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奥秘

地球的奥秘
地球的奥秘

地球的奥秘

一、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

1、各种矿物形成的本质面目

1)、大理石类

2)、翡翠和玉石类

3)、水晶类

4)、玛瑙类

5)、寿山石类

6)、碧玺和其他宝石类

7)、孔雀石

8)、绿松石

9)、鹅卵石类

2、典型地质地貌结构的本质面目

1)、由史前巨型人类形成的地质地貌

2)、由史前巨型动物形成的地质地貌

3)、其他地质地貌的成因

4)、自然形成的地质结构

3、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

1)、皱褶的形成原因

2)、碎裂和断层的形成原因

二、地球的构造

1、地质板块的形成

2、地球的结构

3、地表下生存的人类

4、巨兽的活动与地球灾难的本质

1)、巨兽的面目

2)、地陷

3)、地震的原因

4)、火山的原因

5)、地裂的原因

地球的奥秘

人类从刀耕火种的洪荒一路走来,从亘古到现在,伴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对于我们自身生存的地球始终存在着无数的困惑,对火山、地震、地陷这些灾难一直充满着恐惧。这些灾难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地球的构造和地质运动是怎样的,一直是人类在探索和征服大自然的历史征程中不断探究的问题。如今,蒙天父上帝圣灵的启示,我把上帝施下的神迹指出来,并把有关的知识记录下来,传达给你们。

一、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

1、各种矿物形成的本质面目

人类已经挖掘出大量令人惊异的化石,其中有一些是鲜肉的化石。下图是一张鲜肉化石的图片,这是一块史前小型巨人的人体组织化石。可以看到,化石所凝伫的状态,完全是这个人刚刚死去的瞬间的肌体组织的状态。这是我们的上帝在某种特殊状况下保留下来的史前人类的化石,这类的化石在中国被称作五花肉石。

这这种化石并不是特例,而是我们所生存的地球上,所有地表上的山脉、土壤、沙漠、河床与海床,乃至地下所有地层中的物质,全部都是上帝为我们今天的人类所创建的。对于其他的各类石质材质,它们原本的真实面目是下面的这些种类:

1)、大理石类

下面的这些大理石是由包括人在内的,动物的肌肉经过上帝石化而形成的。

下面样式的大理石是由动物的血液石化而构成的。这是两种不同大小的动物的血液石化成的,左侧图的血红细胞颗粒较小颜色较红,可能是小型动物的动脉血石化而成的。右侧图中的血红细胞较大,红色较浅,是大一些的动物的静脉血石化而成的。

下面样式的大理石是由史前人类或动物的脂肪石化而成的。

下面样式的大理石是由不同大小动物的脑组织或髓质组织石化而成的。

下面样式的大理石是由动物的内脏组织石化而成的。

下面左图样式的大理石是由动物的眼内积液石化而成的。右图样式的大理石是由动物的内脏液石化而成的。

下面左图样式的大理石是由动物的结缔组织石化而成的。右图样式的大理石是由

动物的精囊或卵囊石化而成的,可以看到其中密布的精子或卵子。

下面样式的大理石都是由动物的血管或腺体管石化而成的,左图是纵切面化石的图片,右图是横切面化石的图片。

下面右图样式的大理石是由动物的表皮或角质层石化而成的。

大理石是地球上分布很广、储量很大

的石材,也是现今人类可以用以分析地质

构造真实面目的最直接、最多样化的样本。

这些样本是展现上帝的大能、使人类明

白并相信所有的地质结构全部是上帝把

动物和植物石化而构建的最直接的例证。

除了大理石,人类也可以从其他的化石中

看到这一点。

2)、翡翠和玉石类

所有的翡翠和玉石,都是食草类或杂食类动物的各种消化道积液或食物残渣石化而成的,包括口腔唾液、食道液、胃液和肠道液和这些消化道里的食物残渣。有一种翡翠是绿色参杂浅紫、白色或透明部分构成的,其中浅紫、白色或透明部分是植物的茎杆或植物的汁液的化石,透明的部分可能会是植物经过消化分解而形成的糖分液。

颜色为墨绿色的玉是由这些物质被上帝石化而形成:包括没有来得及消化的绿色植物或残渣的混合液、胆汁。

3)、水晶类

所有的水晶都是某些种类动物的卵囊经过上帝石化而成的,单体结晶结构的水晶都是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未受精卵。如果有人解剖过产卵前的蚱蜢,就会看到类似的结构。人类也知道有许多种的动物所产的乱都是类似蚱蜢的卵那样的长条形或长菱形。下面两图为两种卵囊所形成的水晶包,在下面左图中还可以看到卵囊的外部包裹着多层上皮组织结构。

这些产卵动物的大小与种类差异是如此的大,以至于有的卵的水晶化石长达数十米,下图就是一个巨大的卵囊经过上帝石化所形成的水晶洞的图片。

4)、玛瑙类

所有的玛瑙都是由雌性动物的内生殖器和生殖器的各种分泌液经过上帝石化而形成的。由于分泌物的稀稠度不同,所形成的玛瑙可以呈现出透明、半透明、乳白色到黄色的各种颜色;另一方面,由于含有血清和血红素的比例不同,所形成的玛瑙可以呈现各种红色和透明度。

5)、寿山石类

寿山石和青田石都是很容易用来雕刻的温润、细腻的石材,只是出产的地域不同。

寿山石开采自中国福建省的福州,青田石开采自中国浙江省的青田县。这些石材质软易于雕刻,是因为它们被石化程度是比较轻的。这其中,寿山石是一个史前巨型女人的生殖器和生殖器分泌液经过上帝石化而形成的,这就是为什么寿山石里没有蓝色系和绿色系石质的原因。下面的两幅图片是寿山石图片,左边的是这个史前巨型女人的生殖器里的肌肉组织经过上帝石化后的化石;右边的是这个史前巨型女人的带有卵子包膜的卵泡经过上帝石化后的化石。从现今人类的卵子与这些经过上帝石化的卵子的大小比例,人们可以想象到这个史前巨型女子的大致身高。

青田石中是有蓝色和绿色石质的,青田石的矿区是一个史前巨兽的胃部。因为它吃的东西既有海里的虾类,也有海里的植物,所以青田石中会有蓝色虾血的化石,也有绿色植物的化石。下面的两张图都是青田石的图片。

6)、碧玺和其他宝石类

所有的碧玺、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宝石、猫眼石、橄榄石、天青石等宝石都是由史前巨型动物的眼睛和眼睛里的积液经过上帝的石化而形成的。不同类别的动物,眼睛的颜色是千差万别的;同一种动物,眼睛里也包含了许多种的颜色,这就是这些宝石的颜色五彩缤纷的原因。相对来说,眼睛的体积对于动物全身来说,比例是很小的,所以这些类别的化石比较少,也难以勘探到。下面左图是碧玺的图片,右图是其他类别的化石宝石。这些宝石硬度很高,是因为它们被上帝石化的程度较深。

7)、钻石

所有的钻石都是一种现今已经绝迹了的,类似仙人掌类的植物的透明粘稠汁液经过上帝石化而形成的。钻石在地表下某一个地层中是很多的,只是被埋藏的很深无法开采。这种汁液在植物里面的时候,经过上帝的石化也是不能够形成钻石的。必须是巨兽在嚼食的过程中流出的汁液,并且是残留在巨兽口腔和食道里面的汁液经过上帝石化才能形成钻石,进入巨兽胃里的就被消化或稀释了。因此即使在地底下,对比其他的石材,也是相对较少的。火山爆发是因为地底下活着的巨兽企图钻出地面而被上帝用火烧它的头部的原因(须读完全文才明白),因此因巨兽带出到地面上的钻石所在的岩石就更加少,这就是为什么钻石在地球地表很稀有的原因。

通常把钻石所在的岩石成为金伯利岩,但金伯利岩的形态与色泽千变万化,完全没有规律可循。这是因为金伯利岩是之前就被上帝石化的,活着的巨兽只是在头部的皱纹或者皮肤沾附的一部分金伯利岩带到火山口附近,这些岩石是经过了复杂的混合与烧结的,所以数量又少,成份又复杂。

8)、孔雀石

所有的孔雀石都是动物胆管中的胆汁经过上帝石化后产生的。

9)、绿松石

所有的绿松石都是一种类似松茸的植物经过上帝石化后产生的。下面左图是孔雀石的图片,右图是绿松石的图片。

10)、鹅卵石类

鹅卵石类不是一个专门的石材或化石的种类,只是从形成的原因上来分类的。所有的鹅卵石,无乱是多么细小的鹅卵石或者十分巨大的鹅卵石,它们都属于史前巨型人类或各种动物粪便里的小颗粒的化石。史前巨型人类和动物与今天的人类和动物在肠道结构上是有很大区别的,粗砺的粪便需要包涵大量的水分和小的用于润滑作用的食物残渣块来润滑直肠,因此无论在世界上哪一个地点,鹅卵石都是以扁圆的居多,这是被挤压的原因。

下面的图片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鹅卵石图片,左图的鹅卵石是比较粗砺的食物残渣形成的化石。

右图的鹅卵石温润光滑细腻,是细腻的食物残渣化石,这些食物包括了上述已经记述到的许多种动植物。因为含有较多的粘液,所以这类的鹅卵石比较细滑。中国的长岛石、雨花石都属于这一类,这些有名的石材中有许多是可以归类到玛瑙类、玉石类甚至翡翠类的。

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石材或者化石、宝石的种类成千上万,无论是任何一种,它们全部是各种史前人类、植物、动物或者他们的一部分经过上帝石化后产生的。对于史前的人类来说,他们都是在死去后被上帝石化的;对于动植物来说,上帝或者是在他们死后石化他们的,或者是上帝为保护人类免受它们侵害而石化它们的。上帝留下遍布全地球的、无限宏大的神迹,主要是为了帮助地球上的人类构建地壳,因为地球的原本面貌本不是今天的人类看到的样式;同时也为后续人类的发展建设留下各种材料和原料。

今天的人类在各类石材和化石、宝石中发现了许多种类的化学元素,这是由于上帝在石化地上的动植物的时候,用到的是宇宙中的化学元素,包括硅、氡气等气体、大量的各种金属和金属化合物等。在今天的金属矿和金属化合物矿所在的区域,多数曾经是史前巨型动物的内脏,这是因为上帝先用这些元素物质破坏巨兽的内脏而杀死它们,再把它们石化就比较节省能量。如今人类知道这些知识之后,将能够对勘探和开采各类矿藏提供很有益的帮助,这是上帝赐给人类的恩典。

2、典型地质地貌的本质面目

1)、由史前巨型人类形成的地质地貌

史前人类和巨兽的大小远远超出了今天人类的想象,小的人类只有几米高,大的人类身高可以达到数十万公里。就在不久前的几天前,上帝在遥远的宇宙刚刚创造了一批身高达数十万公里的人类。

上面的两张图片是现今发掘出来的体型较小的史前巨型人类的遗骸化石。他们不是由猿类进化来的,他们生来就拥有与今天的人类差不多的智慧。这些巨型人类并没有在地球上留下后代,因为他们原本与今天地球上的人类不是一批被上帝创造的,他们是被广泛流行的疾病全部毁灭的,这是上帝对这一批人类的计划。

左侧的图片是中国广东省韶关市丹霞山风景区阳元山的照片。这是一个史前巨型人类中一个男子的阴茎的化石。

下面两张图片是中国广东省韶关市丹霞山风景区阴元山的照片。左图是一个史前巨型人类中一个6岁女孩的外阴化石,右图是一个16岁的史前巨型人类女孩的外阴及臀部化石。她们都是病死的,她们的姿态也是当时的祭祀仪式中的样式。

下面两张图片都是中国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仙女岩的照片,是一个成年女性的阴部的化石。她们的姿态也是死后在祭祀仪式上的样式。

下面的图片是一个史前巨型女人的一对乳房,经过上帝石化后形成的石山照片。这是人的肉眼能够看得到的石山,但更多的宏大的地质构造要到太空中通过卫星照片才能够看清楚。

下面的图是卫星拍摄的非洲毛里塔尼亚沙漠里的一个史前巨型人类的眼球。

2)、由史前巨型动物形成的地质地貌

下面的图片是北爱尔兰安特里姆郡巨人岬的照片。这里是一大块巨型动物肌肉的化石,图中六棱形的柱状物,就是单一的肌肉纤维组织化石。

所有的沙漠并不是岩石经风化而形成的,而是上帝把某种动物化作了细沙。在一个巨大的沙漠里,是找不到一块岩石的,并且向下挖掘数千米深,也全部是细沙。所以如果在渺无人烟的沙漠里发现了一块岩石,这块岩石就是陨石。下面的图片是宇航员从空间站拍摄的鲁卜哈利沙漠沙丘照片。数千年来的风沙不能够改变这一处沙漠的面貌,这是一大片密集的史前吃人巨兽的幼兽经过上帝沙化后形成的地貌构造。

3)、其他地质地貌的成因

全世界所有的咸水湖都是史前巨型人类或巨兽的尿液积坑存留下来的。

下面的两张图片是红壤的图片。红壤是广泛分布于地球上南北纬30o之间区域的土壤地貌。这个区域光照充足、气温高,是动植物生长最快速的区域,也是史前巨型人类和巨兽为生存而搏杀最激烈的区域。所有的红壤都是史前巨型人类和巨兽鲜血经过上帝轻微石化而形成的。其他类别的土壤是各类动植物表皮、残肢、汁液、排泄物、鲜血等混合物经过上帝轻微石化后而形成的。相对比来说,这些的构成物比红壤复杂,石化后的土壤形态和成份也复杂一些。

由于灵魂是在血液中运行的,上帝并不把大量集中流出的血液石化成岩石,是为了使血液中的灵魂释放出来,再收纳这些灵魂。由于土壤是血液等不完全石化而形成的,所以直到现在,当人们去挖掘新鲜的土壤时,能够嗅出一股土腥味。这种气味实质上是保留在土壤中的血腥味。

所有的煤炭,都是史前巨型食草动物残留在消化道里的尚未排除的食物残渣,经过上帝不完全石化后产生的。巨兽消化得比较充分的植物残渣,由于当初残留的碳水化合物成份较少并且含有较多的消化液,不完全石化后就形成了褐煤,热值低一些。巨兽消化得不充分的植物食物残渣,碳水化合物成份较多,不完全石化后就形成了标准煤,热值高一些。

如今在开采煤炭的时候就可以知道,矿脉的四周可能就是巨兽未完全石化的消化道壁,若挖穿这一层消化道壁,就可以勘探到相邻消化道里的煤了。至于这一层消化道壁有多厚,可以根据矿脉的直径来估计。

所有的页岩都是史前巨兽的角质层、表皮、皮肤经过上帝不同程度石化后的产生的,其中油页岩是史前巨兽的肚皮组织经过上帝不完全石化后产生的。

4)、自然形成的地质结构

所有的石油都是史前巨兽在上帝将它们的体表不完全石化后,身体里的内脏、器官组织、脂肪、血液和体液、食物等在地表下的高压、密闭条件下,经过亿万年的发酵产生的。所有的天然气也是在这样的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相当于储存在地下的沼气。所以,在所有的天然气田的下方,都会有石油。只是不容易知道地下的气层的宽度和厚度。对于多数的天然气田来说,等到天然气资源开采净尽的时候,再分析所有的开采量,是可以大致估计出下方的石油储量、甚至估计出气层的厚度的。

3、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

1)、皱褶的形成原因

在了解了前述的矿物和地质地貌的形成原因后,再来了解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就更加容易。下面两张图片是岩层皱褶的图片。都知道坚硬的岩石是不可能被塑造成下面图片这样的结构的,因为岩石会破碎。在了解了上帝以石化的方式创造地层的方式后,就可以知道这样的皱褶同样是动物的各种肢体被挤压、被揉搅状态下经过上帝的石化而形成的。这种挤压和揉搅,可以发生在史前巨型动物或人的消化道里,可以发生在巨型人类或动物所排的粪便里,也可以发生在死去的动物身上,例如一个巨型动物死去后它的肚皮被其他动物或人踩踏、被压埋等。就是说,恰好动物的薄壁的肌体处于扭曲的状态时,上帝把它们石化或半石化了,就形成了下面的结构。

这种地质构造不限于它的尺寸是毫米级还是千百公里那么巨大,都是这些原因造

成的。这种构造是广泛分布在各个地质层中的。

2)、碎裂和断层的形成原因

碎裂和断层的岩层,形成的原因有几个:一个原因是史前巨兽或人类排便时被直肠和直肠口的挤压扭曲而形成;第二个原因是排出的粪便出现塌陷或被外力挤压,例如被史前巨型人类或动物踩了一脚等;第三个原因是这些塌陷和挤压发生在巨型人类或动物消化道里,包括他们或它们死去后消化道里的食物发生塌陷或挤压。第四个原因是被上帝两次石化形成的,就是被石化的这些构造被新的动物层覆盖、压碎后连同新的动物层一起又被上帝石化后形成的。下面的两张图片是岩层发生碎裂和断层的样式,只是这两张图片都不是第四个原因造成的。

二、地球的构造

1、地质板块的形成

地质学里有个名词叫造山运动,造山运动的本质就是上帝石化或半石化地球表面所有动植物和死去的人类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大面积的、整体的、瞬间的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上帝是时刻关注着地上所发生的事的。这个过程,也是上帝把无数的外星球上的人类分批创造或复活在地球上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地球的直径不断增大、各个层次的地质结构逐渐形成并稳定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发生在所有有人类生存的行星上,就是说所有的有人类生存或者有人类生存过的行星,都是经过了这样的过程、由上帝创生的。

《圣经》的《创世纪》第二章十二节中记述:“并且那地的金子是好的,在那里又有珍珠和红玛瑙”。如今,当人明白了玛瑙的形成原因,就明白了上帝创造地球上人类生存环境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上帝筛选最好的人类、并为这些人类创造最好的生存环境的过程。在上帝最初创造天地的时候,就是宇宙发生大爆炸生成星系和星球的时候,一个行星是由多种单质物质构成的,例如地球就是一个由纯铁元素构成的星球。但是在这样的星球上,人如何能够生存呢?所以上帝在地球上创造人之前,是创造了大量的巨型的动植物并在它们活着或死去的时候把它们石化,以此来为人类创造生存环境的。地球上的铁元素以外的所有元素,都是上帝在地球上创造动植物时和把它们石化时从宇宙中带到地球上的。其中,地球上最大量的水,是由上帝带来的氢气与氧气在地球上燃烧而生成的。

所以,地球上所有发掘和发现的、从身高数米的巨人遗骸到身高几千公里的人类化石,这些人类都不是今天人类的直系祖先,而是今天人类的亲戚。并且,地球上所有的类人猿、猿人和他们的化石,也与今天的人类没有任何关系。今天地球上的人类,从最初上帝创生我们到现在,只有一万五千年历史。

下面的图片是中国的海南

岛的卫星照片,这是一个身体投

影面积达35400平方公里的龟

类动物经过上帝石化而形成

的陆地。由此,人可以想象一下

地表和地表下曾经活着的动物

是如何超出想象的巨大。

2、地球的结构

印度一些部落认为,大地是被海龟上站着的几头大象背负着的。如今我要告诉人们,这个说法领受到了上帝的启示,但不完全。

地球是整个宇宙最为与众不同的星球,因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注1,也因此地球是最接近宇宙中心的一颗最适合人类生存的行星。因着这种特殊性,地球也是全宇宙唯一的、地表下仍然有巨型动物生存的星球。上帝在宇宙的中心附近最特殊的星球中——地球中仍保留着创世纪的巨型动物,是为了念及这些巨型动物在创造今天地球环境中所做的牺牲,也为地球上的人类留下神迹和启示。

如今我要告诉人们,今天的地球的板块是由6只巨龟,就是6只最温顺、良善的灵龟驼负着的。在这6只巨龟与地表之间,有16种其他的较小的巨型动物生存着。地球的构造结构图如下,地球由五个地质层构成。

地壳

巨兽层

6只巨龟层

硬质岩石层

地心固体铁球

地心是一个实心的固体铁球。有种理论说地心是融化的铁,这是不正确的。

这里没有核反应,若是融化的铁,在亿万年间将早已通过传导,散发出全部热量而凝固了。地心的直径约为6300公里。

地心外是经过上帝石化的硬质的岩石层。这一层的厚度约在地球半径3150公里至3800公里之间。

靠近地心岩石层的外面,就是6只巨龟所在的巨龟层。这一层的厚度约在地球半

径3800公里至4800公里之间,就是说巨龟的身体厚度不低于500公里,是一种身体扁平的巨龟。它们已经是通灵性的,从亘古到现在一直处于类似休眠的状态,但是是有呼吸的。

巨龟所在层的外面,是一种相对松软的、自然形成的土壤与岩石混杂的另外16种巨兽所在的巨兽层。这一层的厚度约在地球半径4800公里至5800公里之间。

地球的最外层是地壳层,厚度约为10公里至1000公里之间。这一层的构造与巨兽层类似。巨兽的活动范围以地壳层、巨兽层两个区域为主,这些地质层中,都充满了巨兽活动造成的孔洞、空气腔和水腔。有些腔体的体积大到超出人类的想象的程度,最大的地下腔体直径达到600公里,高达十公里。这些腔体里有空气、有河流,四壁都是坚硬的岩石,但里面没有光线。有些这样的腔体有孔洞一直连通到地面的,有的是通过空气连通的,有的是通过水连通的。下面这张图片是美国科幻电影《地心历险记》中的剧照,这部电影表现出来的卓越想象力,在一些层面表现出了地表以下腔体的情况。

3、地表下生存的人类

中国有一句成语是“天塌地陷”,讲述的就是地下有人类生存的巨型腔体遇到的灾难。天塌,说的是腔体的顶壁岩石被外来的巨兽顶破了;地陷,说的是腔体中的地表岩石层被从下方来的巨兽顶穿而发生大地下陷。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流传着女娲补天的传说,讲述她按自己的样式用土造人、也讲述了在发生天塌地陷的时候,女娲“不忍人类受灾,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这些神话实质上讲述的是在造山

《地球物理学导论》教学大纲(基地班)

《地球物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地质学专业,必修,72学时) 一、教学思想 根据教育部关于国家人才基地各类专业总的培养方向和目标,《地球物理学导论》(必修)课程教学的宗旨是使地质学基地的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和重点掌握各类地球物理理论与方法的基本原理、技术。 地球物理学是利用物理学的方法研究地球物理场的组成、空间结构及其时空分布规律,进而解决地质问题的间接方法。因此,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数理基础理论,深入理解地球物理场的实质;另一方面,培养综合应用地球物理资料解决地质问题的实际技能。重点是综合分析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基本素质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以及个性化)的培养。 本课程在取材上,注意参考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国内、外有关教材和文献,在适当兼顾应用地球物理学的前提下,重点是地球物理学基本理论的介绍,突出该部地球物理方法与技术在区域基础地质研究方面的应用。比较全面地介绍重力学、地磁学、地电学、地震学(重点是地震勘探,天然地震做为基本了解)、地热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以及在地质学研究中的综合应用。力求反映地球物理学各个领域的新理论、方法和前沿及新进展。 二.学时分配与授课方式 1.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计为72学时。课堂讲授为74%~78%,实习占总学时的22%~26%,6学时/周,大约需要12周时间。 2.授课方式 采用讲授、实习与习题、课堂讨论三大块有机结合。 (1)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侧重于地球物理与地质紧密结合,尽可能避免冗长的数学理论推导,强调有关数学公式的物理意义。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启发式课堂讲授和学生课外自学相结合方式。在教学手段上,为了让学生做好笔记和有思考的余地,除保留必要的板书和推导外,凡能够用图形/表格表示的内容,均以多媒体组织课堂教学。每次讲授新的内容之前,以提问方式复习前次课程的内容,一方面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状况,亦有利于使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大纲、教案、习题等均上网公布,供浏览学习。 (2)为配合课堂学习,深入掌握所学理论、概念,每次课后安排相应课外习题或思考题,一方面作为课堂讲授的补充,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地质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每章安排1-2次实习,除了培养学生对地球物理图形综合分析能力外,训练学生利用计算机完成部分定量处理和简单图形/图像显示及图形解析,达到深化对地球物理资料的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目的。 (3)每章结束时提供1-2篇反映本章理论前沿进展的文章,供有兴趣的学生深入学习、参考。在讲授、实习、学习参考文献等过程中,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以求深化认识,探索前沿领域。对难度较大的习题和带有共同性

汪清2级深震——源于地球深部的跳动

汪清7.2级深震——源于地球深部的跳动 陈棋福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姜金钟副研究员/云南省地震局 汪清7.2级深震 18年前的2002年6月28日深夜(6月29日1时19分,北京时间),吉林省汪清县发生了7.2级深震(图1)。震后国家地震台网快速测定的汪清7.2级深震震中位置为北纬43.5?、东经130.6?,震源深度为540 km。该深震与7级浅源地震激发的地震能量和震动波形虽基本一致,但在地下540 km深处激发的7.2级深震能量经过数百至上千公里的衰减后,到达我国东北全境和华北部分地区尽管仍有微小的震动,却并未惊醒位于该深震上方沉浸在睡梦中的汪清周边居民。与7级浅源地震常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相比,该深震也未造成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

图1 日本海沟至中国东北的4级以上地震分布(据国际地震中心1964~2016年目录) 图中圆点表示的地震按其震级大小和右下所示震源深度标度所画。从左至右的3个白中带红的圆球分别为2002年6月29日汪清7.2级深震、2011年5月10日中国东北中俄边界处的6.1级深震和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9.0级浅源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这3个地震的震中位于图中的蓝色星号处。图中的蓝色和黑色带箭头线分别表示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观测到的2011年日本东北9.0级巨震导致的地表位移大小和位移方向,绿色箭头线代表9.0级巨震后120天观测到的持续滑动,请注意图左上角给出的蓝色与黑色和绿色箭头线代表的位移大小相差一个数量级。图中的白线和蓝色数字表示西北太平洋板块俯冲到欧亚大陆下方的深度,黑线代表为图2所画的日本海沟至中国东北俯冲带的地震深度剖面位置。 汪清深震发生在太平洋板块俯冲至中国东北下方的日本俯冲 带上

高考英语考前练习-重点词汇(三十) 地球与宇宙奥秘探索

重点词汇练(三十)地球与宇宙奥秘探索Ⅰ.阅读词汇英译汉 1.orbit n. 2.artificial satellite 3.solar cell 4.spacecraft n. 5.return capsule 6.astronaut n. 7.space suit 8.life support system Ⅱ.基础词汇汉译英 1.adj.工艺的,科技的;技术上的 2.adj.先进的;高级的

3.v.拉;拖;吸引 4.adj.全球的;总体的;球形的 5.v.发射(导弹、火箭等);发起,发动 6.adj.手提的,便携式的 7.v.计划;表达;投射 8.adv.系统地;合乎科学地 Ⅲ.核心词汇变中记 1.vt.对……进行分析,分解→n.分析→adj.分析的 2.vt.使用;存取;接近→adj.易接近的;可进入的;可理解的 3.adj.精确的→adv.精确地,准确地→n.精确度,准确性 4.v.推断;决定→adj.决定性的;最后的;确实的→ n.结论;结局;推论

5.vi.尝试;进行实验n.实验,试验;尝试→adj.实验的;根据实验的 6.v.探索;探测→n.探测;探究→n.探险家;探测器 7.n.产业,工业→adj.工业的,产业的→industrious adj.勤劳的,勤奋的→v.使工业化 Ⅳ.主题短语大盘点 1. the moon 登月 2. a research进行一项研究 3. a satellite发射人造卫星 4.be accessible /have access 能使用 5.be related/linked 与……有关联 6. true实现,成为现实 Ⅴ.主题词汇句中练

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标准答案整理

第一章:地球起源与演化地传奇() 1.哪些奇迹凑巧不是地球出现地?() . 自转轴倾斜了° . 有岩石质外壳 . 身躯不大不小 . 运行速度很慢 2.月球地年龄比地球() . 相差无几 . 小亿年 . 小得多 . 大亿年 3.现今海洋地水主要是(). . 慧星撞击带来地 . 地球刚形成时就有地 . 火山喷发出地水蒸汽 . 从月球上吸引形成地 . 早期地球收缩时排出地气 4.下列哪几项最不可能成为化石.() . 生物遗体掩埋后经过了百万年地石化过程 . 生物死亡后显露在地表让遗体腐烂 . 生物遗体掩埋后经过了不到万年地石化过程 . 生物体本身最好具有骨骼

5.宇宙背景中残留下地热辐射是宇宙大爆炸曾经发生过地证据.() . 对 . 错 6.原始地球没有形成地壳,但形成了地幔和地核.() . 对 . 错 第二章:生命起源与演化地奥秘() 1.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地最主要特点是() . 有三叶虫、海绵、海蜇及一些类似蠕虫地生物 . 出现了数量众多、种类单一地海洋生物 . 一个相当混乱地时期 . 现存生物门类有了各自地祖先 2.下列哪一项不是在早古生代海洋里生活地无脊椎动物.() . 腕足动物 . 三叶虫 . 珊瑚虫 . 软体动物 . 盾皮鱼 3.为什么前寒武纪地生命演化披上了神秘地面纱?() . 化石记录不多 . 地层发生严重地变质变形 . 多数是菌藻类

. 占了地球历史八分之七地时间 4.澄江动物群令人惊叹地是(). . 与以前生物稀少贫乏地面貌形成了鲜明地对比 . 比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早万年 . 生动地再现了亿年前海洋生命地壮丽景观 . 出现了巨型食肉动物奇虾 . 出现了节肢动物、蠕虫和海绵动物 5.常见地珊瑚化石属于四射珊瑚和床板珊瑚.() . 对 . 错 6.蓝细菌是地球上最早产氧地生物.() . 对 . 错 第三章:生物进化地规律和证据() 1.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地原因是() . 运动方式不同 . 营养方式不同 . 对外界刺激反应不同 . 细胞结构不同 2.人体具有恒定地体温、胎生、哺乳等哺乳动物地基本特征,这说明() . 人类与哺乳动物具有较近地亲缘关系 . 人类比哺乳动物低等

深部金属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勘查与应用

深部金属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勘查与应用 随着浅部矿产的迅速开发和我国矿产资源需求量的迅速增长,深层次矿产的开发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基于此,以地球物理勘查方法的应用背景及重要性分析作为切入点,简要分析了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在探查深部金属矿产资源中的一系列应用。 标签:深部探矿金属矿产地球物理勘查 0前言 现阶段,我国在大多数地区的地质资源勘察深度还停留在0.3千米至0.5千米之间,也就是探矿的“第一深度”。但是在很多地区,0.5千米之下还存在着丰富的地质资源,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矿产资源消耗量也有了猛增,其增长的速度已经超过了矿产资源储存量的增长速度,因此,探察重要矿区隐伏地质资源,尤其是地层0.5千米下的深部金属矿产,不仅是缓解目前矿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时期地质资源勘察研究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1地球物理勘查方法的应用背景及重要性分析 中国领土范围内有着极为广泛的矿产资源分布,在现阶段相关勘查以及开发技术的共同作用下,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资源仅占矿产资源总量的1/3比例。因此,地质找矿的研究工作仍然表现出了极为庞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我国现阶段的找矿勘查技术及其应用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当中,找矿的深度还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这就要求我国在不断提高找矿深度的基础上,加大对于探矿技术的研究。从现阶段钻探技术实际发展角度来看,钻探作业仍然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若无法对其加以圆满的解决,甚至有可能会对后续地质找矿相关战略的实施产生较多的不良影响。实际上,地下浅表处所形成的金属矿产资源,尤其是大型矿床和金属矿富集区的形成,其主要原因都是由于地史期间深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考虑到这一交换过程中,大量的物理因子与化学因子,包括热物质在运动和上涌过程中与地壳、幔介质围岩产生的蚀变交代与变质作用、力学聚积作用等都会对这一过程产生影响。因此传统的地质探矿方法难以对这部分矿产资料进行探寻和采挖。即使是前苏联的科拉半岛超深钻井的深度,也仅仅是只达到了一万两千米,无法钻探更深层次的地下层结构。受限于我国现阶段的钻探技术与超深钻井的巨大成本,进一步提升钻井的深度显然不可取。 而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地球物理勘察法逐渐成为了获得地壳内部信息的最有效途径。通过地球物理勘查法中的科学深部探测,不仅可直观观测岩石圈,进而探测地壳的构造及物质形态,还可探索地球的地热结构乃至内部的流体系统,预测地震发生规律,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及环境变迁等一系列科学问题。现阶段在充分结合钻探工程相关设备以及应用工艺的基础之上,我国已经渐渐展开了对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相关问题的分析。这样的背景下,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在深部金属矿产的开发与探查中开始彰显出了重要的应用价值。

地球深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地球深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地球深部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7年底,成立初期为所重点实验室,2008年底晋升为院重点实验室,在2009年6月的院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院优秀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以地球系统科学作为指导思想,以地幔和地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地震学、地磁学、比较行星学、计算机模拟和高温高压实验等多学科手段,研究地球深部的物质组成、精细结构和动力学机制,认识地球深部过程对地球浅部活动的制约,努力为固体地球科学理论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创新性贡献。 实验室拥有的实验观测系统包括:纳米离子探针实验室、稀有气体质谱实验室、野外流动地震台阵观测系统、高性能计算机群系统、古地磁测量系统等,目前正在建设高温高压实验室及投射电镜实验室,实验室观测系统全面对外开放,用于吸引国内外的科学家来实验室开展学术交流。 为了鼓励和支持国内外科学家在地球深部研究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实验室特设立开放研究基金,欢迎国内外科学家申请开放课题进行研究。实验室将择优支持具原始创新研究的课题申请;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和博士后。鼓励所外优秀科学家到本实验室进行学科交叉的合作实验研究。被批准开放课题的经费主要用于实验研究、计算模拟、分析测试、论文出版、专利申请、野外出差、设备配件购置等科研活动。开放课题申请书见附件。 课题执行期间,课题负责人属本室客座研究人员,享受相应待遇并应遵守实验室有关规定。开放课题的研究成果归地球深部研究重点实验室所有,论文奖励遵循本实验室研究人员奖励标准,发表论文或申请专利时署名单位为: 中文: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深部研究重点实验室 英文:Key Laboratory of Earth's Deep Interior,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联系人:周忠霞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100029 联系电话:82998219, 电子邮箱: 开放课题申请书见附件 申请截止日期:2013年9月30日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球深部研究重点实验室 2013年8月30日

广东版七年级地理教案(全册)

广东版七年级地理教案(全册) 广东人民版七年级地理 教学设计 让地理走进生活 一、教材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开始地理课程学习之前,应该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感受到地理与自己现实生活以及将来生活、工作的联系,体会到地理在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作用——即地理科学的价值,从而使他们产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好地理的动机。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并不要求系统、全面地认识地理。在知识方面并没有规定具体的目标,只要初步了解、知道、认识即可,地理知识的形成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多次的认识和提高,故本节只是起着初始引入和渗透的作用。三、教学重点 启发、引导、调动和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地理知识,而在于是否激发起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是否体会到了学习地理的乐趣。四、教法建议 本节课的教学方式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1.依托课本的图像和问题展开思考活动。

2.增加开放性,在课本图像和问题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联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常识,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拓展,深化认识。 3.强调参与性和互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相互交流启发,让学生在参与和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及地理科学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地理学习的兴趣、动机。 五、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六、教学案例: [引入]老师与同学们都是第一次见面,互相介绍一下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把师生之间的关系拉近,并可巧妙的导入主题:大家知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是什么课吗?有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地理学什么? 1、生产生活离不开地理 活动1:知识抢答 暑假是学生们的快乐节日,今年的暑假,小明和爸爸妈妈计划去滑雪,他们准备去哪 里?: A.巴西 B.阿根廷 C.欧洲 D.美国 雪王国长年冰雪覆盖,六月时也在不断的下雪,而且整天都是黑夜……”请问雪王国在 哪个大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A.亚洲B.非洲 C.欧洲下列哪种语言不是联合国语言?:

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答案整理

第一章:地球起源与演化得传奇 1.哪些奇迹凑巧不就是地球出现得?(B) A、自转轴倾斜了23、4° B、有岩石质外壳 C、身躯不大不小 D、运行速度很慢 2.月球得年龄比地球(A) A、相差无几 B、小5亿年 C、小得多 D、大5亿年 3.现今xx得水主要就是(CE)。 A、xx撞击带来得 B、地球刚形成时就有得 C、火山喷发出得水蒸汽 D、从月球上吸引形成得 E、早期地球收缩时排出得气 4.下列哪几项最不可能成为化石。(BC) A、生物遗体掩埋后经过了1百万年得石化过程 B、生物死亡后显露在地表让遗体腐烂 C、生物遗体掩埋后经过了不到1万年得石化过程

D、生物体本身最好具有骨骼 5.宇宙背景中残留下得热辐射就是宇宙大爆炸曾经发生过得证据。(A) A、对 B、错 6.原始地球没有形成地壳,但形成了地幔与地核。(B) A、对 B、错 第二章:生命起源与演化得xx 1.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得最主要特点就是(D) A、有三叶虫、海绵、海蜇及一些类似蠕虫得生物 B、出现了数量众多、种类单一得海洋生物 C、一个相当混乱得时期 D、现存生物门类有了各自得xx 2.下列哪一项不就是在早古生代海洋里生活得无脊椎动物。(E) A、腕足动物 B、三叶虫 C、珊瑚虫 D、软体动物 E、盾皮鱼 3.为什么前寒武纪得生命演化披上了神秘得面纱?(ABC) A、化石记录不多

B、地层发生严重得变质变形 C、多数就是菌藻类 D、占了地球历史八分之七得时间 4.澄江动物群令人惊叹得就是(ABCD)。 A、与以前生物稀少贫乏得面貌形成了鲜明得对比 B、比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早1000万年 C、生动地再现了5、3亿年前海洋生命得壮丽景观 D、出现了巨型食肉动物奇虾 E、出现了节肢动物、蠕虫与海绵动物 5.常见得珊瑚化石属于四射珊瑚与床板珊瑚。(A) A、对 B、错 6.蓝细菌就是地球上最早产氧得生物。(A) A、对 B、错 第三章:生物进化得规律与证据 1.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与原始单细胞得原因就是(B) A、运动方式不同 B、营养方式不同 C、对外界刺激反应不同 D、细胞结构不同

最新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地球水的星球》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3.7《地球-水的星球》教案 课题地球-水的星球单元三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三年级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到地球有很多的水,例如一望无际的大海、滔滔不绝的江流……那么这些液态水到底占到多大的比例呢?学生并不了解。水资源对于一个星球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学生还没有深刻地认识。 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 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 2. 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3. 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耐心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 2. 能用数格子的方法量化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科学态度目标 1. 观察细致,乐于合作,勤于思考。 2. 认同以量化方法进行观察比较的科学准确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 知道水资源对于人类的意义,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 体验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带领我们认识更多的地球秘密。 重点 了解地球的水域种类,定性定量地感受“地球是一个有丰富液态水的星球”,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 难点通过量化的方式对比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 新课聚焦1、利用维恩图导入:太阳和月球有哪些不同的 特征? 2、地球和太阳、月球相比较,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提示】回顾、查看维恩 图 本单元是太阳、月 球和地球单元,前 面6课学生已经充 分了解了太阳和月 球的特征,在聚焦 环节,让学生仔细 比较三个天体的不 同,聚焦地球的独 特。学生会回答“地 球有水、生命、空

4、通过地球仪,你观察到了什么?注意:观察时一定要结合图例判断哦。 5、地形地球仪可以很清晰地展示地球的地貌特征,如海洋、陆地、山峰、江河、湖泊等。你发现地球有哪些特点? 【提示】 地球有绿色的平原、棕色的山峰,平原比较低矮、山峰高耸入云,还有丰富的水资源等。6、仔细观察,地球仪上的水域有哪些? 【提示】 河流、湖泊、海洋、冰川、水库等。 二、比较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 1、耐心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 【提示】 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有什么办法比较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大小?观察地球地貌特 征 观察水域特点 流湖泊也有水资 源。让学生关注海 洋面积的大小,提 示学生可以用手去 估测等。在学生充 分地观察地球仪 后,他们对于地球 的特征会有一个深 刻的认识,他们能 够直观地感受到地 球是一个液态水十 分丰富的星球,这 些水存在于不同的 水域之中。 学生观察地球仪 时,已经发现了地 球的液态水十分丰 富,但是学生很难 从地球仪上去比较 海洋和陆地的面 积,因为地球仪是 立体的,很难平面 的将“地球”全部 呈现在面前。但平 面的世界地图可以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二地球深部探测

国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二 一、项目名称 三江造山带铅锌多金属成矿理论创新与找矿突破 二、推荐单位意见 该项目构建了三江造山带构造演化新模型,揭示了三江复合造山过程与成矿背景,为建立铅锌成矿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创建了大陆碰撞铅锌成矿新理论,阐明了三江造山带铅锌成矿系统的形成发育机制;揭示了三江造山带大型铅锌矿床的定位机制,建立了4种不同的控矿模式和勘查模型;运用大陆碰撞铅锌成矿理论和矿体定位预测技术,指导找矿实现重大突破。 该项目提升了我国的矿产勘查评价水平,增加了我国铅锌资源储备。项目实施10年来,新发现有色金属矿床(点)20多处,使多才玛铅锌矿床、莫海拉亨铅锌矿床、东莫扎抓铅锌矿床、然则涌铅锌银矿达到大型-超大型规模,新增资源量:铅锌1100万吨,银1000吨,铜100万吨。优选出了56处找矿预测靶区,其中A类找矿优选靶区达11处,B类找矿靶区19处,C类找矿靶区为26处。潜在经济价值1553.4亿,拉动商性勘查资金7.1亿元,市场融资近3.1亿,经济社会效益巨大。 该项目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学术地位,已获发明专利1项,知识产权1项。正式出版1部专著和45篇学术论文(SCI检索13篇)。部分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地质找矿一等奖2项。 推荐该项目申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 加速西部矿产资源勘查,寻找战略接续基地,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任务迫切、意义重大。三江造山带作为我国最具潜力的战略接续基地,其南段已取得找矿重大突破,而北段因工作程度偏低,成矿规律不清,勘查技术低效,找矿一直停滞不前。为此,自2006年始,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相继启动了一批科技攻关和资源勘查项目,按照“统筹规划、科技引领、重点突破、高效勘查”总体部署,历经10年攻关,取得了成矿理论创新和找矿重大突破: (一)构建了三江造山带构造演化新模型。模型强调:三江造山带经历了古特提斯两期俯冲和中新生代三次碰撞的叠加转换,具有“大型逆冲褶皱带+小型陆内盆地”盆山结构特征;俯冲期陆缘弧长英质岩系和弧后前陆盆地碳酸盐岩建造为大规模成矿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碰撞期逆冲褶皱带为大规模成矿提供了关键构造环境。 (二)创建了大陆碰撞铅锌成矿新理论。理论指出:大规模铅锌成矿发生于大陆

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答案整理

第一章:地球起源与演化的传奇(7/8) 1.哪些奇迹凑巧不是地球出现的?(B) A. 自转轴倾斜了23.4° B. 有岩石质外壳 C. 身躯不大不小 D. 运行速度很慢 2.月球的年龄比地球(A) A. 相差无几 B. 小5亿年 C. 小得多 D. 大5亿年 3.现今海洋的水主要是(CE)。 A. 慧星撞击带来的 B. 地球刚形成时就有的 C. 火山喷发出的水蒸汽 D. 从月球上吸引形成的 E. 早期地球收缩时排出的气 4.下列哪几项最不可能成为化石。(BC) A. 生物遗体掩埋后经过了1百万年的石化过程 B. 生物死亡后显露在地表让遗体腐烂 C. 生物遗体掩埋后经过了不到1万年的石化过程 D. 生物体本身最好具有骨骼

5.宇宙背景中残留下的热辐射是宇宙大爆炸曾经发生过的证据。(A) A. 对 B. 错 6.原始地球没有形成地壳,但形成了地幔和地核。(B) A. 对 B. 错 第二章: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奥秘(8/8) 1.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最主要特点是(D) A. 有三叶虫、海绵、海蜇及一些类似蠕虫的生物 B. 出现了数量众多、种类单一的海洋生物 C. 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 D. 现存生物门类有了各自的祖先 2.下列哪一项不是在早古生代海洋里生活的无脊椎动物。(E) A. 腕足动物 B. 三叶虫 C. 珊瑚虫 D. 软体动物 E. 盾皮鱼 3.为什么前寒武纪的生命演化披上了神秘的面纱?(ABC) A. 化石记录不多 B. 地层发生严重的变质变形 C. 多数是菌藻类

D. 占了地球历史八分之七的时间 4.澄江动物群令人惊叹的是(ABCD)。 A. 与以前生物稀少贫乏的面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 比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早1000万年 C. 生动地再现了5.3亿年前海洋生命的壮丽景观 D. 出现了巨型食肉动物奇虾 E. 出现了节肢动物、蠕虫和海绵动物 5.常见的珊瑚化石属于四射珊瑚和床板珊瑚。(A) A. 对 B. 错 6.蓝细菌是地球上最早产氧的生物。(A) A. 对 B. 错 第三章:生物进化的规律和证据(8/8) 1.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的原因是(B) A. 运动方式不同 B. 营养方式不同 C. 对外界刺激反应不同 D. 细胞结构不同 2.人体具有恒定的体温、胎生、哺乳等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这说明(A) A. 人类与哺乳动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B. 人类比哺乳动物低等

深部探测技术与试验研究专项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概况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 号文)的战略部署,揭示地球深部结构与组成,减轻资源、灾害和环境多重压力,响应国际地球科学发展趋势,参与全球地学竞争,国家启动“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2008-2012),作为“地壳探测工程”的培育性科学计划,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总体目标是,为实施“地壳探测工程”做好关键技术准备,解决关键探测技术难点与核心技术集成,形成对固体地球深部层圈进行立体探测的技术方法体系;在不同景观、复杂矿集区、含油气盆地、重大地质灾害区等关键地带进行实验与示范,形成若干深部探测实验基地;围绕现代地球科学难题和热点问题,部署实验研究工作;实现深部探测数据的融合与共享,建立深部探测数据管理系统;积聚优秀人才,形成若干技术体系的研究团队;完善《地壳探测工程》计划设计方案,推动国家立项。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我国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全国地球化学基准网,为深部探测提供结构、组分的参考系;在东部的华北、华南开展综合探测实验,运用不同的方法、技术集中探测实验,包括区域超长剖面、矿集区立体探测和万米科学钻选址等,形成深部探测技术体系;选择复杂结构的西秦岭中央造山带,超厚地壳的青藏高原腹地,现今最活跃的三江地球动力活动带,松辽超大型油气盆地进行探测技术实验,获得特殊地质结构的高精度探测数据;在具有重大科学研究、资源环境意义的关键部位,开展精细探测和科学钻验证,争取重要科学发现,并为进一步部署超深科学钻进行选址;研究深部地壳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包括深穿透地球化学、岩石探针等方法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层地应力测量,监测现今地壳运动,建立地应力标定技术系统;创新并行巨型地壳结构数值模拟平台,计算模拟洲际规模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建立岩石圈三维结构;集成各种方法数据与成果,集成深部探测有效的技术体系;实现海量探测数据储存、计算、共享、演示与发布全流程现代化,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完善《地壳探测工程》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推动国家立项论证。 专项设立8个项目: 项目1. 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实验研究 实验性地建立中国大陆阵列式大地电磁场标准网的实施方法和关键技术,在全国部署及华北、青藏地区部署多层次的观测网。 项目2. 深部探测技术实验与集成

地球的奥秘

地球的奥秘 一、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 1、各种矿物形成的本质面目 1)、大理石类 2)、翡翠和玉石类 3)、水晶类 4)、玛瑙类 5)、寿山石类 6)、碧玺和其他宝石类 7)、孔雀石 8)、绿松石 9)、鹅卵石类 2、典型地质地貌结构的本质面目 1)、由史前巨型人类形成的地质地貌 2)、由史前巨型动物形成的地质地貌 3)、其他地质地貌的成因 4)、自然形成的地质结构 3、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 1)、皱褶的形成原因 2)、碎裂和断层的形成原因 二、地球的构造 1、地质板块的形成 2、地球的结构 3、地表下生存的人类 4、巨兽的活动与地球灾难的本质 1)、巨兽的面目 2)、地陷 3)、地震的原因 4)、火山的原因 5)、地裂的原因

地球的奥秘 人类从刀耕火种的洪荒一路走来,从亘古到现在,伴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对于我们自身生存的地球始终存在着无数的困惑,对火山、地震、地陷这些灾难一直充满着恐惧。这些灾难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地球的构造和地质运动是怎样的,一直是人类在探索和征服大自然的历史征程中不断探究的问题。如今,蒙天父上帝圣灵的启示,我把上帝施下的神迹指出来,并把有关的知识记录下来,传达给你们。 一、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 1、各种矿物形成的本质面目 人类已经挖掘出大量令人惊异的化石,其中有一些是鲜肉的化石。下图是一张鲜肉化石的图片,这是一块史前小型巨人的人体组织化石。可以看到,化石所凝伫的状态,完全是这个人刚刚死去的瞬间的肌体组织的状态。这是我们的上帝在某种特殊状况下保留下来的史前人类的化石,这类的化石在中国被称作五花肉石。 这这种化石并不是特例,而是我们所生存的地球上,所有地表上的山脉、土壤、沙漠、河床与海床,乃至地下所有地层中的物质,全部都是上帝为我们今天的人类所创建的。对于其他的各类石质材质,它们原本的真实面目是下面的这些种类:

地球物理勘查在深部金属矿产资源中的应用

地球物理勘查在深部金属矿产资源中的应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水平迅猛发展,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能源的消耗也日益增多,造成了如今常用性金属矿产資源日渐紧缺。因此,加强矿山的深部和外围的找矿工作,寻找可接替能源成为当下能源开发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地球物理勘查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方法。事实证明,采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进行深部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有着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探讨地球物理在深部金属矿产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标签:地球物理勘察深部金属矿产资源应用分析 0前言 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导致能源的应用率越来越高,许多国家因此面临着资源紧缺的现象。在世界科学发展的今天,许多浅层地表的金属矿产资源基本已经查明,世界范围内唯有深部的金属矿产资源能够缓解能源减少的燃眉之急。因此,世界物理和地质专家为此进行了深度的研究,从而确定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深部金属矿产资源中的应用。 1地球物理勘察在深部金属矿产资源中的优势 金属元素的形成是多方面,在亿万年的时间变迁中,这些元素也经历着分异、调整、移动、聚集等多方面历程,这也造成了地球浅层,中部,深部在不同程度上形成金属矿产资源。我国目前所开采的矿产资源很多都是浅层或是露天的,这些矿产多是远古时代能量与深部物质交换而来的。传统的地质方法在矿物质勘探中有着良好的效果,然后受地理环境影响,在复杂性,地壳活动类型不同的地点,传统勘探方法对深部矿产资源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虽然深井钻探技术可以直接将地下信息传出,然而也仅仅限于中部深度,对于地表以下特别深的金属元素信息依旧无法得出。这种情况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地球物理勘查(exploration geophysics)是应用物理的原理解决地学及矿产资源勘查问题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是地球物理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包括许多分支学科,如地震勘探、磁法勘探、重力勘探、电法勘探、放射性勘探等。 2地球物理在深部金属矿产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我国很多矿物质地区广泛应用。以下我们以我国辽宁透山矿区的金属元素的深度开采为例,分析深部金属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勘查中的实际应用。 2.1辽宁透山矿区概况 辽宁红透山矿是我国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地体的重要发育地带,位于辽宁省的清原地区。红透山矿床是有火山喷发所形成的,因此,此地区主要出产铜和锌两

2021年初中生地球未解之迷读后感

初中生地球未解之迷读后感 利用休息的时间看这这本充满科学性的书,我总是觉得很好奇。《世界未解之谜》算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了,里面有神秘的外星人了,奇怪的自然现象,恐怖的地点……当我看到封面时,就觉得十分有趣,打开后更有趣。下面为大家精心了一些关于《地球未解之迷》,请您阅读。 这本《地球未解之谜》总共分为四个部分:神秘莫测的星球、广袤神奇的陆地、疑雾重重的水域和变化无常的气象。每一篇都令人叹为观止,觉得 ___。全书共有157个谜团,其中每一个谜团都像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引人所思。读完这本书,我就好似被它卷进了另一个处处深不可测的地方,惊叹这个地球的创造力,也期待着未来人类可以早日解开这一个个让人费解的谜团。 “怪事迭出的百慕大”谜团很叫人匪夷所思。自20世纪以来已有上百架飞机和两百余艘舰船在那里失事或失踪,下落不明的失踪者已达数千人,因此,百慕大被人们称之“魔鬼三角”。“我们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我们好像迷失了方向……就连大海也变了样子……发疯旋转的罗盘……进入了海水。”上面是一架飞机失踪前飞行员向地面指挥塔传达的话。百慕大不知暗藏众多的失踪之谜,还另有神奇之处。1983年,一个女婴在一条由巴哈马驶往迈阿密的游轮经过百慕大的时候出生了。离地几个月后,这个女婴竟然长出

了怪异的容貌。这样的事无独有偶,据说一对瑞典夫妇乘坐游艇到百慕大历险后,这对夫妇的智力都明显上升。由于百慕大的海底地形异常复杂,又时常发生恶劣海况,因此科学家考察起来困难重重。不过,相信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经验的.累积,百慕大的神秘面纱终将被我们揭开。 其中一个谜团使我谈之色变,那就是“目击尼斯湖水怪”这一个谜团。尼斯湖位于英国苏格兰高原北部的大峡谷中,是英国内陆最大的淡水湖。尼斯湖长39千米, ___并不大,但平均深度达到200米,最深处可达300米。这样的湖并不罕见,但它却因水怪频繁出现而举世闻名。十多个世纪以来,有关水怪的目击报告有一万多宗。而尼斯湖水怪之所以不容易被捕获,是因为尼斯湖水中含有大量泥碳,导致能见度在1米左右,并且尼斯湖地形复杂,到处都是深谷卢沟,想要捕捉尼斯湖水怪十分困难。有人认为尼斯湖水怪就是恐龙时代的蛇颈龙,也有人认为水怪其实是几条七八米长的大型鳗鱼,此外,还有人认为,所谓的水怪只不过是腐烂的松木而已。___究竟如何呢?谁也不能妄下结论。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摄人心魂的黑魔洞”、“让人悬浮的怪湖”、“探寻彩雪的奥秘”、“喊泉为何闻声而涌”“探寻钻石谷”等等谜团。

深部地球物理

1, 天然地震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而体波又课分为p波和s波。 纵波指的是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地震波。 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它有偏振:质点在水平面内的振动分量,称为SH波,质点在垂直面内的振动分量称为SV波。 面波:一部分能量沿着界面传播,随深度增加其能量迅速衰减,形成面波。换句话说,面波是一种导波,其能量限制在波导内。在波导内传播的波称为导波,又称为槽波。有关地层的顶底面间构成一个波导,自由界面与莫霍面间形成波导,自有界面与幔核界面构成另一波导。2, 地震仪把地面震动分解为南北、东西、上下三个分量经放大记录在图纸上,就得到了天然地震记录——地震图。在地震图中,一个清晰的震动脉冲的初至时刻称为地震相。不同的地震相表示不同传播路径的地震波。天然地震相的识别也是依据地震波的运动学(走时、震中距与速度)特征和动力学(周期、振幅、相位及震动方向)特征。 3, 4,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

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与地核之间由古登堡面界开。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超级地震指的是指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也是十分具破坏力。 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今天探测器可以遨游太阳系外层空间,但对人类脚下的地球内部却鞭长莫及。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孔也不过12公里,连地壳都没有穿透。科学家只能通过研究地震波、地磁波和火山爆发来提示地球内部的秘密。 地壳:地壳是地球的表面层,也是人类生存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场所。地壳实际上是由多组断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块体组成的,它的外部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形态,因而地壳的厚度并不均匀:大陆下的地壳平均厚度约35公里,我国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达65公里以上;海洋下的地壳厚度仅约5~10公里;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公里,这与地球平均半径6371公里相比,仅是薄薄的一层。 地壳上层为花岗岩层(岩浆岩),主要由硅-铝氧化物构成;下层为玄武岩层(岩浆岩),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理论上认为过地壳内的温度和压力随深度增加,每深入100米温度升高1℃。近年的钻探结果表明,在深达3公里以上时,每深入100米温度升高2.5℃,到11公里深处温度已达200℃。 目前所知地壳岩石的年龄绝大多数小于20多亿年,即使是最古老的石头丹麦格陵兰的岩石也只有39亿年;而天文学家考证地球大约已有46亿年的历史,这说明地球壳层的岩石并非地球的原始壳层,是以后由地球内部的物质通过火山活动和造山活动构成的。 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震波在其中传播速度比较均匀。地球厚度变化有规律,其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地壳由90多种元素组成,它们多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氧、硅、铝、铁、钙、钠、钾、镁8种元素的质量占地壳总质量的98.04%。其中氧几乎占1/2,硅占1/4。硅酸盐类矿物在地壳中分布最广。

2018虹口:地球上的水是哪里来的 后院里的秘密

虹口区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监控测试 初三语文学科 (共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018.1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欲把西湖比西子,。(《饮湖上初晴后雨》) 2. ,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 3.草枯鹰眼疾,。(《观猎》) 4.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5. ,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6—7题(4分)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觅:寻找。 B.戍:守边。 C.暗:黑暗。 D.秋:秋霜。 7.词中画线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黄生借书说(节选) ①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②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③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8.选文的作者是(朝代)(人名)。(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分)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10.选文第③段作者将与对比,进而对黄生提出的希望。(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河间有游僧 河间①有游僧②,卖药于市。先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③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河间:地名。②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③研:研磨。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佛作引.手取物状()?其佛手必磁石为.之() 12.对划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先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 A.先用一尊铜佛放桌子上,旁边盘子里盛着药丸。 B.先把一尊铜佛放桌子上,旁边盘子里盛着药丸。 C.先把一尊铜佛放桌子上,旁边盘子里藏着药丸。 D.先在桌子上放一尊铜佛,旁边盘子里藏着药丸。 13.“举国信之”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14.这则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2分)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20分) 地球上的水是哪里来的? ①地球上有很多水,从外太空看,就好像是一个大水球。那么地球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②我们先说一下水的形成: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合成一个水分子,而氧原子和氢原子在宇宙中是普遍存在的。太阳系的行星、卫星、彗星都有水,甚至星际尘埃物质也有水分子。所以地球在形成之初,其本身乃至外围都有水的存在,不过可能是气态的。 ③当然,在最初的时候,地球上的水并没有现在多,那么,这些水主要来自哪里呢?200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发布报告,宣布在小行星带靠近木星轨道的位置发现了彗星族群,他们推测这些彗星可能是地球上海洋水的来源。

活动案例《地球的秘密》

活动案例 西丰县东方红幼儿园 邓金辉

活动案例《地球的秘密》 活动名称:地球的秘密 活动目标:知道地球是人类、动物、植物赖以生存的地方,初 步了解白天、黑夜是怎样形成的。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三球仪、地球仪、手电筒、幼儿收集有 关地球的图片、画册和资料。 重点难点:观察、了解;操作、感知。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引导幼儿猜谜: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自己变,每天能行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以此引发话题和幼儿的兴趣。 二、传授新知 1、展示地球仪,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提出提出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地球是怎样转动的吗?地球上都有什么?地球表面包围着什么?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哪里?试着让幼儿回答。 3、教师小结: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星球,它在自己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地球上有陆地、海洋,有人类、动物和植物。地球的周围有厚厚的大气层,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出示教学挂图) 三、讨论 1、引导幼儿猜想、讨论: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教师小结:

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向着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 2、演示三球仪,帮助幼儿理解白天、黑夜,以及为什么样能在白天看到太阳,在黑夜看到月亮。 四、实验 在活动室内挡上窗帘,指导幼儿操作:让一个幼儿举起手电筒模拟太阳将光照射到地球仪上,另一个幼儿转动地球仪,地球仪朝向太阳的区域就是白天,而背向太阳的区域就是黑夜(出示教学挂图)。 五、活动扩展 1、播放录像:播放有关地球运动以及地球上的资源、生命等内容,便于幼儿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地球。 2、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太阳、月亮的升起、降落,感受白天、黑夜的交替。 3、引导幼儿查找资料:地球自转一次是多长时间,地球公球一次是多长时间。 六、环境创设 和幼儿一起创设“地球——我们的家园”、主题墙饰,把收集到的有关地球的图片、资料布置在上面,帮助幼儿了解更多有关地球的内容,激发幼儿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 七、区域活动 提供三球仪(太阳、地球、月亮),供幼儿操作,直观了解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运动,探究白天黑夜、春夏秋冬是怎样形成的;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