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与三星的竞争分析
分析:苹果是怎样赢下与三星的专利官司?
家联邦法庭起诉三星 , 称其 明目张胆 的
剽 窃 苹 果 设 计 。三 星 也 迅 速 反 诉 苹 果 。
在 接下 来一年 ,双 方聘请 的律 师 行 赚 了大 笔律师 费 ,但 并无 决定性 的
认 同, 反而希望保 持现 状 。
境 外 华 文 媒 体 采 取 了 中 立 的 态 度 。凤凰 卫视 时事评 论 员何亮 亮 在 8 月2 0日的 《 时事 亮 亮 点》 介 绍 了美 国 中 在 互 联 网领 域 的独 有 资 源 、 领 先 技 术
年通 过 的 《 国际 电信规 则》 将 互联 网 ,
21 0 2年 8月 2 7日消 息 , 8月 3日 , B C报 道 , 年 l 将 在 阿联 酋 迪 拜 B 今 2月 举 行 的 世 界 国 际 电信 大 会 上 ,联 合 国
版 )发 表 评 论 : 断 网 ” 战 网络 控 制 》 挑 权 》 肯 定 了 伊 朗 的 行 动 是 “ 响 网络 , 打 控 制 权 争 夺 战 的 第 一 枪 ” 8月 1 日上 。 3 午 , 民 网观 点 频 道 发 文 《 际 互 联 网 人 国 控 制 权 如 何“ 虎 谋 皮 ’ 说 明 要 美 国 与 ,
分析 : 苹果是怎样赢下与三星的专利官司?
21 0 0年 8月,就 在三星 电子发 布
其 G lx 能 手 机 数 月 后 ,苹 果 一 个 aay智
律 师 团队 飞到 韩 国 。
至少 将 重 塑 这 一 行 业 竞 争 力 量 的平 衡 。 大 多 数 专 利 纠 纷 ,特 别 是 在 竞 争 对 手 之 间 的 ,能 够 达 成 和 解 而 避 免 开 庭 。 而 在 本 案 中 , 及 利 益 巨 大 , 家 涉 两 公 司 最 终 对 于 这 种 经 常 模 棱 两 可 的纠 纷 持 极 为 不 同的 看 法 。 接 近 此 案 的 消 息人 士称 , 星 认 为 三 其 牢 牢 掌握 的无 线 通 信 专利 很 有 价 值 , 能够 用 于 反击 苹 果 的任 何 侵 权 指 责 。 三 星 还 认 为 , 苹 果 不 能 也 不 应 该 被 允 许 宣 称 拥 有 ih n 矩 形 的 样 子 及 P oe 平直的正面等设计元素专利 。 而 苹 果 则 认 为 其 产 品 功 能 和 设 计 专利 处于 知 识产权 食物 链 的最 顶端 , 并 展 示 了 该 公 司 专 利 的 有 效 性 ,对 于 苹 果 针 对 安 卓 更 大 范 围 的 专 利 战 至 关
标准关键专利:苹果与三星的交锋
帮 助法 官 们和 陪审 团理解 技 术和 晦涩 难解 的法 律规
则 ,诉讼 律师 们 要 向这些 公 司收取 人 均高达 每 小 时 1 2 0 0美元 的费 用 ,而 苹果 单方 面就 需 支付超 过 6 0 0 0
万美元 的律师费 。
作证时声称三星 违反 了与标 准制定机构之 间的协议 , 或误导 了标 准制定机 构 。三星愿意与苹果进行谈判 , 但苹果不予理 睬 ,在没有获得授权的情况下推 出 自己
星承诺将 以公平 、合理和 非歧视性价格 向第三方许可
的态度 ,并 不一定与美 国保持一致 ,这还需要其他案 例 的分析 。除了标 准关键专利抓人眼球外 ,在苹果与 三星关于 专利 的诉讼 案 中,有人声称 ,在这场拉锯战 中 ,除了律师 ,没有赢 家 ( 本杰 明 ・ 古 )。 因为为 了
其专利 ,但它违背 了 自己的承 诺 ,在被指控抄袭我们
的设计 后 ,向我们 要求相 当于销 售总额 2 . 4 % 的专利
费 。这是 不公平 的 ,因为三星要求 以销售总额为收取
专利费的基础 。这一要 求还违背 了非歧视性原则 ,因 为其他厂商从未 向三星 交纳如 此高的专利费 。这一要 求也是不合理 的 ,因为三星从 未 因其声称的标准关键 专利 获得 一分钱 专 利费 。 三星 律师 查尔斯 ・ 范霍 恩 ( C h a r l e s V e r h o e v e n ) 则 表 示 ,“ 没 有 一 名 苹 果证 人 在 己
苹果及其聘请 的律师还驳 斥了三星的反诉主张 ,其 中
包括三星诉称苹果侵犯 了该 公司持有的两项标准关键
专利。此案 中,苹果称三 星欺骗 了标 准制定机构 ,谋 求收取不合理 的专利费 ,触犯 了反垄断法律 。苹果律 师威廉姆 ・ 李( Wi l l i a m L e e ) 在作最 后陈述 时表示 , “ 三
竞争态势矩阵分析案例
竞争态势矩阵分析案例竞争态势矩阵是一种常用的竞争分析工具,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地位,确定应对策略。
以下是一个竞争态势矩阵分析的案例。
以智能手机市场为例,假设有四个主要竞争对手,分别是苹果、三星、华为和小米。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市场份额和产品特性两个维度来评估每个竞争对手的竞争力。
根据市场份额,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数据:- 苹果:25%- 三星:20%- 华为:15%- 小米:10%根据产品特性,我们可以将竞争对手分为两类: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
假设苹果和三星都是高端产品制造商,华为和小米都是低端产品制造商。
然后,我们需要将这些数据填入竞争态势矩阵中。
竞争态势矩阵分为四个象限:强势地位、领先地位、挑战地位和弱势地位。
在这个案例中,苹果和三星都是高端产品制造商,并且市场份额较高,因此它们在竞争态势矩阵中处于强势地位。
华为虽然市场份额较高,但是由于与美国政府的贸易限制,其在海外市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竞争态势矩阵中处于领先地位。
小米在市场份额和产品特性方面都处于低水平,因此在竞争态势矩阵中处于弱势地位。
根据竞争态势矩阵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建议:- 对于处于强势地位的苹果和三星,应该继续加强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保持领先优势。
- 对于处于领先地位的华为,应该继续拓展海外市场,并加强与供应商和渠道商的合作。
- 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小米,应该加强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用户体验。
通过竞争态势矩阵的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和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地位,明确应对策略,提高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理解竞争态势矩阵的使用方法,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一个实际的案例。
假设某家企业在家用电器市场上,其主要竞争对手是海尔、美的、格力和小天鹅。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每个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和产品特性。
根据市场份额,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数据:- 海尔:25%- 美的:20%- 格力:18%- 小天鹅:10%根据产品特性,我们可以将竞争对手分为两类: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
报告中的案例分析与对比
报告中的案例分析与对比案例分析是报告中常见的一种形式,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和对比,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本文将以案例分析与对比为主线,通过对不同领域的案例进行详细论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案例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一、案例分析的定义和意义案例分析是指通过对特定案例的分析,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和建议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具体问题,有效地进行决策和行动。
案例分析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指导,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复杂的问题。
通过对不同案例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共通的模式和规律,为解决类似的问题提供依据和思路。
二、企业案例分析与对比1. 案例一:苹果与三星的竞争苹果与三星是全球手机市场上的两个巨头,它们之间的竞争备受关注。
通过对两家公司在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它们的成功因素和竞争策略。
这有助于其他企业从中获得借鉴和启示,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2. 案例二:亚马逊与京东的电商竞争亚马逊和京东是中国电商市场中的两个重要竞争者。
通过对两家公司在物流配送、用户体验、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这有助于其他电商企业了解市场动态和竞争态势,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三、教育案例分析与对比1. 案例三:国内外高校的招生录取制度比较国内外高校的招生录取制度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对不同高校招生录取制度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它们的优势和不足,帮助我们改进自身的高校招生录取制度。
2. 案例四: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比较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存在差异,通过对不同地区教育资源配置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差异的原因和影响,提出改进的建议。
四、医疗案例分析与对比1. 案例五: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案例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对不同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这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适应范围,为医疗机构提供参考和指导。
对比分析不同品牌的市场竞争优势
对比分析不同品牌的市场竞争优势在当今的商业世界中,品牌的竞争竞争愈发激烈。
不同品牌之间的市场竞争优势也体现得愈加明显。
本文将就其中几个不同品牌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对比。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苹果和三星两大品牌的竞争。
苹果与三星在手机市场之中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越了其他品牌。
在分析两个品牌的市场竞争优势时,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点:1、产品品质和信誉从这一点上讲,苹果被认为是比三星更优秀的品牌。
苹果从其创始人乔布斯时代就把产品品质和信誉提升至核心。
作为一个设计驱动的公司,每一个产品都需要精细的设计和完美的使用体验。
苹果在所有产品的开发生产上都有高水准的效率和品控工作。
然而,三星在这个项目的执行上并没有取得显著的优势,没有如苹果一样把品牌的品质和信誉提升至核心。
作为一个大型综合企业,三星在产品开发中既注重工程效率,也注重成本管理,但这并不意味着三星没有优秀的产品。
2、技术创新当谈论到技术创新时,三星明显在这个领域比苹果更优秀。
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是三星从它成立开始就一直致力于的工作,而这正是它在与苹果的竞争中存在的优势。
作为技术巨头,三星在移动通讯设备方面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
不管是首次推出的 AMOLED 显示技术,还是熟悉的电视和家用电器产品丛林,三星都可以说是在每一种技术方面拥有竞争优势3、市场占有率在近几年的市场股份方面,苹果与三星一直是最大的竞争者。
苹果以在全球的一些市场和大型零售店销售给客户的独特方式曾经在消费者之间引起了轰动。
就巨大规模等方面来说,三星比苹果更大,且分布更广。
三星在全球市场的市场份额大于苹果,在某些亚洲地区甚至荣登销售冠军,尤其是在中国市场。
其次,我们可以看一下飞利浦和松下在家电市场的竞争优势。
两个品牌都在家用电器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市场份额,在这里,我们将分析两者的竞争优势。
1、产品设计就产品设计方面而言,飞利浦相比松下占据了优势。
飞利浦视品质、功能及外观为设计理念,投资开发创新的技术和设计,将产品的人性化需求考虑进去,从而使其产品质量稳定,拓展产品的应用场景,使得他们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优势;而松下则主要在其核心技术方面进行开发,并且在设计上实现相对稳定的一致性风格。
苹果三星营销策略对比(6)
苹果和三星营销策略的对比分析一、选题依据(一)背景1、国际背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逐步发展,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近年来,世界各大优秀企业都把中国市场作为营销战略的重要目标市场,力争一席之地。
现在正是智能手机的发展阶段,一大批的手机厂商推出自己的智能手机,从2009年开始,以android,ios为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厂商如雨后春笋般推出自己的手机品牌。
而在这么多的手机厂商中,做的最好最大的有两家企业,一个是三星电子,一个是苹果。
三星与苹果,目前全球最大的两家手机生产商,占据了中国手机市场最大的份额。
而这两家厂商采用的是两种不同的操作系统,虽然操作系统不同,但是他们在智能手机领域是对方最大的竞争对手。
国际市场营销的经济环境是各种直接或间接影响和制约国际市场营销的经济因素的集合,是国际市场营销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国际市场营销环境的各种特征。
分为三个不同层次,一是从全球的角度出发,考察整个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及对国际市场营销的效应的全球层面的经济环境(国际金融环境、国际贸易环境、经济周期、世界经济结构);二是从一个国家角度出发考察某个具体国家的经济状况,及其对国际营销的效应的国别层面的经济环境(即本地经济环境);三是从世界区域性范围及区域性组织出发考察某些文化背景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关系往来密切的一系列国家和地区的区域性层面的经济环境。
(一)本地经济环境2、国内背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近年来,世界各大优秀企业都把中国市场作为营销战略的重要目标市场,力争一席之地。
巨大的市场容量一直是中国手机市场繁荣兴盛的基础。
在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国内手机市场体现出强劲的消费需求。
根据信息产业部2011年11月底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11年10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经超过5.31447亿户,1~10月新增用户数为7038.9万户。
这就意味着,2011年,我国新增电话用户首次突破7000万,实现了历史新高。
苹果与三星的竞争分析
苹果与三星的竞争分析苹果与三星的竞争分析NO1:三星与苹果是当今时代的重要⼿机⼚商,这两者间的竞争必然会让⼈关注。
这两个企业都有⾃⼰的特点。
⼀个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所关注的要素到底是什么?我作为⼀个普通消费者⼤致能给出以下⼏个要素:品牌,硬件与软件,外观,质量与售后(是否易坏)。
做为重量级的⼿机⼚商,普通消费者所关注的必然就是他们所关注的。
那么这⼏个要素就是要关注的分析要点。
品牌,品牌对于⼀个企业的意义⽏庸质疑,可⼝可乐做为全球最值钱的品牌,靠其⾦字招牌已经⽆惧其它竞争对⼿。
对于⼿机竞争,品牌也极为重要。
三星在刚进⼊⼿机领域之时,品牌相对于诺基亚,爱⽴信,摩托罗拉等均处于弱势,但是三星很早就知道把握消费者的⼼理,注重做⼯、噱头、营销、在技术上没有在技术上没有优势的时候,就推出了 A388 双屏⼿机,A408 ⼥性⼿机。
当年A388卖6000-7000块,相当于当时2平⽅⽶北京的房⼦,这是什么概念?在早期三星⼿机崛起之时就⼗分注重品牌的作⽤,时⾄今⽇三星经营多年,早已将品牌打造成⾼端的代⾔词。
苹果作为三星的竞争对⼿,在品牌上甚⾄更胜⼀筹,当⼈们说起苹果⼀词,脑中会想到什么样的词?科技,⼈性化,完美,昂贵,这样的概念早已深⼊⼈⼼。
正是乔布斯作为苹果的缔造者,将精益求精发挥到了极致,⼈们才会将对他的认可与崇拜附加到苹果品牌之上。
在品牌的竞争上,购买苹果的⼈会得到更⾼的独特感并且会感受到乔布斯个⼈精神的共鸣,所以我认为在品牌上苹果或许更胜⼀筹。
硬件与软件,⼿机的硬件决定了⼿机的运⾏速度与流畅度。
⽆论性能是否过剩,消费者必然会选则更好的硬件。
在这点上,三星作为电⼦⼚商的代表。
⽆疑对苹果占据优势,甚⾄作为苹果的竞争对⼿,三星会承担苹果的部分硬件⽣产,可想⽽知三星的硬件⽔平。
但是,电脑公司起家的苹果与电⼦公司起家的三星相⽐,在软件上必然有⼀定的优势。
谈到对三星的看法,苹果前任CEO斯卡利表⽰:“相⽐苹果,三星只不过是⼀个设备⼚商,其软件部分完全是依靠 Google。
三星苹果亦敌亦友 双方应不想破坏元件合作关系
G lx 型后 ,不久 苹果便 首先 提起 aay机
了专 利 诉 讼 。 尽 管 三 星 被 判 决 抄 袭 ih n P o e和 i —
三 星 向苹果 、 诺基亚 、 达 电和 索尼 等 宏
公 司 的 主 要 竞 争 对 手 供 应 元件 。 苹 果 一 直 想 扩 大 其 供 应 链 , 以减 弱 对 三 星 的 依 赖 度 。 当苹 果 发 布 新 产
引述 三 星 首 席律 师 C a e ro vn hr s h ee l Ve
在 媒 体 的说 法 , 三 星 产 品 占 到 了 i . P o e组件 成 本 的 2 % 。 hn 6
“ 果不 会那 么傻 f 冒危 及三 星 苹 甘 元件协 议的风险1 。苹 果与三星 的协议 会确保 三星 别无他 法 ,只能就 范并 继 续供应 , ”一名知识产 权咨询专 家 Fo l. r nMu lr i el 在他 的博客上这样写道 。 a e
P d的创新 功 能 ,但三 星 的律 师 也强 a
调 , 正 是 三 星 自创 的元 件 和 无 线 科 技 专 利 , 苹 果 的产 品 成 为 现 实 。美 国 法 令 院 陪 审 团判 决 苹 果 并 未 侵 犯 这 些 三 星 专利 。
三 星 除 了 是 ih n P o e和 ia P d微 处 理 器 的 唯 一 供 应 商 , 亦 为 这 些 苹 果 产 品供应 动态 随机存 取记忆 体(R M) D A 、 NA ND 型 快 闪记 忆 体 芯 片 、 面 板 。据 及
品时, 经常面 临供应紧 张的局 面 , 引发
消 费 者 抢 购 , 令 需 求 远 超 过 供 给 和 生 产能 力。 今年早些 时候 , 消息人 士透 露 , 一 日本 尔 必 达 记 忆 体 ( lia moy 生 Epd Me r) 产 的 用 于 移 动 设 备 的 动 态 随 机 存 取 记
苹果公司的五力竞争力量的运用
苹果公司的五力竞争力量的运用一.同行竞争1. 苹果公司的竞争对手苹果公司的竞争对手主要有戴尔、联想、宏基、微软、谷歌、索尼,联想,三星以及诺基亚等公司。
2. 苹果公司面临的压力目前面临着PC面临Linux桌面压力、Mac OS X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三星的崛起、类似央视315的信任危机、一系列的法律纠纷等众多的压力。
其中最严峻的是三星的崛起。
3. 竞争激烈程度(阶段,产品,规模)竞争存在于各个领域,各个地区,各个消费群体,三星与苹果的竞争更是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凭借Galaxy系列智能手机的热销,三星与苹果的竞争已经到达了白热化阶段。
三星成为了全球唯一能与苹果公司抗衡的厂商。
据IDC公布的2012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数据显示,三星在当季的智能手机出货量高达5630万部,全球市场份额达到31.3%;而排名第二的苹果公司在同期的手机销量为2690万部,市场份额为15%,不足三星的一半。
另据国外媒体援引相关机构统计数据的报道,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三星共售出2.15亿部智能机,而苹果公司则售出1.35亿部,远低于前者的销量。
从全球市场份额来看,三星也已领先于苹果公司。
根据IDC的相关统计数据,三星智能手机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为21.8%,而苹果iPhone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为15.1%。
这些数据意味着,尽管iPhone系列手机的销量一直处于高位,但在三星Galaxy系列智能手机的冲击下,iPhone的美誉度和竞争力都在减弱。
苹果系统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减少。
4. 苹果公司采取的手段面对三星的强势,苹果采取主动出击 1. 着手调换零部件并加速推动核心部件的“去三星化”,来减弱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三星的局面继将部分DRAM与NAND Flash订单转向东芝、海力士和尔必达后,从iPhone4开始已经不再采购三星液晶面板,苹果新一代iPhone 的面板采购依然将三星排除在外,而是采用了韩国LGD,以及日本的Japan Display与夏普。
华为、苹果和三星手机公司的战略对比分析
华为、苹果和三星手机公司的战略对比分析华南理工大学同等学力研修班2014级响当当队经过近几年的竞争,国内手机市场已是血海一片,响当当队通过选取华为、苹果和三星公司作为出对比分析,了解针对市场变化各作出了哪些战略上的调整,加深对企业战略的学习。
具体分析如下:一、手机市场宏观环境分析(一)政治因素(Political):是指对组织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政策、法律及法规等因素。
近年来国家大力促进国内企业创新自强,涌现了一批成功的国产手机厂商。
据中关村统计数据显示的国内手机关注度,在2011年只有14.5%的用户偏向国内品牌,而在2015年这一数字已上升到51.3%,成功超过国外品牌的关注度。
另一方面,2015年2月,国家发改委宣布对美国高通公司手机芯片反垄断调查结果,这是政治层面完善手机市场竞争机制的举措之一,也为我国手机行业的发展带来机遇,虽然手机行业的进一步深化发展任务十分艰巨,为其快速的转型创造了优越可行的宏观政治法律环境提供良好的契机。
以手机品牌体系的创建为根基,政策资源的优化配置为辅,为我国手机行业的全方位综合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二)经济因素(Economic):是指组织外部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平均收入的增加,我国手机用户出现了大跨度增长,在2013年我国手机用户已突破10亿人。
但与此同时,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各行各业的用工成本也在大幅增加,过往国内廉价的劳动力一去不复返,甚至在珠三角等一些地区,即使增加员工成本却找不到足够的工人,导致国内手机代加工行业收到很大冲击。
一方面,生活水平、消费水平提高了,能促进手机的消费,提高大众对手机价格的接受程度;但另一方面,各相关行业的成本也上升了,手机行业的成本亦对应上升,如何控制成本,利润不减甚至上升,是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
(三)社会因素(Social):是指组织所在社会中成员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教育水平以及风俗习惯等因素。
智能手机市场的品牌竞争分析
智能手机市场的品牌竞争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便捷通讯工具的需求不断增长,智能手机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各大品牌纷纷争夺市场份额。
本文将对智能手机市场的品牌竞争进行分析,从产品特点、市场策略和消费者需求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产品特点在智能手机市场中,不同品牌的产品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
以苹果和三星为例,苹果以其简约、高端的设计风格,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
其操作系统流畅、安全性高等特点,让用户享受到卓越的使用体验。
而三星则注重技术创新,在屏幕显示、相机拍摄和电池寿命等方面有所突破,吸引了一大批技术爱好者和追求性能的用户。
不同品牌的产品特点各异,吸引了不同类型的消费者。
二、市场策略智能手机市场的品牌竞争不仅仅局限于产品特点,市场策略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营销策略在品牌竞争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苹果通过高品质和高价格的组合,树立了其高端品牌形象,并成功地吸引了一批愿意为高品质产品买单的忠实用户。
苹果还通过在产品发布前的神秘宣传和限量销售策略,增加了用户对其产品的期待和购买欲望。
相比之下,三星采取了更多的营销渠道,力求将产品推向更广大的消费者市场。
同时,三星注重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实现了产品的大规模销售和渠道扩大。
三、消费者需求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品牌竞争中,了解消费者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需求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价格、功能、品牌影响等因素。
苹果通过其品牌形象和高品质的产品,吸引了那些追求品位和与众不同的消费者。
而一些注重性能和性价比的消费者则更青睐一些性价比较高的品牌如小米、华为等。
不同品牌通过不同的产品定位和市场策略,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
四、品牌认知度品牌认知度也是智能手机市场中品牌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程度与其购买决策密切相关。
通常情况下,消费者对于一些知名品牌的好感度更高,更容易选择信任度高的品牌。
例如,苹果和三星作为智能手机市场中的领导品牌,具有较高的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因而更容易取得成功。
行业竞争的案例分析
行业竞争的案例分析行业竞争的案例分析:苹果和三星苹果和三星是全球电子产品市场上两个最具代表性的竞争对手。
它们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成为了行业竞争的经典案例。
首先,就智能手机领域而言,苹果和三星是绝对的头号竞争对手。
苹果推出的iPhone系列在全球范围内享有较高的美誉度和用户忠诚度,而三星推出的Galaxy系列则凭借其更大的屏幕、更强的硬件性能以及更多的功能创新来吸引消费者。
两者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的技术创新、设计风格、性能表现等方面。
例如,在面部识别、无线充电等方面,苹果和三星都进行了积极的技术突破,不断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其次,在平板电脑领域,苹果的iPad和三星的Galaxy Tab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苹果通过自身的生态系统优势,将iPad与其他设备如iPhone、MacBook等无缝连接,形成了强大的产品组合,增加了用户的黏性。
而三星则凭借其对硬件的把控和多样化的产品线来吸引消费者。
此外,苹果和三星在平板电脑的功能和性能上不断追求创新,例如,推出更轻薄、更高分辨率的屏幕、更长的电池续航时间等。
此外,智能手表领域也是苹果和三星的竞争焦点。
苹果的Apple Watch和三星的Galaxy Watch都是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智能手表之一。
苹果通过与其他苹果设备的无缝链接,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功能,强化了自己的竞争优势。
三星则专注于设计与硬件性能的提升,凭借其多项技术创新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在这些竞争中,苹果和三星都借助自身的优势,在技术创新、产品设计、品牌营销等方面积极投入。
苹果侧重于产品的整合和用户体验的提升,注重设计创新和品牌口碑的建立;而三星则注重硬件的技术突破和产品线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它们都通过竞争来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并持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选择。
综上所述,苹果和三星之间展开的行业竞争,是在技术创新、产品设计、品牌营销等方面的综合角逐。
三星行业环境分析
三星行业环境分析三星是一家总部位于韩国的跨国电子公司,业务涉及手机、电视、家电、半导体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对三星行业环境的分析。
一、宏观环境1. 经济环境: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科技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此外,新兴市场的崛起也为三星的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会。
2. 技术环境:在科技领域,创新是竞争的核心。
三星一直致力于技术研发,投资巨额资金用于新技术的开发,以保持竞争优势。
3. 政治环境:三星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业务,需要与各国政府保持良好关系。
政治不稳定和贸易争端可能对公司的业务造成不利影响。
二、行业竞争环境1. 竞争对手:手机市场上,苹果是三星的主要竞争对手。
在半导体领域,三星与美国的英特尔以及台湾的台积电等公司展开竞争。
2. 产品同质化:电子行业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
为了区分自己的产品,三星需要不断创新,并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3. 供应链:三星拥有完整的供应链系统,能够自主研发和生产核心器件,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
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也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市场环境1. 智能手机市场饱和: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进入饱和阶段,增长率相对较低。
为了保持市场份额,三星需要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 中国市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之一,竞争激烈。
三星需要制定针对中国市场的策略,与本地竞争对手竞争。
3. 5G技术:5G技术的商用化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三星在5G领域有一定的技术实力,需要加强研发和市场推广,以抢占先机。
总结起来,三星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电子公司,面临着市场饱和、竞争激烈等诸多挑战。
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三星需要不断创新,投资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
同时,公司还需要密切关注全球经济情况、技术趋势以及政治环境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战略,以应对行业环境的变化。
华为、苹果和三星手机公司的战略对比分析
华为、苹果和三星手机公司的战略对比分析华南理工大学同等学力研修班2014级响当当队经过近几年的竞争,国内手机市场已是血海一片,响当当队通过选取华为、苹果和三星公司作为出对比分析,了解针对市场变化各作出了哪些战略上的调整,加深对企业战略的学习。
具体分析如下:一、手机市场宏观环境分析(一)政治因素(Political) :是指对组织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政策、法律及法规等因素。
近年来国家大力促进国内企业创新自强,涌现了一批成功的国产手机厂商。
据中关村统计数据显示的国内手机关注度,在2011 年只有14.5%的用户偏向国内品牌,而在2015 年这一数字已上升到51.3%,成功超过国外品牌的关注度。
另一方面,2015 年2 月,国家发改委宣布对美国高通公司手机芯片反垄断调查结果,这是政治层面完善手机市场竞争机制的举措之一,也为我国手机行业的发展带来机遇,虽然手机行业的进一步深化发展任务十分艰巨,为其快速的转型创造了优越可行的宏观政治法律环境提供良好的契机。
以手机品牌体系的创建为根基,政策资源的优化配置为辅,为我国手机行业的全方位综合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二)经济因素(Economic) :是指组织外部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平均收入的增加,我国手机用户出现了大跨度增长,在2013年我国手机用户已突破10亿人。
但与此同时,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各行各业的用工成本也在大幅增加,过往国内廉价的劳动力一去不复返,甚至在珠三角等一些地区,即使增加员工成本却找不到足够的工人,导致国内手机代加工行业收到很大冲击。
一方面,生活水平、消费水平提高了,能促进手机的消费,提高大众对手机价格的接受程度;但另一方面,各相关行业的成本也上升了,手机行业的成本亦对应上升,如何控制成本,利润不减甚至上升,是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
(三)社会因素(Social):是指组织所在社会中成员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教育水平以及风俗习惯等因素。
竞争分析揭秘IT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及其策略
竞争分析揭秘IT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及其策略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IT)行业正迅速成为全球经济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加速,IT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本文将揭秘IT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并剖析他们的竞争策略。
一、苹果公司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苹果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在IT行业占据着重要地位。
其主要竞争对手包括三星、华为等跨国IT企业。
苹果公司通过产品创新、技术研发和市场营销策略等多方面努力来保持竞争优势。
首先,苹果公司注重产品创新。
他们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和不断改进现有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系列手机不仅在外观设计上具有独特性,还引入了先进的技术和功能,使其成为当今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智能手机之一。
其次,苹果公司在技术研发方面下了大量的功夫。
他们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研发新技术和改进产品性能。
例如,苹果公司在Face ID、AR 技术和芯片设计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使得他们在市场上保持技术先进性和竞争优势。
最后,苹果公司注重市场营销策略。
他们通过巧妙的广告宣传、品牌形象营造和渠道管理等手段来吸引消费者,增加销量。
例如,在新产品发布时,苹果公司会通过全球发布会等形式将产品推向市场,引发大众的关注和购买欲望。
二、谷歌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谷歌公司也是IT行业的重要竞争对手。
他们在搜索引擎、广告业务和云计算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创新技术和战略合作来保持竞争优势。
首先,谷歌公司在搜索引擎领域具有强大的竞争实力。
他们通过不断优化搜索算法,提供更加精准的搜索结果,满足用户需求。
此外,谷歌还通过产品创新,如语音搜索和地图导航等功能,扩大了其搜索产品的用户群体。
其次,谷歌公司在广告业务方面表现出色。
他们通过AdWords等平台向广告客户提供精准投放服务,帮助他们实现营销目标。
谷歌还通过YouTube等平台打造了广告生态系统,提供丰富的广告形式,吸引了大量广告主和用户。
三星竞争分析-5
• HTC也有可能会进军低端消费市场,中高 端的产品消费者是一个特别大的市场,而 低端消费市场同样也一样能带来较好的利 润。
• HTC更加留意消费者自身的选择,也就是 更多的以消费者的利益和满足为效劳宗旨 。
三星
• GALAXY S4将会推出双四核和四核两种版 本,其它方面的配置并不会有变化。三星 GALAXY S4是带有无线充电功能的,虽然 在公布会现在三星并未展现无线充电设备 ,但网络上目前已经消失了GALAXY S4的 Qi无线充电附件,但目前消息未指出该附 件是否将同期上市。
三星手机的进展趋势
• 一硬件方面,就拿将要推出的GALAXY S4 来说,拥有5英寸屏幕的三星GALAXY S4 首次将超广色域的Super AMOLED屏幕做 到了全高清级别,屏幕ppi提升至441,带 来细腻无瑕疵的视觉享受;
• 处理器方面三星GALAXY S4更是在业界领 先承受了“双四核”解决方案——即四核 1.6GHz与四核1.2GHz的组合方式,在高负 载任务与低负载任务之间轻松切换,很好 的权衡了性能与待机时间之间的冲突。
市场定位策 略
可以适当的降低产品制造本钱,猎取更 大利润,从而降低产品价格,可以适合 多阶级的群体消费者的购置欲望。
可以针对不同的年龄段,制作出不同的 产品型号,功能,特征等。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thanks
更多模板下载及PPT效劳敬请 访问
• 二、低端市场
• 三星GALAXY系列手机产品遍布高 中低端,定位明确,所以三星手机的 销量大家也有目共睹。除了目前备受 关注的GALAXY S4和GALAXY Note III之外,国外媒体最新的消息显示,三 星将提前公布GALAXY S4 mini,并 且定于5月底或6月初正式开卖,同样 供给黑、白两个颜色。
三大手机品牌竞争分析
三大手机品牌竞争分析一、手机市场分析随着智能化和科技化的发展,智能手机产业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智能手机,而手机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各竞争者无所不用其极抢占市场,各种新品层出不穷,销售手段也层出不穷。
当下手机品牌众多,竞争激烈。
苹果,三星,华为,小米,联想,魅族等等在中国市场各自大展宏图。
关于各手机品牌市场占比的调查很多,有些调研公司统计的是出货量,有些统计的是最终销量,结论众说纷纭,但大趋势相似。
我们先来看一个2013年的数据,2013年7月,美国调研公司Flurry发布报告称,截止到2013年6月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数量为2.613亿部。
同时Flurry选取了其中的1.831万部设备,数据显示苹果、三星、小米位居前三,市场份额分别为35%、15%、6%。
接着是华为,份额为2.63%。
个人认为这个数据苹果的占比偏高,可能与他所选数据偏向发达地区有关。
但2013年确实是小米崛起的一年。
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看出2013年小米凭借快速推出新机与拓展销售渠道获得较快成长。
表1我们再来看2014年的数据。
调查机构IHS iSuppli中国研究总监王阳公布了的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排名,这份排名显示,小米手机首次获得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第一名,市场份额达到14.97%。
表2同样,苹果、三星、小米、华为仍为市场巨头,与前一份数据不同的是苹果的占比迅速下降,从35%降到了11.48%,这个落差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前一个调查是美国调研公司Flurry进行的,取样偏向发达城市,导致苹果这一土豪机占比偏高,第二,也是重要的一点,2014年是智能手机迅速发展、手机市场风起云涌的一年,各国产新兴手机品牌迅速提升了产品的性能,得到市场肯定,品牌渗透力也随之不断强化,占据了市场份额。
在这个以科技、智能主导的世纪,没有哪个企业能一直在原地保持优势,谁抓住机会满足了市场需求(如小米)就有可能后来居上。
我们再来看看2015年的数据,以下这张表显示了国产品牌份额已经达到80%。
苹果对决三星
一
直 被 模 仿 从 未 被 超 越 的 苹 果 。随 着 三 星
 ̄ HTc的 崛 起 不 爵 孤 芳 自 赏 oAnd o d H r / 系 统 的 全 面 超 越 让 苹 果 面 临 四 面 楚 歌 的 现
实境 况 。
i oe 上市 销 售 或将 成 为 泡 影 。 P n h 5 这 恐 怕 是 全 球 “ 粉 ”最 不 愿 看 果 到 的 结 果 。 不 过 ,情 况 也 许 没 有 那 么 悲
三 星 抄 后 路 而 上 的 战略 在 今 年 4 月被 苹 果喝 止 。苹果 对三 星的 专利 纠纷 在美
器 、闪 存 、DR AM 内存 等 成 本 合 计 占 比
季 度 占据 智 能 手 机 市 场 1%的 份 额 ,直 逼 1
在苹 果对 三 星提 出的 1多项 侵权 专 0
苹 果 的 1 %,在 所 有 An ri阵 营 的 厂 商 9 dod
当 中 ,对 苹果 构成 的威 胁 最 大 。
利 中 ,有 7 和 多 点 触 控 相 关 。另 外 ,外 项 观 包 装设 计方 案也 有抄 袭苹 果 的嫌疑 。 在 长达 6 页 的 诉 讼 材 料 中 , 果 言 辞 激 3 苹 烈 地 指 出 , “ ( 星 的 )产 品 公 然 地 模 三 仿 苹 果 产 品 外 观 ,靠 着 苹 果 的 成 功 而 获
先 其 他 公 司 ,分 别 占 1 .% 1 %的 市 场 75 和 1
份额 。
事 实 也 像 苹 果 担 心 的 那 样 ,三 星 在
达  ̄ 3 %。 《 国 经 济 日 报 》 的 数 据 显 J /6 韩 示 ,2 1年 苹 果 将 付 给 三 星 7亿 美 元 。 0 1 8 三 星供 应 链 的 重 要 性 ,对 苹 果 不
三星苹果之竞争
苹果与三星的竞争分析Apple(Apple Inc)和Samsung(三星电子),众所周知,他们都是当今世界知名企业,旗下的电子产品在全球都占有一定比例的份额。
尤其是,三星使用了炙手可热的Android(安卓)操作系统,故旗下的手机产品在各国的销售量激增。
Apple苹果公司,是史蒂夫·乔布斯和史蒂芬·沃兹涅克等人一手创建的。
公司历经风风雨雨的数十载,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推出了无数、旨在引领潮流趋势的产品,从早期的Apple电脑到当下的iphone系列,正如史蒂夫在斯坦福大学所演说的那样,“在产品中加入了许多大学课程的元素,使得Macintosh电脑拥有如此出色的特性”。
Samsung三星公司,成立于193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工业公司之一。
三星公司的主要经营项目有:通讯(手机和网络)、数字式媒介、液晶显示器和半导体等,并且有近20种产品世界市场占有率居全球首位。
苹果三星两家制造商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苹果公司的iPhone和iPad产品的主要配件都采购自三星,仅2010年的采购总额就接近57亿美元。
而在2011年度,苹果向三星购买的半导体零件规模约为92.26亿美元,约相当于三星电子销售额的6%。
除此之外,三星还是苹果iPhone和iPad处理器的唯一生产厂商;另一方面,三星手机使用的OS(操作系统)是谷歌所开发的Android系统。
随着系统的不断更新,其智能手机用户可以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因为Android是免费的,而且三星将焦点放在硬件的更新升级上,所以几乎每一次旗舰产品的发布,都会在硬件上领先于苹果的iPhone。
虽然,三星在产品设计和软件更新方面不如苹果,但三星却能以很高的性价比占牢牢据手机市场:其原因有三,首先,苹果只针对设备的设计和部分技术进行研发,生产则依靠其他公司,其中就包括三星。
而三星却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控制成本的程度几乎无人可比;其次,苹果一年只推出一款新型号,而且价格区间很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苹果与三星的竞争分析众所周知,三星和苹果是当今世界移动终端产业界的两大巨头。
一山难容二虎,在两大巨头之间必然从在竞争。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苹果都是移动终端市场的霸主,而三星只不过是android旗下众多的出货商中的一个,而且三星至今还在为苹果供应芯片等硬件。
毫无疑问,在那段时间里,三星在不断的追赶着苹果。
现在,在google为了专利收购了motorola以后,三星一跃成为android最大的出货商。
在最近的一份市场调查中,三星占据了手机市场的大约32%的出货量,而苹果只占据了16%,三星的市场占据量几乎是苹果的两倍。
虽然苹果每部手机的毛利润有40%之多,这几乎是三星的三倍,但是占据市场份额这一点上三星已经实现了全面的反超。
我认为,就像当年windows占领PC市场一样,android会逐渐占领移动终端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而三星作为android的排头兵,必然会在与苹果的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其次,在产品种类上,苹果只有屈指可数的几种产品,而且大部分都是面向高消费群体的,而三星既有与iphone5对抗的note2,还有价格在2000元人民币左右的面向中低端市场的产品,而这些领域对于苹果几乎是盲区。
虽然曾经疯传苹果会推出价格在2000远左右的低端iphone手机,但是直到现在都没有出现。
但是,每次iphone换代都会是苹果的产品销量呈几何数字增长,这是三星无法匹敌的。
第三,苹果为了控制成本,使用原件采购和产品组装外包策略,但是也为苹果的经营留下了隐患。
而本身作为硬件厂商的三星的产品硬件一般都由自己生产。
在iPhone5之前,苹果的iPhone系列,大约占产品总价40%的零件都由三星提供,遍及处理器、面板、内存、电池等核心元件。
虽然苹果已经开始“去三星化”工作,但是这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工作,尤其是考虑到三星曾作为苹果的处理器独家供应商这个难度就会更大。
第四,苹果作为一家以软件起家的公司自然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苹果虽然采购硬件采购和组装承包的策略,但是软件却时时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从ios到itunes再到各种各样的应用都是苹果赢利的工具,而三星由于大部分都是基于android系统的手机,所以,受到很大的掣肘。
三星也想改变这种格局,所以和Intel联手在积极开发自己的系统,但是android已经几乎占了市场2/3的份额的情况下,我个人并不看好这个新系统,就想WP8一样,会有市场,但是份额不会大。
所以总而言之,苹果是采用“软硬兼收”的经营模式,而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三星都会是作为一个硬件公司而存在在移动终端行业中。
毫无疑问,三星的规模已远远大于苹果,但是苹果并不会因此而消亡,毕竟无论从用户体验还是创新力上苹果都比三星强的多。
只要苹果依然有足够的创新力,让更多的人喜欢他的产品,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开发者开发苹果应用,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这样苹果就不会因为三星的崛起而消亡。
但是苹果从iphone4到iphone4s再到iphone5其实并没有实质的提高它的用户体验和产品性能,这也是它的症结所在。
而三星会在软件上努力和苹果拉进距离,做好自己的用户体验。
总而言之,在苹果和三星的竞争中,两者都用各自的缺点和优点,我认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两者都会是势均力敌的状态,无论谁都不会一下把对方置于死地。
而两者的竞争会推动其他下游厂家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苹果与三星的竞争分析自从诺记衰落之后,移动通讯市场中的争逐,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变成了苹果的ios和安卓之间的对决。
安卓之中的龙头自然就是三星。
双方之间一直竞争不断,大到在美国直接对簿公堂,小到各个论坛随处可见的苹果粉丝和安卓粉丝之间的口水仗。
虽然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三星和苹果都已经取得了属于自己的成功。
自2009年以来,两家公司的股票涨幅都超过200%。
而从利润来看,苹果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三星一直在奋力追赶中。
韩国《东亚日报》称,2010年三季度,三星电子半导体产业占据总销售利润的70%,带动了智能手机方面的持续投资;而当前,三星移动通讯部门占据了三星电子60%的利润,也带动着三星在半导体等其他产业的投资。
因此,图上的虚线表示对三星利润的持续增长不是毫无根据,而三星在硬件上控制力的优势是苹果所不具备的。
苹果一边用着三星提供的芯片,一边和三星打官司的时候,就一直在寻找能够替代三星的供应商。
苹果需要在三星所生产的定制化芯片方面获得更大产能。
然而,由于双方的合作协议只签订到2013年底,三星拒绝了苹果要求其投入更多资金加入新产线的要求。
三星所面临的风险是‘产能闲置’的问题,苹果的风险则在于,2013年下半年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iPhone 和iPad处理器。
这样来看,2013年底会是个令人期待的时间,苹果的周期一般会在秋季发布,也就是上图两条虚线接近的时候。
在这之前,苹果通过相应的策略调整收益的时候,却是三星展示自己的机会。
年初note的推出,模糊了手机和平板之间的界限。
大有同时挑战iphone和ipad的架势。
虽然功能上差平板电脑很多,不过却让人看到三星的决心。
从市场份额来看,苹果仅仅凭借iphone4,iphone4s,iphone5.就能占据很大的份额,但是在中低端的手机市场却是空白。
而苹果的优势却在于其创造力,正如iphone4当时横空出世一样,他们自己都可能没意识到自己做了个多么了不起的东西。
以我自己的角度来说,我比较看好三星。
苹果的核心竞争力是其创造力,其他诸如零售终端,移动app之类都是在建立这基础之上的获利渠道。
而三星却是一个整体,即使三星移动设备销售如此之好,也还是被很多人认为是芯片厂家。
创造力这种东西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苹果就算做的再好,甚至被粉丝称为艺术品,也很难以一部手机来取悦所有人,适应所有的需求。
从iphone5被人调侃是用擀面杖在4上擀出来的一样。
反观三星的基础,芯片制造业,却是实打实的工业基础,虽然不能不能研发“艺术品”,但是产品多是很实用的。
因此,2013年底的交锋中,我比较看好三星的盈利能够超过苹果。
苹果与三星的竞争分析苹果是从电脑起家的,三星是从电冰箱起家的。
这决定了两者在现在的竞争格局中各自占据了不同的制高点。
总的来说,三星旗下的三星电子在制造电子零件方面占据优势,基本上三星能自给自足70%的零件,但是苹果40%的零件都需要靠三星来制造,另一方面,苹果的系统是自己的ios,而三星的系统是Android,这让三星受制于谷歌。
三星与苹果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领域。
在这里,我们先对智能手机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由于我们是学计算机的,所以对手机的解释可能更偏向于计算机的术语专业化,希望老师能理解。
智能手机严格的说属于嵌入式计算机,它包括软硬件,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目前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有Android与Ios把持,应用软件以现在来看大多是开源的,由全球的开发者来开发,硬件包括ARM处理器,面板,RAM等。
所以下面的章节我们就以嵌入式计算机的组成结构来分析苹果与三星的竞争。
硬件方面:苹果:优势在于其强大的计算机基础,苹果自从推出LISA与MACTONISH机器后,在PC方面掀起了一阵风暴,苹果不仅注意产品的质量,乔布斯自打从NEXT动漫归来后,将设计的灵感应用到了电子计算机的设计上面,准确的说,苹果的产品更像是工艺品,苹果的硬件体系架构完全自创,融合自己的软件设计,实现了自主化,这方面我给予苹果8分。
苹果的缺点在于他只制造高端,低端的比如说电池,面板,外壳这些利润低的制造业他全部扔给了血汗工厂,在智能手机的硬件方面易受竞争对手的牵制,这点减掉苹果1分。
三星:优势:以前是制造电冰箱的,有先进的管理经验,但是三星毕竟是后起之秀,在计算机领域的经验不如苹果,三星的设计在近些年改进很大,比如说我见过的型号i9300,厚度左右为5mm,机身线条流水化,白色的外壳,后置录音装置与1400万像素摄像头,可触摸5.5英寸屏幕,在设计方面与iphone不相上下,三星的硬件制造能力是非常强大的,毕竟,三星大小兼收,利润低的产业也做,不容易受零件制造商的牵制,这方面更不容易受苹果的牵制。
这方面给予三星9分。
缺点:三星没有苹果那样优势的研发团体,这间接导致了三星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这是硬伤,减掉三星2分。
软件方面:苹果:有自己独立的操作系统IOS,应用软件由全球的开发者开发,软件依托自己的硬件设计,我们知道软件的运行是要依靠硬件的指令集的。
所以我们可以推断苹果的运行效率更高一些。
这个给苹果9分。
三星:当年开发Android的时候,并不是为三星而设计的,三星之所以采用android,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没有好的操作系统,另一方面是为价格考虑的,因为android是个开源的操作系统,三星可以根据硬件对其进行裁剪。
三星在这方面得8分。
价格方面:苹果:Iphone4s目前的价格在3800左右,苹果瞄准的是高端市场。
三星:三星的智能手机价格从1000到5000不等,三星瞄准的是大众市场。
所以从价格方面来说,三星占有的市场份额更大一些,但这不代表三星的营业额比苹果高。
当然,我这个只是以一个计算机学科的学生来看待三星与苹果的竞争,分析从硬件方面,软件方面,价格方面进行分析,当然,竞争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比如说:管理模式,生产模式,管理理念,企业规划等等。
苹果与三星的竞争分析虽然现在我们去手机卖场买手机的时候有上百种手机型号供我们挑选,柜台里的销售人员都争相向我们推销他们柜台里的各种品牌的手机,但智能手机领域的大战似乎越来越成为两个品牌之间的战斗。
就拿刚刚过去的12年来说,资料显示,苹果和三星手机的销量占到了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的49%几乎占据了智能手机领域的全部利润以及绝大多数的网络流量。
可以用一个问句来总结这种情况,若要问大家,谁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的霸主?(摘抄):一年以前,这还是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可是一年以后,这个问题却让很多人挠头,因为选项里除了苹果,还有三星。
对于许多人来说人们口口声声中的“选择”已经成为了要么民主党要么共和党要么是湖人队要么是公牛队、要么喜欢费德勒要么喜欢纳达尔的单选题。
同样的道理你现在手里拿着的如果不是iPhone,那么你一定喜欢用三星Galaxy S-III打电话以及发送短信。
就拿我们身边的情况来进行一下分析,大家应该都会有很普遍的发现。
我们身边超过一半的人都在使用三星或者苹果的手机。
特别是当时iPhone4面世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开始使用苹果手机,此后iPhone4S、iPhone5的接连问世,我们身边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手里都拿着一部苹果手机或者iPad。
可以说,在过去的几年里,苹果一直风靡全球,苹果的销售一直领先于三星,但是三星最近几年也是厚积薄发,知道上一轮竞争中输给了苹果,但是在接下来的这轮较量中谁输谁赢就很难预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