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 《七律长征》名师课件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13)读词语,感受这是怎样的一次 长征: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渡桥 铁索寒 千里雪
16
二、感悟长征精神。
1.在长征的亲历者毛泽东的眼里, 长征又是怎样的呢?
红军根本不怕这万水千山。
17
2.从哪两个词知道了红军根本不怕 这万水千山?
“腾细浪”“走泥丸”连绵不断的五 岭在红军眼里就像细小的波浪。在红 军眼里,翻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就像走 过泥丸那样简单。
12
(10)齐读。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渡桥 铁索寒 千里雪
红军翻越了18座大山,蹚过24 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 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13
(11)红军战士仅仅是翻过几座 山,蹚过几条河吗?
万水千山 再读一下,体会: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渡桥 铁索寒 千里雪
14
(12)我们的红军战士面临的仅仅是 大山、大河这些自然方面的艰难险 阻吗?不着急,静静地看一段文字。
(2)本诗巧用夸张手法——颔联,体现了诗人的 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气概,体现了本诗的革 命浪漫主义风格。
返回
30
长征充满了——(难、险、苦),但再读读 这首诗,看到的却恰恰是和它相反的情感, 你发现了吗?诗中有三个字最能体现这种相 反的态度和情感( 闲、暖、喜)。从这三个 字中你体会到怎样的精神?( 不怕困难、不畏 艰辛、革命乐观主义 )这就是诗人眼中 的长征,这就是伟人面对千难万险的态度和 豪情。
一起读一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4
10.从哪一句看出红军战士克服了 重重困难,他们很高兴,好像回到 了家一样?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 尽开颜。”
25
欣赏图片喜踏岷山图。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6
11.红军战士走过了这漫长的二万 五千里,他们靠的是什么?
英勇顽强的毅力,不怕艰难险 阻的精神,乐观主义精神等等。 生齐读(2遍)。 长征,人类历史上坚定无畏的 丰碑!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样的感觉?欣赏视频: 心惊胆寒、胆战心惊.
8
(4)这场战斗,你此时又有什么 感受?这句诗中有一个词用得特 别好,找到了吗?
寒
(5)一个“寒”字让我们感受 到了什么?
感受到战斗的惊险、心情的 沉痛。
9
生自由读。
大渡桥横铁索寒
(6)从哪里能感受到“寒”?
从“千里雪”可以感受到。
(7)读着“千里雪”这个词,你眼前 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18
3.红军在过五岭和乌蒙山时给 你的感觉是什么?
轻松自在、悠闲自在。
4.自由读,感受一下。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 丸。 (2)本来是……可在红军战士的眼里 却是……
19
本来是翻越连绵起伏的五岭群山,可在 红军战士的眼里却是细小的波浪;本来 是要跨越高大险峻的乌蒙山,可在红军 战士的眼里却是细小的泥丸等。 5.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夸张、比喻、对仗的手法
(3)读一读这句诗。 五岭逶迤腾细浪
5
3. “大渡桥横铁索寒”,战士们手握 着铁索,望着脚下的江水,让人觉得很 害怕。 (1)想一想,脚下是什么?对岸是 什么? 脚下是滔滔不绝的江水,对岸是敌人 乌黑的枪口。
6
(2)欣赏泸定桥图片。
7
(3)这座桥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如果前面有重兵把守,你又会有怎
气
磅
礴
、
充
满
金沙水拍云崖暖, 豪情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返回
3
一、读诗,思考: 1.这究竟是一次怎样的长征呢?谁能用 诗中的一个字来说一说?
难
2.从诗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 “远征之难”? (1)“五岭逶迤”,那弯弯曲曲的山 路很难走,走过去非常艰难。
4
(2)翻过哪五座岭? 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 田岭、大庾岭,分别在江西、湖 南、广东、广西四省境内。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导入 品读 吟颂 归纳 小结 板书 作业 拓展 封底
1
谈话:
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核 心,是我国著名的诗人、革命 家、外交家,今天,我们继续 学习他写的这首诗《七律 长征》。
2
欣赏:谈谈你的感受。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挥 洒 自 如 、 大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齐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2
8.“铁索寒”的“寒”是什么意思?请 同学们看录像,能不能根据录像推测 “寒”的意思啊?
战斗的惨 烈、对牺 牲的战友 的缅怀等
23
9.一“寒”一“暖”,一“喜”一 “悲”,这正是红军战士当时心情的真 实写照,两场战斗,两种场面,两种截然 相反的心情,你能读出它的不一样吗?
29
2.艺术特色:
(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①本诗以“万水千山” 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通过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体 现长征精神;②依据生活的真实顺序叙述长征途中 的典型场景和史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联直接 抒情除外)——“腾”“走”以动写静、 “暖”“寒”赋予云崖、铁索以感情色彩、“更 喜”“开颜”将雪山之貌与红军之情相交融。
我眼前仿佛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白雪 ,听到了风呼呼刮过的声音。
10
(8)让我们静心想象一下,我们的 红军战士脚上穿的是什么?身上穿 的是什么? 红军战士身上穿着单薄的衣服,脚穿 草鞋,每走一步都是那样艰难。寒风 吹来,就像是针刺进了骨头里。
11
(9)从“乌蒙磅礴”看出来什么?
山高大险峻,山路很难走。红军 战士穿着草鞋,脚都磨破了。
34
பைடு நூலகம்
三、读句子,完成练习。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拍”和“横”分别是从 动 (静 动)态和
静 (静 动)态这两个角度进行描写, 这样写的好处是 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 惊险悲壮和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 。
35
返回
27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返回
28
1.主题: 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 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 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 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 斗力。
返回
31
七律 长征
返回
32
作业 1 教材习题第2、 3题。
作业 2
一、比一比,组词语。
闲( 闲着) 腾( 闷( 闷热) 藤( 度( 速度) 崖( 渡( 过渡) 涯(
奔) 腾 藤) 萝 山) 崖 天) 涯
33
二、我能给画线的词语选择正确意思。
1.万水千山只等闲 ( ① ) ①平常; ②随随便便,轻易。 2.乌蒙磅礴走泥丸 ( ③ ) ①走路;②跑;③滚动。 3.大渡桥横铁索寒 ( ① ) ①实感;惊心动魄的感觉。 ②害怕。 ③穷困。
湘江战役是红军有史以来进行得最为惨烈的一次战 役。1934年11月,中央红军与数十万国民党军在湘江 边展开激战。经六天血战,红军终于冲过了敌人的封 锁线。但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央红军由出发时 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长征途中,红军遭遇的 战斗在380余次。平均每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 战。在漫长的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中,平均每300米就 有一个红军战士牺牲。
20
6.作者为什么把“五岭逶迤”说 成是“腾细浪”,“乌蒙磅礴”说 成是“走泥丸”呢?从中你体会到 什么?
更加突出红军藐 视困难、不怕艰 难的乐观主义精 神。
21
7.从哪里看出红军经历了那么多困难, 可在他们的眼里,这些困难只不过是平 平常常的小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 闲”中的“不怕”“只等闲”看出
(13)读词语,感受这是怎样的一次 长征: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渡桥 铁索寒 千里雪
16
二、感悟长征精神。
1.在长征的亲历者毛泽东的眼里, 长征又是怎样的呢?
红军根本不怕这万水千山。
17
2.从哪两个词知道了红军根本不怕 这万水千山?
“腾细浪”“走泥丸”连绵不断的五 岭在红军眼里就像细小的波浪。在红 军眼里,翻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就像走 过泥丸那样简单。
12
(10)齐读。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渡桥 铁索寒 千里雪
红军翻越了18座大山,蹚过24 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 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13
(11)红军战士仅仅是翻过几座 山,蹚过几条河吗?
万水千山 再读一下,体会: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渡桥 铁索寒 千里雪
14
(12)我们的红军战士面临的仅仅是 大山、大河这些自然方面的艰难险 阻吗?不着急,静静地看一段文字。
(2)本诗巧用夸张手法——颔联,体现了诗人的 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气概,体现了本诗的革 命浪漫主义风格。
返回
30
长征充满了——(难、险、苦),但再读读 这首诗,看到的却恰恰是和它相反的情感, 你发现了吗?诗中有三个字最能体现这种相 反的态度和情感( 闲、暖、喜)。从这三个 字中你体会到怎样的精神?( 不怕困难、不畏 艰辛、革命乐观主义 )这就是诗人眼中 的长征,这就是伟人面对千难万险的态度和 豪情。
一起读一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4
10.从哪一句看出红军战士克服了 重重困难,他们很高兴,好像回到 了家一样?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 尽开颜。”
25
欣赏图片喜踏岷山图。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6
11.红军战士走过了这漫长的二万 五千里,他们靠的是什么?
英勇顽强的毅力,不怕艰难险 阻的精神,乐观主义精神等等。 生齐读(2遍)。 长征,人类历史上坚定无畏的 丰碑!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样的感觉?欣赏视频: 心惊胆寒、胆战心惊.
8
(4)这场战斗,你此时又有什么 感受?这句诗中有一个词用得特 别好,找到了吗?
寒
(5)一个“寒”字让我们感受 到了什么?
感受到战斗的惊险、心情的 沉痛。
9
生自由读。
大渡桥横铁索寒
(6)从哪里能感受到“寒”?
从“千里雪”可以感受到。
(7)读着“千里雪”这个词,你眼前 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18
3.红军在过五岭和乌蒙山时给 你的感觉是什么?
轻松自在、悠闲自在。
4.自由读,感受一下。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 丸。 (2)本来是……可在红军战士的眼里 却是……
19
本来是翻越连绵起伏的五岭群山,可在 红军战士的眼里却是细小的波浪;本来 是要跨越高大险峻的乌蒙山,可在红军 战士的眼里却是细小的泥丸等。 5.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夸张、比喻、对仗的手法
(3)读一读这句诗。 五岭逶迤腾细浪
5
3. “大渡桥横铁索寒”,战士们手握 着铁索,望着脚下的江水,让人觉得很 害怕。 (1)想一想,脚下是什么?对岸是 什么? 脚下是滔滔不绝的江水,对岸是敌人 乌黑的枪口。
6
(2)欣赏泸定桥图片。
7
(3)这座桥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如果前面有重兵把守,你又会有怎
气
磅
礴
、
充
满
金沙水拍云崖暖, 豪情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返回
3
一、读诗,思考: 1.这究竟是一次怎样的长征呢?谁能用 诗中的一个字来说一说?
难
2.从诗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 “远征之难”? (1)“五岭逶迤”,那弯弯曲曲的山 路很难走,走过去非常艰难。
4
(2)翻过哪五座岭? 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 田岭、大庾岭,分别在江西、湖 南、广东、广西四省境内。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导入 品读 吟颂 归纳 小结 板书 作业 拓展 封底
1
谈话:
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核 心,是我国著名的诗人、革命 家、外交家,今天,我们继续 学习他写的这首诗《七律 长征》。
2
欣赏:谈谈你的感受。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挥 洒 自 如 、 大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齐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2
8.“铁索寒”的“寒”是什么意思?请 同学们看录像,能不能根据录像推测 “寒”的意思啊?
战斗的惨 烈、对牺 牲的战友 的缅怀等
23
9.一“寒”一“暖”,一“喜”一 “悲”,这正是红军战士当时心情的真 实写照,两场战斗,两种场面,两种截然 相反的心情,你能读出它的不一样吗?
29
2.艺术特色:
(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①本诗以“万水千山” 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通过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体 现长征精神;②依据生活的真实顺序叙述长征途中 的典型场景和史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联直接 抒情除外)——“腾”“走”以动写静、 “暖”“寒”赋予云崖、铁索以感情色彩、“更 喜”“开颜”将雪山之貌与红军之情相交融。
我眼前仿佛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白雪 ,听到了风呼呼刮过的声音。
10
(8)让我们静心想象一下,我们的 红军战士脚上穿的是什么?身上穿 的是什么? 红军战士身上穿着单薄的衣服,脚穿 草鞋,每走一步都是那样艰难。寒风 吹来,就像是针刺进了骨头里。
11
(9)从“乌蒙磅礴”看出来什么?
山高大险峻,山路很难走。红军 战士穿着草鞋,脚都磨破了。
34
பைடு நூலகம்
三、读句子,完成练习。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拍”和“横”分别是从 动 (静 动)态和
静 (静 动)态这两个角度进行描写, 这样写的好处是 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 惊险悲壮和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 。
35
返回
27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返回
28
1.主题: 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 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 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 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 斗力。
返回
31
七律 长征
返回
32
作业 1 教材习题第2、 3题。
作业 2
一、比一比,组词语。
闲( 闲着) 腾( 闷( 闷热) 藤( 度( 速度) 崖( 渡( 过渡) 涯(
奔) 腾 藤) 萝 山) 崖 天) 涯
33
二、我能给画线的词语选择正确意思。
1.万水千山只等闲 ( ① ) ①平常; ②随随便便,轻易。 2.乌蒙磅礴走泥丸 ( ③ ) ①走路;②跑;③滚动。 3.大渡桥横铁索寒 ( ① ) ①实感;惊心动魄的感觉。 ②害怕。 ③穷困。
湘江战役是红军有史以来进行得最为惨烈的一次战 役。1934年11月,中央红军与数十万国民党军在湘江 边展开激战。经六天血战,红军终于冲过了敌人的封 锁线。但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央红军由出发时 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长征途中,红军遭遇的 战斗在380余次。平均每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 战。在漫长的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中,平均每300米就 有一个红军战士牺牲。
20
6.作者为什么把“五岭逶迤”说 成是“腾细浪”,“乌蒙磅礴”说 成是“走泥丸”呢?从中你体会到 什么?
更加突出红军藐 视困难、不怕艰 难的乐观主义精 神。
21
7.从哪里看出红军经历了那么多困难, 可在他们的眼里,这些困难只不过是平 平常常的小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 闲”中的“不怕”“只等闲”看出