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藏象学说概述心

合集下载

藏象学说——心(含:手少阴心经)

藏象学说——心(含:手少阴心经)

藏象学说——⼼(含:⼿少阴⼼经)“藏象学说”。

“藏象”:藏(zàng) 字通脏(zàng) 字,是指藏(cáng)在体内的脏器。

“象”是指表现、现象。

“藏象”就是指的藏在体内的脏器反映在体表的各种现象。

这与西医的内脏解剖理论所指是截然不同的,现代解剖重在形体结构,中医藏象学说重在内部脏器反应于外的各种征象。

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理论基础理论的最重要部分之⼀,其核⼼内容为“以表知⾥,以象测脏”,理论依据如《黄帝内经》所⾔:有诸内必形于诸外。

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脏腑的⽣理和病理;(⼆)五脏与经络、形体、五官、九窍的关系;(三)脏腑之间的关系;(四)脏腑与⽓、⾎、津液的关系。

“脏腑”是内脏的统称,按照脏腑的⽣理特点可以分为三⼤类:脏,腑和奇恒之腑。

⼼、肝、脾、肺、肾,合称为“五脏”,属于实体器官。

他们的功能是⽣化和储藏精、⽓、⾎、津液等物质。

胆、胃、⼤肠、⼩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

属于腔体脏器,他们的功能是收纳和腐熟⽔⾕,传化或排泄糟粕。

奇恒之腑:包括脑、髓、⾻、脉、胆、⼥⼦胞6种器官。

这六种器官,形状中空,像六腑⼀样。

但却内藏精⽓,⼜像是五脏⼀样,所以似腑⾮腑,似脏⾮脏,所以称之为“奇恒之腑”注意:这⾥⾯“胆”既属于“六腑”,⼜属于“奇恒之腑”。

⼀、五脏:1. ⼼:⼼位于胸腔之内,隔膜之上,圆⽽尖长,形似倒垂的未开莲蕊,有⼼包卫护于外。

他主宰⼈体的⽣命活动,在五脏六腑中居于⾸位,《素问》称其为“君主之官”。

⼼的⽣理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是主⾎脉,⼆是主神志。

⼼开窍于⾆,其华在⾯,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五⾏属⽕,在德为礼。

⼼与⼩肠在经络上相互络属,故⼼与⼩肠相表⾥。

(⼀)主⾎脉:主即主宰,主管的意思。

⼼主⾎脉,就是指的⼼⽓推动⾎液在脉中运⾏,流注全⾝,发挥其营养和滋润的作⽤。

故《素问》说:“诸⾎者,皆属于⼼,⼼主⾝之⾎脉”。

⼼的功能正常时,表现为⼼搏和脉象节律⼒度均匀和缓,⾆⾊淡红,⾯⾊红润⽽光泽。

中医学基础“藏象学”-心(思维导图)

中医学基础“藏象学”-心(思维导图)

气虚血瘀心脏搏动无力心脏搏动过快而无力寒象+瘀血证心脏搏动迟缓而无力心脏搏动有力、频率适中、节律一致血失推动失于凉润宁静→血行加速失温煦、血行减慢血液化生障碍面色红润光泽、脉象和缓有力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唇舌青紫,脉细涩或结代心气充沛心阴心阳协调心气不足心阴不足心阳不足经心火的作用,营气和津液入脉,化为赤色血液心虚火旺脉管舒缩有度、血液通畅、既不过速致妄行,也不过缓致瘀滞经脉壅塞不通,舒缩失常精神疲乏精神萎靡、神识恍惚、迷蒙、多睡精神疲乏、难以入睡失眠烦躁(精神虚性亢奋)虚热证面部红润光泽面色恍白、晦滞面色无华面色青紫面色红赤面色苍白、晦暗生理病理生理病理心气充沛心阴心阳协调心气不充阴阳失调意识清晰、思维敏捷、精神振奋、神采奕奕神失鼓动心神受抑神志模糊、甚昏迷不养神失宁静失制约淤血、刺痛、胸闷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心气不足心血亏虚心脉痹阻心火亢盛心阳暴脱血汗同源:出汗过多→心慌、心悸情绪紧张、激动、劳动、运动及气候炎热→出汗心行血心生血(奉心化赤)生理病理心神正常,神能驭气控精心气虚心阳不足心阳暴脱心血不足心阴不足心血瘀阻生理病理心与舌体通过经脉相互联系心主血脉,而舌体血管丰富,外无表皮覆盖,故舌色能灵敏地反映心主血脉的机能状态舌具有感受味觉的机能舌与言语、声音有关心主血脉心藏神主血主脉生理病理五脏六腑之大主位置在上五行属火,心为火脏(阳中之阳)通于夏气通:心脉通畅明:心神清明全身血脉统属于心心脏精气盛衰,可从面部色泽表现心之精气盛衰及功能变化可从舌的变化得以反映喜乐愉悦有益于心主血脉的机能心精、心血为汗液化生之源阳虚性心脏病在“水旺”的冬季不易发作,待到夏季心火之用事,内外阴阳隆盛之时给以适当调理主血脉主藏神(主神明、神志)阳脏主通明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与夏气相通应生理特点生理特性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心君主之官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以营养各脏腑器官、四肢百骸、肌肉皮毛及心脉自身饮食水谷经脾胃之气的运化,化为水谷之精→营气和津液血液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管通利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中医课笔记」:藏象——心

「中医课笔记」:藏象——心

「中医课笔记」:藏象——心“君主之官,神明出焉”01:性质心等于神,神之聚气之华02:位置①白天藏于心②晚上分为魂魄:魂藏肝,魄藏肺。

「魂门」——魂出入的门户:晚上老做噩梦,魂不守舍,就用魂门。

「魄户」——肺出入的门户。

③身体有不同层次的部位,可以不同层次地触及到心神(1)「神阙穴」——神出入的总门户:赋予生命的是神阙,出生以后就封闭了,只有死的时候才开启。

人死,神从神阙走,所以古人在人临死前,把热的炉灰敷在肚脐上,不让神离开。

抢救病人时候,用重灸神阙的办法,回阳救逆。

平时要养神,一定要护住神阙,不要穿露脐装。

神阙宜灸不宜刺,因为神和鬼都怕锐器。

(2)「神门穴」——神出入的小门户:可针刺,能够调人的心神,能调心脏的节奏,心跳的节奏。

(3)「神庭」——神过了门就进庭:养神扎神庭,驱鬼扎「上星」(「上星」为十三鬼穴)(4)「神堂」——比神庭的庭院更进一步:我们经常说登堂入室,堂其实就是会客的地方,也容易招一些邪气进来,进来以后,进得不深就在神堂。

神堂这个地方要浅刺,因为扎深了以后就会扎到人的心肺。

(5)「志室」——室比堂更深入:邪气进入志室,相当于经过了自己神的同意,登堂入室,并深深埋记忆中。

室相当于卧室,轻易不要让一般的人进自己的卧室。

(5)「神道」——神聚的地方:道在古代是讲的一个治理的区域。

(6)「本神」——它能够影响到神的本,即脑髓:在骨头跟骨头的接缝,容易渗透容易透气的地方,所以叫本神。

脑萎缩、脑积水、脑溢血,扎本神。

大脑里面藏的是精,不是神。

心藏神。

也就是说大脑只不过是为了提取我们制造神,或者维护神那个原料的一个仓库。

心肾不交其实发生在脑髓、骨髓、脊髓里面,也就是说脑液、脊髓液跟血管互相交流出现问题了。

(7)「百会」——把神聚拢起来:针刺百会穴,可聚精会神,治疗心神散乱、注意力不集中;还可升举阳气,提神提气。

碰到脱肛,胃下垂,肾下垂,灸一下百会或者针刺百会,能把气提起。

) 百会那有个坑,古代人说其间可纳豆,就说你消耗太多的话,百会那儿会出现一个坑,深到能放进一个豆子去。

第三章 藏象学说

第三章 藏象学说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一)主要生理功能
肺主气、 1. 肺主气、司呼吸
主呼吸之气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对全身气机的调节 主一身之气 气的生成(宗气) 气的生成(宗气)
肺主气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2. 肺主通调水道
肺的宣发肃降对体内津液的输布、 肺的宣发肃降对体内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 具有疏通和调节作用。 具有疏通和调节作用。 肺主行水、 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
肺宣发肃降,调节人体津液代谢 肺宣发肃降,
肺主治节是对肺的一切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二)系统联系
1.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肺在体合皮、
生理: 生理:
(1)肺宣发卫气,外达皮肤。 肺宣发卫气,外达皮肤。 肺输布精气,充养皮肤; (2)肺输布精气,充养皮肤;
病理: 病理:
肺气虚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肝郁:郁郁寡欢,性情抑郁, 肝郁:郁郁寡欢,性情抑郁, 沉默寡言,喜太息。 沉默寡言,喜太息。
情志活动异常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4)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
肝主疏泄
肾主闭藏
男子精液、女子经血的正常排泄 男子精液、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2.主藏血 2.主藏血
贮藏血液, 的功能。 指肝具有贮藏血液 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 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 “血之府库” 血之府库” 素问·五脏生成篇》 故人卧血归于肝” 《素问·五脏生成篇》:“故人卧血归于肝”。 王冰注: 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 王冰注:“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 人静则血归于肝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 人静则血归于肝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

中医基础讲座(四)—藏象学说、心脏

中医基础讲座(四)—藏象学说、心脏

中医基础讲座(四)—藏象学说、心脏藏象学说是以脏腑的形态和生理病理为研究目标的中医学基本理论。

中医学既通过解剖分析的直接观察方法认识脏腑的形态和功能,又运用哲学思维,以整体观察的方法认识脏腑的生命活动规律,并以脏腑精气的贮藏、运动和代谢来解说脏腑机能。

因此,中医学的脏腑,不仅仅是形态学结构的脏器,而是在其形态学结构的基础上,赋予了某些特殊机能的生理病理学系统。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近年来又写作“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藏”,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包括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由于五脏是所有内脏的中心,故“藏”之所指,实际上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

“象”,是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其涵义有二:一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如“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素问·藏气法时论》)等;二是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如心气通于夏,“南方赤色,入通于心”“藏象”把形与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较确切地反映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认识方法。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藏象学说,《内经》中已基本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藏象学说的形成基础,大致有以下几方面:(一)古代解剖学的认识追溯藏象理论的形成之源,可发现古代解剖知识不仅为藏象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形态学基础,而且古人还在这些形态学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

(二)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古代解剖学是比较粗浅的,对人体复杂深奥的生理病理现象还难以作出明确的解释。

因此,古人采用了“有诸内,必形诸外”、“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以及“取象类比”思维方法来认识人体脏腑的机能。

(三)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代表的古代哲学思想渗透到中医学中,对藏象理论的形成及系统化起了重要作用。

第三节 藏象学说

第三节  藏象学说

二、藏象学说的特点
1、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⑴、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⑵、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2、以外部的征象来考证脏腑的功能活动 “有诸内必形诸外”、“司外揣内” 3、脏腑是形态与机能的统一体 脏腑不仅仅是一个解剖学上的简单概念, 更重要的是生理、病理学的综合概念!
一、五脏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 形态:实质性脏器 功能:化生、贮藏人体的精、气、 血、津液 《素问·五脏别论》“五脏者,藏 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实”
㈢、小肠
2、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 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⑴、主受盛和化物 含义:是指小肠接受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并 进一步消化,将水谷化为精微物质的过程。 病理表现:腹胀腹痛、腹泻、便溏。
㈢、小肠
2、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 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⑵、主泌别清浊 含义:是指小肠将消化后的水谷精微与食物 残渣分开,并将水谷精微吸收,将食物残渣 下输大肠的功能。同时吸收大量的水液。 病理表现:便溏泄泻、小便短少。
㈢、脾
3、脾与体、窍、志、液的关系 在体合肉,主四肢 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在志为思
在液为涎
㈣、肝
1、肝的位置 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之内;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其气易逆易亢; 又称为“将军之官”。
㈣、肝
2、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 ⑴、主疏泄 * 含义:是指肝气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 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 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 调畅气机:促进气血的运行、胆汁的分 泌与排泄、肺脾肾的水液代谢活动; ② 调节脾胃升降:促进脾胃的运化、升清; ③ 调节情志: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 ④ 疏泄调畅胞宫冲任:调节女子月经、男 子排精。
㈤、肾
2、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藏精,主水,主纳气。 ⑶、肾主纳气 含义: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 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生理意义:防止呼吸表浅,维持呼吸平衡。

藏象学说藏象心中医学基础

藏象学说藏象心中医学基础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心主血脉的机理
心为什么能主血脉? 中医的理论、概念来自于临床经验的升华,又指导 临床实践。对于每一功能或概念,只有深刻理解其所以 然,掌握其机理,临床才能应对复杂的病机病证进行正 确的治疗。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血的运行如同河中之水,要借助一定的风力、河水 要充足且清纯、河道要通畅,这样水才能畅流不息。同理, 心主血脉也必须赖心气的充沛、血液的充盈和脉道的通 利.所以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心气:是构成心和维持心进行各项功能活动的
最基本的物质,即心之精气,是心阴心 阳的基础 。
心血:是血液循行的主要内容物,具有养心养神
敛藏滋养心气、心阳作用的物质。
心阴:心之阴液,具有滑利血脉、凉润、宁静、
抑制作用的物质,与心阳相反相成
心阳:心之阳气,具有温煦、推动、兴奋作用
《灵枢.决气篇》 说:“壅遏营气, 令无所避,是谓
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综上所述,心气充沛、 血液充盈、脉道通利,则心 主血脉的功能正常,血液沿 脉道按一定方向循环往复。 若心的气血阴阳不足,推动 血液循环的力量减弱,则血 行迟缓或不流畅,甚则心血 瘀阻、血脉阻滞,而现心悸、 胸闷,甚至心前区剧烈疼痛 等症(胸痹)。
心气充沛
(阴阳协调)
血液充盈 脉道通利
是保持血液正常运行的最基本条件 ( 其中心气起主导 作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推动血液在脉管内按一定方向流动, 从而运行周身,不仅自身得养,保障主血脉、神志、舌等功能正常进行, 同时, 对维持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起着关键的作用。

藏象心、肺、脾讲义

藏象心、肺、脾讲义
肺主宣发肃降的含义是什么? 3、心、肺有哪些生理联属? 【预习】脾、肝。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二、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
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 精、气、血、津液、神
第二节 脏 腑 一、含义: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包括: 五脏---心、肝、脾、肺、肾。
功能:化生、储藏精气。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功能:受盛、传化水谷。 奇恒之腑---胆、脉、脑、髓、骨、女子胞。
形似腑、功似藏;功能:藏精气。 ★中医学的脏腑基于解剖,又非为解剖,是形态与功能 的统一,侧重于功能。所以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概念, 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学、病理学概念。如:
湿、水、痰、饮、
水 肿、濡泄、便溏、带下。 故有“脾为生痰之源”的说法。
(2)脾气主升:指脾气的运动以上升为主。
①升清:指脾气具有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向上输至心肺头目,发挥濡养作用。 ②升举内脏:维持内脏正常位置,防止下垂。
水谷精微
脾气上升
心、肺 头 、目
化生气血 保持清醒
临床意义 生理:升清功能正常——水谷精微吸收和输布正常。 病理:① 脾不升清—— 气血生化无源,神疲乏力,头晕目眩,
(1)主运化 指脾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
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简称“脾气”。 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① 运化水谷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藏象藏——藏于体内的内脏。

象——是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一.定义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藏象学说: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内脏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学说。

二.五脏:心、肝、脾、肺、肾。

共同的功能:贮藏精气,形态都是实质性器官内脏的内容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形态:中空的器官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功能象藏形态象府三.内脏分类的依据根据功能的不同把内脏分为五脏、六腑、奇恒之府。

根据形态的不同四.藏象学说的形成形成年代:春秋战国时代,标志:《黄帝内经》①古代的解剖学知识奠定了基础三个方面②长期的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③反复的医疗实践五藏象学说有何特点?1.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2.详于脏略于府3.详于功能略于解剖4.中医学的内脏不仅是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是生理病理的概念。

五脏(一)心在胸中偏左在五行属火与小肠相表里。

心主血脉功能心主神志心主血脉心动力推动血液运行心脏搏动血营养物质脉血液运行的通道心主血脉:是指心脏搏动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发挥营养作用。

心脏的正常搏动主要依赖于心气心气充沛血液运行的三大要素血液充盈脉管通利脉象和缓有力心气充足血(液)运(行)正常*生理面色红润光泽血液充盈但以脉管通利为前提条件心慌气短心气无力脉象无力血行障碍*病理心血不足─面色淡白胸部刺痛心脉瘀血口唇青紫脉涩心主神志①广义: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神②狭义:是指人的精神意识与思维活动心主管人的精神意识与思维活动精神振奋生理:心主神志正常————————————神志清楚反应灵敏思维敏捷记忆力强精神不振、神志不清、反应迟钝病理:心主神志异常思维混乱、记忆力差(健忘)失眠、多梦、心烦不安心主血脉之间的关系是:血液是神志的物质基础,神志是血液心主神志的外在表现。

心血充足:心主神志正常。

心血不足:心主神志异常心在志为喜喜由心生,大喜伤心,故喜为心志。

03、藏象学说-心

03、藏象学说-心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6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第 二 节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的三个条件: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的三个条件: 心气充沛 脉道通利 气血充盈 心主血脉包含心主血 心主血和 心主血脉包含心主血和心主脉
心主人之血脉” 《素问•痿论》“心主人之血脉” 素问•痿论》 心主人之血脉 心者, 《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其冲在血脉” 素问•六节藏象论》 心者 其冲在血脉”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18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第 二 节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心阳气不足,舌质淡白胖嫩 心阳气不足, 心阴血不足,舌质红绛瘦瘪 心阴血不足, 心火上炎,舌红,甚则生疮 心火上炎,舌红, 心血瘀阻,舌质暗紫或有瘀斑 心血瘀阻, 心主神志异常,舌卷、舌强、 心主神志异常,舌卷、舌强、语謇或失语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11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3.心主血脉与心主神志的关系 3.心主血脉与心主神志的关系
第 二 节
物质基础


功能表现与主宰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12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20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 与夏气相通应
第 二 节
与心为阳脏, 与心为阳脏,而主阳气的特 性相一致。 性相一致。夏季自然界的阳气最 旺盛,同气相求,故夏季心脏的 旺盛,同气相求, 阳气最旺盛。 阳气最旺盛。 现实意义:心脏疾患, 现实意义:心脏疾患,尤其 是心阳虚衰的患者, 是心阳虚衰的患者,往往在夏季 病情缓解。 病情缓解。

中医学 藏象学说

中医学 藏象学说

运化水谷---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 对水谷精微的输布作用。
脾气虚(脾失健运)——食欲不振,腹胀, 便溏,消瘦等。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气健运,水谷化为精微,而水谷 精微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 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也是生成气 血的主要物质基础,故脾为“后天 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中医学
第三章 藏象学说
第一节 概述
藏—藏于体内的内脏 象---1、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
2、指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 变化反映于机体外部的征象。
藏象学说的基础:脏腑
脏腑:人体内脏的总称。 脏:心、肝、脾、肺、肾,合称五脏。 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
焦,合称六腑。 奇恒之腑:胆、脉、骨、髓、脑、女
实际上,用现在人的说法,“天 癸”就是生殖激素。在女子是雌 激素,在男子是雄激素。
¤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
肾阳(真阳、原阳) :是人体一 身阳气的根本,具有促进人体温煦、 运动、兴奋,化气的功能。
肾阴 (真阴、原阴):是人体一身 阴液的根本,对人体有滋养、濡润、 成形、制约阳热的功能。
(3)心在窍为舌
心开窍于舌:是指舌为心之外 候、舌的功能是主司味觉和表 达语言。
通过对舌的观察,可以了解心 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 状态。
(4)心在液为汗
汗为心液:是指汗与心有密切 关系。
汗为津液所化生,津液是血液 的重要组成部分,血与津液又 同出一源,而血又为心所主, 故有“汗为心之液”之说
脾不升清---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腹胀、 泄泻等症;脾气下陷,可见内脏下垂等 病症。
(3)脾主统血
脾主统血——指脾具有统摄血液在 脉管中运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
脾不统血——便血、尿血、肌衄、 崩漏等慢性出血的病症。

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藏”即在内之意。

是指藏于体内的脏腑。

“象”即象征和形象。

所谓“藏象”就是指人体内在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反映于机体外部的象征,而这种象征客观的反映了脏腑机能变化,从而作为推论或判断脏腑机能变化趋向的依据,故称为“藏象”。

藏象学说,就是通过观察人体的外部征象来研究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它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是辨证论治的基础,在临床实践中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

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有三部分:一是脏腑的生理和病理。

所谓脏腑,包括心、肺、脾,肝,肾等五脏,胃,胆,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等六腑以及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等奇恒之腑。

这些脏腑和奇恒之腑各有不同的生理和病理,这是藏象学说对论的重点。

二是脏腑、组织、五官九窍之间的关系。

由于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体内的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在生理、病理上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脏腑与体表的皮毛、肌肉、脉、骨等形体组织以及目、耳、鼻、口、舌、前后阴等五官九窍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三是津赦、气血、精髓的生理和病理及其与脏腑的关系。

沣液、气血、精髓都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它们的生成和运行以及输布,必须通过不同的脏腑功能活动才能完成,而脏腑的各种功能活动,都依赖于津液、气血、精髓作为物质基础。

第三章 藏象学说——心

第三章 藏象学说——心

第三章藏象学说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它是中医学特有的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系统理论,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第一节概述藏象学说是以脏腑的形态和生理病理为研究目标的中医学基本理论,中医学即通过解剖分析的直接观察方法,认识脏腑的形态和功能,又运用哲学思维以整体观的方法认识脏腑的生命活动规律,因此,中医学的脏腑,不仅是形态学结构的脏器,而且是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生理病理学系统。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藏,是指隐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

象,其涵义有二:一指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如“心象尖圆,形如莲花”(《医宗必读-改正内景脏腑图》);其二指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现象。

所以说,藏象是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

二、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藏象学说研究的对象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以及精、气、血、津液、神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

按其生理功能的特点可分为三类:五脏,即心、肺、脾、肝、肾;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五脏,多为实质性脏器,其共同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多为中空管腔性脏器,其共同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受盛、传化水谷糟粕。

《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此即对脏腑功能总的概括。

奇恒之腑,多为中空有腔的脏器,形类似于腑,而不同于六腑,其生理功能是“藏而不泻”,类似于脏,故称奇恒之腑。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已形成了独特理论——经络学说。

精、气、血、津液、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神,是生命活动总的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系统整体观
♠ 1.五脏与六腑表里相合
♠ 2.五脏与形体官窍内外相关

3.五脏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
维持机体内在环境相对恒定的重要环节。
♠ 4.五脏生理功能的平衡协调、相互为用,是
(二)五脏与自然、社会环境的 协调统一性
形体官窍的概念
形体官窍与五脏密切相关而分别从属于五脏。 1.形体 广义: 泛指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机体组织,包括头、躯干和 脏腑在内; 狭义: 指皮、肉、筋、骨、脉五种机体的组织结构,合称五 体。 2.官窍 (1) 官: 指具有特定功能而径现于外的机体器官,主要指目、 舌、口、鼻、耳五者,合称五官; (2) 窍:指机体的孔窍,是人体与外界相通的部位。头面之窍 有七,即眼二、鼻孔二、耳二、口舌合一,合称七窍;再 加上前阴和后阴,又合称九窍。 官必有窍,窍多成官,故官窍常并称。
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精 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 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 系 的 学 说 。
是中医学特有的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系统理论; 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 藏象的概念及其来源 ♣ 藏象与藏象系统
♣ 脏腑的分类与区别


一、脏象的基本概念
脏象, 古作“藏象”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 藏——指隐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 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 如“心象尖圆,形如莲花” 象 (《医宗必读· 改 正内景脏腑图》) 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 外的现象。
藏象是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 的征象 脏象是人体系统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
1、藏象的基本涵义是:( ) A、内脏的解剖形象 B、内脏的生理现象 C、内脏的病理现象 D、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2、脏与腑的最根本区别是:( ) A、形态不同 B、是否空腔性脏器 C、贮藏化生精气和传化水谷 D、是否直接与水谷接触
♠ 2.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和总结 — 藏象的生理、病理学基础 ♠ 3.反复医疗实践的验证 — 藏象的诊断、治疗学基础
♠ ♠ ♠

中西医脏腑关系 名称相同 中医学中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可能包含 着西医解剖学中几个脏器的生理功能; 而西医解剖学中一个脏器的生理功能,亦 可能分散在中医学的某几个脏腑的生理功 能中。 中医学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单是一个解 剖学概念,更是一个功能学的概念。
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分类与区别
名称 五脏 六腑 奇恒 之腑 功能 形态 特点 是否 藏神 与经络 相络属
化生贮 实质密闭 藏而不泻 藏神 有 藏精气 器官 满而不实 受盛传 中空有腔 泻而不藏 不藏 有 化水谷 器官 实而不满 (除胆) 贮藏 中空有腔 同五脏 不藏 无 器官 (除胆) (除胆脑) (除胆) 精气
五脏功能特点的临床意义
五脏总的功能是“藏精气而不泻也”,特点是“满而不 能实”。五脏主藏精气,只有经常保持五脏精气盈满,身体 才能强壮。否则精气妄泄于外,就会出现五脏精亏,故五脏 病以虚证多见,临证常用补益之法。
六腑功能特点的临床意义 六腑总的功能是“传化物而不藏”,特点是“实而不能 满”。六腑主传化物,输泻水谷及其糟粕,以及五脏代谢后 的浊气,故应经常保持通畅状态。否则,传导功能失常,则 会导致腑气壅滞,出现阳明腑实或蓄水证等,故六腑为病多 见实证,临证宜通宜泻,所以后世有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 用的说法。
奇恒之腑
♣形态上多为中空类似于六腑, 功能上贮藏精气与五脏相同, 与五脏六腑都有明显区别,故 称为“奇恒之腑”。 ♣功能特点:藏而不泻,与五脏 类似。
五脏:贮藏精气(气血津液精),精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不得外泄, 应时刻保持盈满——贵在藏 六腑:受纳水谷、吸收精华、排泄糟 粕,不得久留,应时刻保持流通、有入有出 时满时虚——贵在通 注:关于胆为奇恒之腑
素问〃五脏别论》
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写也,故满而不能实。 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 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1.满而不能实,实而不能满:王冰注释说“精气为满,水 谷为实”,认为五脏“但藏精气,故满而不能实”,六腑 “实而不能满”“以不藏精气,但受水谷故也”。可见, “满”、“实”二字在这里有特定含义:满,指精气等气 态、液态物质充盈的状态;实,指水谷及糟粕有形之物停 聚的状态。
二、脏腑的分类与区别 ♠ 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 ♠ 根据脏腑的形态不同,生理功能有别, 分为脏、腑、奇恒之腑三类。 脏:心、肺、脾、肝、肾 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 胞
“所谓五脏者, 藏精气而不泻也, 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 传化物而不藏, 故实而不能满也。” 《
藏象的概念及其来源 二、藏象的来源(形成)
♠ 1.早期的解剖实践 — 藏象的形态学基础
欧希范五脏图
《存真图》之脏腑图
《医林改错》 之解剖图
中医学用从外测内,以表知里,内 外相袭的方法,以象定脏,确定 “象”与“藏”的关系,建立了脏 象的概念。
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组织器官 的形态结构、生理活动规律及其相 互关系的学说。
【教学要求】
1.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中医对内脏的分 类方法。 2.掌握五脏与六腑的主要功能。 3.掌握五脏的生理特性。 3. 掌握脑和女子胞的主要功能。 4.了解其余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 说 五 脏 六 腑 奇恒之腑 脏腑之间的关系
藏象学说 ,是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各脏
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
五脏 ♣ 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主化生 贮藏精气,藏而不泻。 ♣ 藏而不泻,五脏贮藏精气,要 保持充满而不能过度耗散。 ♣ “满而不能实”是指五脏内要 充满精气,不能像六腑传化水 谷那样虚实更替。
♣ 五脏藏神
六腑
♣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主受盛传化水谷, 泻而不藏。 ♣ 泻而不藏,是指六腑受纳饮食物,精微 物质被机体吸收后,及时把糟粕排出体外。 ♣ “实而不能满”是指进食后六腑充满水 谷,应及时传化,虚实更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