会存在、经济基础产生能动的作用。
较之于法律的和政治的意识形态,文学艺术属于“庚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的领域”,与经济基础的距离较远文学的特点:一、认识性: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它通过创造艺术形象反应社会生活。
①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应的产物(客观性):现实主义风格文学作品,对时代真实社会状况比较直接的反映表现人类的幻想、想象和理想的文学作品②文学作品蕴含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主观性):作家透过多样而又多变的社会现象,把握内在发展规律和推动力量,用合乎艺术规律的方式表达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观点以先进思想指导,深入生活,洞察社会生活发展情势,把我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在表现生活的丰富复杂,传递出符合社会进步趋势的意识形态倾向没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但依旧可以真诚面对现实,表现一定进步意识③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整体性掌握(整体性):以人物的不同社会活动来表现整体社会生活,对生活情状进行真切、丰富、完整的反映二、倾向性: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①:政治和思想倾向性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体现②: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和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文学不能成为时代政治的概念化的宣传工具,要符合艺术规律的形式,建立在真三、实践性: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通过影响读者心灵而能动地作用于其社会实践行为的特性①文学对政治实践②文学对经济、社会变革③文学对人的精神和观念(借助审美化文学形象和艺术手段,通过激励和提升人的精神来实现)第二节文学是审美的艺术一、文学的情感性: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感情交流的特性①审美是一种非实用而又使人产生情感愉悦的活动(实用价值评价角度)②审美是一种非概念而又能引起感情与认知的自由协调运动的过程(科学价值评价角度)③审美是一种个体的同时有可以普遍传达和交流的内心情感体验(美学价值评价角度)由审美价值评价中可以说明:文学的主要目的是表达情感、以情动人。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文学理论复习资料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原理和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到文学的起源、发展、形式、风格、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在文学理论的研究中,有很多重要的理论流派和学者。
本文将对几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进行回顾和总结,以帮助读者复习文学理论知识。
一、形式主义理论形式主义理论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对于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决定作用。
形式主义理论主张将文学作品看作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的研究重点在于作品的语言、结构、风格等方面。
著名的形式主义理论家有俄国学者托尔斯泰、普罗斯特等。
二、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认为文学作品是由各种符号和结构组成的系统。
结构主义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仅取决于作品本身,还与文化、社会、历史等因素有关。
著名的结构主义理论家有法国学者巴特、布尔迪厄等。
三、后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对传统的现代主义理论进行了批判和超越。
后现代主义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相对性和不确定性。
它关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游戏、断裂性和自我反思等特点。
著名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家有美国学者巴瑞斯、达达、福柯等。
四、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关注女性在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女性主义理论批判了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和性别歧视,并探讨了女性作家和女性形象的问题。
著名的女性主义理论家有美国学者伯格、弗里德曼等。
五、后殖民主义理论后殖民主义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关注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条件下的文学作品。
后殖民主义理论批判了殖民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并探讨了殖民地文化的复兴和重建。
著名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家有印度学者斯帕夫、尼罗尔等。
六、生态批评理论生态批评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它关注文学作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最全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1.文学广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狭义文学才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折中义文学:介乎两者之间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
如一些政论散文。
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狭义文学从广义文学分离、独立出来,在中国大致完成与魏晋时期,在西方完成于16-18世纪,成为特殊审美形态。
2.意境:意境是中国古典文论的一个独创概念,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在中国文论史上,相传唐代王昌龄所作的《诗格》,最早使用了“意境”一词。
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境的特征:1、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分为:景中藏情情中见景情景并茂2、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实境”: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
“虚境”:由实境诱发和开拓出来的审美想象的空间。
3.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3.话语蕴藉:蕴藉,是指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着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多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状况。
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性质,二是被创造出来供阅读的特定语言性文本带有话语蕴藉性质。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含蓄与含混含蓄: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含混: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含蓄与含混:含蓄突出表达上的“小”中蓄“大”,含混偏重阐释上的“一”中生“多”;一致性:话语蕴藉特性。
4.灵感含义: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其外在形态是对问题突如其来的顿悟。
文学理论考试复习资料
1.举例说明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
a、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普通言语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它必须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并且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文学言语则是指向本文中的艺术世界,它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而要求与整个艺术世界氛围相统一。b、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语言符号一般有两种功能,即指称功能和表现功能。普通言语侧重于它的指称功能,而文学言语则把它的表现功能提高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文学言语中蕴含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含性。c、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又称陌生化。这是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来的,它针对的是自动化语言。所谓自动化语言,是指那些过分熟悉的不再引起人注意的言语。比如用“弹指间”来表示时间过得快,一开始显得很生动形象,于是人人都用,司空见惯,人们只把它当作一个干巴巴的符号,而不再有新鲜感。文学言语就是要力避这种语言可能不合语法,打破了人们理解的常规,甚至不易被人理解,但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在延长感知时间、增加感知难度的情况下,反而增强了它的审美效果,形成文学语言的一大特色。但阻拒性言语不能使用得过滥、过多,要用得恰到好处。
8.文学抒情与叙事的区别:抒情偏于表现作者自己的主观世界,叙事偏于再现客观世界;抒情用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象征地表现情感,叙事则用话语的意义来讲故事。
9.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近代学者王国维曾说过:“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在抒情性作品中,景是由抒情话语组织和表现出来的,被赋予了情感内涵的画面,它有灵性,情趣盎然。而抒情性作品中的情,也不是空洞抽象的东西,它常常附丽于写景的话语上,由景象征性地表现出来,所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1.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2.现实型文学: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再现性(最基本特征):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或模拟逼真性: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
3. 理想型文学: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表现性: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以形象呈现出来虚幻性: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实,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4. 象征型文学:侧重以暗示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暗示性:暗示是象征型文学寄寓意蕴的方式暗示(suggestion),词语寄寓某种超出本义的内涵朦胧性:朦胧(ambiguity),词语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主观变形、拟人化的寓意性形象5. 诗:一种语言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载体。
凝练性:体现在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极其精练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情境和词语的凝练性)跳跃性:超越了时间的樊篱、空间的鸿沟以断续表现连贯,以局部概括整体(结构的跳跃性)音乐性:诗是最强调节奏韵律性的(1.节奏:安排停顿、调配声调2.韵律、押韵)6. 语言的音乐美的表现。
•整齐的美:通过对偶、排比等手段形成整齐美。
•抑扬的美:通过汉语的四声、平仄的处理形成抑扬美。
•回环的美:通过押韵、双声和叠韵,形成声韵的重复和再现,是谓回环美。
7.小说: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长中短篇;文言与白话等)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1)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性格,展示故事情节2)环境的构成:自然环境(风景画)社会环境(风俗画)生活场景(生活画)3)环境描写的重点:人物关系的真实描写与性格形成原因的具体描写。
4)环境的功能:提供活动空间,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最全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1.文学广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狭义文学才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折中义文学:介乎两者之间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
如一些政论散文。
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狭义文学从广义文学分离、独立出来,在中国大致完成与魏晋时期,在西方完成于16-18世纪,成为特殊审美形态。
2.意境:意境是中国古典文论的一个独创概念,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在中国文论史上,相传唐代王昌龄所作的《诗格》,最早使用了“意境”一词。
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境的特征:1、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分为:景中藏情情中见景情景并茂 2、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实境”: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
“虚境”:由实境诱发和开拓出来的审美想象的空间。
3.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3.话语蕴藉:蕴藉,是指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着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多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状况。
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性质,二是被创造出来供阅读的特定语言性文本带有话语蕴藉性质。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含蓄与含混含蓄: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含混: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含蓄与含混:含蓄突出表达上的“小”中蓄“大”,含混偏重阐释上的“一”中生“多”;一致性:话语蕴藉特性。
4.灵感含义: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其外在形态是对问题突如其来的顿悟。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第七章文学接受第一节文学接受的构成一、读者的作用和地位与其说读者是某种“人”,毋宁说读者与“作者”一样乃是人处于某种活动之中表现出来的主体性特质。
只有当个体(人)投入对文学阅读活动中,并表现出能动的主体性时,文学接受中的“读者”才得以生成。
“读者”的演化,古典时代:被忽视的读者,孟子:以意逆志亚里士多德:“净化”观念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躍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然则我自做我之《金瓶梅》,我何暇与人批《金瓶梅》?全以我此日文心,逆取他当日的妙笔,则胜如读一部《史记》。
接受美学及其之后的“读者”文学作品首先是为接受者而写的。
……在作者、作品和读者这个三角形中,读者不只是被动的一端,一连串的反应,它本身还是形成历史的又一种力量。
读者的作用文学活动的主体*文学活动是一种开放性的精神生产活动,它存在于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四要素之间的动态关系之中;作家和读者构成文学活动的主体。
主体特征: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主体是存在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的整体性的人,必然要受到文学活动以外的各种社会性因素的制约和决定。
*不同读者对同一文本的阅读,同一读者在不同时间、不同语境、不同心境下对同一文本的阅读,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不同。
读者的主体性审美活动的主体性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自由读者的主体性•对应的客体•审美活动的方式•审美活动的运思路线、顺序•审美创造的思维方式•文学接受中的读者与作者•文学接受中的读者与作品二、从潜在的作品到现实的作品•未经读者阅读的文学作品作为“物”的客观存在,仅具有潜在的审美意义。
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欣赏,潜在的文学作品的意义才能被激活,成为活的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潜在的艺术魅力及其思想感情的深刻性、艺术上的微妙性,也只有靠读者积极的领悟、玩味,才得以实现。
第二节文学接受的过程阅读前的素养储备文本阅读与审美感受艺术鉴赏与审美评价一、阅读前的素养储备⏹语言接受能力⏹生活体验⏹文学艺术修养接受动机,指在文学活动中,推动接受者进行接受活动的心理内驱力。
文学理论的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的复习资料文学理论的复习资料1、文学理论是什么:(基本问题、找规律、寻找本质、打破常识、文学知识)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它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
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性质——实践性、抽象性、系统性、人文性、科学性方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整体上分析、总结文学和文学活动的基本性质和规律2、文学活动的四要素: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产生的源泉作家——是文学创作的主体作品——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等是中国文学的基本体裁读者——文学的接受者、鉴赏者、再创造者(作家根据生活素材创作出文学作品,经过读者和批评者的阅读和接受,完成文学活动过程)3、文学是什么:●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作,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性。
认识性: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它通过创造艺术形象,以不同于科学和逻辑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的反映的产物;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 倾向性: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它是作家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不自觉的显现,包括政治和思想的、道德的、民族的、宗教的等倾向。
(政治和思想倾向性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体现;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
)实践性:指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能动作用于社会实践的特性。
(文学的实践性经常体现为对政治实践的直接影响;文学对经济、社会的变革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学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是通过改变人的精神和观念间接实现的)。
●文学是审美的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
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情感性: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部分)
一、填空(20分)1、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2、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诗、小说、剧本、散文与报告文学3、诗的特征: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4、散文特征: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5、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6、文学言语层面特征:内指性(诗意逻辑)、心理蕴含性(所指)、阻拒性7、文学意蕴层三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8、文学典型的“特征性原则”是由黑格尔提出9、王昌龄提出意境的概念,王国维是意境概念的集大成者10、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意境的分类:有我之境、无我之境11、王国维意境:"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12、叙事的构成: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13、叙述内容的构成:故事、结构、行动14、故事的构成:事件、情节、人物、场景15、巴赫金提出复调式叙述,陀思妥耶夫斯基实践复调式叙述16、抒情性作品的构成: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抒情性作品的结构17、抒情性作品的结构:声音、画面和情感经验18、陈望道的“风格”分类原则——《修辞学发凡》19、英加登:文学作品最终完成依靠读者去“填空”;伊瑟尔:文学文本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伽达默尔:作品意义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中国:兴味20、马克思提出: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并构成方法论思想和一种基本原则;文学批评的两个标准:思想标准(1、高度的真实性:作品与社会生活;2、进步的倾向性:作品与作家意识;3、情感的健康性:作品对读者影响)艺术标准(1、文体评价:外在形态、内在结构的完美性;2、形象评价:鲜明、生动、独特、概括性;3、意蕴评价:蕴蓄象中又流溢象外)21、文学批评的模式:(1)传统批评模式——伦理道德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2)现代批评模式——心理学批评、语言学批评、文化批评二、名词解释(20分)1、现实型文学: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再现性和逼真性。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第一节文学文本一文学文本的含义和结构1.文学文本的含义“文本”与“作品”辨析相同:“文本”(text)与“作品”(corpus)所指对象相同,即作为创作活动的结果和阅读活动的对象而存在的语言实体。
两者皆可涵括书面与口语两种话语形式。
不同:(1)从创作者与创作成果的关系说,作品突出主体性或从属性;文本强调客观性或独立性。
(2)文本概念暂时切断了与创作者的联系,凸显了其符号性。
文本的符号性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文本的意义是在符号系统中自行生成的。
二是文本的意义具有开放性。
文学文本的含义:文学文本是一个多层次的、含有审美意味的、开放性的语言符号系统。
意义:(1)反映文学理论在文学观念上的重大变化。
(2)反映现代“语言学的转向”对文学理论的影响。
(3)反映西方现代哲学、后现代哲学对人的主体地位的重新思考。
2.文学文本的结构文本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事实或言语行为;是一个有着复杂结构的系统整体。
广义的文本,都包含双重结构,即符号系统与符号系统所传达的意蕴;或黑格尔说的内在因素(内容)与外在因素(内容所借以现出意蕴和特性的东西)。
狭义的文本,即文学文本。
黑格尔划分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是针对广义的文本,即“艺术作品”。
而“文学作品”与其他“艺术作品”的区别正在于其语言性。
因此,通常将“文学作品”划分为“内容”与“形式”的做法,事实上正忽略了“语言的艺术作品”的特征,乃至造成混乱。
文学作品是一种由几个不同质的层次组成的构造。
……不管个别层次的素材多么的不同,文学作品并非一束松散的由各种成分碰巧拼凑起来的东西,而是一个有机的结构,其一致性恰好就是个别层次的独特性的基础。
(1)字音和建立在字音基础上的高一级的语音构造;(2)不同等级的意义单元;(3)由多种图式化观相、观相连续体和观相系列构成的层次;(4)由再现的客体及其各种变化构成的层次。
(1)语言层文学文本的语言层包括语音层和语义层。
文字符号是音义结合体。
语言层的主要功能:第一,把作家的审美意识符号化。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即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着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即定的心里图示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2、延留是文学接受高潮阶段之后的一种心理延续和留存状况,是指文学作品在造成读者的共鸣净化和领悟之后继续留存于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态。
3、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
4、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世界、艺术家、作品、作者。
5、艺术发现是指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的依据自己认识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独特感知。
6、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文本时间指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故事时间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
7、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语言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8、领悟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与之形成共鸣并达到净化后进入的更高阶段,包括潜思默想,体悟人生真谛和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过程9、隐含的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是指本文自身设定的能够把文本提供的可能性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10、文学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
11、创作动机指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文学活动的艺术内在动力。
12、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是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
13、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力关系相互常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的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14、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思想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15、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有关,他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读者、世界这四要素构成的。
3.文学理论的任务分为五个方面:即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作者论和文学接受论。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1.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一)关于文学发生的诸种学说:①巫术发生说②宗教发生说③游戏发生说④劳动说(二)文学起源于劳动马克思认为,文学起源于劳动,最早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人类的劳动过程。
把劳动作为文学发生的起点,主要原因: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③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④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2.物质生产发展同文学发展的不平衡关系:其实,“不平衡关系”只是说明了文学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方面,而这一关系的另一个方面则是两者发展上的不平衡关系,就是说,经济的、物质生产的活动的发展水平会最终制约文学发展水平。
不平衡与平衡两者共存于文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之中,从局部的情况,或者从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看,不平衡关系确实是存在的,但在总体的方面看,或者我们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来分析,那么文学发展的水平就在经济发展水平的曲线上左右摆动,二者之间总是大致平衡的。
因此,物质生产或者说经济基础是文学发展中起“最终的支配作用”的东西。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1.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如果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来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①功利性与无功利性(从目的看)文学的无功利就是指文学活动并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的满足。
文学理论复习整理
文学话语五要素 说话人:叙述者或抒情者角色(话语主体) 受话人:接受者(话语主体) 文本:用于沟通的语言构成物(话语系统) 沟通:说话人与和受话人通过本文达成的相互了解或融洽状态 语境(context,上下文):社会关联域或使用语言的环境。
无意识创作: 无意识创作是指不自觉的潜意识活动在创作主体身上发生,但主体却感知不到的心理活动。 是一种非预期的突发的心物沟通、心灵感应。 无意识创作的突发,不是自觉越轨思维有意识地去搜寻的,而是由长期紧张的循规思维所造 成的大脑诱发势态去引发的效果。即:“意识”引发“无意识”
陌生化:以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以陌生的眼光描写,以消解“套板反应”,使 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二者紧密相联,又相互作用。 人物的典型性只有在典型环境中才能得到充分的揭示,环境的典型性只能通过典型人物之间 的矛盾冲突才能体现出来。 二者的具体关系体现在: (1)典型环境对于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eg:林黛玉、贾宝玉) (2)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或推动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具有反作用。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 现实型文学:再现性,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表现性,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暗示性,朦胧性
第十章(分析题) 文艺作品的文本层次 1、文学言语层面 2、文学形象层面 3、文学意蕴层面
文学言语层面三个特点: 1、内指性
普通语言的外指性: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 文艺语言的内指性: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 2、心理蕴含性 普通言语:指称功能 文艺言语:表现功能。表现了作者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 3、阻拒性 自动化言语:过分熟悉、不再能引起人的注意的言语 阻拒性言语:陌生的、扭曲的、使人感到陌生化的言语。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一、文学与文学理论:(《论语》哲学文本与《离骚》文学文本)1.文学是什么1)文学与日常经验;2)作为历史概念的文学: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文学的认识不同,如鲁迅,钱穆,王国维;美国理论家卡勒《文学理论入门》从文学特性入手:文学是语言的突出;文学是语言的综合;文学是虚构;文学是审美的对象;文学是互文或自反的构建。
3)作为逻辑概念的文学: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作品、世界、作家和读者。
世界要通过作品来呈现,作品则是作家创作的产物,而读者阅读的对象只能是作品,以作品为核心。
②罗曼·雅各布森;③刘若愚;④拉曼·塞尔登;⑤语言作为中介2.文学理论是什么1)理论与日常经验:①观察性:接近常识为非远离常识;介入生活和文学世界的态度,深入文本分析;对常识的反思②分析和解释:文学活动是一种感性的体验;如何避免主观性,追求客观性、科学性③跨学科性:人文学科的特性,德国理论学家伊瑟尔论人文科学,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概括为“硬理论”和“软理论”,前者可以推导出种种预测法则,可预测特定现象和事实出现,可以通过验证程序证真伪,后者则不可,而容许不同观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文学理论与人文学科:文学理论跨学科是具有超出某一原始学科的话语;理论是分析和推测,它试图找出我们称之为性,或语言、文字、意义或主体包含了些什么;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是对被认为自然的观念的批评,理论具有自反性,是关于思维的思维....文学理论是对文学基本原理和价值标准的讨论,文学批评是对特定时期具体文本的解释,文学史是对历史进程中文学文本演变及其影响关系的探究。
3.文学性1)文学性的概念源于俄国形式主义。
由雅各布森在20世纪提出,“文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是使一个特点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
”2)文学性基于三个理论假设:它是方法论概念,将文学视为语言学的一部分;从语言学角度来看,文学性与非文学性的差别在于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的差别;文学性说到底是审美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1、填空题大家自己网上找些看看就好了,仅列出部分,其他自己网上查找。
2、名词解释也仅是根据老师平时讲课时提到的列出,并不可能完全都是。
5篇文献必有一篇名称是名词解释。
3、老师明确回复5篇文献只会出在简答题上,不会出在论述题上。
4、论述题一题是《文学理论》或《批评意识》整本书的概述,另一题可能是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
一、填空题1.文艺学包括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三个分支。
2.文学理论的主要内容通常文学本体论、作品构成论、文学创作论、文学接受论、文学发展论等五个方面。
3.文学理论作为对文学普遍问题的理性思考,具有自己的品格,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1)科学性。
(2开放性。
(3实践性。
(4)中介性。
4.美国现代学者艾布拉姆斯认为“每一件艺术品总要涉及四个要素”,他提出了一个研究文学的坐标,其中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
5.关于艺术分类,最具有普遍性的分类方式,是根据其所使用材料和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不同,把艺术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四大类。
6.着眼于主体与对象世界的关系来区分意象的类型,可以将意象分为兴象、喻象、抽象。
7.“落红万点愁如海”,诗句中的意象类型属于有战略起点基础上,向更高目标发展的总体战略。
8.审美需要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需要,它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 精神愉悦性、2. 具体功利的超越性、3. 心灵的自由性。
9.文学媒介大体可以分语音媒介、纸质媒介、电子媒介、电脑媒介。
其中,电子媒介又可以分为广播媒介、电影媒介、电视媒介。
10.真正的文学语言必须同时具备下述两个不同取向:其一,文学语言的具体性。
其二,文学语言的多义性。
11.抒情文本的现象层,是指具体可感的生活片段,如人物、事件、场景、景物等。
12.文学文本的意蕴层面,一般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是历史意蕴层次、第二是审美意蕴层次、第三是哲理意蕴层次。
13.网络文学的特点如下:第一,结构开放性、第二,传播便捷性、第三,技艺综合性、第四,语言解构性、网络游戏性。
14.文学创作的动态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构思阶段、言语传达阶段。
15.创作准备阶段一般包括: 1.素材积累、 2,情感体验、 3.创作动因生成、16.艺术构思的主要方法一般包括:(1)整合法、(2)简化法、(3)漫画法、(4)倒错法、(5)变异法等。
17.文学风格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在表现形态上,文学风格体现为作家的个性风格、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等。
18.关于文学起源的理论很多,历史上影响较大的理论主要有摹仿论、表现论、实用论、语言论、游戏论和文化论。
(下面是5篇文献可能出到的填空题,可能是问某部作品的作者,或者问作品中提出的理论,或者问作品名称)19.艾略特的《传统与个人才能》提出“非个人化”理论。
20.罗兰·巴特的《作者的死亡》21.弗洛伊德的《创作家与白日梦》提出创作即白日梦,即被压抑欲望的变相满足。
22. 韦勒克、沃伦的《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对文学作品本体的探索,其文本层次理论中提到人工制品、声音序列、读者的体验、作者的体验、作者有意识的经验和无意识经验的总和、社会的经验和集体的经验。
23.姚斯的《作为向文学科学挑战的文学史》中提出期待视野的概念。
24.伊瑟尔“召唤结构”“隐含读者”概念25、文学理论的理论资源包括中国文论、西方文论、马列文论。
二、名词解释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理论:是着重探讨和总结文学现象中带有规律性的问题的一门科学,其具体研究对象为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
文学理论的体系一般包括文学发展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接受论五大部分。
3.摹仿论:内涵:摹仿论是关于文学的本质在于对宇宙万物的摹仿的看法体系。
这是西方最古老的文学观念,又可称为再现论。
摹仿论相信,文学及其他艺术都是来自对自然的摹仿。
摹仿论在西方的代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评价:摹仿论重视文学的社会历史属性,重视作者的意图及理性力量的作用,重视对超个人的社会现实的表征,这都有其合理性方面,但若以此来概括文学活动的全部则是远远不够的。
4、表现论:内涵:与摹仿论坚持文学来自对世界的摹仿不同,表现论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
强调文学是作者的表现的产物、重视作者在作品中的表现活动,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很早就重视表现论(诗言志、诗缘情)。
5、实用论:内涵:实用论强调文学对社会的功能和效用。
中国古代儒家的教化理论就是一种实用论。
孔子就非常重视诗歌和音乐在塑造心灵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他把文艺当作道德教化的重要手段。
评价:实用论关注文学的道德感化与社会功用,有可取之处,但又有忽视文学审美愉悦功能之嫌。
6、游戏论:内涵:游戏论是一种从文学创作的发生、性质及功能的整体上将文学归结为无功利的自由活动的理论。
中国古代有关文学怡情悦性的理论与游戏论有类似之处。
认为文学源于游戏或本质上就是游戏。
康德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换言之,艺术作为自由的游戏,就是合目的性和无目的性、有意图性和无意图性、艺术和自然的统一。
西方代表人物:康德、席勒、斯宾塞7、文化论:内涵:1、文学文化论是指60年代后期以来出现的十分关注文学的文化属性的诸种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它大致包括解构主义、符号学、后期心理分析、女性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英国“文化研究”、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
8、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意思:1、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性质。
文学活动是由创作、作品、接受和批评等环节组成的整体,无论其中心任务或目的如何,都必须依据具体的语言活动构成的话语系统。
从创作看,任何表达意图都必须蕴含到话语系统中,通过话语系统去显现。
从阅读和批评看,对文学意义和性质的任何理解,都必须根据这种话语蕴藉。
9、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指的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10、陌生化:“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提出“陌生化”的概念。
文艺创作不能够照搬所描写的对象,而是要对这一对象进行艺术加工和处理。
陌生化是艺术加工和处理的必不可少的方法。
陌生化理论强调了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不是要达到一种审美认识,而是要达到审美感受。
托尔斯泰小说中常常使用陌生化手法,如在《战争与和平》中称“圣餐”为“一小片白面包”等等。
11、典型环境:所谓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12、文学意象:(从文学意象的本体特征角度)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形象性、怪诞性为基本特征的表意之象。
(从作家创构意象的角度)作家通过物我交融和情景合一所创造出的感性形态。
13、文学意境:意境是中国古典文论的一个独创概念,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在中国文论史上,相传唐代王昌龄所作的《诗格》,最早使用了“意境”一词。
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境的特征:1、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分为:景中藏情情中见景情景并茂 2、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实境”: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
“虚境”:由实境诱发和开拓出来的审美想象的空间。
3.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
14、文学典型:文学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富于魅力的性格,主要强调在叙事性文学中,如小说;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为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15、文学风格:风格既是一个作家创作成熟的标志,也是一部作品达到较高的艺术造诣的标志。
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在这个定义所包含的几种因素中,作家的创作个性是形成作品风格的内在动因。
语言、体裁、意象等构成的具体话语情境,是作品风格的外在表现。
从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的整体中呈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则是风格的现实的审美标记。
16、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些作家由于文学见解、审美追求、创作风格等方面相似或相近而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作家群。
判定一个文学流派有三条标准:(1)是否形成了有影响的作家为代表的作家群;(2)这个作家群的思想倾向、创作原则、文学见解和审美追求是否相同或相似;(3)这个作家群的成员在创作实践中是否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个人风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相似的艺术风格,即流派风格。
17、文学消费:文学消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文学欣赏。
狭义的文学消费是在近代以来出现的,指的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印刷出版等传播媒介得到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和欣赏。
18.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
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有正向顺应与逆向遇挫两种。
实际上,真正赢得大多数读者喜爱的作品,往往既有顺向相应又有逆向遇挫。
一方面,本文不时唤起读者期待视野中的预定积累,同时又在不断设法打破读者的期待惯性,以出其不意的人物、情节或意境遣动读者的想象。
20.文学忠诚:首先,作家必须热爱文学。
作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爱好者,他必须热爱文学到了痴迷的程度,甚至把文学当作生活的意义所在。
其次,作家必须献身于文学。
任何职业都需要敬业精神,但文学创作要求更高,不仅是一般的敬业,而是献身、是付出整个生命。
21.作家修养:就是指作家通过后天的努力,自觉地提高文学创作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作家修养包括思想修养、文化修养、文学修养三个方面。
作家的思想修养包括认识水平的提高,还包括精神境界的提高。
作家的修养还包括文化修养,即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
作家的修养还包括文学修养,也就是直接提高文学创造的能力。
22、创作个性:文学创作是艺术个性的创造,对作家而言,就是创作个性的生成。
创作个性的形成,既是作家区别于常人的标志,也是作家成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