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意境赏析

合集下载

古诗词鉴赏-意境

古诗词鉴赏-意境
现代文学中对于古诗词意境的运用与创新,不仅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 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古诗词意境在当代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 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古诗词意境 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
机遇。
当代文化中,古诗词意境的传承 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 化技术、网络平台等,以更广泛
章法的布局
诗人通过精心布局,将各个部分有机 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篇章结构。
起承转合的运用
起承转合是古诗词中常用的结构手法, 通过合理的安排,使诗词情节跌宕起 伏、引人入胜。
结尾的处理
结尾是古诗词中至关重要的部分,诗 人通过巧妙的处理,使诗词意境深远、 意味无穷。
03
古诗词意境的鉴赏方法
深入挖掘意象的内涵
古诗词鉴赏-意境
目录
• 古诗词意境概述 • 古诗词意境的构成要素 • 古诗词意境的鉴赏方法 • 古诗词意境的审美价值 • 古诗词意境的传承与发展
01
古诗词意境概述
意境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情景交融
意境是指诗人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客观物象 的描绘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是诗人的 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的产物。
02
例如,杜甫的《春望》中,“国 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 诗人对国家破亡的悲痛之情和对 春天的美好向往。
分析语言与修辞的运用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含蓄,修辞手法多样。在鉴赏古诗词时 ,要分析语言与修辞的运用,理解其艺术效果和深层含义。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 残酒”运用了对比和借代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酒醒后 对昨夜风雨的回忆。
通过象征和暗示的手法, 营造出特定的意境氛围。
运用比兴手法,将情感 与物象相互融合,形成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十篇】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十篇】

【导语】中国诗起源于先秦,⿍盛于唐代。

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于宋代。

在中华⽂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

诗词是阐述⼼灵的⽂学艺术,⽽且诗词在语⽂教材中也是很重要的⼀门课程。

下⾯®⽆忧考⽹就给⼤家分享下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欢迎阅读!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静夜思》 《静夜思》 唐代:李⽩ 床前明⽉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

诗词鉴赏: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刹那间所产⽣的错觉。

⼀个独处他乡的⼈,⽩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到夜深⼈静的时候,⼼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明之夜,更何况是⽉⾊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动地表达了诗⼈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光误作铺在地⾯的浓霜。

⽽“霜”字⽤得更妙,既形容了⽉光的皎洁,⼜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凝望着⽉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的照耀下。

于是⾃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动作描画出诗⼈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草⼀⽊,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不在思念之中。

⼀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华美的辞藻;它只是⽤叙述的语⽓,写远客思乡之情,然⽽它却意味深长,耐⼈寻味,千百年来,如此⼴泛地吸引着读者。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钱塘湖春⾏》 《钱塘湖春⾏》 唐代:⽩居易 孤⼭寺北贾亭西,⽔⾯初平云脚低。

⼏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不⾜,绿杨阴⾥⽩沙堤。

诗词鉴赏: 这是⼀⾸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

中国古诗词赏析

中国古诗词赏析

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一些中国古诗词的赏析:1.《静夜思》-李白《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的目光落在一轮明月上,明月的光辉洒在床前,宛如地上的霜。

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抬头仰望明月,又不禁低头沉思故乡的亲人和风景,进一步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离乡背井之人的思乡之情,被誉为千古绝唱。

2.《登鹳雀楼》-王之涣《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将白日的辉煌和黄河的奔腾汇入大海的宏伟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感慨,表达了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气势磅礴,寓意深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叹和对生命的热爱。

3.《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一首词。

词的上片“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描绘了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场景,表现出牛郎织女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相会的美好情感。

下片“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则表现出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时的浪漫和幸福。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达了人们对真挚爱情的赞美和追求。

4.《江雪》-柳宗元《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绘了一个寂静、荒凉的雪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威力和严寒。

后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表现出一位老翁在雪中独自垂钓的孤独形象,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整首诗意境高远,寓意深刻,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体现了作者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境界。

以上是中国古诗词中的几篇经典作品,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思想、艺术和情感价值。

如何赏析古诗词意境的表达技巧

如何赏析古诗词意境的表达技巧

如何赏析古诗词意境的表达技巧?意境是诗词的灵魂意境,简言之,通过情景交融所形成的艺术境界,从而使读者身临其境,形成共鸣。

下面结合古诗,从客观与主观、动态与静态、反衬与对比三个方面,赏析古诗词意境的表达技巧。

一、客观与主观构成意境的两要素,一是客观的“景”,二是主观的“情”。

如何让情与景水乳交融、浑然天成,形成“境”,则需要精湛的技巧。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述: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出自欧阳修的《鹊踏枝》: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是一首闺怨词,写深锁庭院之中的女子,登楼远望,想到自己的男人,出入风月场所,目之所及,莫不伤感幽怨,所见景物全部带有自己的主观色彩,雨横风狂,黄昏春暮,更恼人的是,泪眼问花,花竟不语,乱红独自飞过秋千而去。

整首词,以“我”观物,皆着“我”之主观色彩。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陶渊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去,隐居南山。

无车马之喧,保持内心的澄明安定,东篱采菊,优哉游哉。

山气氤氲,飞鸟相还。

所见景观,没有掺杂自己的主观色彩,完全是白描客观景物,皆无我之境。

二、静态与动态通过静态与动态的描写,形成意境,一是以静写静,二是以动写静。

《钟山即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整首诗,通过一鸟不鸣,青山更加幽静,达到以静写静的目的。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10篇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10篇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10篇经典古诗词及赏析(10篇)古诗词信任大家读过不少,古诗词文字精致,朗朗上口,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很简单被吸引,古诗词也是孩子学习语言,练习背诵的必备方法。

以下是我整理的经典古诗词及赏析,盼望可以供应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篇1)梅花王安石〔宋代〕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赏析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寒冷,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暗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行名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亦是以梅花的顽强和高洁品行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困难环境中依旧能坚持操守、主见正义的人。

全诗语言朴实,写得则特别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写墙角梅花不惧寒冷,傲然独放,“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

“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

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照旧坚持自己的主见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这里写梅花没写她的姿势,而只写她“独自开”,突出梅花不畏寒,不从众,虽在无人偏僻的地方,仍旧凌寒而开,写的是梅花的品质,又像写人品。

“独自”,语意刚毅,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照旧矗立不倒。

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

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擅长发觉。

“不是雪”,不说梅花,而说梅花的雪白可见。

意谓远远望去非常纯洁雪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

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

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行名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立在偏僻甚至冷清的墙角,冲破寒冷悄悄开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暗香,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篇2)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赏析该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好像没有什么浅显、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季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意境与赏析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意境与赏析

常见意象:1、 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 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

此 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 扁舟。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4、 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5、 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 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6、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意境交融中国古诗词意境解读

意境交融中国古诗词意境解读

意境交融中国古诗词意境解读意境交融中国古诗词意境解读中国古代文化中,诗词一直被视为艺术的巅峰表现形式之一。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以诗词传情达意,既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又渲染了自然景物的美,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这种表现方式的核心就是“意境交融”。

本文将对中国古诗词中的意境进行解读,剖析其与意境交融的关系。

意境,是指通过文字所创造出的情感体验和精神感受。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以及心理状态等的描绘,通过音韵、格律等艺术手法的运用,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情感和精神的境界。

古诗词的意境往往与自然景物的描绘息息相关,如“春花秋月何时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描绘月亮和季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这种意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将相融合,营造出一种美的境界。

意境交融,是指作者通过对景物、情感的描绘,使意境与文学作品的内容、形式和结构相互融合,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意境与文学形式相辅相成,共同营造出作品的魅力。

例如,苏轼《定风波》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呼应了诗人内心的激情和坚定的意志,进而创造出一种深沉凄婉的意境。

这种意境不仅仅是景物的描绘,更体现了诗人对时代悲欢离合的思考与感慨。

中国古代诗词的意境交融还体现在对音韵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上。

诗词中的音韵和修辞手法,如平仄、押韵、比喻等,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相互交织,共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通过平仄的运用和押韵的巧妙组合,展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悲欢离合的情感,使人们能够在阅读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情感体验。

此外,中国古代诗词的意境交融还表现在内容上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中国古代诗词不仅仅是表达作者的个人情感,更是反映了社会、人生、道德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描绘和诠释,诗词作品的意境得以丰富和发展。

例如,杜牧的《秋夕》通过描绘团圆与离别的场景,交织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显示出诗人对家庭、亲情的关怀与思考。

中国古典诗歌意境赏析

中国古典诗歌意境赏析

六、鉴赏意境的主要方法
知人论世 再现画面
联想想象 领会情感
㈠从情与景的关系入手
㈡从常见意象入手
㈢从虚实关系入手
㈣从诗眼、炼字入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七、分析意境型的古诗鉴赏题的 设题方式
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 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 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 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虚实相生
雨晴 王驾 雨前处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来, 却疑春色在邻家。
宋代的徽宗赵佶喜爱书画,常出题考画家。有一次考试,主 考官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要画好并不容易。 有的考生在山腰间画座古庙,有的把古庙画在丛林深处。有 的把庙画得完整,有的只画出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残墙断 壁……。
二、意境的特征有哪些?
㈠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 ㈡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 ㈢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三、情景交融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㈠景中藏情式 ㈡情中见景式 ㈢情景并茂式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 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 树。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 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 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 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 闪闪地夹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 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 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 花草上。
①将:偕,和。②相期:相约。③云汉:天河。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元:通“原”,原本。九州:指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宋朝军队。 北定:北方平 定、收复。 中原:指淮河以北的沦陷区。家祭: 祭祀祖先。

(完整版)古典诗词意境的分类鉴赏

(完整版)古典诗词意境的分类鉴赏

古典诗词意境的分类鉴赏诗词本以言情,情不能直达,寄予景物,情景交融,境界全出,似空而实,似疏而密,优柔善入,这正是唐诗冠历代、宋词集大成之所在。

古代诗人词人格外重视文学意象创造中的“意”与“象”的有机融合,重视创造出“情中景,景中情”(王夫之《姜斋诗话》)的审美意象,而追求的最高标准就是从意象中升华出境界,即意境。

王国维先生在其《人间词话》中这样论境界: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由此来看,对于境界,也就是意境的把握是学习和鉴赏古诗词的重中之重。

在此,我们便对古诗词中意境进行一个整体分析。

一、雄壮阳刚类意境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高昂激烈,或奔放骋怀,或深沉坚毅,或悲慨刚劲。

①雄奇阔大的意境曹操的《观沧海》可谓典型代表。

其特点在于写景雄奇壮美,气势恢弘;抒情奔腾震荡,磅礴千钧;文辞渲染夸张,振奋激昂。

②旷达开朗的意境苏轼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脱俗飘逸,虚实相生;抒情则自然开朗,舒缓绵长;文辞轻健明快,奇谲俊丽。

③苍凉悲壮的意境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言。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苍茫辽远,峻拔萧疏;抒情则豪迈雄健,慷慨悲凉;文辞古朴遒劲,惨烈悠长。

④深邃沉郁的意境杜甫的《秋兴八首》,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其特点在于思想上厚积薄发,沉郁顿挫,曲回郁结;语言上不饰雕琢,真挚感怀,长于以情动人。

二、内敛阴柔类意境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瑰丽香艳,或清净静谧,或清新素雅,或凄婉忧伤。

①浓艳瑰丽的意境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唐宋的古诗词经典鉴赏_意境最美的诗词

唐宋的古诗词经典鉴赏_意境最美的诗词

唐宋的古诗词经典鉴赏_意境最美的诗词多读唐宋诗词,对于我们的写作,对于我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唐宋的古诗词经典鉴赏,供大家参考。

唐宋的古诗词1望月怀远·赏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羁旅诗,写的是诗人客居他乡,望月思念远方亲人,表达其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怀念。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开始两句诗人用朴素自然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壮丽的月亮初升的景象。

海面上冉冉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诗人此时想,与自己远隔天涯的亲人们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

诗人由景入情,自然过渡联想到家中的亲人。

在这里本应该是诗人非常想念亲人,而诗人却对面着墨,想到亲人在此时也在思念他的情形,可见诗人构思之巧妙,同时,亲人思念他的情形写得越清晰,表明诗人自己对家人的思念越深切。

其中一个“生”字,运用得非常生动恰当,动感十足。

这和前面我们讲到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一样的精妙。

“天涯共此时”暗用了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句意,这句话之前的“海上”、“天涯”勾勒出的壮丽画面,使这一句“天涯共此时”展现的境界更为辽阔明朗。

第一句写的是望月实景,第二句是诗人自己想到的,诗文在开始便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定格了整首诗的环境背景,总揽全诗,而之后的抒情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这是诗人由前面的想象又转到现实生活,写诗人望月回来想要就寝却无法安眠的心理。

这两句的意思是,多情人抱怨这漫漫长夜,一整夜对月相思,无法入眠。

诗人因为思念而无法入睡,因为无法入睡所以抱怨夜晚太长。

这一系列的动作体现了诗人内心烦躁,苦思无法安宁。

一个“怨”字饱含了诗人内心因为思念而产生的深深的痛。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诗人思念远方的亲人,彻夜难眠,吹灭烛灯后,更喜爱月光的皎洁圆满,于是披衣走出屋外,望月凝思,就这样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才从思念情绪中醒悟过来。

精选意境优美的古诗词赏析

精选意境优美的古诗词赏析

【导语】在诗词中,意境是诗⼈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创造出来的浑然⼀体的艺术境界。

下⾯是©⽆忧考⽹分享的精选意境优美的古诗词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篇⼀】精选意境优美的古诗词赏析 蝶恋花·春景 苏轼〔宋代〕 花褪残红青杏⼩。

燕⼦飞时,绿⽔⼈家绕。

枝上柳绵吹⼜少,天涯何处⽆芳草。

墙⾥秋千墙外道。

墙外⾏⼈,墙⾥佳⼈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情恼。

赏析 本词是伤春之作。

这⾸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

清⼈王⼠《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

孰谓坡但解作‘⼤江东去’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苏轼除写豪放风格的词以外,还写了⼤量的婉约词。

可是却总被“⽆情”所恼。

这正说明他对待⽣活的态度:不忘情于现实世界。

他在这⾸词中所流露出的伤感,正是基于对现实⼈⽣的热爱。

词⼀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

作者的视线是从⼀棵杏树开始的:花⼉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也正在⼀点⼀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的青杏。

“残红”,他特别注意到初⽣的“青杏”,语⽓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

接着,作者将⽬光从⼀花⼀枝上移开,“绿⽔⼈家绕”⼀句中的“绕”字,曾有⼈以为应是“晓”。

通读全词,并没有突出的景物表明这是清晨的景⾊,因⽽显得没有着落。

⽽燕⼦绕舍⽽飞,绿⽔绕舍⽽流,⾏⼈绕舍⽽⾛,着⼀“绕”字,则⾮常真切。

枝上柳绵吹⼜少,天涯何处⽆芳草。

这是词中最为⼈称道的两句。

枝头上的柳絮随风远去,愈来愈少;普天之下,哪⾥没有青青芳草呢。

“柳绵”,即柳絮。

柳絮纷飞,春⾊将尽,固然让⼈伤感;⽽芳草青绿,⼜⾃是⼀番境界。

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

“天涯”⼀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是⼘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说的“此⼼安处是吾乡”⼀致。

最后竟被远谪到万⾥之遥的岭南。

此时,他已⼈到晚年,遥望故乡,⼏近天涯。

40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

40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

40首古诗词译文及赏析1、汉江临泛/ 汉江临眺唐代: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鉴赏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

“三湘”,一说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合称三湘;一说为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

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

“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

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

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

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

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

”说得很中肯。

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古诗词的“意境”鉴赏

古诗词的“意境”鉴赏

古诗词的“意境”鉴赏古诗词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艺术的精华。

其语言精练,字字珠玑,内容精深,意味无穷,千百年来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学子。

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积累诗量的增加,他们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却越来越淡。

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大多数古诗词,因时代生活各异,诗人表达风格不同,语言高度凝练,古今表达差异巨大,学生难以进入诗中所描绘的人、情、景中,难以与诗人进行思想的交融,更难以领略诗中的意境,时间久之,便觉学之无趣、诵之无味。

古诗词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

“意”是情意,是主观的思想情感;“境”是客观立体的艺术图画。

古诗词的意境就是古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是诗人的思想、情感同客观的景象事物形成的整体的艺术境界。

一篇古诗词,由于作者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所以不同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何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从而更好地体会诗中的言外意、弦外音、意外味,与诗人“相亲相近”呢?这既是现代小学生学习鉴赏古诗词的难点,也是语文考试复习的“硬骨头”。

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古诗词,能更多地获得经验和方法,提高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

一、读题目,抓诗眼古诗词有的在题目上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观点,如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宋代诗人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有的在题目上表明了诗的主旨以及诗人抒发的情感等;还有的在题目上点明了作品的范畴,是写景诗、咏物诗、叙事诗,还是送别诗、怀古诗,认真诵读题目,就会找到诗词信息点,从而对学习、分析、理解、欣赏古诗词大有帮助。

如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题目中的“送”字就非常明确地点出了这首诗的主题――送别。

教学时通过让学生仔细诵读古诗,就会发现诗中展现的那一个个画面“雨中送别”、“折柳赠别”、“喝酒饯行”等,都是为一个“送”字而设置的。

从意境语言的角度鉴赏古诗词

从意境语言的角度鉴赏古诗词

从意境语言的角度鉴赏古诗词从意境语言的角度鉴赏古诗词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说起古诗词鉴赏,大家都很熟悉吧?古诗词鉴赏,就是对古诗词进行分析,从单纯的字、词到句子的翻译解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其中内涵。

如何正确对古诗词进行鉴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从意境语言的角度鉴赏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意境美意境是古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由内心产生了与环境共鸣的特殊基调。

主要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而诗歌最典型的描写手法就是借物抒情,诗人通过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的艺术氛围,能使欣赏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或得到美的感悟。

其实真正能够体现一首诗的意境美的,应当是情和景的有机结合。

例如: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此诗描绘出一幅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天真无邪的姑娘,这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诗通过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意境美的诗,都是有“韵味”的。

一首诗要有回味无穷的诗味,就不能只有表象的简单含意,而是要有“韵外之致”。

例如八年级下册课后古诗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并没有很具体的形象,但因在其中表现了“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无穷时空感,透露出“壮志难酬”和“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深沉复杂心情,它的韵外之致就非常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至于李商隐的“无题诗”,更是通过既鲜明又朦胧的意象,曲折地表现了一种深层错综的情思,可算是韵外之致的典型之作了。

古诗词的意境是繁复多样的。

或雄奇阔大,或苍凉悲壮;或清新素雅,或浓艳瑰丽。

但诸多类型不外乎可归入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两大类。

李白之诗,苏轼、辛弃疾之词属前类,其所描写的意境,往往以雄伟、粗犷、有力、奇异等感性形象给人以强烈刺激,从而使人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获得一种振奋的激荡和崇高的美感。

最美唐代古诗词赏析及后人点评

最美唐代古诗词赏析及后人点评

最美唐代古诗词赏析及后人点评古代诗人常将自己的情感隐含在诗词意象之中,只有对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才能领会意象组成的'意境以及意象透射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思想倾向,才能对诗词有全面和深入的把握。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最美唐代古诗词赏析及点评,供大家参考。

塞上听吹笛·赏析·高適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这两句描写的是边塞风光:边塞北地,冰雪已经消融,到了牧马的时节了。

傍晚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中的明月洒下皎洁的清辉,戍楼间回荡着羌笛的空灵乐声。

这些景色描写烘托了一种静谧和平的气氛,这和“雪净”、“牧马”等字的使用密切相关。

大地“雪净”,暗示着一个勃勃生机的春天的到来,而“牧马”晚归的情景,则表明此时没有战争。

开篇给我们创造了明朗壮阔的背景环境。

而“羌笛”两字则引出了下文对笛声的描写。

在这苍茫明澈的夜里,不知是从哪座戍楼里传出了羌笛声,吹奏的曲子正是熟悉的《梅花落》啊。

那曲子回荡在边关的上空,“风吹”之下“一夜满关山”。

诗人巧妙地将“梅花何处落”拆开来用,创造了一种虚景,给人的感觉好像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飘落的梅花花瓣,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洒满关山,花香也弥漫这个关山大地。

这就把抽象的曲声描写得可感可见了,意境优美,让人陶醉。

虽然这是一虚景,但诗人想象的这个景色正好和雪净月明的实景和谐地搭配在一起,虚实结合,形成了一种美妙辽远的气氛。

而战士们听到这个曲子不禁会想到故乡的梅花,想到梅花飘落的情景,自然勾起他们的思乡之情。

但是这种思乡之情,在开篇两句边塞明朗辽阔的实景描写中就显得乐观了。

这首七绝笔力豪迈,成功地将实景和虚景协调在一起,创造出旷远而明朗的意境。

【后人点评】殷璠《河岳英灵集》评论高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

月夜·赏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优秀经典古诗词赏析

优秀经典古诗词赏析

优秀经典古诗词赏析1.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床前看到明亮月光的人的心情。

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明月"和"故乡"两个意象相互呼应,给人以宁静、温馨的感觉。

整首诗言简意赅,情感真挚,流露出作者内心深处的乡愁之情,让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了家国情怀的升华。

2.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的景象为切入点,通过描绘山川河流,表达了作者豪情壮志和向上追求的精神。

作者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融合在一起,寓意着人应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

诗中的"千里目"和"一层楼"构成了对比,引发读者思考:人生的境界是否有尽头?整首诗意境高远,寓意深刻,给人以激励和启示。

3.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以冬日江边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超脱尘俗、独立自主的心态。

诗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绘了荒凉和寂静的环境,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宁静自在的境界。

整首诗把自然景色与人的心境紧密结合,给人以思考生活中个人追求与社会压力之间的关系。

以上这些经典古诗词,通过简洁优美的表达方式,描绘了大自然和人的情感状态之间的交融,给人以思考人生、激发内心情感的启示。

在赏析这些古诗词时,我们可以欣赏其中的意境、韵律和情感内涵,感受到古人对生命、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1.《登高》
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以“登高”为主题,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

诗中通过描写风声、猿啸、鸟飞等自然景象,表现出秋天的凄凉和孤寂;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则表现了诗人对流离失所、孤独无依的生活状态的感慨和无奈。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2.《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以“赋得古原草送别”为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感慨和思考。

诗中通过描写草原上的草木生长和枯萎的自然规律,暗示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必然性;而“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则表现了诗人对亲友离别的悲伤和不舍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邃,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3.《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以“登鹳雀楼”为题,描绘了登高远望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

诗中通过描写夕阳余晖、黄河奔流等壮丽景象,表现出大自然的雄伟壮观;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现了诗人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高远,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名篇之一。

古诗词赏析:品味古代诗词中的意境与艺术美感

古诗词赏析:品味古代诗词中的意境与艺术美感

古诗词赏析:品味古代诗词中的意境与艺术美感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瑰宝的一部分,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精湛的艺术表达,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诗词化作了深情款款的艺术画卷,展示出了丰富的意境和独特的美感。

本文将从意境与艺术美感两个方面入手,为读者深入探寻古代诗词的魅力。

一、古诗词中的意境古诗词的意境是指作者通过具体的描写,运用诗词的艺术手法,将自己所感受、所想象的美景、美情表达出来,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情感共鸣。

这些意境丰富多样,既有婉约细腻的,也有雄浑磅礴的。

以下为几个常见的意境类型。

1. 山水意境中国山水画的传统审美观念对古代诗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人以山水为背景,通过描绘山川秀丽的景色和自然界的变幻,传达出浓厚的诗意。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通过艺术的形象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夜的明亮和凉爽。

2. 人情意境古代诗词中对人情的描绘,往往细腻、含蓄而又富有深度。

不同于小说散文的详实揭示,诗词通过点到为止、留白含蓄的手法,给人以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句句言简意赅,寓意深刻,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更迭和生命的无常。

3. 季节意境古代诗词常以四季作为描写的切入点,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不同季节的景色和气氛。

这些描写往往伴随着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给人以启发和共鸣。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无论是日出山尽的景色还是黄河奔流的景象,都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壮丽。

二、古诗词的艺术美感古代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深邃的艺术美感。

在古代文人的创作中,表达情感、塑造形象和追求音韵美是常见的手法。

1. 音韵美古代诗词的音韵美是其独特之处。

通过运用平仄、押韵、对仗等手法,诗词在音韵上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这种美感通过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古诗词意境赏析
作者:谭春兰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19年第09期
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经典的古诗词,值得思考的是,不少教师受到了应试教育体系的影响,以引导学生背诵理解古诗词为主,却忽略了对于古诗词意境的赏析,对古诗词的讲解过于枯燥,追求刻板的翻译。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导致学生无法感受到古诗词的美,没有了自主展开古诗词赏析活动的激情,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笔者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尝试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体会古诗词的意境,提升学生对于古诗词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赏析古诗词作品。

以诗解诗,对比分析
笔者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采用以诗解诗的方法,利用学过的古诗词来展开类比分析,进而自主学習其他的古诗词作品。

这样能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和赏析的能力,让学生懂得怎样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古诗词作品。

笔者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对比古诗词的主题、写作手法、意境,并尝试分析诗人的生活背景和风格,这样能让学生的对比分析更为全面。

六年级(上)第22课《古诗两首》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体现的是对于学习的观点,在学生学习这首诗后,笔者鼓励学生采用以诗解诗的方法自主阅读《观书有感》一诗,并说说这两首诗的异同点。

学生首先找到了它们的共同点,提出:“这两首诗歌都表达了和读书有关的观点,是劝人努力学习的作品。

”同时,学生也发现了这两首作品的不同点。

认为:“《观书有感》使用了象征的方法,从表面上看,作者在介绍的是方塘,但是实际上却是在说学习的问题。

和《冬夜读书示子聿》相比,它表达观点的方式更为委婉。

”笔者又鼓励学生思考:“若让你来创作的话,你喜欢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还是喜欢用委婉比喻的方式呢?”学生认为:“我觉得委婉一点更好,这样表达观点更容易让人接受。

”在这样的对比分析中,学生不仅更快地读懂了《观书有感》,而且还产生了自己的审美感受。

在以诗解诗的过程中,笔者尝试将意象、韵律等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渗透其中,这样比直接灌输相关知识效果更好,能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营造诗境,整体感知
若在古诗词教学中强求理解每一个词的意思,那么即使学生能翻译全诗,其对古诗词的理解也是片面化的。

在教学中,笔者尝试营造诗歌的意境,让学生对古诗词中作品进行整体感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