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发展的三个时期
数学的三个发展时期现代数学时期
数学的三个发展时期现代数学时期现代数学时期是指由19世纪2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数学要紧研究的是最一样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数和量仅仅是它的极专门的情形,通常的一维、二维、三维空间的几何形象也仅仅是专门情形。
抽象代数、拓扑学、泛函分析是整个现代数学科学的主体部分。
它们是大学数学专业的课程,非数学专业也要具备其中某些知识。
变量数学时期新兴起的许多学科,蓬勃地向前进展,内容和方法不断地充实、扩大和深入。
18、19世纪之交,数学差不多达到丰沛茂盛的境地,看起来数学的宝藏差不多挖掘殆尽,再没有多大的进展余地了。
然而,这只是暴风雨前夕的宁静。
19世纪20年代,数学革命的狂飙终于来临了,数学开始了一连串本质的变化,从此数学又迈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现代数学时期。
19世纪前半叶,数学上显现两项革命性的发觉——非欧几何与不可交换代数。
大约在1826年,人们发觉了与通常的欧几里得几何不同的、但也是正确的几何——非欧几何。
这是由罗巴契夫斯基和里耶第一提出的。
非欧几何的显现,改变了人们认为欧氏几何唯独地存在是天经地义的观点。
它的革命思想不仅为新几何学开创了道路,而且是20世纪相对论产生的前奏和预备。
后来证明,非欧几何所导致的思想解放对现代数学和现代科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人类终于开始突破感官的局限而深入到自然的更深刻的本质。
从那个意义上说,为确立和进展非欧几何奉献了一生的罗巴契夫斯基不愧为现代科学的先驱者。
1854年,黎曼推广了空间的概念,开创了几何学一片更宽敞的领域——黎曼几何学。
非欧几何学的发觉还促进了公理方法的深入探讨,研究能够作为基础的概念和原则,分析公理的完全性、相容性和独立性等问题。
1899年,希尔伯特对此作了重大奉献。
在1843年,哈密顿发觉了一种乘法交换律不成立的代数——四元数代数。
不可交换代数的显现,改变了人们认为存在与一样的算术代数不同的代数是不可思议的观点。
它的革命思想打开了近代代数的大门。
另一方面,由于一元方程根式求解条件的探究,引进了群的概念。
数学发展简史
数学发展简史(摘自张顺燕《数学的源与流》,高等教育出版设2001)大数学家庞加莱说:“若想预见数学的未来,正确的方法是研究它的历史和现状”。
法国人类学家斯特劳斯说:“如果他不知道他来自何处,那就没有人知道他去向何方”。
我们需要知道,我们现在出在何处,我们是如何到达这里的,我们将去何方。
数学史将公司我们来自何处。
数学的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基本上本质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时期——数学形成时期。
这是人类建立最基本的数学概念的时期。
人类从数数开始逐渐建立了自然数的概念。
简单的计算法,并认识了最简单的几何形式,逐步的形成了理论与证明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纯粹”数学。
算术与几何还没有分开,彼此紧密地交错着。
第二个时期称为初等数学,即常数数学时期。
这个时期的基本的、最简单的成果构成现在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
这个时期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也许更早一些,知道17世纪,大约持续了两千年。
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了初等数学的主要分支:算术、几何、代数、三角。
按照历史条件不同,可以把初等数学史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希腊的、东方的和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
希腊时期正好与希腊文化普遍繁荣的时代一致。
到公元前3世纪,在最伟大的古代几何学家欧几里德、阿基米德、阿波罗尼奥斯的时代达到了顶峰,而终止于公元6世纪。
当时最光辉的著作是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
尽管这部书是两千多年钱写成的,但是它的一般内容和叙述的特征,却与我们现在通用的几何教科书非常接近。
希腊人不仅发展了初等几何,并把它导向完整的体系,还得到许多非常重要的结果。
例如,他们研究了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证明了某些属于射影几何的定理,一天问学的需要为指南,建立了球面几何,以及三家学的原理,并计算出最初的正弦表,确定了许多复杂图形的面积和体积。
在算术与代数方面,希腊人也做了比绍工作。
他们奠定了数论的基础,并研究了丢番图方程,吗发现了无理数,找到了求平方根、立方根的方法,知道了算术级数与几何级数的性质。
数学历史发展阶段介绍
数学历史发展阶段介绍
数学的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数学形成时期,第二时期是常量数学时期,第三时期是变量数学时期,第四时期是现代数学时期。
1、数学形成时期。
这是人类建立最基本的数学概念的时期。
人类从数数开始逐渐建立了自然数的概念,认识了最基本的几何形式,算术与几何尚未分开;
2、常量数学时期。
这个时期的最基本,最简单的成果构成了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且逐渐形成了初等数学的主要分支,包括算数,几何以及代数;
3、变量数学时期。
变量数学产生于17世纪,它是数学的一个基础学科,大体上经历了两个决定性的重大步骤。
第一步是解析几何的产生,第二步是微积分即高等数学中研究函数的微分,积分以及有关概念和应用的数学分支;
4、现代数学。
现代数学时期大致从19世纪上期开始。
数学发展的现代阶段的开端,以其所有的基础,包括代数,几何以及分析中的深刻变化为特征。
数学的发展历史
开创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章
阿基米德的墓碑上刻的图
此后是千余年的停滞
• 随着希腊科学的终结,在欧洲出现了科学萧条,数学 发展的中心移到了印度、中亚细亚和阿拉伯国 家.在这些地方从5世纪到15世纪的一千年中间, 数学主要由于计算的需要而发展.印度人发明了 现代记数法 后来传到阿拉伯,从发掘出的材料看, 中国是使用十进制最早的国家 ,引进了负数.
的大小关系,平行线理论,三角形和多角形等积 面积相等 的条件,第一卷最 后两个命题是 毕达哥拉斯定理的正逆定理;
第二卷:几何与代数。讲如何把三角形变成等积的正方形;其中12、 13命题相当于余弦定理。
第三卷:本卷阐述圆,弦,切线,割线,圆心角,圆周角的一些定理。 第四卷:讨论圆内接和外切多边形的做法和性质; 第五卷:讨论比例理论,多数是继承自欧多克斯的比例理论,被认为 是"最重要的数学杰作之一" 第六卷:讲相似多边形理论,并以此阐述了比例的性质。 第五、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卷:讲述比例和算术的理论;第十 卷是篇幅最大的一卷,主要讨论无理量 与给定的量不可通约的量 ,其中第 一命题是极限思想的雏形。 第十一卷、十二、十三卷:最后讲述立体几何的内容.
学的内容,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其中甚至有“整勾 股数”及二次方程求解的记录。
莱茵德纸草书 1650 B.C.
莫斯科纸草书 vh(a2 abb2)
3
古巴比伦的“记事泥板”中关于 “整勾股数”的记载”
约公元前1000年
马其顿,1988年
20世纪在两河流域有约50万块泥版文 书出土,其中300多块与数学有关
秦九韶的《数书九章》 卷一“大衍总数术”
“贾宪三角”, 也称“杨辉三角”
数学的起源和发展
一般认为,从远古到现在,数学经历了五个历史阶段:数学萌芽时期(公元6世纪以前)初等数学时期(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7世纪)变量数学时期(17世纪上半叶-19世纪20年代)近代数学时期(19世纪20年代-20世纪40年代)现代数学时期(20世纪40年代以来)一、数学萌芽时期(公元6世纪以前)在人类历史上,这是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初期。
这个时期数学的成就以巴比伦、埃及和中国的数学为代表。
古巴比伦是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的一个文明古国。
巴比伦王国形成于约公元前19世纪,从出土的古巴比伦的泥板上的楔形文字中发现,古巴比伦人具有算术和代数方面的知识,建立了60进位制的记数系统,掌握了自然数的四则运算,广泛使用了分数,能进行平方、立方和简单的开平方、开立方运算。
他们迈出了代数的第一步,能用一些特别的术语和符号代表未知数,能解特殊的几种一元一次、二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甚至某些三次、四次(可化为二次的)和个别指数方程,并且能够把它们应用于天文学和商业等实际问题中去。
几何方面掌握了简单平面图形的面积和简单立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初等数学时期(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7世纪)在人类历史上,这是发达的奴隶社会和整个封建社会时期。
这个时期外国数学发展的中心先在古希腊,后在印度和阿拉伯国家,之后又转到西欧诸国。
这时期的中国数学独立发展,在许多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
在数学内容上,2世纪以前是几何优先发展阶段,2世纪以后是代数优先发展阶段。
如果说古希腊的几何证明的较突出,则中国和印度的代数计算可与其媲美。
这个时期的数学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数学(主要是几何学)由具体的、实用阶段发展到抽象的、理论阶段;从以实验和观察为依据的经验学科过渡到演绎的科学,并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初等几何、算术、初等代数和三角学都已成为独立的学科。
这个时期的研究内容是常量和不变的图形,因此又称为常量数学。
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是希腊数学的古典时期。
数学发展史时间轴
数学发展史时间轴
数学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几乎与人类思维和社会发展同步进行。
下面是一个简要的数学发展史时间轴:
1. 古代数学(约公元前3000年-公元5世纪):
古代数学主要集中在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中国等地。
这个时期的数学主要涉及算术、几何和代数等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发展。
2. 中世纪数学(公元5世纪-15世纪):
中世纪数学主要由阿拉伯数学家和欧洲学者推动。
阿拉伯人引入了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和代数的进一步发展。
欧洲学者则致力于恢复和传播古代数学知识,推动了几何学的发展。
3. 文艺复兴时期(15世纪-17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是数学发展的黄金时期,涌现出许多伟大的数学家。
代表性的有勒内·笛卡尔和伽利略·伽利雷,他们为代数和几何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近代数学(17世纪-19世纪):
近代数学的突破主要来自于微积分学的发展。
牛顿和莱布尼茨同
时独立发现了微积分的基本原理。
这一时期还涌现出许多其他重要的数学家,如欧拉、高斯和拉格朗日等。
5. 现代数学(20世纪至今):
现代数学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数学分析、代数学、几何学、概率论、统计学、拓扑学等。
数学家们不断提出新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推动着数学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扩展。
这只是一个简要的数学发展史时间轴,数学的发展一直在不断演进,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数学的发展史
数学对人类的重要性
)
就,出现了许多闻名世界的数学家,如刘徽、祖冲之、 王孝通、李冶、秦九韶、朱世杰等人。出现了许多专 门的数学著作,特别是《九章算术》的完成,标志着 我国的初等数学已形成了体系。这部书不但在中国数 学史上而且在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 受到中外数学史家的重视。我国传统数学在线性方程 组、同余式理论、有理数开方、开立方、高次方程数 值解法、高阶等差级数以及圆周率计算等方面,都长 期居世界领先地位。
这个时期的起点是笛卡尔的著作,他引
这个时期是科学技术
飞速发展的时期,不 断出现震撼世界的重 大创造与发明。二十 世纪的历史表明,数 学已经发生了空前巨 大的飞跃,其规模之 宏伟,影响之深远, 都远非前几个世纪可 比,目前发展处于不 断加速的趋势。
从历史上看,远在巴比伦、埃及时代,由于人类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积累了一系列 算术和几何的知识。经过希腊时代,将这些比较零散的知识上升为理论的系统。西方
3 、变量数学 入了变量的概念。这个时期中还创立了 一系列新领域:解析几何、微积分、概 时期(十七世 率论、射影几何和数论等。并且出现了 代数化的趋势。随着数学新分支的创立, 新的概念层出不穷,如无理数、虚数、 纪初到十九世 导数、积分等等。 十八世纪是数学蓬勃发展的时期。以微 纪末) 积分为基础发展出一门宽广的数学领
数说中囯数学内容
数说中囯数学内容
中国是世界上数学发展最早、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从先秦时期的《周髀算经》到现代的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概率论等研究,中国数学的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时期:
1. 先秦时期:《周髀算经》是中国数学史上最早的著作之一,内容包括算术、几何和代数等方面。
《九章算数》和《数书九章》也是此时期的代表作。
2. 汉唐时期:唐朝数学家《算经六书》、李冶《数书九章》、刘徽《九章算法》、杨辉《详解九章算法》和祖冲之《张丘建算经注》等著作,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基础。
3. 宋元明清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数学逐渐进入到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
数学家秦九韶和杨辉等人所著的《数书九章》、《详解九章算法》等著作深刻阐述了像平方差分公式、杨辉三角、数学归纳法等理论,开创了新的数学研究方法。
明代的数学家朱权则把中国数学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峰。
他发明了中国古代数学中最重要的代数学会——方程方法。
4. 现代时期:进入现代以后,中国数学不仅在应用数学也在纯数学上都有很大的发展。
中国的高等数学、数学物理、几何学等领域的学术成果也逐渐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总体来说,中国数学在古代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辉煌的过程,远远超越了许多西方国家。
现代数学的发展中,中国在一些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需要不断地创新和进步。
数学发展史教案
数学发展史和三大数学危机(2个课时)数学的发展包括数学的萌芽期、常量数学时期 、变量数学时期、近代数学时期。
一、数学的萌芽期(小学数学) 主要以记数为主,还未形成独立的学科。
这一时期贡献最大的国家有:中国,古巴比伦,埃及,印度。
主要贡献:十进制记数法,记数符号,三角形、梯形和圆的面积的计算,立方体和柱体的体积,截棱锥体的体积公式等。
二、常量数学时期(中学数学) 这一时期又称为初等数学时期,主要发展了算术、初等代数、初等几何(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等。
主要代表人物:毕达哥拉斯、祖冲之、杨辉、笛卡儿、韦达等。
三、变量数学时期(大学数学) 这一时期又称为高等数学时期。
主要创立了解析几何和微积分,这是数学史上最伟大的贡献。
主要代表人物:牛顿、莱布尼茨、欧拉、拉格朗日、高斯、傅里叶。
四、近代数学时期(数学研究) 20世纪40-5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浮现和非欧几何的建立,使整个数学王国蓬勃发展。
主要贡献:1.纯数学方面:拓扑学(也称位置几何学、橡皮几何学。
画在橡皮上的几何图形,图中的某些性质不变,如封闭性等)、泛函分析、抽象代数等。
2.应用数学方面:非标准分析、含糊数学、突变理论、计算机理论、运筹学、优选法、对策论(博奕论)、排队论等。
主要代表人物:黎曼、冯.诺依曼、华罗庚、陈省身。
刚才给大家简单介绍了整个数学的发展史,实际上,数学发展到今天,并非一帆风顺的,其中至少面临了3次大的危机。
第一次是公元前5世纪(距今约2500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理论被推翻;第二次危机是17世纪,微积分理论的基础受到质疑;第三次是19世纪,数学家罗素提出了集合理论的悖论。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次数学危机——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理论被推翻。
生平轶事:毕达哥拉斯是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的著名数学家与哲学家。
他出生在爱琴海中的萨摩斯岛(现在希腊东部小岛)的贵族家庭,自幼聪明好学。
相传他小时候有一次背着木柴从街上走过,一位长者看见他捆柴的方法与别人不同,便说:“这孩子有数学奇才,将来会成为一个大学者。
中国传统数学史话
中国传统数学史话中国的数学史不仅在东亚范围之内,而且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
中国古代数学奠定了世界古代数学发展的基础,是古代数学发展史上不朽的一部到。
一、夏商时期1、夏商时代,算术发展十分迅速,用捻筒法来做算术运算,以结构较为完整的“十倍乘计”等方法计算乘法、九宫法计算除法的算法技术,使算术计算更加便捷准确。
2、夏商时代也发明了比例4:3——三角比例,从而实现了圆周率和圆面积的应用实践,并形成了计算几何和解几何的学科体系。
另外在夏商时代,是发现了“六十甲子(公历)历法”,以及“八卦”科学。
二、战国秦汉时期1、在战国时期,发明了由三角比例4:3——三角比例发展而来的圆周率,在秦汉时期得出圆周率π值,它圆周率的估算值已经达到公约的标准水平,也可以说,秦汉时期是中国数学发展史中的重要时期。
2、还有,在战国秦汉时期,发明了叫“交叉算”的算术技术,而且提出了“等比数列递推法”的历史经典,以及多个著名的数学家出现。
三、隋唐五代1、在隋唐五代时期,数学发展很快,发明了多个技术,如立方相等法、金刚石等技术,计算方法:由半径或直径及圆坐标定义圆,最早提出等比相似多边形、正多边形、螺旋线等基本几何概念。
2、同时发明了“九章算法”,一种可以用来进行继数和解几何概算的数学技术。
五代时期数学也开始应用于测量和地图,当时出现了很多的历史名人、定等比数列的定理李世民等。
四、宋元明清时期1、宋元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数学家,他们把一些著名的数学理论发展得更深入,还发明了“竹算术”,并将竹木算术应用到等比数列和三角函数上。
2、除此之外,也有许多发明技术:圆表面积的应用、圆的面积的几何计算、正方形根的计算,以及著名的比例锤破尺、旋转缆轮和双端拱形等。
3、明清时期,数学研究也在不断的进步,发明了拟固线、解微分方程、应用舒尔伯斯定理解圆的方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解析几何公式。
五、新中国建立到现在1、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数学研究也在不断地进行,形成了多个数学体系,如灰色系统理论、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拓扑学、线性空间与非线性分析等。
数学发展的三个时期
从本质上看,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
或简单讲,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科学。
对这里的数与形应作广义的理解,它们随着数学的发展,而不断取得新的内容,不断扩大着内涵。
数学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即来源于原始人捕获猎物和分配猎物、丈量土地和测量容积、计算时间和制造器皿等实践,并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对于非数学专业的人们来讲,可以从三个大的发展时期来大致了解数学的发展。
一、初等数学时期初等数学时期是指从原始人时代到17世纪中叶,这期间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常数、常量和不变的图形。
在这一时期,数学经过漫长时间的萌芽阶段,在生产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有关数和形的感性知识。
到了公元前六世纪,希腊几何学的出现成为第一个转折点,数学从此由具体的、实验的阶段,过渡到抽象的、理论的阶段,开始创立初等数学。
此后又经过不断的发展和交流,最后形成了几何、算术、代数、三角等独立学科。
这一时期的成果可以用“初等数学”(即常量数学)来概括,它大致相当于现在中小学数学课的主要内容。
世界上最古老的几个国家都位于大河流域:黄河流域的中国;尼罗河下游的埃及;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巴比伦国;印度河与恒河的印度。
这些国家都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事耕作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此他们就必须掌握四季气候变迁的规律。
游牧民族的迁徙,也要辨清方向:白天以太阳为指南,晚上以星月为向导。
因此,在世界各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天文学总是发展较早的科学,而天文学又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随着生产实践的需要,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埃及、中国、印度出现了萌芽数学。
现在对于古巴比伦数学的了解主要是根据巴比伦泥版,这些泥版是在胶泥还软的时候刻上字,然后晒干制成的(早期是一种断面呈三角形的“笔”在泥版上按不同方向刻出楔形刻痕,叫楔形文字)。
已经发现的泥版上面载有数字表(约200件)和一批数学问题(约100件),大致可以分为三组。
中国古代数学发展史
中国古代数学发展史中国传统数学的形成与兴盛: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4世纪。
分成三个阶段:《周髀算经》与《九章算术》、刘徽与祖冲之、宋元数学,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数学发展的三次高峰,简述9位中国科学家的数学工作。
第一次高峰:数学体系的形成秦始皇陵兵马俑(中国,1983),秦汉时期形成中国传统数学体系。
我们通过一些古典数学文献说明数学体系的形成。
1983-1984年间考古学家在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的一批西汉初年(即吕后至文帝初年,约为公元前170年前后)的竹简,共千余支。
经初步整理,其中有历谱、日书等多种古代珍贵的文献,还有一部数学著作,据写在一支竹简背面的字迹辨认,这部竹简算书的书名叫《算数书》,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
经研究,它和《九章算术》(公元1世纪)有许多相同之处,体例也是“问题集”形式,大多数题都由问、答、术三部分组成,而且有些概念、术语也与《九章算术》的一样。
《周髀算经》(髀:量日影的标杆)编纂于西汉末年,约公元前100年,它虽是一部天文学著作(“盖天说”-天圆地方;中国古代正统的宇宙观是“浑天说”-大地是悬浮于宇宙空间的圆球,“天体如弹丸,地如卵中黄”),涉及的数学知识有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西周),其中包括两项重要的数学成就:勾股定理的普遍形式(中国最早关于勾股定理的书面记载),数学在天文测量中的应用(测太阳高或远的“陈子测日法”,陈子约公元前6、7世纪人,相似形方法)。
勾股定理的普遍形式:求邪至日者,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邪至日。
中国传统数学最重要的著作是《九章算术》(东汉,公元100年)。
它不是出自一个人之手,是经过历代多人修订、增补而成,其中的数学内容,有些也可以追溯到周代。
中国儒家的重要经典著作《周礼》记载西周贵族子弟必学的六门课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有一门是“九数”。
《九章算术》是由“九数”发展而来。
在秦焚书(公元前213年)之前,至少已有原始的本子。
数学发展史时间轴及事件
数学发展史时间轴及事件1.古埃及数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000年)数学在古埃及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埃及人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计数系统,以及用于计算和测量的一系列实用技术和工具。
例如,他们使用了“象形数字”来表达数值,同时发明了一种称为“祭坛测量的土地”的算法,用于计算矩形或金字塔的面积。
2.古希腊数学(公元前600年-公元500年)古希腊数学在西方数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数学家,如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等。
他们为数学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毕达哥拉斯提出了著名的勾股定理,欧几里得写下了著名的《几何原本》,阿基米德则发明了微积分的基本原理。
3.中世纪欧洲数学(公元500年-1500年)在中世纪欧洲,数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修道士和学者,如奥尔本修道士和尼科马科斯等。
他们对数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代数、几何和三角学等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同时,中世纪欧洲的数学教育也变得日益重要,一些大学纷纷开设数学课程。
4.文艺复兴时期数学(公元1500年-1700年)在文艺复兴时期,数学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人们重新审视古希腊数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代数学逐渐成为数学的主流,同时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开始形成,如极限、导数和微积分等。
在这个时期,一些重要的数学家如雷科德、韦达和牛顿等为数学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雷科德在其著作《大术》中系统地阐述了代数符号和算术方法,韦达则发展出了符号代数,为现代代数奠定了基础。
牛顿则在微积分和物理学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5.近现代数学(公元1800年至今)近现代数学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在19世纪,数学家们开始研究更抽象的问题,如数论、抽象代数和拓扑学等。
同时,概率论和统计学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0世纪初,数学开始与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紧密联系,出现了许多应用数学分支,如量子力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
数学的发展历程
数学的发展历程一、古代数学(公元前3000年 - 公元5世纪)1. 古埃及数学- 古埃及人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就有了初步的数学知识。
他们主要为了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如土地测量、建筑工程等。
- 埃及人发展了一套独特的计数系统,以10为基数,但不是位值制。
例如,他们用象形文字表示数字,一个竖线表示1,一个倒置的U形符号表示10等。
- 在几何学方面,他们能够计算简单的面积和体积。
如计算三角形、梯形面积,并且在建造金字塔等建筑时运用了一定的几何知识。
2. 古巴比伦数学- 古巴比伦人大约在公元前1800年就有了较为发达的数学。
他们的计数系统是60进制,这种进制对现代的时间(60秒为1分钟,60分钟为1小时)和角度(360度,1度 = 60分,1分 = 60秒)计量有深远影响。
- 他们能解一元二次方程,有泥板记录了大量的数学问题,包括商业中的算术问题、土地划分等几何问题等。
3. 古希腊数学- 早期希腊数学(公元前600 - 公元前300年)- 泰勒斯被认为是古希腊第一位数学家,他引入了演绎推理的思想,证明了一些几何定理,如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 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强调数的和谐,发现了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并且对数字进行了分类,如奇数、偶数、完全数等。
但他们也有一些神秘主义的数学观念,如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
- 古典希腊数学(公元前300 - 公元前200年)- 希腊化时期数学(公元前200 - 公元5世纪)- 阿基米德是这一时期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他在几何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计算出许多复杂图形的面积和体积,如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他还善于将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如利用杠杆原理计算物体的重量等。
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
4. 古代中国数学- 中国古代数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商代(公元前1600 - 公元前1046年)就有了甲骨文记载的数字。
-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 - 589年)的祖冲之进一步将圆周率精确到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历程
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历程数学是一门神秘而又精妙的学科,它不仅仅是现代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数学的起源古老而传奇,在中国,古代人民也曾经在数字游戏和计算中探索、创新,创造出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数学成果。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历程。
(一)先秦时期在中国古代先秦时期,数学仍处于萌芽状态,这时期的著作主要是《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它们是中国最古老的数学著作。
《周髀算经》是一部经过多次修订而形成的著作,在古代中国数学历史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部书主要讲述了关于九章的数学问题,例如分数运算、勾股定理、解方程等。
在书中,应用算筹、数九形式进行运算,其中“算筹”是指古代中国中用来计算的一种器械,“数九”则是一种数码,在算数学习的过程中被广泛使用。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典籍之一,包含九个章节,主要论述了整数的运算、方程的求解及其应用、几何问题的解决等。
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对代数方程的处理方法。
此书在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国家的教育中还被广泛使用。
(二)汉代汉代是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武帝时期通过辟谷治病,提高民众的智力、健康和政治素质,也极大地促进了数学的发展。
在汉代,地位不高的算师得到了发展的机会,大量优秀的数学书籍逐渐形成。
在汉代,数学逐渐成为研究的主题之一。
《数书九章》是古代数学著作中的名著之一,这本书包含36章,主要论述了计算方法,如加减乘除、求无理数、解代数方程、求解几何等问题。
汉代著名数学家刘徽的《九章算法》是我国古代数学最早编写完整、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此书除了收录《九章算术》外,还有其他的九个部分,如平衡法、交错法等。
这些方法在处理分数、代数方程组等问题时,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三)唐宋元时期唐宋元时期,中国数学迎来了繁荣的时期。
期间,我国的文化和科技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形成了海纳百川、开放进取的理念,这也为中国数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唐代数学家贾思勰的《钱数》是一本高度实用的数学著作。
数学的三个发展时期——现代数学时期
数学的三个发展时期——现代数学时期三、现代数学时期现代数学时期是指由19世纪2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数学主要研究的是最一般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数和量仅仅是它的极特殊的情形,通常的一维、二维、三维空间的几何形象也仅仅是特殊情形。
抽象代数、拓扑学、泛函分析是整个现代数学科学的主体部分。
它们是大学数学专业的课程,非数学专业也要具备其中某些知识。
变量数学时期新兴起的许多学科,蓬勃地向前发展,内容和方法不断地充实、扩大和深入。
18、19世纪之交,数学已经达到丰沛茂密的境地,似乎数学的宝藏已经挖掘殆尽,再没有多大的发展余地了。
然而,这只是暴风雨前夕的宁静。
19世纪20年代,数学革命的狂飙终于来临了,数学开始了一连串本质的变化,从此数学又迈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现代数学时期。
19世纪前半叶,数学上出现两项革命性的发现——非欧几何与不可交换代数。
大约在1826年,人们发现了与通常的欧几里得几何不同的、但也是正确的几何——非欧几何。
这是由罗巴契夫斯基和里耶首先提出的。
非欧几何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认为欧氏几何唯一地存在是天经地义的观点。
它的革命思想不仅为新几何学开辟了道路,而且是20世纪相对论产生的前奏和准备。
后来证明,非欧几何所导致的思想解放对现代数学和现代科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人类终于开始突破感官的局限而深入到自然的更深刻的本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为确立和发展非欧几何贡献了一生的罗巴契夫斯基不愧为现代科学的先驱者。
1854年,黎曼推广了空间的概念,开创了几何学一片更广阔的领域——黎曼几何学。
非欧几何学的发现还促进了公理方法的深入探讨,研究可以作为基础的概念和原则,分析公理的完全性、相容性和独立性等问题。
1899年,希尔伯特对此作了重大贡献。
在1843年,哈密顿发现了一种乘法交换律不成立的代数——四元数代数。
不可交换代数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认为存在与一般的算术代数不同的代数是不可思议的观点。
它的革命思想打开了近代代数的大门。
数学发展史的四个阶段的主要成就
数学发展史的四个阶段的主要成就数学是人类最古老的科学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本文将介绍数学发展史的四个阶段及其主要成就。
第一阶段:古代数学古代数学起源于人类文明初期,主要研究的是计数、几何、算术和天文等方面的问题。
这个时期的数学成就有:1. 计数系统的发明:人类最早的计数系统是手指计数,后来逐渐发展出了石块计数、结绳计数等。
这些计数系统的发明为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几何学的发展: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并开始使用几何学来测量土地和建造建筑物。
几何学的发展为后来的建筑设计、工程测量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3. 算术的发展:古代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并发展出了算术运算的基本规则和方法。
这些成就为后来的数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4. 天文学的发展:古代中国人和希腊人最早开始研究天文学,并使用数学方法来描述天体的运动规律。
天文学的发展为后来的物理学、宇宙探索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第二阶段:中世纪数学中世纪时期,欧洲的学术界开始逐渐复兴,数学也在这个时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这个时期的数学成就有:1. 代数的发展:阿拉伯数学家开始研究代数,并发明了代数符号和方程求解方法。
这些成就为后来的代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2. 平面几何的进步:欧几里得发表了《几何原本》,总结了当时所有的几何知识,并建立了完整的几何学体系。
这个体系的建立为后来的几何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3. 对数理论的完善: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对数表,并发展出了对数理论。
对数理论的完善为后来的科学计算、工程学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4. 三角学的兴起:三角学在这个时期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为后来的航海、天文学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第三阶段:近代数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也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更加独立的学科。
这个时期的数学成就有:1. 微积分的发明:牛顿和莱布尼茨分别独立发明了微积分,并建立了微积分的基本理论。
中国古代数学发展史
中国古代数学发展史中国传统数学的形成与兴盛:公元前1 世纪至公元14 世纪。
分成三个阶段:《周髀算经》与《九章算术》、刘徽与祖冲之、宋元数学,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数学发展的三次高峰,简述9 位中国科学家的数学工作。
第一次高峰:数学体系的形成秦始皇陵兵马俑(中国,1983),秦汉时期形成中国传统数学体系。
我们通过一些古典数学文献说明数学体系的形成。
1983-1984 年间考古学家在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的一批西汉初年(即吕后至文帝初年,约为公元前170 年前后)的竹简,共千余支。
经初步整理,其中有历谱、日书等多种古代珍贵的文献,还有一部数学著作,据写在一支竹简背面的字迹辨认,这部竹简算书的书名叫《算数书》,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
经研究,它和《九章算术》(公元1 世纪)有许多相同之处,体例也是“问题集”形式,大多数题都由问、答、术三部分组成,而且有些概念、术语也与《九章算术》的一样。
《周髀算经》(髀:量日影的标杆)编纂于西汉末年,约公元前100 年,它虽是一部天文学著作(“盖天说-天圆地方;中国古代正统的宇宙观是“浑天说”-大地是悬浮于宇宙空间的圆球,“天体如弹丸,地如卵中黄”),涉及的数学知识有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 世纪(西周),其中包括两项重要的数学成就:勾股定理的普遍形式(中国最早关于勾股定理的书面记载),数学在天文测量中的应用(测太阳高或远的“陈子测日法”,陈子约公元前6、7 世纪人,相似形方法)。
勾股定理的普遍形式:求邪至日者,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邪至日。
中国传统数学最重要的著作是《九章算术》(东汉,公元100 年)。
它不是出自一个人之手,是经过历代多人修订、增补而成,其中的数学内容,有些也可以追溯到周代。
中国儒家的重要经典著作《周礼》记载西周贵族子弟必学的六门课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有一门是“九数”。
《九章算术》是由“九数”发展而来。
在秦焚书(公元前213 年)之前,至少已有原始的本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人类的知识宝库中有三大类科学,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认识和思维的科学。
自然科学又分为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工程学、农学、医学等学科。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是其它科学的基础和工具。
在世界上的几百卷百科全书中,它通常都是处于第一卷的地位。
从本质上看,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
或简单讲,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科学。
对这里的数与形应作广义的理解,它们随着数学的发展,而不断取得新的内容,不断扩大着内涵。
数学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即来源于原始人捕获猎物和分配猎物、丈量土地和测量容积、计算时间和制造器皿等实践,并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对于非数学专业的人们来讲,可以从三个大的发展时期来大致了解数学的发展。
一、初等数学时期初等数学时期是指从原始人时代到17世纪中叶,这期间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常数、常量和不变的图形。
在这一时期,数学经过漫长时间的萌芽阶段,在生产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有关数和形的感性知识。
到了公元前六世纪,希腊几何学的出现成为第一个转折点,数学从此由具体的、实验的阶段,过渡到抽象的、理论的阶段,开始创立初等数学。
此后又经过不断的发展和交流,最后形成了几何、算术、代数、三角等独立学科。
这一时期的成果可以用“初等数学”(即常量数学)来概括,它大致相当于现在中小学数学课的主要内容。
世界上最古老的几个国家都位于大河流域:黄河流域的中国;尼罗河下游的埃及;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巴比伦国;印度河与恒河的印度。
这些国家都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事耕作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此他们就必须掌握四季气候变迁的规律。
游牧民族的迁徙,也要辨清方向:白天以太阳为指南,晚上以星月为向导。
因此,在世界各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天文学总是发展较早的科学,而天文学又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随着生产实践的需要,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埃及、中国、印度出现了萌芽数学。
现在对于古巴比伦数学的了解主要是根据巴比伦泥版,这些泥版是在胶泥还软的时候刻上字,然后晒干制成的(早期是一种断面呈三角形的“笔”在泥版上按不同方向刻出楔形刻痕,叫楔形文字)。
已经发现的泥版上面载有数字表(约200件)和一批数学问题(约100件),大致可以分为三组。
第一组大约创制于公元前2100年,第二组大约从公元前1792年到公元前1600年,第三组大约从公元前600年到公元300年。
这些数学泥版表明,巴比伦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即开始使用60进位制的记数法进行较复杂的计算了,并出现了60进位的分数,用与整数同样的法则进行计算;已经有了关于倒数、乘法、平方、立方、平方根、立方根的数表;借助于倒数表,除法常转化为乘法进行计算。
公元前300年左右,已得到60进位的达17位的大数;一些应用问题的解法,表明已具有解一次、二次(个别甚至有三次、四次)数字方程的经验公式;会计算简单直边形的面积和简单立体的体积,并且可能知道勾股定理的一般形式。
巴比伦人对于天文、历法很有研究,因而算术和代数比较发达。
巴比伦数学具有算术和代数的特征,几何只是表达代数问题的一种方法。
这时还没有产生数学的理论。
对埃及古代数学的了解,主要是根据两卷纸草书。
纸草是尼罗河下游的一种植物,把它的茎制成薄片压平后,用“墨水”写上文字(最早的是象形文字)。
同时把许多张纸草纸粘在一起连成长幅,卷在杆干上,形成卷轴。
已经发现的一卷约写于公元前1850年,包含25个问题(叫“莫斯科纸草文书”,现存莫斯科);另一卷约写于公元前1650年,包含85个问题(叫“莱因德纸草文书”,是英国人莱因德于1858年发现的)。
从这两卷文献中可以看到,古埃及是采用10进位制的记数法,但不是位值制,而是所谓的“累积法”。
正整数运算基于加法,乘法是通过屡次相加的方法运算的。
除了几个特殊分数之外,所有分数均极化为分子是一的“单位分数”之和,分数的运算独特而又复杂。
许多问题是求解未知数,而且多数是相当于现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
利用了三边比为3:4:5的三角形测量直角。
埃及人的数学兴趣是测量土地,几何问题多是讲度量法的,涉及到田地的面积、谷仓的容积和有关金字塔的简易计算法。
但是由于这些计算法是为了解决尼罗河泛滥后土地测量和谷物分配、容量计算等日常生活中必须解决的课题而设想出来的,因此并没有出现对公式、定理、证明加以理论推导的倾向。
埃及数学的一个主要用途是天文研究,也在研究天文中得到了发展。
中国古代数学将在后面的作专门介绍。
印度在7世纪以前缺乏可靠的数学史料,在此略去不论。
总的说来,萌芽阶段是数学发展过程的渐变阶段,积累了最初的、零碎的数学知识。
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古希腊受到埃及、巴比伦这些文明古国的许多影响,成为欧洲最先创造文明的地区。
在公元前775年左右,希腊人把他们用过的各种象形文字书写系统改换成腓尼基人的拼音字母后,文字变得容易掌握,书写也简便多了。
因此希腊人更有能力来记载他们的历史和思想,发展他们的文化了。
古代西方世界的各条知识支流在希腊汇合起来,经过古希腊哲学家和数学家的过滤和澄清,形成了长达千年的灿烂的古希腊文化。
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4世纪,古希腊成了数学发展的中心。
希腊数学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开始于公元前6世纪,结束于公元前4世纪,通称为古典时期。
泰勒斯开始了命题的逻辑证明;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比例论、数论等所谓“几何化代数”作了研究,据说非通约量也是由这个学派发现的。
进入公元前5世纪,爱利亚学派的芝诺提出了四个关于运动的悖论;研究“圆化方”的希波克拉茨开始编辑《原本》。
从此,有许多学者研究“三大问题”,有的试图用“穷竭法”去解决化圆为方的问题。
柏拉图强调几何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亚里士多德建立了形式逻辑,并且把它作为证明的工具;德谟克利特把几何量看成是由许多不可再分的原子所构成。
公元前四世纪,泰埃特托斯研究了无理量理论和正多面体理论,欧多克斯完成了适用于各种量的一般比例论……。
“证明数学”的形成是这一时期希腊数学的重要内容。
但遗憾的是这一时期并没有留下较为完整的数学书稿。
第二个时期自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1世纪,这时的学术中心从雅典转移到了亚历山大里亚,因此被称为亚历山大里亚时期。
这一时期有许多水平很高的数学书稿问世,并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公元前3世纪,欧几里得写出了平面几何、比例论、数论、无理量论、立体几何的集大成的著作《几何原本》,第一次把几何学建立在演绎体系上,成为数学史乃至思想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名著。
遗憾的是,人们对欧几里得的生活和性格知道得很少,甚至连他的生卒年月和地点都不清楚。
估计他大约生于公元前330年,很可能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受过数学训练,后来成为亚历山大里亚大学(约建成于公元前300年)的数学教授和亚历山大数学学派的奠基人。
之后的阿基米德把抽象的数学理论和具体的工程技术结合起来,根据力学原理去探求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第一个播下了积分学的种子。
阿波罗尼写出了《圆锥曲线》一书,成为后来研究这一问题的基础。
公元一世纪的赫伦写出了使用具体数解释求积法的《测量术》等著作。
二世纪的托勒密完成了到那时为止的数理天文学的集大成著作《数学汇编》,结合天文学研究三角学。
三世纪丢番图著《算术》,使用简略号求解不定方程式等问题,它对数学发展的影响仅次于《几何原本》。
希腊数学中最突出的三大成就——欧几里得的几何学,阿基米德的穷竭法和阿波罗尼的圆锥曲线论,标志着当时数学的主体部分——算术、代数、几何基本上已经建立起来了。
罗马人征服了希腊也摧毁了希腊的文化。
公元前47年,罗马人焚毁了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两个半世纪以来收集的藏书和50万份手稿竞付之一炬。
基督教徒又焚毁了塞劳毕斯神庙,大约30万种手稿被焚。
公元640年,回教徒征服埃及,残留的书籍被阿拉伯征服者欧默下令焚毁。
由于外族入侵和古希腊后期数学本身缺少活力,希腊数学衰落了。
从5世纪到15世纪,数学发展的中心转移到了东方的印度、中亚细亚、阿拉伯国家和中国。
在这1000多年时间里,数学主要是由于计算的需要,特别是由于天文学的需要而得到迅速发展。
和以前的希腊数学家大多数是哲学家不同,东方的数学家大多数是天文学家。
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初等数学在各个地区之间交流,并且取得了重大进展。
古希腊的数学看重抽象、逻辑和理论,强调数学是认识自然的工具,重点是几何;而古代中国和印度的数学看重具体、经验和应用,强调数学是支配自然的工具,重点是算术和代数。
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印度的数学家戈涅西已经知道:圆的面积等于以它的半周长为底,以它的半径为高的矩形的而积。
印度早期的一些数学成就是与宗教教仪一同流传下来的,这包括勾股定理和用单位分数表示某些近似值(公元的6世纪)。
公元前500年左右,波斯王征服了印度一部分土地,后来的印度数学就受到了外国的影响。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确立和发展起来,还是在作为吠陀辅学的历法学受到天文学的影响之后的事。
印度数学受婆罗门教的影响很大,此外还受希腊、中国和近东数学的影响,特别是受中国的影响。
印度数学的全盛时期是在公元五至十二世纪之间。
在现有的文献中,499年阿耶波多著的天文书《圣使策》的第二章,已开始把数学作为一个学科体系来讨论。
628年婆罗门这多(梵藏)著《梵图满手册》,讲解对模式化问题的解法,由基本演算和实用算法组成;讲解正负数、零和方程解法,由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多元一次方程等组成。
已经有了相当于未知数符号的概念,能使用文字进行代数运算。
这些都汇集在婆什迦罗1150年的著作中,后来没有很大发展。
印度数学文献是用极简洁的韵文书写的,往往只有计算步骤而没有证明。
印度数学书中用10进位记数法进行计算;在天文学书中不用希腊人的“弦”,而向相当于三角函数的方向发展。
这两者都随着天文学一起传入了阿拉伯世界,而现行的“阿拉伯数码”就源于印度,应当称为“印度—阿拉伯数码”。
阿拉伯数学指阿拉伯科学繁荣时期(公元8至15世纪)在阿拉伯语的文献中看到的数学。
七世纪以后,阿拉伯语言不仅是阿拉伯国家的语言,而且成为近东、中东、中亚细亚许多国家的官方语言。
阿拉伯数学有三个特点:实践性;与天文学有密切关系;对古典著作做大量的注释。
它的表现形式和写文章一样,不用符号,连数目也用阿拉伯语的数词书写,而“阿拉伯数字”仅用于实际计算和表格。
对于阿拉伯文化来说,数学是外来的学问,在伊斯兰教创立之前,只有极简单的计算方法。
七世纪时,通过波斯传进了印度式计算法。
后来开始翻译欧几里得、阿基米得等人的希腊数学著作。
花拉子模著的《代数学》成为阿拉伯代数学的范例。
在翻译时代(大约850年之前)过去之后,是众多数学家表现创造才能著书立说的时代(1200年之前)。
梅雅姆、纳速·拉丁、阿尔·卡西等等,使阿拉伯数学在11世纪达到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