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的历史及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关系的历史及展望
一.中日关系大致经历了从学生到老师再到竞争对手三个阶段。
1.学生阶段
由于地缘政治的关系,日本很早就开始与中国开始交流,据《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和《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供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缓。”而在唐朝,日本向中国学习更是达到了顶峰,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进行大化改新。645年6月19日,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645年,即为大化元年。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但到了明朝,中日先后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特别是嘉靖二年发生在宁波酿成的拼杀事件——“争供之役”更是导致了中日正常的交流关系基本中断。
2.老师阶段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以中国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告终,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也逃不了与西方列强直接冲突的命运。1854年在美国的胁迫下,日本被迫签订了《神奈川条约》,也开始沦为殖民地的进程。
可是面对民族危机,中日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可是只有日本实现了向工业国的转变,成了中国人的导师。19世纪60年代,以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上层分子掀起了洋务运动,建立起了号称世界第七,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而在日本,鸟羽、伏见之战后,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将洋务运动的湘淮武卫、北洋舰队击得粉碎,但却第一次彻底将中国人从上朝天国美梦中打醒。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将目光转向日本,以日本为师,想要在日本身上找到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甲午战败后,清政府开始派遣第一批留日学生,开启了赴日留学之风。这部留学史堪称是半本中国现代史:武有黄兴、蒋介石、白崇禧、何应钦等,文有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周氏兄弟等。他们全是近代中国的风云人物。
3.对手阶段:由不死不休到竞争对手
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袭来,日本经济受到重创,为了转嫁危机,以军部为首的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如果说31年关东军擅自行动制造九一八事变,还不足以将中日带到完全的对立面的话,那么37年的淞沪会战中日完全成为了不死不休的对手抑或说敌人。45年抗战结束,战败的日本对美国马首是瞻,49年后完全奉行敌视中国的政策。
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可是经济的往来、政治的互动仍然无法遮蔽双方为竞
争对手的事实。经济上,日益崛起的中国经济体对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开始了越来越激烈的角逐,近年已经超过日本。政治上,双方领导人在东亚以及东南亚地区进行频繁的外交,其目的无异于争夺东亚秩序的主导权。领土上,双方在钓鱼岛的争夺竞争差点已经擦枪走火。军事上,双方频繁的军演不断刺激着地区敏感的局势。
二.中日关系的展望
1.双方不可能爆发大规模冲突乃至战争
从国际秩序方面来看,国际冲突的实质不是国家利益的冲突而是当时的国际秩序不能解决这一冲突。当前主导东亚秩序的仍然是美国,由于美国的军事力量的威慑,中国在东海不敢轻举妄动。同样也是由于美国的存在,日本的军事活动都在美国的节制下,没有美国的授意,日本也不敢擅自对华动手,毕竟现在的日本还承受不起美国的怒火。
对中国方面而言,首先,中国奉行的是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保家卫国的人民子弟兵,注定了不会蓄意挑起事端。其次,中国海军仍在由浅蓝向深蓝的转变的阶段,我们已经拥有了航母,但没有制空权制海权的航母就是“海上浮动的铁棺材”或者累赘。历史上,82年的马岛战争,阿根廷的“五月二十五号”航空母舰不仅不敢参战,还让大量的海基航空兵护卫它。最后,中国几十年的沿海经济建设,已经经不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如果我们不攻上敌国领土,或许我们连赔偿都拿不到。
从日本方面来看,制约日本最大的因素还是美国。美国控制了日本军事力量的核心。日本的F2战机确实性能先进,可别忘了,它的发动机仍然是美国提供的。日本引以为傲的金刚级驱逐舰,装备异常优异的宙斯盾系统,可是它的数据链仍然在美国手中。一旦美国将数据链关闭,留给日本的只能是一堆废铁。
对美国方面而言,中日一旦爆发大规模冲突,对美国而言是一种极其艰难的抉择,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美国坐山观虎斗。二战结束后,美国是极其避免与核大国进行直接冲突。即便是当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已经出现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美国依然将其克制了下去。两个核大国之间的冲突,最糟糕的后果就是核战争的爆发,造成双方都无法承受的代价。因此美国是尽量避免与中国的直接冲突。但美国对其盟友日本无动于衷的话,必然让其他盟友心寒,美国苦心营造的集体安全体系有可能就此土崩瓦解。
2.双方斗争不断,合作仍是主流
中日不可能爆发大规模冲突并不意味着双方无斗争。当前双方的斗争的焦点不外乎钓鱼岛与日本二战历史问题。对中国而言,钓鱼岛问题不仅只在维护领土与主权完整本身,钓鱼
岛还是唯一能与琉球扯上关系的地方。迈向深蓝的中国海军必须要突破第一岛链,而琉球这是第一岛链的关键点。解决琉球问题,不仅能东出太平洋,还能从西南方向包抄日本。所以,中国绝对不会放弃钓鱼岛,只是现在没有足够的力量去解决而已。对日本而言,钓鱼岛牵扯的是东海资源问题,以钓鱼岛为中心可以划一大片经济专属区,专属区下可是大量的可燃冰,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绝不会放弃视为生命的能源。
日本对二战历史的歪曲篡改,牵扯的不仅有中国,还有亚洲的另一些二战受害国。一个连历史都没法正视的民族,怎么能让它的邻居放心?而对于日本,正视二战侵略历史,对国内的军国主义而言,是毁灭性的,军国主义将丧失其存在的土壤。
但在经全球化的今天,中日加强合作是一种趋势。经济上,中日存在互补性,日本的高精尖科技与中国的劳动力是可以结合的。中日分别是世界上第二大第三大的经济体,又隔海相望,加强彼此的贸关系,对双方而言都极其重要。政治上,双方领导人都对彼此十分看重。中国要和平的走向太平洋,需要日本最低限度的沉默,同样日本想入常,必须得到中国的支持。文化上,双方同属东亚文化圈,都受儒家思想、佛教的影响,双方在民族性上都有一定的共性。同时中国目前在发展中所遇见的问题都能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这一方面而言,日本是中国的一面镜子,对当下的中国有借鉴意义。
中日同为东亚大国,尽管有数不清的历史恩怨,但步入21世纪,面对合作与发展的激荡,双方应摒弃前嫌,加强合作,寻找中日双方的利益交汇点,促使双方关系稳步发展,携手迎接未来的机遇,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