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默写

合集下载

m必修五古诗文理解记忆句子默写题

m必修五古诗文理解记忆句子默写题

高中语文(必修5)名句默写二情境默写<<滕王阁序>>1、王勃《滕王阁序》中直接点出时间已到深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写来宾驾着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描写滕王阁周围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滕王阁序》的作者用夸饰笔法,一仰一俯表现滕王阁高峻、色彩的宏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此句化用自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两句。

7、《滕王阁序》中描写雨过天晴、阳光普照,天空晴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描写滕王阁四周人烟繁盛,繁华富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滕王阁序中写洪州尽是名门望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滕王阁序》里用“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

苏教版《必修五》默写

苏教版《必修五》默写

《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
•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_____,______. • 2、________,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通古今之变, 、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 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计, 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计, _______. •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_______;屈原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 放逐,乃赋《离骚》 放逐,乃赋《离骚》;______,________。 , 。
苏教版《必修五》 苏教版《必修五》默写
• 1、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 、长安回望绣成堆, 开。 , 。 • 2、盈盈荷瓣风前落,_________. 、盈盈荷瓣风前落, 荔枝三百颗, • 3、日啖荔枝三百颗,__________. 、 • 4、三五之夜,明月半 、三五之夜, 墙, , , 。 • 5、借书满架 、借书满架_______,_______,万籁有 万 声。
《渔父》 渔父》
• 1、屈原曰:“ 、屈原曰: , , 是以见放。 是以见放。 • 2.世人皆浊, .世人皆浊, ;众人皆 醉, 。 • 3、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 、屈原曰: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 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 4、沧浪之水清 兮, ;沧浪之水浊 兮, 。
《兰亭集序》
•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 、此地有崇山峻岭, 竹; , • 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_______,________,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抱,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 、

2020-2021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名句默写及全篇扣句默写(无答案)

2020-2021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名句默写及全篇扣句默写(无答案)

导学案必修五默写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

3、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4、但以刘,气息奄奄,,。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5、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6、愿陛下矜愍愚诚,。

庶刘侥幸,卒保余年。

,。

8、,疏林不做美,。

,禾黍秋风听马嘶。

9、,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报任安书》司马迁10、人固有一死,,,用之所趋异也。

14、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

15、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16、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屈原《渔父》17、屈原既放,游于江潭,;颜色憔悴,。

18、,,是以见放。

19、圣人不凝滞于物,。

20、新沐者必弹冠,,安能以身之察察,?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21、沧浪之水清兮,;,。

《纪念刘和珍君》鲁迅22、真的猛士,,。

23、,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24、沉默呵,沉默呵!,。

《逍遥游》庄子25、鹏之背,。

怒而飞,。

26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27、野马也,尘埃也,。

28、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29、风之积也不厚,。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项脊轩志》30.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31. 借书满架,,,。

32. 三五之夜,,,,。

全篇扣句默写陈情表臣密言:,。

生孩六月,;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

,。

,。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当侍东宫,。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郡县逼迫,;州司临门,。

臣欲奉诏奔驰,;,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完整版)苏教版必修五名句默写.doc

(完整版)苏教版必修五名句默写.doc

《必修五》名句默写代文部分1.安回望成堆。

,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清句》)2.浮山下四春,橘梅次第新。

,。

()《情表》3._______,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近之,;,形影相吊。

(《情表》)4.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臣无祖母,5.,愿乞养。

__________ ,所共。

6.,死当草。

⋯⋯臣少多疾病,九不行;,,祖母无臣,。

《脊志》7.借架,夜,,,冥然兀坐,,移影,,而庭寂寂,小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脊志》《任安》8.古者富而名摩,不可,唯倜非常之人称焉。

盖大底圣之所作也。

9.亦欲以,,。

草未就,会遭此,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10. 人固有一死,_______, __________,用之所异也。

11. 是以一日而九回,,出不知所如往。

《父》12.屈原曰:“ 世,,是以放。

”13.何故________,自令放?14.吾之:,。

安能以身之察察,_________?宁赴湘流,葬于江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15. 游于江潭,行吟畔, _________,________。

16. 浪之水清兮,;浪之水兮,。

《亭送》17. ,,西。

?是离人泪。

18. 恨相得,怨去得疾。

,。

19. 青山隔送行,,。

夕阳古道无人,。

我甚么上儿内,来甚急,去后何?《亭送》20. ,一鞭残照里。

,量些大小儿如何得起?《念刘和珍君》21. ,,。

?然而造化又常常庸人,以的流,来洗旧迹,使留下淡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22. ,;流言,。

我有什么可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

《念刘和珍君》23. ,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

(陶潜《挽歌》)《亭集序》24. 此地有崇山峻岭,;又有_________,映左右,引以流曲水,列坐其次。

25. 是日也,天朗气清, _________。

仰宇宙之大,。

26. ⋯⋯或因寄所托,。

⋯⋯故知一死生虚,。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默写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默写

必修五默写1、《陈情表》中表现州郡催促急迫的句子是,;,。

2、,葬于江鱼之腹中。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3、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既无伯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晚有儿息。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雁南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四围山色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

9、,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10、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明自己写史记的目的是:亦欲以,,成一家之言。

11、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12、天朗气清,________,仰观宇宙之大,。

13、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

14、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

15、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不虑夕。

16、,杨柳岸晓风残月。

17、吾尝终日而思矣,。

18、诏书特下,拜臣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师不必贤于弟子。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1、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左丘失明,________________。

22、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世人皆浊,______________________?众人皆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名句填空默写大全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名句填空默写大全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名句填空默写大全1、,山顶千门次第开,2、罗浮山下四时春,,3、,哀民生之多艰4、安得广千万间,,5、苟利国家生死,6、臣密言:臣以险,生孩六月,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晚有儿,,,形影相吊而刘疾病,常在床臣侍汤药,未尝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当侍东宫,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岂敢,有所希?,,,臣无祖母,,祖母无臣,母孙二人,,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愿乞终养臣之辛苦,,皇天土,实所共鉴,听臣微志,,,死当结草,谨拜表以闻7、借书满架,,,;,,人至不去三五之夜,,,,8、碧云天,,西风紧?9、恨相见得迟,,,车儿快快的随,,;,此恨谁知!10、,,夕阳古道无人语,,,去后何迟?11、四围山色中,,?12、人固有一死,,,13、,不可胜记,,;屈原放逐,;左丘失明,;,兵法修列;不韦迁蜀,;韩非囚秦,、;诗三百篇,14、所以隐忍苟活,,恨私心有所不尽,,15、,,,成一家之言16、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渔父曰:“,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众人皆醉,?,?”屈原曰:“吾闻之,,;,!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渔父,,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沧浪之水浊兮,”遂去,不复与言17、真的猛士,,?,,,,,!18、惨象,;流言,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沉默呵,沉默呵!,19、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是鸟也,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水击三千里,,”野马也,,,??其视下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时则不至,;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百里者,;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安鸟笑之曰:“彼且奚适也?,不过数仞而下,,?”,行比一乡,德合一君,,其自视也亦若此矣,,,,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以游无穷者,!故曰:,神人无功,20、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此地有崇山峻岭,,,,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是日也,,仰观宇宙之大,,,,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当其欣于所遇,,,;及其所之既倦,,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不能喻之于怀,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21、,他人亦已歌,,(p83)史记1、易曰:,差以千里(史记p6太史公自序)2、,,,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史记p20鲁周公世家)3、,,,天下归心(史记p24鲁周公世家)4、史家之绝唱,(p75鲁迅评价史记)5、,,吾不如子房(p4849)6、大风起,,(p49)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p52)8、,将军夜引弓,(p54)9、猿臂将军去似飞,(p54崔道融《题李将军》)10、传曰:其身正,;,其李将军之谓也?(p56)11、谚曰:桃李不言,此言虽小,(p57)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p62)13、子曰:,,是以谓之文也(p62变化原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14、子曰:,,,何有于我哉?(p62变化原句)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15、子曰:岁寒,(p63)16、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p63)17、诗云“,”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p63)18、,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p64)19、诗三百,,(p65)20、不愤不启,,,则不复也(p66变化原句)不愤不启,,(《史记》p66)21、诗有之,,虽不能至,(p67)22、,,四维不张,国乃灭亡(p69)23、,明于治乱,(p70)24、,,,方正之不容也,“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未尝不呼天也;,未尝不呼父母也,,,可谓穷矣,,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其文约,,其志洁,,其志洁,故其称物芳;,,,,,推此志也,25、,不扶而直,,(p72荀子劝学)26、屈原至于江滨,,,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举世混浊,?众人皆醉,?,而自令见放为(35)?”屈原曰:“吾闻之,,,?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p74屈原列传)27、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歌数阕,美人和之(p82项羽本纪)28、胜败兵家事不期,,(p82)29、百战疲劳壮士哀,,?(p82)30、,,不肯过江东(p82)31、,,耻向东吴再起兵(p82)32、于是舍人相与谏曰:“,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辱其群臣,独畏廉将军哉?,,,吾所以为此者,”廉颇闻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卒相与欢,(p8990廉蔺列传)33、此鸟不飞则已,;,(p91滑稽列传)34、,壮士一去(p103刺客列传)35、兵法不曰:“而后生,(p135淮阴侯列传)36、有志者,,,;苦心人,,,;37、,好议人者也,发人之恶者也(p62孔子世家)38、,,,然后君子(p9太史公自序变化原句)39、,,岂管仲之谓乎!(P70)40、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p128魏公子列传41、,,《焚书坑》章碣p116这首诗就秦末动乱的局面,对秦始皇焚书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采纳丞相李斯的奏议,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集焚毁儒家《诗》、《书》和百家之书,令下之后三十日不烧者,罚作筑城的苦役,造成中国历史上一场文化浩劫焚书坑据传是当年焚书的一个洞穴,旧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的骊山上章碣或者到过那里,目之所触,感慨系之,便写了这首诗诗一开始就接触主题首句用略带夸张的语言揭示矛盾:竹帛化为灰烟消失了,秦始皇的帝业也就跟着灭亡了,好象当初在焚书坑里焚烧的就是他的嬴氏天下这一句夹叙夹议,明叙暗议,有实有虚“竹帛烟销”是实写,有形象可见“竹帛”是古代写书的材料,这里指书“帝业虚”是虚写这种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极富韵致次句就“帝业虚”之意深进一层,说是虽然有关河的险固,也保卫不住秦始皇在都城中的宫殿“关河”主要指函谷关与黄河,当然也包括其他关隘、河流,如散关、萧关、泾河、渭河、崤山、华山等贾谊《过秦论》:“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说“关河”,便概括一切可以倚恃的地理险阻秦都咸阳四周虽有这许多关山河川包围着,但仍然锁守不住,所以《过秦论》又说:“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再坚固的“篱笆”也挡不住起义军队的长驱直入诗以“关河空锁祖龙居”一句总括了整个秦末动乱以至秦朝灭亡的史实,言简意深;并且以形象示现,把“帝业虚”这个抽象的概念写得有情有景,带述带评,很有回味“祖龙”指秦始皇这里不用“始皇”而用“祖龙”,决非单纯追求用典,而是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项传说:始皇三十六年,有神人对秦使者说:“今年祖龙死”使者回报始皇,始皇听了,好久不讲话,过后自作解释说:“祖龙者,人之先也”秦始皇一心要做子孙万代诸“龙”之祖而今江山易主,“祖龙”一词正话反用,又添新意,成了对秦始皇的绝妙讽刺,而且曲折有文采,合乎诗歌用语韵味第三句点题,进一步用历史事实对“焚书”一事做出评判秦始皇和李斯等人把“书”看成是祸乱的根源,以为焚了书就可以消灾弭祸,从此天下太平结果适得其反,嬴秦王朝很快陷入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境地“未冷”云云是夸张的言辞,旨在突出焚书行为的乖谬,实际上从焚书到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首举义旗,前后相隔整整四年时间末句抒发议论、感慨山东之乱持续了一个时期,秦王朝最后亡于刘邦和项羽之手这两人一个曾长期在市井中厮混,一个出身行伍,都不是读书人可见“书”未必就是祸乱的根源,“焚书”也未必就是巩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过秦论》)的有效措施说“刘项原来不读书”,而能灭亡“焚书”之秦,全句纯然是揶揄调侃的口吻,包含着极为辛辣的讽刺意味从“竹帛”写起,又以“书”作结,首尾相接如环,显得圆转自然议论性的诗歌,既要剖析事理,又要显示意象,委实很不容易这首诗采用了近乎喜剧的表现手法:揭示矛盾,使秦始皇处于自我否定的地位这样写表面似乎很委婉,很冷静,其实反对的态度和憎恶的感情十分鲜明如果说这就是“怨而不怒”的表现,那么,它也不失为一种成功的艺术手法42、,,作者:袁宏道【经下邳】史记p11643、,遭变事而《太史公自序》P644、,中于事君,《太史公自序》P445、,,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报任安书》)必修五p7646、,毒药苦口利于病P44高祖本纪47、其为政也,,《管仲列传》p6948、项庄舞剑,《项羽本纪》49、,,,何辞为!《项羽本纪》5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51、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52、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53、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54、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8226;张仪列传)55、,尧非不仁,(史记p137)56、肥义曰:“,王既定负遗俗之虑,, P12357、,;,令行为上, P12358、,,;,儒者一师而俗异,中国同礼而教离,况于山谷之便乎?p12459、,,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过矣乃引“ ,”,!p8460、吾闻之周生曰“ ”,?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P8461、,,,,,管仲之谋也P68另附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赏析【原诗】《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赏析】这是李白经过下邳(今江苏邳县)圯桥时写的一首怀古之作诗饱含钦慕之情,颂扬张良的智勇豪侠,客其中又暗寓着诗人的身世感慨张良,字子房,是辅佐刘邦打天下的重要谋臣诗起句“虎啸”二字,即指张良跟随汉高祖以后,其叱咤风云的业绩但诗却用“未”字一笔撇开,只从张良发迹前写起张良的祖父和父亲曾相继为韩国宰相,秦灭韩后,立志报仇,“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皇”(《史记·留侯世家》)“破产不为家”五字,点出张良素来就是一个豪侠仗义、不同寻常的人物后两句写其椎击秦始皇的壮举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诗人把这一小节熔铸成十个字:“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以上国句地叙之后,第五句一折,“报韩虽不成”,惋惜力士椎击秦始皇时误中副车秦皇帝为之寒栗,赶紧“大索天下”,而张良的英雄胆略,遂使“天地皆振动”七、八两句“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写张良“更姓名潜匿下邳”,而把圯桥进履,受黄石公书一段略去不写,只用一个“智”字暗点,暗度到三句以后的“曾无黄石公”“岂曰非智勇?”不以陈述句法正叙,而改用反问之笔,使文气跌宕,不致平衍后人评此诗,说它句句有飞腾之势,说得未免抽象,其实所谓“飞腾之势”,就是第五句的“虽”字一折第第八句的“岂”字一宕所构成以及八句夹叙夹议,全都针对张良,李白本人还没有插身其中第九、十两句“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这才通过长存的圯桥古迹,把今人、古人结合起来了诗人为何“怀古钦英风”呢?其着眼点还是在现实:“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此两句,句法有似五律中的流水对上句切合圯桥,桥下流水清澈碧绿,一如张良当时岁月无常,回黄转绿,大有孔子在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慨下句应该说是不见张子房了,可是偏偏越过张子房,而说不见张子房之师黄石公诗人的用意是:当代未尝没有如张良一般具有英风的人,只是没有象黄石公那样的人,加以识拔,传以太公兵法,造就“为王者师”的人才罢了表面上是“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实际上,这里是以曲笔自抒抱负《孟子·尽心下》云:“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表面上孟子是喟叹世无孔子,实质上是隐隐地以孔子的继承人自负李白在这里用笔正和孟子有异曲同工之处:谁说“萧条徐泗空”,继张良而起,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哉!诗人《扶风豪士歌》的结尾说:“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可以看作此诗末两句的注脚一首怀古之作,写得如此虎虎有势而又韵味深长,这是极可欣赏的(沈熙乾)萧何月下追韩信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①,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②,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③,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④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⑤”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⑥,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⑦,设坛场⑧,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①行:等,辈一说行(xíng,形),走(在半途)②度:揣测,估计③谒:进见,拜见④国士:国内杰出的人物⑤顾:但策:指“长王汉中”和“争天下”两种策略⑥素慢:一向傲慢素:向来⑦斋戒:古人祭祀等大典前,先行沐浴、更衣、独宿、素餐以清心洁身,表示敬重⑧坛场:指拜将场所坛:土台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①,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②,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③:“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暗噁叱咤④,千人皆废⑤,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⑥,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⑦,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⑧,不居关中而都彭城⑨有背义帝之约⑩,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 ,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13),唯独邯、翳、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14),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15),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16),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17)”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①谢:谦让②乡:同“向”,面向,面对着③贺:赞同,嘉许④暗噁:满怀怒气叱咤:呼喊,咆哮⑤废:伏,偃伏,不敢动⑥呕呕:温和的样子⑦刓(wán,完)敝:在手里玩弄,磨损⑧霸:称霸臣:使……臣服⑨都:建都⑩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没有按“先入关者王之”的约定办事有:又 迁逐义帝置江南:灭秦后,项羽假尊义帝,而自己立为西楚霸王,派人迁义帝从盱眙至郴,并暗地令九江王等击杀之 特劫于威强:只是在淫威下勉强屈服⒀这一句是指章邯等投降项羽时,有秦军二十万,投降后被虐待,有怨言,项羽把他们全部活埋在新安城南坑,挖坑活埋⒁秋毫:秋天鸟兽新生细毛喻微细⒂法三章:即约法为“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⒃失职:指失去应得的封地和关中王的职权⒄传檄:发布文书、文告韩信多次跟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位奇才到达南郑,各路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几十人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任用,也就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报告汉王,亲自追赶他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恼怒又是高兴骂萧何道:“你逃跑,为什么?”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去追赶逃跑的人”汉王说:“你追赶的人是谁呢?”回答说:“是韩信”汉王又骂道:“各路将领逃跑了几十人,您没去追一个;却去追韩信,是骗人”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人大王果真要长期在汉中称王,自然用不着韩信,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但看大王怎么决策了”汉王说:“我是要向东发展啊,怎么能够内心苦闷地长期呆在这里呢?”萧何说:“大王决意向东发展,能够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不能重用,韩信终究要逃跑的”汉王说:“我为了您的缘由,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即使是做将军,韩信一定不肯留下”汉王说:“任命他做大将军”萧何说:“太好了”于是汉王就要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大王向来对人轻慢,不讲礼节,如今任命大将军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大王决心要任命他,要选择良辰吉日,亲自斋戒,设置高坛和广场,礼仪要完备才可以呀”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要求众将听到要拜大将都很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要做大将军了等到任命大将时,被任命的竟然是韩信,全军都感到惊讶任命韩信的仪式结束后,汉王就座汉王说:“丞相多次称道将军,将军用什么计策指教我呢?”韩信谦让了一番,趁势问汉王说:“如今向东争夺天下,难道敌人不是项王吗?”汉王说:“是”韩信说:“大王自己估计在勇敢、强悍、仁厚、兵力方面与项王相比,谁强?”汉王沉默了好长时间,说:“不如项王”韩信拜了两拜,赞成地说:“我也认为大王比不上他呀然而,我曾经侍奉过他,请让我说说项王的为人吧项王震怒咆哮时,吓得千百人不敢稍动,但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将领,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有生病的人,心疼的流泪,将自己的饮食分给他,等到有的人立下战功,该加封进爵时,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里玩磨的失去了棱角,舍不得给人,这就是所说的妇人的仁慈啊项王即使是称霸天下,使诸侯臣服,但他放弃了关中的有利地形,而建都彭城又违背了义帝的约定,将自己的亲信分封为王,诸侯们愤愤不平诸侯们看到项王把义帝迁移到江南僻远的地方,也都回去驱逐自己的国君,占据了好的地方自立为王项王军队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横遭摧残毁灭的,天下的人大都怨恨,百姓不愿归附,只不过迫于威势,勉强服从罢了虽然名义上是霸主,实际上却失去了天下的民心所以说他的优势很容易转化为劣势如今大王果真能够与他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英勇善战的人才,有什么不可以被诛灭的呢?用天下的城邑分封给有功之臣,有什么人不心服口服呢?以正义之师,顺从将士东归的心愿,有什么样的敌人不能击溃呢?况且项羽分封的三个王,原来都是秦朝的将领,率领秦地的子弟打了好几年仗,被杀死和逃跑的多到没法计算,又欺骗他们的部下向诸侯投降到达新安,项王狡诈地活埋了已投降的秦军二十多万人,唯独章邯、司马欣和董翳得以留存,秦地的父老兄弟把这三个人恨入骨髓而今项羽凭恃着威势,强行封立这三个人为王,秦地的百姓没有谁爱戴他们而大王进入武关,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苛酷法令,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百姓没有不想要大王在秦地做王的根据诸侯的成约,大王理当在关中做王,关中的百姓都知道这件事,大王失掉了应得的爵位进入汉中,秦地百姓没有不怨恨的如今大王发动军队向东挺进,只要一道文书三秦封地就可以平定了”于是汉王特别高兴,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就听从韩信的谋划,部署各路将领攻击的目标魏公子列传补充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①薛公藏于卖浆家②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③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④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⑤公子妄人耳⑥”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⑦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⑧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⑨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⑩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⒀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⒁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⒂死”宾客皆背魏之赵⒃,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⒄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⒅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⒆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⒇①处士:指有才德而未仕或不仕的人博徒聚赌的人②卖浆家:出卖酒浆的店家③自匿:主动地隐藏起来④间步:悄悄地步行游:交游交往⑤妄:胡乱⑥妄人:无知妄为的人⑦称:符合,满足⑧豪举:豪放的举动另一说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云“谓徒以客众为豪耳”⑨不我欲:即“不欲我”不要我⑩乃装为去:于是整理行装准备离去免冠谢:脱帽谢罪固:坚持、坚决⒀倾:倒出来,竭尽⒁使使:前“使”字派遣后“使”字使者⒂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有敢于替魏王使者通报传话的⒃之:往、到⒄恤体恤顾念⒅夷:平⒆卒:结束⒇告车趣驾:嘱咐车夫赶快套车趣通“促”,急促赶快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译文:公子听说赵国有两个有才有德而没有从政的人,一个是毛公,藏身于赌徒中一个是薛公,藏身在酒店里公子很想见见这两个人,可是这两个人躲了起来不肯见公子公子打听到他们的藏身地址,就悄悄地步行去同这两个人交往,彼此都以相识为乐事,很是高兴平原君知道了这个情况,就对他的夫人说:“当初我听说夫人的弟弟魏公子是个举世无双的大贤人,如今我听说他竟然胡来,跟那伙赌徒、酒店伙计交往,公子只是个无知妄为的人罢了”平原君的夫人把这些话告诉了公子公子听后,就向夫人告辞,准备离开这里说:“以前我听说平原君贤德,所以背弃魏王而救赵国,满足了平原君的要求现在才知道平原君与人交往只是显示富贵的豪放举动罢了,他不是求取贤士人才啊我从在大梁时就常常听说这两个人贤能有才,到了赵国我惟恐不能见到他们拿我这个人跟他们交往还怕他们不要我呢,现在平原君竟然把跟他们交往看作是羞辱,平原君这个人不值得结交”于是就整理行装准备离去夫人把公子的话全都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听了自感惭愧,便去向公子脱帽谢罪,坚决地把公子挽留下来平原君门下的宾客们听到这件事,有一半人离开了平原君归附于公子,天下的士人也都。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默写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默写

臣密言:臣以险衅,。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零丁孤苦,。

既无伯叔,;,晚有儿息。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当侍东宫,。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

臣欲奉诏奔驰,;,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况臣孤苦,。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听臣微志,,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

,谨拜表以闻。

《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碧云天,,西风紧,北雁南飞。

?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

,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此恨谁知![一煞]青山隔送行,,。

,禾黍秋风听马嘶。

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收尾]四围山色中,。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不可胜记,。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左丘失明,;,《兵法》修列;,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渔夫》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而能与世推移。

苏教版必修五背诵默写

苏教版必修五背诵默写

,奚惆怅,门虽设?穷且益必修5背诵默写1.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而独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引壶觞以自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知来者之可 _,觉今是而昨,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 。

__________ ,审容膝之易安。

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_青雀黄龙之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天高地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时运不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广难封。

11. 老当益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景 翳翳以将入, 3. __________ 丘。

,亦崎岖而经 。

善万物之得时, ________________ 4.寓形宇内复几时? 何之? ?胡为乎遑遑欲,帝乡不可期。

_________________ 或植杖而耘籽。

— 乘化以归尽, 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 蕃之榻。

6. 时维九月,序属三 秋。

,临清流而赋诗。

聊 !,龙光射牛斗之墟;,徐孺下陈7. 霄; ______ ,上出重 ,下临无地。

宫,即冈峦之体势。

8.披绣闼, _________ 视, _______________,山原旷其盈,钟鸣鼎食之家;。

(完整word版)苏教版必修五名句默写

(完整word版)苏教版必修五名句默写

必修五默写检测1. ,。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2。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

3.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

4。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5. ,凡在故老,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6.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7。

但以刘日薄西山,,,朝不虑夕。

8。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9。

, 。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0。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11.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

12。

听得道一声“去也”,; ,减了玉肌.13.青山隔送行,,。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14。

四围山色中,。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15。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16屈原曰:“, ,是以见放。

”17。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18.吾闻之,,。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19.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 ?20.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2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 .22.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 。

23。

, ,成一家之言.24.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岂有悔哉?25.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26。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27。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 ,而后乃今将图南。

28.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

29.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

30。

,;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31。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32。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33。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34.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35。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答案: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4。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默写训练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默写训练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默写训练(带★为选作题)姓名:班级:命题人:于学军审核人邱法喜2008、10、241、《陈情表》中表现州郡催促急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______,________。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既无伯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晚有儿息。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雁南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四围山色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9、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明自己写史记的目的是:亦欲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

10、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________________。

11、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

12、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不虑夕。

13、诏书特下,拜臣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5、盖文王拘而演《周易》,________________;屈原放逐,________________;左丘失明,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理解性默写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理解性默写

必修五理解性默写《滕王阁序》1.《滕王阁序》中直接点出了时间已到深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来宾驾着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4.直接描写滕王阁壮丽景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盛赞其因地制宜,依形就势的建筑特征,实现了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

6.描写当地四周人烟繁盛,繁华富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景表现虚实相映之美的四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8.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臣密言:臣以险衅,。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零丁孤苦,。

既无伯叔,;,晚有儿息。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当侍东宫,。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

臣欲奉诏奔驰,;,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况臣孤苦,。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听臣微志,,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

,谨拜表以闻。

《长亭送别》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西风紧,北雁南飞。

?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

,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此恨谁知!
[一煞]青山隔送行,,。

,禾黍秋风听马嘶。

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不可胜记,。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左丘失明,;,《兵法》修列;,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渔夫》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众人皆醉,?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歌曰:“沧浪之水清兮,;沧浪之水浊兮,。

”遂去,不复与言。

《纪念刘和珍君》
真的猛士,,。

惨象,;流言,。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就在沉默中灭亡。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

《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是鸟也,。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
,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则芥为之舟;
,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适莽苍者,,;适百里
者,;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
,,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绝云气,,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
行,,。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以游无穷者,!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兰亭集序》
此地有崇山峻岭,;,映带左右,,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是日也,,,仰观宇宙之大,,,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或取诸怀抱,;,。

固知,。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滕王阁序》
6.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7.,烟光凝而暮山紫。

,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台耸翠,;,下临无地。

,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

披绣闼,。

山原旷其盈视,。

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轴。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

8.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

关山难
越,;,。

9.嗟乎!时运不齐,;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非无圣主;,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
壮,;,。

,处涸辙而相欢。

,扶摇可接;,。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0.无路请缨,;有怀投笔,。

他日趋庭,;,喜托龙门。

杨意不逢,
,终期相遇,。

11.滕王高阁临江渚,。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阁中帝子今何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