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林业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林业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项目是一个在有限资源和时空约束下,为完成某特定目标所做的一次性努力的整体。项目具有明确的目标。实施项目的本质就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达到目标,提交成果。我国正在进行的六大林业工程是以

以在21世纪中叶完成林业两大体系的建设为主要目标,人工恢复和重建森林生态系统的大型建设项目组。这些项目除具备一般项目的全部特征外,还带有浓厚的国情特色和行业特征。因此,充分考虑三者的融合是我国林业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以来,生态危机的警钟频频敲响,为了挽救濒临崩溃的森林生态系统,人类在地球上已经创造和正在创造着若干前所未有的林业工程项目。

我国为了从根本上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通过对我国国情和林情的内外部环境的SWOT (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ies,thre ats,即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国家林业局提出了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2001年2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六大重点林业工程。这是对我国林业建设项目的系统整合,也是对林业生产力布局的一次战略性调整。。六大工程的成败和绩效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体系和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工程建设中必须加强管理,将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运用于林业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建立健全林业工程项目管理机制。

二、发展历程

我国的林业工程项目走过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其间倾注了项目管理者的智慧和心血,林业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J。

(一)传统造林无系统管理模式

建国初期,全国有2.6亿hm 荒山,在我国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各地开展了较大规模的群众性植树造林运动,形成了社会办林业,群众搞绿化的良好氛围,但当时的营林技术和管理水平比较低下。1952年,原林业部发出“发动群众自己采种,自己育苗,自己造林”的号召;1953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发动群众开展造林、育林、护林的工作指示》。此时的造林生产活动带有明显的社会群众自发性,连一些“骨干工程”也基本上处于造林前无规划设计的状态,只由蹲点的技术人员根据现场的立地条件,当场研究决定营造林种和造林方式,造林后几乎没有抚育管理。

包括1981年开始的全国义务植树运动的初期,都处于这种无系统管理的状况,造林成活率很低。

(二)工程造林管理模式

从1978年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起,我国林业工程开始探索工程化、规模化造林管理的建设道路,工程造林的概念浮出水面。工程造林是按照“按项目投资、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工程管理”的管理思想,参照国家基本建设工程进行林业生产的全过程管理的一种方法。工程造林有着自身的严肃性、科学性和系统性而有别于一般造林。①工程造林在技术措施上优于一般造林。它的营林措施都是根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的。营林的各环节有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②工程造林在管理上优于一般造林。具体表现在种苗管理、资金管理、检查验收、后期管护等方面。“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分别制定了计划、资金、技术等十多个管理办法。在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中,深入推行营造林的全面质量管理体制,建立了“项目自查,地区复查,省抽查,林业部核查”,“没有作业设计不准施工,不是适生良种不准使用,苗木不合格不准出圃,整地不合格不准栽植,造林不合格不准验

收”的“四查”和“五不准”制度。③工程造林效益优于一般造林。

这一时期有大量的文献表明工程造林管理方式带来了可观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工程造林的平均成活率、三年后的平均保存率、造林面积保存率都有大幅度提高。

工程造林的集约、规模营造林管理方式是我国林业工程项目管理的雏形,是建立中国特色林业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实践基础。

(三)世界银行项目管理模式

到1998年,世界银行共向我国提供了五批林业信贷。这些项目涉及我国林业诸多领域,包括集约经营人工林、多功能防护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天然林管理、护林防火和林业科学技术等多方面。多年来,世界银行与项目管理单位密切合作,把世界银行先进规范的项目管理模式渗透到中国林业项目管理中。但就目前我国的国情(主要指对项目的资金投入数量和使用方式)和林情(主要指项目范围)来看,我国林业工程项目管理不可能照搬世行的项目管理模式,但从中汲取有益的方式方法,对突破管理现状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1)重视项目的事前研究与事后评价。世界银行将项目生命期划分为六个阶段,其作为项目的投资者,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非常重视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和事后的评价工作。从时间安排看,世界银行对大型项目的前期研究一般要持续2~3年。

(2)资金的“报账制”管理。世界银行项目管理措施中,控制目标实现的主要手段是资金的“报账制”管理。项目单位如果不严格按照《信贷协定》、《项目协定》和《项目评估报告》执行项目,或是在项目实施中出现虚报冒领,工程质量不合格,资金被截留、挪用等情况,世界银行会随时采取警告、停止报账、注销贷款、追还报账资金等措施。报账的依据是工程检查验收的结果。因此,促使项目从内到外产生加

强质量管理的动因。

(3)重视组织建设与人员培训。根据项目的全目标管理理论,项目的实现和运营需要优良的组织和人员。基于这样的考虑,世界银行要求项目资金的5%左右

管理的动因。

(3)重视组织建设与人员培训。根据项目的全目标管理理论,项目的实现和运营需要优良的组织和人员。基于这样的考虑,世界银行要求项目资金的5%左右用于机构强化和人员培训。

(四)现代项目管理

目前,我国林业工程项目已经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国家林业局多次以文件、会议的形式讨论重点工程项目管理,客观上突出了加强工程管理,提高工程效益的决心,为统一政策和规范管理奠定了基础。

同时,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的出台,对生态公益林建设主导功能类型的划分、规划设计、技术规程、检查验收等方面的明确规定促进了林业生态工程技术走向标准化,推动和加快了现代林业项目管理研究的步伐。汲取前人的管理经验和国际先进的管理方式,结合我国特点,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林业工程项目模式刻不容缓。

三、存在的问题

林业各级项目的参与单位是林业工程项目实施的落实点。项目过程的两条主线,即面向成果的生产实践过程和面向管理的过程,分别与林业项目单位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相对应。经过多年的林业生产实践经验积累和林业科研单位的努力,目前我国的林业生产技术水平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项目方案编制的科学合理性和工程实施的技术问题基本能够解决,已能满足面向成果的项目生产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