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民用建筑通风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通风)
通风6.1 一般规定6.1.1 建筑物存在大量余热余湿及有害物质,应优先使用通风措施加以消除。
建筑通风应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和工艺等方面采取有效的综合预防和治理措施。
【条文说明】6.1.1 民用建筑通风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大量热、蒸汽或有害物质向人员活动区散发,防止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大量余热余湿及有害物质的控制,应以预防为主,需要各专业协调配合综合治理才能实现。
当采用通风处理余热余湿可以满足要求时,应优先使用通风措施,可以大大降低空气处理的能耗。
6.1.2 对通风过程中不可避免放散的有害或污染环境的物质,在排放前必须采取通风净化措施,并达到国家有关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各种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条文说明】6.1.2 某些民用建筑,如科研和教学试验用房、设备用房等在使用和存储过程中会放散大量的热、蒸汽粉尘甚至有毒气体等,如果不采取治理措施,会直接危害操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还会污染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影响周边居民或办公人员。
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有效的预防、治理和控制措施。
6.1.3 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建筑物,建筑方位的确定应根据主要进风面和建筑物形式,按夏季最多风向布置。
【条文说明】6.1.3 关于建筑物方位的确定。
确定建筑物方位时,本专业应与建筑、工艺等专业配合,使建筑尽量避免或减少东西向的日晒。
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建筑物,在方位选择时,除考虑避免西向外,还应根据建筑物的主要进风面和建筑物的形式,按夏季最多风向布置,即将主要的进风面,置于夏季最多风向的一侧,或按与夏季风向频率最多的两个方向的中心线垂直或接近垂直或与建筑物纵轴线成60º~90º 布置。
建筑物的平面布置不宜采取封闭的庭院式。
如布置成“L”和“Ⅲ”、“Ⅱ”型时,其开口部分应位于夏季最多风向的迎风面,各翼的纵轴应与夏季最多风向平行或呈0º~45º。
6.1.4 设有机械通风系统的房间,人员所需的新风量应满足第3.0.7 条的规定;人员所在房间不设机械通风系统时,应有可开启外窗。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的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是非常重要的,在建筑设计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这是因为,一个良好的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可以确保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高效性、健康性和舒适度,同时也可以提高建筑的能效。
本文将对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进行详细介绍。
一、建筑物的热工性能在确定民用建筑的供暖和空调设计规范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建筑物的热工性能。
建筑物的热工性能包括传热过程、建筑外部表面热辐射和空气对流传热。
建筑物的热防护性能,受到墙体、屋顶、地板的厚度、热导系数和热质点的影响。
因此,为了实现优良的热工性能,需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和选材。
二、采暖方式的选择民用建筑物的采暖方式大致可分为散热型和集中供热型两种。
散热型采暖方式又包括房间采暖和墙体散热采暖,前者要求墙体导热系数较高;后者要求墙面直接受热面积较大。
集中供热型采暖方式包括居民区供热和燃气热风机等。
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采暖方式。
三、通风设计通风设计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其中,机械通风可以细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正压送风、负压排风、正负压混合通风、管道式机械通风等。
通风设计的首要目标是保证室内的新风换气量。
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建筑物对风的影响和立面的气流动态。
同时,通风设计还应考虑空气质量和温度的均匀分布。
四、空气调节系统的设计空气调节系统应在通风设计符合规定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一般包括空气净化、除湿、加湿和温度控制等方面。
应确保室内空气的洁净,并调节室内环境,使其达到人们的舒适标准。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室内外温度、空气湿度和质量等因素进行计算和分析,以确定空气调节系统的类型和参数。
五、施工与维护为确保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有效运行,必须进行规范的施工和定期的维护保养。
施工阶段应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确保工程质量,减少设备和人员对环境的污染。
在正式使用之前,应进行设备的试运行和调试。
第二章-民用建筑-第一节: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分类、组成和构造(三)资料讲解
(四)楼板与地面主要由楼板结构层、楼面面层、板底天棚三个部分组成。
1.楼板的类型(了解)2.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主要分为板式、梁板式、井字形密肋式、无梁式四种。
(1)板式楼板分为单向板、双向板和悬挑板(根部不小于80mm)。
房屋中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厨房、厕所、贮藏室、走廊)及雨篷、遮阳等常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板。
(2)梁板式肋形楼板1)梁板式肋形楼板由主梁、次梁(肋)、板组成。
它具有传力线路明确、受力合理的特点。
当房屋的开间、进深较大,楼面承受的弯矩较大,常采用这种楼板。
梁板式肋形楼板的主梁沿房屋的短跨方向布置,其经济跨度为5~8m。
2)板搁置在墙上,板的搁置长度不小于120mm。
3)梁搁置在墙上,次梁搁置长度为240mm,主梁的搁置长度为370mm。
(3)井字形肋楼板1)肋与肋间的跨离较小,通常只有1. 5~3.Om,肋高也只有180~250mm,肋宽120~200mm。
2)当房间的平面形状近似正方形,跨度在10m以内时,常采用这种楼板。
井字形密肋楼板具有天棚整齐美观,有利于提高房屋的净空高度等优点,常用于门厅、会议厅等处。
无梁楼板【2009真题】.某宾馆门厅9mx9m,为了提高净空高度,宜优先选用( )。
A.普通板式楼板B.梁板式肋形楼板C.井字形密肋楼板D.普通无梁楼板【答案】C【解析】井字形密肋楼板具有天棚整齐美观,有利于提高房屋的净空高度等优点,常用于门厅、会议厅等处。
【例题】无梁楼板的柱网以()较为经济。
A.矩形柱网B.菱形柱网C.三角形柱网D.方形柱网【答案】D【解析】无梁楼板的柱网一般布置成方形或矩形,以方形柱网较为经济,跨度一般不超过6m,板厚通常不小于120mm。
3.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1)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类型。
1)实心平板预应力构件,跨度可达2.7m。
2)槽形板当肋在板下时,称为正槽板。
正槽板的受力较合理。
当肋在板上时,称为反槽板。
3)空心板空心楼板具有自重小、用料少、强度高、经济等优点。
建筑概论(第二版)课件-第2章精选全文
(二)楼梯
主要根据人流量和建筑防火安全疏散的规定来确定 民用建筑楼梯按其使用性质分为主要楼梯、次要楼 梯、消防楼梯等。 楼梯的宽度和数量主要根据使用性质、使用人数和 防火规范来确定。 一般民用建筑楼梯的梯段净宽不小于1100mm,住宅 内部楼梯为850~900mm。所有楼梯梯段净宽的总和 应满足防火规范。
应用:剧院、体育馆等。
图3-13 大厅式组合建筑平面
4. 单元式组合
特点:将关系密切的房间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相对 独立的单元,用水平或垂直交通联系各个单元。
应用:住宅、学校、医院等。
图3-14 住宅单元式组合平面示例
5. 混合式组合
特点:以一种组合形式为主,两种或多种类型的 混合式组合形式。
(2)房间的高度(层高)
① 人体活动及家具设备的要求 一般房间净高应不低于2.2m。 卧室使用人数少、面积不大,常取2.7~3.0m;
教室使用人数多,一般取3. 3~3. 6m
② 采光、通风要求
当房间采用单侧采光时,通常窗户上沿离地的 高度,应大于房间进深的1/2。当房间允许两侧开 窗时,房间的净高不小于总深度的1/4。
配及使用要求 (3)总投资和单方造价,土建费用以及道路等室外设施费用
的分配明细 (4)建设基地状况,大小、地形、原有建筑及道路等,附地
形测量图 (5)供水、供电、采暖、空调等设备方面要求,附水源,电
源的接用许可文件 (6)设计期限及项目进度安排等
2. 收集必要的设计原始资料和数据
(1)气象资料
温度、湿度、日照、风雪、风向和风速,冻土深度等。
通风系统、民用建筑及空调系统的分类、组成及原理
7 通风与空调系统基础知识
7.1 通风系统的分类、组成及原理
图7-3 局部机械排风系统
7 通风与空调系统基础知识
Back
7.1 通风系统的分类、组成及原理
图7-4 局部送风系统
7 通风与空调系统基础知识
Back
7.1 通风系统的分类、组成及原理
图7-5 全面机械排风系统
7 通风与空调系统基础知识
Back
7.1 通风系统的分类、组成及原理
图7-6 全面机械送风系统
根据压差形成的机理,可以分为热压作用下的自然 通风、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以及热压和风压共同作用 下的自然通风。
7 通风与空调系统基础知识
7.1 通风系统的分类、组成及原理
(1)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热压是由于室内外空气温度不同而形成的重力压差。
如图7-1所示。这种以室内外温度差引起的压力差为动力 的自然通风,称为热压差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它们是效果叠加的。设有一建筑,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 度。当只有热压作用时,室内空气流动如图7-1所示。 当 热压和风压共同作用时,在下层迎风侧进风量增加了, 下层的背风侧进风量减少了,甚至可能出现排风;上层 的迎风侧排风量减少了,甚至可能出现进风,上层的背 风侧排风量加大了;在中和面附近迎风面进风、背风面 排风。
热压作用产生的通风效应又称为“烟囱效应”。 “烟囱效应”的强度与建筑高度和室内外温差有关。一 般情况下,建筑物愈高,室内外温差越大,“烟囱效应” 愈强烈。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1 总则1.0.1 为了在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合理利用资源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先进技术应用,保证健康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的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不适用于有特殊用途、特殊净化与防护要求的建筑物以及临时性建筑物的设计。
1.0.3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方案,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与功能、使用要求、冷热负荷特点、环境条件以及能源状况等,结合国家有关安全、节能、环保、卫生等政策、方针,通过经济技术比较确定。
在设计中应优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1.0.4 在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中,对有可能造成人体伤害的设备及管道,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1.0.5 在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中,应设有设备、管道及配件所必需的安装、操作和维修的空间,或在建筑设计时预留安装维修用的孔洞。
对于大型设备及管道应提供运输和吊装的条件或设置运输通道和起吊设施。
1.0.6 在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中,应根据现有国家抗震设防等级要求,考虑防震或其他防护措施。
1.0.7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应考虑施工、调试及验收的要求。
当设计对施工、调试及验收有特殊要求时,应在设计文件中加以说明。
1.0.8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PMV) predicted mean votePMV指数是以人体热平衡的基本方程式以及心理生理学主观热感觉的等级为出发点,考虑了人体热舒适感诸多有关因素的全面评价指标。
PMV指数表明群体对于(+3~-3)七个等级热感觉投票的平均指数。
2.0.2 预计不满意者的百分数(PPD) predicted percent of dissatisfied PPD指数为预计处于热环境中的群体对于热环境不满意的投票平均值。
gb 50011-2023 建筑通风设计规范
gb 50011-2023 建筑通风设计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建筑通风设计,确保建筑物内外空气的流通和质量,保障建筑使用者的健康与舒适。
根据国家标准 GB -2023,本规范为建筑通风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指导和要求。
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等建筑物的通风设计。
通风设计应在设计、施工、验收和使用阶段得到充分考虑,并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特点进行相应的设计计算和控制。
3. 通风设计原则通风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布局、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遵循以下原则:- 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和质量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室内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应保持在舒适范围内,满足使用者需求;- 高效节能是通风设计的基本要求;- 各功能区域的通风分区应合理划分;- 通风系统的运营和维护应方便、可靠。
4. 通风设计要求4.1 空气污染排放控制:建筑通风设计应考虑室内空气污染源的排放控制,采取适当的排风措施,确保室内空气质量不受污染源影响。
4.2 室内外气体交换:建筑通风设计应保证室内外空气的交换,通过合理设置通风口、排风口、空气净化设备等,确保室内空气新鲜。
4.3 通风系统设计:- 通风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气候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 通风系统应具备稳定、可靠的运行性能,且噪音低。
- 通风系统的风量、风速和压力降应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
4.4 室内温湿度控制:通风设计应考虑室内温湿度控制要求,通过通风系统、空调系统等手段,保持室内温湿度在舒适范围内。
4.5 防火防爆设计:通风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防火防爆要求,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措施,确保通风安全。
4.6 节能设计:通风设计应注重节能,采用高效的通风设备、自然通风等方式,合理控制通风能耗。
5. 通风设计计算通风设计应根据具体的建筑布局、使用情况和气候条件进行计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通风口的数量、位置和面积计算;- 通风系统的风量和风速计算;- 通风系统的压力降计算;- 通风能耗的计算。
通风与空调工程第二版 习题答案第1-2章
习题和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空气污染物及室内空气品质1.答:病态建筑综合症是指长期生活和工作在现代化建筑物内的人们出现的一些明显病态反应,如眼睛发红、流鼻涕、嗓子痛、头痛、恶心、头晕、困倦嗜睡和皮肤骚痒等。
2.答: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物主要有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氡、总挥发性有机物( TVOC)、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 PM)等。
3.答:按照污染物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
按照污染物在空气中存在的状态可以分为悬浮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两大类。
4.答: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少部分是来源于室外空气污染,而大部分是由室内装饰、装修材料释放的空气污染物所致。
5.答: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
室内含量为0.5mg·m-3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浓度再高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
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 引起胎儿畸形、新生儿体质降低甚至引起鼻咽癌。
6.答: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空调房间内绝大多数人(80%或更多)没有对室内空气表示不满意,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了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的浓度。
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空调房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
7.答: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要因素有:建筑外环境、建筑设计、暖通空调系统、建筑装饰材料及设备、在室人员及其活动等。
8.答:暖通空调系统对室内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室外新风品质下降,新风过滤不足。
(2)新风处理设备、送风管道潮湿,滋生细菌。
(3)气流组织不合理。
气流组织形式选择不合理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送风方式不合理。
2) 排风口或回风口设置不合理。
(4)空调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不健全,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相对较少且水平有限。
通风与空调工程第二版习题答案1-6章
通风与空调⼯程第⼆版习题答案1-6章习题和思考题参考答案第⼀章空⽓污染物及室内空⽓品质1.答:病态建筑综合症是指长期⽣活和⼯作在现代化建筑物内的⼈们出现的⼀些明显病态反应,如眼睛发红、流⿐涕、嗓⼦痛、头痛、恶⼼、头晕、困倦嗜睡和⽪肤骚痒等。
2.答:民⽤建筑室内污染物主要有甲醛、苯、甲苯、⼆甲苯、氨、氡、总挥发性有机物( TVOC)、⼆氧化碳、⼀氧化碳、⼆氧化硫、可吸⼊颗粒物( PM)等。
3.答:按照污染物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性污染。
按照污染物在空⽓中存在的状态可以分为悬浮颗粒物和⽓态污染物两⼤类。
4.答:室内空⽓污染的来源是多⽅⾯的,少部分是来源于室外空⽓污染,⽽⼤部分是由室内装饰、装修材料释放的空⽓污染物所致。
5.答:甲醛对⼈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
室内含量为0.5mg·m-3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浓度再⾼可引起恶⼼、呕吐、咳嗽、胸闷、⽓喘甚⾄肺⽓肿。
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性⽉经紊乱、妊娠综合症, 引起胎⼉畸形、新⽣⼉体质降低甚⾄引起⿐咽癌。
6.答:可接受的室内空⽓品质:空调房间内绝⼤多数⼈(80%或更多)没有对室内空⽓表⽰不满意,并且空⽓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了可能对⼈体健康产⽣严重威胁的浓度。
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品质:空调房间中绝⼤多数⼈没有因为⽓味或刺激性⽽表⽰不满。
7.答:影响室内空⽓品质的主要因素有:建筑外环境、建筑设计、暖通空调系统、建筑装饰材料及设备、在室⼈员及其活动等。
8.答:暖通空调系统对室内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个⽅⾯:(1)室外新风品质下降,新风过滤不⾜。
(2)新风处理设备、送风管道潮湿,滋⽣细菌。
(3)⽓流组织不合理。
⽓流组织形式选择不合理主要体现为以下⼏个⽅⾯:1) 送风⽅式不合理。
2) 排风⼝或回风⼝设置不合理。
(4)空调系统运⾏、维护管理制度不健全,专业技术管理⼈员相对较少且⽔平有限。
《通风教案》课件
《通风教案》课件第一章:通风概述1.1 通风的定义1.2 通风的重要性1.3 通风的分类1.4 通风的基本原理第二章:自然通风2.1 自然通风的原理2.2 自然通风的设计要素2.3 自然通风的优缺点2.4 自然通风的应用案例第三章:机械通风3.1 机械通风的原理3.2 机械通风的设备3.3 机械通风的设计计算3.4 机械通风的优缺点第四章:通风设计4.1 通风设计的基本原则4.2 通风设计的方法4.3 通风设计的注意事项4.4 通风设计的实例分析第五章:通风工程案例分析5.1 工业通风工程案例5.2 民用建筑通风工程案例5.3 特定场所通风工程案例5.4 通风工程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步骤第六章:通风系统的维护与管理6.1 通风系统维护的重要性6.2 通风系统维护的内容6.3 通风系统维护的常用方法6.4 通风系统管理的规范与要求第七章: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全与环保7.1 通风与空调工程安全问题概述7.2 通风与空调工程安全设计要点7.3 通风与空调工程环保要求7.4 通风与空调工程安全与环保的案例分析第八章:通风技术的进展与应用8.1 新型通风技术的研发8.2 通风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8.3 通风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8.4 通风技术在未来发展趋势中的作用第九章:通风设计与模拟软件9.1 通风设计与模拟软件简介9.2 通风设计与模拟软件的功能与应用9.3 通风设计与模拟软件的操作方法9.4 通风设计与模拟软件的案例应用第十章:通风工程案例分析与评价10.1 通风工程案例的评价指标10.2 通风工程案例分析的方法10.3 通风工程案例的改进与优化10.4 通风工程案例评价的实践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通风教案》课件中的重点环节包括:1. 通风的分类与基本原理2. 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的设计要素3. 通风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4. 通风系统的维护与管理5. 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全与环保6. 新型通风技术的发展与应用7. 通风设计与模拟软件的操作方法8. 通风工程案例分析与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对于每个重点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如下:1. 通风的分类与基本原理:需要详细讲解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区别、各自的适用场景和设计要点,以及通风的基本原理,如空气流动的驱动力和阻力等。
第二章-民用建筑-第一节: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分类、组成和构造(四)
(八)屋顶屋顶(从下到上)主要由结构层、找坡层、隔热层(保温层)、找平层、结合层、防水层、保护层等部分组成.1.屋顶的类型(1)平屋顶.平屋顶是指屋面坡度在10%以下的屋顶。
(2)坡屋顶。
坡屋顶是指屋面坡度在10%以上的屋顶。
(3)曲面屋顶。
屋顶为曲面,如球形、悬索形、鞍形等等.2.平屋顶的构造(1)平屋顶的排水。
1)平屋顶起坡方式。
2)平屋顶排水方式。
3)屋面落水管的布置。
F=438D²/H式中:F-单根落水管允许集水面积(水平投影面积,㎡);D—落水管管径(cm,采用方管时面积可换算);H-每小时最大降雨量(mm/h,由当地气象部门提供)。
【例】某地H= 145 mm/h,落水管径D=lOOmm,每个落水管允许集水面积为:F=438*10²/145=302。
07(㎡)若某建筑的屋顶集水面积(屋顶的水平投影面积)为1000㎡,则至少要设置4根落水管.落水管间的距离(天沟内流水距离)以10~15m为宜.当计算间距大于适用距离时,应按适用距离设置落水管;当计算间距小于适用间距时,按计算间距设置落水管。
【2011真题】某建筑物的屋顶集水面积为1800平方米,当地气象记录每小时最大降雨量160mm,拟采用落水管直径为120mm,该建筑物需设置落水管的数量至少为( )。
A.4根B.5根C。
8根D。
10根【答案】B【解析】每个落水管允许的集水面积为:F=438D²/H=438*122/160=394。
2㎡,该建筑物需设置落水管的数量:1800/394.2=4。
57取5,故选B.(2)平屋顶柔性防水及构造。
表2.1。
3 屋面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1)找平层。
表2。
1.4 找平层厚度及技术要求保温层上的找平层应留设分隔缝,纵横缝的间距不宜大于6m。
分格缝处应铺设带胎体增强材料的空铺附加层,其宽度为200~300mm。
2)结合层。
3)卷材防水屋面.为了防止屋面防水层出现龟裂现象4)涂膜防水屋面。
【精】建筑通风及防排烟设计解析
[强制性] 6.3.2 建筑物全面排风系统吸风口的布置,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位于房间上部区域的吸风口,用于排除余热、余湿和有害气 体时(含氢气时除外),吸风口上缘至顶棚平面或屋顶的距离 不大于0.4m; 2 用于排除氢气与空气混合物时,吸风口上缘至顶棚平面或屋 顶的距离不大于0.1m; 3 位于房间下部区域的吸风口,其下缘至地板间距不大于 0.3m; 4 因建筑结构造成有爆炸危险气体排出的死角处,应设置导流 设施。
6 事故排风的室外排风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以 及邻近窗户、天窗、室门等设施的位置; 2) 排风口与机械送风系统的进风口的水平距离不 应小于20m ;当水平距离不足20m 时,排风口必须 高出进风口,并不得小于6m;排风口的高度应高于 20m 范围内最高建筑屋面3m 以上; 3) 当排气中含有可燃气体时,事故通风系统排风 口应远离火源30m 以上,距可能火花溅落地点应大 于20m; 4) 排风口不得朝向室外空气动力阴影区和正压区。
全面通风适用于房间对送风有所要求或邻室有污染源不宜 直接自然进风的场合。
2. 局部机械通风 对室内某一局部区域有害物质在未于工作人员接触 之前捕集、排除,以防止有害物质扩散到整个房间。 1) 原理 局部通风分为局部进风和局部排风,其基本原理 都是通过控制局部气流,使局部工作范围不受有害物 的污染,并且造成符合要求的空气环境 。 2)局部排风系统 局部排风是将有害物质在产生的地点就地排除,并 在排除之前不与工作人员相接触。。
1.自然通风 定义:是依靠室外风力造成的风压和室内外空 气温度差所造成的热压使空气流动,以达到交 换室内外空气的目的。
(1)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2)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热源
(3)热压和风压同时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建筑概论:第二章 民用建筑设计
设备设计:是指建筑物的给排水、 采暖、通风和电气照明等方面的设计。 一般由有关的工程师配合建筑设计完成, 并分别用水、暖、电等设计图表示。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二)建筑设计的依据
1、使用功能
(1)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建 筑设计要考虑人的行为心理和精神感受,建
?使用房间面积的确定?使用房间形状的确定?使用房间尺寸的确定?使用房间门窗的设置使用房间的面积?1面积组成三部分?家具或设备所占用的面积?人们使用家具设备及活动所需的面积?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2影响因素
第二章 民用建筑设计
主要介绍民用建筑设计原理与构造,以 大量民用建筑为主,涉及部分大型公共 建筑
筑空间主要由人体空间、活动空间及心理需 求空间构成。
(2)家具、设备的尺寸和使用它们的必要空间。
家具设备的尺寸、使用设备的空间及合理的
选择家具设备在房间中的摆放位置,是确定
房间使用面积和几何形状的重要依据。见书
图。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二)建筑设计的依据
2、自然条件 (1) 气候条件:温度、湿度、日照、雨雪、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二)建筑设计的依据
(2)地形、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 基地地形条件对建筑设计有较大影响。基地平 缓,一般把建筑的首层地坪设在同一标高上;当 基地起伏较大时,要结合具体情况确定建筑的剖 面组合,尽量减少土方量,并解决好迎水面的排 水和防水问题。见下图。 基地的地质构造和地基承载力的大小对建筑的结 构形式、构造特点及平面空间组合有很大的影响。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一)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3)水电等设备管线资料:基地地下的给水、排水、 电缆等管线布置,以及基地上的架空线等供电线路 情况;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标准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1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08]102 号文件“关于印发《2008 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会同国有关设计、科研和高等院校等单位组成编制组,共同编制本标准。
在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国实践经验,吸收了发达国家相关设计标准的最新成果,认真分析了我国暖通空调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多次征求了国各有关单位以及业专家的意见,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
本规共分 11 章和10 个附录。
主要容是:总则,术语,室空气计算参数,室外设计计算参数,供暖,通风,空气调节,冷热源,监测与控制,消声与隔振,绝热与防腐。
本规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进行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容的解释。
本规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暖通空调规编制组(市北三环东路 30 号,邮政编码 10001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市建筑大学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中南建筑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建筑设计研究院省建筑设计研究院2中建()国际设计顾问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开利空调销售服务()特灵空调系统(中国)同方股份丹佛斯()自动控制际高建业绿色使者空气环境技术普来福环境技术昆山台佳机电华电华源环境工程远大空调省宁泽电工美的商用空调设备天正工程软件鸿业同行科技西门子楼宇科技()欧文斯科宁(中国)投资联合迅杰科技妥思空调设备()1目录0H1 总则............................................................................. ........................................... 56H11H2 术语............................................................................. ........................................... 57H32H3 室空气计算参数............................................................................. ....................... 58H53H4 室外设计计算参数............................................................................. ..................... 59H114H4.1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 .............................. 60H115H4.2 夏季太阳辐射照度 ............................................................................ .............................. 61H156H5 供暖............................................................................. ......................................... 62H177H5.1 一般规定 ............................................................................ .............................................. 63H178H5.2 热负荷 ............................................................................ ................................................... 64H209H5.3 散热器供暖 ............................................................................ ........................................... 65H2310H5.4 热水辐射供暖 ............................................................................ ....................................... 6H261H5.5 电加热供暖 ............................................................................ .......................................... 67H3012H5.6 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 ............................................................................ ........................... 68H3313H5.7 户式燃气炉供暖 ............................................................................ ................................... 69H3514H5.8 热空气幕 ............................................................................ .............................................. 70H3515H5.9 供暖管道设计及水力计算 ............................................................................ .................. 71H3516H5.10 热水集中供暖分户热计量与室温调控........................................................................ 72H4017H6 通风............................................................................. ......................................... 73H4418H6.1 一般规定 ............................................................................ .............................................. 74H4419H6.2 自然通风 ............................................................................ .............................................. 75H4720H6.3 机械通风 ............................................................................ .............................................. 76H5021H6.4 复合通风 ............................................................................ .............................................. 7H592H6.5 设备选择与布置 ............................................................................ .................................. 78H6123H6.6 风管设计 ............................................................................ .............................................. 79H6524H7 空气调节............................................................................. ..................................... 80H6925H7.1 一般规定 ............................................................................ .............................................. 81H6926H7.2 空调负荷计算 ............................................................................ ...................................... 82H7327H7.3 空气调节系统 ............................................................................ ...................................... 83H7828H7.4 气流组织 ............................................................................ .............................................. 84H9029H7.5 空气处理 ............................................................................ .............................................. 85H9830H8 空气调节冷热源............................................................................. ....................... 86H10731H8.1 一般规定 ............................................................................ ............................................. 87H10732H8.2 电动压缩式机组 ............................................................................ ................................. 8H1113H8.3 热泵 ............................................................................ ..................................................... 89H11434H8.4 溴化锂吸收式机组 ............................................................................ ............................. 90H11935H8.5 空调冷热水及冷凝水系统 ............................................................................ ................. 91H12136H8.6 冷却水系统 ............................................................................ ......................................... 92H13237H8.7 蓄冷、蓄热 ............................................................................ ......................................... 93H137238H8.8 区域供............................................. 94H14039H8.9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 ............................................................................ ............................. 95H14240H8.10 制冷机房 ............................................................................ ........................................... 96H14341H8.11 锅炉房、热力站 ............................................................................ ............................... 97H14542H9 监测与控制............................................................................. ............................... 98H15043H9.1 一般规定 ............................................................................ ............................................ 9H1504H9.2 传感器和执行器 ............................................................................ ................................ 10H15345H9.3 供暖系统的监测与控制 ............................................................................ .................... 10H15546H9.4 通风系统的监测与控制 ............................................................................ .................... 102H15647H9.5 空气调节系统的监测与控制 ............................................................................ ............ 103H15648H9.6 空气调节冷热源和水系统的监测与控制 .................................................................... 104H160 49H10 消声与隔振............................................................................. ........................... 105H16350H10.1 一般规定 ............................................................................ ........................................... 106H16351H10.2 消声与隔声 ............................................................................ ....................................... 107H16452H10.3 隔振 ............................................................................ ................................................... 108H16653H11 绝热与防............................ 109H16954H11.1 绝热设计 ............................................................................ .......................................... 10H1695H11.2 防腐设计 ............................................................................ .......................................... 1H170附录 A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附录 B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简化方法附录 C 夏季太阳总辐射照度附录 D 夏季透过标准窗玻璃的太阳辐射温度附录 E 夏季空气调节大气透明度分布图附录 F 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的冷空气的耗热量附录 G 渗透冷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 n 值附录 H 空调负荷简化方法计算系数表附录 J 蓄冰装置容量与双工况制冷机的空气调节标准制冷量附录 K 设备与管道最小保温、保冷厚度及凝结水管防凝露厚度11 总则1.0.1 为了在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采用先进技术,合理利用资源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证健康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制定本规。
《建筑通风与防排烟》课程标准
《建筑通风与防排烟》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民用建筑通风与防排烟》是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针对建筑设计院、消防工程公司及防排烟系统应用等企业的防排烟系统设计、施工与维保等关键岗位,经过对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调研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的为适应防排烟系统设计、施工与维保等能力要求而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任务《民用建筑通风与防排烟》课程通过与建筑防排烟相关的实际项目学习,增强学生对通风知识运用的认识,让他们熟练掌握建筑防排烟的功能、组成和原理,熟悉建筑防排烟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要点,从而满足企业对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
3.课程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建筑通风与防排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初步形成进行常见民用建筑通风与防排烟设计、施工能力。
培养学生防排烟系统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工程识图、工程设计、工程施工。
课程以案例教学为主,以实际项目为载体,突出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贯彻加强基础、重技术应用及前后课程衔接的指导思想,注重内容的典型性、针对性,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教学中,注重课程思政教育,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建筑防火基本知识;(2)掌握建筑防排烟形式及各自的系统设计要求;(3)掌握防火阀与排烟风口的工作理及选用方法;(4)掌握排烟风机的选型方法;(5)掌握地下建筑的分类与建筑特点及其火灾特点;(6)掌握一般地下建筑与地下车库的通风与防排烟设计。
2.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通风与防排烟对建筑使用的重要性;(2)能够分清通风与防排烟的类型及设置部位;(3)能进行通风与防排烟系统的规划与设计;(4)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能力;(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民用建筑通风
1 2
通风的分类 自然通风 局部通风 全面通风 置换通风
3 4 3 5 3
§2.1 通风的分类
排风:把室内的污浊空气直接或 经净化后排至室外。
通风
送风:把新鲜空气补充进来,从 而保持室内的空气条件,以保证 卫生标准和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按通风系统动力的不同,可分为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两类; 按通风系统作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面通风与局部通风; 按通风系统特征的不同,可分为送风与排风。
图2-26 卧式风幕
§2.4 全面通风
全面通风也称稀释通风,它主要是对整个房间进行 通风换气。 要使全面通风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 不仅需要有足够的通风量,而且还要对 注 意 气流进行合理的组织。
比较下图中的两个个方案,哪个更好些?为什么?
思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局部送风
(1)系统式局部送风: 空气淋浴 送出的空气预先经过冷却、 净化等处理,然后经过一个 特制的“喷头”将空气以一 定速度送到室内人员身体上 部,在高温区造成一个范围 不大的凉爽区域。
§2.3 局部通风
二、局部送风
(2)分布式局部送风 1)普通风扇 适用范围:适用于辐射强度小,空气温度tn≤35℃的房间。 种类:吊扇、台扇、落地式风扇、墙壁式风扇等。 特点:构造简单、价格便宜、调节控制方便。 2)空气幕 原理:利用特制的空气分布器喷出一定温度和速度的幕状 气流,用来封堵门洞。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经常出入的商场、剧院等公共建筑需 经常开启的大门。
一、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 1.自然通风
定义:是依靠室外风力造成的风压和室内外空气温度差所造成 的热压使空气流动,以达到交换室内外空气的目的。
(1)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2)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热源
1.自然通风
(3)热压和风压同时作用下的 自然通风 一般来说,热压作 用的变化较小,风压 作用的变化较大。
§2.2 自然通风
一、自然通风的作用原理 如果建筑物外墙上的门窗孔洞由于热 压和风压造成压力差,则压力较高一侧的 空气必定会通过窗孔流到压力较低的一侧。
通过窗孔的空气量为:
自 然 通 风 量 的 确 定
L = vF = µF
2∆P
ρ
m3 / s
G = Lρ = µF 2∆P ⋅ ρ kg / s
§2.4 全面通风
一、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 3.设计原则: 3.设计原则:
(1)送风口应尽量靠近操作地点。 (2)排风口应尽量靠近有害物源或有害物浓度高的地 区。 (3)进风系统气流分布均匀,避免在房间局部地区出 现涡流,使有害物聚积。 (4)合理布置机械送风系统室外进风口。 (5)正确选用机械送风系统的送风方式。 (6)合理分配风量。
ρ≈
353 T
(4)计算各窗孔的内外压差。 各窗孔内外压差用式(2-7)和式(2-8)来计算。
二、自然通风的设计计算
3、设计计算步骤 、
(5)分配各窗孔的进、排风量,计算各窗孔的面积。 进风窗孔
Fa = Ga
µ a 2 ∆Pa ρ w
Gb
排风窗孔
Fb =
µ b 2 ∆Pb ρ p
二、自然通风的设计计算
按送出气流温度的不同
热空气幕 等温空气幕
冷空气幕 贯流式空气幕 按风机形式不同 离心式空气幕 轴流式空气幕 侧送式 下送式 上送式 单吹式 按吹风方向不同 吹吸式
空 气 幕
按吹风方向不同
图2-23 上送式空气幕 图2-22 侧送式空气幕
图2-24 下送式空气幕
图2-25 立式风幕 1-风机 2-盘管 3-条缝喷口
1、已知条件 余热量Q、有效热量系数m、室内工作区设计温度tn、室 外空气温度tw、房间内热源的几何尺寸及分布情况。 2、任务 根据已确定的工艺条件和要求的工作区温度,计算所必 需达到的通风换气量,确定进排风窗口的位置和面积。
二、自然通风的设计计算
3、设计计算步骤 、
(1)计算消除余热所需的全面通风量
)
Pf = k
2 ρ w vw
2
Pa
图2-7 建筑物四周的风压分布
三 风 压 和 热 压 同 时 作 用 下 的 自 然 通 风
( )
当热压、风压同时作用于某一窗孔时,窗 孔的总压差则为热压差和风压差的代数和, 即窗孔的余压和室外风压之和。 ∆Pz=∆Py+∆Pf
§2.2 自然通风
二、自然通风的设计计算
例 题
【例2-1】已知某房间的余热量Q=300 kW,m=0.6,室 t 30 t 38 外空气温度tw=30℃,室内工作区温度tn=38℃。房间 如图2-9。µ1=µ3=0.5,µ2=µ4=0.55,若不考虑风压 作用,计算所需的各窗孔面积。
§2.2 自然通风
三、自然通风系统的应用与设计 1.自然通风系统的应用
方案1
方案2
图2-28 气流组织方案比较
§2.4 全面通风
一、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 气流组织 1.定义:气流组织就是合理地选择和 1.定义:
布置送、排风口的形式、数量和位置, 合理地分配各风口的风量,使送风和排 风能以最短的流程进入工作区或排出, 从而以最小的风量获得最佳的效果。
2.形式:上送下排、上送上排、下送下排、中间送上下排等。 2.形式:
§2.4 全面通风
二、全面通风量的确定 定义:是指为了使房间内的空气环境符合规范允许的卫生
标准,用于稀释通风房间的有害物浓度或排除房间内的余热、 余湿所需的通风换气量。 1.为稀释有害物所需的通风量 2.为消除余热所需的通风量
G=
L=
kx y p − ys
L= Q cρ (t p − t s )
Q c(t p − t s )
全面送风 全面通风
(按系统特征不同)
全面排风 全面送、排风 稀释通风(混合通风)
全面通风
(按作用机理不同)
置换通风
二、全面通风与局部通风 2.局部通风
定义:局部通风就是利用局部气流,使局部地点 不受有害物的污染,造成良好的空气环境。 局 部 通 风 局部送风
局部排风
三、送风与排风
1.送风 向房间内送入新鲜空气或经过净化处理的空 气。 2.排风 将房间内的污浊空气直接排出或经过处理达 到排放标准后排出。
二、全面通风与局部通风 1.全面通风
定义:全面通风是在房间内全面进行通风换气的 一种通风方式。 思考:什么时候应使用全面通风? 答:在有条件限制、污染源分散或不确定、室内 人员较多且较分散、房间面积较大,采用局部 通风方式难以保证卫生标准时,应采用全面通 风。
二、全面通风与局部通风 1.全面通风
3.为消除余湿所需的通风量 G =
W d p − ds
L=
W ρ (d p − d s )
§2.4 全面通风
二、全面通风量的确定
全面通风量包括消除有害物、余热、 余湿所需的通风量,取其中最大值。 当通风房间有多种有害物时,应分别 计算,取其中最大值。 当房间内同时散发数种溶剂(苯及其同系物、醇、醋酸酯类) 的蒸气,或数种刺激性气体(三氧化硫、二氧化硫、氯化氢、 氟化氢、氮氧化合物及一氧化碳)时,全面通风量按分别所需 空气量总和计算。
计算原则
§2.4 全面通风
二、全面通风量的确定
换气次数法
换气次数n:是指通风量L(m3/h)与通风房间体积V(m3)的比值, 即: n=L/V (次/h) 因此全面通风量为:L=nV (m3/h) 思考题:某车间面积为500m2,层高5m,取n=12次/h,求全 面通风量。
§2.4 全面通风
二、全面通风量的确定
例
题
【例2-2】某居住区房间内同时散发苯和甲醛,散发量分 别为5 mg/s、0.6 mg/s,求所需的全面通风量。 【例2-3】已知某房间散发的余热量为120 kW,一氧化碳 散发量为12 mg/s,苯散发量为8 mg/s,当地通风室外计 算温度为31℃。如果要求室内温度不超过35℃,试确定 该房间所需要的全面通风量。
余压沿高度的变化
二 风 压 作 用 下 的 自 然 通 风
(
1、风压:由于风的作用所造成的静压的升高或降低。 迎风面静压升高,风压为正,形成正压;侧面和背面静 压降低,风压为负,形成负压。 风压为负值的区域称为空气动力阴影区。 2、风压分布 与该建筑物的几何形状以及室 外的风向有关。 3、风压值的计算
夏季
冬季
图2-15 季节组合式通风
图用与设计 3.自然通风系统应用的限制性条件 (1)室内得热量的限制。 (2)建筑环境的限制。 (3)建筑条件的限制。 (4)室外空气湿度的限制。
§2.3 局部通风
一、局部排风 1.定义
局部排风就是在局部地点把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污浊空 气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至室外,以改善局部空间的 空气环境。
§2.4 全面通风
三、热平衡与空气平衡 1.热平衡 热平衡指室内的总得热量和总失热量相等。 ΣQd=ΣQs,单位:kW 对于某一具体房间 ,热平衡方程式为:
Q1 + cLzj ρ w t w + cL jj ρ jj t jj = Q2 + cLzp ρ zp t zp + cL jp ρ n t n
1.当已知窗孔两侧的压力差、窗孔面积和窗的构造 时,即可求出通过该窗孔的流量。 2.实现自然通风的条件是窗孔两侧存在压差,它是 影响自然通风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3.tn>tw,下进上排;tn<tw,上进下排。
一 热 压 作 用 下 的 自 然 通 风
1、下进上排房间的自然通风 ∆Pb+(-∆Pa)=∆Pb+|∆Pa|=gh(ρw- ρpj) 可见,进风窗孔和排风窗孔两侧压差的绝对值之和与 室内外空气的密度差及两窗孔的中心距成正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