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疾病预后研究与评价

合集下载

临床分析疾病预后的与评估

临床分析疾病预后的与评估

临床分析疾病预后的与评估疾病预后的分析与评估在临床医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疾病预后是指疾病的发展过程和结局,在治疗和决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疾病预后的准确分析和评估,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预测疾病进展的可能性,并提供给患者和家属有关疾病预后的信息,从而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1. 疾病预后分析的方法疾病预后分析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检查结果以及疾病的自然病程等综合信息来推测疾病的发展趋势和结局。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疾病预后的分析。

1.1 临床观察法临床观察法是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观察并结合医生的经验判断疾病的预后。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营养状况、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变化,推断出疾病的发展趋势和结局。

1.2 实验室检查法实验室检查法是通过检查患者的血液、尿液、组织样本等,获取详细的生化指标、病理学特征等信息,以便判断疾病的预后。

比如,通过检查患者的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可以判断糖尿病、肝病、肾病等的预后情况。

1.3 影像学检查法影像学检查法是通过X射线、CT、MRI等影像学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以获取疾病的细节信息。

医生可以通过分析影像学结果,了解疾病的程度、范围和病变类型,从而预测疾病的预后。

2. 疾病预后评估的指标疾病预后评估是根据疾病的特点和预后分析的结果,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期、病因等因素,通过确定一些评估指标来评价疾病的进展和结局。

2.1 生存率生存率是评估疾病预后的最常用指标之一。

生存率可以根据患者的纵向追踪研究数据,通过统计学方法计算出患者在一定时间内存活下来的比率。

生存率可以被分为总生存率、病特异性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等。

2.2 事件发生率事件发生率是评估疾病预后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事件发生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特定事件的比率,如复发率、转移率、死亡率等。

通过对事件发生率的评估,可以判断疾病的进展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疾病预后的研究和评价

疾病预后的研究和评价

疾病预后的研究和评价疾病预后的定义疾病预后是指疾病发生后,通过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治疗,并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等综合评价,来预测其后续的疾病发展趋势和预计的疗效效果。

疾病预后评价是临床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预测患者的病情发展及其所需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等。

疾病预后的影响因素疾病预后评价的指标包括生存率、治愈率、复发率、转移率等,而这些指标的高低与许多因素有关。

疾病预后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的个人因素患者的个人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质、身体状况等。

不同的人群因年龄、性别等因素的不同,其治疗效果和预后也会有差异。

2. 病情严重程度病情的严重程度是影响疾病预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病情越严重,治疗难度就越大,复发率和死亡率也就越高。

3. 治疗措施不同的治疗措施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会有影响。

早期诊断、治疗措施合理、治疗时间足够长等都会对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4. 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习惯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习惯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之一。

保持积极心态,遵守医嘱,饮食合理、适量运动等都会对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疾病预后的研究方法疾病预后研究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前瞻性和回顾性。

1. 前瞻性研究前瞻性研究是指在疾病初发时进行病例的收集和标记,然后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长期监测和随访,记录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等指标,以便预测其后续的疾病发展趋势和预计的疗效效果。

前瞻性研究的优点在于对患者的疾病发展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更高。

2. 回顾性研究回顾性研究是指通过对以往的病例进行收集和回顾,对病例的病情、治疗效果、医疗经历等进行调查和分析,评估疾病的预后情况。

回顾性研究的优点在于收集数据的成本更低,研究周期更短,但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相对较差。

疾病预后评价的指标和方法疾病预后评价的指标和方法非常多样化。

在临床医疗中,常用的疾病预后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生存率分析法生存率分析法是通过对患者的死亡率进行统计和分析,来评估患者的生存期和预后情况的方法。

疾病预后研究

疾病预后研究

7.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
2024/7/9
26
(二)偏倚的控制 设计阶段:1.随机化方法(randomization) 2.限制(restriction) 3.配比(matching) 实施阶段:盲法观察减少测量偏倚
分析阶段:1.分层(stratification) 分析 2.多因素分析方法
1. 致病因素特征 :致病因素的致病能力及剂量 2. 疾病特征:疾病类型、严重程度等 3. 患者特征:遗传特征、免疫功能、年龄、性
别、心理因素、营养等身体素质 4.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依从性。 5. 疾病标志物: 6. 社会、家庭因素: 7. 其他预后影响因素:医疗保健体系、健康方
案等
2024/7/9
例题[8-1]教材120页,表8-1教材121页
2024/7/9
21
2.寿命表法
• 基本原理是先求出患者经干预后不同阶段的生存 概率,然后依据概率乘法定理将逐年生存概率相 乘,即可求出一定年限的生存率。
• 应用:寿命表法适用于大样本或者无法准确得知 研究结果出现时间的资料;还可用于复发等定期 随访计数资料指标的分析比较。
第一节 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
一、预后的概述
(一)预后的概念 预后(prognosis) 是指预测某种疾病发生之后
可能出现的各种结局及其频率。实际上,是指疾病发 病后的临床实际进程和转归状况,是对疾病病程发展 为各种不同的后果和结局,包括好转、痊愈、复发、 恶化、伤残、并发症和死亡等疾病结局的概率预测。
2024/7/9
18
二、生存分析 ➢生存分析:是分析暴露因素对结局发生的
风险及其发生的时间两个变量的影响; ➢生存分析的内容:
➢描述生存过程:估计不同观察时间各占的生存 率及平均生存时间等

预后的研究与评价

预后的研究与评价

三、疾病的自然病史
• 疾病的自然史(natura1 history)是指不给 任何治疗或干预措施的情况下,疾病从发 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
• 疾病的自然史包括四个时期:
–1.生物学发病期(biologic onset) –2.亚临床期(subclinical stage) –3.临床期(clinical stage) –4.结局(outcome)
– 某些自限性疾病如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勿需治疗也可自愈,预 后良好,同样是病毒感染如艾滋病和重症肝炎,预后就很差; 败血症虽然病可采用有效抗生素治疗而痊愈,但运动神经元 疾病肌萎缩侧束硬化虽发展缓慢,但无有效治疗,预后很差, 最终都因呼吸麻痹并发肺部感染死亡;霍奇金病的预后和病 理类型有关,淋巴细胞为主型预后最好,5年生存率为94.3%, 而淋巴细胞削减型预后最差,5年生存率仅27.4%。
3、患者的病情通常病情与预后密切相关,病情重 者,预后较差。
4、患者身体的素质 包括年龄、性别、营养状 况免疫功能等。
5、医疗条件医疗条件的优劣。
6、社会、家庭因素如医疗制度、社会保险制度、 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文 化教养、患者文化教养及心理因素。
第二节 疾病预后评定指标
• 1.病死率(case-fatality rate) • 2.治愈率(cure rate)系指患病治愈的患者
四、临床病程
• 临床病程(clinical course)是指疾病的临床期,即 首次出现症状和体征,一直到最后结局所经历 的全过程 。
• 特点
–可经历各种不同医疗干预措施。 –医疗干预措施可改变疾病病程。
• 病程可以因受到医疗干预(包括各种治疗措施)而发生改 变,从而使预后发生改变。在病程早期就采取积极医疗干 预措施,往往可以改善预后,在病程晚期进行医疗干预措 施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疾病预后就比较差。

疾病的预后研究

疾病的预后研究

• • • • • • • •
表2 甲疗法组的生存率及其标准误 序号i(1) 时间ti(2) 死亡数di(3) 期初例数ni(4) 生存概率pi(5) 生存率S(ti)(6) 标准误SE[S(ti)](7)
– 2.生存率的区间估计
• • • SE[S(ti)]= 0.08667 总体生存率(1-a)可信区间为: S(ti)±u x SE[S(ti)]
2. 治愈率(cure rate) 指患某病的治愈的患者人数占该病接受治 疗患者总数的比例。 3. 缓解率 指进行某种治疗后,进入疾病临床消失期 的病例数占总治疗例数的百分比。
• 4、复发率: • 疾病经过一定的缓解或痊愈后又重复发 作的患者数占观察患者总数的百分比。 • 5、残疾率(disability rate) : • 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期间内,实际存在 的残疾人数所占的比例。
• 3.生存曲线及中位生存期
• (1).生存曲线: • 根据以上计算出的不同时点生存率,
可以将随访时间作横坐标,生存率作纵坐 标将各个时间点生存率连接在一起绘制生 存曲线。
• (2)中位生存期:表示仅当50%个体尚
存活的时间。 • 1)图示法: • 从纵轴生存率0.5处划一条对横轴的平行 线与生存率相交,然后自交点划垂线与横 轴相交,此交点即为中位生存时间。
• (四)影响因素的研究——(COX比例风 险回归模型)
• • • • • •
式中Pe、Pc为试验组,对照组事件发生率; Qe、Qc分别为试验组、 对照组 标本含量构成比(Qe+Qc=1) 各组标本含量:ne=nQe nc=nQc uα、uβ 查u值表:P=Qe· Pe+Qc· Pc
• 例如:某医师欲比较两种早期乳腺癌疗法 的治疗效果,已知旧疗法5年生存率为 52.5%,新疗法5年生存率拟为72.5%,当 a=0.05, B=0.1时要观察多大的标本含量。

临床研究中的疾病预后评价

临床研究中的疾病预后评价

临床研究中的疾病预后评价疾病预后评价在临床研究中的重要性疾病预后评价是指对患者病情发展和生存期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估和预测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临床研究中,疾病预后评价能够为医生提供指导治疗策略、评估疗效以及预测患者生存期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临床研究中的疾病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以及存在的挑战。

一、疾病预后评价的意义疾病预后评价在临床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和预测,医生可以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的效果。

其次,疾病预后评价对于评估治疗效果也十分关键。

通过对疾病预后的研究,医生可以客观地评估特定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最后,对疾病预后的评估可以帮助预测患者的生存期。

对于一些临床预后较差的疾病,如恶性肿瘤,预测患者的生存期对于家属和患者本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常用的疾病预后评价方法1.生存分析法生存分析法是一种用于疾病预后评价的常用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时间的观察,可以利用生存分析方法对存在的影响因素和预后进行评估。

常见的生存分析方法包括Kaplan-Meier曲线和Cox 比例风险模型等。

2.预后指标的建立与验证预后指标是指用于预测患者疾病预后的衡量指标。

建立合理的预后指标对于准确评估疾病预后至关重要。

常见的预后指标有病理指标、生物标志物、临床指标等,如癌症的TNM分期。

3.预后模型的建立预后模型是通过对大量相关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疾病预后的方法。

预后模型可以基于统计学方法,如多元回归分析,或者机器学习方法,如人工神经网络来建立。

预后模型的建立旨在结合多个因素,对疾病预后进行全面评估。

三、疾病预后评价的挑战尽管疾病预后评价在临床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疾病预后评价需要大量的相关数据支持,而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是一项庞大且复杂的工作。

其次,疾病预后与患者个体差异相关联,不同人群的预后评价可能会有所不同。

疾病预后证据的研究与评价(本科循证医学

疾病预后证据的研究与评价(本科循证医学
影响因素的研究。
预后估计的要求:专业知识+ 患者的疾
病特征+ 预后文献提供的科学证据,进
展综合性判断和估计,使预测结果尽可
能接近患者的真实结局。
2021/8/8
8
二、预后研究的目的
1〕研究疾病对人类的危害性:
对无特殊治疗的疾病—了解其自然转归。
有治疗方法的疾病—研究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后的转归。
2〕探索影响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
年的人数观察满年的人数年生存率20171118231965年某市肿瘤医院总结曾在该院作过手术的607例乳腺癌病例随访10年的累积生存率607例乳腺癌术后生存率计算表术后年数期内死亡人数dx期初观察人数nx订正观察人数nx5期间死亡概率qx期间生存概率pxx1年累积生存率px18生存率的标准误spx1635960757550102508975089750012671694854495015350846507597001865543345317501354086460656800218383024722800131608684057040023931131791635007950902505250002521351220005740942604949002612114102915015300847004192002886761500650093500392000301524450067409326036560031734280000001000003656003172017111824经寿命表法计算出的生存率资料可以制作生存率曲线图
情况
(2)信度:用该量表检测后所得结果的可靠程度。可
用量表内各项指标在统计学上的一致性及重复测量
时结果间的吻合程度来表示。
(3)灵敏度:指量表能够正确地反映病人细微的病情

疾病预后研究的概念

疾病预后研究的概念

疾病预后研究的概念
疾病预后是指对患者的疾病发展和治疗效果的预测和评估,主要目的是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的康复和预防疾病复发。

疾病预后研究包括以下方面:
1. 疾病的自然发展过程:疾病发展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

通过对患者的长期跟踪,可以了解疾病的自然发展趋势及其变化规律,有助于规划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

2. 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疾病的预后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诊断时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对这些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做出更为准确的疾病预后评估。

3. 治疗方案对疾病预后的作用:不同的疾病治疗方案可能对疾病的预后产生不同的影响,包括影响疾病的复发率、病死率、生存期等。

因此,研究不同治疗方案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有助于制定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4. 生活方式对疾病预后的影响:生活方式是影响疾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饮食、运动、吸烟、饮酒等。

研究这些生活方式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有助于指导患者改善生活习惯,促进康复。

疾病预后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为医生提供更为准确和可靠的疾病治疗建议,最大程度地预防疾病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它也为医学科研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来源,促进医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加强疾病预后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水平和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疾病预后研究及其评价

疾病预后研究及其评价

生存 生存率 率 标准误
S(tk) (7) 0.9000 0.7000 0.7000 0.5833 0.5833 0.4375 0.2917 0.2917 0.0000
SE(S(tk)) (8)
0.0949 0.1449 0.1449 0.1610 0.1610 0.1747 0.1666 0.1666
第二节 生存率的寿命表法
适用于大样本资料 数据按时间区间分组 利用删失资料信息,按删失资料对进行 校正 区间中的删失个体折算为半个人时
第二节 生存率的寿命表法
一、生存率计算
例3:某医院对100名恶性肿瘤术后病人进行随 访所获得的资料如下表
术后 年数 t~ (1)
0~
1~
2~
3~
4~
5~
期初观 察例数
例2:某临床试验对32名晚期肺癌患 者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截止到研究期 结束,记录的生存随访资料如下表, 试计算100周生存率。
12.8 15.6 17.8 24.0+ 26.4 29.2 30.0 30.8+ 39.2 42.0 49.3 58.4+ 72.0+ 76.9+ 77.2 82.4 85.0 86.8 87.2+ 90.6 94.4+ 96.5 97.2+ 98.6 + 106.0+ 114.8+ 117.2+ 140.0+ 168.0+ 170.5+ 196.0 198.5+ 注:+ 表示该数据为删失数据(不完全数据)
某人群某时段总死亡例数 q 该人群同时段期初观察例数 当存在删失数据时,假定失访等删失事件在 观察时段的各个时间点是等机会发生的,故 分母改用校正观察例数。

流行病学——疾病预后研究

流行病学——疾病预后研究

(2) 发生不良结局的可能性有多大(定量)?
(3) 什么时候会发生(定时)?
(4)
对预后问题的研究也主要围绕着这三方面来进行。
(5) 而回答这些问题不能仅凭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主观推断,还 必须有真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第一页,共57页。
疾病预后研究
概述
预后研究设计及其偏倚控制
预后评估常用指标 生存分析
第二页,共57页。
✓ 了解某种疾病的发展趋势和后果,从而帮助临床医 师做出治疗决策:采用何种治疗方针和治疗方案、 治疗迫切性如何;
✓ 研究影响疾病预后的各种因素,有助于改变疾病的 结局
第五页,共57页。
相关概念 (Concepts)
自然史 疾病的自然史(natural history)是指在不给任何治疗或干预措施 的情况下,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
前,死亡以脑死亡为标志。这个标志是否恰当,有待生物医学的发展再作定 论。
第九页,共57页。
若干概念
预后因素(prognostic factors) 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都可称为预后因素。
若患者具有这些影响因素,其病程发展过程中出现某种结局的概 率就可能发生改变。
预后研究就是研究这些因素对于预后的影响。
预后研究的研究对象最好是处于临床疾病的早期阶段,至少应 该选择在同一病程阶段的患者,预后研究的结果才具有真实性。
如中风的预后研究应只包括首次中风患者,而不是多次 中风患者。当然,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如果仅想了解疾病的 晚期预后,应该收集同一晚期阶段的病人。
第二十七页,共57页。
(4)确定研究对象(determination of research subjects)
第二十九页,共57页。

临床分析疾病预后因素的评估与

临床分析疾病预后因素的评估与

临床分析疾病预后因素的评估与管理在临床医学中,对于疾病预后因素的评估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预后因素指的是影响患者在治疗后康复情况和生存率的各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疾病本身的特征、患者的个人特点以及治疗手段等。

准确评估疾病预后因素,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促进康复和生存。

一、疾病预后因素的评估1. 临床表现与疾病特征的评估疾病的预后与其本身的临床表现和特征密切相关。

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例如,对于肺癌患者,肿瘤的大小、位置、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是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2. 影响疾病预后的危险因素评估危险因素是指某些与疾病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

通过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可以提前预知患者的预后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例如,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是影响预后的常见危险因素。

3. 利用疾病评估工具进行综合评估除了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评估外,还可以借助疾病评估工具对患者的预后进行综合评估。

常用的疾病评估工具有死亡风险评分系统、预测模型等。

这些工具结合多个预后因素进行计算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疾病的预后情况。

二、疾病预后因素的管理1.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管理疾病预后因素的关键。

个性化治疗方案应该综合考虑病情、患者的个人特点和目标,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例如,在癌症治疗中,个性化治疗能够根据肿瘤的分子特征、患者的基因变异等因素,进行靶向治疗,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和效果。

2. 积极干预与康复治疗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积极干预与康复治疗是管理预后因素的重要手段。

积极干预包括在治疗过程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管理并发症、减轻症状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康复治疗则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3. 长期随访与管理对于慢性疾病或存在持续风险的疾病,长期随访与管理是管理预后因素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疾病预后研究与评价
第一节 概 述
一、基本概念
2
(一)预后的概念 预后(prognosis) 研究就是关于对疾病各种
结局发生概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实际上, 是指疾病发病后的临床实际进程和转归状况, 是对疾病病程发展为各种不同的后果和结局, 包括好转、痊愈、复发、恶化、伤残、并发 症和死亡等的预测。
33
在单因素研究中确定某因素是否系 预后因素时,必须保证观察组(存在某预 后因素)和对照组(不存在该预后因素)两 组的临床特点和其它非研究预后因素都 要相同,但在实际工作中常不易做到。
34
(二)疾病预后研究常用设计方案
35
疾病预后研究包括: 预后的评价及预后因素的研究。 根据研究的目的,及可行性的原则, 可 选择有关研究设计方案:描述性研究、病例 对照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前瞻性队列研 究,但预后研究的最佳研究方案是队列研究, 包括回顾性队列研究和前瞻性队列研究。所 选用研究设计方案不同,研究结果可以相差
10
临床医生可通过采取不同的医疗干预措 施来改变其病程。通过采用适当治疗措施, 可以改变疾病的发展过程,加速痊愈结局的 到来,缩短整个病程。
11
图:疾病自然史
12
三、影响预后的因素 (一)预后因素
能用来正确的预测疾病结果事件的发生
1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后因素包括:
1、 人口学特征 :年龄、性别。 2、 个性特征(心理因素)和身体素质。 3、 依从性。 4、 不同的疾病还具有特殊的预后因素。
39
二、生存率分析 对于象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 的预后不是短期内就能决定的,通常需要运用 统计学方法计算在一定年限以后的生存或死亡 情况来加以判断预后。此即生存率分析。 生存率分析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两种:直接法
14
(二)预后与危险的区别 1、危险因素(risk factors) 2、发生率不同 3、两者所产生的结果不同
15
(三)危险因素和预后因素之间的关系 可表现为三种情况:
16
1、因素只是某疾病的危险因素,而 与该疾病的预后关系不大。
17
2、某种因素只是某疾病的预后因素, 而与该疾病的发生无关,不是该疾病的危 险因素。
27
3、医疗条件 包括:医疗设备完善,医护人员专门 知识与技能,科学管理水平等,都是提 供优良医疗措施的必要保证。
28
4、患者身体的素质
29
5、疾病本身的特点 包括: 疾病的性质、病程、临床类型
与病变程度等常是影响疾病预后的重要 因素。
30
6、社会、家庭因素 如医疗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家庭成
员之间关系、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文化 教养、患者文化教养及心理因素都会影 响患者疾病的预后。
31
第二节 疾病预后的研究方法 一、疾病预后因素的研究方
(一)研究方法
32
预后因素的研究方法和疾病危险因素的 研究方法相似。一般可以先从回顾性的临床 资料中进行筛检,然后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及进 一步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加以论证,从而确定 是否为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可先从单因素分 析开始,然后进行多因素分析。
3
(二)研究和评价疾病预后的目的 1、研究疾病对人类的危害性 2、探索影响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 3、研究改善疾病预后的措施
4
(三)研究疾病预后的意义:
5
1、了解某种疾病的发展趋势和后果,从 而帮助临床医师作出治疗决策。
如: *采用何种治疗方针和治疗方案? *治疗迫切性如何? *应当采用何种社会心理治疗?
很大。
36
第三节 疾病预后的评价 可用描述疾病的病死率、治愈率、缓解 率、复发率、致残率、生存率等客观频 率指标表示;可以将研究对象进行长期 随访,纵向调查获得所需数据资料,其 基本设计方案是纵向的描述性研究。
37
疾病预后研究设计注意事项
38
一、疾病预后的判断指标 1.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2.治愈率(cure rate) 3.缓解率(remission rate) 4.复发率(recurrence rate) 5.病残率(disability rate) 6.生存率(survival rate)
能改善病人生存能力或延长生存期者。
22
*患者被早期疑诊,能获得进一步确诊 和治疗者。
23
*早期诊断措施发现的临床前期患者 不适宜用于经济条件差,居住边远山区的 人群,因限于条件,难以接受进一步确诊 和治疗,还有主张对不依从的患者,也不 宜进行早期诊断,因为作了也无用。
24
*应选择有价值的疾病进行临床前期 早期诊断,对人群常见病、多发病、危 害严重的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具有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
6
2、研究影响疾病预后的各种因素,有助于 改变疾病的结局。
3、可以通过疾病预后研究正确评价某项治 疗措施的效果。
7
二、疾病的自然史 (一)疾病的自然史 (natural history of disease) 疾病自然史是指在不施行任何治疗或干预
措施的情况下,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 整个过程。
25
*早期诊断措施宜用价廉,和易被患者接受 的,并且特异性高的诊断手段,以达到正确 早期诊断的目的。否则可将无病的正常人标 记为有病的患者,采用不必要的治疗,反而 增加其精神和经济负担,造成不良后果。
26
2、患者病情 通常病情与预后密切相关,病情不同、 预后各异。 凡病情较轻的病人预后较好, 病情较重者预后较差。
18
3、 某种因素既可以是某种疾病的危 险因素,又可能与该疾病的预后有关(预 后因素)。
19
(四)影响预后的因素 1、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下述方法有利于筛选病例可作到早期 诊断临床前期患者, 有利于改善病人预 后。
20
*普查: *定期健康体检: *医院常规检查
21
实施疾病早期诊断措施的原则: *凡早期发现的患者,采用有效治疗后,
8
包括以下几个时期:
1、 生物学发病期(biologic onset) 2、 临床前期(pre-clinical duration of disease) 3、临床期(clinical duration of disease) 4、结局(outcome)
9
(二)病程 临床病程(clinical course) 即疾病的临床期,是指疾病开始出现症状、 体征直到最后结局所经历的全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