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 第十四章 局部麻醉药
药理学部分名词解释
先导化合物:指在药物创新阶段,选择大量合成的有机化合物或分离提纯的天然产物的有效成分,在有效的病理模型上进行随机筛选,从而发现具有进一步开发价值的化合物。
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集体的作用,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包括药物与细胞靶点之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生物化学、生理学和形态学变化,药物作用的全过程和分子机制。
不良反应:指上市的合格药品在常规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并给病人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
受体:是细胞生长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和结合能力,并具有介导细胞信号转导功能的蛋白质。
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为配体。
量反应:效应强弱随药物剂量或浓度的逐渐增加或减少呈连续性量的变化。
质反应:效应的强弱岁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变化呈“全或无”方式的改变。
首关效应:药物通过肠黏膜及肝时经过灭活代谢而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
生物利用度:药物制剂给药后其中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相对量及速度。
时量曲线:药物在血浆的浓度随时间退役而发生变化的曲线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房室概念:按药物分布速度,以数学方法划分的药动学概念表观分布容积:理论上或计算所得的表示药物应占有的体液溶剂稳态血药浓度:属于一级消除动力学的药物,经恒速给药后,血药浓度稳定在一定水平的状态。
一级消除动力学:单位时间内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按一定比例消除零级消除动力学:单位时间内血浆中的药物按一定的量消除半数致死量(LD50):是使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半数有效量(ED50):是使半数动物产生药效的剂量二重感染: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后,肠道内一些敏感的细菌被抑制或杀灭,是肠道菌群的共生平衡状态遭到破坏,而一些不敏感的细菌大量增殖,导致新的感染疗效指数(TI):是LD50与ED50之比用来估计药物的安全性此数值越大越安全负荷剂量:为了使血浆浓度迅速达到所需要水平,在常规给药前应用的加倍剂量摄取1:NA失活过程有摄取机制和酶的催化之分。
药理实验指导
药理学实验指导实验一药物的作用方式【实验目的】理解药物的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并了解兴奋作用、抑制作用及拮抗作用。
【实验原理】普鲁卡因为局部麻醉药,抑制中枢神经元,首先抑制对药物敏感的中枢抑制性神经,引起脱抑制而出现兴奋现象,表现为不安、震颤,甚至惊厥。
而戊巴比妥钠为镇静催眠、抗惊厥药,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分别产生镇静、催眠、麻醉和抗惊厥的作用。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实验材料】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镊子2.药品:3%普鲁卡因溶液、0.5%戊巴比妥钠溶液【实验步骤】1.取小白鼠1只,称重标记,并观察一般活动情况及痛觉反应。
2.在小白鼠一后肢股骨粗隆下端坐骨神经周围,注射3%普鲁卡因溶液0.1ml/10g,随即观察小白鼠左右后肢的活动情况及全身情况。
3.待小白鼠抽搐明显时,立即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并继续观察小白鼠全身情况。
4.填表小白鼠用普鲁卡因后表现用戊巴比妥钠后表现左后肢全身左后肢全身【注意事项】1.要求注射部位要正确。
2.注意抢救时间。
【思考题】1.小白鼠的那些表现各属于局部、全身、兴奋、抑制和拮抗作用?2.本次试验队临床用药有何指导意义?实验二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掌握药物剂量与药物作用的关系【实验原理】戊巴比妥钠为镇静催眠、抗惊厥药,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药物作用越明显,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分别产生镇静、催眠、麻醉和抗惊厥的作用。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实验材料】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镊子2.药品:0.1%,1%,2%戊巴比妥钠溶液【实验步骤】1.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小白鼠3只,分别称重、记号(1、2、3号),观察精神状态、痛觉反射及翻正反射。
2.给1号小白鼠腹腔注射0.1%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 10g给2号小白鼠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给3号小白鼠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3.用大烧杯罩住小白鼠,并随时观察用药后各小鼠的精神状态、痛觉反射、翻正反射。
药学知识竞赛复习题全部单选
药学知识竞赛复习题(全部单选)第一章药理学总论-绪言1. 药效学是研究:A.药物的临床疗效B.提高药物疗效的途径C.如何改善药物质量D.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E.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变化2.药动学是研究:A.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B.药物如何影响机体C.药物在体内的时间变化D.合理用药的治疗方案E.药物效应动力学3.新药进行临床试验必须提供:A.系统药理研究数据B.新药作用谱C.临床前研究资料D.LD50E.急慢性毒理研究数据参考答案:1 E 2 E 3 C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1. 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是是机体器官组织:A.功能升高或兴奋B.功能降低或抑制C.兴奋和/或抑制D.产生新的功能E.A和D2.药物的副反应是与治疗效应同时发生的不良反应,此时的药物剂量是:A.大于治疗量B.小于治疗量C.治疗剂量D.极量E.以上都不对3. 半数有效量是指:A.临床有效量B.LD50C.引起50%阳性反应的剂量D.效应强度E. 以上都不是4. 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A.致死量的一半B.中毒量的一半C.杀死半数病原微生物的剂量D.杀死半数寄生虫的剂量E.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5.药物的极量是指:A.一次量B.一日量C.疗程总量D.单位时间内注入量E. 以上都不对7、药物的治疗指数是:A ED50/LD50B LD50/ED50C LD5/ED95D ED99 /LD1E ED95/LD58、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可激动受体,也可阻断受体,取决于:A 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B 药物是否具有内在活性C 药物的酸碱度D 药物的脂溶性E 药物的极性大小9、竞争性拮抗剂的特点是:A 无亲和力,无内在活性B 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C 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D 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E 以上均不是10、药物作用的双重性是指:A 治疗作用和副作用B 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C 治疗作用和毒性作用D 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E 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11、属于后遗效应的是:A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B 地高辛引起的心律性失常C 呋塞米所致的心律失常D 保泰松所致的肝肾损害E 巴比妥类药催眠后所致的次晨宿醉现象14、安全范围是指:A 有效剂量的范围B 最小中毒量与治疗量间的距离C 最小治疗量至最小致死量间的距离D ED95与LD5间的距离E 最小治疗量与最小中毒量间的距离参考答案 1 C 2 C 3 C 4 E 5 E 6 C 7 B 8 B 9 B 10 D 11 E 14 E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4.下列情况可称为首关消除:A 苯巴比妥纳肌注后被肝药酶代谢,使血中浓度降低B 硝酸甘油舌下给药,自口腔粘膜吸收,经肝代谢后药效降低。
药理学人教版7重点知识归纳总结大全
药理学人教版7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的不良反应: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受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
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 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第三章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解离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而非解离型药物极性小,脂溶性大,易跨膜扩散。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ACH) 作用:1、M样作用: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心肌收缩力减弱,扩张几乎所有血管,血压下降,胃肠道、泌尿道及支气管等平滑肌兴奋,腺体分泌增加,眼瞳孔括约肌和睫状收缩。
2、N样作用:激动N1胆碱受体,表现为消化道、膀胱等处的平滑肌收缩加强,腺体分泌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和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过大剂量由兴奋转入抑制。
激动N2胆碱受体,使骨骼肌收缩。
3、中枢作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另有:氨甲酰胆碱二、M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作用:1、眼:表现为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
2、腺体:分泌增加尤以汗腺和唾液腺。
应用:1、青光眼2、缩瞳另有:氨甲酰甲胆碱三、N胆碱受体激动药:烟碱、洛贝林第七章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一、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口服吸收小而不规则,不表现中枢作用。
局部麻醉药:临床药理学和合理选择
四、常见局麻药的种类和选择
小提示
布比卡因由于其严重的毒性作用在许多医 学中心颇具争议(心脏毒性难以逆转),应用 更广泛的是罗哌卡因,虽然它的持续时间比布 比卡因短,但是安全系数更高。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可显著减少局麻药 的用量。因此,有些医生继续使用布比卡因, 以最小剂量达到最长阻滞持续时间。
感谢聆听
局部麻醉药
临床药理学和合理选择
概念
局部麻醉药(简称 “局麻药”)通过阻断神经传导从而 消除或缓解疼痛。它们与神经膜上Na+离子通道的特异 受体结合从而阻断离子的内流。局麻药的化学和药理学 特性决定了它点们击的加标临题床特性。
右键点击图片选择设置图片格式可直接替换图 片,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您可 以点击文字框输入您的描述说明,或者通过复 制粘贴。
痛冷
触
感深
运
觉热
觉
觉部
动
浓度
三、局麻药的全身毒性
01
血浆浓度
1、药物的剂量 2、药物的吸收速率 3、药物的注射部位、血管活性
及是否复合使用血管收缩药
三、局麻药的全身毒性
02
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1、首先表现为兴奋:烦躁不安、定向障碍、颤抖; 2、随着局麻药血浆浓度的增加,进一步发展为强直阵挛性惊厥; 3、继续增加局麻药血浆浓度,中枢神经系统将出现抑制和呼吸衰竭, 4、最后昏迷
●神经纤维对局麻药的个体敏感性: 1、越小的神经纤维对局麻药越敏感; 2、有髓鞘的纤维更容易被阻滞。
• 局麻药的扩散 • 阻滞起效 • 阻滞持续时间
局麻药的局麻作用
治疗量(低浓度)时,能选择性阻断感觉神经的冲动和传导,使 感觉和痛觉均消失,产生麻醉作用。
大剂量 (高浓度),对各类神经纤维均有阻断作用,如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运动神经及中枢神经系统;此外对心血管、胃肠平 滑肌、骨骼肌均有麻醉作用,此作用为局麻药所不需要的作用。
局部麻醉药(药理学)
⒉小剂量镇静、提高痛阈
⒊应用:
局部浸润麻醉
全身麻醉与急性疼痛的镇痛
复合麻醉:吸入、静脉、镇痛药
神经阻滞、硬膜外、腰麻
⒋毒性小
酯类局麻药---长效类
丁卡因(tetracaine) 1、脂溶性高,长效药物 2、麻醉作用强(普鲁卡因10倍) 3、毒性大(普鲁卡因10~12倍) 4、用于:表面、浸润、神经阻滞、硬膜外、腰麻
**一般情况下,酰胺类比酯类起效快,弥散广, 阻滞明显,时效长
概述-分类:
根据中间链不同分类:
酯类: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丁卡因 酰胺类: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甲哌卡因
丙胺卡因、依替卡因
根据作用时效分类:
短效: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 中效:利多卡因、甲哌卡因、丙胺卡因 长效:丁卡因、布比卡因、
概述-药 理 作 用
神经阻滞特点:
无髓神经阻滞早于有髓神经; 与直径粗细有关; 钝性感觉—锐性感觉—运动神经 可逆性。
概述-作用机制
主要影响动作电位,对静息电位无影响 阻止钠离子的内流 具有使用依赖性(use dependence) 发挥作用的两种形式:
碱基——脂溶性 ——穿透膜能力强
依替卡因、罗哌卡因
概述-药 理 作 用
㈠局麻作用
⒈阻滞程度:
⑴药物剂量、浓度
⑵神经纤维类别与大小
⑶刺激强度
⒉一般规律:
痛觉→温觉→触觉→深部感觉→运动功能
⒊满意阻滞条件:
⑴足够的浓度
⑵足够的时间
⑶足够的长度
局麻药至少接触1cm的神经,以保证传导的阻滞,因为有髓纤维
的冲动能跳跃2-3个Ranvier结。
c 细胞毒性: 较高浓度→暂时影响到跨膜离子输送系统
原因:注射损伤、压迫、AD引起的缺血、感染、防腐剂、
华科药理学习题集
习题集(摘录)第一章药理学总论[A型题]1药物是( )A一种化学物质 B能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C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D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E有滋补、营养、保健、康复作用的物质[B型题]9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12临床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人体 B机体C动物病理模型 D 健康受试者E健康动物[X型题]13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 )A研究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B阐明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C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D新药开发与研究 E整理和发掘祖国医药遗产参考答案1D 9B 10A 11BCDE 13ABCDE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A型题]1药物作用是指( )A药理效应 B药物具有的特异性作用C对不同脏器的选择性作用D药物对机体细胞间的初始反应E对机体器官兴奋或抑制作用[B型题]2青霉素治疗肺部感染是( )3肾上腺素治疗支气管哮喘是( )4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是( )A对症治疗 B对因治疗C补充疗法 D局部治疗E间接治疗[C型题]5给药剂量取决于( )6药物产生的过敏反应取决于( )A药效学特性 B药动学特性C是A是B D非A非B[X型题]8下面对受体的认识,那些是正确的( )A受体是首先与药物直接反应的化学基团B药物必须与全部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药物最大效应C受体兴奋的后果可能是效应器官功能的兴奋,也可能是抑制D受体与激动药及拮抗药都能结合E经常处于代谢转换状态[填空题]9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和。
[名词解释]10药物作用[问答题]11由停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参考答案选择题1D 2B 3A 4C 5C 6D 7C 8ACDE填空题9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名词解释10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反应;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有其特异性。
问答题11有后遗效应及回跃反应(即停药反应)。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A型题]1阿司匹林的pKa=3.5,它在pH为7.5肠液中可吸收约( )A 1%B 0.1%C 0.01%D 10%E 99%[B型题]15每次剂量减1/2需经几个t1/2达到新的稳态血浓( )16每次剂量加倍需经几个t1/2达到新的稳态血浓( )17给药间隔时缩短一半需经几个t1/2达到新的稳态血浓( )A立即 B 1个C 2个D 5个E 10个[C型题]20血浆清除率(CL)取决于( )21时量曲线下面积(AUC)取决于( )23解离平衡常数取决于( )A药物的吸收过程 B药物的消除过程C是A是B D非A非B[X型题]28有关药物血浆半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B血浆半衰期能反映体内药量的消除速度C可依据血浆半衰期调节给药的间隔时间D血浆半衰期长短与原血浆药物浓度有关E一次给药后,经过4~5个半衰期已基本消除[填空题]45药物体内过程包括、、及。
药理学考试重点14-20章
第十四章局部麻醉药【机制】在神经细胞膜内侧阻断钠离子通道,使传导阻滞,产生局麻作用。
【临床应用】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麻醉、区域镇痛。
【分类】酯类:普鲁卡因(做过敏试验):除表面麻醉外的各种局麻。
丁卡因:除浸润麻醉外的各种局麻。
酰胺类:利多卡因:各种局麻。
布比卡因第十五章镇静催眠药【分类】苯二氮卓类:地西泮、氯氮卓、三唑仑巴比妥类: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硫喷妥钠其它:非苯二氮卓类、水合氯醛、丁螺环酮苯二氮卓类(依赖性)【作用机制】苯二氮卓类与BZ受体结合,增强GABA的能神经抑制作用。
【药理作用】①抗焦虑作用:小剂量②镇静催眠作用①缩短快动眼睡眠(REMS)时相,但较弱,停药后反跳多梦较轻②延长非快动眼睡眠(NREMS),故可减少夜游症的发生。
③抗惊厥、抗癫痫作用不麻醉!④中枢性肌肉松驰作用【临床应用】①焦虑症首选药②治疗各类失眠③破伤风、子痫、小儿高热惊厥,药物中毒性惊厥。
④癫痫持续状态首选药:iv地西泮⑤缓解中枢性肌强直及肌肉痉挛【不良反应】①急性中毒:特异解毒药BDZ-R拮抗剂:氟马西尼②依赖性:长期用药戒断症状巴比妥类:强依赖性——长期连续服用导致精神依赖性、躯体依赖性第十六章抗癫痫与抗惊厥药抗癫痫药【常用药物】苯妥英钠、苯巴比妥、乙琥胺、丙戊酸钠、BDZ类苯妥英钠(毒性大、需做血药浓度监测)【药理作用】阻止异常放电扩散:膜稳定作用:即细胞膜对多种离子的通透性下降,使动作电位不易产生。
【临床应用】①抗癫痫: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的首选药物,小发作无用。
②抗心律失常③中枢疼痛综合征(如: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苯巴比妥:主要治疗癫痫大发作及癫痫持续状态乙琥胺:小发作首选药;丙戊酸钠:有肝脏毒性不做首选药,大发作合并小发作的首选药物。
地西泮:iv 癫痫持续状态首选药氟桂利嗪:钙拮抗药,用于各型癫痫,安全。
【注意】大发作疗效:苯妥英钠、苯巴比妥>丙戊酸钠;小发作疗效:丙戊酸钠>乙琥胺抗惊厥药——硫酸镁:①口服:①泻下②利胆②外用热敷可消炎去肿③注射:①抗惊厥②降压:松弛血管平滑肌③中枢抑制:感觉意识消失第十七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抗帕金森病药——左旋多巴【机制】左旋多巴进入中枢后在转变成DA,补充脑内DA的不足,产生治疗作用。
药理学局部麻醉药物-思考题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毒性作用
思考题
患者,男,25岁。
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7小时入院,经体检及辅助检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采用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治疗。
局麻药选用2%利多卡因+1:20万肾上腺素溶液。
1.为何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局麻药的毒性反应有哪些,如何防治
有的局麻药有明显的扩血管作用,利多卡因虽无扩血管作用,但穿透力强、弥散广、吸收快,在其中加入适量的肾上腺素可使局部的血管收缩,减慢药物的吸收,延长局麻时间,增强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用量,减少因局麻药吸收引起的不良反应。
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中毒反应的处理应以预防为主,掌握药物浓度和一次允许的最大剂量,采用分次小剂量注射的方法。
注意不要误入血管。
2.局麻药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有哪些?
①局部麻醉作用:局麻药注入神经纤维周围,经过弥散至神经组织周围,作用于电压门控Na+通道,抑制Na+内流,提高兴奋阈电位、降低动作电位、减慢传导速度,甚至可使神经细胞丧失兴奋性和传导性。
②抗心律失常作用:部分局麻药可抗心律失常,如利多卡因。
作用机制:抑制浦肯野纤维和心室肌细胞的Na+内流,降低心肌自律性、传导性、缩短动作电位时程与有效不应期。
③吸收作用:为剂量过高或误将药物注入血管引起的毒性反应。
中枢神经毒性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心血管系统毒性表现为心肌兴奋性降低,小动脉扩张。
麻醉科常用药物
麻醉科常用药物局部麻醉药:盐酸利多卡因(上海禾丰)5ml/ 支盐酸布比卡因(上海禾丰)5ml/ 支盐酸罗哌卡因(耐乐品)10ml/支全身麻醉药:镇静、催眠药1,地西泮10mg 支2, 咪达唑仑2mg/支3, 氟哌利多5mg/支4, 丙泊酚200mg/支镇痛药1, 枸橼酸芬太尼0.1mg/支2, 盐酸哌替啶100mg/支,3,盐酸吗啡10mg.支4, 盐酸瑞芬太尼1mg/支肌肉松弛药1, 氯化琥珀胆碱100mg/支,2, 注射用维库溴铵4mg/支辅助药:抗胆碱药1, 硫酸阿托品0.5mg/支2, 氢溴酸东莨菪碱0.3mg/支血管活性药物1, 盐酸麻黄碱30mg/支2, 盐酸多巴胺20mg/支3, 重酒石酸间羟胺10mg/支4, 盐酸乌拉地尔(利喜定)25mg/支5, 盐酸艾司洛尔100mg/支6,硝酸甘油5mg/支7, 盐酸肾上腺素1mg/支8, 盐酸异丙肾上腺素1mg/支麻醉拮抗药1, 甲硫酸新斯的明1mg/支2, 盐酸纳洛酮0.4mg/支3, 氟马西尼0.5mg/支糖皮质激素类1, 地塞米松5mg/支2, 氢化可的松10mg/支止吐、止血药推荐:盐酸格拉司琼3mg/支立止血1KU/支麻醉科必备设备麻醉柜(车) 1 台咽喉镜 1 套气管导管7.0# 7.5# 8.0# 各若干支插管导丝 2 根密闭面罩5号(成人) 2 个吸引器1 台吸引器管若干硅胶吸痰管22# 24# 若干钠石灰若干盒静脉留置针(BD )18# 20# 若干三通管(BD)若干中心静脉穿刺置包少许麻醉包:硬膜外麻醉穿刺包,硬腰联合麻醉穿刺包若干。
麻醉药理学 局部麻醉药(6.2.1)--局麻药的体内过程、不良反应、酯类局麻药、酰胺类局麻药
二)分布
局麻药的分布取决于各药理化性质、各组织器 官的血流量等因素
三)生物转化与排泄
酯类局麻药主要通过假性胆碱酯酶 水解,也有小部分局麻药以原形排 出
酰胺类局麻药主要通过肝微粒体酶 、酰胺酶分解。主要经肾脏排泄
六、不良反应
全身性不良反应
毒性反 应高 敏 反 应特 异 质 反 应
变态反应
接触性不 良反应
、肝药酶诱导药影响等
局麻药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反应多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
局麻药心脏毒性大小排序为
:丁卡因>布比卡因>左旋布
比卡因>罗哌卡因>利多卡因> 普鲁卡因
局麻药毒性反应的预 防
① 使用局麻药的安全剂量 ② 在局麻药液中加入血管收缩药,延缓吸收 ③ 注药时注意回吸,避免血管内意外给药 ④ 警惕毒性反应先兆,如突然入睡、多语、 惊 恐、肌抽搐等 ⑤ 麻醉前尽量纠正病人的病理状态,如高热 、 低血容量、心衰、贫血及酸中毒。术中避 免缺氧和 CO 2蓄积
罗罗哌哌卡卡因因
(( rrooppiivvaaccaaiinnee))
新型长效酰胺类 对感觉纤维的阻滞优于运动纤维(分离
明显),术后运动障碍迅速消失 对 CNS 和心脏毒性均比布比卡因小,
麻醉效果确切 低浓度用于急性疼痛;高浓度用于硬膜
外和神经阻滞
常用局麻药的药理作用
局麻药 麻醉作用 穿透力 毒性 稳定性
④ 应注意循环系统的稳定和监测病人体温。 因严重而长时惊厥所致缺氧可引起中枢性 高热,后者已提示有缺氧性脑损伤。发生 低血压应及时有效地作对症处理,一般先 静脉注射麻黄碱 10 ~ 30mg ,疗效不佳 改用多巴胺 20 ~ 40mg 或间经胺 0.5 ~ 5.0mg
2 高敏反应
大学《药理学》第十四章:局部麻醉药期末试题及答案
大学《药理学》第十四章:局部麻醉药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局麻药的作用机制:A.阻滞Na+内流B.阻滞K+外流C.阻滞CL-内流D.阻滞Ca2+内流E.降低静息电位2、为延长局麻药的作用时间并减少吸收,宜采用的措施是:A.增加局麻药的用量B.加大局麻药的浓度C.加入少量的去甲肾上腺素D.加入少量肾上腺素E.调节药物的PH至弱酸性3、蛛网膜下腔麻醉前注射麻黄碱的意义是:A.可预防呼吸抑制B.可预防发生心率失常C.可预防血压下降D.可减少局麻药在作用部位吸收E.可延长局麻药作用时间4、局麻药过量中毒发生惊厥,宜选哪个药对抗:A.硫酸镁B.异戊巴比妥钠C.水合氯醛D.苯巴比妥E.安定5、局麻作用时间最长的是:A.lidocainE.B.procainE.C.tetracainE.D.popivacainE.E.bupivacaine6、普鲁卡因不可用于哪种局麻:A.蛛网膜下腔麻醉B.浸润麻醉C.表面麻醉D.传导麻醉E.硬膜外麻醉7、局麻药在炎症组织中:A.作用增强B.作用减弱C.易被灭活D.不受影响E.无麻醉作用8、关于利用多卡因具有的特征哪项是错误的:A.能穿透粘膜,作用比普鲁卡因快、强、持久B.安全范围大C.引起过敏反应D.有抗心律失常作用E.可用于各种局麻方法9、比普鲁卡因作用强且毒性大的常用局麻药是:A.利多卡因B.普鲁卡因C.布比卡因D.丁卡因E.可卡因10、下列局部麻醉方法中,不应用普鲁卡因是:。
麻醉药理学 局部麻醉药(6.1.1)--局麻药的分类和构效关系、作用机制、药理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由由酯酯键键或或酰酰胺胺键键组组成成,, 决决定定局局麻麻药药的的分分类类..代代谢谢途途径径 并并影影响响作作用用强强度度 一一定定范范围围内内链链长长者者麻麻醉醉强强度度增增加加
决决定定局局麻麻药药 的的亲亲水水疏疏脂脂 性性,,影影响响药药 物物分分子子 的的
解解离离度度
局麻药的分类
依中间 链的不 同
1884 年由眼科 大夫 Carl Koller 首次报 告用于眼科表面 麻醉
1884 年外科大 夫 William Halsted 首次应 用 cocaine 作 局部浸润和神经 阻滞 1898 德国神经 外科医生 August Bier 首
理想的局麻药应具 备
理化性质稳定,易长期保存
局部刺激小,对组织无损伤
脂溶性的大小与局麻药的 作用强度相关
蛋白结合率则与局麻药的作 用时效相关
总之,酰胺类局麻药起效快、阻滞明显 、时效长,临床应用较酯类局麻药广泛
常用局麻药的理化性质和麻醉作 用
二、局麻药的作用机制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
静 息 电 位 ( resting potential) 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
起效快,作用强,能满足各种手术所需的 时效 毒性反应小,过敏反应少,无快速耐受
现有局麻药无一个完全符合所有理想条 件
第一节 概 述
一 分类和构效关系 二 局麻药的作用机制 三 药理作用 四 影响局麻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五 体内过程 六 不良反应
一、分类和构效关
系
基本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构
芳香基团
中间链
氨基团
亲亲脂脂疏疏水水的的 主主要要结结构构 与与麻麻醉醉药药的的 脂脂溶溶性性相相关关
第十四章局部麻醉药
第十四章局部麻醉药一、选择题A型题1.丁卡因一般不宜用于A.表面麻醉B.浸润麻醉C.腰麻D.硬膜外麻醉E.传导麻醉2.酯类局麻药降解是通过A.组织和血浆中胆碱酯酶水解失活B.在肝脏中与葡萄糖醛酸结合C.氧化作用D.肾脏的排泄E.经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酶系统代谢转化3.局麻药化学结构中下述哪项与亲水性有关A.胺基团B.芳香族环C.酯链D.酰胺链E.羟基4.局麻药的作用机制主要是A.阻断钙离子通道B.阻断钠离子通道C.阻断钾离子通道D.阻断镁离子通道E.阻断氢离子通道5.神经纤维对局麻药的敏感性与神经纤维断面的直径成何种比例A.反比B.正比C.无关D.无明显比例关系E.等比6.可用于多种形式的局部麻醉,有全能麻醉药之称的是A.普鲁卡因B.丁卡因C.利多卡因D.布比卡因E.罗哌卡因7.下列哪种局麻药不属于酰胺类A.利多卡因B.布比卡因C.丁卡因D.罗哌卡因E.依替卡因8.下列关于局麻药的错误..叙述是A.局麻作用是可逆的B.只能抑制感觉神经纤维C.可使动作电位降低,传导减慢D.阻滞细胞膜Na十通道E.敏感性与神经纤维的直径(粗细)成反比9.目前常用局麻药中作用维持时间最长的药物是A.普鲁卡因B.利多卡因C.丁卡因D.布比卡因E.罗哌卡因10.浸润麻醉时,在局麻药中加入少量肾上腺素的目的是A.减少吸收中毒,延长局麻时间B.抗过敏C.预防心脏骤停D.预防术中低血压E.用于止血11.普鲁卡因一般不用于A.蛛网膜下腔麻醉B.硬膜外麻醉C.传导麻醉D.浸润麻醉E.表面麻醉12.丁卡因最常用于A.浸润麻醉B.蛛网膜下腔麻醉C.传导麻醉D.硬膜外麻醉E.表面麻醉13.普鲁卡因在体内的主要消除途径是A.经肝药酶代谢B.从胆汁排泄C.以原形从肾小球滤过排出D.以原形从肾小管分泌排出E.被血浆中胆碱酯酶水解灭活14.对子宫和胎盘血流几乎无影响,适用于产科手术麻醉的局麻药是A.罗哌卡因B.丁卡因C.利多卡因D.布比卡因E.普鲁卡因15.延长局麻药作用时间的常用方法是A.增加局麻药溶液的用量B.增加局麻药浓度C.加入少量肾上腺素D.注射麻黄碱E.调节药物溶液pH至微碱性16.既有局麻作用,又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物是A.普鲁卡因B.丁卡因C.利多卡因D.布比卡因E.罗哌卡因17.能对抗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避免与磺胺类药物同时应用的局麻药是A.利多卡因B.丁卡因C.普鲁卡因D.布比卡因E.罗哌卡因18.硬膜外麻醉引起的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可用下列何药防治A.肾上腺素B.麻黄碱C.去甲肾上腺素D.多巴酚丁胺E.苯肾上腺素19.应用局麻药作局部麻醉时,首先消失的感觉是A.触觉B.压觉C.痛觉D.温度觉E.以上都不对20.下列关于利多卡因特征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安全范围大B.易引起变态反应C.有抗心律失常作用D.可用于各种局麻给药方法E.穿透力强,作用快、强、持久21.普鲁卡因一次极量是A.100mgB.150mgC.200mgD.500mgE.1000mg22.普鲁卡因不宜用于表面麻醉的原因是A.刺激性大B.毒性大C.穿透力弱D.弥散力强E.以上都不对23.对局麻药不正确的叙述是A.局麻时病人感觉先消失,运动功能受阻较迟B.有髓鞘神经对局麻药敏感性较差C.对各类组织无损伤性影响D.神经节及中枢神经突触部位对局麻药不敏感E.中毒时可出现全身强直、昏迷、呼吸麻痹24.局麻药的局麻作用原理是A.促进Na+内流,使神经细胞膜产生超极化B.阻碍Na+内流,抑制神经细胞膜去极化C.阻碍K+外流,使神经细胞膜产生超极化D.阻碍Ca2+内流,抑制神经细胞膜去极化E.促进K+内流,阻碍神经细胞膜去极化25.以下关于常用局麻药化学结构及化学性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分子中都有一个亲脂性芳香族环和一个亲水性胺基B.分子中亲脂性和亲水性基团,通过酯键或酰胺键相连C.局麻药只具有疏水亲脂性D.中间链可直接影响本类药物的作用E.局麻药在水溶液中的两种形式的百分比,由药物的pKa和体液的pH所决定26.局麻药过量中毒发生惊厥时,应选用的对抗药是A.苯巴比妥B.异戊巴比妥C.水合氯醛D.地西泮E.苯妥英钠27.丁卡因常用作表面麻醉是因为A.局麻效力强B.毒性较大C.对粘膜的穿透力强D.作用持久E.比较安全28.局麻药中毒时的中枢症状是A.出现兴奋现象B.出现抑制现象C.先兴奋,后抑制D.先兴奋后抑制或两者交替重叠E.以上都不是29.局麻药分子结构主要由哪三部分组成A.芳香族环中间链胺基团B.烃基芳香族环胺基团C.中间链芳香族环烃基D.酯链苯环烃基E.苯甲胺酯链烃基30.下列局麻药的相对毒性强度是A.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B.利多卡因>普鲁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C.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普鲁卡因D.布比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E.丁卡因>布比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B型题A.碱基(RN)B.阳离子(RNH+)C.解离常数(pKa)D.酯链(-CO-)E.酰胺链(-CNH-)31.为结合钠通道受体所必需的32.为局麻药到达作用部位所必需的33.溶液中碱基等于阳离子,pH等于34.利多卡因含有的中间链是35.普鲁卡因含有的中间链是A.普鲁卡因B.丁卡因C.利多卡因D.布比卡因E.罗哌卡因36.应避免与磺胺类药同时应用的药物是37.局麻作用最强,可用于表面麻醉的药物是38.相对毒性最大的局麻药是39.可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局麻药是C型题A.酯类局麻药B.酰胺类局麻药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40.变态反应41.肝内代谢42.血浆内分解43.神经毒性A.丁卡因B.利多卡因C.两者均可D.两者均不可44.普鲁卡因过敏时可选用45.表面麻醉时可选用46.浸润麻醉可选用X型题47.局麻药的中枢神经毒性反应有A.舌唇麻木B.头晕耳鸣C.视力模糊D.惊厥E.呼吸停止48.属于酰胺类的局麻药是A.普鲁卡因B.利多卡因C.丁卡因D.布比卡团E.罗哌卡因49.脊髓麻醉的主要危险是A.呼吸麻痹B.变态反应C.血压下降D.吸收作用E.过敏反应50.属于酯类局麻药的是A.普鲁卡因B.布比卡团C.利多卡因D.丁卡因E.罗哌卡因二、填空题1.常用局部麻醉方法包括、、、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不良反应及防治
防治: 以预防为主,掌握药物浓度和一次允许的 极量,采用分次小剂量注射。小儿、孕妇、 肾功能不全者应适量减少剂量。
.
不良反应及防治
2.变态反应。即为少量用药后立即发生类 似中毒的症状,出现荨麻疹、支气管痉挛 及喉头水肿。但较为少见。 防治:麻醉前做试敏,用药先给予小剂量
.
常用局麻药 —— 普鲁卡因
又名奴佛卡因,常用局麻药之一,毒性较小 脂类局麻药,通透性和弥散性差,不易被黏膜吸 收,故不适用于表面麻醉;又因其血管扩张作用 明显,麻醉作用时间较短(30~45分钟),故常 与少量肾上腺素或去氧肾上腺素共用,以减慢组 织对普鲁卡因的吸收而延长麻醉作用的时间。 有时可引起过敏反应,用药前应做皮试,对有青 霉素过敏史的患者也应警惕使用普鲁卡因。
2. 浸润麻醉。将局麻药溶液注入皮下或手术视 野的附近组织。麻醉效果好,对机体正常功 能无影响,但是用量大、麻醉区域小。常用 药物有利多卡因、普鲁卡因。
.
临床应用
3.传导麻醉。将局麻药注射到外周神经干附近使 该神经部分区域麻醉。用量小,麻醉区域大。常 用药物布比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
4.蛛网膜下腔麻醉。又称脊髓麻醉或腰麻。是将 麻药注入腰椎蛛网膜下腔,麻醉该部位的脊神经 根。常用与下腹部和下肢手术。常用药物利多卡 因、普鲁卡因、丁卡因。
第十四章
局部麻醉药
.
学习要点
• 局部麻醉药的定义(了解) • 局部麻醉药的分类 • 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 • 药理作用与机制(掌握) • 临床应用(掌握) • 不良反应及防治(掌握) • 常用局麻药(了解)
.
定义: 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 冲动传导,使这些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 麻醉作用!
.
常用局麻药 ——利多卡因
又名赛洛卡因,与普鲁卡因相同为脂类药。 无扩张血管的作用,对组织几乎没有刺激性 作用时间持久(1~2h),穿透力强,安全范围较 大。有全能麻药之称,主要用于传导麻醉和硬膜 外麻醉 反复使用后产生快速耐受性 对普鲁卡因过敏者可选 麻醉强度是普鲁卡因的10倍,毒性大10~20倍。 一般不用于浸润麻醉 对粘膜穿透力强,常用于表面麻醉。 作用迅速,持续时间长(2~3h) 主要在肝脏代谢,转化降解缓慢,吸收迅速,易 发生毒性反应。
.
药理作用与机制
1. 局麻作用 对局麻药的敏感度:神经纤维末梢、神经
节及中枢神经系统>无髓鞘的交感、副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有髓鞘的感觉和运 动神经纤维
2.作用机制 简单来说既是阻断神经细胞膜上的电压门
控件Na+通道,使传导阻滞,产生局麻 作用。
.
临床应用
1. 表面麻醉。将穿透性强的局麻药根据需要涂 于粘膜表面,使粘膜下神经末梢麻醉。用于 眼、鼻、口腔、咽喉、气管、食管和泌尿生 殖道的浅表手术。常用药丁卡因
.
临床应用
5.硬膜外麻醉。将药物注入硬膜外腔,麻 醉药物随着神经鞘扩散,穿过椎间孔阻断 神经。常用药物有布比卡因、利多卡因、 罗哌卡因。
.
不良反应及防治
1.毒性反应。 产生原因:浓度或剂量过高、误注入血管
① 中枢神经系统。初期表现为眩晕、惊恐、不安、 多言、震颤、焦虑甚至发生神经错乱和阵挛性惊 觉。兴奋后转为抑制,之后患者进入昏迷和呼吸 衰竭状态。
分类: 1. 脂类,含有—COO—基团。 代表药物:普鲁卡因,丁卡因
1. 酰胺类,含—CONH—基团。 代表药物:利多卡因、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
局部麻醉药的构效关系
(1)亲脂基团:以苯环的作用最强,是局 部麻醉药的必要部分。
(2)中间链:这部分是由羰基部分与烷基 部分共同组成。
(3)亲水基团:这部分大多为叔胺,易形 成可溶性盐类
.
常用局麻药 ——布比卡因
又名麻卡因,属酰胺类局麻药。 化学结构与利多卡因相似。 局麻作用比利多卡因强45倍,作用时间可达 5~10h。适合长时间手术的局麻,且镇痛效果较 长。 主要用于浸润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与等剂量利多卡因相比,可产生严重心脏毒性, 并难以治疗。
.
谢谢! 敬请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