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实训教学大纲
计算机实训教学大纲

计算机实训教学大纲实训学时:40 适用专业:计算机专业一、实训教学目标与要求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学习计算机主要目的是利用计算机来解决具体问题,而这种能力只有通过上机实验才能获得,才能熟悉计算机,掌握计算机知识,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灵活使用计算机的目的。
二、实训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实训一计算机知识概论【实训1、主机箱的构成】一、实训目的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2、熟悉计算机的开关方法。
二、实训内容1、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构成,了解实训所用计算机的品牌、档次、详细配置;2、了解主机箱的结构;3、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开机关机及方法。
【实训2、熟悉键盘与鼠标】一、实训目的1、熟悉键盘的组成;2、熟悉鼠标的使用。
二、实训内容1、熟悉、使用键盘;2、鼠标的使用方法。
【实训3、计算机指法练习】一、实训目的1、了解键盘操作规范;2、熟悉计算机指法。
二、实训内容学习键盘操作规范,包括:1、正确的操作姿势;2、规范化的指法;3、启动写字板,使用正确的指法输入英文字符。
【实训考核范围以及基本要求】1、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CPU、主机、外部设备、主存、辅存。
3、计算机的“冷启动”、“热启动”、“复位启动”有什么区别?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热启动及冷启动的区别?4、基本指法考核实训二 WindowsXP操作系统【实训1、基本操作和了解硬件的基本配置】一、实训目的1、掌握WindowsXP的启动与正确关闭计算机的方法;2、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3、了解WindowsXP桌面的构成和简单调整4、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
二、实训内容1、掌握WindowsXP的启动与正确关闭计算机的方法;2、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3、了解WindowsXP桌面的构成;4、掌握WindowsXP桌面的简单调整;5、掌握窗口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6、了解上机所用计算机的硬件信息。
【实训2、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概念和新建】一、实训目的通过此实训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学习掌握“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的基本操作;学习如何新建文件夹;如何新建文件。
计算机综合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
(3)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教学要求(1)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编程语言等基本工具。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
(3)学生能够进行项目设计和实施,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
(4)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关注新技术、新应用。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硬件与软件(2)计算机操作系统(3)计算机网络(4)数据库技术2. 办公自动化(1)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2)WPS办公软件(3)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4)Excel数据处理3. 编程语言(1)C语言(2)Java语言(3)Python语言(4)HTML/CSS网页设计4. 项目设计与实施(1)需求分析(2)系统设计(3)编码实现(4)测试与调试(5)项目维护5. 团队协作与沟通(1)团队协作原则(2)沟通技巧(3)项目管理6. 计算机新技术与新应用(1)人工智能(2)大数据(3)云计算(4)物联网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编程语言、项目设计与实施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
4. 项目驱动法:通过项目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5. 演示法:通过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新技术和新应用。
6. 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四、教学进度安排1. 计算机基础知识:2周2. 办公自动化:2周3. 编程语言:4周4. 项目设计与实施:4周5. 团队协作与沟通:2周6. 计算机新技术与新应用:2周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等。
计算机硬件教学大纲

《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基础实践课程。
【课程目标】具备对各相关硬件知识的基本了解【适应对象】适用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课程,能掌握现代计算机组成结构与内部部件的连接,熟练掌握计算机的装机过程与常用软件的安装调试,并能理论联系实践,在掌握计算机维修维护方法的基础上,判断和处理常见的故障。
【课时分配】本课程总课时56学时,理论28学时,实践28学时,具体学时分配见下表:第二部分主要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组成【基本要求】一、了解计算机的几种分类方式及其划分,主机的基本结构。
二、理解计算机的系统组成,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三、掌握微机系统的组成;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类型。
【重点与难点】1.重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点2.难点: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类型【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计算机的分类第二节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第三节微机操作系统概述一、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点二、Windows操作系统概述第二章计算机硬件【基本要求】一、了解计算机主流硬件的性能指标。
二、理解计算机的发展概况及主流硬件的选购规则。
三、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四、要求学生能够识别计算机的几大基本部件。
【重点与难点】1.重点:计算机的几大基本部件,主流硬件的性能指标2.难点:如何根据性能指标选购相应部件【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微型计算机发展概况第二节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第三节计算机的主要部件一、CPU二、主板三、内存四、硬盘五、机箱和电源六、显卡【实践教学内容】实训一: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第三章常用输入输出设备【基本要求】一、了解常用输入输出设备的选购。
二、理解计算机的系统组成,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三、掌握常用输入输出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重点与难点】1.重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点2.难点: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类型【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显示器一、CRT显示器二、LCD第二节光盘驱动器一、光驱的分类二、光盘驱动器的接口类型三、光驱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四、光盘驱动器的性能和技术指标五、光驱的选购六、次世代DVD规格第三节键盘和鼠标一、键盘二、鼠标三、键盘与鼠标的借口第四节声卡和音箱一、声卡二、音箱第五节打印机和扫描仪一、打印机的种类及工作原理二、安装打印机的驱动程序三、扫描仪的工作原理四、安装扫描仪的驱动程序五、测试扫描仪第六节其他存储器和数码产品一、USB闪存卡二、移动硬盘三、数据存储卡第四章计算机组装【基本要求】一、了解组装计算机前的准备工作。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目的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计算机各个部件的功能和作用;3.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的能力;5.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内容1.计算机硬件基本组成实验(1)CPU的功能和性能测试(2)主板的组装和测试(3)内存的安装和测试(4)硬盘的安装和测试2.计算机软件基本组成实验(1)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2)应用软件的安装和配置(3)网络设置和测试3.计算机接口和通信实验(1)串口和并口的测试(2)USB接口的测试(3)网络通信的测试4.计算机系统性能测试实验(1)性能测试软件的使用(2)性能测试实验数据分析(3)性能测试实验结果报告5.计算机故障排除实验(1)硬件故障排除方法(2)软件故障排除方法(3)系统故障排除方法三、实验设备1.计算机硬件设备: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其他外设2.计算机软件设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性能测试软件3.通信设备:串口、并口、USB接口、网络设备四、实验要求1.认真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论知识;2.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3.认真执行实验操作步骤,按时完成实验任务;4.认真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5.积极参与实验讨论和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五、实验流程1.实验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实验材料;2.实验操作:根据实验大纲逐步进行实验操作;3.实验数据:记录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和结果;4.实验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实验过程;5.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
六、实验负责人实验负责人1:XXX实验负责人2:XXX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操作实验设备时需注意安全,切勿疏忽大意;2.保护实验设备,避免损坏;3.如有不懂之处,及时向实验负责人请教;八、实验成绩评定1.实验操作得分2.实验报告得分3.实验讨论得分4.实验总成绩。
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计算机硬件基础英文名称:Basic computer hardware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60 讲课学时:43 实验学时:17学分:适用对象:先修课程: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计算机硬件实训》对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认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具有重大作用。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硬件的维护任务越来越重。
作为本科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装、使用维护技能已成为必要。
二、教学基本任务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及各部件的参数和性能指标;掌握计算机硬件的选择标准、应用与维护技能;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装与优化配置方法;掌握硬盘分区、BIOS设置等技术;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与硬件驱动程序的安装方法。
经过实训,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硬件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发展特点和当前主流配置,使学生能够完成计算机应用过程中的日常硬件维护工作。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计算机系统简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微型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的主板,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微机外部存储设备微机的显示适配器,微型计算机的显示器,声音适配器及音频输出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微型计算机的组装,BIOS设置详解,CMOS的详细设置,硬盘的分区、格式化,安装操作系统电脑软件安装和维护知识,电脑硬件维护知识,注册表,组策略的使用技巧四、实践环节实际参观、实训与实例使用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
对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有感性的认识并理性理解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特点,学习微机出现故障时解决和处理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进行实际考察,学会配置和组装微型计算机。
自己动手进行计算机整机的安装与维护及调试。
学习识别各种硬件,对目前主流的硬件动态进行市场调查。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计算机维护与维修”通过对微机硬件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有感性的认识并理性理解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特点,学习微机出现故障时解决和处理的方法,为今后从事计算机应用和使用计算机提供必要的微机硬件知识,以便能够得心应手地使用好和维护好计算机,更好地使计算机发挥作用。
实践教学大纲样板(3篇)

第1篇一、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使用能力以及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知识。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3)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4)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5)了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能力目标:(1)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2)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档编辑、表格制作、演示制作等;(3)具备基本的网络应用能力;(4)能够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1)计算机硬件的组成;(2)计算机硬件的性能指标;(3)计算机硬件的选购与维护。
2. 计算机操作系统(1)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2)文件管理;(3)磁盘管理;(4)系统安全。
3. 办公软件应用(1)Word文档编辑;(2)Excel表格制作;(3)PowerPoint演示制作。
4.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2)网络协议;(3)网络设备;(4)网络安全。
5. 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计算机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2)计算机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3)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4)计算机在科研领域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计算机硬件教学大纲

《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基础实践课程。
本课程主要包括:微机器、存储器、中断系统、输入/输出技术、总线接口、常用外设和多媒体技术。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硬件知识和运用能力,为培养学生具有利用软硬件的开发环境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在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硬件部分教学课时较少,重点集中在软件商,使得学生养成不重视硬件的习惯。
若硬件技术不能和软件技术协调发展,势必会影响计算机技术的整体发展,这也是这门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使得学生能重视硬件,软件与硬件都要学习掌握。
【适应对象】适用于各年级各专业对计算机有初步认识的学生。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课程,能掌握现代计算机组成结构与内部部件的连接,熟练掌握计算机的装机过程与常用软件的安装调试,并能理论联系实践。
【课时分配】本课程总课时56学时,理论28学时,实践28学时,具体学时分配见下表:第二部分主要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基本要求】一、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二、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及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三、了解计算机内数据和指令的表示,微型计算机的性能。
【重点与难点】1.重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性能,系统的组成,工作流程。
2.难点:计算机内数据和指令的表示。
【理论教学概要】第一节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1.1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自1964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在短短的几十年里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4个阶段。
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正朝着第五代(智能化)计算机的方向发展。
1.1.2微型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计算机按体积、性能和价格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5类。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是由微处理器的发展决定的,因此本节主要以微处理器的发展、演变过程为线索,以Intel公司的微处理器产品为主线来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大学计算机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基本知识。
- 熟悉操作系统、数据库、编程语言等核心软件的使用。
- 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技能目标:- 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进行基本的系统维护和故障排除。
- 具备编写简单程序的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程序调试和优化。
- 能够使用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进行基本的网络应用开发。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
- 操作系统基础(如Windows、Linux)。
- 计算机网络基础(如TCP/IP、网络协议)。
2. 编程语言与软件开发:- C/C++编程基础。
- Java编程基础。
- Python编程基础。
- 软件开发流程与方法。
3. 数据库应用:- 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Oracle)基础。
- 数据库设计方法。
- SQL语言基础。
4. 网络应用开发:- 前端技术(如HTML、CSS、JavaScript)。
- 后端技术(如Java EE、PHP、Python)。
- Web应用开发框架(如Spring、Django)。
5. 综合实践项目:- 学生自主选择项目主题,进行项目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
- 项目类型包括但不限于:移动应用开发、Web应用开发、桌面应用开发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系统讲解计算机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 演示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的使用方法。
3. 实验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4.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6. 项目驱动法:以项目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计算机硬件认识实习教学大纲

计算机硬件认识实习教学大纲实习周数:2周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一、实习的性质、目的与任务计算机硬件实习是面向信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认识实习。
它是计算机基础、微机实用软件等课程的实习环节。
通过该实习,学生能够得到电脑装机的实际训练,掌握计算机各组成硬件的性能结构,从微观上认识了解电子计算机。
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信息技术,使人类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计算机及其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已倍受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计算机基础教育担当着引导人们融入现代信息社会的重任,本门实习课程适应了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能够满足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需要。
二、实习教学的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各组成硬件的性能及价格,掌握装配电脑的操作过程,通过实习要认识到社会对信息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及本专业的需求状况。
三、实习内容1、实习地点:各地城市电子城2、实习内容:向业内人士咨询计算机硬件的相关信息并了解信息专业的社会需求。
3、时间安排:4、实习形式及方法:自主进行市场调研四、考核方法市场调研部分:1.通过深入电子城,了解并掌握计算机各组成硬件的性能、品牌、市场价格,包括:显示器、机箱、CPU、内存、硬盘、光驱、显示卡、声卡、网卡。
(网络专业学生含网络产品,比如交换机、路由器等产品)2.分别按3000元和6000元两个档次虚拟组装一台计算机。
专业需求分析部分:1.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状况。
2.对比当代计算机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你的优势和不足是什么?3.面对以后几年的学习生活,你的努力目标是什么?并由此谈谈你的就业展望。
4. 本次认识实习的收获与体会。
五、实习教学建议本实习是一项主动性和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因此应采取以学生自主进行市场调研为主、教师观察指导为辅的实习组织方法;考核应注重学生调研结果的个性化和多样性,切忌互相抄袭,特别要通过实习使学生感到危机感和紧迫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计算机】《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doc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一、教学任务和目标“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实习”是“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的实践课,授课对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自己动手拆装主机,直观的了解硬件,并利用测试工具来了解和掌握硬件的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在计算机硬件技术和各种部件性能飞速发展的今天,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较扎实的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测试技能。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课堂讲授内容:介绍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实习课程特点,了解本课程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和基本教学内容;并让学生使用搜索功能自行上网下载测试软件。
以能够测试出结果为准。
2.实验内容:实验1:计算机运行过程演示在已基本了解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本实验可进一步加深理解有关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实验2: CPU性能测试实验通过使用测试软件检测CPU的信息,包括有处理器的名称、厂商、时钟频率、核心电压、超频检测、CPU所支持的多媒体指令集,CPU的LI、L2的信息等。
通过本实验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CPU 工作频率对性能的影响、缓存对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牌和同品牌不同核心的性能差异等。
实验3:内存性能测试实验通过本实验主要了解以下内容:内存性能测试和温带性测试以及不同类型的内存的性能差异等。
实验4:总线与芯片组实验通过本实验主要掌握主板性能和参数的测试,主要了解以下内容:芯片组北桥(或MCH)和南桥(或ICH)型号、主机板型号、主机板制造商、BIOS厂商和版本、PCI总线位宽和插槽数目和主机板提供的接口。
实验5:外存储器实验通过本实验主要了解外存储器的各种参数和性能,主要了解一台计算机的硬盘的配置情况(硬盘型号、光盘驱动器型号;硬盘的分区情况、接口类型、柱面数、磁头数、每磁道扇区数;各个分区的总容量和剩余容量、文件系统、总簇数、簇容量、每个簇扇区数、扇区容量)、测试光盘和移动盘的参数(文件系统、总容量和剩余容量;光盘的传输速度;硬盘和移动盘的寻到时间、缓存读/写速度、媒体读/写速度)。
第 2 章 《计算机硬件系统》教学大纲

第二章《计算机硬件系统》教学大纲一、课程及章节简介课程名称:计算机导论学时:8学时开课学期:1适用专业:计算机各专业方向先修课程:无内容提要:木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重点讲解计算机的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指标、型号,系统中的总线、接口以及常用的I/O设备等内容。
二、教学目的及目标1、教学目的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各硬件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能指标、流行品牌及型号,总线的定义、分类及常用I/O设备等内容,从而为今后深入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等硬件课程打好基础。
2、教学目标(1)理解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和哈佛结构的基本组成,以及各自的特点。
(2)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3)理解主板的功能和结构。
(4)掌握CPU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主要性能指标。
(5)掌握存储器的基本类型与各类存储器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指标。
(6)理解总线和接口的基本功能,了解计算机常用总线和接口的技术特点。
(7)理解和掌握各类I/O设备的功能、原理和特点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问题导向法:该方法主要向学生抛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对该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够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项目驱动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项目来驱动教学,给学生布置一个具体的小型项目让学生分组完成,通过项目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增强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3、以赛促学法:该方法主要在教学班级内的各小组展开,旨在通过该方法在教学班级内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竞赛氛围,让学生通过小组比拼学习其他小组及同学的长处,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反思自己及本组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改善的方向。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内容2.1计算机基本结构(2课时)2.2计算机的硬件组成(6课时)2.2.1主板2.2.2中央处理器2.2.3存储器2.2.4输入设备2.2.5输出设备五、重点和难点计算机各硬件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能指标、总线的定义、分类及总线的性能指标等。
六、课后作业P53—P55习题一、二、三。
计算机硬件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山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III二、课程代码:17010130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微型计算机基础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组成以及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特性;掌握微型计算机的总线结构以及简单的工作过程;了解现代先进计算机技术,了解衡量微型计算机性能的主要性能指标以及典型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2.Intel系列微处理器了解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掌握内部各寄存器的主要功能,以及微处理器的存储器管理方式;了解微处理器的指令流水线技术;了解80x86系列微处理器各种工作方式的特点;了解微处理器常用外部引脚信号的定义规范。
3. 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结合存储器管理方式,掌握80x86微处理器的各种寻址方式;掌握486微处理器在实模式下的常用汇编语言指令,以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
4. 存储器掌握存储器的分级结构,存储器的分类以及常用存储芯片的特点;了解存储芯片与系统总线间的连接方法。
5.I/O方式掌握I/O接口的基本概念,熟悉I/O端口的编址方式;了解IN/OUT指令的执行过程,掌握接口设计方法;掌握微机与外设之间的3种程序传送方式的接口设计以及程序设计,了解DMA传送方式和I/O处理机传送方式。
6. 中断及中断管理机制掌握中断的基本概念;掌握中断向量表的设置方法。
7. 典型接口芯片及应用熟悉定时器/计数器8254芯片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掌握8254芯片的接口设计和编程应用;熟悉并行I/O接口8255A的组成结构、工作方式,掌握8255A芯片的接口设计和编程应用;了解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了解中断控制器8259的基本功能及使用方法。
8. 人机接口了解非编码键盘的接口设计和工作原理,掌握非编码键盘的键盘管理程序设计方法;熟悉八段LED显示器的显示原理和接口设计,掌握控制八段LED显示的程序设计方法。
四、课程描述(较详细1.微型计算机基础微机的组成结构: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重点介绍前3部分的主要功能;尤其是运算器中的组成结构,以及运算后各状态标志的含义及应用;微机的总线结构:连接微机各组成部件的三总线结构,三总线的作用以及采用总线结构的优点;简单的工作过程:以CPU为核心,由总线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微机,各部件如何协调工作;简单介绍现代先进计算机技术,如中断技术、流水线技术等;主要性能指标以及典型的微机系统。
计算机基本训练实习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本训练实习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基本训练实习课程编号:0702811E2学时/学分:2周/2学分开课学期:第2学期适用专业:软件工程课程类别/性质:专业教育实践(专业基础)/必修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面向高等学校各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必修的一门公共课,同时也是一门以实践为主、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入门课程。
实习达到如下目的: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积极提高自身素质。
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具有使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传播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使学生熟悉信息化社会中的网络环境,为他们的自主学习、终生学习、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习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操作和使用微机系统的初步能力。
2.使学生具有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操作和使用能力。
3.使学生具有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自动化套装软件中的文字处理Word、电子表格Excel 及文稿演示PowerPoint的操作和使用能力。
4.使学生掌握电子邮件软件的设置和电子邮件的使用,掌握在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上浏览、查找信息的能力。
网页制作、网站建立的能力。
二、实习的基本要求1.实习前必须认真预习有关理论知识和实习指导书的有关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具备使用微机操作系统的基本能力,熟练一种汉字输入法,应达到10~15个汉字/分钟的录入速度。
3.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文件系统和资源管理器的使用、输入法的安装和设置,硬软件的常用设置。
4.了解字处埋软件Word的基本功能,掌握Word的使用方法,能熟练使用Word进行复合文档(图文混排)的编辑、排版操作。
5.了解电子表格Excel的基本功能。
掌握其使用方法,能熟练使用Excel制作常用电子表格文档。
6.了解文稿展示工具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
计算机硬件实训

《计算机硬件实训》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计算机硬件实训》对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认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具有重大作用。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硬件的维护任务越来越重。
作为本科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装、使用维护技能已成为必要。
二、实训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及各部件的参数和性能指标;掌握计算机硬件的选择标准、应用与维护技能;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装与优化配置方法;掌握硬盘分区、BIOS设置等技术;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与硬件驱动程序的安装方法。
经过实训,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硬件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发展特点和当前主流配置,使学生能够完成计算机应用过程中的日常硬件维护工作。
三、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实际参观、实训与实例使用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
考核形式为实训操作考核并完成实训报告,最终指导老师给出评价成绩。
第二部分实训项目及学时安排本课程实训总学时数为8学时。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实训项目1 计算机硬件的认识与选择 1学时教学内容:设备仪器:常见型号CPU,SDRAM、DDR、DDRII内存条,常用主板,电源,硬盘,光驱,显示器,鼠标,键盘,显卡,声卡,网卡等;对实验台上的设备进行认识,掌握硬件的名称、品牌、重要参数、用途和功能等。
教学要求:1.能区分不同品牌、不同系列、不同型号的CPU。
Intel:Pentium系列,Celeron 系列,Pentium D和Core 2 Duo双核CPU,AMD:AM2 Athlon64 X2双核系列,Athlon64系列,Sempron系列,AMD Athlon FX等,熟悉CPU的主频,外频,前端总线,二级缓存,接口类型等重要参数;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CPU;2.掌握内存的分类,能区分SDRAM,DDR,DDRII等内存条,熟悉常见内存颗粒的品牌和标识方法,掌握内存的容量、频率、接口类型等重要参数,了解内存条的品牌;3.掌握主板各部件的名称、功能等,了解主板上的常用接口的功能,熟悉常见的主板品牌和主板的重要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硬件实训》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计算机硬件实训》对认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具有重大作用。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硬件的维护任务越来越重。
作为大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装、使用维护技能已成为必要。
二、实训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及各部件的参数和性能指标;掌握计算机硬件的选择标准、应用与维护技能;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装与优化配置方法;掌握硬盘分区、BIOS设置等技术;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与硬件驱动程序的安装方法。
经过实训,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硬件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新概念、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发展特点和当前主流配置,使学生能够完成计算机应用过程中的日常硬件维护工作。
三、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实际参观、实训与实例使用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
考核形式为实训操作考核并完成实训报告,最终指导老师给出评价成绩。
第二部分实训项目及学时安排本课程实训总学时数为30学时。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实训项目1 计算机硬件的认识与选择教学内容:设备仪器:常见型号CPU,SDRAM、DDR、DDRII内存条,常用主板,电源,硬盘,光驱,显示器,鼠标,键盘,显卡,声卡,网卡等;对实验台上的设备进行认识,掌握硬件的名称、品牌、重要参数、用途和功能等。
教学要求:1.能区分不同品牌、不同系列、不同型号的CPU。
Intel:Pentium系列,Celeron 系列,Pentium D和Core 2 Duo双核CPU,AMD:AM2 Athlon64 X2双核系列,Athlon64系列,Sempron系列,AMD Athlon FX等,熟悉CPU的主频,外频,前端总线,二级缓存,接口类型等重要参数;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CPU;2.掌握内存的分类,能区分SDRAM,DDR,DDRII等内存条,熟悉常见内存颗粒的品牌和标识方法,掌握内存的容量、频率、接口类型等重要参数,了解内存条的品牌;3.掌握主板各部件的名称、功能等,了解主板上的常用接口的功能,熟悉常见的主板品牌和主板的重要参数。
4.掌握硬盘的接口类型、容量、转速、高速缓存等重要参数,熟悉常见硬盘的品牌;5.掌握光驱的接口类型、速率、高速缓存等重要参数,熟悉常见硬盘的品牌;6.掌握电源的接口类型,了解电源的功能和作用,熟悉常见PC电源的品牌和重要参数;7.掌握一台计算机所应包括的常用硬件,了解这些硬件的连接与搭配情况,了解各硬件在计算机中的地位和作用。
实训项目2 CPU、主板和内存的选择与安装教学内容:实训设备:各型主板,与之搭配的内存和CPU,散热设备;CPU、内存和主板是构成一台主机的核心部分,它们之间的搭配至关重要,它们的类型是决定了一台计算机配置的基础。
1.CPU的选型,CPU的重要参数识别;2.内存的选择,内存重要参数,内存条与主板插槽的搭配;3.主板部件的识别,插槽的认识,主板重要标识的识别;4.CPU的安装步骤,散热器的安装;5.内存的安装步骤,安装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6.主板外部接口的使用:USB接口,电源接口,集成显卡接口,鼠标键盘接口等的连接;7.CPU、内存的拆卸方法与步骤;完成以上硬件的安装之后,系统应该能正常工作,能听到开机自检的提示音,如果集成显示卡,还能从显示器上观察到开机画面。
硬件操作注意事项:现在的硬件发热量越来越大,散热设备也越来越大,安装、拆卸过程也比较复杂,而且由于这些部件都很容易损坏,所以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非常小心仔细,严格按照操作步骤一步步执行。
教学要求:1.掌握计算机主板、内存和CPU的重要参数及技术指标的标识;2.掌握CPU、内存和主板的选择标准,掌握三个部件的组装方法;实训项目3 硬盘、光驱等设备的认识与安装教学内容:1.识别硬盘、光驱,找出其标识位置,读出并记录其标识;2.指出硬盘和光驱的电源接口、数据线接口、跳线等;3.了解不同接口硬盘的异同点,了解目前的主流硬盘;4.了解CD-ROM,DVD-ROM和CD-R/RW、DVD-R/RW等设备的异同点;5.了解软驱的相关知识;教学要求:1.掌握硬盘的标识方法与主要标志的含义;2.掌握硬盘和光驱的接口及其功能含义;3.了解IDE硬盘和光驱跳线的方法;4.了解目前主流硬盘和光驱产品的特点;5.了解软驱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主板又成为“母板”,所有的部件都以主板为中心进行连接,而这些连接都是通过特定的接口来实现,掌握主板上的各接口的特征和作用非常关键。
主板上主要有以下接口,要求都能识别并掌握其功能和作用:1.CPU插槽:不同的主板,其类型各异,目前主要有:LGA775,Socket478,AM2,Socket939,Socket754,Socket462等类型;2.内存插槽:不同类型的内存,其金手指条数不同,相应插槽的也不相同,目前主要有:SDRAM 168 PIN型,DDR 184 PIN型,DDRII 240 PIN型等,要求掌握不同接口的外形特点,防插反措施等;3.电源接口:主板上一般有以下电源接口:20(或24)PIN电源接口,4PIN CPU 供电接口,还有一些设备(如散热器)从主板取电的3PIN或4PIN接口等;4.显示卡接口:目前有AGP接口和PCI接口两种,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特点;5.PCI接口:白色的通用接口,用于扩展,如网卡、内置MODEM等;6.PS/2接口:连接键盘,鼠标;7.VGA接口:显示器接口,显卡(集成显卡或独立显卡)与显示器的连接接口;口:串口,用于连接串口设备,如MIDI电子琴、游戏手柄等;B接口:最常用的通用串行接口,连接USB设备,如U盘;10.音频接口:集成声卡的输入输出口,用不同颜色来标识;11.RJ45头接口:集成(或独立)网卡接口;教学要求:1.了解主板上常见接口的外观形状,颜色,插针数和防插反措施;2.掌握上述接口的连接方法;3.熟悉常用外部设备与主板的连接方法。
教学内容: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过程:1.把CPU安装到主板上并装好风扇,安装过程中一定要小心,注意防插反措施的位置,安装散热器时要四周平衡用力,防止把CPU压坏;2.安装内存到距CPU最近的插槽(注意,有些主板支持两种类型如DDR和DDRII 的内存,一定要注意区分);3.连接外设和电源并开机测试,看能不能正常启动主机:先连接外设数据线,再连接电源线,先开外设电源再开主机电源;4.断电后把主板带CPU,散热器,内存一起安装到主机箱内,;5.固定主板螺钉:注意要逐步拧紧所有螺丝钉(一般有6-8枚),而不能一次性拧死某枚螺丝,保证主板平衡受力;6.再次连接外设和电源进行测试,以保证最小系统在机箱内正常工作。
7.安装驱动器:硬盘,光驱,软件等,注意安装到合适的位置,以保证数据线够用;8.连接机箱前面板的连线:开机键,重启键,电源和硬盘工作指示灯,前置USB 接口,前置音频接口等。
9.安装电源并连接电源线:主板20/24针排线,4PIN CPU供电线,驱动器U型插头等,连接散热风扇的电源线;10.接硬盘、光驱等数据线:注意区分SATA、IDE等接口的顺序,一般地,如果是IDE硬盘,连接到IDE1(数字最小的一个)接口,而光驱连接到IDE2,SATA 硬盘则连接到SATA1;11.连接外部设备:键盘、鼠标、显示器、音箱、MIC等,注意颜色的匹配;12.连接主机和显示器的电源线,开机测试;13.如果能正常开机并进入BIOS,正常识别硬件后,检查散热风扇等是否工作正常,如正常则安装机箱侧板。
注意事项:整机安装过程中,一定要小心仔细,不得把任何配件从手中滑落,更不能让螺丝帽等工具掉进机箱内。
连接排线和插头时一定要注意防接反措施,不能接反。
连接电源时,一定插到位,以免接触不良。
教学要求:1.掌握CPU的安装技术;2.掌握不同类型散热器、散热风扇的安装方法和技巧;3.掌握内存条和内存插槽的分类及不同类型的区别,掌握内存条的安装要领;4.掌握主板的安装步骤和方法。
5.掌握整机硬件的安装方法并注意安装过程中的细节;6.掌握电源线、数据线、接口等的连接方法;7.掌握排线的连接方向和防接反措施;8.掌握外部设备的连接方法,注意区分不同设备的接口颜色和形状,不能插错;9.对整机的组装达到熟练程度,能自由组装和拆卸所有硬件。
实训项目6 BIOS设置教学内容:1.了解BIOS的主要作用和功能;2.找到主板上的BIOS芯片并指出其版本型号;3.进入BIOS的方法,对BIOS进行设置:常见的几个设置,如启动顺序、密码安全、显存大小、病毒选项、内存自检次数等;4.恢复BIOS默认设置(出厂设置、最优级化设置)的方法;5.重启计算机后,查看更改设置后的BIOS变动;6.分区的划分:一般地,系统盘10G,其它盘根据需要进行划分;7.划分分区常用软件:Fdisk 、Windows系统安装盘自带;8.如何进行分区格式化;9.分区格式类型。
教学要求:1.掌握不同品牌的BIOS进入SETUP的方法;2.掌握BIOS设置中,重要的几个选项的功能、作用的设置方法;3.掌握BIOS参数的修改、保存退出的方法;4.掌握分区划分的要点:系统盘不能太小;5.掌握FDISK的使用方法和步骤;6.掌握分区格式类型:NTFS,FAT32等;7.了解不同分区软件和分区方法的异同点。
实训项目7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安装与设置硬件是计算机的基础,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其中,操作系统又是软件的重要基础。
目前,全球范围内,Microsoft 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使用最为广泛,本实训以Windwos 2000 SP2 中文版为例进行练习。
教学内容:1.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安装系统光盘;2.设置BIOS为光驱引导,使用可启动光盘进行引导;3.根据需要对硬盘进行分区并进行格式化;4.开始安装系统:复制文件;4.重启计算机,并进行基本设置,安装程序自动进行;5.再次自动重启后,完成安装;6.进行简单设置后,安装驱动程序:依次是显卡、声卡、网卡等驱动程序安装;7.安装杀毒软件和常用应用软件:如瑞星、MS-Office、Winrar等;教学要求:1.掌握BIOS中,启动顺序的设置方法;2.理解“可引导光盘”的概念;3.掌握Windows 2000 SP2的安装步骤;4.掌握驱动程序的安装要点;5.掌握常用软件的安装与设置方法;除了windows 2000 SP2 之外,还有一些操作系统比较常用,如windows XP,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Vista,Linux等。
它们的安装与设置方法都大同小异,建设学生在课后自行进行练习安装。
计算机硬件实训报告实训时间:2012年 12月23 日—— 2013年 1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