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石壕吏》公开课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壕吏》公开课教学设计
千古诗心忧万般难眠愁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诗歌,把握节奏和感情,感知诗意。
2.通过品读诗歌,涵泳字词句内涵,体悟情感。
3.通过悟读诗歌,了解叙事诗特点,赏析手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品读诗歌,涵泳字词句内涵,体悟情感。
2.通过悟读诗歌,了解叙事诗特点,赏析手法。
❖教学难点:
赏析叙事诗的材料裁剪、形象塑造、留白手法。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曾学习过杜甫的名篇《望岳》,对杜甫有一定了解。但学生对其作品认识,大多停留在《望岳》所呈现的青年杜甫的积极向上和雄心壮志;或是对杜甫及作品有模糊的了解,对杜诗现实主义风格认识尚浅,对杜甫忧国忧民的感情理解不深,无法独立品味诗中精炼的语言。另外,在朗读方面,学生能力有限,有待于老师引导和点拨。
❖文本解读: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叙事诗,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事实里面,融化在具体的形象里面,尽量让事实本身说话,在事实的诉说中寄予了作者对安史之乱的控诉和对百姓的无限同情。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单刀直入,直叙其事。暮色即傍晚时分,百姓此刻躲无可躲,诗人也是辗转很久才到了石壕村,这个时间官吏才来捉人,说明其狡猾、狠毒。用“捉人”而不是“征兵”,说明百姓是被强迫带走的,“捉”字仿佛让我们看到,百姓在前面跑,官吏在追,追到了,抓了就走,更点出了百姓惧怕战争。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对比之下,石壕吏凶恶、暴虐,更显出百姓的卑微可怜、生活困苦。“听妇前致词”领起对家中景况的叙述,突出战争的频繁惨烈,带给百姓和普通家庭的巨大伤痛,蕴含了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一方面表现了儿媳泣不成声的伤痛,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
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
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丝毫没有给读者概念化的感觉。诗中还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之后,便集中写“妇”,不复写“吏”,而“吏”的蛮悍、横暴,却于老妇“致词”的转折和事件的结局中暗示出来。诗人又十分善于剪裁,叙事中藏有不尽之意。一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又如,只写了“老翁逾墙走”,未写他何时归来;只写了“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只写老妇“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被带走。诗歌用“独与老翁别”一句照应开头、结束全篇,既是叙事又是抒情地告诉读者:老翁已经归家,老妇已被捉走;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就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正由于诗人笔墨简洁、洗炼,所以才用了较短的篇幅,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
引领学生研读诗歌,再现岁月沧桑,涵泳圣人诗语,感悟圣人情怀,乃课堂价值所在。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夜晚有百般情态,世人有万般境遇,而在诗歌长河中,诗人也在那些漫漫长夜,写下了悠悠情思,请齐读:
【投影】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思亲念家让李商隐在巴山之夜难眠。
【投影】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宋】范仲淹《渔家傲》战事不绝让边塞将士在孤城夜不成寐。
【投影】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唐】杜甫《石壕吏》
石壕村的夜晚又为什么让杜甫辗转难眠?今天我们就和杜甫一起走进那个“泣幽咽”的晚上。
二、读诗入情
1.请同学们先看屏幕,将屏幕上每个词语齐读两遍。现在请大家把这些词语
在自己书上相应的位置标注出来。(板书:题目,作者)
【投影】
石壕(háo)逾墙 (yú) 邺(yè)城戍 (shù)
老妪 (yù) 幽咽(yè)河阳役(yì)
现在我们来齐读诗歌,要求读准确,读流畅。
2.范读诗歌:大家读得非常准确,但语气和节奏还需要加强。现在,我们来听一遍录音的范读。请同学们边听边领会,并给诗句标上重音和停顿。
3.齐读诗歌:(投影出示划分好节奏和重音的诗歌)请同学们根据标好的重音和节奏,模仿刚刚范读的语气语调,自由朗读。现在,我们一起再诵读一遍诗歌。
三、读诗悟意
1. 这一遍大家读得很好,老师听出了一种故事感。那么今夜,杜甫走进石壕村,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能用诗中的一句话进行概括么?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
2.请同学们将这个句子勾画出来。诗歌开头第一句就交代了事件,我们来齐读这个句子。那么以叙述事件为主的诗歌,我们称它为——叙事诗。
在读的过程中,老师注意到了同学们将红字部分进行了重读处理。哪位同学来分析下,为什么我们特别关注到了这几个字?
夜晚捉人,百姓无处可躲,官吏的狡猾凶恶。
用“捉人”而不是“征兵”,说明百姓是被强迫带走的,“捉”字仿佛让我们看到,百姓在前面跑,官吏在追,追到了,抓了就走,更能点出百姓惧怕战争。
3.官吏为什么要捉人呢?往往与战争有关系。杜甫是在记录一段历史,这段历史叫——安史之乱
【投影】(请一位男生读一下)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平息安史之乱,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邺郡,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乾元二年(759)春,杜甫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赶往华州。他在新安县西行途中,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首诗。
4.那么在这场战争中,百姓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在这首诗中,有没有哪一个字可以概括百姓的生活?
苦
我们来齐读一下这个句子:妇啼一何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